登陆注册
1508200000004

第4章 为政第二(1)

本篇共二十四章,主旨是治理国家和为人处世都要以仁义、道德为准则。“为政以德”是孔子提出的政治思想,建立在这个思想之上的“以德治国”的理念,是孔子为中华民族和全人类做出的一大贡献。忠诚、孝顺、守信、立志向学、见义勇为、不结党营私,是仁义、道德在一个人为人处世中的具体表现,也是品德高尚的人必须具备的品格。

治国必先修身,修身必先学习。孔子提出的“温故而知新”、学与思结合的学习方法,“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学习态度,既是他的治学经验的结晶,又是一个人学习和修身的正确途径。

在本篇第四章,孔子通过对自己整个人生经历的回顾,进一步强调了学习是人的立身之本,并对人生的几个关键期(即十五岁、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六十岁、七十岁)分别提出了要求。孔子从人的整个一生的全局和高度,对几个关键期进行审视、规划,并提出要求,可以说是修身的纲要,处世的宝典。为政第二

2.1子曰:“为政以德①,譬如北辰②,居其所而众星共之③。”

【译文】孔子说:“国君用道德教化来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处在它所在的位置上,其他星辰都环绕在它的周围。”

【注释】①为政:处理政务。《诗·小雅·节南山》:“不自为政,卒劳百姓。”也可解作治理国家。②北辰:北极星。古人认为北辰在天的中心位置。③所:处所,位置。共:同“拱”,环绕。

【解读】“以德治国”是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孔子以北极星为喻,告诫国君只有坚持“以德治国”,才能得到众臣的拥戴、百姓的拥护。孔子倡导的“以德治国”的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珍宝,经过两千多年的积淀和完善,在今天更焕发出其异彩,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和世界的一大贡献。今天,执政者坚持以德治国,才能得民心,顺民意;才能廉洁自律,鞠躬尽瘁;才能在德治、民主的基础上建设一个富强、民主、和谐、文明的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2子曰:“《诗》三百①,一言以蔽之②,曰:‘思无邪③’。”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篇,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思虑没有邪念’。”

【注释】①《诗》:儒家经典中的《诗经》。《诗》三百:《诗经》共三百零五篇,孔子只举其整数。②蔽:概括,囊括。③邪:不正。无邪:没有邪念。

【解读】“思无邪”是孔子对《诗经》内容的高度评价。孔子引用这句出自《诗·鲁颂·篇》中的话,既对《诗经》进行了评论,又表达了“诗言志”的观点。这一观点,在中国诗歌、散文等文学形式的发展史上得到了彰显,使无病呻吟、言之无物的文人受到了警策。可以说,孔子是中国文学史上主张“文以载道”、“诗以言志”观点的开先河者。

2.3子曰:“道之以政①,齐之以刑②,民免而无耻③;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④。”

【译文】孔子说:“用政令来教导,用刑罚来整治,民众只求免受惩罚,却没有羞耻之心;用德行来引导,用礼制来规范,民众就有羞耻之心,并能纠正不良行为。”

【注释】①道:通“导”,引导,教导。《释文》:“道本或作导。”政:政令。②齐:整治,规范。刑:刑罚。③无耻:指无羞耻之心。④格:纠正。《书·冏命》:“绳愆纠谬,格其非心。”

【解读】此章通过对施行法治与德治不同结果的比较,孔子倡导德治的思想得到了充分体现。法治能够治标,政令、刑罚能起到管理、整治的作用,却不能治本,不能让民众从道德自律的高度规范和约束自己。德治通过对民众的教导、规范、约束,让他们形成是非、善恶观念,具备羞耻、荣辱之心,进而实现主观上的道德自省和道德自律,促进社会的和谐、人际关系的和谐。

2.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①,三十而立②,四十而不惑③,五十而知天命④,六十而耳顺⑤,七十而从心所欲⑥,不逾矩⑦。”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习,三十岁可以立身处世,四十岁不会困惑,五十岁领悟天命,六十岁听到不同意见能辨别是非,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而不会违背礼制的规定。”

【注释】①有:同“又”。十有五:即十五岁。②立:站立。引申为自立。指立身处世。③惑:迷惑,困惑。④知:领悟。天命:古代把天当作神,称天神的意旨为天命。杨伯峻先生认为:孔子是怀疑鬼神的存在的。因此,“把一切偶然性,甚至某些必然性,都归之于‘天’和‘命’。这就是孔、孟的天命观”(见《论语译注》“试论孔子”)。为此,文中“天命”一词可不译。⑤耳顺:朱熹《论语集注》:“声入心通,无所违逆。知之之至,不思而得也。”意思是听到不同意见能辨别是非。⑥从:通“纵”,放纵。这里指随意。从心:随心。从心所欲:即随心所欲。意思是按自己的意愿说话、做事。⑦逾:越过。意思是违背。矩:规矩,准则。指礼制的规定。

【解读】此章是孔子人生经历的自述,也是孔子在晚年对自己整个人生历程的总结和回顾。其中,潜心求学的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阶段,这个阶段打好了知识和学问的基础,又能进行品德、人性的修养,就能在三十岁时立身处世。进入立身处世阶段以后,如果能够潜心奋智,继续进行事业的开拓、学问的精进、品德的历练,则能进入人生的后面四个阶段。孔子的这句流传千古的名言,不但启人心智,催人奋进,而且蕴涵着深刻的哲理,值得深思和借鉴。

2.5孟懿子问孝①。子曰:“无违②。”樊迟御③,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④;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译文】孟懿子问什么是孝道。孔子说:“不违背礼制。”樊迟为先生驾车时,孔子告诉他说:“孟孙问我什么是孝道,我回答说‘不违背礼制’。”樊迟问道:“这是什么意思?”孔子说:“父母在世时,要按礼制侍奉他们;父母死了,要按礼制安葬他们,按礼制祭祀他们。”

【注释】①孟懿子:即孟孙,姓仲孙,名何忌,鲁国大夫,“懿”是他的谥号。因他和季孙、叔孙作为鲁国的大夫把持朝政,经常违礼僭越,其父孟僖子临死前曾嘱咐他要向孔子学礼。②无违:不违背礼制。③樊迟:名须,字子迟,鲁国人,孔子的学生,比孔子小三十岁。御:驾车。④事:侍奉。

【解读】古代礼制有严格的规范,天子、诸侯、大夫、士、庶人在婚、丧、嫁、娶等方面的礼仪都不相同,如果不遵从,就是违背礼制。鲁国的孟、季、叔三大夫有时用诸侯之礼,有时又用天子之礼,导致了礼制伦常的混乱,这就是孔子向孟孙强调“无违”的原因。春秋时期的礼制伦常,是维护贵族士大夫利益的。当今社会倡导的礼仪规范、伦理道德,在继承孔子倡导的礼制的精华基础上,赋予了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全新的内容,成为构建和谐、文明社会的重要举措。

2.6孟武伯问孝①。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②。”

【译文】孟武伯问什么是孝道。孔子说:“让父母只担忧子女的疾病。”

【注释】①孟武伯:孟懿子之子仲孙彘(zhì),“武”是他的谥号。②其:代词,指代子女。忧:担忧。

【解读】父母对子女的关心是多方面的,如果做子女的在做人、求学、事业等方面都做得让父母满意,而父母只担忧子女是否健康、是否生病,这就是子女对父母最大的孝。孔子的这个回答,是对他的人伦思想具体而生动的诠释。从孔子的这句话,我们领悟到:作为子女,既要好学上进,学会做人,事业有成,还应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只有这样,父母年老之后才不会为子女的健康担忧,才能过上幸福快乐的晚年生活。

2.7子游问孝①。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②。至于犬马③,皆能有养;不敬④,何以别乎?”

【译文】子游问什么是孝道。孔子说:“今天的所谓孝,是说能够赡养父母。就是狗和马,人们都能去饲养;不孝顺父母,与饲养狗和马有什么区别?”

【注释】①子游:姓言,名偃,字子游,吴国人。孔门文学科高材生,比孔子小四十五岁。②养:赡养。③至于:表示另提一事,解作“就是”。④敬:尊敬。这里意思是孝顺。

【解读】赡养父母与供养父母有本质的区别。赡养是发自内心的行为,蕴涵了“敬”,体现了孝道;供养是被动的、迫于无奈的行为,仅仅是在履行职责,与对牲畜的饲养无本质的区别。因此,孔子强调的“孝”是子女从孝顺的高度赡养父母,以尽孝道的具体行动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2.8子夏问孝。子曰:“色难①。有事,弟子服其劳②;有酒食,先生馔③,曾是以为孝乎④?”

【译文】子夏问什么是孝道。孔子说:“子女在父母面前总是表情愉悦,这是件难事。有事情,由子女操劳;有酒饭,让父母先吃。难道这样就可以认为是孝吗?”

【注释】①色:神态,表情。这里指子女在父母面前表情愉悦。②弟子:子弟,子女。劳:效劳,操劳。③先生:长辈,年长的人。这里指父母。馔(zhuàn):食用。④曾:岂,怎,难道。

【解读】孔子谈论孝道,总是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入手,决不作空泛、高深的议论,恐怕这也是《论语》和孔子学说能够成为传世经典的原因。孔子强调子女在父母面前的表情,因为这是人内心情感的表现。如果子女操劳家事、侍奉父母有了烦恼、怨气,必然会在面部表现出来,这当然不是孝顺。子女把侍奉父母、操持家务看成是应尽的义务,是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的行为,自然会乐于去做,在父母面前就会和颜悦色。

2.9子曰:“吾与回言终日①,不违②,如愚。退而省其私③,亦足以发④,回也不愚。”

【译文】孔子说:“我和颜回交谈一整天,他都不提反对意见和疑问,像愚笨的人。他退下后,我观察他平时的言行,也能够发挥我所讲的道理,颜回并不愚笨。”

【注释】①回:颜回,字子渊,鲁国人。孔门德行科高材生,比孔子小三十岁。②不违:不违背。意思是不提反对意见。③省:观察,留意。私:私下。指平时的言论。④发:发挥。

【解读】此章反映了孔子“学贵知疑”、“重在发挥”的教育理念。孔子教育学生非常认真,这不但表现在自己讲授的内容和方式上,还表现在他对听讲学生的关注上。孔子发现了颜回听讲时的情况,却并不轻易下结论,而是通过观察他平时的言行,以了解他掌握和运用知识的真实情况,这说明孔子的教育是严谨的,他对学生的关心是全面的。孔子对颜回的评价,说明学生的学习必须注重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10子曰:“视其所以①,观其所由②,察其所安③。人焉廋哉④?人焉廋哉?”

【译文】孔子说:“看他所亲近的人,观察他所做的事,了解他做事时是否心安。那么,这个人怎么隐藏得住呢?这个人怎么隐藏得住呢?”

【注释】①以:与,亲附,跟从。所以:所与。这里指所亲近的人。②由:经历。所由:所经历的事。这里指所做的事。③安:安定。所安:指做事时是否心安。④焉:何,怎样。廋(sōu):隐藏。

【解读】此章是孔子谈论考察一个人的方法。俗话说: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了解一个人的真实情况是很难的。孔子从“视”、“观”、“察”的不同角度,对一个人从过去到现在、从外部表现到内在动机进行整体的全面了解,因而能够了解一个人的真实情况,而不会被假象所蒙蔽。现在许多年轻人由于轻信网友而上当,许多老年人由于轻信电话而受骗,都是因为缺乏警惕性,轻信别人或轻信别人说的话(包括电话里某某人的话)而造成的。

2.11子曰:“温故而知新①,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知识时,能领悟新的道理,就可以做老师了。”

【注释】①故:旧。指已学过的旧知识。知:知道,领悟。新:指新的道理、知识、发现等。

【解读】对知识的领悟能力,对世事的观察能力,是孔子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孔子认为,作为一个教师,不但要有广博的学识,而且要有较强的领悟能力,这样的教师才能为人师表。另外,中国历来有重视历史经验的传统,“温故知新”、“鉴往知来”,就是通过对历史经验的回顾和总结,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以指导现在和将来的事业。

2.12子曰:“君子不器①。”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能像器具那样,只具备某一方面的才能。”

【注释】①器:器具。不器:不像器具那样,其作用只局限于某一方面。后来以“不器”作为赞人全才的词(见《辞源》“不器”注)。

同类推荐
  • 历代赋评注(南北朝卷)

    历代赋评注(南北朝卷)

    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第一卷开篇除以“总序”对赋的特质及其同汉语与中华文化的血肉关系、赋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了概括论述之外,还在评注前撰文《赋体溯源与先秦赋概述》,以下各卷在评注前也都有“概述”,对该时期赋的主要作家、重要作品、创作成就和主要特色等有简略而精当的论述,以与书中的作者简介、各篇题解及品评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关系,从而便于读者在阅读作品及评注过程中形成对该时期赋吏的整体认识。
  • 历代赋评注(先秦卷)

    历代赋评注(先秦卷)

    《历代赋评注》全书七卷,选录从先秦至近代三百多位作家的赋近六百篇加以注释和品评。其中大部分作品以前没有人注过。主编赵逵夫教授为著名辞赋研究专家,中国辞赋学会顾问。各卷主编和撰稿人也都是在古代文学研究方面有较高修养的学者,基本上都是高职和博士。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
  • 历代赋评注(宋金元卷)

    历代赋评注(宋金元卷)

    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第一卷开篇除以“总序”对赋的特质及其同汉语与中华文化的血肉关系、赋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了概括论述之外,还在评注前撰文《赋体溯源与先秦赋概述》,以下各卷在评注前也都有“概述”,对该时期赋的主要作家、重要作品、创作成就和主要特色等有简略而精当的论述,以与书中的作者简介、各篇题解及品评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关系,从而便于读者在阅读作品及评注过程中形成对该时期赋吏的整体认识。
  • 左氏春秋

    左氏春秋

    记事基本以《春秋》鲁十二公为次序,内容主要记录了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争霸的历史,对各类礼仪规范、典章制度、社会风俗、民族关系、道德观念、天文地理、历法时令、古代文献、神话传说、歌谣言语均有记述和评论。
  •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是早期中国医学的理论典籍,后世简称之为《内经》,堪称中华医学的源头活水。它成为中国医学发展的理论源薮,是历代医学家论述疾病与健康的理论依据。
热门推荐
  • 中华美德1

    中华美德1

    在故事中汲取营养,让中华美德薪火相传,让孩子成为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给儿童最好的教育让他们知道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精髓。
  • 神级演技派

    神级演技派

    他和孙洪雷一起演《征服》!他是所有导演最爱的硬汉演技派!他是第一个让大陆影迷彻底爱上硬汉演技派的演员!他,叫邵英雄。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中医养生之道

    中医养生之道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医养生之道》图文并茂地介绍了中医养生文化的起源与发展、情志养生、日常养生、四季养生、运动养生、房事保养、美容养颜等内容。《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医养生之道》文字优美生动,语言简明通俗,适合广大读者阅读使用。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大宋王朝3

    大宋王朝3

    本丛书立足大宋,介绍了五代战乱的终结、中央集权的强化、右文抑武的家法、首内虚外的战略、穷则思变的改革以及皇帝的荒唐、官僚的争斗等重大事件或现象;同时,从经济、文化、科技等不同的层面重新审视两宋,试图全方位地向读者展示大宋历史的始末。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古龙文集:圆月弯刀(上)

    古龙文集:圆月弯刀(上)

    丁鹏凭“天外流星”剑扬名江湖,怎知被柳若松设计骗去剑谱,败于柳若松手下,并被冤枉盗窃武功。丁鹏侥幸逃命,被“狐女”青青所救,进入狐的世界,又习得青青祖父的魔刀刀法。丁鹏与青青回到人的世界,不仅大败柳若松,还设计使他的无耻嘴脸败露,柳若松而后拜丁鹏为师。丁鹏的刀法已入化境,决定前往神剑山庄挑战谢晓峰。而他也暗中发现,青青他们根本不是什么狐,而是多年前江湖人惧怕的魔教。从此,他卷入了魔教、神剑山庄、名门正派三者的争斗中去。柳若松则在暗中进行着他的阴谋……
  • 夏天的喊叫

    夏天的喊叫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小楼传说贰

    小楼传说贰

    小楼众人通过模拟入世,开始了一次又一次,不同的人生。太有性格的皇后,对宫斗人生没有兴趣,却以打压皇帝为乐趣。他们的故事,与乱世得治,建国立业,息息相关。寒微时的并肩携手,终变成辉煌时的斗法较量,其间喜乐,唯有自知。据说很荒淫的女王,有很多爱人。她说她是一个好女人,她说她努力当一个好爱人,可最后发现,原来宫斗故事都是假的,他们爱的,争的,为之努力的,从来都不是她。奸臣的人生是快乐的,奸臣的乐趣在于吃喝玩乐之余,欣赏忠臣们跺足咬牙,切齿怒目的精彩神态,奸臣的幸福在于,让所有正人君子跳起来奋力批斗,最后却遭遇惨败。奸臣的人生意义在于,与天斗,与地斗,与忠臣义士斗,其实,偶尔与皇帝斗一下,也是蛮好玩的。阿汉在第六世的转生里,意外地活到了高寿(三十九岁)意外地结婚成家,甚至会意外地同意开放已经连续封锁三世的纪录,这才让大家,看到了他第七世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