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8200000024

第24章 颜渊第十二(1)

本篇共二十四章,中心是论述怎样才算“仁”,怎样才能达到“仁”的问题。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治国、修身的纲要,是立身处世的准则。孔子针对学生的情况,从不同的角度回答了怎样才算“仁”,以及怎样才能达到“仁”的问题。

“克己复礼为仁”:这是强调“仁”通过礼来表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这是达到“仁”的途径;“仁者,其言也讱”、“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仁”就是“爱人”、君子“以友辅仁”:这是论述怎样才算“仁”、“仁”在立身处世中的表现。

本篇还论及了治国理政的问题。“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这是强调取信于民的重要性;“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说明富民是立国之本,也是“仁”在治国中的体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是孔子的正名思想对处理君、臣、父、子关系问题的要求,也是“仁”在规范尊卑、人伦关系上的体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居之无倦,行之以忠”、“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这是治国从政应遵循的原则。

本篇记述了孔子的许多内涵极为丰富的名言警语,可以启人心智,值得学习和深思。

12.1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①。一日克己复礼②,天下归仁焉③。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④。”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⑤,请事斯语矣⑥!”

【译文】颜回问怎样做才是仁德。孔子说:“克制自己的欲望,使言行符合礼制,就是仁德。一旦人们每天克制自己的欲望,使言行符合礼制,天下的人就会归依于仁德。实行仁德由自己决定,难道要由别人决定吗?”颜回说:“请问实行仁德的具体途径。”孔子说:“不合乎礼制的东西不看,不合乎礼制的声音不听,不合乎礼制的话不说,不合乎礼制的事不做。”颜回说:“我虽然不聪慧,请让我照这些话去做。”

【注释】①克己复礼:克制自己的欲望,使言行符合礼制。《左传?昭公十二年》:“仲尼曰:‘古也有志:克己复礼,仁也。’”这说明,此处孔子是借前人的话并赋予新的含义。

②一日:一旦,有一天。③归仁:一说称之为“仁”,一说归依于仁。从后说。④目:指具体的途经。⑤不敏:不聪慧。意思是迟钝。⑥事:从事。引申为实行、奉行。

【解读】此章所涉及的“仁”和“礼”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孔子强调的“仁”,是人的道德观念,即人性情感,属于个体私德。孔子倡导的“礼”,是维护社会秩序、人际关系的礼仪规范,属于社会公德。孔子认为,一个人要有仁德,要成为有仁爱之心的仁人,就必须遵循礼仪规范,做到四个“勿”,使自己的言行符合礼制。因此,一个人首先必须遵守社会公德,才能成为道德品行高尚的仁人。可见,古代的违礼行为,在今天轻则是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重则是违法甚至犯罪的行为。在当今社会,要成为一个高尚的有道德的人,就必须加强个人的道德修养,遵守社会公德和行为规范。

12.2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①,使民如承大祭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③,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冉雍问什么是仁德。孔子说:“走出家门好像会见贵宾那样严肃,管理百姓好像承担重大祭典那样谨慎。自己所不想要的,不能施加于别人。在官府工作中没有怨恨,在家族生活中没有怨恨。”冉雍说:“我虽然不聪慧,请让我照这些话去做。”

【注释】①大宾:周代对诸侯一级来宾的称呼,后泛指贵宾。②使民:役使民众。意思是管理百姓。大祭:重大祭典。③邦:国。这里指官府。

【解读】孔子回答冉雍什么是仁德的问题,不做空洞的议论,而是联系现实生活做具体的回答。孔子认为,一个人要成为仁德的人,必须加强道德修养,约束自己的行为,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样,就能在公众场合严肃认真,在管理百姓时小心谨慎;处理人际关系时替别人着想,不强加于人;能与同事、亲人和睦相处,而不致产生怨恨。其中,孔子提出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更是流传千古的名言,“充满着人性的光辉……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的和谐美好的人际关系。”(毕宝魁《论语精评真解》)

12.3司马牛问仁①。子曰:“仁者,其言也讱②。”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③,言之得无讱乎?”

【译文】司马牛问什么是仁德。孔子说:“有仁德的人,他的言语谨慎,不轻易说话。”司马牛说:“言语谨慎,不轻易说话,这就是仁德吗?”孔子说:“做起来困难,说话能够不谨慎吗?”

【注释】①司马牛:名耕,字子牛,宋国人。孔子的学生。②讱(rèn):说话谨慎,不轻易说话。③为之难:做起来困难。

【解读】孔子主张为人应该言行一致、言而有信,因此他多次谈到说话谨慎的问题。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司马牛有“多言而躁”的缺点,孔子回答司马牛什么是仁德的问题,就针对他话多而轻率的缺点,指出有仁德的人应该言语谨慎,不轻易说话。显然,孔子并不是认为言语谨慎就是仁德,而是认为具备仁德的人,必然是言语谨慎的人,因为他为人讲信用,说了的话就要兑现、实行,决不会言而无信。从此章可以看到,孔子对学生的教育针对性很强,而且重在从如何做人的高度启发教育学生。此章是孔子因材施教的又一个具体范例。

12.4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①,夫何忧何惧?”

【译文】司马牛问怎样做君子。孔子说:“君子不忧愁,不恐惧。”司马牛说:“不忧愁,不恐惧,这样的人就是君子吗?”孔子说:“能够问心无愧,还有什么忧愁、恐惧呢?”

【注释】①内省:从内心自省。疚:内心痛苦,愧疚。内省不疚:意思是问心无愧。

【解读】孔子认为,君子为人处世遵循道义,因此能够问心无愧,自然不会有忧愁、恐惧。孔子回答司马牛怎样做君子的问题,既强调了君子的为人,又借此打消司马牛的顾虑,告诫他只要自己问心无愧,就没有必要忧愁和恐惧。孔子之所以这样开导司马牛,是因为司马牛之兄司马桓(即桓魋)曾准备杀害孔子;在司马牛从宋国到孔子身边求学不久,又传来司马桓将要叛乱的消息。于是司马牛心情不好,常常忧愁、恐惧。对这样一个学生,孔子并不歧视,而是进行耐心的开导、教育,这充分体现了孔子高尚的人格和博大的胸怀。

12.5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①。”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②。君子敬而无失③,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④?”

【译文】司马牛忧愁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唯独我没有。”子夏说:“我听说过:死生不由自己决定,富贵在于后天的努力。君子处世严谨而无过失,待人谦恭而合乎礼仪。全天下的人都是兄弟。君子为什么忧虑没有兄弟呢?”

【注释】①亡:通“无”,没有。②天:一说指上天,一说指后天,即后天的努力。从后说。③敬:恭敬。引申为严谨。失:过失,错误。④患:忧虑。

【解读】此章是孔子的学生子夏对司马牛的劝导。司马牛之兄司马桓(桓魋)叛乱,他的其他几个兄弟也参与了这件事,因此司马牛非常担忧。针对这种情况,子夏以人的生死不由自己决定,富贵可以通过努力获得,只要有高尚的德行,即使兄弟不在了,到处都会有真心相待的兄弟来劝慰司马牛。关于司马牛的身份,历来有两种说法:一说名犁,司马桓之弟,孔安国持此说;一说名耕,孔子学生,与名犁的司马牛不是一个人,杨伯峻持此说。从“司马牛问君子”、“司马牛忧”两章司马牛又忧又惧的神态看,孔子的学生司马牛应为司马桓之弟,否则就不会这样忧心忡忡。

12.6子张问明①。子曰:“浸润之谮②,肤受之愬③,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④。”

【译文】子张问怎样才叫做明察。孔子说:“点滴渗透的谗言,利害攸关的诽谤都行不通,可以说是明察了;点滴渗透的谗言,利害攸关的诽谤都行不通,可以说是有远见了。”

【注释】①明:明察,贤明。②浸润:物受水渗透。引申为谗言以渐而进、日久则能使人听信。谮(zèn):说坏话诬陷别人。③肤受:不实之词,指谗言。朱熹《论语集注》:“肤受,谓肌肤所受,利害切身。”肤受之言,即有关切身利害之言。愬(sù):同“诉”,诽谤。④远:指有远见,看得远。

【解读】孔子认为,要做到明察,就必须了解谗言点滴渗透的特点、诽谤给人造成的伤害,能够从日常的点滴小事中杜绝谗言,从利害切身的话语中杜绝诽谤。只有这样,才能说是明察和有远见。虽然孔子是对热衷于从政的子张说的这番话,但他的这个观点却有着普遍的意义。古往今来,因听信谗言而误国害己,因遭受诽谤而蒙冤受难的事屡见不鲜。可见,孔子的这句话值得当政者、管理者和一切希望有所作为的人借鉴、深思。

12.7子贡问政①。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②,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③。”

【译文】子贡询问怎样从政。孔子说:“要使粮食充足,军备充实,民众信任。”子贡说:“如果不得已要去掉一项,这三项中先去掉哪一项?”孔子说:“去掉军备。”子贡说:“如果不得已要再去掉一项,在剩下的两项中去掉哪一项?”孔子说:“去掉粮食。自古以来人都会死,如果民众不信任,国家就难以立足。”

【注释】①政:政事。指从政。②必:副词。如果。去:去掉,放弃。③立:指立足。

【解读】孔子认为,粮食充足,军备充实,民众信任,是从政的三大要务,当政者务必要高度重视。但三者之中,民众的信任是关键。如果当政者得到民众信任,能够得民心、顺民意,军备不足可以充实,粮食缺少可以生产。如果失去了民众的信任,不但国家难以立足,当政者也不会有好的结局。中外政坛上,可以看到许多得民心而政通人和、失民心而众叛亲离的事例。正因为这样,孔子所说的“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成了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警句。

12.8棘子成曰①:“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②!驷不及舌③。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④。”

【译文】棘子成说:“君子质朴就够了,要那些礼仪文采干什么?”子贡说:“可惜呀,先生这样来谈论君子!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如果文采和质朴相同、质朴和文采相同,那么,去毛的虎豹皮和去毛的犬羊皮也就一样了。”

【注释】①棘子成:卫国大夫。古代大夫可尊称为夫子。②说:谈论,解释。③驷:指四匹马拉的车。舌:舌头。指说的话。驷不及舌:四匹马拉的车追不上说出去的话,即“一言既出,驷马难追”。④鞟(kuò):去毛的皮。

【解读】此章涉及内容和形式、本质和外表的关系。棘子成强调本质和内容,忽视形式和外表,是片面的。子贡则认为,文采和质朴不一样,正如内容和形式各有其特点和作用一样,因此君子既要质朴,又要有文采。但子贡强调质朴和文采都重要,却忽视了两者的主次、轻重。质朴是内在的本质,文采是外在的形式,形式是本质的表现和反映,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表里。

12.9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①,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②?”曰:“二③,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④,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译文】鲁哀公问有若:“荒年收成不好,费用不充足,怎么办?”有若回答说:“为什么不按十分取一的赋税率收税呢?”鲁哀公说:“按十分取二的赋税率收税,我还不够,怎么能按十分取一的赋税率收税呢?”有若说:“老百姓富有,您怎么会不够?老百姓不够,您怎么会富有?”

【注释】①饥:灾荒。年饥:灾荒年。指荒年收成不好。②盍:何不。彻:周代的田税制度,赋税率为十分取一,即10%。③二:指收十分之二的税。④足:足够。指富有。

【解读】孔子主张以民为本,反对当政者征收过高的赋税从而加重老百姓的负担,这种观点体现了孔子的仁德思想。有若劝谏鲁哀公按十分取一的赋税率收税,目的是减轻老百姓的负担,使老百姓富有。他认为,老百姓富有了国库自然充足,老百姓贫穷国库自然不够。这种让老百姓富有,即藏富于民的观点,与孔子的仁德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当前中国个人所得税起征标准的确定,也体现了关怀民众的爱民思想。

12.10子张问崇德①、辨惑。子曰:“主忠信②,徙义③,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只以异④’。”

【译文】子张问怎样提高德行、辨识疑惑。孔子说:“以忠诚守信为根本,行为遵从道义,就是提高德行。喜欢一个人希望他长寿,厌恶一个人希望他死去;既希望他长寿,又希望他死去,就是疑惑。”

【注释】①崇德:崇尚有德之人,提高德行。②主:主干,根本。③徙:迁移。徙义:迁于义。意思是遵从道义。④诚不以富,亦只以异:出自《诗?小雅?我行其野》,意思是:实在不是因为他们富有,只因为他们品格卓异。朱熹《论语集注》引程子曰:“此错简,当在第十六篇‘齐景公有马千驷’之上,因此下文(即《颜渊》篇第十一章)亦有‘齐景公’字而误也。”因这句诗的意思与此章内容没有联系,因此采用程颐的说法。

【解读】孔子认为,要提高德行,首先要忠诚守信,其次要遵从道义。忠信是根本,是个人私德;道义是规范,是社会公德。如果为人不忠不信,必然违背道义,违反礼仪规范,违反社会公德。孔子认为,辨识疑惑的关键在于不感情用事,他以对一个人的看法不能受感情左右为例,以“既欲其生,又欲其死”这种反复无常、自相矛盾的做法,说明感情用事、不客观冷静地对待和处理问题,就会使人疑惑。孔子的这一观点,极富生活智慧,值得深思。

12.11齐景公问政于孔子①。孔子对曰:“君君②,臣臣,父父,子子③。”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④,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⑤?”

同类推荐
  • 三略

    三略

    顾名思义,《三略》是专讲战略的兵书。其上略、中略、下略都是从战略的高度论述问题,始终贯穿着战略思想。在西汉以前,这样紧紧围绕战略问题的兵法专著还不曾出现。可以说,《三略》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战略专著,影响极为深远。
  • 脉经

    脉经

    脉学是中国医学的卓越成就之一。魏晋以前,脉学史料已经相当丰富。《脉经》编纂了从《黄帝内经》以来,直到华佗,有关脉学的经典理论和重要方法,各按类别递相依次排列,对中国公元3世纪以前脉学进行总结,并作了发挥。
  • 历代赋评注(魏晋卷)

    历代赋评注(魏晋卷)

    《历代赋评注》全书七卷,选录从先秦至近代三百多位作家的赋近六百篇加以注释和品评。其中大部分作品以前没有人注过。主编赵逵夫教授为著名辞赋研究专家,中国辞赋学会顾问。各卷主编和撰稿人也都是在古代文学研究方面有较高修养的学者,基本上都是高职和博士。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
  • 国语

    国语

    《国语》以记述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各国贵族言论为主,通过各有风格、各有特色的语言来塑造人物性格,表述不同人物的思想及命运,记载波澜壮阔的历史大事。
  • 四书五经名句鉴赏

    四书五经名句鉴赏

    数千年来,儒学经籍浩繁,汗牛充栋,人们要想一窥堂奥,殊属不易。除鸿儒学者外,一般人对儒学的汲取主要是以儒学经籍的名篇名句,尤以四书五经为首。儒学的经典名句,具有能传之千古,播之四海的功能,让世世代代的人们受其熏陶教育,从而使整个儒学的传承,像浩浩长江,永不衰竭,且历久常新。
热门推荐
  • 挑肥不捡瘦

    挑肥不捡瘦

    刚一‘住嘴’~看吧,不吃,可是会被‘教训’的呦!…………PS:此坑慢热,微狗血。爱是天时地利的迷信】,嚼嚼嚼……她嚼嚼嚼……他立刻狰狞地扑过来喂食。竟然还要日夜抱着点心不撒手?这已经不是,吃不吃太多的问题了吧?嚼嚼嚼。大叔目瞪口呆。火爆童鞋们慎入之~~【四海阁。大娘张口结舌。她还在吃。她在吃她仍然在吃。什么?其实这么暴食的她一点都不喜欢吃?骗谁呢!“你给我吃!!!”早餐、午餐、晚餐、夜宵照四餐嗑。姑娘婶子口水直吞。
  • 仙念

    仙念

    【新作《洪荒奇门》,请大家火力支持!】修行,也离不开知识力量,这是一个意念力为尊的世界!·仙与神?原来只是强大一些的‘催眠师’而已!·‘石生!’一个掌握现代催眠理念的人,穿越到了这个神奇的世界!【新作《洪荒奇门》,已完本《仙魔道典》,400万字从无断更记录。】
  • 无良神医,徒弟要造反

    无良神医,徒弟要造反

    丈夫出轨,出轨的对象则是自己平时最喜爱的表妹。捉奸在床,丈夫躲闪的眼神,表妹挑衅的目光,让原来性情冷清的她,刺红了眼,乱了心,一把火烧死了这对狗男女,最后自己纵身跳下十层楼房。原本自己必死无疑,谁知眼睛睁开却发现身处一个陌生的环境里,遍体鳞伤,奄奄一息。原来自己也是一个小三,她自嘲一笑,只因勾引老公不成,反倒被正室发现,怒火之下,打了三十大板,扔在柴房,任由其自生自灭。如今她不是她,小三的营生她是决计再也不当了。精彩片断:她浑身是血,扯着他的衣摆,央求地看着他:“救救我,带我走。”看着那双黑珍珠一般的眼睛,他一时心软:“好吧!”当即带着她来到一个清雅的山谷里,原来他是一名神医。从此,他是师父,她是徒。只是一次意外,让他们的关系发生了微妙。误食催情草,她浑身燥热难耐,嘴里喃喃地说道:“师父,救救我。”他正忙着找解药,谁知背后贴上一个火热的身体:“师父,好舒服!原来你就是解药。”说完,不顾一切,抱着师父双双倒在柔软的大床上。“师父,对不起。”事后她悔恨不已。“好徒儿,难不成你想抛弃为师吗?”师父一脸的凄然。她愕然,暴走。这是一篇温馨的宠文,才开始有一点点小虐,后来就是极宠。
  • 云影萍迹

    云影萍迹

    颜瑾师姐不善言谈,属于纳言君子一类。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进入贵州电视台,在做了几年记者、拿了几个奖之后,转入总编室工作,任时光荏苒。相对宁静的空间,给予师姐更多思考的时间。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电视成为真正的主流媒体,走在媒体改革的前沿。师姐在青云山下《贵州电视》杂志那个角落清净的办公室里,静静地观察着,静静地写了一篇又一篇文章。她始终是文静的,但是在一些文章里(主要是第一辑《论文、电视杂文》部分),言语却犀利得毫不留情,指出浮躁的时代、浮躁的“电视”出现的低俗现象,呼吁影视工作者沉下心来,多些内涵之作。作者的影视评论同样是期望影视工作者抵制低俗,制作出有创意、有深度的精品力作。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过度紧张

    过度紧张

    紧张、焦虑,这成为对当今中国人心理状态最贴切的描述。其实,中国人一直过度紧张,供奉中庸与和谐的中国人一直没能学会淡定平和《过度紧张》作者臧一民从国民性出发。从历史典籍和当今社会现状中寻找分析的素材,深挖中国人过度紧张的心理渊源,总结七种造成中国人过度紧张的心理基础。
  • 青少年必懂常见成语的故事(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

    青少年必懂常见成语的故事(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

    本丛书重视语文的基础知识训练,选编了常用词语、好词好句、古文名句解读,谚语、歇后语集萃,还有语文趣味故事、语文之谜以及语文大家的故事等等,目的是使中小学生在快乐的阅读中逐步提高语文知识,增加文学素养,为将来走出社会自立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 简·爱

    简·爱

    不可错过的世界爱情经典小说。女主人公简·爱是一个心地纯洁、善于思考的女性,她生活在社会底层,受尽磨难。但她有倔强的性格和勇于追求平等幸福的精神。她的爱情是扎根于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基础之上的深挚爱情。
  • 一世独宠:专属太子妃

    一世独宠:专属太子妃

    【完结】她,现代金牌寻宝专家,睿智冷静,温婉端庄。他,万人追捧楚国太子,温润如玉,腹黑如墨。他暗恋她五年,默默看她与青梅竹马殉情未遂,终以三十二抬大轿娶她入宫,却不知娶的是穿越而来的冒牌货!大婚之日,分房而睡,霸占他席位的,竟是一只色眯眯的灵狐?相敬如宾多少日,对战情敌几多时。他以一生独宠,换她一世倾心。一声怒喝,赶跑她的美男粉丝团:妖孽仙尊、魔宫少主、冷面富少……他大灰狼变小白兔,卖萌装可怜,“雅儿,为夫昨晚没吃饱,快让我再吃一口……”【静曼朵朵】书友QQ群号:239510544。新书古言穿越言情《毒妃来袭:邪帝,一边去》欢迎围观!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