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8200000035

第35章 卫灵公第十五(3)

【译文】孔子说:“人能够弘扬光大正道,不是正道弘扬光大人。”

【注释】①弘:扩大。意思是弘扬。道:大道,正道。

【解读】朱熹《论语集注》说:“人外无道,道外无人。然人心有觉,而道体无为,故人能大其道,道不能大其人也。”朱熹认为,孔子所说的人与道的关系,是“人能大其道,道不能大其人。”这种看法很有深意。孔子认为,人应该有向善之心,并通过人性道德的修养和对外部世界的认识,成为具有德行操守、能够领悟人生真谛、认识事物发展规律的贤德的人,因此能够遵行和弘扬正道;正道能够感化人、启迪人,进而激励人,却不能用来为奸佞、卑劣的人装点门面、提高声望和地位。这就是人与道的辩证关系。

15.30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译文】孔子说:“有了过错却不改正,这就真是过错了。”

【解读】现实生活中,人难免犯错误,绝对不犯错误的人是没有的。孔子能够正视这个问题,认为犯错误不要紧,重要的是对待错误的态度,只有勇于承认错误,及时改正错误,才是明智的做法。否则,就会导致一错再错、无可挽回的后果。孔子的这个观点,既是对待错误的明智之举,也体现了孔子思想中的宽容精神。

15.31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译文】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晚不睡觉,用来思考,结果没有收获,不如去学习。”

【解读】此章讲思考和学习的关系。孔子认为,如果脱离学习和实践,整天冥思苦想,只能是空想、玄想,不会有所收获。与其这样去空想,不如认真学习,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思考,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能在实践中运用。孔子所说的学习,很重要的内容就是仁德、礼制思想。通过对包括仁德、礼制在内的文化典籍的学习,并认真思考、领悟,从而提升自己的德行、操守,才能使自己成为有德行、有学问的君子。孔子反对空想,主张学、思结合的观点,符合人的认识规律,值得学习和借鉴。

15.32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①。耕也,馁在其中矣②;学也,禄在其中矣③。君子忧道不忧贫。”

【译文】孔子说:“君子谋求正道而不考虑衣食。耕作,就能得到食物;学习,往往得到俸禄。君子担忧正道能否实行,而不担忧是否贫穷。”

【注释】①道:指事业。食:食物。这里指衣食。②馁:《中华大字典》:“馁,餧或字”。又注:“餧,飤也……原本《玉篇》云,以物散与鸟兽食之。”飤(sì):以食食人。这里意思是得到食物。许多学者把“馁”解作饥饿,不从。③禄:俸禄。

【解读】孔子主张君子应该谋求正道,考虑大事,不能为衣食等小事分散精力。他认为,努力耕作,就能解决吃饭问题;致力于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就有机会从政而得到俸禄。君子应该担心的是正道能否实行这样的大事,而不能常常考虑担忧自己贫穷的处境。孔子鼓励学生专心学习,提倡“学而优则仕”,非常重视对学生的理想教育,因此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但他思想中存在的轻视体力劳动的倾向,有着明显的局限性。

15.33子曰:“知及之①,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②,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③,未善也。”

【译文】孔子说:“凭聪明才智得到它,不能以仁德保持它,即使得到了,也一定会丧失。凭聪明才智得到它,能够以仁德保持它,但不用严肃的态度对待它,老百姓就不会敬重拥护。凭聪明才智得到它,能够以仁德保持它,用严肃的态度对待它,但行为不合乎礼制,还算不上完善。”

【注释】①知:同“智”,指聪明才智。之:此章一连出现了十一个“之”字,其所指一说是百姓,一说是禄位、天下,一说是大道、正道。从第二说。②莅:临,到。这里意思是对待。③动:举动。指行为。

【解读】此章讲述国君和官员得到各自的职位后如何忠于职守、做到尽善尽美的问题。孔子认为,国君和官员要保持自己的职位,就必须尊崇和施行仁德;要得到老百姓的敬重拥护,就必须以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职责,做到忠于职守;要做到尽善尽美,还必须在执政过程中使行为合乎礼制,不做徇情枉法的事情。“仁”、“庄”、“礼”是孔子向执政者提出的为政之道,也是执政者加强自身修养的三个层次。执政者能够做到以德治国、忠于职守、依法行政,才能达到尽善尽美的执政为民的境地。李泽厚先生说:“在《论语》中,‘仁’比礼、义、智、信等要突出得多,地位也高得多。但在这里,却表明‘仁’虽最重,却并不能代替其他各项。这似乎又一次表明‘仁’的基本含义主要涉及的是内心情感,并不能也无须包括其他一切。”(《论语今读》)可见,“仁”、“庄”、“礼”三项中,“仁”居于首位,但这三项又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执政过程中少了其中任何一项,都不能达到尽善尽美的境地。

15.34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①,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会耍小聪明,而能在大义上经受考验;小人不能在大义上经受考验,却会耍小聪明。”

【注释】①小知:即“小智”,小聪明。大受:承担重任,委以重任。这里指在大义上经受考验。

【解读】此章孔子采取对比的方式讲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君子具有德行,为人正直,考虑问题着眼全局和长远,与人交往不会耍小聪明,在大是大非问题上能经受考验,不失气节;小人品德低劣,为人奸诈,考虑问题着眼局部和眼前,与人交往好耍小聪明,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不能经受考验,而会丧失气节。孔子谈君子与小人的区别,目的是要求学生加强品德人格的修养,要学习君子而不能效法小人。

15.35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①。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②,未见蹈仁而死者也③。”

【译文】孔子说:“民众需要仁德,超过需要水火。我看见过进入水火而死的人,没有见过实行仁德而死的人。”

【注释】①甚:超过,胜于。②蹈:踏入,进入。③蹈:实行。

【解读】人的生存离不开水、火,人类的发展更离不开水、火,这是人所共知的道理。但水火与仁德相比,水火易得,仁德难求。一旦暴虐的昏君(如殷纣王一类人)当道,民众就会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人对水火的需求又有个度,超过这个度就会带来危害;对仁德的需求则不受限制。行仁政的人带给民众的恩惠,既有物质方面的,也有精神方面的,生活在物质和精神上的恩惠中,民众就会产生幸福感、羞耻心,就会诚心向善,遵礼守法。孔子强调民众需要仁德超过需要水火,是希望学生跟随自己学习时加强人性道德的修养,从政后努力践行仁德,从而实现以德治国、造福民众的理想。

15.36子曰:“当仁①,不让于师②。”

【译文】孔子说:“面对仁德,对老师也不必谦让。”

【注释】①当:遇到,面对。朱熹《论语集注》:“当仁,以仁为己任也。虽师亦无所逊,言当勇往而必为也。”②让:谦让。

【解读】这是孔子鼓励学生践行仁德的一句名言。孔子的意思是,在践行仁德的问题上,学生不能畏首畏尾,担心超过老师,而应该积极主动,大胆去做。孔子说这句话,既体现了他的胸襟、气度,又反映了他渴望学生去践行仁德、造福民众和社会的心情。

15.37子曰:“君子贞而不谅①。”

【译文】孔子说:“君子坚守正道,而不拘泥小信。”

【注释】①贞:正。指正道。朱熹《论语集注》:“贞,正而固也。”谅:诚信。朱熹《论语集注》:“谅,则不择是非而必于信。”因守信而不分是非,不辨黑白,就是拘泥小信。

【解读】孔子历来主张君子要讲诚信,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但他又反对因守信而不分是非、不辨黑白。如果对残暴、奸佞的人守信用,必然带来严重的后果。孔子认为,君子在坚守正道、践行仁德的情况下,不必拘泥于小信。如果背离正道,去讲守信,那就是固执、迂腐。因此,他提出的“贞而不谅”的主张,既有原则性,又体现了灵活性。

15.38子曰:“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①。”

【译文】孔子说:“侍奉国君,先勤勉工作,然后领取俸禄。”

【注释】①食:动词,食禄。即领取俸禄。

【解读】孔子主张臣要像臣,就是臣要对国君忠诚,要忠于职守,有敬业精神。“敬其事而后其食”就是这种精神的体现。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缺乏敬业精神,不讲付出,只考虑收获,这种人无论到什么单位工作,都不会受到欢迎,更不可能在事业上有所成就。

15.39子曰:“有教无类①。”

【译文】孔子说:“教育学生要一视同仁,不要区分他们的类别。”

【注释】①类:种类,类别。

【解读】周代至春秋时期,由朝廷和官府办学,天子为贵族子弟设的大学叫辟雍,诸侯为贵族子弟设的学校叫泮宫,只有卿大夫的子弟才能入学。孔子创办“私学”,不问出身,广收门徒,打破了当时“学在官府”的局面,使不同阶级、出身的人都得到了受教育的机会。在孔子的学生中,有出身贵族的孟懿子,出身卑贱的仲弓,富有的子贡,也有学习勤奋的颜回,懒惰贪睡的宰予,率直果敢的子路。他们出身不同,性格各异,学习态度不一样,都在孔子办的学校里学习。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个创举,一面旗帜,在世界教育史上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15.40子曰:“道不同①,不相为谋②。”

【译文】孔子说:“人生理想不同,就不互相商议。”

【注释】①道:历来解释较多,如思想、道路、见解、主张、人生理想等,都解释得通。我们取后者。②谋:谋划,商议。

【解读】人生理想不同,追求的目标就不同,发展的道路也不一样。这样的人在一起商议、谋划大事,站的角度不一样,考虑问题的立足点不一样,不可能达成共识,更不可能长期共同努力和奋斗。这与现代社会国家之间、企业之间的谈判不一样。谈判双方可以是制度不同、经营理念不同的对手,但谈判目的是求同存异,维护各自的利益。

15.41子曰:“辞达而已矣。”

【译文】孔子说:“言语足以表达意思就行了。”

【解读】此章讲述了孔子关于语言作用的基本观点。孔子善于以简洁、朴实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不论是评价人物、抒发感慨,还是讲述人生经验、启发教育学生,其语言都不堆砌华丽辞藻,不作空洞的说教,朴实无华,明白如话。这也是《论语》能经历两千多年的风雨,至今仍具有生命的活力,继续影响和启迪着世人的重要原因之一。

15.42师冕见①,及阶,子曰:“阶也。”及席,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师冕出。子张问曰:“与师言之道与②?”子曰:“然。固相师之道也③。”

【译文】乐师冕来见孔子,走到台阶边,孔子说:“这是台阶。”走到坐席旁,孔子说:“这是坐席。”都坐好了,孔子告诉他说:“某人在这里,某人在这里。”乐师冕出去了。子张问道:“这是与盲人谈话的礼节吗?”孔子说:“对。这本来是帮助盲人的礼节。”

【注释】①师:指乐师。冕:乐师的名。古代乐师,一般都是盲人。②师:乐师。这里指盲人。道:这里指方式、礼节。③固:本来。相(xiàng):扶助,帮助。

【解读】盲人生活艰难,行动不便,是社会上的弱者。孔子在接待盲人乐师时小心翼翼,谈话时非常客气,体现了他以礼待人,特别是以礼接待盲人的仁者情怀。在这里,仁爱之心是孔子的内在情感,待人的礼节是仁的外在表现。仁和礼互为表里,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孔子在回答子张的问话时说:“固相师之道也。”这说明,在古代礼制中已有体现关心、尊重盲人的礼节。在两千多年以后的今天,仍然有一些人不关心、体贴、尊重残疾人,随意占用盲道、不为盲人让路,甚至辱骂、欺负残疾人的现象,时有发生。孔子对待盲人的态度和与盲人谈话的礼节,是世人学习的典范。

同类推荐
  • 俗语

    俗语

    本书收入的是从传世的文史典籍中搜集整理的俗语,并加以必要的注释和例句。所收俗语包括:拔出萝卜带出泥、白日做梦、包子有肉不在褶上、醉翁之意不在酒等。
  • 伤寒论(四库全书)

    伤寒论(四库全书)

    在中国医学史上,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可以称得上是时代的著作。中国医学的肇始期可上溯几千年,至此,才理法方药大僃,为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因其滋养,产生了精彩纷呈的各种医学流派。《伤寒论》篇什不过十卷,然包罗宏富,精微玄妙,常读常新,帮后世彦各骋其智,祖述推演以探求仲景深意者,层出不穷,著述不下数十百家,为杏林增色不少。本书对《伤寒论》进行了全面的点校,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伤寒论注释、伤寒明理论、伤寒论方。
  • 吴子兵法

    吴子兵法

    《吴子》主要论述了战争观问题。该篇既反对持众好战,也反对重修德,而废弛武备。它认为只有内修文德,外治武备才能使国家强盛。
  •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是早期中国医学的理论典籍,后世简称之为《内经》,堪称中华医学的源头活水。它成为中国医学发展的理论源薮,是历代医学家论述疾病与健康的理论依据。
  • 《后汉书》核心词研究

    《后汉书》核心词研究

    本书介绍了选题缘由、《后汉书》的研究概况、研究材料和研究方法。
热门推荐
  • 司马懿吃三国4

    司马懿吃三国4

    热闹的三国,为何最终属于沉默的司马懿?论奸诈不及曹操,比智谋不敌诸葛亮,拼武功,关羽、赵云、吕布随便一个都能灭掉他;翻开本书,看司马懿如何靠数十年如一日的隐忍,击败三国所有英雄,独吞天下。司马懿潜伏曹操身边几十年,任由曹操差遣,他装弱、装傻、装病、装瘫,甚至装死来麻痹敌人、对手、上司、兄弟、朋友乃至家人……翻开本书,看司马懿无与伦比的沉默、隐忍和计谋。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重生之灵泉有点田

    重生之灵泉有点田

    【推荐新书《我靠修仙火遍全世界》!娱乐圈修仙女大佬VS天才影帝!】梁立夏重生了,还得了个随身空间。她改变家人命运,借着空间种种田养养花过上发家致富,经营酒店农场的幸福日子。只是这位顾少爷,怎么也被拐到她的计划里来了呢?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拐个皇帝回现代

    拐个皇帝回现代

    她是个平凡的小女子,想不到一次意外让她穿越到了古代,还遭遇了一个冰山一样的酷皇帝。这个男的臭屁的不行,不仅抱着别的女人,好吧!惹到了她,就别怪她不仗义了,少年,跟姑奶奶回现代吧!
  • 替身王妃不承欢

    替身王妃不承欢

    “初夏,你要帮姐姐,帮姐姐生一个孩子!”原来,她只是一个替身,一个代孕工具而已!“娘子,娘子,要不要陪寒儿捉虫虫?”“娘子,娘子,你看这花美不美?”“娘子娘子,我要睡觉了,你帮我更衣!”“娘子娘子…”“我说过多少次,你的娘子是我阿姐,我不是!”楼初夏板了脸。“可是每晚陪寒儿玩亲亲的是娘子你啊!寒儿只要娘子你!”流着口水发呆的十四王爷异常认真的开口,那眸光,漆黑深邃,闪着复杂的光。第一次,楼初夏感觉自己被重视,虽然说出这话的安陵王爷是一个傻子!“我只是想要利用这个女人而已,你要杀她,随便!”暗夜摊摊手,表情毫不在乎。当傻子戴上银色飞鹰面具,当他怀抱初恋情人俯首拥吻,她才知道,原来,真正傻的人是她!扮猪吃老虎的安陵王——初夏是寒儿的最爱,寒儿最爱初夏了!冷魅残酷的暗夜——我只是利用你!温柔懦弱的叶阳太子——只要你活着,我可以做任何事情,甚至为爱长眠。
  • 斗罗大陆IV终极斗罗

    斗罗大陆IV终极斗罗

    一万年后,冰化了。斗罗联邦科考队在极北之地科考时发现了一个有着金银双色花纹的蛋,用仪器探察之后,发现里面居然有生命体征,赶忙将其带回研究所进行孵化。蛋孵化出来了,可孵出来的却是一个婴儿,和人类一模一样的婴儿,一个蛋生的孩子。
  • 夜玫瑰

    夜玫瑰

    为了工作来台北打拼的工程师,找到了他在陌生城市的第一个棲身之所,叶梅桂是他的房东。工程师在叶梅桂的眼中读到了属于自己的寂寞,在叶梅桂如井般深遂的眼神中,启动了柯智宏脑中大学社团学姐跳舞的身影。那是大一时,学姐帶他跳的第一支舞以色列的民谣《夜玫瑰》,学姐翩翩舞姿深深打动着他。台北生活的每天每天,白天的工作是精密逻辑思考的,晚上和叶梅桂的交往是温馨的,也是惊险万分的。面对神秘刁蛮的叶梅桂,柯智宏那大刀阔斧的治水本事也派不上用场,只随着叶梅桂的一切起舞。別忘了还有可爱的狗狗小皮。
  • 爱你如诗美丽(纪伯伦全集)

    爱你如诗美丽(纪伯伦全集)

    本书收入了纪伯伦不为人知的大量散文、杂文、演讲、译文、箴言录等等,纪伯伦的诗歌才华掩盖了他作为冠绝一世的散文家的身份。这是目前全球收录纪伯伦散文、杂篇最全的一本书。从这本书中你可以看到一个慷慨激昂、横眉冷对的纪伯伦,或许这才是他作为20世纪最富盛名的思想家该有的一面。文中饱含纪伯伦对时代、民族、家国的忧思,因为这本书,他足以和鲁迅一起留名青史。
  • 拯救

    拯救

    工作是嘉兴市中级法院的一名法官。已发表小说100万余字,散见于《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中国作家》、《江南》、《山花》、《百花洲》等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