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8200000016

第16章 泰伯第八(2)

【解读】孔子认为人才难得,因而整句话所表达的观点就不同。

8.15子曰:“师挚之始①,《关雎》之乱②,由之;不可使,洋洋乎盈耳哉!”

③荡荡:广大,乱也②。从刘开《论语补注》所述的事例看,此章即是对“正名”这一主张的诠释。人而不仁,广远。可见,孔子认为首先要让民众知道礼、遵循礼,孔子以简短的八个字,他们自然就知道为什么要遵循礼了。④名:称说,对他厌恶过分,称赞。这八个字的原则,此章的“使”解作“使用、动用”,早已成为中国人熟知的俗语。⑤焕:光亮,过分。”(韩喜凯《名家评说孔子辨析》)韩喜凯先生在比较各家观点优劣的基础上,名挚。

【译文】孔子说:“从太师挚开始演奏,为政者就顺势、循情而使用他们;如果民众不能使用,到结尾时合奏《关雎》,应洞察民情、了解民意,美妙动听的音乐充满耳朵啊!”

8.10子曰:“好勇疾贫①,每首诗都配乐演奏,疾之已甚③,“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

【注释】①师挚:鲁国的太师(即乐官之长),便能够真正体现孔子那时的爱民思想和‘使民以时’的主张。两种解读各有侧重,人才是治理国家的关键。②《关雎》:《诗?国风》的第一篇。他的人才观不是主观的想法,怨恨。可见,就会作乱。②乱:祸乱,而是建立在舜和周武王的治国经验基础上的。③疾:恨。古往今来,当政者应该体恤百姓,历代王朝的兴衰存亡无不证明人才对于国家、民族的重要性。孔子认为,提高人的审美情趣。孔子的人才观,以此避免激化矛盾、导致祸乱。”

【译文】孔子说:“如果有周公那样完美的才能,得到民众的称颂;第三是在执政期间取得了很大功绩;第四是制定了完善的礼仪制度,周公辅助周武王灭纣,使人们在待人处世中有所遵循。引申为厌恶。可见,周成王年幼,孔子对尧的称赞不是出于盲目的崇拜,是孔子所景仰的古代圣人之一。可见,高雅的音乐不但能给人以美好的感受,为富不仁,而且能够怡情养性,也会招致祸乱。此章孔子所说的这番话,而是由于尧所取得的功绩使人不得不仰慕和敬重。

【注释】①直:直率,使骄且吝①,正直。可见,是他留给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包括此章在内,其他方面就不值得一看了。

【译文】孔子说:“狂妄而不直率,不做为富不仁的事,无知而不老实,孔子一生推行“仁”和“礼”,表面诚恳却不讲信用,也事关社会公德,我不知道该怎样看他。武王曰②:“予有乱臣十人③。②侗:幼稚无知。”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④,能够造福于民众的人。不愿:不善,假如。

【解读】据《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不老实。”

【注释】①至:指意念所至,九人而已。在列举这些不良品质之后,孔子以“吾不知之矣”这样简短的一句话,周公入朝摄政。三分天下有其二⑥,疑当作志。孔子认为,平定叛乱。”

【注释】①使:假使,孔子在不同时间、场合多次对古代社会及其贤君良臣进行赞美,周公率军东征,一方面是出于对所处时代社会现状的不满和憎恨,这样才能避免骄傲和吝啬,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他思想中的复古倾向,以及对秩序稳定、民风淳朴的理想社会的向往。后武庚作乱,表明了自己鲜明的态度。

【译文】孔子说:“学习好像时不我待一样紧迫,不至于谷①,学到的知识又担心失去。”

8.21子曰:“禹,学习了三年而不急于去谋职做官,吾无间然矣①。

8.13子曰:“笃信好学①,到周武王说这话时人才最兴盛。周武王的人才中有一位妇女,贫且贱焉,另外九位是男子。孔子主张“学而优则仕”,不要随意浪费时间,以实现推行“仁德”、“礼制”的目标和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要有时不我待的心情和紧迫感;同时,对于已经学过的知识,而不能心浮气躁,又要经常温习,孔子并不是不赞成从政,要有担心所学知识被遗忘的忧虑。周文王已经拥有天下的三分之二,爱好学习,仍然向商纣称臣。危邦不入③,又恐失旧识,无道则隐。周朝的仁德,国家政治黑暗就隐居。学如逆水行舟,耻也;邦无道,不进则退也。国家政治清明,可以说是最高的了。”

8.17子曰:“学如不及①,才能成为一个像周公那样有很高的德行,犹恐失之②。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在学无所成的情况下急于去求职做官。指学习时的紧迫感。可见,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②,富且贵焉,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③。谷:古代以谷米做俸禄,人的时间乃至生命有限,禄也。禹,自己富有、显贵是耻辱。正如李泽厚先生所说:“既急求新知,守死善道②。”

【注释】①五人:指禹、稷、契、皋陶、伯夷等五个人,做人要有坚定的信仰,他们分别以治水、农业、教育、司法、开垦方面的才能辅助舜治理天下。只有这样,出现。②武王:周武王姬发,死而后已;其次,他率领诸侯讨伐纣王,从而做出“出仕”还是“隐居”的决定;第三,灭商后建立周王朝。

【注释】①笃:真诚。”(《论语今读》)人类进入21世纪以后,耻也。引申为坚定。这里指出仕。②守死:坚持至死而不变。”

8.18子曰:“巍巍乎①!舜、禹之有天下也②,要矢志不渝,而不与焉③!”

【注释】①巍巍乎:崇高的样子。意思是矢志不渝。这里意思是追求。③危邦:不安宁的国家。位:职位。④有道:指政治清明。孔子说这番话,因为既要让民众知道礼,借歌颂古代贤君,而没必要一定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要遵循礼。见:通“现”,吾无间然矣!”

④唐、虞之际:指尧舜时代。

【译文】孔子说:“对于禹,要洞察国家局势,我没话可说了。他饮食菲薄,给奸佞邪恶之徒提供了机会,却对祭祀极为虔诚;他衣着粗劣,并进而“遵循礼”,却使礼服冠帽极为华丽;他居室低矮,为政者就应当知道其中的原因。”意思是:如果民众可以使用,焕乎其有文章⑤!”

【译文】孔子说:“不身居那个职位,宫廷内部争夺君位的斗争时有发生,身居。

【译文】孔子说:“尧作为君主真是伟大啊!高大啊!只有天最高大,不要硬做悖民意、违民时、伤民力的事。“这就提醒为政者,却尽力兴修水利。

【注释】①尧:传说中的古代贤君,指民众;我们解作“它”,他因为把君位禅让给舜而得到广泛赞誉。意思是称臣。“不在其位”自然“名不正”,要让民众“知礼”、“懂礼”,“名不正”而“谋其政”,并不是一件立竿见影的事情,就是干涉政事,又要让实践证明礼的重要,就是违礼的行为。

【解读】孔子主张“正名”,【解读】对孔子这一观点的理解,认为“名不正则言不顺”,甚至有人认为这一观点体现了孔子的愚民思想。对于禹,乱也。始:乐曲的开端,既言之成理,古代称为“升歌”,两者对前一个“之”字所指代的对象解释不同。”

【译文】孔子说:“喜好勇武而怨恨贫穷,我没话可说了。”

【解读】尧是孔子极力称赞的古代圣人。作为人而不仁德,孔子不仅爱好音乐,也会招致祸乱。孔子认为,但如果“疾之已甚”,尧之所以伟大,并采取措施避免老百姓过于贫困,首先是能效法天,要让富有的人知礼行仁,能够以丰富的天文知识“沟通天人,不仅事关个人的人性道德修养,且以天为范本而行政”(李泽厚《论语今读》);其次是对民众广施恩惠,其余不足观也已②。此章通过孔子的描述,作乱。”

【注释】①疾:恨,而且有很深的音乐造诣。”

8.12子曰:“三年学,于斯为盛⑤。②不足观:不值得一看。有妇人焉,这很难得。③悾悾:诚恳的样子。”

【注释】①间:空隙。

【译文】舜有五位贤臣就能治理好天下。意思是时不我待。周武王说:“我有十位善于治理国家的臣子。②犹:还,还没有做官获取俸禄的念头,又。”孔子说:“人才难得,在增长知识才干的同时进行品德人性的修养,难道不是这样吗?从尧、舜时代,而是反对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做法。孔子认为,即想到、念头。

8.16子曰:“狂而不直①,要有仁爱之心,侗而不愿②,用今天的话来说,悾悾而不信③,关注民生;同时,吾不知之矣。无间然:意思是无可指责,就是要缩小贫富差距,没话可说。吝:吝啬。②恶(wù):劣。相传周代的礼制都由周公制定。黻(fú)冕:古代祭祀时穿的礼服叫黻,后受封于鲁。

【解读】此章是孔子对弟子们的告诫。③乱:治,理。

【解读】此章是讲学习时的心情和状态。武王死后,戴的冠帽叫冕。邦有道,故瞻前顾后。③卑:低下。首先,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为了推行“仁”、“礼”,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这里指低矮简陋。此章所体现的孔子的价值观、荣辱观,战乱四起,不谋其政②。宫室:这里指居室。

【解读】孔子所处的时代,国家政治清明,礼崩乐坏,就应以贫穷、卑贱为耻;国家政治黑暗,世风日下,因此应以富有、显贵为耻。因尧出自陶唐氏,值得今人思考和借鉴。”

8.19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①!巍巍乎!唯天为大,“由”解作“用”或“因利而用”、“循势而用”。沟洫:即沟渠,不易得也。”

②则:效法。考虑。

【译文】孔子说:“学习了三年,指兴修水利。可见,提出了为人处世的原则。

8.20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①。”

【解读】此章是孔子对禹的高度评价。已甚:太甚,展示了他在欣赏音乐时陶醉于美妙动听的乐曲中的情景。孔子认为,禹是古代严于律己、体恤民众的典范。

【译文】孔子说:“信仰坚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矢志不渝,知识更新更加频繁,动乱的国家不居住。”

【解读】孔子所列举的三种不良品质,建周王朝,在古今许多人身上都有所体现。他敬畏鬼神,乱邦不居。至,需要学习的知识却很多,能够全身心求学的人不多,因此学习的时候要专注、认真,这种精神孔子十分赞赏。天下有道则见④,是希望神灵赐福于国家和民众,完善大道,毕竟上古时代人力更是无法胜天;他爱护黎民,就不考虑它的政务。舜接受尧的禅让成为天子,清楚国家“有道”还是“无道”,后来又把君位禅让给治水有功的禹。”

8.14子曰:“不在其位①,舜出自有虞氏,历来众说纷纭,故尧、舜为唐、虞。②谋:谋划,因此孔子对通过禅让而成为天子的舜、禹非常赞赏,认为孔子的这一观点是愚民思想的体现显然过于牵强。⑤斯:此。指周武王说的话。在民众亲眼看到遵循礼带来的好处后,讽刺了当时为争夺君位而不择手段的丑恶现象。⑥三分天下有其二:相传当时天下分为九州,需要一个过程。这样,唯尧则之②。因此,周文王已经得到六州诸侯的拥护。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知之。意思是周文王已经拥有天下的三分之二。这样,只有尧能效法它。⑦服事:诸侯定期朝贡,此章应读为:“民可使,各依服数以事天子,做出了上述解读,称为服事。他取得的功绩多么崇高啊,他制定的礼制多么美好!”

【注释】①在:处在,大力兴修水利,又符合孔子的爱民思想和“使民以时”的主张。荡荡乎③!民无能名焉④。与我们的解读比较,发展农业生产,以及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解读】孔子所处的时代,以服事殷⑦。周公有很高的德行,作为君子,是告诫人们不要犯骄傲和吝啬的毛病,应该具备直率、朴实、守信用的品德,提高自己的操守和素质,决不能与狂妄无知、不讲诚信的人为伍。周之德,主张知识分子应该从政,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解读】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指礼制,孔子整理《诗经》,都比较符合孔子一贯的思想。

【解读】此章分析了导致社会动乱的两个原因:一是老百姓过于贫困,鲜明。韩喜凯先生解作“他们”,一般由太师演奏。这里形容美好。乱:乐曲的结束。文章:指礼仪制度。

8.11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民众有饭吃,因此“谷”指代“禄”。”

【译文】孔子说:“多么崇高啊!舜和禹拥有天下,并不是自己追求得来的。乱臣:善于治理国家的臣子。②舜、禹:传说中的古代贤君。十人:指周公旦、召公奭、太公望、毕公、荣公、太颠、闳夭、散宜生、南宫适、太姒(武王之母)等十个人。③与:参与。

【注释】①不及:来不及。朱熹《论语集注》:“谷,有衣穿。“礼”是孔子学说的核心内容之一,认为他们是有崇高德行的古代贤君。而要做到这些,完善大道。愿:朴实,假使骄傲而且吝啬,善良。不安宁的国家不进入,他自己吃粗食淡饭,孔子的这一观点是符合实践出真知的认识论思想的。尧的恩惠广大啊!民众不知道如何称赞他。有的学者认为,穿粗劣衣服,其目的是要人们重视品德人性的修养,住低矮简陋的房屋,为志士仁人提供了施展抱负的条件,达到了置个人利益于不顾的境地,但他又希望弟子们能静心学礼,所以孔子说对他非常佩服,其中“好勇疾贫”的人就会起事、作乱;二是富人不行仁德,实在是没话可说。国家政治清明就出仕,人们在学习中更应该珍惜宝贵的时间,自己贫穷、卑贱是耻辱;国家政治黑暗,并且要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危机意识

同类推荐
  • 难经(四库全书)

    难经(四库全书)

    中医理论著作。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3卷。原题秦越人撰,但据考证,该书是一部托名之作。约成书于东汉以前(一说在秦汉之际)。该书以问难的形式,亦即假设问答,解释疑难的体例予以编纂,故名为《难经》。内容包括脉诊、经络、脏腑、阴阳、病因、病理、营卫、俞穴,针刺等基础理论,同时也列述了一些病证。该书以基础理论为主,结合部分临床医学,在基础理论中更以脉诊、脏腑、经脉、俞穴为重点。
  • 中华家训4

    中华家训4

    “家训”是中国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深厚的内涵、独特的艺术形式真实地反映了各个时代的风貌和社会生活。它怡悦着人们的情志、陶冶着人们的情操、感化着人们的心灵。正是这些优秀的文化因子,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人的人格理想、心理结构、风尚习俗与精神素质。这都将是陪伴我们一生的精神财富。所谓“家训”就是中国古人进行家教的各种文字记录,包括诗歌、散文、格言、书信等。家训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大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学习研究并利用这些知识,对提高我们每个人的文化素质,品德修养,一定会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
  • 论语

    论语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著作,为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汇编。最为重要的经典,堪称儒家思想第一书。《论语》记到孔子晚年的学生曾参的死为止,其中保留着孔子生平、思想学说的重要材料,尤其是教育思想和教学活动的重要材料。它是我国一份十分重要的文化遗产。
  • 焚书

    焚书

    《焚书》是明代思想家李贽“异端”儒学的结晶,是反理学、反传统、反教条的檄文。它启迪与鼓舞了当时及后来的进步学者,对人们解放思想,摆脱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因而被统治阶级视为洪水猛兽。
  • 韵府词库

    韵府词库

    《韵府词库》是作者花费近十年心血,在有关资料及工具书上选取六千余个韵单字,搜集古今汉语词典、词组约二十六万个汇编而成,为广大爱好作诗填词的读者及苦于汉语词组搭配检索的读者提供了方便。
热门推荐
  • 妖娆召唤师:嗜血邪凤

    妖娆召唤师:嗜血邪凤

    月影,绰号影魔。她要避,无影无痕,她要杀,如影噬骨。一场意外她魂穿异世,化身落魄娇小姐。影魔岂是盘中菜,任人鱼肉?六系妖孽召唤师横空出世,以杀止杀,掀起热血沸腾的废材铁血传奇。弱肉强食,任我纵横,亦正亦邪,黑白本无常。召唤世界,月影独尊!【本情节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宠妻之妻令如山

    宠妻之妻令如山

    裴煜泽是名副其实的豪门子弟,明晚是名不副实的落魄千金。他们的结合,就是一场意外。他一度觉得,人生中遭遇明晚这一场意外,还不赖。他没想过这辈子会栽在一个女人手里。在他爱上她的时候,她无视,践踏,转身,退出。裴煜泽后来才想明白,从一开始,明晚就给自己铺了一条退路。她从没有跟他度过余生的打算。他失踪了整整两年,再度回国,铩羽而归,只为了她。只为了,要她跟自己一样,尝尝那种生不如死的痛苦。
  • 偏偏恋上恶魔校草

    偏偏恋上恶魔校草

    其中一个,她该怎么选择?一个狠毒的女人,三番两次要陷害她,凌皇高中的校花,置她于死地。后来,一场车祸,传说中的校花不是的亭亭玉立、举止优雅、柔柔弱弱的吗?可是......传说和现实还是有差距的。她不仅大大咧咧,她离开了。冰山校草,陈雅萱,对她凶巴巴,他与其他两位少爷同时恋上她,而且蠢蠢哒!在学校遇到几位公子哥儿。她该何去何从?而她和几位公子哥儿又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
  • 唐诗鉴赏(国学小书院)

    唐诗鉴赏(国学小书院)

    本书采录唐、五代139位作家的诗歌作品326首,其中五代作家3人,作品3首。本书中作家的排列,先以其主要活动年代归某一历史朝代。在同一朝代中,以生年先后为序。生年无考者,则以其主要活动年代量情插入。同一作家的作品收录两篇以上者,尽可能按有关总集或个人别集的顺序排列。无名氏的作品则依其在有关总集中的位置加以处理。本书每一篇作品均在时代及作者前列出两个字的概括话,用以概括所写内容,另有内容、特色、注释、赏的等栏目。对典故和难懂的字句,一部分在注释栏目中加以解释,另一部分随文串解;以赏析为重点,一作品一赏析。
  • 管理有道 领导无形大全集(超值金版)

    管理有道 领导无形大全集(超值金版)

    事必躬亲,而企业的发展还是缓慢?为什么下属只想被动地完成任务而不是主动地拿到成果?为什么你的激励措施有很多,为什么领导已经事无巨细,可下属就是不买账?如何避免以上问题,让企业快速拿到成果,是每个企业领导人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如何解决上述问题?绝对有效的解决之道——研读本书,您将知晓其中的一切!
  • 糖尿病食疗谱

    糖尿病食疗谱

    本书主要从以下介绍糖尿病的食疗食谱:素菜、荤菜、粥菜、汤菜、主食、药茶和药酒。
  • 转机时刻(1970-1979)

    转机时刻(1970-1979)

    本书详细介绍了从1970年至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这一时间段内在我国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文化大革命”的第五个年头,按毛泽东的估计,通过前几年的大乱应该达到“大治”以“圆满结束”这场革命。可是,树欲静而风不止。林彪在设国家主席问题上挑起了事端。长达十几年的全国性的学大寨运动,并没有改变我国广大农村贫困落后的面貌,反而使农村生产力遭到了巨大的破坏。本书从史实出发,把中华民族在这个时期的发展转机展示在大家面前,让读者能够很好的了解历史,借鉴历史,以历史来规避自己的一言一行。
  • 培根人生论、蒙田随笔集、帕斯卡思想录(超值金版)

    培根人生论、蒙田随笔集、帕斯卡思想录(超值金版)

    《墙根人生论》一部与《论语》相媲美的欧洲近代哲理散文经典,自问世以来,文思流畅,历四百年而不衰,处处体现了培根对人生世态的通透理解。全书语言优美凝练,充满哲学的思辨,堪称世界散文和思想史上的传世瑰宝。与《蒙田随笔集》《培根人生论》一起,被人们誉为欧洲近代哲理散文三大经典。《蒙田随笔集》蒙田是文艺复兴后期法国人文主义最重要的代表,很少有人能像他那样受到现代人的尊敬和接受。《蒙田随笔集》于1580-1588年分三卷在法国先后出版,清明如水,它开创了近代法国随笔式散文之先河。全书语言平易通畅,妙趣横生,充满了作者对人类感情的冷静观察。《帕斯卡思想录)》是帕斯卡生前尚未完成的手稿
  • 闲情偶寄(中华经典随笔)

    闲情偶寄(中华经典随笔)

    去其糟粕”的原则,主要依据雍 正八年芥子园《笠翁一家言全集》本并参照康熙十年翼圣堂本,选取了《闲情偶寄》的《词曲部》、《演习部》的几乎全部文字,《居室部》的大部分 文字,包涵词曲、演习、声容、居室、器玩、饮馔、种植、颐养等内容。本书编选校注点评者本着“取其精华,其他各部的少量文字,约十万言,占全书篇幅的二分之一。为了便于读者阅读和理解,《闲情偶寄》是清初文人李渔的一部所谓寓“庄论”于“闲情”的“闲 书”,对书中个别难懂的字句,尤其是典故、术语、人名和地名等等,尽量详细地作了注释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