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包装效应:孔雀的尾巴越大越金贵
我们经常在身边看到这样的事例,某个金碧辉煌的会所前,倘若走过来的是一个西装笔挺、器宇轩昂的人,门童立刻笑脸迎上,恭敬地请入室内。但是此人如果打扮随便或者衣衫褴褛呢?对不起,门童会示意,这里不是你该来的地方。
同样的人,不同的待遇,这就是包装的效果。包装得越好,在别人眼里身价就越高。比如一只孔雀,远远看去,尾巴越大的,越给人不可侵犯的高贵之感。
价值一元钱的东西,加上精美的包装,可能会卖到10元、20元,价值一下子翻了几十倍。其实,人也一样,一个普通人经过恰当的包装,身价也会暴涨几十倍,从而在机会面前大放异彩。
说到这里,有个人不得不提,他就是打工皇帝——唐骏。国际版计算机操作系统的专家,微软中国总裁,盛大网络总裁,新华都集团CEO……完美的履历,精彩的经历,尽管曾因学历门深受诟病,但不可否认,唐骏是个深谙包装之道的专家。
无论在他出版的《我的成功可以复制》、《唐骏日记》,还是激情四射的演讲中,都可以听闻他令人振奋的奋斗历程和骄人业绩。他还经常在各种访谈节目里侃侃而谈,并计划将自己的经历拍成电影,诸如马云等众多商界才俊纷纷助阵,影响力持续不断地提升。和他相比,尽管有些人也具备同等能力,却因不懂自我包装之术而在唐骏面前黯然失色。
职场竞争激烈,如何能在众人之中脱颖而出?如何能让大家信服你,器重你?自我包装不可或缺。若有很好的个人能力却不懂得包装自己,失去一时的机会事小,一生怀才不遇就“杯具”了。
1.包装,首先是形象
试想,一个头发蓬乱,上穿彩条T恤,下配半新不旧的棉布裙的女孩,实在是“天生小妹相”,怎么能让客户或者上司产生信赖或者尊重呢?所以职场着装要以端庄、大方、优雅为原则,家居装和拖鞋就哪儿远往哪儿丢吧。还有款式裸露性感或者质量低劣廉价的,只能让你的职场形象一落千丈。
既然进入了职场,穿着打扮就要与周围的环境协调。刚毕业的小女生即使没有多少钱,去买一些质量过关、款式大方的服装也就足以应付了。如果已经入职数年,那么在百搭的黑色、灰色套装之外偶尔转换桃红、海蓝这样的色彩,也不失为调节办公室气氛的好装扮。切记不要穿一些点缀过多的服饰或者佩戴很多花花绿绿的珠宝,这样不但分散了工作的注意力,也容易给上司留下华而不实的坏印象。
2.简历的包装,也绝不容忽视
张燕当初应聘网络公司编辑的时候,并无多少工作经验,那天面试人员众多,张燕灵机一动,就在简历上加了几笔。后来进了公司,才知道人事主管之所以选中她,就是因为她的简历上有读大学时在网络公司实习的经历和杂志采编的工作经验——这都是她临时加的,尽管只是草草包装了一番,却为自己赢得了工作职位。
看到简历包装的重要性了吧?简历的包装其实也很简单,就是要知己知彼,根据应聘公司和职位的特点,在自己原有的工作经验之上,作一个靠近或者加深的调整。比如对方招聘业务人员,你如加上曾经在课外做推销的工作经验就显得比较靠谱;如果应聘财务方面的工作,填上相关的诸如珠算等级证书、会计证等证件信息,一定会为自己增添分数。稍微的夸张会给自己的应聘铺平道路,但是切忌过分夸大,一旦出现漏洞,过犹不及。
3.职场中,自信是一种绝佳的包装
我身边曾经有一位同事,相比起别人,对于领导交办的任务总是信心满满地接受,拍胸脯承担。即使后来有些微差错,领导也并不多加指责。反而某些因深思熟虑而不敢立刻接受任务的同事,经常被领导指出没魄力没效率。而自信的同事获得更多经办重要事务的机会,职位自然一再提升。
一个自信的人,在办公室里会形成自己强大的气场,令同事不敢小觑,还往往受到领导重用。自信其实也是一种积累,缺乏自信的人如果经常做一些自信的举动来锻炼自己,比如走路昂首挺胸,说话时有意识地简短有力,在工作中不断树立并完成自己的目标……久而久之,一个自信的形象便会从里到外地建立起来。
4.包装,良好素养你必须具备
一位刚刚参加工作的男生,在与客户吃工作餐时夸夸其谈,不但使公司领导无法与客户交谈,而且席间还把用过的餐巾纸随便丢放在客户旁边,令客户皱眉生厌。但该男生不曾察觉,继续吃饭。
后来,这位男生被炒了鱿鱼。
这位男生的表现看似只是个不懂基本礼貌的小事,其实却关乎一个人的修养。修养和学识相辅相成,都需要不断地自我加强和学习。有修养和学识的人,在哪里都会受到别人的尊重。良好的教养是一个人的修身之本。其实,内在的修养也是一种包装。
总之,混在职场就得学会包装自己,包装可以让你的身价翻几倍,甚至几十倍,这么划算的事你还不干吗?要知道孔雀的尾巴越大越金贵。
当然,懂得了包装,并不代表万事大吉,要想在职场中风生水起,还需要坚实的实力做后盾。包装是给实力加分的,如果你没有实力,再怎么包装都是徒劳;如果你只有实力,毫无包装,机会也会与你擦肩而过。
心理学智慧在心理学中,人们把一个人因包装行为而给人印象大变的现象称为包装效应。
我们都知道,商家历来讲究对商品的包装,千方百计做包装的学问,于是有了包装学。对于商品,包装的巨大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对于人,包装的作用也不可小视。
在职场混,实力自然是第一位,但是不会包装就可能让自己的实力打折,如同美女深闺无人识,美酒深巷无人知。
形象的包装不仅展现了人的精神状态,也是心灵美的外在体现;简历和自信的包装展现的是自己的学识和涵养。学会为自己巧妙包装,就能给实力锦上添花。当外在形象与内在修养完美结合,不愁职场掌声稀缺。
2.帕累托定律:用80%的时间做20%的重要工作
职场中,有不少人总会有这样的困惑:
为什么我天天忙得焦头烂额,忙得都忘了时间,忘了吃饭,但还是完成不了工作任务?
为什么我努力工作,付出很多精力和艰辛,但收益总是不尽如人意?
为什么我的客户也不少,每天都出去跑,可是忙活了半天,业绩还是上不去?
…………
为什么我们总是付出跟收获不成正比呢?其实,你发现没有,你总是用80%的精力去做那些只会取得20%成效的事。也就是说,你把大部分精力和时间都花在了那些微不足道的工作上,而重要的能给你带来很大回报的工作,你却只用了20%的精力和时间,所以就出现了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的情况。
在心理学上有个非常著名的定律,就是“帕累托定律”,它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提出来的。他认为,在任何特定群体中,重要的因子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为20%,其余不重要的80%尽管是多数,但都是次要的,所以这个定律又被称为“二八法则”。
在我们身边听到最多的一个说法是:“80%的收入来源于20%的客户。”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和职场中,到处存在着“二八法则”:
玩游戏,80%的时间花在了20%的游戏种类上;
阅读书籍,80%的阅读,真正需要的则只有20%;
过日子,80%的金钱和财富都是由20%的人赚回来的;
在公司里面,80%的业绩是20%的员工努力工作的结果;
…………
上面的数据用铁一样的事实体现了“二八法则”所展示的不平衡原理。从中,我们也得出了一个结论,就是我们做事情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而应有主次、轻重、前后之分,做到抓重点、抓中心、抓关键,这样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创造好业绩。
很多人抱怨自己明明工作非常努力,但是业绩怎么也提高不了,其实很多时候都是因为我们没有抓住关键客户、关键问题,所以即使耗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最后取得的成果却微乎其微。用80%的努力赚取20%的成果,这样的效率对于公司和个人的发展来说都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抓住关键部分,才能创造高效的业绩。
美国著名企业家威廉·穆尔还是个销售员的时候,曾为美国的格利登公司销售油漆。第一个月,他仅挣了160美元,后来他在犹太人的经商智慧中发现了“二八法则”。他仔细地观察自己的销售图表,并作了进一步的分析,发现自己80%的收入来自20%的客户,但是他对所有客户花费的时间都是一样的,这正是他仅赚160美元的原因。
于是,在后来的销售过程中,他把不太重要的36个客户转给了其他销售人员,而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那些最有可能购买该产品的客户身上。不久后,他便轻而易举地挣到了1000美元。接下来的九年中,他一直坚持这个原则,个人销售业绩一直在公司中排名前几位,最后成为凯利-穆尔公司的董事长。
在职场中,很多人总会陷入这样的误区:认为付出的越多,得到的也越多。但事实上,只讲究付出的量是不够的,还要选择正确的努力方向,重视效率,这样才会有更多的收获。
我们每天都要面对大量复杂的工作,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没有人能把所有的事都做好,做得面面俱到。要想有效地做好一件事情,做精一件事情,就要学会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找到并充分利用对自己有利的最关键资源,有效地重点出击、重点突破。
“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做事思维正是“二八法则”的精髓,能够帮助人们以最少的投入收获最大的利益。同时也提醒人们不要将时间和精力花费在琐事、次要的事情上,要学会抓主要矛盾、解决关键问题,采取有效的倾斜性措施。这样才能四两拨千斤地取得好的成效。
我们从小就被灌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思想,多少年来,我们兢兢业业,我们虔诚地相信只要努力工作就可以收获相应的报酬,而“二八法则”却告诉我们,这种观念并不正确,最起码是不完全正确。因为我们往往付出80%的努力,但只换回来20%的收获,付出和回报并不能成正比。
所以我们就要改变思路,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能创造高利润的工作上,抓关键,抓重点,分清轻重缓急,设计优先顺序,不要盲目地像以前一样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都献给了无偿的劳动。如果你固执地将自己大部分精力花在那些不重要的事情上,结果只能作茧自缚,你的成功之路也只能是南辕北辙,最终眼睁睁地看着别人成功而自怨自艾。
当你面对纷繁复杂的工作而一筹莫展时,当你耗尽了全身的精力和时间,但工作效率仍然提不上去的时候,你就应该及时审视一下自己,看看是不是要按照“二八法则”来进行工作,把80%的精力放在最重要的任务上,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工作效率,才能创造高效的业绩。
心理学智慧帕累托定律,是指在任何特定群体中,重要的因子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为20%,其余不重要的80%尽管是多数,但都是次要的,所以这个定律又被称为“二八法则”。
根据这个定律,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就是做任何事都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分清主次,抓关键、抓重点,把主要精力和时间放在最重要的事情上,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效率。
在职场中,我们不要觉得付出越多,得到的就一定会越多,如果你把你的精力和时间全都放在了那些不重要的事情上,而忽略了最重要的事情,那么你的效率一定不是很高,所得的收益也不是很多。你要懂得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找到并充分利用对自己有利的最关键的资源,有效地重点出击、重点突破。只有这样,才能四两拨千斤地取得好的成效。
3.梅拉宾法则:老板看的不仅仅是结果,过程也一样重要
有些人做了不少工作,业绩也很好,人品也不差,但加薪、升迁的好事总是轮不到他;有些人虽然做得不是很多,业绩也不是很好,当然人品也是一般般,却引来老板的赞赏和支持,加薪、升迁等一些好事自然也相随而至……
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能够得到老板的认可和赏识需要多方面的因素,但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要在他面前表现出你勤奋的一面,也就是说让他亲眼看到你努力和忙碌的一面,这样才能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并对你产生好感。
可是有些人就是不懂得这个道理,死死抓住“结果才是硬道理”这句话不放,他们认为只要忙完了手头上的工作任务,就可以给自己“放羊”了,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喝喝茶、看看报、打打游戏,总觉得只要老板对结果满意,其他什么都无所谓。或者认为只要交上完美的答卷,不管过程怎样,老板都不会介意。比如有的人就是效率高,一边玩一边工作,也能把工作做得很漂亮,于是认为只要结果好,过程就无所谓了,因为他坚信“用结果来说话”这个貌似绝对的真理。
可是,事实真的如此吗?未必!
现实就是现实,完美的答卷并不一定就能得到老板的青睐,还要看你在工作过程中的表现,这是因为人多半会依据“亲眼所见的事物”来作出判断。
我们可以运用“梅拉宾法则”来解释这个现象。梅拉宾在1971年提出:一个人对他人的印象,约有7%取决于谈话的内容,辅助表达的方法如手势、语气等占了38%,肢体动作所占的比例则高达55%。
所以,如果你没有让老板看到你努力认真完成工作的样子,即使结果再好,报告再完美,也无法给老板留下非常好的印象。其实说到这儿,相信很多人都会深有体会,有的人非常聪明利索,做事非常快,人家一天完成的工作,他只要半天就可以了,于是剩下的时间不是玩游戏就是瞎晃悠,这样的人往往得不到老板的喜爱。甚至,还可能给老板留下不良的印象,比如他会说“这个人工作时总是心不在焉,唯一上得了台面的只有绩效而已”或“真是个摸鱼高手”之类,从而导致对自己的评价直线下跌。
小艾聪明、能干,做事干净利索,效率一直很高。同样的工作任务,别人还得两三个小时才能做完,而她早就做完了。因此小艾总是显得比别人清闲,闲着也是闲着,于是就听听歌、打打游戏,有时候在工作的时间也到网上“偷偷菜”。她知道自己的效率是非常高的,认为中间开点小差,别的同事也追不上,于是玩得不亦乐乎。
有一次,小艾正玩到兴头上,突然意识到身后有人站着,于是她回过头去,原来老板在后面站着。老板的脸铁青铁青的,生气地说:“你知不知道,这是上班时间,上班时间不准打游戏,这不是你的家……”
小艾的脸一下子红了,低头解释说:“我的工作马上就做完了,在限定的时间内一定可以完成的,您放心……”
老板理都没理她就走了。后来,小艾再怎么努力干活,老板也从来没重用过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