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面子效应:给上司足够的面子,你才能前程似锦
俗话说得好:“人有脸,树有皮。”此话道出了人性的一大特点:爱面子。
的确,人都爱面子,因为人是社会中的人,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可,这是一种本能的需求。
另外,人爱面子的程度也有所不同,这就跟他本人的性格或生活的环境有关。如果从小爸妈就对他要求苛刻,或者家人本身就是完美型,受其影响,长大了就会比其他人更爱面子。
但我们不能只爱自己的面子,而不给他人面子。每个人都有一道最后的心理防线,一旦不给他人退路,不给他人台阶下,他只好使出最后的一招——自卫。所以,我们遇事待人时,应谨记一条原则:给他人面子,别让他下不了台。
其实在职场中也是一样,你要给同事留面子,尤其是给自己的领导留面子,因为他掌握着你的生杀大权。上司有面子,你才有前程。怎么才能让上司有面子?首先你要做的就是尊重和服从上司的命令,而不能恃才傲物,总觉得自己比上司强,于是提出一堆反对意见,如果是这样的话,你早晚会吃这方面的亏。
方晓晨在一家公司的市场部做统计,由于毕业于一所著名的高校,所以他喜欢在公众面前卖弄自己的学识。有一次,市场部总监召开营销人员会议,目的是部署下一步的营销工作。方晓晨列席参加会议。
总监让方晓晨参加会议的目的,是让他了解一下市场方面的工作,但是,当总监宣读完一份销售方案,并让大家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时,没想到,方晓晨第一个站出来就开始唱反调。他引经据典,说得头头是道,让大家一下子感觉到方案的不可执行性。
其实,总监的意图是想把主要精力投放在那些有潜力的市场,而放弃那些长期业绩不好,且没有潜力的市场,因为经过几年的努力,这些市场取得的成绩与投入是不成正比的。总监阐释完制订方案的思想后,方晓晨又跟总监争论起来……
除了方晓晨,大家都没有提出任何反对意见,只是说了一些表决心的话,比如一定要好好执行新方案,努力做出更好的成绩,等等。这就更衬托出方晓晨的桀骜不驯。
过了几天,总监找方晓晨谈话,让他到一个业绩差的办事处上班,方晓晨曾私下说去那个地方工作叫发配,没想到自己要被发配到那儿了。而且,按照新方案,那个办事处很有可能会被撤销。
那为何还要派自己去呢?方晓晨向总监提出了自己的困惑。总监说:“你的能力那么强,派你去是想发挥你的优势,改变那里的局面,相信你会取得好成绩的。”方晓晨又找了老板,希望老板能为自己说话,没想到老板跟总监说的一模一样,显然之前他们都商量好了。
当其他同事问方晓晨,为什么要派他去那个地方的时候,他还炫耀说:“让我去改变那里的局面。”同事暗笑,心里想,那只不过是老板的借口罢了,下一步办事处被撤销,方晓晨恐怕也逃不掉被裁的命运。果不其然,不久那边的办事处就被撤销了,方晓晨也跟着一起被裁掉了。
方晓晨为什么被裁,显而易见,就是跟上司唱反调,不给上司留面子种下的恶果。他竟然在公众面前公然挑战上司的权威,坚持己见,这当然会引起上司的极大反感,不裁掉你才怪。因为谁也不喜欢处处跟自己对着干的人,留着你不是自找没趣吗?既然人家有这个权力把你裁掉,他还会手软吗?
任何一个领导都非常重视自己在公众面前的面子和权威,这绝不仅仅是因为自己的潜意识在作祟,更是一种维护自己权威的需要。即使你是出于善意,即使你确实是对事不对人,但结果都是一样的,上司的颜面尽失,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
自尊受到伤害,是最要命的,因为它触动了人最敏感的地方,挫伤了人之所以为人的信条。在公开场合没了面子,说明领导正失去对下级的有效控制,于是人们不禁对他的能力乃至人格都产生怀疑,所以不管是谁,身处此境,都会怒火中烧,而不是理智地分析你的意见。
也许,此后的一系列举动都是很情绪化的,即使他很得体地把这件事掩饰过去,或微微一笑,或随便聊几句,但是这个印象将会把你留给他的美好印象淹没,你以后就没好果子吃了。
所以在职场中,你一定要给上司留面子。可是,现在很多人不懂得这个道理,自以为有见解,自以为有口才,逮到机会就大发宏论,把同事和领导批得脸一阵红一阵白,他自己则大呼痛快。其实这种举动正是在为自己的悲剧下场铺路,总有一天会吃到苦头的,就像上面我们提到的方晓晨一样。
怎么给上司留面子?其实很简单,就是尊重和服从。如果你有自己的想法和见地,可以提出,但怎么提,这就需要注意。你可以在私下里跟上司谈,千万不要在大庭广众之下理直气壮地去说,而且还要注意措辞,如“我觉得……您的意见呢?”这样的语气会让上司感到受尊重,也更易于接受。
心理学智慧在职场中,有些人偏偏不给上司留面子,当上司批评他时,他绝不服气;当上司指派工作时,他不乐意服从;当部门开会研究工作问题时,他会当着大家的面反对上司的意见和观点。这些人时常忤逆上司,就喜欢和上司较劲,这种人实际上是在给自己的职业生涯埋下地雷,如果哪天犯了错误,第一个被上司找出来当炮灰的就是你。
所以,一定要给上司留面子,无条件地尊重和服从你的上司,上司有了面子,你才有前程。你要明白,上司可是决定你生杀大权的人,不给上司留面子,你还有好果子吃吗?
2.反馈效应:你的沉默只会让上司很不安
职场中,很多人不愿意跟上司沟通和交流,就连汇报工作都懒得去,觉得面对上司是很痛苦的一件事;即使去了,也是战战兢兢的,不敢跟上司对视,甚至汇报工作也是快刀斩乱麻,希望尽快逃离。
其实,你的这种做法是非常错误的。你要知道,上司最想听到的是什么,最想了解的是什么,他们最想听到和了解的是你对工作的反馈、进展和结果,没有哪个领导不希望了解下属的工作进度及其他状况。
如果你及时把工作的进展情况汇报给上司,或者把你的问题及时反映上去,那么领导就会加深对你的印象,对你来说是个好事。另外,及时汇报,也可以让上司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整,以免造成更大的错误,所以于你于公司都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其实,下属要积极向上司反馈工作,在心理学上是有章可循的,这就是著名的“反馈效应”。此效应是心理学家罗西和亨利提出来的,他们为此也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实验者将一个班的学生随机分为三组,每当一天的学习结束之后,他们会分别对每组学生进行一个测验。不同的是,他们每天都会把第一组学生测验的结果告诉他们;对笫二组学生,他们会每周告诉一次;而对第三组学生,他们从来没有告诉过他们测验的情况如何。
八周之后,实验者改变了实验方法,将第一组学生与第三组学生交叉对待,第二组不变,照此方法进行了八个星期的教学。
结果发现,除第二组稳步地前进,继续有常态的进度外,第一组与第三组的情况都有大的转变:第一组的学习成绩逐步下降,而第三组的学习成绩突然上升。
其实,第一组的学生在之前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成绩也很优秀。那么,是什么扼杀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呢?显而易见,是因为他们没有得到实验者足够的重视。后来,这一现象被心理学家称为反馈效应。
反馈效应说的是,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结果有一定的了解后,这种对结果的了解会起到促进和强化的作用,可以让学习者更加努力地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最终提升学习成绩。其实,你的反馈对他是一种促进,因为他产生了被重视的感觉,被重视了,他就会从心里变得积极主动起来。
在职场中,你把工作进展、状况及时反馈给上司,上司会觉得你非常重视自己的工作,也觉得自己备受你的重视,就能提高他对你工作的关注度,并给予你充分的信任和支持。所以,在工作中,要及时向你的上司汇报工作,让他了解你的工作进展情况。
如果你就是懒,就是害怕而不愿意汇报,那么结果只能是不被上司重视,升职加薪就没你的事。你想,你不向他汇报工作,他就不知道你的存在,而且他也不知道你在工作过程中付出多少辛苦和努力,这对你来说是件多不划算的事啊!
一家小家电公司的一个产品经理下市场,一个礼拜过去了,杳无音信,没和市场部的部长有任何联系,市场部部长也纳闷,这个人怎么“消失”了?他于是打电话过去质问:“你在下面怎么样?进展得好吗?怎么连个电话都没有呀?不知道你在下面整天都在干吗。”
产品经理委屈地说:“这个星期我天天出去跑,可是一点结果都没有,不好意思给你打电话。”
其实你在下面每天都累得要死,起早贪黑,披星戴月,可是,你的领导却不知道你在干什么,甚至以为你在偷懒。这就是你没有及时主动反馈工作进度,最终让上司误认为你在偷懒的结果,最后吃亏的还是你自己。
所以,你想要上司欣赏你、喜欢你,发现你的能力,就要首先让上司看得见你;要让上司看得见你,主动积极地汇报工作是最好的捷径。
那么我们在汇报工作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
首先,上司交给你一项任务,你需要按照两个维度来进行工作汇报,一个是按时间维度来汇报,比如一天、三天或者一周,视项目规模再适时调整到半个月或一个月;二是按照项目完成的维度,比如四分之一节点、二分之一节点、完成日期或者在运作过程中的重点、难点、特殊点等。
其次,不要以为不给老板找麻烦,什么困难都自己解决,老板就会欣赏你,这样只能使老板忽视你,因为他根本不了解工作的难度。合适的做法是遇到问题时先带着你的解决方案去找老板,让他了解到你的困难,等他听了也感到头痛的时候,再告诉他你的解决方案,然后一起来分析和敲定最终的解决办法。
最后,一项工作完成了,不管结果好与坏,最好在你知道的第一时间向上司汇报,并且谈一谈你对这项工作结果的思考。让上司在你能控制的第一时间知道结果,能够体现你的忠诚;对或好或坏的结果的思考,能体现你认真的工作态度。
当然,这个第一时间的具体把控也需要你察言观色,我想你一定不会在上司刚刚发完火时就冲进办公室向他汇报一个更坏的结果吧!
总之,你要随时向上司反馈你的工作状况,不要因自己的沉默让上司不安甚至忽视你。
心理学智慧反馈效应说的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结果有了一定了解之后,会更加努力学习,并取得更好的成绩。因为他们对结果有了一定的了解,这种了解会对他们起到一种促进和强化的作用,他们感受到了被人关注和重视的快感,从而变得积极起来。
在职场中,你要把工作进展和状况及时反馈给你的上司,让他对你的工作有一定的了解。这样不仅可以促进你的工作,还能赢得上司的好感。因为任何一个领导最希望得到的就是下属的及时汇报和反馈,所以你要把你的工作进度和状况及时反馈给你的领导。
3.毛毛虫效应:上司期待你说“不”
对于领导,你是言听计从、百依百顺,还是在关键的时刻会说“不”呢?
其实作为领导,他们很期待下属能对自己的看法或意见提出异议,因为领导也是普通人,免不了有考虑不周的时候,这很正常。如果下属对领导的安排盲目地服从,即使知道错了也不指正,结果不仅使公司利益受损,他在领导心中的形象也会因此一落千丈。
在心理学上,因为盲从而导致失败的现象被称为“毛毛虫效应”。这种心理学效应是法国心理学家约翰·法伯提出来的。他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
把很多毛毛虫放在花盆的边缘上,让它们首尾相接,围成一圈,并在不远处撒了毛毛虫最喜欢吃的松叶。结果,没有一只毛毛虫去吃松叶,它们一个跟着一个,绕着花盆一圈圈地走,最终精疲力尽而死。原来,毛毛虫习惯“跟随”,只要前面有同伴,就会一直跟着走,结果导致了死亡。
在职场中也是一样,如果对领导的安排不假思索地盲目执行,结果就可能导致失败。失败对你来说没任何好处。作为下属,无论是为了人格的尊严还是组织的利益,都不应该无条件地服从领导,可以向他说“不”。当你的拒绝理由充分体现你对公司的责任心时,更能获得领导的好感,领导也会觉得你更加值得信任。
十一长假到了,公司老板提出十一期间组织员工度假休息,并将活动的组织工作交给了人力资源部。虽说这个部门人手挺多,但节前大家手头上要处理的客户案子一个接一个,根本就没有人来具体落实这件事情。经理看晓梅是个新手,便把这项工作交给了她,要她次日拿出具体方案。
“还是去温泉度假村吧。”下午开会时,老板一语定乾坤。听到老板这样说,本来挺热烈的气氛一下子又冷了下来。他说的这个度假村大家都已经去过好多次了,如果再去那个地方,不仅达不到放松休息的目的,搞不好还会引起一部分员工的怨言。晓梅是这个活动具体的操作者,搞不好,这笔账还会算到她头上,晓梅可不想背这个黑锅,但这些话晓梅怎么和老板说呢?
最后,晓梅把老板的建议一一记在本子上。开完会,她用了整整一个晚上做出另一套出游方案,并在第二天一早送到老板的桌上。下午,老板果然改变了自己的决定,同意了晓梅的方案。这次出游,大家玩得很开心,老板也很满意,并当众夸奖了晓梅。更重要的是,晓梅这样做既在大会上保全了老板的面子,又履行了作为活动组织者的职责,这个“弯”绕得还是值得的。
其实好的员工都敢于说“不”,好的领导也喜欢这样的员工。另外,好的企业总有一批这样敢于说“不”的员工,在遇到企业前进发展受阻等问题时,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意见。但职场中人要明白:尽管自己有在领导面前说“不”的权利,但说“不”的前提是要懂得理解与尊重,要讲究方式和方法,像上面我们提到的晓梅一样,要懂得说“不”的艺术。
把“不”说得有技巧,可以试试“先肯定,后否定,再安抚”的“三明治法”:不管老板对你下达什么样的命令,都用肯定、积极的回答来作为回应的起点;接着再向否定过渡——“您的要求可能由于某种原因我们暂时还做不到……”;最后再强调自己的积极态度,作为对老板的“安抚”——“不过请您放心,我们一定想办法尽快完成!”
把握说“不”的时机也很重要。如果某个指示刚说出口,你就立刻表示反对,领导心里肯定不愉快;如果等到事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急需其他办法,或者等到领导心情好的时候,再把你的想法告诉他,就融洽多了。
把握说“不”的场合更重要。除非你铁下心要离开单位,否则千万别意气用事,当着众人的面指出领导的错误,更不要当场“逼宫”,迫使领导表态。一般情况下,在私下里和领导沟通,是最聪明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