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5000000047

第47章 柳宗元 刘禹锡的天人关系学说(1)

柳宗元、刘禹锡是唐代重要的唯物主义哲学家。柳、刘都是“永贞革新”(“永贞革新”:公元805年(唐顺宗永贞元年),以王叔文、王为首的革新派为反对藩镇、宦官和官僚贵族集团的保守统治而发动了一次政治改革,不久即失败,史称“永贞革新”。)的中坚,主张抑制兼并,反对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以维护唐王朝的中央集权。“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刘都过着长期的贬谪生活。柳、刘的哲学观点基本一致,他们重新提出了天人关系问题,又一次展开了对天人感应论的批判,从而在宗教唯心主义泛滥的情况下,使唯物主义重新登上了哲学的“王座”。柳宗元的主要哲学著作是《天说》、《天对》、《非国语》、《贞符》、《答刘禹锡天论书》等。刘禹锡的《天论》三篇是其哲学代表作。

一、柳宗元的“天人不相预”说和“生人之意”观

(一)“天人不相预”说

柳宗元和韩愈是好友,韩愈曾和柳宗元讨论过天人关系问题,他认为天是能够“赏功罚祸”的。在韩愈看来,人的活动是对元气阴阳的破坏,因此人的繁息是“天地之仇”,而残害人正是“有功于天地”。天和人的好恶是不同的,“天之与人,必异其好恶无疑”(《与崔群书》)。人们的贵贱、贫富、吉凶、祸福等等,都决定于天命,“贵与贱、祸与福存乎天”(《与卫中行书》)。因此,人们应当顺从天命,“所谓顺乎在天者,贵贱穷通之来,平吾心而随顺之,不以累其初”(《答陈生书》)。对于天命的安排,要绝对服从,绝不能用人力去改变。柳宗元反对天能赏罚的说法,他系统地论述了天的自然性质和天人不相预的关系。

柳宗元肯定天是自然现象,自然物,他说:“彼上而玄者,世谓之天;下而黄者,世谓之地。浑然而中处者,世谓之元气。寒而暑者,世谓之阴阳。是虽大,无异果、痔、草木也。”(《天说》)这是说,天和地都是自然物,和瓜果草木的性质是一样的,只是体积不同罢了。所以,又说:“天地,大果也;元气,大痔也;阴阳,大草木也。其乌能赏功而罚祸乎?功者自功,祸者自祸,欲望其赏罚者大谬;呼而怨,欲望其哀且仁者,愈大谬矣。”(同上)这是说,自然界既不会因人们的呼怨而有“哀且仁”,也不会对人进行赏功罚祸。功者自功,祸者自祸。天地万物的变化是自然的运动,无所谓报应的。

天是自然现象,更进一步说,就是无限的宇宙空间。柳宗元在《天对》中说:“无极之极,漭非垠”,天苍苍茫茫,根本没有边际,广阔无边。又说:“无青无黄,无赤无黑;无中无旁,乌际乎天则!”《淮南子·天文训》把天划分为中央和八方共九块,每块都有青黄赤黑的颜色。柳宗元认为不能把天分为九块,天根本没有中央和偏旁的差别。这里柳宗元关于天没有中心的观念,是对宇宙空间无限性的极其深刻的见解。有中心就意味着四方的量度相等,也就不能无限延长。宇宙无中心,才是无限的。在西方,15世纪学者尼古拉和16世纪末学者布鲁诺肯定宇宙无限,没有中心,但这比柳宗元晚七八个世纪了,于此足见柳宗元观点的历史价值和历史地位。

柳宗元还深刻地指出,天是由运动着的元气构成的。他在《天对》开头说:“本始之茫,诞者传焉。鸿灵幽纷,曷可言焉?黑晰眇,往来屯屯。庞昧革化,唯元气存,而何为焉!”“本始”,天地形成以前。“诞”,荒诞。“鸿灵幽纷”,广大空虚,暗昧不明。“黑”,黑暗,指夜间。“晰眇”,日光远照,指白天。“屯屯”,不停息的样子。“庞昧”,蒙昧。“革化”,开化。这是柳宗元对战国时屈原《天问》提出的“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这一关于宇宙生成问题的回答。柳宗元认为,关于天地形成以前的茫无根据的说法,是荒诞的人传下来的。远古的世界广大空虚,暗昧不明,有什么可说呢?黑夜白天,往来不息。万物从蒙昧状态中变化出来,都是元气的自然变化,哪里有谁造作呢?这里,柳宗元明确否定造物主的观念,反对了“创世说”,肯定世界统一于元气,天地万物是出于元气的自己运动变化。元气的运动又是怎样推动自然界的变化呢?柳宗元在回答《天问》中“阴阳三合(“三合”:源自《梁传》庄公三年“独阴不生,独阳不生,独天不生,三合然后生”。),何本何化”这一问题时说:“合焉者三,一以统同。吁炎吹冷,交错而功。”(《天对》)“三合”,指阴、阳、天三者相合。“一”,指元气。意思是说,阴、阳、天三者,统一于元气,元气自然,它缓慢吹动,阳气流行,造成炎热的天气;它迅速吹动,阴气流行,造成寒冷的天气。寒暑交错,阴阳二气相互作用,从而形成万物的变化。这里,柳宗元把阴阳二气看成内部相反相成的两个方面,包含了物质本身的矛盾是运动的源泉的思想,比王充的“气自变”理论和范缜的“独化”说又前进了一步。由此可见,柳宗元的元气说是对气一元论学说的发展。

柳宗元通过对天的自然性质的全面分析,进而提出了天和人“各不相预(干涉)”的观点。他说:“生植与灾荒,皆天也;法制与悖乱,皆人也。二之而已。其事各行不相预,而凶丰理(治)乱出焉。”(《答刘禹锡天论书》)自然的生长繁殖和年成的凶歉丰裕,社会的法制施行和治乱状况,各有其不同的规律。柳宗元用“天人不相预”的观点来说明自然与社会的关系,是为了反对用天命论来解释历史,反对用自然现象来说明社会治乱。柳宗元十分重视人力的作用,他说:“变祸为福,易曲成直,宁关天命,在我人力。”(《愈膏肓疾赋》)同样,帝王的统治和社会的治乱,也在于人力的作用。他说:“受命不于天,于其人;休符不于祥,于其仁。”(《贞符》)帝王不是受命于天,而是受命于人民;国家兴盛的原因不是祥瑞,而是帝王的道德。所以,“唯人之仁,匪祥于天。……未有丧仁而久者也,未有恃祥而寿者也”(《贞符》)。柳宗元竭力强调帝王道德的重要作用,这是一种历史唯心论,但是帝王的道德面貌对国家的兴亡确有影响作用,至于这种观点在反对“君权神授”说和天人感应论的斗争中,更是有其积极的作用。

(二)“生人之意”观

柳宗元在“天人不相预”的思想基础上,进而提出进化的历史观。他认为历史的发展既不是天命、神意所使然,也不是帝王、圣人的个人意志所支配,而是“受命于生人之意”(《贞符·序》)。所谓“生人之意”,就是人们生存的意愿和要求。他说:“圣人出于天下,不夏商其心,心乎生民而已。”(《伊尹五就赞》)又说:“圣人之道,不穷异以为神,不引天以为高,利于人,备于事,如斯而已矣。”(《时令论上》)圣人要“心乎生民”、“利于人”,即要关心和重视人们的生存要求。柳宗元认为,正是由于人们的生存的意向和要求,推动人们为争取物质生活资料而斗争,而这种斗争造成了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客观必然趋势,柳宗元把这叫做“势”。柳宗元说,人类的早期,和草木群兽生长在一起,由于身体条件的限制不能“自奉自卫”,这样就要“假(凭借)物以为用”,由此就要发生争夺,“争而不已”,就需要有能“断曲直”的人出来管理,这样“君长刑政”就产生了。由于一层一层的争夺,就有一层比一层高的统治者出现,以至形成了从最基层的地方官吏起,一直到最高统治者天子的封建制(不是指五种社会形态的封建社会制度,而是指天子分封同姓和功臣为诸侯的制度)。这种封建制的产生“非圣人之意,势也”(《封建论》)。封建制不是圣人意志所造成的,而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后来实行官僚制度,即选拔人才,有赏有罚的郡县制,取代封建制,这也是合乎“势”的必然,而不是什么“圣人之意”。这是含有唯物主义思想因素的历史观。因为用“势”的观点来解释国家的起源和社会政治制度的演变,就否定了过去唯心主义者的天命史观,也超过了过去唯物主义者用人口、天时等条件来说明社会治乱原因的理论。其次,还值得注意的是,柳宗元觉察到历史发展的客观趋势与参加历史活动的个别人物的主观动机之间的矛盾。他说:“夫殷、周之不革者,是不得已也。……夫不得已,非公之大者也,私其力于己也,私其卫于子孙也。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私其一己之威也,私其尽臣畜于我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封建论》)这是说,殷、周的帝王搞分封,并不是出于公心,而是要诸侯为自己出力,为保卫自己的子孙后代尽力。秦始皇之所以变分封为郡县,其私心是为了树立个人权威,使臣民服从,主观动机是为一己的私利,然而客观上却反映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所以是“公之大者”。这里所讲的“公天下”,指郡县制而言,即是地主阶级的“公”,有利于地主阶级国家的长治久安。柳宗元指出了人们的主观动机后面隐蔽着客观的必然趋势,从而触及了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矛盾问题,暴露了表面上的偶然性始终是受内部的隐蔽着的规律支配的事实。这是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的。

二、刘禹锡的“天人交相胜”说

(一)“天人交相胜”说

刘禹锡认为,柳宗元的《天说》“非所以尽天人之际”,所以写了《天论》“以极其辩”,力图更深入地论述天人关系,他总结“世之言天者二道焉”:一是阴骘之说,宣扬天“昭昭”,即有意志,有意识,“天与人实影响”,天能赏功罚祸;二是自然之说,讲天“冥冥”,即无意志、无意识,“天与人实相异”,天道自然无为。刘禹锡在否定唯心主义和肯定唯物主义的基础上,提出“天人交相胜”的观点。他说:“天,有形之大者也;人,动物之尤者也。”(《天论》)天不是上帝,是最大的东西;人是最优等的动物。天与人各有能和所不能,“天之能,人固不能也;人之能,天亦有所不能也。故余曰:天与人交相胜耳”(同上)。由于天与人各有不同的特殊功能,所以是互胜,天可以胜过人,人也可以胜过天。

天与人各有什么不同的特殊功能呢?刘禹锡说:“天之所能者,生万物也。人之所能者,治万物也。”(同上)又说:“天之道在生植,其用在强弱。人之道在法制,其用在是非。阳而阜生,阴而肃杀;水火伤物,木坚金利;壮而武健,老而耗,气雄相君,力雄相长,天之能也。阳而踨树,阴而揫敛;防害用濡,禁焚用洒;斩材坚,液矿硎铓;义制强讦,礼分长幼,右贤尚功,建极闲邪,人之能也。”(《天论》)“阳”,指春夏。“阜生”,生长。“阴”,秋冬。“踨树”,种植。“揫”,收敛。“濡”,指河水。“洒”,浇水。“坚”,挖空坚实的东西。“硎铓”,在磨刀石上把刀磨锋利。“强讦”,强悍。“右贤”,尊重贤能。“建极”,树立一定的标准。“闲邪”,防禁邪恶。这是说,天的职能在于生长、繁育万物,而人的职能则在于治理万物。天道表现为春夏生长,秋冬萧条。人道则是春夏种植,秋冬收藏。阴阳对立的力量互相斗争,互为消长,强胜弱败,是自然的作用。而组成社会,建立制度,确定是非、善恶的标准,实行赏功罚过,则是人的作用。由于天的功能、作用与人的功能、作用不同,所以“天理”与“人理”也有区别,“天理”即自然规律,是有力者占先,“人理”即人生的准则,是有德者居先。这说明刘禹锡已初步地觉察到人有社会的特性而与自然界相区别,认识到社会生活与自然界的区别,这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的。

天与人又如何“交相胜”呢?刘禹锡认为,在社会安定时期,有公认的“是非”,赏罚分明,人生的准则发生效力,这就是“人理胜”,即“人理”胜过“天理”,那种强有力者占先的自然规律也就不能在人类社会中发生作用。但是,在社会混乱的时期,“是非”不分,赏罚不明,道德法制都失去效力,这时,人类社会失去了自己的特点,而强有力者占先的自然规律却支配了人类生活,这是“天理胜”。刘禹锡强调“天胜人”或“人胜天”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天非务胜乎人”,因为“人不宰则归乎天也”。而“人诚务胜乎天”,因为“天无私,故人可务乎胜也”。天不是有意识地要胜人,当人不能支配自然时,自然力量就自发地起作用,“天胜人”是天的自然特性,是一种客观性和自然性。人不同,人是有意识地“胜天”,“胜天”是人的自觉的主观能动作用和社会特性。刘禹锡初步论述了自然规律与社会准则的区别,既反对天神目的论,又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全面而深刻的观点。

虽然天与人“交相胜”,但是天并不干预人类社会的治乱,人也不干预自然现象的变化,“天恒执其所能以临乎下,非有预乎治乱云尔;人恒执其所能以仰乎天,非有预乎寒暑云尔”(《天论》)。这是再一次强调天不干预人,否定天干预人的神学说教;同时也强调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意义和范围,人胜天并不是改变自然界的客观规律。这个观点应当说也是全面的、深刻的。

柳宗元、刘禹锡对于“天人”之辨的论述,是在更高阶段上向荀子的“明于天人之分”观点的复归,在中国古代天人关系学说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理昧而言天”

柳宗元、刘禹锡从天人关系的基本看法出发,还从主观力量的大小和是否把握客观规律的角度,比较深入地考察宗教迷信产生的根源。柳宗元说:“力足者取乎人,力不足者取乎神。所谓足,足乎道之谓也。”(《非国语·神降于莘》)人力足以支配自然,就不会有宗教迷信,人力不足则会相信鬼神迷信。刘禹锡更详细地从“人道昧”和“物理昧”两个方面分析了宗教迷信的起源问题。

刘禹锡分析了宗教迷信的社会原因,指出:“生乎治者人道明,咸知其所自,故德与怨不归乎天。生乎乱者人道昧,不可知,故由人者举归乎天。”(《天论》)他以为“人之道在法制”,“人能胜乎天者,法也”。而法的实行有三种情况:一是“法大行”,法制严明,是非清楚,赏罚分明,此时“人道明”,人们就不会把赏罚祸福都归之于天。二是“法大弛”,社会混乱,此时“人道昧”,人们就会把祸福归之于天。三是“法小弛”,即是非混乱,赏罚不公,人们对天人关系问题的看法也混乱。这里,刘禹锡把宗教迷信和政治制度败坏、社会秩序混乱联系起来,从中揭露宗教迷信的根源,是一个深刻的新见解。

更可贵的是,刘禹锡还考察了宗教迷信的认识根源。他以“操舟”为例说,在小河里划船,快、慢、停、航都由人支配,即使搁浅和翻船,人们也都知道其原因,在这种条件下,“舟中之人未尝有言天者,何哉?理明故也”(同上)。在大河里航海就不同了,快、慢、行、止很难掌握,在这种条件下,无论是平安到达,或不幸沉没,或侥幸脱险,“舟中之人未尝有不言天者,何哉?理昧故也”(同上)。这就是说,人们之所以相信“天命”,是由于对客观规律盲目无知,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的缘故。刘禹锡的这种分析,是超越前人的,十分深刻的。

但是,柳宗元、刘禹锡的唯物主义无神论思想是不彻底的。他们对佛教都采取了容忍妥协的态度。这主要是两个原因:一是认为佛教教义中有与儒家孔子同道之处。柳宗元说:“浮图诚有不可斥者,往往与《易》、《论语》合。……不与孔子异道。”(《送僧浩初序》)二是欣赏佛教僧侣不做官、不追求名利的出世主义的人生态度。柳、刘作为地主阶级的革新派,在政治上失意后,便转而与僧侣为友,寻找精神寄托。柳宗元说:“凡为其道者,不爱官,不争能,乐山水而嗜闲安者为多。吾病世之逐逐然唯印组为务以相轧也,则舍是其焉从,吾之好与浮图游以此。”(同上)刘禹锡也说:“予策名二十年,百虑而无一得,然后知世所谓道,无非畏途,唯出世间法可尽心尔。”(《送僧元嵩南游序》)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毕竟也是软弱性的表现。

※※※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隋唐时代哲学的主要特点是:

同类推荐
  • 很哲学,很幽默:一天读懂西方哲学史

    很哲学,很幽默:一天读懂西方哲学史

    还是流荡空气和水;我们该崇拜的到底是人类还是自然;苏格拉底有个多么剽悍的老婆,顶盔掼甲的智慧女神如何从宙斯的脑袋里横空闪现;滑稽好色的牧神潘的猎艳经历到底有多么惨;世界究竟是一团神奇的活火,柏拉图谈的是什么精神爱恋;犬儒派的哲学家又是多么懒……本书将西方古代哲学家的奇闻轶事和古朴睿智的思想,以极其幽默通俗的方式铺陈出来,使读者能轻松惬意地全面掌握西方古代哲学,在愉悦中获取常人所无的哲学智慧。本书打破哲学枯燥无味的叙述传统,以哲学玩家幽默的语言,化西方哲学史的艰深于妙趣横生的叙说中,使自我的哲学修炼,变成快乐的阅读消遣
  • 老子大智慧

    老子大智慧

    老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起构成了人类哲学的两个源头,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而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本文从做人准则、处世准则、做事之道、修身养性四个方面对老子处世之道 进行了较为透辟的分析,以古今中外一些经典事例为背景,采用了浅显易懂的文字进行叙述。
  • 大道无所不在:老子的智慧

    大道无所不在:老子的智慧

    本书作为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老聃的经典著作,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为其时诸子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它从多个角度和层面论证了“道”和“德”这两个核心概念,在为政、处世等方面也有深刻的见解。
  • 中华圣贤经

    中华圣贤经

    《中华圣贤经》汲取先贤的知识经验和思想精华,能够提高您的道德修为和文化素养;告诉您为人处世的真谛;拓展您的人际关系;完善您的言行;诠释为政之道。其目的是使您以阔达的襟怀、淡薄的心态、超逸的性情面对人生,像孔夫子教导的那样去寻找内心的清宁。
热门推荐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腹黑总裁的诱惑

    腹黑总裁的诱惑

    一个女人的插足,使得她和第一个男朋友阴差阳错的成为陌路,而后失忆的她与他相遇,原本在他看来,她像他的妹妹而已,一次再一次的巧合,有了后来的相爱。可是命运总是爱和她开玩笑,老天爷也嫉妒她的幸福……
  • 别让春天说寂寞(别让地球抛弃我们)

    别让春天说寂寞(别让地球抛弃我们)

    地球的春天应该是满眼绿色、鸟语花香,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和设计,看起来似乎十分完美,但与大自然的精密“安排”相比,总是显得那么简单和粗糙。绿色日渐消失,荒漠日渐扩大,鸟儿渐远的歌唱,花香也只存在于*记忆中..发展不应该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人类不应该因为我们自己的某种欲望而破坏我们生存家园的模样!不要让因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导致生态系统的严重灾难。让*地球远离“没有鸟语花香的寂静的春天”,我们一定不要让春天说寂寞!
  • 妖娆大女人

    妖娆大女人

    冰山男和女强人的爱情故事。生日会上,她喝的酩酊大醉,进错了房间……
  • 侯门正妻:弃妇抵万金

    侯门正妻:弃妇抵万金

    某女目睹男友与她人上演活春宫,误踩香蕉皮,搭上穿越的末班车。出身低贱的幼妇空有正妻之名,饱受小妾欺凌陷害,不幸而亡。强悍之魂附身弱女,罚小妾、惩刁奴、斗婆婆。从此,深宅内院,风生水起、广阔天地,自由自在。…………………………失去家族的支持,正妻的名份被豪门旺族小姐取代得知被休,她人前泪水涟涟,转身笑脸如花可是--被扫地出门的弃妇就能六根清净吗?媚眼如丝的三爷、云淡风轻的六爷都是小叔,小叔戏嫂天经地义。冷酷邪魅的王子、风流倜傥的帝师都是权贵,权贵夺美激流汹涌。………………三媒六聘,一波三折,她以弃妇身份再嫁王侯之门,正妻之位名符其实然而--皇上御赐的平妻、仰慕夫君的才女、两小无猜的公主、婆婆选中的佳媳接踵而来,窥伺她的丈夫,明争暗夺、阴谋诡计此起彼伏。某女举双手双脚欢迎,来者皆是客,我是正妻,要有正妻的派头和气度,摆不平她们就枉自己重生一次。………………兜兜转转,聚散离合,难逃旷世情缘。一个是风流倜傥、权倾朝野的强势王侯,堪比天高一个是家族没落、毫无依傍的颖慧弱女,犹如地薄两心相依,执手此生,天与地的结合处便是繁华尽头、莽莽青黄。…………场景之一:洞房花烛夜,男人上下其手,某女半推半就,男人意乱情迷之际,某女亮出尖利的虎牙。男人的血滴在洁白的元帕上,如冰雪中绽放的红梅。某女万分同情拍着男人的脸说:落红了,你任务完成,我要睡觉,请勿打扰。次日,收元帕的婆子喜笑颜开,男人挤出几丝笑容的脸比锅底还黑。某女叹服不已,狗血真是万能的,没有时空的界限,不服不行。……精彩对白:某男虚心求教:航海司主事大人取洋名叫P.T,贤妻通洋文,可知何意?某女阴涩回答:P.T的意思是英勇,朝中取洋名很流行,夫君不如也取个洋名,依妾身看就叫W.C,意思是宽容,夫君觉得如何?某男自恋奸笑:W.C不错,贤妻博学多才,为夫佩服。你我成婚多日,至今未圆房,为夫委曲求全,马上就跟你行房,当做对贤妻的奖励。某女腹谤哀嚎:我不上公共厕所,不――我不要被公共厕所上。……………一夜纵情欢爱,原来公共厕所的实战这么差,比起她的理论经验,简直是幼儿班的水平,枉担了公共厕所之名,还需她这个活了两辈子的腐女调教哟。…………………………注:1、此文以爱情、美男、宅斗为主2、各色美男养眼可心,结局一对一
  • 弃妇的极致重生

    弃妇的极致重生

    上辈子,她是携带空间的穿越女,身披耀眼的猪脚光环;她甩掉渣男,寻找真爱,利用神奇的空间和对历史的预知帮真爱封王拜相,一时风光无限。但在这鲜花着锦的表象后面,却隐藏着无尽的悲哀。这辈子,她又重生在命运的转折点,她该如何选择——是再次踢掉渣男,潇洒和离而去?还是改变自我、改造渣男,步步富贵步步荣华?!=================================================简言之,就是穿越女的重生生活。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妖怪公寓的日常

    妖怪公寓的日常

    这是一个为了替欠下高额欠款下落不明的父亲还债打工,而不得不和各路妖魔鬼怪打交道的少年的故事。这是一群欢脱的非人类少女(?)和一个普通(?)男主各种脱线的欢乐日常。我们的口号是“用梗说话,节操什么的丢掉就好~”以上……
  • 冷少缠欢

    冷少缠欢

    “我不会救他。”她的眼泪是致命的武器,会让他失去理智,会让他心软,可是此刻,他要自己硬下心肠来,伸手无情地推开了她,她跌坐在地上。若恩像一个无助的孩子一样呜咽哭泣,眼泪簌簌落下,肩膀抖动,小小的身体痛苦地蜷缩在那里,好似被人丢弃了的洋娃娃。若恩不知道该怎么办,如果明天没有人出面去救磊子,那么磊子就要被枪决,他是冤枉的啊,他是冤枉的,她不敢想象磊子被鲜血染红头颅的那一刻,不敢想象他失……
  • 佛魔

    佛魔

    现代少年叶天穿越异世,却面临弱肉强食,杀戮遍地的乱世!这里是强者的领域,神魂修道法,肉体炼金身。少年以血祭大法筑基修炼、一路杀人夺宝,更纵横六国战场,大杀四方图腾……他的强者信条是:凡与我为敌者,一律不留余地,赶尽杀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