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5000000026

第26章 宋元明清时代真理观(3)

颜元反对把书本知识一概视为真理,强调事物事理的检验功夫。他曾痛切地指出:书本上所穷理,十之七分舛谬不实。朱子却自认甚真,天下书生遂奉为不易之理,甚可异也。(《习斋记余》卷六《阅张氏王学质疑评》)颜元认为那种以书本知识为不可改变的真理的观点是错误的,同样,一个人也不是有了书本知识就算有学问,“学问以用而见其得失”(《颜习斋先生年谱》卷上),是否真正有学问要通过“用”来检验,颜元举医学知识为例,深刻而生动地说明了这个道理,他说:譬之如医,《黄帝·素问》、《金匮》、《玉函》,所以明医理也,而疗疾救世,则必诊脉、制药、针灸、摩砭为之力也。今有妄人者,止务览医书千百卷,熟读详说,以为予国手矣,视珍脉、制药、针灸、摩砭,以为术家之粗,不足学也。书日博,识日精,一人倡之,举世效之,岐、黄盈天下,而天下之人病相枕,死相接也,可谓明医乎?愚以为从事方脉、药饵、针灸、摩砭、疗疾救世者,所以为医也,读书取以明此也。若读尽医书而鄙视方脉、药饵、针灸、摩砭,妄人也,不惟非岐、黄,并非医也。尚不为习一科,验一方者之为医也。(《存学编·学辩一》)这就是说,学习和应用应当统一,理论和实践必须结合。也就是强调知识必须通过实行、实用来检验,只有经过实践的认识才是真理。颜元的观点对于反对理学、心学的无用之辨具有积极的意义。

八、戴震的“同然”论

清代中期唯物主义者戴震,在批判程朱理学的斗争中,指出理学家所谓的“理”,其实只是少数人主观臆断的“意见”,并不是人人普遍承认的“理”,他提出了“同然”即公共承认的真理标准观。

戴震认为,客观事物的理则是必然存在的、可以认识的,他说:“事物之理,必就事物剖析至微而后理得。”(《孟子字义疏证》卷上《理》)“耳目口鼻之官接于物,而心通其则。”(《原善》卷中)由此戴震进而认为,万物的理是人心所共同承认的:天地之大,人物之蕃,事为之委曲条分,苟得其理矣,如直者之中悬,平者之中水,圆者之中规,方者之中矩,然后推诸天下万世而准。……夫如是,是为得理,是为心之所同然。(《孟子字义疏证》卷上《理》)戴震解释“心之所同然”,说:心之所同然始谓之理,谓之义;则未至于同然,存乎其人之意见,非理也,非义也。凡一人以为然,天下万世皆曰‘是不可易也’,此之谓同然。(同上)“心之所同然”,即公共承认。万世不可改变的,叫做理,也叫做义。没有获得公认的,只能是“意见”,不是理,不是义。戴震把客观真理和主观意见加以区分,这是正确的。但是,戴震认为,“心之所同然”才是真理,这种以共同承认为真理的标准,是不正确的。戴震的“心之所同然”,实际上是非历史的抽象的东西,是在主观的范围内探求标准,是唯心主义的。戴震不懂得认识的历史性和辩证性、不懂得真理是一个过程,错误地把真理看作千古不易的、永恒的,这是形而上学思想。唯物主义者戴震之所以在真理观上陷入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是由于他从静观的唯物主义出发,不是把事物看作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立体,而是作为静止不变的平剖面去看待的。在他看来,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仿佛火光照物,光有大小明暗的区别,对事物的认识也就有深浅精粗的不同,而万世不易的永恒真理,则是如日月之光的圣人才能照察和发现,为众人所共同承认。由此,他还把“知”和“行”割裂开来,贬低“行”的意义,说什么“重行不先重知,非圣学也”(《孟子字义疏证》卷下《权》)。这方面和王夫之、颜元比较起来,显然是后退了。

结语

一、真理与谬误的区别以及形成谬误的根源

中国古代哲学家都重视真理与谬误的区分,重视对谬误根源的分析。如先秦时代的庄子、后期墨家和荀子就对这些问题有所论述。唯心主义者庄子认为真理与谬误是相对的、无法区别的,他认为形成谬误的根源是“小成”、“荣华”,并以此怀疑知识、怀疑真理,同时又追求一般人不可能具有的“真知”,实质上又陷于神秘主义。后期墨家批判庄子怀疑真理的观点,强调真理的客观性。唯物主义者荀子强调真理与谬误的区别,并认为形成谬误的原因在于认识为局部、片面现象所蒙蔽,他还指出避免“蔽于一曲”,探求真理的道路。王夫之对于真理的客观性也作了明确的论述。一般说来,唯物主义者既承认真理与谬误的区别,也承认客观真理的存在。

佛教从宗教立场出发,十分重视所谓佛教真理与世俗观念的区别,吉藏和“四重二谛”说和玄奘、窥基的转识成智说都以贬低、排除世俗认识为宗旨。他们都以世俗认识为谬误,建构出一套信仰主义理论作为真理,是和一般认识论根本不同的。

二、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及其相互关系

关于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关系问题,中国古代哲学家也作了比较深入的探讨。庄子和李贽都认为真理是有限的、相对的,进而导致怀疑绝对真理、否定真理标准的相对主义;认为真理是因人因时而异的,即主观的,进而导致否定客观真理的主观唯心主义。在庄子、李贽的论证中,包含了不能以任何个人的主观看法为真理准绳的合理思想因素,因而也具有反对独断论、反对传统观念、反对陈腐教条的作用,而且如果唯物主义地运用和发展这种观点,也不难得出承认客观真理和真理标准的结论,但是怀疑论的立场决定了他们得出没有绝对真理、没有客观真理的错误观点。后来,王夫之在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认识到真理是一个过程,并对人类认识的有限与无限的矛盾、真理的相对与绝对的统一,都有比较深刻的认识,这是中国古代真理观的精粹思想。

三、真理标准观的类型和思维教训

中国古代唯心主义者的真理标准观大约有四种类型:一是如董仲舒的“引名”说,“名”体现“天意”,所以实际上是以“天意”为是非的标准,这是神秘主义的真理标准观。二是与上一类型相联系,因圣人言论代表天意,又引申为以圣人言论为是非标准。圣人言论体现在著作中,又以圣人的著作即经典著作为是非的标准。三是以自己个人的“心”、“良知”为判别是非的标准,这是主观唯心主义的真理标准观。四是否认有是非的标准,宣传相对主义。此外,中国佛教学者还宣传二重乃至多重真理标准,认为真理标准有不同层次,世俗认识也算真理,但相对于更高一层的佛教认识不是真理,而是谬误。最后以“无所得”为最高真理。这实际上也是取消真理的真理标准观。

中国古代唯心主义者真理标准观的特点是,从神的启示或思想方面去找标准,他们都把真理标准归结为理论问题,否定以感性经验和实践为检验真理的标准,这是他们的以思维为第一性、存在为第二性的唯心主义立场所决定的。他们还往往以善恶论是非,把道德论和认识论混同起来,这是他们的地主阶级立场所使然。

中国古代唯物主义者的真理标准观,大体上有两种类型:一类是以感性经验或理性认识为标准,如张载的“共见共闻”说和戴震的“心之所同然”说就属于这一类;另一类是以客观事物、行动和行动的效果为标准,如墨子“三表”说中的第三表,从荀子、韩非到王充的“符验”、“参验”、“效验”、“证验”说,直至王夫之的“行有知之效”、“力行而后知之真”说则属于这一类。这两类真理标准观的共同进步性是:在反对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斗争中,不从个人的感觉、观念、思想和理论中去寻找真理的标准,而是坚持认识来源于感性、真理反映客观事物的唯物主义认识原则,力图从唯物主义反映论的路线去解决真理标准问题。在这两类真理标准中,前一类的有些主张实质上是唯心主义的观点,后一类要远比前一类科学、正确,尤其是这一类中以行动及其效果为标准的思想,含有素朴的实践标准观点。人类对真理的实践标准的认识有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王夫之等人的素朴的实践标准观点,是人类真理观发展过程中的历史里程碑。

中国古代唯物主义者在真理标准问题上最根本的缺陷是,没有真正懂得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王夫之等人虽然提出了“力行”的标准,但是,他们对社会实践的内容和作用的理解是狭隘的、片面的。他们往往把社会实践局限于生活实践、道德实践,而不懂得社会实践主要是生产活动和阶级社会里的阶级斗争。虽然生活实践、道德实践也是实践内容的一个方面,但是没有把生产活动提到实践的第一位,毕竟使他们的实践标准观大为失色。他们不懂得把辩证法应用于认识论,不懂得认识的辩证法,也没有真正认识到人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能动作用,他们的认识论是消极的、直观的反映论,他们往往只是这样那样地解释世界,而不是去改变世界。正如马克思所深刻指出的:“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版,第1卷,16页。)。因此,他们都不懂得实践是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而且主要是千百万人民群众的活动。古代唯物主义者不懂得科学的实践概念,不懂得社会实践的改造世界的作用,也就不能真正了解社会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因而也都没有科学地解决真理标准问题。

[原由中华书局1990年出版]

同类推荐
  • 蒙田哲理散文

    蒙田哲理散文

    蒙田是法国文艺复兴之后最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以博学著称,在世界散文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他的作品中,日常生活、传统习俗、人生哲理无所不谈,并旁征博引了许多古希腊罗马作家的论述,还对自己作了大量的描写与剖析,使人读来有亲切之感,增加了作品的文学趣味。《蒙田哲理散文》一书中的文字富有哲理性,能够引人思考,让人深受启发。文中有“平和执中”、“谈三种交往”、“要生活得写意”等等哲理故事。
  • 道德经批判

    道德经批判

    本书以一个全新的角度,通过对道学经典《道德经》的批判,告诉人们作为现代人的我们对于传统文化所应采取的态度:既不能全盘否定更不能全盘肯定,尤其不能借之来厚古薄今和以古非今;在肯定古人智慧的同时,更要看到作为现代人的我们自己的伟大,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在今天的基础上更好地去创造明天。
  • 王阳明:人生即修行

    王阳明:人生即修行

    本书是一部以王阳明的心学形成历程为主线的人物传记,将他的生平、心学以及现代励志概念结合起来,更深层次地、更独特性地介绍王阳明其人其学。这不是一部简单的传记,它深入浅出,幽默有趣,是有关王阳明的著述中不可多得的一部精品。
  • 当时只道是寻常

    当时只道是寻常

    本书所选皆为季羡林先生的怀旧散文,包括故园之思、父母之思、痛悼师友、人生忆往述怀等等。深浅不一的回忆中,清晰再现了那些逝去年代的人和事:衣钵相传,恩德无限;斑驳的场景,多舛的人生;在省察自我、梳理时代脉络的过程中,娓娓道出对幸福的深刻理解与体验、人生的悲苦与辛酸。丰富的情感,浓郁的诗意,纯朴的文笔,催人泪下的诉说,带给读者不尽的遐思与感动。
  • 商人也要懂点哲学

    商人也要懂点哲学

    准确地把握了中国人的价值观由传统到当代的发展演变线索和历程,立足于揭示当代 中国人的价值观概貌,对中国人在生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维度上的价值观内容进行发掘,重点突出当代中国人的“生”、“和”、“礼” 、“义”、“惠”、“进”、“美”的核心价值观,展示中国人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追求。
热门推荐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学会推销36计

    学会推销36计

    在推销的世界里只有两种人存在,一种是强者,一种是弱者。强者生存,弱者淘汰,这既是生物世界的不二法则,同时也是推销世界的永恒真理。《学会推销36计》将告诉你学会推销的三十六计,集知识性、智慧性与实用性为一体,是每一个想改变命运追求成功的人必不可少的读物。现实的世界风起云涌,推销的王国波谲诡异,唯有那些掌握各种实用推销能力的人才能在各种残酷的现实之中脱颖而出,笑傲群雄,成就自己的推销事业,建立自己的卓越功勋。亲爱的朋友们,如果你也想提升自己推销能力,成为推销世界的王者,那就从阅读《学会推销36计》开始吧!
  • 心灵鸡汤大全集

    心灵鸡汤大全集

    一则则故事,催人奋进,帮你梳理纷乱的思绪,找到人生幸福的密码。一篇篇美文,怡人性情,为心灵注入温暖和力量,给你的生活带来爱和希望。王宝华主编的《心灵鸡汤大全集(上下)》精心选取了人生重大课题,内容涉及亲情、婚姻、财富等诸多方面,结合鲜活的事例,启发读者思考、理解、感悟人生的真谛,让缺少爱的心灵重新得到爱的滋养,正确面对各种挫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以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将生活中一个个精彩、美好的片断组合成完美的人生。每日展读《心灵鸡汤大全集(上下)》,日积月累,人生的快乐就在这一页页文字里显现出来,人生道路上的许许多多心结,就会一个个被解开。心境,由此而渐趋于平静;人生。从此无忧。
  • 民调局异闻录后传

    民调局异闻录后传

    二十六年前,我出生的时候,爷爷给我取了个奇怪的名字,叫做沈辣。二十年前,六岁的我懵懵懂懂地看到了新的世界。四年前,我的噩梦模式就已经开启。两年前,我被同事陷害,坠落万丈悬崖,成了植物人直到最近才苏醒。现在,我给你讲讲最近发生的诡异故事……
  • 蓝颜

    蓝颜

    就是一个孤独症女生喜欢上了个富二代,富二代喜欢白富美,有一天孤独症女生遇到了富二代的双胞胎哥哥。
  • 魔女出世:迷死人不偿命

    魔女出世:迷死人不偿命

    “不知在公子眼中,奴家可算得上宝物?”声音轻柔,像一阵微风,令人赏心悦目。他却面露诧异之色,又仔细的看了我和莫名几眼。似乎还是不懂。(内容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魂牵梦绕回大清:蝶落初尘II

    魂牵梦绕回大清:蝶落初尘II

    执子之手与子携老,当他牵起她手的那一刻,她就被他眼中的深情牢牢吸引,再也转不开视线了——这位来自现代的女孩终于在几百年前的大清找到了可以托衬终身的他。然而周围依然被众多痴心不改的男子所包围,霸道多情的蒙古王,沉静内敛的将军,残忍专制的蕃王……
  • 阴魂不散

    阴魂不散

    越是禁止入内,越是诱惑人。于是就有那么些抵抗力差、好奇心重、不撞鬼不回头的同学闯了进去……
  • 青少年必知的100种地理知识

    青少年必知的100种地理知识

    地球是人类共有的家园,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作为地球家园的一员,我们应该知道"家事",才能把"家"营造得更加温馨、和谐、幸福、美好。
  • 魔宠天下:天才萌宝腹黑娘亲

    魔宠天下:天才萌宝腹黑娘亲

    某女气急败坏,狠狠地擦拭自己的嘴巴:“不近女色,清心寡欲吗?你刚刚都干了什么!”某男微微一笑,看着她抓狂,心情极好:“不近女色,女儿哪来的?不清心寡欲,你怪我到处留情怎办?”穿越后,有空间戒指,有一亩三分地,只是,为什么还有一个小包子,最重要的是,这小包子还是她的,那……那孩子他爹是谁?不管了,有田有饭吃,一人也是养,两人也是养,平日里没事种种田,背后咱们空间戒指内修修仙,把日子过得美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