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8200000022

第22章 先进第十一(2)

【解读】历来学者对此章有不同的理解。有的学者认为,闵子骞反对“改作”长府,孔子表示赞同,是惜财爱民的表现。有的学者认为是闵子骞讥讽季氏。因鲁昭公据长府攻三桓失败,先后逃亡齐、晋,最后死于乾侯。昭公灵柩运回鲁国后,为泄当年被攻之愤,季氏在鲁公墓道南安葬昭公,以表不尊;后又改建长府,以消除长府的防御能力。钱穆先生认为:“定公十年孔子为司寇。定公十年夏鲁君与齐侯有夹谷之会,孔子为相。定公十二年子路、冉有受命于孔子堕三都,时有阳虎之乱,三桓之势几濒倾覆。孔子素欲张公室以戢季氏之僭妄,因事有成功,于是鲁人有修缮长府之意,以拒季氏之恃强侵凌。但闵子骞此时认识却与众不同。他见堕三都只堕了费、郈,今后时局走向未必尽如人之所愿,故主张‘仍旧贯’,而无须改作。”(见韩喜凯《名家评说孔子辨析》)以上几种观点中,钱穆先生的观点更为贴切。这一观点,建立在具体的历史事实基础之上,体现了钱穆先生严谨治学的风格。而后来由于鲁定公的昏庸无能,三桓势力再度扩大,证明了“为长府”是目光短浅的行为。正因为这样,孔子称赞闵子骞“言必有中”。

11.15子曰:“由之瑟①,奚为于丘之门②?”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③,未入于室也④。”

【译文】孔子说:“仲由这样弹奏瑟,为什么要到我的门前来呢?”于是弟子们不尊重子路。孔子又说:“仲由已经学有成就,只是还需更进一步罢了。”

【注释】①瑟:古代乐器,形制类似古琴。这里用作动词。②奚为:何为,为何。③堂:古代建筑,进门后先到正厅(殿堂),再进内室。升堂:登上正厅。比喻学有成就。④入于室:进入内室。意思是还需更进一步。喻指学问造诣达到精深的程度。

【解读】子路性格率直粗鲁,他弹奏瑟,其曲调或许太激越,或许不悦耳,因此有人认为有“杀伐之声”(见《孔子家语》),孔子听了后不满意。听到他的议论后,弟子们就不尊重子路了。针对这种情况,孔子又肯定了子路的优点,希望弟子们要正确看待子路,不要因为老师指出了他的缺点而瞧不起他。对弟子既严格要求,又真心爱护,这就是具有仁者情怀的真实的孔子。

11.16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①?”子曰:“师也过②,商也不及③。”曰:“然则师愈与④?”子曰:“过犹不及⑤。”

【译文】子贡问:“子张和子夏两人,谁优秀些?”孔子说:“子张做事过头,子夏达不到要求。”子贡说:“那么,子张更强一些吗?”孔子说:“事情做得过头,就如做得不够,同样不好。”

【注释】①师:颛孙师,字子张。商:卜商,字子夏。②过:超越,过头。③及:赶上,达到。④愈:更加。这里指更强。⑤过犹不及:事情做得过头,就如做得不够,同样不好。

【解读】任何人做事都要把握好“度”,事情做得过头、过分,超过了“度”,结果事与愿违;做事达不到要求,没有达到“度”,不能实现目标。针对子张和子夏两人的局限,孔子提出了“过犹不及”的著名观点,要求学生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适度,既不能过头,也不能“不及”。“过犹不及”的观点,是孔子提出的“中庸”思想的体现,是值得探讨、借鉴的大学问。

11.17季氏富于周公①,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②。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③,可也。”

【译文】季氏的富有超过周公,冉求却为他搜刮财物以增加他的财富。孔子说:“他不是我的学生。你们这些学生可以公开声讨他。”

【注释】①周公:有三种说法。一是指周公旦;二是泛指在周王朝任职的王族;三是指作为周公之后的鲁国国君。毕宝魁先生持第三说,可从。②求:指冉求。当时他在季康子处任家臣。聚敛:搜刮财货。附益:增加财富。③鸣鼓而攻之:击鼓发起进攻。这里意思是公开声讨。

【解读】据《左传》记载,在鲁哀公十一年至十二年,鲁国执政大臣季康子要采用田赋制度以增加赋税,让其家臣冉求征求孔子的意见,孔子主张“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季康子不采纳孔子的意见,而让冉求去施行田赋制度。冉求作为孔子的学生,竟然助纣为虐,去搜刮百姓,孔子感到十分气愤。他让学生们“鸣鼓而攻之”,从表面上看是要公开声讨冉求,实际上隐含着公开声讨季康子的苛政的意思。“反对强征暴敛,主张藏富于民(‘庶之富之’),一直是儒家政治思想传统之一。它对政府过头的财政搜刮、苛征重赋,有时可起某种缓冲、制衡的作用。”(李泽厚《论语今读》)此章体现了孔子反对横征暴敛、主张藏富于民的思想。

11.18柴也愚①,参也鲁②,师也辟③,由也喭④。

【译文】高柴愚笨,曾参迟钝,子张偏激,子路粗鲁。

【注释】①柴:高柴,字子羔。孔子的学生,比孔子小三十岁。②参:曾参。鲁:迟钝。③师:颛孙师,即子张。辟:通“僻”,偏颇。这里指偏激。④由:仲由,即子路。喭(yàn):粗鲁。

【解读】孔子对学生的教育,不但重视礼、乐、射、御等六艺知识的传授,而且重视学生品德人性的修养。此章对四位学生的评价,显然出自孔子。孔子认为,人在性格修养上也应该把握好度,超过这个度就会失之偏颇,成为缺点。“高柴人品很好,但是过于呆板;曾参十分刻苦,但是不够灵活;子张富有才华,但是过于偏激;子路勇猛过人,但是很鲁莽。”(李择非整理《论语》)孔子对他们作针对性的评价,是希望他们正视自己性格中的不足,并力求加以纠正。

11.19子曰:“回也其庶乎①!屡空②。赐不受命③,而货殖焉④,亿则屡中⑤。”

【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学问道德大概差不多了吧!可是他经常贫穷。子贡不安本分而去经商,他猜测行情却屡屡猜中。”

【注释】①庶:将近,差不多。②屡空:经常贫穷。③赐:端木赐,即子贡。不受命:不接受命运安排。意思是不安本分。④货殖:经商。⑤亿:通“臆”,猜测。指猜测行情。

【解读】孔子认为,颜回的学问、道德俱佳,又能安贫乐道;子贡头脑灵活,又善于经商。可见,孔子对颜回、子贡这两位学生很满意,在对他们作全面评价的同时表达了自己的欣喜之情。

11.20子张问善人之道①。子曰:“不践迹②,亦不入于室③。”

【译文】子张询问使人向善的方法。孔子说;“不遵循前代圣贤的足迹,道德品行就不能达到高深的境界。”

【注释】①善人:使人向善、变好。“善”作动词。②践:依循,遵循。践迹:指遵循前代圣贤的足迹。③不入于室:指道德品行不能达到高深境界。

【解读】古今对“善人”的理解存在分歧。朱熹认为是“质美而未学者”,金良年、李择非持此说;李泽厚认为是“使人变好”(即向善),毕宝魁持此说。我们采用后说。孔子认为,要使人向善,不但要让他学习礼仪典制,进行人性道德修养,还要让他以前代圣贤为榜样,以他们的德行操守指导自己的行为,这样才能使自己的道德品行一步一步达到高深的境界。孔子的这一观点,说明了优秀文化遗产的继承对于人性修养、品德提升的重要意义。

11.21子曰:“论笃是与①,君子者乎?色庄者乎②?”

【译文】孔子说:“言论厚重朴实就赞许,这种人是真正的君子呢,还是外貌庄重、道貌岸然的人呢?”

【注释】①论笃:言论厚重朴实。是:表示肯定判断。与(yù):称誉,赞许。②色庄:指外貌庄重。

【解读】孔子主张为人应该言行一致,观察人应该“听其言,观其行”。在此章,孔子又强调,观察和识别人,不能只看他说什么,以及说话时的表情、外貌,还应该看他的行为、表现,并通过他的行为、表现看他的品德、实质。

11.22子路问:“闻斯行诸①?”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②?”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③,敢问。”子曰:“求也退④,故进之⑤;由也兼人⑥,故退之⑦。”

【译文】子路问:“听到可以做的事就去做吗?”孔子说:“父亲兄长健在,怎么能听到可以做的事就去做呢?”冉有问:“听到可以做的事就去做吗?”孔子说:“听到了可以做的事就去做。”公西华说:“子路问‘听到可以做的事就去做吗’,老师说‘父亲兄长健在’。冉有问‘听到可以做的事就去做吗’,老师说‘听到了可以做的事就去做’。我感到困惑,因此向老师请教。”孔子说:“冉有为人谦退,所以我鼓励他;子路好勇过人,所以我抑制他。”

【注释】①斯:这。指可以做的事。行:实行,做。②如之何:怎么能。③赤:公西华,名赤。④退:谦退,逊让。⑤进:促进。这里意思是鼓励。⑥兼人:胜过别人。指子路好勇过人。⑦退:与“进”相反,意思是抑制。

【解读】孔子长期从事教育,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他在教学和育人中注重针对性,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此章就是一个既生动又典型的例证。正如毕宝魁先生所说:“这种对于不同个性心理进行有针对性发掘和实现的方式,是孔子教育思想的一大特色,具有深远和普遍的意义,对于现代教育也有很大的启发和指导作用。”(《论语精评真解》)到了21世纪,那些抱着“填鸭式”、“满堂灌”教学方法不放的教师,对照一下两千多年前孔子的教学方法,难道不觉得愧对自己的学生吗?

11.23子畏于匡①,颜渊后②。子曰:“吾以女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

同类推荐
  • 九章算术

    九章算术

    《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数学专著,是算经十书中最重要的一种。该书内容十分丰富,系统总结了战国、秦、汉时期的数学成就。同时,《九章算术》在数学上还有其独到的成就,不仅最早提到分数问题,也首先记录了盈不足等问题。
  • 劫中得书记

    劫中得书记

    《劫中得书记》乃郑振铎先生在抗战烽火劫难中搜求古书之记录,其间种种为之欢喜为之愁之行状,为灾难中的祖国保存文化薪火之情思,无不怦然动人。这是一幅真正的爱书人的绝美的自画像。
  • 史记(最爱读国学书系)

    史记(最爱读国学书系)

    《最爱读国学书系:史记》是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一百三十卷,有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约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记载了上至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约公元前3000年)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包罗万象,而又融会贯通,脉络清晰,“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太史公自序》),所谓“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详实地记录了上古时期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状况。
  • 六韬

    六韬

    《六韬》包括《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和《犬韬》,是以周文王、武王和姜太公对话的形式写成的一部兵书。《《六韬》是一部卓有价值的军事经典著作,在战国和秦汉时即已广泛流传,具有很大的影响,深受刘备、诸葛亮、孙权等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重视。
  • 周易参同契

    周易参同契

    在汉代出现了一部对后世影响极大的奇书,这部书虽然在当时默默流传,世人很难理解它的奥秘;但唐代后名声大振,宋代时被称为“万古丹经王”、“丹经之祖”、“丹中王”,可谓古今炼丹第一书。
热门推荐
  • 我和端端

    我和端端

    冰心图书奖、金麻雀图书奖得主,儿童文学作家于德北讲述了一个真实动人的父爱故事。这是一本叫人动情的书。一个年轻父亲与儿子一同成长的真实记录。与众多的亲子书完全不同的是,它没有一点点说教,通篇都溢满了一个字——爱:初为人父的亲情与柔情、责任与担忧、养家糊口柴米油盐之上的爱情与拳拳真情,普通而又热烈,开卷就扑面而来。
  • 两爱绕指柔:大辽谍女

    两爱绕指柔:大辽谍女

    一切都是阴谋,他落入一个温柔的陷阱。偏偏,他又不是一个多情的男子,负了最初的诺言,两爱纠缠成心结,结局能否无伤……
  • 励志生存(影响你一生的成功励志书)

    励志生存(影响你一生的成功励志书)

    心态决定一切!智慧创造一切!这是一个人人追求成功的时代,心智的力量具有创造成功态势的无穷魔力!即具有成功暗示的随着灵感牵引的成功力。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李国文说三教九流

    李国文说三教九流

    ,慷慨笑骂,笔耕学问,这是李国文近年来文章的鲜明特色,放眼时代。广泛得到好评。有评论家认为“他是当代将学识、性情和见解统一得最好的散文家之一,著名作家李国文的散文随笔独树一帜。神游千古,颇有法国作家蒙田之风”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花季卷(文摘小说精品)

    花季卷(文摘小说精品)

    这是一本集子,里面收录了国内外一些作家的短文,通过这一个个短小的文章,将读者带入到他们花季的时代,在优美的文字里面,去感受他们在花季的情感以及生活。是一本不可错过的书籍!
  • 涩女不剩

    涩女不剩

    她为了救白血病晚期的双胞胎妹妹,与素不相识的他,有了共同的孩子。签订了那份价值千万的合约,出卖的是身体?是灵魂?是生命?收获的是亲情?是爱情?还是耻辱?当唯一的亲人远行,当一直守护在身边的人离去……失去了生活目的和动力的她,能否在越陷越深的红尘里拔身而起,找回迷失的自己?曾经的他和他,还有他,谁才是她的归宿?推荐好友的文《舞场妖精》为了揭开早年给她心里留下重创的死亡秘密,她孤身一人,化身“舞场妖精”,穿梭在豪门子弟之间,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贞操。从一个“有人生没人养”贱女子,摇身变成了身份尊贵的楚氏集团继承人——在那场明争暗斗的家族权力争夺中,她才是最大的赢家?酷似初恋情人的花心大少爷,被誉为音乐界天才的钢琴王子,十八般武艺深藏不露的“贴身保镖”?——在那些剪不断理还乱的爱恨情仇中,是谁,一直相伴,风雨无悔、不离不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