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0700000001

第1章 至正十一年的难题

无论从何种角度来看,中国的元王朝都是一个另类,这是一个开放与封闭并存的王朝,一直按照它那无序的惯性往前运转。官方的语言为蒙古语,蒙古统治者信奉的是藏传佛教,统治者采用的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共治的方式,汉文明只是作为枝叶而存在,失去了它的主干地位,统治者对中华文化中的浩瀚典籍提不起兴趣,它更像一个拼凑起来的王朝,没有主轴的在运转。

元王朝的统治是宽松的,帝国的军队全部驻扎在黄河以北,拱卫着漠北草原和元大都,而黄河以南都是依靠地方民团维持秩序,县治以下从来没有深入,全部是依靠自治,律令也是极其宽松。盗贼通常是被判以罚赎金或打板子了事,对于反叛者也是采取招安的方式,所以在元王朝除了科举外,“反叛”也似乎是进入仕途的一种途径。

这还不是元王朝最糟糕的事情,最糟糕的是它的财政政策。元王朝的税赋极其低廉,商业税似乎更是从来没有收过,但在元王朝御宇的近百年间,流民、灾荒、水患却是持续不断,所以开支一直很紧蹙。终元一朝,最让统治者头痛的就是理财问题,税收已经被文官把持住了,面对文官的不合作,帝国采取的是让色目人负责理财的方式,忽必烈时代两任理财大臣被暗杀和诬陷,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第三任理财大臣桑哥开动了印钞机,直接带来大元宝钞的贬值,失去了它与白银挂钩的准备,破产的财政和崩溃的经济直接将帝国带到悬崖边沿。

宰相脱脱无疑是出色的,他重视农业、编修三史、兴修水利,干的都是实事,但至正十一年(1351年)将所有的一切都推到了风暴的顶点。在这一年,黄河又泛滥了,数十万流民无家可归,不安的骚动正在这个古老的中原大地蔓延。一条黄河千古泛滥,历代中原王朝所处理的莫不是同样的事情,那就是消除水患、稳定农业生产和在灾荒来临的时候抵御部落民族的攻击。面对这滔滔而来的黄患,年轻的元惠宗下定决心整治,平黄任务自然落在脱脱肩头上,所有的资源都供其调配,这次水患是史无前列的,治理规模也是史无前列的。184万锭中统钞锭砸了下去,15万的民夫被征调,2万军队驻守,所有这一切无不昭显工程的浩大,具体办法就是开凿河道将泛滥的黄河水引进它以前的河道,然后再将以前河道的缺口堵塞。最后一处缺口实在无法堵塞,治河总监贾鲁灵机一动,将27艘装满石头的大船停在缺口上,任凭滔滔河水从船下流过,贾鲁一声令下,河工凿沉了这27艘船,接着成袋的石块和沙土被抛入,就这样堵住了最后一处缺口。

治河工程还没有结束,整个帝国已是风起云涌。

可以说从靖康二年开始一直到至正十一年这二百多年的时间内,北方汉民的起事从来没有间断,而元明清三朝的反叛者选择的都是一个载体——白莲教,这是一个时尚的词,它代表着恐怖、不臣、决绝与隐秘。白莲教起源于南宋,为佛教的一个分支,初期信仰阿弥陀佛,后来信仰弥勒佛,那么这两种佛有什么区别呢?阿弥陀佛代表出世,而弥勒佛是未来佛,代表着入世,故而白莲教信仰弥勒佛具备了反叛性质。元廷对于这种不安分团体采取的是收编方式,正是这种绥靖政策带来白莲教的迅猛发展,也正是这种绥靖政策带来了白莲教的分裂,拥有田产的上层教徒开始跟统治者合作,继承着原教旨,下层贫困教徒开始跟民众结合,走向反叛道路。

白莲教这种团体天生就具备反叛性质,它就是为了造反而诞生,有的教徒怀有天下之志,但更多的教徒只是将造反当作职业。早在数年前,白莲教就在黄河流域散布:“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白莲教为什么要在这里散布这种言论?因为黄河不停泛滥,这里百姓穷苦异常,缺衣少食,在一个不断发生灾难的地方鼓动人们最恰当不过。至正十一年的水患让白莲教的首脑们觉得机会来了,他们事先在河道即将挖到的黄陵岗埋下一个石人,果然石人挖出来后,天下震动,这些穷苦的百姓终于知道黄河为什么要泛滥了,他们也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既然知道了天意,那么接下来就要顺应天意。

两位精英人物站上了历史舞台,他们是农民韩山童和富商刘福通。

韩山童出身于河北的白莲教世家,祖祖辈辈为白莲教教主,他无疑是一位狂热的白莲教信徒,有着极好的口才和极强的煽动性,他能够在农民和教书先生两种身份间完成华丽的转身。身为士绅家庭的刘福通居然也对白莲教这么虔诚,这真是一件令人费解的事情,韩山童跟刘福通大约很久前就已经认识,两人在一些关键问题上有着一致认识,帝国1351年的到来,使得两人成为点燃这场风暴的发动机。黄河上数十万无家可归的流民,十五万怨声载道的河工成了上天赐给两人最好的礼物,他们需要的就是这个时机,这个时机终于来了。

韩山童自称是宋徽宗八世孙,应为中国之主,刘福通自称是南宋大将刘光世的后代,应当辅佐之,打起复宋的旗号比单纯的造反更有号召力,因为曾经的正统并没有随着时间流逝而消弭。这么一来,天意有了,正统也有了,剩下来的事情就是顺理成章。韩山童和刘福通聚集三千名白莲教教徒正在安徽阜阳杀猪祭天,当地县令带领人马突然杀到,三千名教徒一哄而散,韩山童被捕牺牲,真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一个白莲教首脑人物,一个被民间信奉为正统的人物,一个具有极强凝聚力的人物,一个在死后数十年仍被各路造反大军供奉起来的人物,竟然就这样溘然而逝。但他的后代仍在,所以他的凝聚力并没有消失。

很快逃出生天的刘福通返回阜阳,面对韩山童的死他并没有悲观丧气,很快召集了失散的教徒,一举攻克阜阳,元末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正式爆发。接着,红巾军击溃前来围剿的各路官军,并连下毫县、项城、罗山、正阳、确山、舞阳、叶县、潢川、息县,并打开大元位于固始的大粮仓赈济灾民,此时的红巾军已经发展到十万人。

参加暴动的人以教众、盗匪、破产的农民、手工业者和僧侣为主,以中国儒生为代表的上层精英集团并没有参与到这场暴动中来,反而对这场暴动嗤之以鼻,他们反而不如一般的劳苦大众具备民族的概念,他们具备的只是虚伪而停滞的教条主义,而且在明王朝建立后,他们对于这个由自己民族的人建立的朝代却不适应,反而怀念那个已经退居到漠北的帝国,由此可以看出,儒生集团所关心只是体系的利益,他们更喜欢的是一个能给他们提供舞台的和蔼王朝。所以,改变历史进程的从来都是劳苦大众,而不是上层精英分子。

在刘福通红巾军起义的影响下,淮河南北各路人马纷纷涌动,徐州的李二、蕲春的徐寿辉、巢湖的彭莹玉、邓县的王权、襄阳的孟海马、濠州的郭子兴、浙东已经多次起事的方国珍、还有同为浙东的张士诚,这些相继起事的各路人马相约头扎红巾,身穿红袄,其中方国珍、张士诚不属于白莲教体系,北方红巾军受刘福通的领导,南方的红巾军则受徐寿辉的领导,北方红巾军较为注重起义的正统性,所以一直以恢复故宋江山和宣扬弥勒诞生、明王转世为主。

面对突然发生的农民暴动,整个元帝国束手无策,因为此时的大元统治者不知道这些红巾军要干什么?是要夺江山呢?还是要解决临时性的温饱问题。从忽必烈开始,元帝国对于一系列事情就开始反应迟钝,如今的蒙古皇帝更是深居宫中,朝政被蒙古权臣所掌控。退化的军队战斗力、松散的政治架构、迟钝的军事体系导致叛乱越来越大,心烦意乱的元惠宗只好又把事情推给脱脱,治黄工程早已耗尽了帝国的资源,面对已经崩溃的中央财政,脱脱只好对叛军采取安抚的办法,所能提供的也就是职位,历史走到这里,反叛者对于职位已经缺乏兴趣。

在这种局面下,历史的轮回又将开始,那就是依靠地方民团镇压红巾军起义。河南沈丘的畏兀儿人察罕帖木儿和河南信阳罗山县汉人李思齐登上了历史舞台,几场战斗下来,刘福通的军队跟地主武装陷入僵持。而此时元军的进攻重点转向了南方,重点进攻徐寿辉、方国珍、张士诚三部,徐寿辉兵败退入沔阳湖后被部将陈友凉所杀,接下来,元军连屠杭州和徐州。此时,元廷似乎找到了感觉,他们看到了起义军会被绞杀的希望,接着,惠宗命脱脱率军二十万进攻高邮,一场关乎大元帝国命运的战斗就此拉开序幕。

至正十四年(1354年),南方的张士诚打下高邮,自立为王,高邮被攻陷后,大元帝国南北交通阻塞,所以元廷开始着意收复高邮。脱脱的二十万大军从九月起围攻高邮四十天不克,就在张士诚即将崩溃之际,元惠宗的诏书来到军中,要求削去脱脱爵位,并令脱脱交出兵权,消息传出,从各地征调来的二十万元军一哄而散,还有的投入张士诚的叛军。整场高邮大战改变了义军的命运,也彻底葬送了大元帝国,从此,南方数十万义军开始转向进攻,彻底吹响了埋葬元朝的号角。

那么脱脱为什么会被临阵撤换?主要原因是脱脱跟奇后的关系起了微妙的变化。在脱脱之前,大元的朝政主要由脱脱叔叔伯颜把持,在脱脱的帮助下,惠宗和皇后——高丽女子奇氏——废掉了伯颜,脱脱掌权后全靠奇氏的支持,才度过了很多险关。

但这奇氏只是第二皇后,此时还有第一皇后,第一皇后无子,奇氏有一子,奇氏一直希望惠宗立她的孩子为太子,对于她来说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但脱脱对此却不置可否,他认为第一皇后现在无子,不代表日后无子,一旦日后第一皇后产下一子,那么这位嫡长子又该如何放?虽然脱脱奉行儒家体制,但按照儒家体制,奇氏之子立为皇太子也未尝不可。脱脱的僵化思维给他带了灾祸,皇后奇氏在这个关键问题上没有换得脱脱的支持,她怒了。

奇氏、皇太子还有其他大臣一起向元惠宗进言,很快脱脱被以“劳师费财,坐视盗寇”的名义撤去所有职务发配云南,后被赐死。历史总是这么相似,266年后熊廷弼一样是以这个名义被罢免,所以一个“不动如山”的君主是何等重要。脱脱死后,帝国的军事指挥权交给了军事天才察罕帖木儿。

脱脱一死,刘福通将韩山童之子韩林儿迎至安徽毫州,立其为帝,称小明王,立其母为皇太后,国号大宋,年号龙凤,仿元制设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并在中书省下设置六部,地方设行省。

这种安排表明了刘福通并不具备领导全局的能力,淮河南北的大小山头不说,就是在北方的红巾军内部,杜遵道的威望似乎也超越了刘福通,还有方国珍、张士诚这两位不属于白莲教派系的领军人物,所以刘福通需要韩林儿来对天下诸侯发号施令,正所谓“挟天子以令诸侯”。

大宋江山似乎已经恢复了,如果韩林儿真是徽宗的九世孙的话,那的确恢复了,下一步就是收复故都开封了,事实上也的确如此。

此时刘福通的红巾军已经打开了局面,政权、官吏、编制、赋税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并且在其他红巾军占领区设置地方行省,一个属于刘福通和他领导的红巾军时代即将来临。

同类推荐
  • 血宋

    血宋

    宋朝,一个动荡不安内忧外患的朝代,避战求和的皇帝,忠奸互斗的臣子,水深火热中的人民,被血侵染过的河山,愤怒与绝望并存,战斗与信念共进,还我河山!多少忠贞义士为此血染疆场!多少的等待多少的奋战,一切都将慢慢从历史的尘埃中重新浮出……
  • 高平之战(高平作家丛书)

    高平之战(高平作家丛书)

    大唐末年,官吏普遍腐败。他们不思朝政,靠大肆搜刮民脂民膏贿赂上司,得到提拔重用后再变本加厉欺压百姓,从而导致了公元877年的黄巢起义。各地农民揭竿而起,战火迅速燃烧了全国十几个省,动摇了唐王朝的根基。
  • 武夫专制梦:中国军阀势力的形成及其作用

    武夫专制梦:中国军阀势力的形成及其作用

    研究军阀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军阀是什么?如果按字面释义,军阀的“阀”有点近乎于日常我们所用的“霸”字,因为无论是什么角色的人,只要后缀以这个倒晦的“阀”字,就会变得霸气冲天。军阀可以理解为依仗武力无法无天的人。如果我们还想深究一下“军阀”一词的政治内涵,那么不用花多少气力就会发现两个为众多有关军阀伪定义所公认的要素,一是专恃武力,二是割据地方,英语“军阀”一词WARLORD恰到好处地显示了这两个要素(WAR,指军事、战争,LORD意为土地),无论是西方学者“凡是依军事实力主宰一个地区的人”(谢里登)的定义,还是国内的权威性概括“拥兵自重,割据一方,自成派系的军人集团”(辞海),概莫能外。
  •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政治史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政治史

    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王朝更替屡见不鲜。但有的政权能长治久安,而更多的王朝或政权却“稍纵即逝”,刚刚夺到的“江山”就得而复失,十分短暂。通过对这些长短不一的王朝、政权的考察,本书提出了“瓶颈危机”这一值得重视的重要概念。中国历史上每一个王朝政权都要经历这种类似的场面。“这使我们发现一项历史定律,即任何王朝政权,当它建立后四五十年左右,或当它传位到第二第三代时,就到了瓶颈时期。”“在进入瓶颈的狭道时,除非统治阶层有高度的智慧和能力,他们无法避免遭受到足以使他们前功尽弃,也就是足以使他们国破家亡的瓶颈危机。
  • 每天读点中国历史

    每天读点中国历史

    历史写满了沧桑,印记着民族步履的繁艰。后人看历史,鲁迅看到了吃人;柏杨看到了酱缸;有人看到了一种毒素的沉淀;也有人看到了历史传承了几千年光辉灿烂的文明,满心荣辱与欢喜。然而,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以上的说法都因他们只看到了历史的一个侧面。难免有失偏颇,有以偏概全之嫌。 历史其实是一个过程,文化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沉淀下来。五千年的文明史孕育了我们无限丰富的智慧,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我们绝不应该有任何亵读的举动。然而沉淀的历史文化有其精华也有其糟粕,所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才是我们应该采取的历史唯物主义态度。
热门推荐
  • 惹爱生非

    惹爱生非

    苏苡作为一名医生,本着救死扶伤的职业精神救下一个莫名其妙的男人,谁知却因此被他禁锢在身边整整四年。后来——苏苡:段轻鸿,我跟你赌这一场,赢了你就让我走。小段冷笑:不,你赢了我把命给你,否则只要还有一口气在,天涯海角我也追你回来!
  • 总裁的复仇妻

    总裁的复仇妻

    是谁说贫贱夫妻百事哀?是谁患难夫妻永不散?当凉薄的尖刀捅破婚姻那片薄膜,同枕了五年的老公,居然是一个人面兽心的恶魔,一切不过是他精心策划的阴谋而已。“我已经向法院递交了离婚申请书”“是吗?”男人森冷一笑,嘴角的冰冷的痕迹扩深。“整个H市,没人敢接你的离婚申请,想离婚,没门”他吐出幽寒的语句,令女人的心坠入冰窖。“此生,不管是上天堂,还是下地狱,我们都耗定了。”因为,他会踩着她纤柔的身体一步步入权利的最高峰。闻言,她心魂俱裂,娇柔的身子沿着门板无助地滑落……*揽着儿子冰凉的身躯,那一刻,她的世界就此失去颜色心的温度骤然降成了零点,嫩唇血花飘染之时也是她柔软破碎的灵魂灰飞烟灭之际,情已逝,心已死。她毅然化身妖精,手忍利箭……世界就此天下大乱
  • 擒妃记

    擒妃记

    她是地位低贱的姨娘的女儿,却不是任人宰割的怯弱的庶女。为了自保而示弱,为了生存而爆发。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屠之。对敌人毫不手软,对朋友忠肝义胆。如花的笑靥掩饰着凌厉的杀伐之气,玲珑的娇躯包裹着无法忽视的耀眼光芒。妖孽的女人身边必有妖孽的男人,温柔的背后,是蚀骨沉沦还是甜蜜天堂?凰飞于天,凤必随之!"
  • 穿越游龙戏凤:天才小王妃

    穿越游龙戏凤:天才小王妃

    【已完结】初遇,他一双桃花眼,像个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一脸坏笑,又像个地狱来的恶魔。“苏茉,我救了你,你就是我的人,必须要嫁给我!”苏茉杏眼一瞪:“你喜欢幼齿呀,我可没兴趣啃老牛!”她可是智商超过160的天才少女,我的穿越我做主,岂能被人左右?她美丽,但不是花瓶,有智慧。男人,只能臣服于她,别想征服她!【本文所有情节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幻途

    幻途

    带领美女军团,崛起当世,以无敌的姿态,横扫天地!傲世神鼎炼地溶天,旷世神兵造化乾坤,生死绝境踏破巅峰!纯情圣女,霸道女皇,诱惑妖姬,绝色姐妹花,且看他如何搅动乾坤,霸道崛起成就无双霸业,将美女一一征服!
  • 和抑郁症患者在一起

    和抑郁症患者在一起

    陈集益,70后重要作家。曾就读于鲁迅文学院第七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浙江省作协签约作家。在《十月》《人民文学》《中国作家》《钟山》《天涯》等大型文学期刊发表小说六十万字。2009年获《十月》新锐人物奖。2010年获浙江省青年文学之星奖。
  • 傲娇总裁追美妻

    傲娇总裁追美妻

    江宁远很自信地说,“潇潇,你果然喜欢我!”沈潇向天翻了个白眼。江宁远说,“我吻你,你有感觉。”沈潇说,“是啊,想打架也是一种感觉。”江宁远故作吃惊,“床上打架,正合我意!”总之——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沈潇斗自找死路;与江宁远斗不求活路。江宁远:有事找老婆,没事找老婆沈潇:有事宁远干,没事干宁远
  • 世界上最美的小说

    世界上最美的小说

    本书经过反复筛选,从世界最美小说里精选了最具有代表性的小说。以飨读者。那么,就让我们在风和日丽,或者斜风细雨的午后,捧一杯香茗,品味自然,品味生活,和心灵交流,与经典同行,感受最原始的欣喜与悸动吧!
  • 不列颠女王布迪卡

    不列颠女王布迪卡

    摩莉甘的乌鸦为何哀鸣?只有向往真正解放的不列颠人才知晓答案!公元43年,罗马对不列颠的统治如铁桶般坚固、不容置疑,但是,爱西尼王苏塔古斯遇到了拥有高卢埃杜维部落皇室血统的逃奴布迪卡,这次偶然的相遇永远地改变了不列颠群岛的命运。本书讲述了一个追求解放的真实故事,故事的主角就是布迪卡——爱西尼部落的女王。一起来感受历史上最荡气回肠、动人心魄的故事吧!本书取材于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的著作,又吸取了BBC考古发现的内容,是一本老少咸宜的好书。
  • 庶女重生

    庶女重生

    湛武二十三年,叶氏一门男子全部处斩,女子贬为贱籍,充入青楼叶府庶出四小姐三年来不知跑了多少次,终没逃过开门接客的命运那晚,叶繁锦以一支惊鸿舞惊艳全场,成为毫无争议的头牌那晚,是她祭奠自己的最后一支舞那晚,当利刃被反手刺入自己体内的时候,一切终于结束再次醒来,她重生在湛武二十年,改变叶府命运的那天她不再是懦弱的庶女,她要改变悲惨的命运,活出自己的幸福奕王:“一个出身卑微的庶女竟然死都不愿嫁,简直不知好歹!”离王:“她为什么怕我?难道她知道我的一切?知道这些都是伪装?这样的女人,如若不能收为已用,那便只能——杀!”片段一:封玄奕疾步向她走来,宽袍大袖几乎要舞出朵花来,他狠狠地抓住她的皓腕,不顾礼教,质问她:“叶繁锦,本王看上你是你的福气,为何不嫁?”她淡定如昔,敛眸恭谨说道:“繁锦只渴平凡生活,不欲高攀!”嘴上如是说着,心中却不屑地想,你以为你是谁?想让我嫁我就嫁?片段二:封玄离立于她面前,月牙白的袍子衬得他越发温润如玉,逆光下,他的眼看不真切,他嗓音极低,似是缓声吟诗,叹道:“叶繁锦,要么嫁我,要么死,你选其一罢!”叶繁锦黛眉微挑,珠唇轻启,绵软中带着铮铮之音,“离王总问繁锦,为何惧您?如同离王刚刚说的这句话,繁锦惧离王的手段,对于繁锦来讲,嫁给您同死也差不了多少,您还是现在赐死繁锦罢!”封玄离刚刚的云淡风清瞬间变为阴鸷狠戾,咬牙道:“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