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5000000033

第33章 先秦哲学与人类生存智慧(4)

汉代经学颠倒名实关系,鼓吹天意决定认识的谬论。董仲舒说:“事各顺于名,名各顺于天。”(《春秋繁露·深察名号》)事物由名词概念所决定,而由名词概念所反映的认识又为天意所决定,这条神秘主义的思想路线,为天人感应神学目的论提供认识基础。如前面所揭示的,汉代经学不仅用烦琐的言辞来注释儒家经籍,而且还采用阴阳五行象数,以无类比附的方法解释《周易》等典籍,以宣扬阴阳休咎之应,祸福灾异之事,用神学迷信麻醉和欺骗人民。

和汉代经学家的烦琐注经、象数类比的方法不同,王弼首倡“得意忘言”说,为魏晋玄学唯心主义认识论奠定基础。“得意忘言”是汉魏间“言不尽意”说的发展。东汉时选拔官吏是采用乡闾评议,公府征辟,地方察举的制度,因此对人物的评论是国家的重大问题。但是,评论人物并非易事,有的人看来英俊,实际平庸,也有的人则“大智若愚”。如果以形貌取人则往往失于貌相,所以当时有人提出要瞻外形以得神理,才是识别人物的可靠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可以意会,不能言传,这就是“言不尽意”说的由来之一。

王弼认为,本体“道”并不是一般人的认识对象,“从事于道者,以无为君,不言为教,若存,而物得其真,与道同体,故曰同于道”(《老子·二章注》)。只有依靠圣人的神秘主义直觉才能与“道”同体。但是,王弼又认为,本体“道”的外现、“末有”是可以言状的,要能体认“道”也必须由此入手。所以他又吸取了前人的“言不尽意”的思想,鼓吹“言”是“末”,“意”是“本”,即重“意”轻“言”的思想。王弼在《周易略例·明象》中结合申引《庄子·外物》的思想说:“言生于象(“象”,指《周易》卦象、爻象,代表一类事物。),象生于意。”语言由《易》的卦象产生,“象”又由“意”(思想)产生。而且,“象者,出意者也;言者,名象者也。”“象”是表达思想的,“言”则是用来说明“象”的,二者都是得“意”的必要工具,是不可缺少不能取消的。进而王弼认为,“言”、“象”既然是得“意”的工具,而不是“意”的本身,那么,滞于“言”、“象”,就会反而失去本义。解《易》应当不滞于“言”、“象”,而应去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意义、思想,如果只停留在语言本身就失去说明“象”的作用;只拘泥于卦象本身,就失去表达思想的作用。换句话说,如果明白了“象”的意义,就应把语言忘掉;已经得到“意”,就应把卦象忘掉。忘掉不是丢掉不要、简单否定,而是以“末”显“本”,得“本”而不执著“末”。王弼所讲的言、象、意三者的关系,是通过解《易》提出来的,也成为了他注释经籍、会通儒道学说的基本原则。王弼的观点总的说来虽然带有浓厚的神秘主义,但却是对汉代经学的言教符合天意和烦琐哲学的一个否定。

(五)关于名教思想的演变

在政治思想方面,汉代经学着重鼓吹儒家纲常名教,魏晋玄学则主张“自然”先于“名教”,并用道家的“无为而治”的思想补充儒家学说,进而和儒家的政治伦理思想相调和。

儒家的礼法思想经过农民起义的冲击,作用减弱,王弼为了维护专制统治,提出“名教”是“末”,“自然”是本,“名教”必须符合“自然”的思想。他认为纲常名教是有局限性的,应当抓住本体,摆好“自然”和“名教”的本末关系。王弼主张“名教”是根据本体“道”建立的,“道”的本性是“自然”,所以“名教”也是“自然”的产物,政治礼法制度就是根据本体“道”而“立名分以定尊卑”(《老子·三十二章注》),只有符合“自然”,“名教”的作用才能真正显示、发挥出来,专制统治才能巩固。王弼还宣扬,必须依靠体现“道”(不是体现“天意”)的圣王,才能使人们获得不同的名分地位。圣王是“无为而无不为”的,“无为”指“自然”的一面,“无不为”指“名教”的一面。圣王根据“自然”原则,进行“名教”设施,确立名分,分职设官,治理国家;同时以儒家的仁义道德教化人民,使人民的思想行为符合“自然”原则。显然这和汉代经学的君权神授的理论不同,而是通过本体“道”的高于一切的支配地位,从哲学上论证等级社会秩序的合理性、永恒性。

嵇康、阮籍受到当权的司马氏集团的排挤和迫害,公开反对司马氏,因而也强烈反对当时被弄得虚伪透顶的儒家“名教”,主张崇尚“自然”。嵇康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主张。他说:“夫气静神虚者,心不存乎矜尚;体亮心达者,情不系于所欲。矜尚不存乎心,故能越名教而任自然;情不系于所欲,故能审贵贱而通物情。”(《释私论》)认为人们应当超出“名教”的束缚,不尚虚荣,不为追求名利而为非作歹。但是,嵇康仍然认为“名教”不可废,上下尊卑等级制是合理的。阮籍认为“圣人明于天人之理,达于自然之分,通于治化之体”(《通老论》),达于“自然”,必能“通于治化”,这更是主张调和儒家的“名教”和道家的“自然”了。

向秀、郭象屈服于当时门阀士族当权派司马氏集团的淫威,为了迎合统治者的需要,竭力鼓吹“名教”即“自然”。他们说:“夫理有至极,外内相冥。未有极游外之致而不冥于内者也。”(《庄子·大宗师注》)“夫神人即今所谓圣人也。夫圣人虽在庙堂之上,然其心无异于山林之中。”(《庄子·逍遥游注》)他们认为“名教”是反映“自然”的工具,“名教”本身就是“自然”的表现,“自然”和“名教”没有高下之分,而且只有通过“名教”,政治才能圆满地体现出“自然”来。这是为垄断政治、任达放纵、卑劣虚伪的门阀士族行径作论证的。

从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到,魏晋玄学与汉代经学在思想体系、思想方法和学风方面都表现了重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从玄学方面看,是由其核心思想的展开而形成的。玄学的核心是有无本末的问题,即有和无何者为本,何者为末的问题。本末的另一说法就是体用,本末之辨也就是体用之辨。由此中心思想而展开表现在各个领域和方面,从有无(本末、体用)出发,表现在天道观上为天与人、形而上与形而下、道与器的区别,在伦理上为道与德、性与情的区别,在认识论上为言与意的区别,在政治思想上为名教与自然、有为与无为的区别,也就是说,“无”为本、体、天、形而上、道、性、意、自然、无为等,“有”为末、用、人、形而下、德、情、言、名教、有为等。所以,魏晋玄学的“有”“无”意义极为广泛,反映了各种矛盾和关系。抓住魏晋玄学的“有”“无”“本”“末”的思想,也就掌握了魏晋玄学的思辨哲学的钥匙。

我国前期专制社会中官方哲学从汉代经学到魏晋玄学的演变,有其自身思想的内在发展逻辑和批判继承关系,但是,归根到底,这种演变是由社会历史条件决定的,是时代的必然产物,只有揭示社会根源,才能了解这种演变的根本原因。

东汉以来到魏晋时期,由于农民起义斗争和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创造,经济仍有所发展,南方经济有了重要的开发,北方民族进一步大融合,社会向前发展,历史有了进步。同时,胚胎于东汉、定型于魏晋、僵化于南北朝的门阀制度,使我国专制社会进入了门阀士族地主专政的时代,社会阶级斗争尖锐,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激烈,战争频繁,社会动荡,统治阶级亟须不断变换思想统治形式,寻找统治人民的新式武器。

汉代经学向魏晋玄学的演变,首先是由于农民起义的斗争和唯物主义者对汉代官方神学的批判。东汉后期政治日益黑暗,广大农民彷徨、挣扎在死亡线上,“万民饥流”,“百姓饥荒,更相食”。从汉安帝以来,民变纷起。到灵帝时,张角领导的规模极大的太平道农民起义,震动了整个统治阶级。张鲁领导的五斗米道占领汉中近三十年。张燕领导的黑山军,众至百万,声势浩大。这些农民起义虽然都被统治阶级镇压下去了,但是东汉王朝也被他们推倒了。东汉王朝被摧毁,儒学也随之威严扫地。农民大起义,严峻地表明了儒家名教已不能维系人心,也深刻地暴露了根据名教标准选拔出来的官僚的腐朽昏庸、低劣无能。于是,重新编制维护专制统治的政治思想和哲学理论,就成为统治阶级面临的迫切问题。当时农民起义领袖所借以发动和组织农民的旗号是黄老道教。黄巾起义军奉行《太平经》,张鲁在汉中以《老子》为教本,于吉在南方领导群众斗争,也教人“读道书”。当时这种以神仙方术和《老子》中“谷神不死”、“玄牝之门”等神秘语句的结合的宗教,起着反抗汉朝官方哲学——谶纬神学的作用。以镇压黄巾起义军起家的曹魏集团,也竭力防止道教的传播,曹植在《辨道论》中就透露了魏国曾把方士集中起来“聚而禁之”的防范措施。农民起义斗争,教训了统治阶级及其思想家,必须修改汉代经学的谶纬神学形态;也使他们意识到必须重视利用《老子》,改变道家的内容,以安抚、欺骗、麻醉广大农民。

同时,汉代唯物主义者,自司马迁以来,扬雄、桓谭、张衡、王充直至仲长统等人,其中如扬雄就企慕玄远,抗志玄妙,推崇《老子》的玄学。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在评论思想界各家的优劣时最推崇道家,说:“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瞻足万物,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文记·太史公自序》)主张学术以道家为主。这在唯物主义者那里是有代表性的。御用哲学家们为了反对唯物主义,也迫切需要利用道家的哲学。王弼就一方面利用汉代唯物主义者喜谈玄言和天道自然的思想资料,加以改造;一方面又把阴阳五行思想和象数学,归于虚无本体,这就使它的唯心主义理论具有相当的深度和高度,从而带有更大的欺骗性、迷惑性。

哲学形态的变化和现实政治斗争有着密切的关系。踩着黄巾农民身躯上台的统治者曹操,鉴于农民起义的教训,实行了一些经济的和政治的改革。他大力压制汉末结党标榜,追求声名的风气,并废除了东汉以来由豪强地主操纵垄断的推举官吏的察举制度,提出尚才不尚德的用人标准,极大地破坏了名教之治。为了取消地方分裂,建立统一的专制帝国的统治,曹操迫切需要建立强大的政权和与之相适应的意识形态。于是,他在政治上竭力推崇名法,贬抑儒教,“近者魏武好法术,而天下贵刑名”(《晋书·傅玄传》),“今之学者,师商、韩而上法术,竞以儒家为迂阔,不周世用”(《三国志·魏书·杜附子恕传》)。先秦诸子中与法家相关的名家也获得重视,“魏之初霸,术兼名法”(《文心雕龙·论说》)。为了从理论上论证检察名实,扩大君权,裁抑大族的需要,魏初名学相应地盛行起来。但是,曹魏削弱、压制豪强地主阶级特权的政策遭到了反动势力的疯狂反抗。魏文帝曹丕实行“九品中正”的选拔人才的方法,不久就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晋书·刘毅传》)的局面。到了齐王芳时,统治阶级内部纷争不已,曹魏集团也逐渐变成了新的贵族,门阀士族势力日益扩张,君权削弱,少数当权大臣如曹爽、夏侯玄、何晏等贵族把持政权,皇帝形同虚位,于是又从综核名实转向提倡无为的政治理论。他们一面主张君主无为,大臣专权,一面又提倡名教,以维护自身的统治。这样,开始鼓吹“自然”的夏侯玄,宣扬“无名”的何晏已经不反对名教,而王弼更是从哲学的高度把二者统一了起来。及至司马氏夺取了政权,建立晋王朝,又不敢讲“忠”,而标榜以“孝”治天下。与这种政治状况相适应,“名教”也被抬了出来。但是,已经提出的道家的“自然”、“无为”,被认为更符合门阀士族的需要,所以,御用的哲学家们更是巧妙地把道家的自然和儒家的名教统一起来了。名家至此也就归本于道家,转而成为玄学了。

汉魏间思想的变迁,也是在当时历史条件下,一些经学大师和玄学家立身行事的需要。东汉后期的社会大动荡,带来了典章残缺、文教荡然、纲纪衰坠。萍浮离乱的客观条件,打破了儒家礼法,“章句渐疏,而多以浮华相尚,儒者之风盖衰矣”(《后汉书·儒林传序》)。学者“末求浮虚者各竞逐”(《三国志·魏书·王肃传》注引《魏略》),一些经学家也开始离经叛道,权变其法。例如,当时著名的古文经学大师马融终因饥困难忍而应大将军邓骘之召。后来,更是“奢乐恣性,”“达生任性”,声色犬马,不拘礼节,俨如风流人物。马融开始以老庄并举,并强调庄子的“达生任性”,这标志着经学大师们已经开始冲决经学的樊篱而趋向于道家思想了。两汉的“端委绅”博士沿着这条道路逐渐演变以至后来出现了魏晋的“玉柄麈尾”名流了。

特别是魏晋间自正始以来二十多年,政局极度紧张。为了躲避是非,一些名士多遗落世事,逍遥自足,苟且偷安,而玄学清淡遂成为一种避祸妙法。而且,玄学家标榜心胸务为高远,心神超然无累,高唱重神理而遗形骸,贵“得意,勿忘形骸”(《晋书·阮籍传》),这种谈尚玄远,还可为他们的骄纵放达行径作辩护。同时,玄学清谈,迂诞浮华,又可故标清高,用以震慑世俗,使人产生“如野鹤之在鸡群”之感,以哗众取宠。这样,魏晋玄学也就成为当时玄学家的利己的伪善的处世哲学。

总之,在魏晋的历史条件下,《周易》的神秘主义,《老子》的无为思想和《庄子》的蔑弃礼法态度适应了当时门阀士族地主阶级的需要。这三部书号称“三玄”,成为风靡一时的必读书。王弼以老子哲学解《易》和《论语》,援道入儒;嵇康、阮籍公然师法老、庄,愤世嫉俗,反对虚伪礼教;向秀、郭象突出崇尚庄子,宣扬顺世主义。一时间,道家昌盛,儒学沉寂,从儒家正统思想的消长衰盛来看,汉代儒家经学的独尊地位已被否定;同时,也表明儒道合流成为必然趋势,用道家的思辨哲学来补充和阐发儒家的政治伦理思想,成为门阀士族官方哲学以图解脱危机、统治人民的必由之路。

[原载《哲学研究》,1980(3)]第一章略论汉代经学衰亡的历史必然性

汉代经学是汉武帝以后直到东汉覆亡的地主阶级官方哲学。东汉末年汉代经学趋于衰亡,代之而起的是魏晋玄学。汉代经学的衰亡,固然是由于农民起义的冲击和自然科学家、唯物主义者的批判,以及由于通经致仕的利禄之途的被改变所致;但是,从思想本身的发展来看,也有其内在的根源。除了汉代经学内部分为今古文两派外,汉代经学,尤其是今文经学有两个突出的弱点:一是神学迷信,西汉中期是宣扬天人感应神学目的论,在西汉末和东汉时更发展为谶纬迷信;再是烦琐哲学,并且由于严守师法、家法而更加窒息生机。我们简略地剖析一下汉代经学的弱点及其衰亡,将有助于从历史的角度了解科学的哲学思维和学风对于哲学思想发展的重要意义。

同类推荐
  • 趣味哲学

    趣味哲学

    本书旨在通过对大量精彩有趣的经济学事件的分析来达到实用为本的目的,让你在精彩有趣的经济学事件中轻松掌握经济学知识,参透理财技巧,明晰赚钱和成功法则。
  • 图释经典系列:图释易经的故事

    图释经典系列:图释易经的故事

    《易经》是一部充满智慧的经典,被誉为华夏文明之源。自古就有不读易不能为太医,不读易不可为将相之说,故其作用被称为:修身、齐家、治国、平灭下。
  • 老子大智慧

    老子大智慧

    老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起构成了人类哲学的两个源头,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而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本文从做人准则、处世准则、做事之道、修身养性四个方面对老子处世之道 进行了较为透辟的分析,以古今中外一些经典事例为背景,采用了浅显易懂的文字进行叙述。
  • 我们对世界的认识(爱智书系)

    我们对世界的认识(爱智书系)

    世界有没有一个开端?宇宙有没有一个边界?世界上究竟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还有那至今令人类百思不得其解的时间之谜:在这些亘古谜团之外,还有一些至关重要的问题:我们能不能提出“世界”是什么一这个问题?人的感觉是否可靠?语言能不能传达思想?我们能否认识他人的心灵?经过理性的反思和省察后,我们会发现所有我们习以为常的问题和答案,原来都小是这么理所当然,闪此在自然面前永远保持谦恭的姿态就成了唯一正确选怿!
  • 泰州学派研究(阳明学研究丛书)

    泰州学派研究(阳明学研究丛书)

    在16世纪中国思想史上,阳明后学的“泰州学派”产生了广泛的思想影响。我们发现泰州学派的思想特征有浓厚的社会取向、政治取向以及宗教取向;其思想立场大多有取于阳明心学的“现成良知”说,同时又有“回归孔孟”的思想诉求。他们的思想言行既是阳明心学的产物,同时又极大地推动了阳明心学运动向下层社会的迅速渗透以及儒学世俗化的整体进程。
热门推荐
  • 三国混官录

    三国混官录

    文争武斗,英豪辈出。刀光剑影的三国时代。三国鼎立,风云变化,终归于晋。激烈动荡后,那一幅幅荡人心弦的画面凝固远去,成为历史的瞬间
  • 中国四大玉石

    中国四大玉石

    博大精深的玉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近万年的发展演变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独特的玉石文化保持着及其旺盛的生命力,同时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文化内涵,其影响是世界上任何文化都难以比拟的,其地位在中国人心中也是不可低估的。中国玉器以其7000年的历史,与中国的瓷器和丝绸一样,成为我国古老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全世界都享有很高的盛誉,堪称东方艺术。《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四大玉石》全面介绍了和田玉、岫岩玉、独山玉、绿松石四大玉石的文化故事。
  • 变革寓言

    变革寓言

    耿辛,从小被称为天才,在接手父亲的公司后,拼尽全力却一败涂地。在他走投无路的时候,一只会说话的乌龟小贝,和一个大学尚未毕业的女孩(小珍)出现了。乌龟小贝讲述的那段离奇的龟族历史中,蕴涵了龟族的信仰“神龟七律”;而小珍则通过一系列的“阴谋”,让耿辛意识到了自己的无知和过错。
  • 新股民炒股指南Ⅱ:短线操作与长线操作

    新股民炒股指南Ⅱ:短线操作与长线操作

    相信通过阅读本书,股民朋友将会对短线和长线操作的概念有一个清晰的理解,熟悉短线操作所需要的基本技术分析、看盘、选股、跟庄、止损、买卖等技巧,掌握长线操作所涉及的公司分析、选股、股票估值以及持有原则等关键技巧。
  • 清朝大历史

    清朝大历史

    本书是孟森先生清史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同时也是有关清史问题研究的代表性作品和奠基之作。
  • 娱乐重生之绝色娇娃

    娱乐重生之绝色娇娃

    平凡女子混迹娱乐圈的那些事儿。前方是巅峰之上的神话,她掩埋了心中的梦魇,发誓不再回望,只是因为这样的一条路上早就布满荆棘,每前进一步,身后的大地便已经化成了万丈深渊,不容得自己回首;她不明白上天给她这次重生的缘由,只是坚定着自己的信念——生命的起点是追逐梦想,那重生的真正奥义就不需要再犹豫怯懦,燃尽自己的青春,用生命去诠释人鱼歌喉的传说。谁曾想竟硬生生给她踏出这段绮梦。在梦想的荆棘深处,站着两个同样完美的男人,一个是享受着万人欢呼与尖叫的国际巨星,一个是坐拥财富与地位的商业天骄,她又要如何还这一份份的情,偿这一片片的痴?一辈子只想要一次的爱恋,你们之间,我该选择的是谁?听到了吗?我在用生命歌唱,歌唱出一段属于我的传说……请相信我,我会用文字,向你们证明属于紫魂的那份骄傲!!本人坑品极好,这本书属于慢热型,请大家放心……
  • 酒鬼刘三

    酒鬼刘三

    无为,原名赵亮。甘肃平凉人,定居广西北海。出版有中短篇小说集《周家情事》。广西作家协会会员!
  • 废柴小姐:异能王妃

    废柴小姐:异能王妃

    (废柴+草包=最强组合)她是风家不能练武不能修气的废柴小小姐,他是举国皆知的草包七殿下,当一段以戏弄与欺辱为目的的婚姻将两人捆绑在一起时,她为了他横眉冷对千夫指,而他亦为了她卸下层层保护伪装,发光发亮成为最受瞩目的天才!当他决定与她携手终生时,万里江山不如伊人回眸一笑!
  • 超级机器人分身

    超级机器人分身

    陈新的小伙伴叫钢镚,它是一台很有文艺范的机器人,网络小说、流行音乐、日本动漫是它的最爱。当然,这是建立在钢镚能吃饱的基础上,为了养活这个大胃王,陈新不得不写小说,拍电影,做游戏,一不小心,就把自己的公司做成了网络互动娱乐的巨无霸。当然,陈新也没有忘记搞一搞副业,像扮演扮演超级黑客、走私走私军火、提升一下中国制造业水平、维护世界和平等等……新书《电脑附身》7月1日发布,具体请看公告
  • 外星老公,情商很低

    外星老公,情商很低

    她亿万身家,却被逼结婚。气冲冲找上门,错认他为未婚夫。他对她的评论是:“泼妇,不适合当老婆。”一朝身亡,她的魂魄不安飘荡。他来自异星球,冷漠寡言。明明听得她的诉求,却无动于衷。她开始缠上他。他洗澡,她看着;他睡觉,她干脆睡在他身上...***月色下,婴儿眼眸发红,两颗小小的獠牙染着蓝色的液体。彼时,两人的反应是————为什么他的血是蓝色的,可是……太美味了。——原来是个吸血鬼宝宝,养着吧。【身为鬼魂时】她躺在他身上,闭眸,睡觉。他睁眼将她整个人提起丢了出去。良久,她囧囧地看着他,“末年,你这里......”他扣住她,差点让她魂飞魄散。【身为吸血鬼时】她霸占他的床,抱着他的被子,“吸血鬼体温太低,需要中和。”他将被子拿回手中,淡淡地道:“好。”只是为什么眼里尽是红果果的威胁···明天的“早餐”没有了。***整个人被压在墙上,腹部承受他重重的两拳。下腹鲜血流淌,她才知道自己怀孕了。只是这个孩子,他不要。【再后来】食髓知味的他,霸占她的床,抱着她的被子,凝着她。她轻轻拿过被子,“脖子洗干净等我。”他嘴角僵硬,墨绿色的眸子却闪着异常璀璨的光。***——老公,你说我们的宝宝会正常地生下来么?——你是吸血鬼,我是异星球人,小孩会是正常人吗?——负负得正,老公真聪明。末年默然。可是为毛宝宝的獠牙总是对着末年。难道是来跟她抢末年的?不行,末年的血只有她能吸。于是某宝宝华丽丽地被丢走。宝宝长大,獠牙终于可以解放了,谁知道末年捏着他的獠牙道:“收起你的獠牙,我是你妈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