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5000000046

第46章 韩愈 李翱的复兴儒学及其心性学说

隋唐时代,佛教盛行,儒学则在名教领域里居重要地位,儒佛斗争激烈。至韩愈、李翱,更是打着振兴儒学、反对佛教的旗号,把思想领域的反佛斗争推向高潮。韩愈、李翱的典型论说分别为道统说和复性说。

一、韩愈的道统说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是唐代站在儒家立场上反佛的最著名人物。他写《谏迎佛骨表》,劝阻宪宗将佛骨迎入宫中供奉,表现了勇敢的精神。但他主张“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原道》),企图用强迫僧尼还俗,烧毁佛经,没收佛寺的行政手段来摧毁佛教,是难以实现的,也是不可取的。

在哲学上,韩愈为了和佛教相抗衡,以道统说反对佛教的法统说。所谓“道”就是儒家的仁、义、礼、乐,纲常名教。《原道》说:“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定名”,名称概念的特定内容。“虚位”,名称概念的抽象形式。这是说,普遍地“爱人”就是“仁”,发于行动而适当就是“义”,照着这个方向去做就是“道”,自我具备了仁义而无须向外求得就是“德”。仁与义有其确定的具体内容,道与德则并没有确定的具体含义。韩愈认为,道与德作为抽象范畴,是儒、释、道共同使用的,但各家所说的含义并不相同。他强调道与德必须和仁与义联系起来,才是“公言”,否则就是“私言”。韩愈用“公”和“私”来区分儒家与佛老,强调儒家仁义是为社会整体利益,指斥佛老只求“清静寂灭”的境界,是为一己的私利。应当肯定,韩愈反对佛教是有积极意义的,但他所谓的“公”,究其实质不过是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罢了。这一点,联系他的“性三品”说就更清楚了。

韩愈是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明确地提出“性三品”说的思想家,他继承和发挥董仲舒的思想,把人性分为三等:上品之性,“善而已矣”,因为与生俱有仁义礼智信五种道德,而且纯粹整齐;中品之性,可善可恶,因为具有的五种道德参差不齐;下品之性,“恶而已矣”,因为五种道德都不具备。相应的,情也分为三等:上品之情,喜怒哀惧爱恶欲都表现得恰到好处,没有过和不及;中品之情,七者表现得多少不当,但经过努力可以做到适中;下品之情,七者表现得或者过多,或者不及,完全不符合封建道德规范。韩愈认为,除了中品之性外,上品和下品都是不可改变的,“上之性就学而愈明,下之性畏威而寡罪。是故上者可教,而下者可制也。其品则孔子所谓不移也”(《原性》)。上品的善性,经过学习,可以发扬光大,下品的恶性,不堪教化,只能用刑罚来使之减少犯罪。可见,韩愈认为仁义道德只是社会上一部分人所具有,一部分人则是根本不可能具有的,只是被统治、镇压的对象。韩愈所谓的“公”只是地主阶级的“公”,他所讲的仁义礼智信只是地主阶级的道德规范。韩愈的道统说和以公私来区分儒家与佛老的观点,给宋明理学家以深刻的影响。

二、李翱的复性说

李翱是韩愈的学生,唐代古文运动的积极参加者。他和韩愈一样,也以儒家思想排斥佛教。他的主要哲学著作《复性书》三篇,进一步发挥了《中庸》和孟子的性善说,从而提出一套成“圣人”的理论,以与佛教的成佛学说相抗衡。

韩愈提出了“性三品”说,李翱修正了这种论点,提出性善情恶说。他说:“人之所以为圣人者,性也;人之所以惑其性者,情也。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皆情之所为也。情既昏,性斯匿矣。非性之过也,七者循环而交来,故性不能充也”(《复性书》)。这是说,人的本性是做圣人的基础,干扰、迷惑本性的是人的情感。情感是昏暗,七情从各个方面干扰本性,就使本性隐匿而不能扩充了。李翱认为,从性质上来说,性是善的,情是恶的。他以水火为譬喻,说:“水之浑也,其流不清;火之烟也,其光不明。非水火清明之过;沙不浑,流斯清矣;烟不郁,光斯明矣。情不作,性斯充矣。”(《复性书》)人性如水、火,人情如沙、烟。水之性本是清澈的,水不清是由于有泥沙的缘故,火之性本是明亮的,火不明是由于有烟的缘故。

李翱还从性情产生根源的角度阐明了圣人与百姓的区别:“性者,天之命也,圣人得之而不惑者也;情者,性之动也,百姓溺之而不能知其本者也。”(同上)性出于“天命”,是天生的,人人先验地共有的。但是圣人得性而不为情所惑,是有性而未尝有情。百姓有性但为情所惑,不能自睹其本性。

李翱认为性善情恶,同时又认为“情不自情,因性而情;性不自性,因情以明”(同上),情由性生,性又要以情之昏方能显现它的明。但是这种观点又产生一种理论矛盾:善性为什么产生恶情呢?这又引出后来宋明理学家关于义理之性和气质之性的学说。

李翱认为,人性本是纯粹至善的,要成为圣人就要去情复性,达到“诚”的境界。他说:“诚者,圣人之性也,寂然不动,广大清明,照乎天地,感而遂通天下之故,行止语默,无不处于极也。复其性者,贤人循之而不已者也;不已则能归其源矣。”(同上)意思是说,圣人的性原来就在“诚”的境界中,或行或止,或语或默,都合乎至善,贤人只要努力复性,坚持不懈,就能归源而达到“诚”。怎样复性呢?李翱通过发挥《中庸》的“诚则明”的思想来说明:“知本无有思,动静皆离,寂然不动者,是至诚也。……视听昭昭,而不起于见闻者,斯可矣。无不知也,无弗为也,其心寂然,光照天地,是诚之明也。”(同上)人的内心要绝对的寂静。这种寂静不是与动相对的静,而是动静皆离,即超乎动静的静。圣人寂然不动,而又无所不知,无所不见。圣人的智慧不是从见闻、思虑得来的,本性清明,就能照见天地万物。这也就是说,只要恢复“善性”的本来状态,就可以达到“至诚”的境界,成为圣人。

复性说是李翱为反对佛教而提出的,但由于以唯心主义反对佛教,结果他又把佛教的人性论引进自己的学说中来,例如,说:“诚者,定也,不动也。”(同上)“物至之时,其心昭昭然明辨焉,而不著于物者,是致知也,是知之至也。”(同上)所谓“诚”,就是佛教所讲的“定”,就是不动心。所谓“致知”、“知之至”,就是心能明辨事物而又“不著于物”,不为物所累。这就是佛教的虽有性而未尝有情的思想。李翱把佛教的排除嗜欲爱憎之心的禁欲主义和儒家的“视听言行,循礼而动”的道德准绳结合起来,使自身的儒家唯心主义带有浓厚的僧侣主义色彩。这是一个重要的理论思维教训。李翱的“教人忘嗜欲而归性命之道”的思想,后来到宋明理学家那里,就演变成为“存天理,灭人欲”的说教了。

同类推荐
  • 泰州学派研究(阳明学研究丛书)

    泰州学派研究(阳明学研究丛书)

    在16世纪中国思想史上,阳明后学的“泰州学派”产生了广泛的思想影响。我们发现泰州学派的思想特征有浓厚的社会取向、政治取向以及宗教取向;其思想立场大多有取于阳明心学的“现成良知”说,同时又有“回归孔孟”的思想诉求。他们的思想言行既是阳明心学的产物,同时又极大地推动了阳明心学运动向下层社会的迅速渗透以及儒学世俗化的整体进程。
  • 墨子与墨家学派

    墨子与墨家学派

    本书从墨子以及墨子的生平入手,详细介绍了墨家思想流派的核心思想和主要思想成就,并将墨家思想和中华侠文化之间的联系进行了具体的分析阐释。
  • 死亡简史

    死亡简史

    本书是以死亡为主题的著述,它从战争、宗教、政治、自然灾害、疾病等各个方面,对东西方死亡现象作深入的思考,帮助人民理解死亡,坦然面对和接受死亡,只有这样人们才能积极的地生活,享受生命的过程。
  • 中国古代哲学(第九卷)(方立天文集)

    中国古代哲学(第九卷)(方立天文集)

    本书沿着上书的思想脉络,围绕闻道之方,系统论述了中国古代名实观、知行观和真理观等认识论内容。本书还结集有关中国古代哲学的文章27篇,分别叙述了先秦哲学、汉代经学、魏晋玄学和隋唐哲学,阐述了中国哲学与唯物辩证思想的内在关联、中国古代唯物主义者与自然科学家的联盟,以及对唯心主义哲学的理论与作用的评价。
  • 男人模式:3000年关于男子品性的智者高论

    男人模式:3000年关于男子品性的智者高论

    本书汇集了自荷马以来西方的经典文学、哲学、历史作品中对男人品性和形象的描述,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思考男人之道的窗口。通过这扇窗口,读者看到了骑士时代的男子、绅士时代的男子、智慧的男子、家庭中的男子、从政的男子、高尚的男子、美国男子以及后现代的男子,看到他们的勇气、信心、智慧、浪漫、困惑。书中所选,既有对男人品性的哲学和道德思辨,自亚里斯多德到奥古斯丁,到培根,剖析男性美德的细微之处;也有对男人角色的有力辩护,自古罗马的卡托到戴高乐以至肯尼迪,先贤之训诫名言,值得深思;更有对男子形象与模式的生动描摹,自荷马笔下的俄底修斯到中世纪的浪漫骑士,无不是经典男人气质的体现,给人以深刻印象。
热门推荐
  • 妾心如水

    妾心如水

    *一场宫廷斗争,我被拉进漩涡。我最最爱的亲人惨死宫中。我最最爱的人与我成婚只为了折磨我。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我成了这个世界最最孤寂的一个人。灵魂在狂风中摇摆…当身体被疼痛淹没,情感是否还能被守护在心底的最深处,完好无损!*我常说:人不能做错事,因为有些事错了,就不可能再挽回。所以,做错了!就要罚!做错的人,就应该坦然的受罚!*逃走是否能够逃离噩梦般的一切?心死是否能够逃避所有的伤心?事情发展到最后,还有什么是我所能坚持的。一手帮助我最最心爱的男人得到帝国江山。是我赎罪的方式。*渊哥哥,但愿我们永不相见…*当爱,被恨蒙蔽!当鞭打,变成了你爱我的方式。我能给你天下,却再也给不了你,我的心…
  • 异界之逆天玄尊

    异界之逆天玄尊

    异界重生,一位神秘的老者,一套玄奥的功法,造就他逆天的战力。他,携手今生的恋人,将如何面对前世的爱人,将如何找寻前世的好友。他,面对着奇境的修士、妖兽、精怪,幻境的斗者、魔法师、召唤师,将如何走向巅峰,执掌天地。仗剑飞驰,遨游天宇,寻龙探宝踏歌行,纷纷扰扰天地间。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穿越之戏游江湖

    穿越之戏游江湖

    有人说江湖是可怕的,有血腥和杀戮,有刀光和剑影,充满神秘和魔幻。我却觉得江湖应该是可爱的,潇洒的。有江湖儿女的快意恩仇,有结拜兄弟的肝胆相照,有奇人趣事的引人注目……江湖应该让我们戏游畅玩!这部小说将带你走进一个可爱奇趣的江湖。
  • 老婆跷家跷上瘾

    老婆跷家跷上瘾

    【全文完结】该死的女人,强放倒他还盗他的种逃了,连黑道帝国的少主也敢惹,他发誓,抓到她之后,他一定会狠狠地‘回报’她,困她七天七夜,看她还有没有力气逃。她不过是想要个天才宝宝而已,他用得着发帝尊令全世界通缉她吗?
  • 魅生(幻旅卷)

    魅生(幻旅卷)

    一行四人,奔向苍莽北荒路,寻获一样样千载难求的异宝,留下一段段溢彩流光的易容故事。看紫颜那双对天改命之手继续覆雨翻云——万千声色,百般变化,十分手段,只此一人。
  • 花幡

    花幡

    尹守国,2006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中短篇小说70多万字,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选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协签约作家。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总裁的傻妻

    总裁的傻妻

    《总裁的小前妻》“拓,我怀孕了,宝宝是你的,我想请问?”缠绵过后,她将自己有身孕的事情告诉他,以为他会高兴?“去医院把孩子打掉,你不配生我的孩子。”一张支票,狠狠摔在她的脸上,他无情下完命令转身离开…の四年后の“宝宝,今天你生日哦,想要什么礼物呢?”年轻女子温柔看着怀中的小帅哥,今天是小帅哥三岁生日。“妈咪,亲亲,妈咪,宝宝想要有个妹妹。”小男孩搂着女子亲下她脸颊,小脸上满脸期待的说着心愿。“我替她答应你,你很快就会有可爱妹妹。”男子的出现,令女子心头一震,她吓得慌忙抱着儿子离开。“帅锅叔叔,你耐我妈咪吗?我们拉勾勾。”小男孩竟躲开女子,跑去与男子拉勾勾,似乎很喜欢男子?四年之后,他忽然出现,强行霸入她家,夜夜霸上她的床…《总裁的‘傻’妻》“哥哥,别脱我衣衣,我不要,呜呜会痛痛…”娇美人儿缩在床上咬着唇瓣,小手紧紧抱着自己,缩在床角她怕怕…“女人,乖乖的躺着,嫁给我,就得陪我睡…”俊脸一沉,他上床将女子压在身下撕掉她的婚纱,该死的企业联姻…“哥哥,你的嘴嘴看起来好好吃哦。”她笑眯眯的抱着他的脖子,强吻了男人的嘴,把他的嘴当成了好吃的…“朵儿,你是不是经常这样亲男人?”俊眸紧盯着她的娇美脸庞,一想到她可能亲过别的男人他就超级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