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5000000048

第48章 柳宗元 刘禹锡的天人关系学说(2)

第一,佛教哲学空前繁荣,异常丰富。隋唐时期佛教势力的强大,在我国历史上是空前绝后的。许多宗派领袖纷纷著书立说,阐发唯心主义哲学。其内容涉及宇宙结构论、本体论、认识论、真理论、意识论、心性论等广泛领域,从而表现出这一时期宗教哲学思潮泛滥的特点。应当肯定,包括佛教哲学在内的隋唐时期的哲学也是丰富的,中国哲学在隋唐时期并没有沉寂。

第二,天人关系问题又成为哲学争论的一个中心问题。围绕这个问题,柳宗元、刘禹锡对天命论、天人感应说展开了比较彻底的批判,对中国古代唯物主义和无神论思想作出了新贡献。这场争论主要在儒家学者柳宗元、刘禹锡和韩愈之间进行,这也表明了儒家思想的复杂性和矛盾性,是绝不能用一刀切的简单化方法看待的。

第三,儒、佛、道三家之间、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思想关系的复杂性。隋唐时期儒、佛、道三家鼎足而立,彼此排斥倾轧,势不两立,同时又互相吸取调和,趋于融合。唯物主义者柳宗元、刘禹锡反对天命论,批判有神论,但又欣赏佛教。唯心主义者韩愈、李翱坚决反对佛教,但韩愈相信天命论,李翱吸取佛教的心性论来建立自己的灭情复性说。柳、刘对儒、佛、道持分析态度,试图进行批判的综合,使哲学重新取得唯物主义的形式。韩、李则是在维护儒学独尊传统的前提下,吸取佛、道的思想资料,形成了儒、佛、道相融合的唯心主义的形态,从而也就成为宋明理学的思想先驱。

[原载《自修大学》,光明日报出版社,1986]第一章中国哲学与唯物辩证思想

中国哲学与唯物辩证思想的关系如何?中国哲学中有无唯物主义传统和辩证法传统?中国哲学中的唯物主义与辩证法两者又是怎样的关系?这些都是摆在哲学工作者面前的严肃课题,需要我们作出科学的回答。1983年,我为高校哲学原理教师进修班讲授“中国哲学问题”,课后对讲稿进行大幅度的加工、补充和整理,形成“中国古代哲学问题发展史”书稿,并由中华书局于1990年初出版。这本书体现了十多年前我对中国哲学的看法,其中包括了肯定中国哲学涵藏着丰富的唯物辩证思想的看法。

哲学探讨的是关于人类存在的最一般和最基本的问题。和西方哲学、印度哲学一样,中国哲学有着自己独立发展的历史过程,是世界哲学之林中颇具特色的、影响深远的一个哲学类型。中国哲学的唯物思想,在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中都有着程度不同的阐述。

中国古代的宇宙生成理论有元素论、道论、原子论、精气论、气论、太极论、虚廓论、神创论、象数论和气形论等,在这些理论中绝大多数是属于唯物主义思想,并形成了以气论为中心的一脉相承的唯物主义传统。其中,如清代哲学家戴震提出了“气化流行”说,强调“气化流行,生生不息”,“由其生生,有自然之条理”,认为世界是气的变化永无终止的永恒过程,是不断运动变化的合乎自然规律的客观过程。这种思想显然既是唯物的又是辩证的。

中国古代的宇宙观念的“宇”指空间,“宙”指时间,也即时空理论,与同时代的西方时空理论相比是遥遥领先的。它既初步认识到时间空间和物质运动不可分离,即确认时间空间的物质性、客观性;又猜测到时间和空间的统一,即时间中有空间,空间中有时间;还肯定了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等。如《墨子·经下》说:“宇或徙,说在长宇久。”“或”,即域。“徙”,运动。意思是说,物体在空间运动,而这种运动必须通过一定长度的空间和经过一定长度的时间。这是对时间空间唯物辩证的卓越见解。此外,如东汉张衡的“宇之表无极,宙之端无穷”的命题,肯定空间的广延性和时间的持续性。唐代柳宗元的天“无中无旁”的命题,强调天无中央,也无偏旁,肯定宇宙空间是无限的。明末清初王夫之更说:“宇宙者,积而成乎久大者也。二气缊,知能不舍,故成乎久大。”这是说,有限时间不断积累而为“久”,有限空间不断积累而为“大”。这都是由于阴阳二气的互相作用和天地乾坤的不断运转,即物质的运动而生成的。这里,王夫之实已猜测到了宇宙有限无限的联系和统一,猜测到了有限向无限的转化,这是非常深刻的哲学思想。

我认为,在中国古代悠久的唯物主义传统和辩证法传统是相伴出现的,自宋代以来,古代唯物主义和古代辩证法相结合的事实越来越普遍,而且结合得越来越紧密;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自先秦直至明清,许多唯物主义者同时也都是辩证法家。这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特点,也是一大优点。中国哲学史表明:在先秦时代,《周易大传》既有唯物主义思想,又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荀子和韩非既是唯物主义者,又对辩证观念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宋代以来,张载、王安石、王夫之等人可谓是将古代唯物主义和古代辩证法结合得比较突出的几位代表人物。

中国古代哲学家一直关注和重视对知行关系的探索,形成了丰富的知行观学说。在这一学说领域,如明代唯物主义者王廷相的“知行兼举”的思想,明末清初陈确的“知行无穷”的思想,就闪耀着唯物辩证思想的火花。至于王夫之不仅认为知行是互相渗透的,而且还认为知行是互相转化的,他提出了知行关系的一系列观点:行是知的来源、基础;行才能发挥知的实际作用;行是检验知的手段;行是知的目的;行高于知;行难知易;知以审行等。我们有理由认定,王夫之的知行观是合乎唯物主义原则的,也是合乎辩证法思想的。

中国古代学者也一向重视历史现象的观察和历史经验的总结,并形成了内涵丰富的历史观。在中国古代历史观中也同样含有唯物主义因素和辩证法因素,诸如:从人们的物质生活探求道德、政治和国家的起源;从经济范畴探讨治国的根本原则和国家兴衰的内在原因;重人事和时势造圣贤的思想;民本观念;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趋向进步而不是倒退的;一治一乱说;理势合一说;等等,就是鲜明的例证。还应当说,王夫之的理势合一说,认为历史发展趋势是由内在规律支配的,实是对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辩证法原理的重要揭示,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从以上的简要论述来看,我们似可以肯定:中国哲学不仅具有唯物主义传统,也具有辩证法传统,而且还具有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益趋结合的传统。正是这样的优良传统,有助于和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体系的接轨,也有助于从思维方式上使中国人民能够实事求是地正视现实和对待历史,这对我们中华民族的命运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由此也可见,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中国化、民族化,也就是说,一要结合中国哲学实际,二要结合中国现实生活实际。在我看来,这正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原载《教学与研究》,1996(6)]第一章论中国古代唯物主义者和自然科学家的联盟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文明的活的灵魂”(《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1卷,12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科学“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19卷,37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每一个时代的优秀哲学思想,都是科学知识的精粹成果的升华。毛泽东说:“什么是知识?自从有阶级的社会存在以来,世界上的知识只有两门,一门叫做生产斗争知识,一门叫做阶级斗争知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就是这两门知识的结晶,哲学则是关于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毛泽东选集》,1版,第3卷,773~77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66。)这些论述,深刻地揭示了哲学和科学的内在联系,指出了哲学的产生和发展,归根到底是由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决定的。本文着重就我国古代唯物主义者和自然科学家的联盟作一初步探讨。

我们伟大的祖国具有自然科学的坚实传统和唯物主义的进步传统,同时也具有唯物主义者和自然科学家联盟的优良传统。关于古代唯物主义者和自然科学家联盟的形式和特点,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表现得最为鲜明、突出。

(一)一些唯物主义者十分重视自然科学,尤其是对天文、历算和医学都有精湛的研究,有的本人就是自然科学家。古代史上的后期墨家代表、《黄帝内经》作者、司马迁、桓谭、杨泉、裴、何承天、傅奕、吕才、张载、王廷相、宋应星、方以智和戴震等,就是科学和哲学兼备的优秀人物。其中有的人,既在科学方面有着卓越的见解,又从科学中引出了唯物主义的新结论。例如,宋代唯物主义哲学家张载就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地球运动的理论,提出了比较进步的宇宙结构假说。他明确地把浑天说中地球浮于水的说法,改成“地在气中”(《正蒙·参两篇》),进而认为“地有升降,日有修短。地虽凝聚不散之物,然二气升降其间,相从而不已也”(同上)。即是说,地球浮于气中,地球的升降,不仅影响到气候冷暖,也影响昼夜的长短。这种变化的原因在于阴阳之气的推动。张载这种说法虽不符合事实,但是它包含着地球自转、地球上四季的交替是由于本身的运动以及地球在宇宙空间不停运动的思想,这显然是认识上的重大进步。值得注意的是,张载还把“地气乘机右旋于中”(同上,其中的“右”字原文误为“左”),即地球自转是由于“气”的旋转的思想,归结为一个普遍性的论点:“凡圜转之物,动必有机;既谓之机,则动非自外也。”(同上)“机”,指物体运动的内因。张载认为,运动是物质的基本属性,并不是外力的作用。这是十分深刻的哲学结论。张载还说:“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正蒙·太和篇》)“太虚”,就是所谓天空,是气的本来状态,充满天空都是气。意思是气凝聚而成有形状的万物;气弥散开来,又成为无形状的太虚。张载的这种气一元论、元气本体论,把我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推进到新的高度。

(二)自然科学知识是古代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来源。我国历史上一些唯物主义者都十分关注当时自然科学的最新成就,并提高到世界观、方法论的高度,进行唯物主义的概括和总结。例如,早在春秋时期的《管子·形势》篇说:“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春夏秋冬不更其节,古今一也。”“常”、“则”,是法则、规律的意思。它认为“天”、“地”都是有一定规律的自然,春夏秋冬的季节是自然规律的体现。这表明了《管子》唯物主义思想和天文知识的联系。战国时期最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荀况,以日月星辰等天体运行具有固定规律的天文知识为依据,提出“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的著名命题,并且据以批判占星术一类的迷信邪说,对于后来天文学逐渐摆脱占星术起了积极的作用,直接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荀况还提出了尊重客观实际反对主观片面的“解蔽”方法,发挥了唯物主义的反映论。明末清初的王夫之,是我国古代唯物主义的集大成者。他说:“盖格物者,即物以穷理,唯质测为得之”(《搔首问》)。王夫之认为,“格物”就是研究客观事物,从中找出规律,而自然科学(“质测”)就是这样做的。在这里,荀况、王夫之既用自然科学去反对唯心主义,又从认识论的角度总结经验,为自然科学研究提供了思维方法。在我国历史上,唯物主义哲学以自然科学为依据,又反过来促进自然科学的发展,这类生动的事实,正是唯物主义者和自然科学家联盟的宝贵成果,是人类认识史上绚丽夺目的花朵。

另一方面,一些自然科学家,在科学研究过程中,也都重视哲学思想的作用,自发地或自觉地以唯物主义哲学为指导思想。北魏末期卓越的农学家贾思勰,在所著《齐民要术》中,曾广引前人著作一百五六十种,在该书序文中还着重引证了《管子》、仲长统的《昌言》和晁错的《论贵粟疏》等著作,这说明了贾思勰的农学是和唯物主义哲学密切相联的。明代伟大医学家李时珍,博览群书八百多种,重视研究经史百家材料。从他和方士的迷信邪说进行的斗争来看,在哲学上显然也是倾向唯物主义的。由此可见,古代科学家的成就是和唯物主义的影响分不开的,唯物主义哲学对自然科学起着显著的推动作用。

(三)哲学领域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是和自然科学与神学的斗争密切交织在一起的。我国古代史上,唯物主义者和自然科学家的联盟,就是在反对唯心主义、有神论的共同斗争中结成并且不断地巩固和强大起来的。

我国古代,由于天文学家实际的观测、推算和采取科学的研究态度,加深了对自然现象的客观规律的认识,天文学家们在天与地的关系、宇宙本原和结构、天体演化以及宇宙无限性等问题上的科学论述,不仅直接推动了唯物主义天道观的发展,而且也成为唯物主义者同神学迷信作斗争的重要武器。从中国哲学史发展过程来看,古代唯物主义者,首先在对“天”即自然界的看法问题上,给宗教迷信思想以有力的驳斥。但是,对于生命和人类的起源、人体的构造、精神的作用、疾病的原因等,则缺乏详尽的说明,这就给宗教神学留下了活动的空间。《黄帝内经》等医学著作,论证了生命是自然现象,人体各部分器官是有机联系的,疾病是“邪气”伤人的结果,人的精神是以物质的身体为基础的,这些论点,为唯物主义地阐明人体和精神的关系提供了有力的依据。桓谭、王充、杨泉、范缜等人的无神论思想,都是同他们善于吸取医学理论成果直接相关的。思想斗争史表明,自然科学不仅为唯物主义世界观提供了自然知识的根据,而且还推动了唯物主义战胜唯心主义、有神论的胜利进程。

在我国古代史上不少科学家为了争取自然科学的生存权利,还以大无畏的精神投身于反对神学迷信和保守势力的斗争中。南北朝时期最伟大的科学家祖冲之,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他在讨论自己主持制订的新历法时,同当时保守派头目戴法兴发生了激烈的争论。戴法兴咒骂祖冲之是“诬天背经”,祖冲之坚持真理,写了著名的《驳议》,申明“愿闻显据,以核理实”,“浮词虚贬,窃非所惧”,针锋相对地予以痛斥。祖冲之还指出,日月五星的运行“非出神怪,有形可检,有数可推”,旗帜鲜明地批判了天体运行是出自神怪的有神论。祖冲之在唯物主义思想指导下研究天文学,他的天文学成果又反过来进一步证明了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正确。祖、戴之争,实质上是一场科学和神学、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同类推荐
  • 刘宗周与蕺山学派(阳明学研究丛书)

    刘宗周与蕺山学派(阳明学研究丛书)

    刘宗周被认为是宋明儒学的殿军,在晚明儒学史上独树一帜。本书从对刘宗周哲学体系内在逻辑分析入手,将研究推至思想家本身,希望借此能呈现出特定的社会环境和文化传统对其人格结构和哲学思想的影响;尝试通过刘宗周人格结构的内部机制来解说其心性哲学,以期能够更真切地体认他的思想。本书认为,刘宗周的心性哲学是将理学的内容注入心学体系之中,使客体之理变为主体之心,客观之理成为主观之意,由此统一心学和理学,其实质是以理入心,进而以理代心。对蕺山学派的研究是本书的又一主要内容。我们将重点放在梳理刘宗周之后学派内部变化,以张履祥、陈确和黄宗羲为例,通过他们的学术异同及冲突来解释蕺山学派分裂没落的内部原因。
  • 每天读点《道德经》

    每天读点《道德经》

    《道德经》(又名《老子》)一书分为81章,由“道经”和“德经”两部分组成。尽管全书只有五千余字,但从古至今,研究《(道德经》的文字已经有几千万字之多,注解《道德经》的名家也有数十家。可以说,《道德经》是世界文化史上最具原创性和启发性的著作之一。本书从《道德经》中挑选出近百个影响深远、富有哲理的句子,分为人生之道、处世之道、修身之道、成功之道、社交之道、管理之道、谋略之道、思辨之道等章节,其中既有原文、译文,还有后人评注、人生感悟,能让大家更清楚地了解老子有关治国、为人处世和个人修身方面一系列的观点。若能把它用于实践,希冀能成就自己的事业,实现完满的人生。
  • 中国哲学史大纲

    中国哲学史大纲

    是胡适先生于20世纪初在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哲学史时期写成的著作。被誉为“用现代学术方法系统研究中国古代哲学史的第一部著作。它的出版被视为中国哲学史学科成立的标志,虽然只有上卷,但是它的成就和特色足以为后世哲学史家开出全新的境界。”写法上摒弃了中国哲学史从三皇五帝的传说开始写起的传统,直接从《诗经》、老子、孔子讲起。考证先哲生存年代,辩识古人著作真伪,还原先秦诸子本来面目。既不随意藏否,也不轻薄评议古人,言必有据,不作无谓的意气之争,显出作者平和的大家风范。此外,本书考证先秦各家流派的师承、变迁痕迹及递次演进的脉络,可谓“一本书读懂诸子百家”之作。
  • 纵横家与“合纵连横”

    纵横家与“合纵连横”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纵横家与合纵连横》纵横家指春秋战国时期从事合纵或连横外、交运动的政治家、外交家及军事家。纵横最初只是表方向的概念,南北向称为“纵”,东西向称为“横”。到战国时期,演变成政治概念,当时割据纷争,王权不能稳固统一,需要在国力富足的基础上利用联合、排斥、威逼、利诱或辅以兵法不战而胜,或以较少的损失获得最大的收益。于是,熟悉政治形势,善于辞令和权术,充分利用智谋。思想、手段、策略处理国与国之间问题的纵横家就应时而生。《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纵横家与合纵连横》适合大众读物。
  • 章太炎思想研究

    章太炎思想研究

    是20世纪中国第一部全面系统研究章太炎生平、思想与学术的学术专著。章太炎被鲁迅誉为“有学问的革命家”,是开创中国近代思想与社会大变动的第一代披荆斩棘者中的杰出代表。本书依据大量第一手资料,包括章太炎的大批手稿和他所阅读过的各种书籍,结合中国近代社会和革命变迁的实际,展示了章太炎走出完全脱离实际的旧书斋而投身革命的曲折历程,以及他力图通过对西学有选择的吸收以推动中国传统文化自身的扬弃与更新的真实状况。章太炎的思想、学术及其革命生涯。是中国近代社会与革命的一面镜子。
热门推荐
  • 废女成凰

    废女成凰

    年少时光里的你,似水流年中的记忆,谁都有一段不堪回首却又不得不缅怀的过去......*****她是凤族小小神女,却是天生极品废材,身无灵力,二货又呆萌。他是仙界俊美仙尊,连破三十六道天劫,虽是仙身,犹胜神三分。当没心没肺的二货看上纤尘不染的仙尊,誓要将倒追进行到底!近水楼台先得月,一段废材神女逆袭史ps绝世仙尊养成记。在她最懵懂无知的岁月里,是他牵引着她走出孤独,白衣翩然,温暖如春。他宠她怜她,无人能解,一念沾尘,不复当年。百年相守,许卿一世无忧,可他却在她性命垂危之时,亲手拿走她唯一的一线生机。迷途误入三生路,人界匆匆数十年,金戈铁马、脂点天下,她为他倾尽一世年华,换来他一笔朱砂、血染云霞。都道他无心无情,谪仙绝世,可他却在她凤凰入劫、神形将灭时,以自身血肉之躯,祭起九千九百九十九盏长明灯,照亮万里长空,引她归位!若有情,何以长相负?若无情,何以长相思?*凤汐:“清之,三世情痴,一念成魔,这三生路这么长,我每一世都觉得我一定是见过你的,可你却没有一世是认出我的。所以这一世,终于,是我要先将你遗忘.....”“我原本以为自己缺的只是一颗七窍玲珑心罢了,却原来,缺的是这世上的所有珍贵的东西!”“如果,非要说我们之间有错的话,无非是错在,当年梨花树下,我多看了你一眼!”一眼之念,要用多少年来深藏,一恋成痴,要用多少世才能成就地久天长......如有爱,是云聚处清风自来,如有虐,是情到深处自难免,简介无能,正文绝对精彩,小伙伴们,我们来一起见证一段废材神女血泪逆袭史吧!推荐好友七月挽风的的文文:《上神太难逑》http://m.pgsk.com/a/792449/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世界上最神奇的24堂课

    世界上最神奇的24堂课

    有些人无需怎么费神就能功成名就,财富和权利仿佛唾手可得;还有些人历经艰辛终于获得成功;而另一些人则在实现理想和抱负的过程中遭到彻底的失败。为什么有人轻易就能成功,有人费了老大的劲才能成功,而有人则根本无法成功呢?显然不可能是身体上的原因,要不然最强壮的人应该是这个世界上最成功的人。人与人的根本差别不是身体上的。而是心灵上的。心灵具有创造力,构成了人与人最本质的差异。也正是心灵帮助我们克服不利的外在环境。战胜挡在我们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只要能充分理解思维创造性的力量,我们即可见证奇迹般的效果。
  • 坏孩子的天空:经典青春禁忌电影大纪录

    坏孩子的天空:经典青春禁忌电影大纪录

    本书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青春禁忌题材电影作品,按照时间排序,每个电影单列一章,内容包括电影基本资讯(名称、海报、演职员表、所获奖项和内容简介)和影评。并插入于该影片中影响颇广的音乐(如《加州旅馆》)、场景、演员的小链接、经典台词等,使之成为兼具欣赏性和资料性的电影艺术类图书。
  • 神奇图书室(魔力校园)

    神奇图书室(魔力校园)

    英国伦敦一所小学的学生代表来到白云小学进行为期一个月的交流。白云小学一个古老的图书室的秘密也因此揭开。能够将人带入另一个世界的奇妙之书引领着安小小等人去发掘影子城市的秘密,而巨大的危机也在悄然逼近!拥有树洞里的面具意味着什么样的使命?最后的结局是生存还是死亡?
  • 职场头三年决定你的一生

    职场头三年决定你的一生

    职场头三年是非常关键的三年,这种影响可以左右甚至决定你的—生。职场头三年,有些道理你匣得,你就可以在职场如鱼得水;如果你不懂,你就会吃亏—辈子。同样的学历,同样的踌躇满志,但三年的职场经历却可以把两人的距离拉。为什么有人可以成为行业的精英,为什么有人却成为团队的“落后分子”?职场头三年,你的心智成长度和心灵成熟度是否得到培养,将影响你未来职场的五年、十年,甚至—辈子。成功的捷径是复制成功人士的智慧,成功的捷径是知道失败者的经验。人生在世,没有明卜样不是需要大家用心经营和规划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有些人却从来没有用心思考,就这样碌碌无为地忙碌着。你须知道,如果你为了一份工作而工作,那么这将是一个痛苦的始,注定了一个失败的结局;如果你为了一份前途而工作,那么你将会所向披靡,战无不胜。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将保健进行到底

    将保健进行到底

    健康就掩藏在生活的细节之中,每个懂得保健的人,都会懂得维持自己的好心情,以心神来促进养生,正是我们所倡导的好方法。但是,具体的操作方法是什么呢?不要着急,下面小编就会跟你一起去发掘,那些我们可以轻松达成的,对身体有所注意的小事情,包括吃糖果、吃你喜欢的巧克力哦。
  • 至此,如烟上尘嚣

    至此,如烟上尘嚣

    听说,一个人一生爱的归宿只有两个,一个是自己,一个是自己幻想出来的。如果你认识我,或曾经认识我,那么请你告诉我,我是谁。如果说爱情是一种疯,那她已经病入膏肓。如果爱情是一种毒,那她已经无药可救。对于夏堇祎来说,上官可凡就是她生活的全部。上官可凡,她的青梅竹马,她的初恋,她生命中无法抹去的美好。一个温润如玉的翩翩公子,才华横溢、有内涵而不张扬,最重要的是:视她比生命珍贵,照顾她无微不至,对她好的让所有人都嫉妒。以至于让她产生依赖,形成了有他陪伴的习惯,以至于当他离开让她觉得是世界末日的来临,生不如死,备受煎熬与折磨,她不知道这辈子除了他还能爱上谁。她从不后悔,与他的相识、相知、相恋。天意弄人,本是所有人见证下的金童玉女,却因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天翻地覆,命运大转盘开始逆转……她因为这个男人疯癫。她甚至不知自己是否真的疯了。她也不确定,他到底是生是死。命运总是让他们百转千回。他们能否在神的祝福下,相守一生?上帝总是同他们开最大的玩笑。分开了又遇见,遇见了又分开。那个酷似上官可凡的莫安奈,性格也刚烈了很多,洒脱随性。她爱的到底是谁呢?上官可凡?莫安奈?如果不知道他们到底是谁?她该如何是好,她会做出怎样的抉择?麦嘉柯,一个一直默默守护她的男人。那个一路以来都对她不离不弃,陪伴在她身旁的男人。那个只有在她面前才会温情似水的男人。我们都知道,她无法对他视而不见。那么,到底,谁会是她最后的选择?安琪,大概是一个可怜的女人吧。她的付出到底值得不值得?尽管看到自己用生命去爱的男人眼里只有另一个女人,还是义无反顾地爱着,用她那颗羸弱的心脏,勇敢地爱着。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如果一个愿意和你一起流浪,一起看黑色河流,一起听寂寞风声的人,他却突然不再和你共用一个灵魂。那么,怎么办呢。上官楚歌,最大的悬念,最神秘的人物。整个故事,难道是你是始作俑者?难道这只是个骗局?这到底是个充满阴谋的故事?还是充满爱与心酸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进入,这虚幻如尘嚣,却催人泪下的爱的纠葛。以清新隽永的写法,谱一曲现代都市永恒的悲歌,里面有你的影子吗
  • 再见,蔚蓝海岸

    再见,蔚蓝海岸

    六年前,一场扑朔迷离的潜水意外,让苏安宜从此在回忆中迷失,再也无法找到自己。六年后,她终于决定整理心情,前往所有迷惑的源头,探寻过往的一切。她以为自己已经空无所有,可以付出生命面对真相。然而当爱情再度来临,当真相揭开之时,却是所有人都未曾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