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5000000033

第33章 先秦哲学与人类生存智慧(4)

汉代经学颠倒名实关系,鼓吹天意决定认识的谬论。董仲舒说:“事各顺于名,名各顺于天。”(《春秋繁露·深察名号》)事物由名词概念所决定,而由名词概念所反映的认识又为天意所决定,这条神秘主义的思想路线,为天人感应神学目的论提供认识基础。如前面所揭示的,汉代经学不仅用烦琐的言辞来注释儒家经籍,而且还采用阴阳五行象数,以无类比附的方法解释《周易》等典籍,以宣扬阴阳休咎之应,祸福灾异之事,用神学迷信麻醉和欺骗人民。

和汉代经学家的烦琐注经、象数类比的方法不同,王弼首倡“得意忘言”说,为魏晋玄学唯心主义认识论奠定基础。“得意忘言”是汉魏间“言不尽意”说的发展。东汉时选拔官吏是采用乡闾评议,公府征辟,地方察举的制度,因此对人物的评论是国家的重大问题。但是,评论人物并非易事,有的人看来英俊,实际平庸,也有的人则“大智若愚”。如果以形貌取人则往往失于貌相,所以当时有人提出要瞻外形以得神理,才是识别人物的可靠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可以意会,不能言传,这就是“言不尽意”说的由来之一。

王弼认为,本体“道”并不是一般人的认识对象,“从事于道者,以无为君,不言为教,若存,而物得其真,与道同体,故曰同于道”(《老子·二章注》)。只有依靠圣人的神秘主义直觉才能与“道”同体。但是,王弼又认为,本体“道”的外现、“末有”是可以言状的,要能体认“道”也必须由此入手。所以他又吸取了前人的“言不尽意”的思想,鼓吹“言”是“末”,“意”是“本”,即重“意”轻“言”的思想。王弼在《周易略例·明象》中结合申引《庄子·外物》的思想说:“言生于象(“象”,指《周易》卦象、爻象,代表一类事物。),象生于意。”语言由《易》的卦象产生,“象”又由“意”(思想)产生。而且,“象者,出意者也;言者,名象者也。”“象”是表达思想的,“言”则是用来说明“象”的,二者都是得“意”的必要工具,是不可缺少不能取消的。进而王弼认为,“言”、“象”既然是得“意”的工具,而不是“意”的本身,那么,滞于“言”、“象”,就会反而失去本义。解《易》应当不滞于“言”、“象”,而应去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意义、思想,如果只停留在语言本身就失去说明“象”的作用;只拘泥于卦象本身,就失去表达思想的作用。换句话说,如果明白了“象”的意义,就应把语言忘掉;已经得到“意”,就应把卦象忘掉。忘掉不是丢掉不要、简单否定,而是以“末”显“本”,得“本”而不执著“末”。王弼所讲的言、象、意三者的关系,是通过解《易》提出来的,也成为了他注释经籍、会通儒道学说的基本原则。王弼的观点总的说来虽然带有浓厚的神秘主义,但却是对汉代经学的言教符合天意和烦琐哲学的一个否定。

(五)关于名教思想的演变

在政治思想方面,汉代经学着重鼓吹儒家纲常名教,魏晋玄学则主张“自然”先于“名教”,并用道家的“无为而治”的思想补充儒家学说,进而和儒家的政治伦理思想相调和。

儒家的礼法思想经过农民起义的冲击,作用减弱,王弼为了维护专制统治,提出“名教”是“末”,“自然”是本,“名教”必须符合“自然”的思想。他认为纲常名教是有局限性的,应当抓住本体,摆好“自然”和“名教”的本末关系。王弼主张“名教”是根据本体“道”建立的,“道”的本性是“自然”,所以“名教”也是“自然”的产物,政治礼法制度就是根据本体“道”而“立名分以定尊卑”(《老子·三十二章注》),只有符合“自然”,“名教”的作用才能真正显示、发挥出来,专制统治才能巩固。王弼还宣扬,必须依靠体现“道”(不是体现“天意”)的圣王,才能使人们获得不同的名分地位。圣王是“无为而无不为”的,“无为”指“自然”的一面,“无不为”指“名教”的一面。圣王根据“自然”原则,进行“名教”设施,确立名分,分职设官,治理国家;同时以儒家的仁义道德教化人民,使人民的思想行为符合“自然”原则。显然这和汉代经学的君权神授的理论不同,而是通过本体“道”的高于一切的支配地位,从哲学上论证等级社会秩序的合理性、永恒性。

嵇康、阮籍受到当权的司马氏集团的排挤和迫害,公开反对司马氏,因而也强烈反对当时被弄得虚伪透顶的儒家“名教”,主张崇尚“自然”。嵇康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主张。他说:“夫气静神虚者,心不存乎矜尚;体亮心达者,情不系于所欲。矜尚不存乎心,故能越名教而任自然;情不系于所欲,故能审贵贱而通物情。”(《释私论》)认为人们应当超出“名教”的束缚,不尚虚荣,不为追求名利而为非作歹。但是,嵇康仍然认为“名教”不可废,上下尊卑等级制是合理的。阮籍认为“圣人明于天人之理,达于自然之分,通于治化之体”(《通老论》),达于“自然”,必能“通于治化”,这更是主张调和儒家的“名教”和道家的“自然”了。

向秀、郭象屈服于当时门阀士族当权派司马氏集团的淫威,为了迎合统治者的需要,竭力鼓吹“名教”即“自然”。他们说:“夫理有至极,外内相冥。未有极游外之致而不冥于内者也。”(《庄子·大宗师注》)“夫神人即今所谓圣人也。夫圣人虽在庙堂之上,然其心无异于山林之中。”(《庄子·逍遥游注》)他们认为“名教”是反映“自然”的工具,“名教”本身就是“自然”的表现,“自然”和“名教”没有高下之分,而且只有通过“名教”,政治才能圆满地体现出“自然”来。这是为垄断政治、任达放纵、卑劣虚伪的门阀士族行径作论证的。

从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到,魏晋玄学与汉代经学在思想体系、思想方法和学风方面都表现了重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从玄学方面看,是由其核心思想的展开而形成的。玄学的核心是有无本末的问题,即有和无何者为本,何者为末的问题。本末的另一说法就是体用,本末之辨也就是体用之辨。由此中心思想而展开表现在各个领域和方面,从有无(本末、体用)出发,表现在天道观上为天与人、形而上与形而下、道与器的区别,在伦理上为道与德、性与情的区别,在认识论上为言与意的区别,在政治思想上为名教与自然、有为与无为的区别,也就是说,“无”为本、体、天、形而上、道、性、意、自然、无为等,“有”为末、用、人、形而下、德、情、言、名教、有为等。所以,魏晋玄学的“有”“无”意义极为广泛,反映了各种矛盾和关系。抓住魏晋玄学的“有”“无”“本”“末”的思想,也就掌握了魏晋玄学的思辨哲学的钥匙。

我国前期专制社会中官方哲学从汉代经学到魏晋玄学的演变,有其自身思想的内在发展逻辑和批判继承关系,但是,归根到底,这种演变是由社会历史条件决定的,是时代的必然产物,只有揭示社会根源,才能了解这种演变的根本原因。

东汉以来到魏晋时期,由于农民起义斗争和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创造,经济仍有所发展,南方经济有了重要的开发,北方民族进一步大融合,社会向前发展,历史有了进步。同时,胚胎于东汉、定型于魏晋、僵化于南北朝的门阀制度,使我国专制社会进入了门阀士族地主专政的时代,社会阶级斗争尖锐,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激烈,战争频繁,社会动荡,统治阶级亟须不断变换思想统治形式,寻找统治人民的新式武器。

汉代经学向魏晋玄学的演变,首先是由于农民起义的斗争和唯物主义者对汉代官方神学的批判。东汉后期政治日益黑暗,广大农民彷徨、挣扎在死亡线上,“万民饥流”,“百姓饥荒,更相食”。从汉安帝以来,民变纷起。到灵帝时,张角领导的规模极大的太平道农民起义,震动了整个统治阶级。张鲁领导的五斗米道占领汉中近三十年。张燕领导的黑山军,众至百万,声势浩大。这些农民起义虽然都被统治阶级镇压下去了,但是东汉王朝也被他们推倒了。东汉王朝被摧毁,儒学也随之威严扫地。农民大起义,严峻地表明了儒家名教已不能维系人心,也深刻地暴露了根据名教标准选拔出来的官僚的腐朽昏庸、低劣无能。于是,重新编制维护专制统治的政治思想和哲学理论,就成为统治阶级面临的迫切问题。当时农民起义领袖所借以发动和组织农民的旗号是黄老道教。黄巾起义军奉行《太平经》,张鲁在汉中以《老子》为教本,于吉在南方领导群众斗争,也教人“读道书”。当时这种以神仙方术和《老子》中“谷神不死”、“玄牝之门”等神秘语句的结合的宗教,起着反抗汉朝官方哲学——谶纬神学的作用。以镇压黄巾起义军起家的曹魏集团,也竭力防止道教的传播,曹植在《辨道论》中就透露了魏国曾把方士集中起来“聚而禁之”的防范措施。农民起义斗争,教训了统治阶级及其思想家,必须修改汉代经学的谶纬神学形态;也使他们意识到必须重视利用《老子》,改变道家的内容,以安抚、欺骗、麻醉广大农民。

同时,汉代唯物主义者,自司马迁以来,扬雄、桓谭、张衡、王充直至仲长统等人,其中如扬雄就企慕玄远,抗志玄妙,推崇《老子》的玄学。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在评论思想界各家的优劣时最推崇道家,说:“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瞻足万物,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文记·太史公自序》)主张学术以道家为主。这在唯物主义者那里是有代表性的。御用哲学家们为了反对唯物主义,也迫切需要利用道家的哲学。王弼就一方面利用汉代唯物主义者喜谈玄言和天道自然的思想资料,加以改造;一方面又把阴阳五行思想和象数学,归于虚无本体,这就使它的唯心主义理论具有相当的深度和高度,从而带有更大的欺骗性、迷惑性。

哲学形态的变化和现实政治斗争有着密切的关系。踩着黄巾农民身躯上台的统治者曹操,鉴于农民起义的教训,实行了一些经济的和政治的改革。他大力压制汉末结党标榜,追求声名的风气,并废除了东汉以来由豪强地主操纵垄断的推举官吏的察举制度,提出尚才不尚德的用人标准,极大地破坏了名教之治。为了取消地方分裂,建立统一的专制帝国的统治,曹操迫切需要建立强大的政权和与之相适应的意识形态。于是,他在政治上竭力推崇名法,贬抑儒教,“近者魏武好法术,而天下贵刑名”(《晋书·傅玄传》),“今之学者,师商、韩而上法术,竞以儒家为迂阔,不周世用”(《三国志·魏书·杜附子恕传》)。先秦诸子中与法家相关的名家也获得重视,“魏之初霸,术兼名法”(《文心雕龙·论说》)。为了从理论上论证检察名实,扩大君权,裁抑大族的需要,魏初名学相应地盛行起来。但是,曹魏削弱、压制豪强地主阶级特权的政策遭到了反动势力的疯狂反抗。魏文帝曹丕实行“九品中正”的选拔人才的方法,不久就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晋书·刘毅传》)的局面。到了齐王芳时,统治阶级内部纷争不已,曹魏集团也逐渐变成了新的贵族,门阀士族势力日益扩张,君权削弱,少数当权大臣如曹爽、夏侯玄、何晏等贵族把持政权,皇帝形同虚位,于是又从综核名实转向提倡无为的政治理论。他们一面主张君主无为,大臣专权,一面又提倡名教,以维护自身的统治。这样,开始鼓吹“自然”的夏侯玄,宣扬“无名”的何晏已经不反对名教,而王弼更是从哲学的高度把二者统一了起来。及至司马氏夺取了政权,建立晋王朝,又不敢讲“忠”,而标榜以“孝”治天下。与这种政治状况相适应,“名教”也被抬了出来。但是,已经提出的道家的“自然”、“无为”,被认为更符合门阀士族的需要,所以,御用的哲学家们更是巧妙地把道家的自然和儒家的名教统一起来了。名家至此也就归本于道家,转而成为玄学了。

汉魏间思想的变迁,也是在当时历史条件下,一些经学大师和玄学家立身行事的需要。东汉后期的社会大动荡,带来了典章残缺、文教荡然、纲纪衰坠。萍浮离乱的客观条件,打破了儒家礼法,“章句渐疏,而多以浮华相尚,儒者之风盖衰矣”(《后汉书·儒林传序》)。学者“末求浮虚者各竞逐”(《三国志·魏书·王肃传》注引《魏略》),一些经学家也开始离经叛道,权变其法。例如,当时著名的古文经学大师马融终因饥困难忍而应大将军邓骘之召。后来,更是“奢乐恣性,”“达生任性”,声色犬马,不拘礼节,俨如风流人物。马融开始以老庄并举,并强调庄子的“达生任性”,这标志着经学大师们已经开始冲决经学的樊篱而趋向于道家思想了。两汉的“端委绅”博士沿着这条道路逐渐演变以至后来出现了魏晋的“玉柄麈尾”名流了。

特别是魏晋间自正始以来二十多年,政局极度紧张。为了躲避是非,一些名士多遗落世事,逍遥自足,苟且偷安,而玄学清淡遂成为一种避祸妙法。而且,玄学家标榜心胸务为高远,心神超然无累,高唱重神理而遗形骸,贵“得意,勿忘形骸”(《晋书·阮籍传》),这种谈尚玄远,还可为他们的骄纵放达行径作辩护。同时,玄学清谈,迂诞浮华,又可故标清高,用以震慑世俗,使人产生“如野鹤之在鸡群”之感,以哗众取宠。这样,魏晋玄学也就成为当时玄学家的利己的伪善的处世哲学。

总之,在魏晋的历史条件下,《周易》的神秘主义,《老子》的无为思想和《庄子》的蔑弃礼法态度适应了当时门阀士族地主阶级的需要。这三部书号称“三玄”,成为风靡一时的必读书。王弼以老子哲学解《易》和《论语》,援道入儒;嵇康、阮籍公然师法老、庄,愤世嫉俗,反对虚伪礼教;向秀、郭象突出崇尚庄子,宣扬顺世主义。一时间,道家昌盛,儒学沉寂,从儒家正统思想的消长衰盛来看,汉代儒家经学的独尊地位已被否定;同时,也表明儒道合流成为必然趋势,用道家的思辨哲学来补充和阐发儒家的政治伦理思想,成为门阀士族官方哲学以图解脱危机、统治人民的必由之路。

[原载《哲学研究》,1980(3)]第一章略论汉代经学衰亡的历史必然性

汉代经学是汉武帝以后直到东汉覆亡的地主阶级官方哲学。东汉末年汉代经学趋于衰亡,代之而起的是魏晋玄学。汉代经学的衰亡,固然是由于农民起义的冲击和自然科学家、唯物主义者的批判,以及由于通经致仕的利禄之途的被改变所致;但是,从思想本身的发展来看,也有其内在的根源。除了汉代经学内部分为今古文两派外,汉代经学,尤其是今文经学有两个突出的弱点:一是神学迷信,西汉中期是宣扬天人感应神学目的论,在西汉末和东汉时更发展为谶纬迷信;再是烦琐哲学,并且由于严守师法、家法而更加窒息生机。我们简略地剖析一下汉代经学的弱点及其衰亡,将有助于从历史的角度了解科学的哲学思维和学风对于哲学思想发展的重要意义。

同类推荐
  • 心学的力量:我们为什么要读王阳明

    心学的力量:我们为什么要读王阳明

    本书通过中国古代哲学家王阳明求知格物、创立“心学”的经历中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深刻分析了心学中蕴涵的强大能量。比如,王阳明认为人人都有良知,不过世事多艰,我们在生存过程中太多次违背良知,导致良知被遮蔽,不能发挥它的能量。作者希望读者能从王阳明的智慧中学习到取得成功的正确方法,更加关注自己的心灵,修炼强大的内心,在浮……
  • 趣味哲学

    趣味哲学

    本书旨在通过对大量精彩有趣的经济学事件的分析来达到实用为本的目的,让你在精彩有趣的经济学事件中轻松掌握经济学知识,参透理财技巧,明晰赚钱和成功法则。
  • 《道德经》意释致用

    《道德经》意释致用

    老子《道德经》问世后注本数千,解读的角度、方法各异,笔者无暇用“小学”、“版本学”对之作出一一甄别。为了使从事实际工作的管理人员尽快把《道德经》的知识转化为操作智慧,笔者以《道德经》方面的权威专家朱谦之先生撰写、中华书局1984年出版的《老子校释》作为底本,用王弼“得意而忘言”的方法对《道德经》进行逐章“意释”,同时根据个人阅历和体悟逐章加写“致用”。
  • 人生这道难题:培根随笔

    人生这道难题:培根随笔

    《人生这道难题:培根随笔》收录了培根的随笔散文,内容包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论真理”、“论死亡”、“论宗教”、“论勇敢”等,这些随笔作品充分展现了作者的价值观念,既真实又诚恳,为读者呈现出了一个立体而完整的培根,使读者可以一览这位科学全才的思想世界。
  • 论语(大全集)

    论语(大全集)

    古人半部《论语》治天下,令人半部《论语》修自身,尽管《论语》只是一些简单的对话,但包含了大量为人处世的大原则、大道理。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曾形象地把孔子创始的儒家思想比做“粮食店”。可以说,孔子在《论语》中提出的思想,很多都是我们这个民族乃至全人类的“精神食粮”,具有不可灭、不可毁的价值。《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论语》首创语录之体,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言行,书中用简洁而又含义隽永的语言,讲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至理名言。《论语大全集》一书分为原典,注释,名家注解,解读五部分,为加深现代人对《论语》的理解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热门推荐
  • 经典的散文

    经典的散文

    散文是美的,它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然而什么样的散文才是最美的散文呢?秦牧曾说:“精粹警辟的、谈笑风生的、亲切感人的、玲珑剔透的,使你读时入了神、读后印象久久不会消失的好散文,还是不多。”他还说:“一篇好的散文,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内容给人以思想的启发、美的感受、情操的陶冶。”品读精美的散文,宛如清风般涤荡沐浴;让散文的清扬与美丽永远地伴随你。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天巫

    天巫

    新书:我的师兄绝世无双陈落看起来弱不禁风,人畜无害,总会被误认为是吃软饭的小白脸。只是没有人知道他是巫法阵法两大领域的双绝奇才,其巫法造诣之变态,傲视天下,其阵法造诣之无双,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一个个天才看不惯他,惹怒之后,才知道这个小白脸是多么可怕,完全就是一个披着天使外衣的恶魔。一个个女神对他好奇,了解之后,才知道这个小白脸是多么神秘,解开一层又一层,无穷无尽,最后非但没能了解他,反而一个个全部沦陷,无法自拔。
  • 一生要读的美丽宋词

    一生要读的美丽宋词

    宋词写艳情而不轻佻,写富贵而不卑俗,如行云流水、老松柔柳,临风伴月,情调闲雅,怀抱旷达,使人心驰神往,无限沉迷。这本《一生要读的美丽宋词》正是我们在学习、借鉴先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博采众长的精华之作。本书编撰体例除原词和鉴赏外,特附词人名片、注释、插图及后人点评。“词人名片”做介绍,力求言简;“注释”疏通义,力求准确;“鉴赏”深入浅出,生动活泼,有助于读者掌握原语的美学内涵,陶冶性情;适量的“插图”则以视觉形象与语境交相辉映,触发大家的灵感。另外,我们还搜集了较为经典的后人点评,帮助读者开阔视野,启发思考。
  • 迷失日本

    迷失日本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有几万中国农村妇女远嫁日本乡村,生活好了,但普遍受到歧视,有的遭到了虐待、暴力,杀夫、自杀的事件也多次出现,在日本引起强烈的影响,这本书有几个故事就叙述的是这些事件。十一位赴日新娘的情感实录。
  • 家有校草:隔壁男神有点冷

    家有校草:隔壁男神有点冷

    丛冉跟随妈妈嫁入豪门,开始新生活。本想安稳度日,不料那个冰冷的少年却费尽心机想赶走她。后来的一次醉酒,他没能经住诱惑,偷偷吻了她,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恋上她的味道。他高冷漠然,对任何人不屑一顾,可偏偏宠她上天,把她宠成最幸福的公主。
  • 将梦想置顶

    将梦想置顶

    这些作品,涉及方方面面,它们有些直指 心灵,在阅读中悄然渗入心田,给内心带来震撼;有些灵气十足,让你回味值得典藏的温暖和感动;有些 睿智凝练,给你带来直接的启迪,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些深情感人,直达灵魂,让你不禁为之潸然泪 下……这些故事,将让你体验前所未有的心灵盛宴,获得终身受用的人生智慧,给你带来感动和快乐。以 及直面生活的正能量。,《将梦想置顶》汇聚了《读者》《青年文摘》《 意林》《格言》等国内著名刊物最知名的签约作家的最新力作
  • 杜黄皮

    杜黄皮

    媚媚猫在《杜黄皮》的创作中,展示出其独特的人物和情节的驾驭能力。她冲破“武侠”的陈规,打造出一个男女皆爱、独一无二的“杜黄皮”,既带有武侠小说必不可少的侠义、情仇,更彰显了女性特有的细腻、温柔,这两者在“杜黄皮”身上得到完美的体现。故事中的“十兄弟”性格各不相同,独具特色,在杜黄皮的带领下,共同谱写了一曲凄美的江湖之歌。
  • 锦绣农庄

    锦绣农庄

    唢呐声声声作响,锣鼓声声声冲天。向阳眉头紧皱着,怎么这么吵?“这可怎么办啊?玉娘就这么死了,我们怎么向肖家交代?”“呜呜呜,我的命怎么这么苦啊?我们可是收了人家好多聘礼的,这该怎么还啊?”向阳被吵得不耐烦了,又发现有人在她的脸上大做文章,不由怒了,猛地睁开双眼。然而,入眼的不是熟悉的环境,而是……黑漆漆的屋顶……瓦片屋顶。……
  • 妖王暴后

    妖王暴后

    莫悠然一脚深一脚浅地踩在泥地上,刚刚一阵暴雨她被淋成了落汤鸡,现在正撩起了裤脚准备找块干净的地方喘息一下。哎!什么不好做,一个女儿家家做这一行?她叹息自己的命苦啊!听说山西可是年古文物出土最多的地方,为了让自己成就一番事业,所以她背起了自己简单的行囊来了。可是大半年以后,她莫悠然也就只从一些别人已经扒得不能再扒的地方,捡到点乞丐食勉强填饱自己的肚皮,真是个苦命的孩子!找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