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5000000025

第25章 宋元明清时代真理观(2)

(一)“理者,物之固然,事之所以然”

真理是否是客观的?宋明以来,在这个问题上一直争论十分激烈。陆王学派主张“心即理”,认为“心外无理”,否定真理的客观性。王夫之反对这种观点,承认客观真理,他说:理者,物之固然,事之所以然也,显著于天下,循而得之。(《张子正蒙注·至当篇》)“理”是客观事物固有的规律、道理,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而人们循着它就可以得到认识。又说:天下固有之理谓之道,吾心所以宰制乎天下者谓之义。道自在天地之间,人且合将去,义则正所以合者也。均自人而言之,则现成之理,因事物而著于心者道也;事之至前,其道隐而不可见,乃以吾心之制,裁度以求道之中者义也。(《读四书大全说》卷八《孟子·公孙丑上篇》)“道”,指事物中固有的理。“义”,指人心对客观事物规律的正确反映。这种正确反映就是客观真理。王夫之认为,在事物之外“更无虚托孤立之理”,真理是客观的。

王夫之还从自然与人、客观规律与主观反映的关系方面,批判“心即理”的观点,他说:以本言之,则天(自然)以化生,而理以生心。以末言之,则人以承天,而心以具理。理以生心,故不可谓即心即理,诿人而独任之天。心以具理,尤不可谓即心而即理,心苟非理,理亡而心尚寄于耳目口体之官以幸免于死也。(《读四书大全说》卷十《孟子·尽心上篇》)这是说,自然界派生出人,而客观规律反映到心中。人秉承自然界,而心能反映客观规律。理和心的关系是“理以生心”,“心以具理”,不能说“即心即理”,心就是理。事实上,没有理时,心还能依靠耳目口体等器官而存在。这里,王夫之对于人的认识的产生与被产生、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的论述是不准确的,但其倾向还是唯物主义的。王夫之又说:“天下之义理,皆吾心之固有。”(《读四书大全说》卷九《孟子·离娄下篇》)“义理”,指道德准则。王夫之的这个观点是唯心主义的,与朱熹的“心具众理”的思想分不清界限了。

(二)“道之无穷而知能有限”

王夫之对于认识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真理的相对性与绝对性的关系,也有一定的认识。

王夫之认为道理是无穷的,人的认识不能穷尽所有的道理,是有限的,他说:言道而不穷以理,非知道者矣;言道者而用其耳目思虑以穷理于所穷,吾不敢以为知道者也。(《周易外传》卷七《说卦传》)这是说,要认识道就要穷理,不穷理,不能说是认识了道;以为用思维能够穷尽所有的理也是不可能的。由此,王夫之又强调人类的认识任务是无限的,王夫之从多方面论证了这个论点:

1.道无限与个人认识能力有限。王夫之认为,人类感觉器官的认识作用是有限的,思维器官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他说:“圣贤之所谓道,原丽乎万物而有,而事物之所接于耳目与耳目之得被于事物者,则有限矣。”(《读四书大全说》卷二《中庸·第一章》)又说:“目所不见之有色,耳所不闻之有声,言所不及之有义,小体之小也。至于心而无不得矣。思之所不至而有理,未思焉耳。”(《思问录·内篇》)王夫之继承孟子的以感官为“小体”、心为“大体”的观点,认为感官作用与感性认识有局限,心的作用高于感官作用,这有合理因素,认为心的思维作用是“无不得”则是不正确的。王夫之又认为任何个人的认识能力都是有限的,他说:道之在天下也,岂有穷哉?以一人之身藐然孤处于天地万物之中,虽圣人而不能知不能行者多矣。(《周易内传》卷二《谦》)天下的道是无穷无尽的,而个人与天地万物相比是很藐小的,即使是圣人也有很多事物不能知,有很多事不能行。

2.事物无限多,难以穷尽它的全貌和细节。王夫之认为,同一类的事物只有一种相同的理,而包含同一理的同类事物的具体数量可能是无限多。人们能了解同类事物的理,而不可能了解同类事物的每个具体事物。他说:“天下之思而可得、学而可知者,理也;思而不能得、学而不能知者,物也。”(《宋论》卷十二)王夫之以树叶为例,说:“大木之叶,其数亿万,求一相肖而无毫发之差者无有也。”(同上)同类事物虽有共同的理,但又各有各的特殊性,要穷尽认识是困难的。而且,同类事物又在不断地变化,“变之余又有变焉,流而览之,一日夜之间,而不如其故”(同上),要穷尽对不断变化的事物的认识,更是不可能的。

3.日求上进。道无穷,物无限,而认识能力有限,认识结果也有限,究竟如何解决认识能力有限和知识无限的矛盾呢?王夫之反对《庄子》的“以有涯随无限,殆矣”的消极态度,而主张采取日求上进的积极态度。他说:君子知此,念道之无穷而知能之有限,故学而知不足,教而知困,歉然望道而未之见其于天下也,则匹夫匹妇胜予是惧而不忍以骄亢伤之,故虽至于圣且不自圣,以求进德于无已,而虚受万物以广其仁爱,斯则谦而有终矣。(《周易内传》卷二《谦》)这是说,君子看到了道无穷和认识能力有限的矛盾,认识到自己知识的不足,绝不骄傲,即使成为圣人也不以圣人自居,谦虚谨慎,广泛求取新知。这的确是一种正确的求知态度。

(三)“力行而后知之真”

王夫之认为是与非、真理与谬误是相对待而存在的,他说:凡言理者,必有非理者为之对待,而后理之名以立。犹言道者必有非道者为之对待,而后道之名以定。(《读四书大全说》卷十《孟子·尽心上篇》)“理”、“道”都是相对的。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也是相对的,可以转化的,王夫之说:天下有公是,而执是则非;天下有公非,而凡非可是。善不可谓恶,盗亦窃仁义;恶不可谓善,君子不废食色;其别不可得而拘也。(《周易外传》卷七《说卦传》)王夫之认为是非善恶都是转化的,这是真理观上的辩证法思想,对于理学家们强调永恒天理的形而上学思想,是一个有力的冲击。当然王夫之所讲的公是是非和善恶的标准,仍然是也只能是以地主阶级的利益为依归。

是非善恶是相对的,那么检验是非善恶的标准是什么呢?王夫之认为检验的标准是“行”,是“力行”,即尽力践行。他说:且夫知也者,固以行为功者也;行也者,不以知为功者也。行焉可以得知之效也,知焉未可以得行之效也。(《尚书引义》卷三《说命中二》)“效”,效果,效验。行可以得到知的效果,知却不能得到行的效果。也就是说,知必须以行为效验,行却不能以知为效验,只有行才能检验知的真伪。又说:“知而不行,犹无知也。”(《四书训义》卷九)知而不行,等于无知。

怎样以行验知呢?王夫之说:我今所以知两间之有者,目之所遇,心之所觉,……人可以与其事而乃得以亲用之者也。(《周易外传》卷七《说卦传》)人对对立事物的认识,要用感官的感觉和心的思维作用,还要亲自参与其事有所受用,这是取得真知的方法。他还举例说:若夫阳燧可致,钻木可取,方诸可聚,引渠可通,炀之瀹之而盛,扑之之而衰,虽阴阳之固然,而非但以目遇、以心觉也,于是而始知有水火。(同上)如果人们能用“阳燧”钻木取火,用“方诸”聚水,开渠通水,通风使火变旺,疏导使水变盛,又能扑灭火,堵住水,这样就是真正认识了水火的性质和规律,获得了真知。

王夫之有时也用“征”、“验”来说明行对知的检验作用。他说:“言天者征于人,言心者征于事,言古者征于今。”(《张子正蒙注·有德篇》)天道要有征于人事,思想观念要有征于事实,历史要有征于现实。就是要有事实的检验和证明。又说:“学者之于仁,其或存或去之实,则于其好恶验之矣。”(《四书训义》卷八)一个学者是不是“仁”,要通过他的好恶的行动来检验。

王夫之结论性地说:知者非真知也,力行而后知之真也。(《四书训义》卷十三)

甚哉,力行者之难也,而知固不可恃以为真知。(《四书训义》卷二)只有“力行”才能知“知”之真。“力行”是检验知识的标准。

王夫之以行为实践为检验真理的标准,这是中国古代唯物主义真理观的重大成果,代表了古代唯物主义对唯心主义思想所作的最有力的理论反驳,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他所讲的行主要是道德践履,并不包括阶级斗争实践,对于生产斗争实践也只有略有涉及,这是他的理论局限。

七、颜元的“学问以用而见其得失”的命题

颜元重视“习行”,强调知识必须通过“实用”、“践履”来检验,他和王夫之一样,也阐发了唯物主义的真理观。

颜元认为分清言论的是非是很重要的,他说:立言但论是非,不论异同。是,则一二人之见不可易也;非,则虽千万人所同不随声也。岂惟千万人,虽百千年同迷之局,我辈亦当以先觉觉后觉,不必附和雷同也。(《颜习斋先生言行录》卷下《学问》)言论不应以同异论,而应以是非论。是,即使是少数人的观点也不能改变,不能放弃;非,虽然多数人赞同,也绝不能随声附和。这也体现了颜元的坚持真理、捍卫真理的坚定立场。

同类推荐
  • 图释经典系列:图释塔木德

    图释经典系列:图释塔木德

    犹太人的智慧来源于他们的民族经典——《塔木德》。
  • 信仰之问(爱智书系)

    信仰之问(爱智书系)

    我们当然知道,宗教就是信神。然后你也许要问:“不教哲学家既然研究宗教,那他们可不可以告诉我,究竟有没有神?究竟什么是神?如果没有神,信宗教的人去信一个没有的东西,不是太傻了吗?听说牛顿和爱因斯坦还有别的一些大科学家也信神,他们怎么会那样傻呢?”对于你来说,追问这些问题可能只是出于好奇,但是这些真的是一些很重要的宗教哲学命题呢,而且历史上那些拥有聪明大脑的哲学家们曾经绞尽脑汁想要回答你呢,看看他们是怎么回答的吧!
  • 孔子与儒家学派

    孔子与儒家学派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
  • 生命的菩提

    生命的菩提

    《唯识述记》云:“烦恼障品类众多,我执为根,生诸烦恼,若不执我,无烦恼故。”《生命的菩提》由于仲达编著,《生命的菩提》意在化解世人内心的苦痛,使迷惘者渡过心灵苦海,心生净土,修出佛心禅性,回归自性的灵山。愿人人都能以一颗阳光健康之心,享受禅的超越与洒脱。
  • “西道孔子”:扬雄

    “西道孔子”:扬雄

    《巴蜀文化走进千家万户——“西道孔子”——扬雄》由纪国泰所著,本书涵盖了巴蜀文化的起源与传承、历史文化、民族宗教、科学技术、民风民俗、名都名城名人等诸多方面,史实准确,文字精练,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对普及、宣传和弘扬巴蜀文化,具有积极重要的作用。 相信这本书能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并从中领略到巴蜀文化的独特魅力。
热门推荐
  • 休夫傻皇后

    休夫傻皇后

    一纸休书仍在她的脚下,她不怒反笑,弯腰捡起,见到上面的内容后笑容更盛:“因为无后?呵呵…似乎这宫内没有妃嫔怀孕,追究根本,怕是不能有后的缘由是另有其人,既然如此,这休书…就让我这个废后重新再写一份吧。”大笔一挥,潇洒的在纸上落下几个大字:今日我慕容皓雪休夫!因无后为不孝,唯有另嫁!皇帝面色大变。…这就是所谓的穿越?冷漠腹黑的跨国集团总裁兼杰出女魔术师的她,竟然穿越了,而且还是穿越到了一个傻子花痴,任人欺辱的丞相府二小姐的身上…走路左摇右摆,吃饭胡吃海塞,睡觉四仰八叉,总之是没有一点女人样,甚至比男人还男人,疯疯癫癫,痴痴傻傻。被誉为京城第一疯。关键的是,她还是个花痴,见色就扑…当被人耻笑的二小姐再睁眼之时,一切便开始改变。曾经的出气筒变成了现在玩弄心机权术的高手,这让丞相府里的那些别有心机的人如何能接受?比计谋:没有人有资格做她的对手!比陷害:当她那几年的魔术是白学的么?比武力:看飞镖!这就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几米之外!比深情:抱歉,他不是她的菜!不料,深宅大院还未斗完,兴趣正浓之时,一道圣旨,便将她送入吃人不吐骨头的皇宫为后!…片段一:大婚当夜,尊贵的皇帝背手立在窗前,冷眼望着她,寒声道:“无论你是傻是癫,进了宫,只能给朕安分守己!而你永远也别妄想得到朕的宠爱!”闻言,她藏于红色喜帕下的嘴角微微上扬,声音低沉淡漠:“臣妾谨记皇上所言,并深切的希望皇上能够记住今日的誓言,永远如此。”让她和他OOXX,岂不等同于与种猪交配!片段二:大婚第二日,便有得宠妃嫔前来闹事,将她一国之后完全不放在眼中!靠!不出手当她是病猫?!眨眼间,只听惨叫一声,盛气凌人的妃嫔已然倒在地上,抱着左臂痛哭哀嚎,“你竟敢这样对本宫!皇上一定不会饶了你!”她傲然的笑,吹了吹指尖,轻蔑道:“你是在找死!”————分割线————推荐好友的文文:《酷丫环:爷,你太坏》一叶心香《丑颜皇后要休夫》薄荷清凉糖《嫡妃不如美妾》舒歌
  • 总裁的极品妻

    总裁的极品妻

    “呵呵,那打扰你真的不好意思啊,对了,感觉怎么样啊?”刚坐下就跟她探讨这种深奥的问题,有点过早吧。“你指什么?他的为人?还是别的什么?”她自然知道她问的是那男人了,更知道,她问的是那种事情,只是,她向来不喜欢开玩笑的,所以冷冷的憋了她一眼。“呃,他的为人?呵呵,没事了,中午要不要一起出去吃饭啊?大家约好在刚开业的那家餐厅。”“今天中午不行,改天吧,这两天有些忙。”她说的是她的……
  • 水晶夏日

    水晶夏日

    静谧的夜晚,深深的庭院里,若隐若现地折射着屋内温馨的灯光,在花草树木中投下班驳、幽然的影子。紫色的铁线蕨亲密地缠绕着白色拱形的门。
  • 重生嫡妻斗宅门

    重生嫡妻斗宅门

    (本文宅斗家斗,种田,复仇,弃妇重生)前世她太过信任他人,被一直以来的好妹妹和夫君连手欺骗,她的好妹妹不仅早就和她的夫君苟合,她以为亲生的孩子也是他们的孽种。“好姐姐,该喝药了,好好上路,以后我会好好照顾夫君还有宁儿,下一辈子别这么傻了!”缠绵病榻之际,她才知道。她伤心欲绝,却换来妹妹冷声嘲讽:“像你这样的木头,软弱无能,夫君怎么会喜欢!夫君一直以来爱的是我,不过是看你可怜才瞒着你,只有我才配站在夫君身边,忘了告诉你宁儿也是我和相公的孩子,你当初生的孩子早就死了。”她不相信,她的好妹妹却告诉她:“夫君已经答应娶我为继室,你不是听到了?我们一家三口终于在一起了。”“不——”怨恨不甘,沦为孤魂她方才知道自己的好妹妹是所谓的穿越庶女,还带着空间法宝。她本以为自己会一直这样下去,没想到一夜之间她重生为了产后死去的宁王王妃,发现自己也拥有了空间法宝,只是这重生的身体才刚死就有人来打她的娃,惦记她的老公!跟她一样的命苦,岂有此理,孰可忍,孰不可忍!而她的庶妹此时已经成了“前夫”的继室,温柔和善,人人称颂,前生的自己却已成了不识大体、心肠狠毒的前妻!欺负死人不会说话?看她如何撕下那对“璧人”伪善的面纱!如何斗倒小三。不是只有穿越女才能混得风声水起,本土女也一样可以!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大总裁的出逃妻

    大总裁的出逃妻

    温馨霸宠第二季(本文喜剧)男人,三十如狼,四十如虎。就是在这样危险的年龄段,他遇到了他这一生爱得最痴的女人。他在电梯里强吻她,她走出电梯便收到异样的眼光。他故意在她身上留下欲的痕迹,偷偷的扯出她的上衣,解掉她的内衣纽扣。而她竟然浑然不觉。他巴不得天下人都知道,他们两个有一腿,她生怕被人发现,她和他有丁点关系。即使都上了床,他们还在耍心机。“佑寒,你知道的,我有心脏病,不能剧烈运动。”某人奸笑:“那好,你躺着别动,我来就行。”这还了得,岂不被他吃干抹净。于是房间内传来一阵乒乒乓乓的激烈战斗声。他腹黑,加无赖,动不动还要耍流氓行为。她可以和他云雨,但是隔天就翻脸不认人。他要把他骗回家,骗上床,骗进婚姻的坟墓。她可以做他的情人,做他的女伴,就是不能做他朝夕相处的妻子。因为,他不知道,他其实还有个酷酷的儿子,只是,儿子不认他这个老爹。所以她,不能和他结婚。楚墨寒篇:是个母亲都想要个这样的儿子。他楚佑寒的儿子(养子)被墨寒欺负了,楚佑寒气势汹汹的杀到学校,要求校长严惩“凶手”。于是就有了如下对话:楚佑寒:“你爸呢?”“死了。”墨寒说。“那你妈妈呢?”“跟你这样的人也没有什么好见的。”墨寒说。楚佑寒气的够呛,“跟我道歉!”墨寒抬头,“要我跟你道歉可以,你必须先给我妈妈道歉。”楚佑寒觉得孩子的逻辑大人好难懂。。。。。。得知是自己的亲生儿子时,楚佑寒跟诗情撒娇:“诗情,多给儿子讲一些有关我的正面优点……”“可是儿子认为你是抛妻弃子的恶人。”“告诉他那时候我也有无奈嘛!”柳诗情看着他,“你是挺无赖的。”楚佑寒鬼精灵的问:“你说的这个无赖怎么写的?”“不就写在你的脸上嘛。”……佑寒:“我家儿子挺鬼的嘛!”诗情嗔怪:“还不是像你。”“像我好,像我有媳妇疼!还能从天而降个酷儿子。”徐风华篇章她为报复前夫的无情,为踩到狐狸精,更为了夺回受虐待的儿子,她当了他的情妇,床伴,诱惑他在他家里,楼梯上,车里,旅馆的床上与她云雨。誓死打败狐狸精,夺回儿子的抚养权。袁天辰篇“王晓岚,你也太心黑了吧?如果你没有打定主意要跟我就该十年前提前通知我一声,我这等你都浪费了大半生的光阴,现在人老珠黄,哪里还有人要?”王晓岚:我从来没有说过要跟你结婚的,我只记得我说过我看见你就烦。
  • 残坠2号街:误恋酷千金

    残坠2号街:误恋酷千金

    她曾是人人敬仰的千金,现在沦落到卖报纸为生。却在考上格圣利学院后,慢慢露出了她的本性。打架造反成了她的习惯!她的性格令人着迷,她的身世令人难猜。一下子碰上七个帅男,呃……她是不是走桃花运了?这些感情是捉弄人,还是真心真意?当心逐渐沉沦,扯开的却是一个深不见底的伤疤……
  • 皇后你别逃

    皇后你别逃

    依依望着镜子里的自己,长长的叹了一口气。任谁一醒来发现自己突然借用了别人的身体,多出了一段不属于自己的记忆,都是无法以平常心待之的。前一刻,刚进入全息游戏《仙魔世界》的传送阵准备去往魔神殿,下一刻醒来却成了高氏秀容,宝亲王爱新觉罗弘历的使女。
  • 趣味问答(智商总动员)

    趣味问答(智商总动员)

    本套丛书涉及到少年儿童必须知道的许多知识领域,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用性和现代性,是一套小小的百科全书,非常适合少年儿童阅读和收藏。
  • 雷罚

    雷罚

    修炼的极至是什么,只是飞升神界而已吗?意外得到一本不完善的上古法诀乾坤典,从地球来到修真界,由心思单纯的小白,步步成长为各大势力间游刃有余的煞星,仙界遇天照大神,却是某国祖先,一怒下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