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8600000028

第28章 第七辑 随想随言说(4)

因为,自己少年时期满脑子都是个人的乌托邦理想,和同类易聚,同根易亲一样,待我长大之后,尤其是经过了十年“文革”,忽然之间,又跨入了三十年的中国的改革和开放,这就让你能更切实、亲近的体会到了,中国社会的乌托邦性。

原来,新中国的现实和历史,也是一个乌托邦接着一个乌托邦。

关于新中国历史,从1949年至1978年的这三十年时间,社会学家、历史学家、思想家和哲学家,可以从各种角度去解读、剖析和述说,但我作为一个从小就充满乌托邦理想的小说家,其感受就是一句话,那三十年里,我从出生到长大,充满着理想乌托邦,而我的亲爱的祖国,也和我一样,和一个幼年的孩子样,充满着理想的乌托邦。我的理想是当皇帝,可这个民族的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和我当不了皇帝一样,共产主义也不会那么容易就实现。我为了当“皇帝”,在部队做过了各样的事情,荒诞的,可笑的,令人作呕的。比如,在学**运动中,我为了获得领导的表扬,曾经在晚上睡觉时,把连队的扫把藏在被窝中,这样第二天军号一响,我就可以扫地了;而没有扫把的战士,就只能站在边上看我扫地了。其结果,就是在晚上连长、指导员的评比中,我受到了表扬。受到了表扬,我就“积极”了,就距离提干、入党近了那么一点点。别忘了,入党和提干是一个开始,是万里长征中的第一步。还必须知道,“学**”并不单单是“好人好事”,他是社会主义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道德积累,是共产主义的道德建设。这就是说,你个人乌托邦的实现之路,必须在新中国乌托邦的实践中实践和进行。可是社会的乌托邦,前三十年是实现共产主义,为了实现共产主义,中国人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革命、斗争、批判、运动,这中间不知中国死过多少人,流过多少血。然而,中国终于从那个乌托邦的梦境中醒了过来,开始了改革开放、发展经济。今天,中国已经改革开放了三十年,经济上确实蓬蓬勃勃、发展迅速,有钱的人确实过上了好生活,没钱的人,也确实不会再像“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样活活饿死。关于中国的富裕,关于中国经济的强大,关于中国的未来,因为我儿时对当“皇帝”的乌托邦理想没有实现,没当上“皇帝”,就没有能力把握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命运。可是,经过了这三十年,我目睹了这个国家的变化。我为这样的变化而欣慰。然而,在这种变化中,我隐隐地感觉到,中国是从一个“乌托邦”中醒来,又走进了另外一个“乌托邦”。

这个新的乌托邦所带来的灾难,我以为已经开始在中国社会中显出端倪。比如近年中国的沙尘暴、大台风,冬天时南方的大雪灾,而北方却少有飘雪。九十年代连续出现的大洪水,新世纪频繁出现的矿难和“黑砖窑”事件,还有什么非典、禽流感、口蹄疫、手足口病……关于这些,我已经谈了很多,举了很多事例。这些事例,从表面看,有许多的“偶然”成分,但把这些“偶然”合起来时,有没有必然呢?这种必然和今天中国当下的唯经济论,和十三亿人口的“致富”乌托邦梦境,有没有关系呢?是不是一种新乌托邦梦的病症,在一个民族身上发作的开始呢?

还有人心。可怕的人心。现在,在新的富裕强大的乌托邦的梦境里,我们似乎只剩下了个人私欲主义。

关于新的乌托邦梦境,我想有两种情况,一是我是杞人忧天;二是大家都还在梦中没有醒来。在生活中,我愿意是前者。在写作中,我注重后者,哪怕我看到的是片面的、错误的、偏激的,但它是我个人对这个世界的认识;是我个人面对现实,需要在自己的作品中发出的声音。这个“个人的”,是写作中最为重要的。所以,我的写作,就一直是在乌托邦笼罩下的个人写作。我的语言、结构、叙述、故事、人物、形式等等,包括我对现实的认识和写作态度、写作立场及文学的表达与追求,其实也就是一句话:乌托邦笼罩下的个人书写。

2008年2月6日五、当代文学中的中外关系(原为在北京外国语大学文学社的

演讲。)

阎连科

同学们:

今天我们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就当代文学中的中外关系这一话题,进行一次漫无边际、随遇而安的漫谈,大家有兴趣者可以坐而听之,无兴趣者可以起身走之,似乎有兴趣但又兴趣不浓者,可以在这儿开小会、发短信、打电话。言而总之,自由高过一切。文学只是民主与自由这棵大树上的一枝一叶,有则绿之,无则依然绿之。

第一,先谈一下文学之源。树有根,水有源,谁都知道文学是虚构的,但它不是空穴来风,不是空中楼阁。文学是写作者生活经验体悟的个性的情感式表达,是来自写作者对阅读启悟的补充和修正,是建立在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之上的想象的叙述。一部好的文学作品,比如一部伟大的小说,如果没有生活经验、阅读经验和建立在二者之上的文学想象,就如同高楼没有根基,三者中缺一不可。缺一就无法三足鼎立,无法平衡和稳固,由此可见阅读在文学中的三角一柱之作用。

由此也就可以论断,没有阅读,事实上也就没有今天的当代文学。

就阅读而言,从文学作品的阅读上说,阅读也有三个来源:一是古典文学;二是现当代文学;三是外国文学。

就中国当代作家来说,没有人不阅读古典文学,没有人不阅读现当代文学,没有人不阅读外国文学。就中国目前站在最前沿的作家来看,有人没看过《红楼梦》,没看过《三国演义》,但他不会没看过外国文学。外国文学是中国当代文学最重要的阅读之源。

三十年代那些群星灿烂的作家们,他们几乎个个都或多或少地受到外国文学的影响。甚至可以说,在“五四”时代,是外国文学的种子,在中国土地上的播撒,才开出了那一时期光芒四射的文学之花。如鲁迅、周作人、郁达夫、巴金、老舍、茅盾、曹禺、郭沫若、冰心等,这些被我们的文学史尊为大师的前辈,在他们的作品中,无不散发着外国文学本土化之后的芳香和气味。在他们本土化的写作过程中,无不显示着国外大家、大师对其光照的温暖和痕迹。所以,我曾经一再地说,没有中国古典文学,就没有中国现当代文学,可没有外国文学,也依然没有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和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现、当代文学阅读的两翼,二者缺一不可。缺一就会使中国文学失去平衡,并且下落和自焚。

第二,我们谈谈能够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种子的外国文学。从对中国当代文学影响的大小、深浅来讲,可以把世界文学分为三大部分或地域三块来说:一是俄罗斯文学;二是欧美文学;三是拉美文学。

俄罗斯文学,包括我们说的苏联文学和中国当代文学的关系可说源远流长,盘根错节。其中的原因,当然是因为俄罗斯文学的伟大,因为俄罗斯和中国的地缘关系,因为俄罗斯进入社会主义时期的苏联之后和中国的社会体制、意识形态的那种相通、相同的关系。因为这些复杂的地缘和社会、文化、政治因素,这些因素在俄罗斯文学和当代中国文学的关系中,是占有着种子与土壤那种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在俄罗斯的早期鼎盛文学中,普希金、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屠格涅夫、果戈理、契诃夫,以及后来的肖洛霍夫、高尔基、普宁、索尔仁尼琴、帕斯捷尔纳克和再晚之后的艾特玛托夫及《鱼王》的作者维阿斯塔菲耶夫等等,这些如雷贯耳的名字,在世界范围内,就是连法国这样伟大得令世人翘首的文化大国,也没有像俄罗斯这样众多的作家在中国深入人心,近乎家喻户晓地影响着中国当代的文学和作家。甚至到了上世纪中期,苏联的“二战文学”,也可以如坦克一般,隆隆地驶入中国文学的土地,辗轧着中国文学的土壤,播撒着他们已经失去的昔日的文学光辉。但这种失去,却因为社会和社会意识的作用,照旧光亮无比,灼人耳目,是能够烧毁中国作家纸笔的滚烫的文学火种。如这一时期瓦西里耶夫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未列入名册》、《后来发生了战争》和《遭遇战》,康德拉季耶夫的《萨什卡》,拉普斯京的《活着就要记住》,拉甫涅夫的《第四十一个》,还有《热的雪》、《方尖碑》、《最后的炮轰》、《一寸土》、《岸》等等,这一时期的“二战文学”,如果累积起来,可以拼满一个书架。就这一时期的苏联文学而言,之所以能够如此影响中国文学,是因为在上世纪的八十年代,中国百废待兴,文学也急要建立、修整自己的高楼大厦。因为中国和越南的那场南线战争,使这批作品有机会单刀直入、生吞活剥地进入了中国文学空白的中心,成为种子肆无忌惮开花结果。比如当年在中国文坛影响最大的徐怀中先生的《西线轶事》和《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种子与果实的那种关系。比如当年领“改革文学”之先的《乔厂长上任记》和苏联小说《机电厂长的一天》,比如因为今天获得广泛影响的电视剧《亮剑》和《历史的天空》而广获读者的同名小说,其中他们在人物塑造方面的那种“英雄必然缺失”、“豪杰必然理短”的方法和苏联二战文学中广泛积累的人物塑造的经验——“英雄必然有人性之弱”、“豪杰必显人道之亏”的方法,几乎如出一辙,一奶同胞,或者说血肉相连,是父子之根,母女之花。只可惜,苏联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与这一时期有突出成就的二战文学,比起他们的古典文学,本就有了艺术和格局上的巨大滑落,就连曾经在社会主义的领空,无比辉煌耀眼的那批“战壕文学”成果之和,也无法同《战争与和平》和《静静的顿河》等单部作品同日而语、相提并论。然而,我们借鉴学习这样的作品已经数十年,直到今天,还以这样的作品为种子和榜样,却还没有达到和超越人家作品的水准和高度,这就非常值得我们深思和反省。

就俄罗斯文学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影响,可以分为早期和近期两个阶段。早期之时,以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为代表的作家和作品,是一种伟大的民族情怀文学,作家们怀有对他们民族和土地深厚的情感和忧虑,有着一种伟大的爱和爱憎交加的矛盾内心,因此,他们写出了一大批不朽之作。就近期作品而言,是以艾特玛托夫和瓦西里耶夫为代表的社会情感文学,他们关注社会,也关注人的心灵,但缺少对俄罗斯大地如肖洛霍夫那样的宽厚与仁爱,所以他们的作品只能从伟大的平台上,下降到优秀的行列,如巍峨的山脉,因为时间和地壳的运动,而成为了丘陵一样。但是,就借鉴与学习而言,借种子移植而培育新果新花而言,因为中国与苏联社会意识的相近性,相通性,和政策的要求与必然,而对中国当代文学参生深远影响的是后者,而非前者。

这是中国文学的遗憾。

是一个农人在选择种子时,因为自己,也因为他人不得不把饱满的种子丢到了一边,而选择了次之的种子在自己的土地上进行播撒。另一方面,也说明一个问题:即伟大的不可学习性。因为真正的伟大,其实是一种文学情怀,恰恰一个作家对另一个作家的借鉴与学习,最不能借鉴的就是这种文学情怀。其他的一切写作经验,都是可以转移和转化的。唯伟大的情怀无法借鉴与学习,也难以转移和转化。

欧美文学,也可以分为古典和现代。而欧美的古典文学,从十八、十九世纪说起来,中国有些年龄的作家,都能说出一长串的名字:莎士比亚的戏剧,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司汤达的《红与黑》、《巴马修道院》,雨果的《九三年》、《悲惨世界》,左拉的《金钱》,莫泊桑、梅里美和都德的中、短篇小说,还有英国哈代的《还乡》,奥斯汀的《情感与理智》、《傲慢与偏见》以及美国十九世纪的马克·吐温、爱伦·坡、杰克·伦敦等等,他们的作品,都对中国的传统现实主义产生过直接的影响,甚至直到今天,我们许多作家的写作,仍然无法摆脱这些作家和作品的影子和方式。

当然,回到中国当代文学上来,就对今天活跃在文坛的一大批中年和年轻作家来说,对其影响更大的欧美文学和作家,是二十世纪的那些作家和作品。如在中国尽人皆知的美国的福克纳、海明威,凯鲁亚克的《在路上》,索尔·贝娄的《雨王汉德逊》、《洪堡的礼物》,艾伦·金斯堡的《嚎叫》和亨利·米勒的《北回归线》、《南回归线》,约瑟夫·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塞林格的《麦田守望者》以及不知算为美国作家,还是把他归为俄罗斯作家更为合适的纳博科夫的《洛丽塔》。除了美国这一大批作家之外,还有英国作家劳伦斯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奥威尔的《一九八四》、《动物庄园》,伍尔夫的意识流小说,乔伊斯的《尤利西斯》以及法国的加缪和普鲁斯特,还有他们那些作品格局甚小、在中国影响甚大的新小说。说到欧洲的德国语小说,我们不能忽略上世纪八十年代,在中国获得广泛影响的茨威格的三大卷、上百万字的中短篇和聚斯金德的《香水》及君特·格拉斯的《铁皮鼓》。除此之外,为欧洲文学和世界文学增添了灼目光辉的作家还有大名鼎鼎的奥地利的卡夫卡、意大利的卡尔维诺、捷克的昆德拉。他们作为二十世纪世界文学的组成部分,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和推动,以及引起中国文学质的变化,在二十世纪末端的九十年代,完全可以说是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动机或者助推器。尤其是卡夫卡和拉美文学中的博尔赫斯和马尔克斯,没有他们,就没有中国当代文学今天这个样子,或者说没有他们,中国当代文学就是另外的格局或模样,也许不算过分,甚或说恰如其分。

同类推荐
  • 慢慢相爱:刘晓鸥作品集

    慢慢相爱:刘晓鸥作品集

    一本适合在午后的阳光下,伴一盏香茗细细感受的美文集。作为一本美文精选集,本书包含了作者对温暖亲情的记述,对少年时光的追忆,对当下流行文化现象的探讨和思索,以及旅行在外行走中的种种见闻和感悟。
  • 绝美谋杀:以色列摩萨德(绝密行动)

    绝美谋杀:以色列摩萨德(绝密行动)

    从追杀慕尼黑惨案的“黑九月”恐怖分子,到哈马斯高官遇刺的“迪拜门”,凡落入它视线的目标都在劫难逃;从光天化日搬运他国战斗机图纸,到瞒天过海将导弹快艇偷渡重洋,凡被它列入计划的上天入地也要收入囊中;虽毁誉参半,但仍以超强的执行力和一流的情报搜集能力令世人刮目相看。揭秘世界上最神秘、最有效率的情报组织。
  • 读点经典大全集(超值金版)

    读点经典大全集(超值金版)

    比如四书五经。就是带着今天所遇到的问题,美国的一个影评人大卫·邓比,在48岁那年重返大学校园。起因就是当年发生在美国知识界的一场争论--如何对待西方传统“经典”?我们国内也有关于“阅读经典”的争论,几乎就是多年前发生在美国的那场论战的翻版。无论是支持或反对阅读经典,尤其是国学典籍的,把这些书认真地读一遍。,它们毫无疑问既是国学也是经典,但它们真如某些人所言是邪恶的根源,或者如另外一些人所言,是民族精神的源泉或21世纪的希望吗?得到真实答案的最好办法,都在实际上离他们所讨论的那些书--文学、哲学、历史的作品--特别远
  • 优美的青春散文集(散文书系)

    优美的青春散文集(散文书系)

    让心灵得到洗礼,让灵魂得到涤荡,让情感得以升华,让智慧得以延伸。漫步最经典的散文,你可以收获更多的快乐人生……。美丽的东西都值得珍藏,值得耐心地去细细品评。感性的文字、睿智的语言、美丽的心情勾勒出了经典散文。隽永婉约的散文,音韵优美发人深省的散文,经典传诵的名篇,一篇篇散文都是滋养心灵的鸡汤。每日给人生注入新的力量与智慧。朝阳初映,手捧散文,诵读默念,令人久久难忘……。
  • 当代散文鉴赏(中国经典名作鉴赏)

    当代散文鉴赏(中国经典名作鉴赏)

    然而,人们忘情地读诗、读小说,看戏剧……也一样忘情地鉴赏散文!散文的魅力究竟在何处呢?我们又该沿着怎样的路径去寻幽访胜呢?不妨随着编者的脚步,来学习欣赏散文吧,从形式到内容。本书收录了多篇当代散文,散文既无诗歌的音乐节奏,也无小说的故事情节,更无戏剧激烈的性格冲突,总之,并且由专家、名家为你解析、引导你鉴赏每一篇散文。这些散文的作者有:巴金、王蒙、刘白羽、张抗抗、老舍、余光中、刘心武、秦牧等等等等。,散文的确好像是显得太平常了一点
热门推荐
  • 妃起一脚:王爷靠边站

    妃起一脚:王爷靠边站

    夏日炎炎,炽热的太阳烘烤着大地,热浪一层高过一层,也带来了新的夏日潮流。在温度居高不下的情况下,美眉们夏装的showtime来临了。“夕夕,这件衣服好看吧?”姜艺拿着新买的衣服在身上左右比划着。“恩恩,还行还行。”林夕夕瞟了一眼后说道,今年最流行的款式当然漂亮。“喂,拜托,你看都没看,就说还行。”姜艺无奈的说道,评价的一点都不认真,估计连颜色都没看清楚。……
  • 当代文坛点将录4

    当代文坛点将录4

    《当代文坛点将录》共五卷,收录五十位作家。文章大都出自名家之手,或为文坛名家或传主的亲友,或同被写的传主关系密切。他们写出的关于某一名家的创作背后的故事或花絮都是第一手材料,对于了解被写名家的创作与生活均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以满足一般读者对著名作家的窥私欲。
  • 学会生活与学会工作(北大清华学得到丛书)

    学会生活与学会工作(北大清华学得到丛书)

    一套丛书。十年情缘。终身成长。在这个倡导终身学习的时代,在北大、清华等一流学府之外研修来自一流学府的成才课程,已成为学校教育的延伸,并日趋融入主流教育。来自北大、清华、人大、北外、北科大这几所京西毗邻大学里的青年教师们,策划并执笔编撰了《北大清华学得到》这套青年素质教育读物。书中融会了他们在青年学生素质教育中的教学心得和工作经验,很好地体现了知识经济时代“人才”这一称谓的崭新内涵,以及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素质的特殊要求。
  • 面耳手足自诊自查自疗

    面耳手足自诊自查自疗

    不起眼的小病如果不能及时发现、治疗就会发展成大病甚至重病,影响身体健康。本书从面、耳、手、足四个方面介绍了身体在患病的时候如何向我们发出信号,让读者随时了解自己身体所发生的变化,了解了这些就可以防微杜渐,将疾病扼杀在萌芽状态。
  • 小妾有点坏

    小妾有点坏

    她替姐姐嫁入轩辕府当轩辕老爷的第八房小妾,喝了点酒,晕忽忽的进了一间房。轩辕彻出外谈成生意回来没通知任何人!以为她是娘给他找来的小妾。于是,就这么将错就错下去。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乱世红颜梦

    乱世红颜梦

    战国,一个血腥,绮丽,灿烂如罂粟的年代。拥有现代意识的女主,来到这样一个时代,成了各方势力游戏的对象。当生命都不能保有的时候,她要如何保持自我本心?强者如云的年代,不甘被随意摆弄的女主,踏上了独抗天下的不归路。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再苦也要笑一笑

    再苦也要笑一笑

    人生在世不过短短数年,要视宠辱如花开花落般平常才能不惊,视名利如云卷云舒般坦然才能无意。我们的人生是短暂的,如果把功名利禄、荣耀光环看得太过重要,那么很容易迷失在那些肤浅的东西上,从而丢失了人生的真谛。《时光文库:再苦也要笑一笑》用通俗的语言,将人生浅显而又深刻的生活哲理向您娓娓道来,希望它能够让您重新感悟人生的真谛和美好,放下过去的包袱,面带微笑走上新的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