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8200000025

第25章 颜渊第十二(2)

【译文】齐景公向孔子询问如何治理国家。孔子说:“国君像国君,臣下像臣下,父亲像父亲,儿子像儿子。”齐景公说:“说得真好!的确是这样,如果国君不像国君,臣下不像臣下,父亲不像父亲,儿子不像儿子,即使有粮食,我能够吃到吗?”

【注释】①齐景公:姓姜,名杵臼,春秋时齐国国君。鲁昭公二十五年(前517),鲁国发生内乱,孔子到了齐国。于是就有了齐景公和孔子的这段对话。②君君:国君像国君。意思是要履行国君的职责。后一个“君”字作动词。③臣臣、父父、子子:后一个字均作动词,意思是尽责、守礼。④信如:诚如,的确。⑤得:能。

【解读】孔子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八个字回答齐景公的问题,是针对齐国当时的状况而说的。朱熹《论语集注》说:“是时景公失政,而大夫陈氏厚施于国;景公又多内嬖,而不立太子。其君臣父子之间,皆失其道,故夫子告之以此。”孔子认为,治理国家,必须维护礼制伦常,区分上下尊卑,“为君、为臣、为父、为子都应有各自的思想准则、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韩喜凯《名家评说孔子辨析》)。这样才能建立正常的社会秩序,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君、臣、父、子才能履行各自的职责,做好自己分内的事。“人毕竟生活在群体中,任何个体均以这种群体秩序为生存前提条件。原始式的个体‘绝对自由’,永远是幻想……一定的规范、辨别、区分的结构秩序,始终是人类和个体所必需的,只有这样,大家才可能有饭吃,而不是混战一团。”(李泽厚《论语今读》)齐景公虽然非常赞同孔子的观点,但由于他无力改变大臣专权、伦常丧失的情况,“其后果以继嗣不定,启陈氏弑君篡国之祸”(朱熹《论语集注》)。

12.12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①,其由也与?”子路无宿诺②。

【译文】孔子说:“一两句话就可以判决案件的人,大概是子路吧?”子路为人爽快,没有久不履行的诺言。

【注释】①片言折狱:朱熹《论语集注》:“片言,半言。折,断也。子路忠信明决,故言出而人信服之,不待其辞之毕也。”朱熹认为“片言”是子路说的话,可从。也有人认为“片言”即“偏言”(偏听一言),认为子路以一面之词断案。这不符合子路的为人,不从。②宿诺:指久不履行的诺言。朱熹《论语集注》:“宿,留也,犹宿怨之宿。急于践言,不留其诺也。”

【解读】子路为人率直,办事果断,他的这一性格在孔子对他的评价中得到了体现。孔子说子路一两句话就可以断案,并不是说子路轻率,而是没有讲子路审理案件的过程。在经过案件审理,明确案件真相之后,就果断地断案而绝不拖延,体现了子路办事果断的性格特征。子路的这一性格,在待人处世中也得到了体现。

12.13子曰:“听讼①,吾犹人也②。必也使无讼乎③!”

【译文】孔子说:“处理诉讼,我与别人一样。一定要让诉讼不发生。”

【注释】①听讼:处理诉讼。②犹:同,与。③必:一定。

【解读】孔子认为,一个国家,处理诉讼并不是主要的问题,主要的问题是推行“德治”,做到以德治国,以礼治国,使民众都能自觉遵循礼制,遵守道德规范,从而减少违法犯罪的事,杜绝诉讼案件的发生。可见,孔子在处理诉讼问题上站得高看得远,提出的是治本的措施。既认真处理诉讼,又采取有效措施杜绝诉讼发生,这样标本兼治,社会才会安宁。

12.14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①,行之以忠②。”

【译文】子张问怎样从政。孔子说:“在位不能懈怠,处理政务靠忠诚。”

【注释】①居:指在位,任职。②行:执行。行之:指执行政令、处理政务。

【解读】孔子认为,忠诚和勤勉是从政者的基本素质。忠于职守,勤勉工作,才能履行好职责,用今天的话说,才能得民心、顺民意,也才能取得政绩。古往今来,一些官员疏于政事,沉湎于声色犬马;一些官员欺上瞒下,中饱私囊,种种劣行,令人发指。这样的人,如果面对倡导以德治国理念的孔子,难道不觉得羞愧?

12.15子曰:“博学于文①,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②!”

【译文】孔子说:“广泛学习文献典籍,用礼制约束自己,也就可以不背离大道了。”

【注释】①博:广博。引申为广泛。②畔:通“叛”,违背,背离。

【解读】此章与《雍也》篇第二十七章重复,解读详见该章。

12.16子曰:“君子成人之美①,不成人之恶②。小人反是。”

【译文】孔子说:“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帮助别人做坏事。小人与此相反。”

【注释】①成:成全。美:美好。指好事。②成:成全。引申为促成、帮助。

【解读】孔子认为,君子是德行高尚的人,待人处世不以自己的好恶为出发点,能以宽容、仁爱之心待人,因此能够“成人之美”;小人则不行仁德,心胸狭窄,凡事首先考虑个人私利,不顾他人利益,因此总做出“成人之恶”的事。可见,人性修养的高低,心胸的宽广和狭窄,决定了君子和小人截然相反的处事态度和行为。

12.17季康子问政于孔子①。孔子对曰:“政者,正也②。子帅以正③,孰敢不正?”

【译文】季康子向孔子询问如何治理国家。孔子回答说:“政的意思是就是正。你率先走上正道,谁敢不走正道呢?”

【注释】①政:执政,处理政务。名词用作动词。②正:正直,端正,公正。指执政者自身的德行。③帅:同“率”,带领,率先。正:指正道。

【解读】孔子认为,执政治国的基本原则是“正”。不少学者认为,“正”主要包含正名(辨正名分)、正身(包括正心、正言、正行等)、正身边(即亲贤臣、远小人)三层意思,因此,“‘政者,正也’应是古今中外政治学的一个重要命题”(韩喜凯《名家评说孔子辨析》)。因为季康子是鲁国的执政大臣,所以孔子希望季康子以身作则,率先走上正道,并以此影响和带动其他臣子。古今中外,凡是当政者在国家管理中能实行正道,并能做到率先垂范,都会得民心、顺民意,国家就能欣欣向荣,人民就能安居乐业。孔子的这一思想,是他留给人类的一笔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12.18季康子患盗①,问于孔子。孔子对曰:“苟子之不欲②,虽赏之不窃③。”

【译文】季康子担忧盗贼太多,向孔子求教。孔子回答说:“假如你不贪财,即使鼓励偷窃,也没有人去做。”

【注释】①患:忧虑,担忧。②欲:贪欲。这里指贪财。③赏:奖励。这里意思是鼓励。

【解读】春秋时期,由于上层统治者肆意搜刮百姓,贫富分化极为严重,老百姓苦不堪言,于是社会上盗贼成灾。季氏一家四代相继在鲁国执掌国政,季康子执政期间也大肆聚敛财富,不听孔子的劝告。此章孔子对季康子的回答,可说是一针见血,既谴责了季康子执政不公正的行为,又表达了自己对这种行为的不满。

12.19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①,以就有道②,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③。”

【译文】季康子向孔子询问如何治理国家,说:“如果杀掉暴虐的人,亲近有道德的人,怎么样?”孔子回答说:“您治理国家,怎么能用杀戮的办法?您追求善民众就会行善!君子的品德像风,百姓的品德像草。草遇上大风,一定会倒伏。”

【注释】①无道:暴虐,没有德政。②就:靠近,亲近。有道:指有道德、有才艺的人。③偃:倒伏。草上之风,必偃:意思是草遇上大风,一定会倒伏。

【解读】季康子作为鲁国的执政大臣,沿袭了其父季桓子的施政方针,违背礼制,聚敛财富。他所说的“无道”,不一定是暴虐的人,很可能是持不同政见的大臣。孔子认为,君子的行为会影响百姓的行为,只有君子追求善,百姓才会行善,这正如风和草的关系,草遇上大风必定倒伏,老百姓遇到追求善的有德行的人,一定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也会由向善而行善。因此,孔子反对季康子用杀人的办法来治理国家。这一观点,体现了孔子强调德治教化、坚持以德治国的政治主张。

12.20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①?”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②,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③,察言而观色④,虑以下人⑤。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⑥,居之不疑⑦。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译文】子张问:“读书人要怎样做才可以叫通达呢?”孔子说:“你所说的通达是什么意思?”子张回答说:“在朝廷做官一定有名望,在家族办事一定有名望。”孔子说:“这是名望,不是通达。所谓通达,是正直而讲信义,能观察言语脸色以揣测别人的心意,总考虑如何谦让待人。这样的人,在朝廷做官一定会通达,在家族办事一定会通达。所谓名望,是表面实行仁德而行动上违背仁德,以仁人自居却不疑惑。这样的人,在朝廷做官一定会骗取名望,在家族做事一定会骗取名望。”

【注释】①达:通达事理。②邦:国家。这里指朝廷。闻:闻名,有名望。③质直:正直。好义:意思是讲信义。④察言而观色:观察言语脸色,以揣测对方的心意。⑤下人:居于人之后。表示谦让。⑥色取仁:表面实行仁德。⑦居之:以仁人自居。之:此。指代仁人。

【解读】孔子对子张的回答,首先指出“达”和“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混为一谈,然后分别解释了“达”和“闻”的含义和本质区别。可见,孔子主张读书人(即今人所说的知识分子)应通达事理,崇尚德行,而不能追求名望,违背仁德。宋代学者程颐说:“学者须是务实,不要近名。有意近名,大本已失,更学何事?为名而学,则是伪也。今之学者,大抵为名。”程颐认为,孔子所说的“达”与“闻”的关系,就是“实”与“名”的关系,如果只追求名,就会失去最重要的“达”和“实”。因此,学者应该以“通达”、“务实”为根本,在进入通达的人生境界时,自然就会成名,进而有名望和名声。

12.21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①,曰:“敢问崇德,修慝②,辨惑。”子曰:“善哉问!先事后得③,非崇德与?攻其恶④,无攻人之恶,非修慝与?一朝之忿⑤,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

【译文】樊迟跟随孔子在雩台下面闲游,说:“请问怎样提高德行,消除怨恨,辨识疑惑?”孔子说:“问得好!先付出后获得,不就是提高德行吗?指责自己的过错,不指责别人的过错,不就能消除怨恨吗?一时愤怒而忘记了自己,甚至忘记了亲人,不就是疑惑吗?”

【注释】①舞雩:祭台。古代求雨祭天,设坛命女巫为舞,故谓舞雩。②修:整治,消除。慝(tè):邪恶。这里指恶念、怨恨。③事:做,从事。指行动、付出。④攻:指责过失。恶:罪过。这里指过失、错误。攻其恶:意思是指责自己的过错。⑤忿:也作“愤”,生气、愤怒。

【解读】樊迟向孔子请教怎样“崇德、修慝、辨惑”,孔子针对樊迟为人“粗鄙近利”(朱熹《论语集注》语)的缺陷一一作了回答。孔子认为,一个人应该加强道德修养,先付出劳动后收获成果,责己之过而不责人之过,不因生气发怒而忘记后果。可见,奉献精神、严于律己、处事冷静,是人性修养的重要内容,做到了这三条,就能达到“崇德、修慝、辨惑”的境界。

12.22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①。子曰:“知人。”樊迟未达②。子曰:“举直错诸枉③,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④,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⑤!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⑥。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译文】樊迟问怎样做是仁德。孔子说:“关爱人就是仁德。”樊迟问怎样做是明智。孔子说:“了解人就是明智。”樊迟没有明白。孔子说:“举用正直的人并安置在邪恶的人之上,能使邪恶的人变得正直。”樊迟退出来,看到子夏,就说:“刚才我见了老师问他什么是明智,老师说‘举用正直的人并安置在邪恶的人之上,能使邪恶的人变得正直’,说的什么意思呢?”子夏说:“这句话含义丰富啊!舜拥有天下,在民众中挑选人才,举用了皋陶,不仁德的人就离去了。汤拥有天下,在民众中挑选人才,举用了伊尹,不仁德的人也离去了。”

【注释】①知:同“智”,明智。②未达:意思是没有明白。③错:安置。枉:不正直,邪恶。④乡(xiàng):通“向”,从前,刚才。⑤富:丰富。⑥远:指远离,离去。

【解读】孔子认为“仁”就是“爱人”,这个解释既精辟又透彻,指出了“仁”的实质。不关爱他人,只谋求个人私利的人,不可能成“仁”。孔子对“智”的解释是“知人”(即了解人),同样透彻精辟,但樊迟不明白其含义,孔子就以用人为例来进一步说明。“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简洁明了的十个字,说出了了解人,进而任用人的重要性。试想,如果不能了解和识别人,任用了邪恶而不遵行仁德的人,其后果将会怎样。可是樊迟还没能理解孔子的意思,于是又去问子夏。子夏就以舜在民众中挑选出皋陶并加以任用,汤在民众中挑选出伊尹并加以任用,都使不仁德的人离去的实例,说明了了解和识别人的重要性。樊迟领悟力不强,但不懂就问,这种精神难能可贵。此章记述的是师生之间的问答,但涉及治理国家的大政方针。孔子认为,治理国家要尊崇仁德,以德治国是当政者应坚持的基本原则。但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关键是人才,只有伯乐才能识别千里马,只有明智的领导者才能识别和任用真正的人才。

12.23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①,不可则止②,毋自辱焉。”

【译文】子贡问如何交友。孔子说:“忠心劝告并善意引导他,他不听从就不再劝告,不要自找侮辱。”

【注释】①道(dǎo):引导。②不可:不能做到。意思是不听从。

【解读】孔子认为,朋友应该有共同的志向,既要互相关心、帮助,又是平等的关系。因此,孔子主张,当对方有了过错或违礼行为时,要坦诚地劝告和引导,使他认识到不对并加以改正;如果对方执意不听从劝告,也绝不能勉强,应做到适可而止。否则,不但会自找侮辱,而且会伤了朋友的感情。孔子的这一看法并不是听之任之,而是要首先尽自己的努力,在尽力劝告对方都不听的情况下,只好采取冷处理的办法,过一段时间再去劝告,或者换一个角度、换一个人去劝告,或许会有效果。

12.24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①,以友辅仁②。”

【译文】曾子说:“君子以学问、品德来结交朋友,以朋友的相互帮助来培养仁德。”

【注释】①文:一说指文章、学问。一说指文德,即学问、品德。孔安国注:“友以文德合也。”从后说。会:聚会。指结交。②辅:辅助。引申为培养。

【解读】曾参认为,朋友交往,一是为了相互切磋,增长学问;二是为了互相勉励,培养仁德。因此,他提出了“以文会友,以友辅仁”的交友原则。古代的竹林七贤、乾嘉学派,今天的文学沙龙、学术论坛,可以说是“以文会友”的范例。今人中周恩来和邓小平的交往、季羡林和张中行的交往等等,可以说是“以友辅仁”的范例。但古往今来,以酒肉金钱“会友”,“以友”助恶助贪的事例也屡见不鲜,这是值得警戒的。

同类推荐
  • 易经 尚书

    易经 尚书

    易经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姬昌编著的《易经尚书》用现代白话对其进行了详尽而又明白的解说。《尚书》是古代的重要文献,西汉武帝时被列为儒家五经之一,是士子科举进身的必读之书。本书给供相关学者参考阅读。
  • 俗语

    俗语

    本书收入的是从传世的文史典籍中搜集整理的俗语,并加以必要的注释和例句。所收俗语包括:拔出萝卜带出泥、白日做梦、包子有肉不在褶上、醉翁之意不在酒等。
  • 韵府词库

    韵府词库

    《韵府词库》是作者花费近十年心血,在有关资料及工具书上选取六千余个韵单字,搜集古今汉语词典、词组约二十六万个汇编而成,为广大爱好作诗填词的读者及苦于汉语词组搭配检索的读者提供了方便。
  • 左氏春秋

    左氏春秋

    记事基本以《春秋》鲁十二公为次序,内容主要记录了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争霸的历史,对各类礼仪规范、典章制度、社会风俗、民族关系、道德观念、天文地理、历法时令、古代文献、神话传说、歌谣言语均有记述和评论。
热门推荐
  • 玄天九变

    玄天九变

    文弱少年路小南因为骷髅之戒改变了原来的命运。天剑一神,雪舞二仙,罗刹三尊,飞仙四圣。这些传说中的人物究竟实力如何。四大凶地又隐藏着哪些神秘故事。这一切如此偶然,却又如次相似。路小南注定要走上一条不能回头的逆天之路。
  • 哈佛家训ⅵ:活出全新的自己

    哈佛家训ⅵ:活出全新的自己

    身处在这纷繁复杂的社会里里,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放下一切,选择逃避。当我们无法逃避时,我们只能通过重新建立起自身心灵的方式。当快乐、悲伤、忧愁降临到你身上时,如果你能坦然面对这一切,找到失衡天平的平衡点,那么生活就会多一些简单、多一分快乐。《哈佛家训Ⅵ——活出全新的自己》是一堂找回内心全新自我的精品课程。
  • 遇见蒲公英的眼泪

    遇见蒲公英的眼泪

    该书讲述有着爆发力的时尚圈新人女主角,在遭遇辞退转到小型创意工作室后,意外发现冰冷的上司居然是自己崇拜的天才服装设计师,于是一心想跟他学习,哪怕遭到冷血上司的唾弃,也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最终,以超人的天赋获得男主角的认可,女主角也在不知不觉中喜欢上了男主角。当她得知男主角父亲自杀的真相后,不惜冒着放弃设计师的工作危险,帮助他揭发了害死他父亲的幕后黑手的真面目。最终两人不仅成功实现自己设计的梦想,还幸福的在一起。
  • 财迷王妃

    财迷王妃

    【文案】穿越,让我从白领丽人变成八岁孩童,而且是个有娘生没爹疼的庶出女。随遇而安的我本想安安心心的当个普通小老百姓,可是,古代不好混啊!为了不被老爹打包出售,只好努力赚钱,争得婚姻自主权,有钱的是老大嘛。郡主干姐姐的麻烦事太多,未来干姐夫兼同门心太冷,神秘师傅的遗书太吓人,杀手影卫的抬杠功夫太厉害……还是世子老公最好,虽然有点腹黑,可是咱不怕,咱也不是善良之辈,黑吃黑怎样?但是,为什么黑未吃黑,那个穿着龙袍活的不耐烦了的家伙就跑出来客串了呢?没关系,咱两个先合起来把你干掉……只是,好像出了点小状况,真的只是一点点的状况……***********女主不是绝色,但男主绝对是绝色,美男啊……男主腹黑专情型……女主聪明腹黑型……总之,两个都不是什么好东西。但是,文一定是好文……【看完本文全部V章节只需5元左右】现半价回馈读者,一次性订阅全部章节,五折收费。推荐自己的架空文:【鸾凤鸣】【已完结】自己架空文【凤戏东宫】【正在连载】亲们要多多支持哦。收藏、票票、留言都可以……
  • 星夜(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星夜(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星夜》收入了庐隐具有代表性的散文,其中散文《月下的回忆》和《雷峰塔下》“似乎比她的小说更好”,《玫瑰的刺》也是“清丽可爱的”(茅盾语)。《海滨故人》写女性爱情的赤诚和破灭,写下了女性独立人格的执著追求。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擦去心灵上的尘土(培养学生心灵成长的经典故事)

    擦去心灵上的尘土(培养学生心灵成长的经典故事)

    在这套丛书里,我们针对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专门选择了一些特殊的故事,分别对他们在这一时期将会遭遇的情感问题、生活问题、学习问题、交友问题以及各种心理健康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剖析和讲解,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以供同学们参考借鉴。
  • 探索世界:奇妙的医学知识

    探索世界:奇妙的医学知识

    《奇妙的医学知识(彩图版)》由江文编著,以新颖的版式设计、图文并茂的编排形式和流畅有趣的语言叙述,全方位多角度地探究了多领域的知识点,使读者体验不一样的阅读感受和揭秘快感,为读者展示出更广阔的认知视野和想象空间,满足其探求真相的好奇心,使其在获得宝贵的知识的同时也享受到愉悦的精神体验。
  • 魅影暗香

    魅影暗香

    想她陈然一个18岁的如花少女竟然在成人的当天被拐来了一个陌生的朝代,这也就算了,可她发现自己在这次浩劫后基因变异了。天呐,地啊,我陈然的生命究竟是有多悲催啊!两年洗礼,她摇身一变,成为赫赫有名的大盗。开玩笑,那些个宝贝,可是我人生命途的关键啊!什么骁勇善战的将军,温柔腹黑的王爷,似敌似友大王通通一边去,我要为天下黎明百姓着想,我是多么圣母啊!可偏偏还有不要脸的小屁孩屁颠屁颠地跟着自己,别别别,我可是有夫之妇啊!才不要带个拖油瓶依仗天涯,虽然谁是拖油瓶还不一定。师傅啊师傅,你死前也把话说清楚啊,不明不白的算怎么回事啊……【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妃笑天下:双魂舞

    妃笑天下:双魂舞

    她,为人她,为魂她,生性懦弱,病若西施,一颦一笑只叫世间美人卷珠帘她,作风果决,心狠手辣,一颦一笑却只叫阴谋诡计碟中谍当,她为她无能的相府五小姐便开始独占鳌头因其笑里藏刀的手段横扫整个相府上下宁惹阎王,莫惹她她一直是这么想的,也一直是这么做的即便是入了王府,嫁做王妃,面对着一杆子的娇媚女人等着的也只是她的一指纤手,一句寒意话,“顺昌,逆亡!”一场计中计,她将所有人都卷了进来前世因,后世果她要看,看这纷乱天下,笑看这天下,看她这一双纤纤素手能否将这天下翻个底朝天?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她不静,定要这天下不宁!陪葬?哼,看谁陪谁!【片段】“你大哥有难,妍儿难道不该帮帮他?”沐丞相紧盯着河岸垂钓悠闲悠懒的人儿,一双手早已拽了又拽,他恨。可人儿悠哉,三分勾唇,“要我出手,父亲难道不该拿出点诚意?”“这次,你又想要什么?”字字似咬。那方,却是一笑嫣然,凤眸撩人,“那倒要父亲说说,你的手里还有什么东西让我动心的吧。”她,从来都是过河拆桥。当然,如果你有本事让她拆不了的话,当另当别论!【片段】一个人,两个身体。这是一个秘密。“如果有一天,我回到了风言雪的位置……”“我的手依然会牵着你的手,就像现在一样,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你可愿?”十指相扣的手,随着话落,仙尘之质,浅落一吻,蜻蜓点水,却细水长流。【懒言懒语】这就是一个复仇加谈情加虐男加狗血再加狼心狗肺没心没肺却是天雷勾地火的男男女女故事。女人很强,男人不弱,因为,这样打起来才有意思嘛,╮(╯▽╰)╭自己的文:《不良主母》《凤吟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