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5000000023

第23章 汉唐时代真理观(2)

为了达到“至人”的无是非境界,郭象反对好辩,主张“各任其是”。他说,一般人往往是“不知而后推,不见而后辩”(同上),然而“辩对终日黮暗,至竟莫能正之”(同上),辩对的结果是分不清是非,得不到真理。所以,又说:是非之竟无常,故唯莫之辩而任其自是,然后荡然俱得。(同上)是非无常,是搞不清楚的,最好的办法是“各任其是”,听任人们自以为是。“各任其是”,也必然要任其相非,所以,郭象又说:“是非者,生于好辩而休乎天均,付之两行而息乎自正也。”(同上)“天均”是指既不执著是,也不执著非,是非也就自然齐一。也就是郭象说的:“莫之偏任,故付之自均而止也。”(同上)“休乎天均”,是非也就齐一了。“两行”,就是“任天下之是非”(同上)。郭象还说:天下莫不自是而莫不相非,故一是一非,两行无穷。唯涉空得中者,旷然无怀,乘之以游也。(同上)这是说,人们都是自是非彼,这样就一是一非没有穷尽。而圣人顺天下的是非,不辨是非,也就犹如处在圆环中,可以超脱是非,应变无穷了。

郭象的“任天下之是非”的主张,是庄子的“齐是非”和“逍遥游”思想的发挥。这种主张,归根到底是宣传取消是非,取消认识,取消真理,是完全错误的。

六、佛教的“如实智”说和吉藏的“四重二谛”说

(一)佛教的“如实智”说

佛教各派在真理问题上的一个共同的基本观点是,认为“如实智”是最高真理。

所谓“如实智”,“如实”是指观察一切事物的真实相状(“实相”),“如实智”即观察事物的实相而得的知识、真理。佛教把事物的“实相”也称作“真如”。所谓“真如”,是指事物的原本的样子,真实如常不变的状况、真实本质,约相当于本体或永恒真理。佛教认为对真如本体或永恒真理的认识是最高的真理。这是和世俗人们的真理观根本不同的。佛教认为世俗认识是对事物现象进行分别,执著为实有,而且是运用名言概念来表达,因而是虚假的、不足信的;“如实智”则是对“真如”的认识,是远离名言概念的中介,直观亲证而得的,因而是真实的,值得信仰的。

佛教认为,“如实智”只有佛才能具有,佛也称为“如实智者”。佛已根除烦恼和无明,具有“如实智”,即对“实相”或“真如”的认识。“如实智”又称“无分别智”。“无分别”,不是不要分别,而是指去掉不必要的分别。“无分别智”有两种:一是“根本无分别智”,这是不通过名言概念,和名言概念毫无联系的,是运用神秘直观直接洞察世界万物的“实相”。因为“实相”是根本不能用世俗社会的名言概念表达的,而且这种洞察“实相”的认识,从根本上说是“无所得”、“无分别”的,所以称为“根本无分别智”;再一种是和名言概念相联系的,是通过名言概念而获得的对世界万物的认识,称为“后得无分别智”。佛教说,“后得无分别智”是将“根本无分别智”证得的佛教“真理”,运用于分析各类具体现象的智能,其作用是保障对佛教“真理”的信仰,不再为各类具体事相所迷惑。佛教否定世俗社会的认识、真理的真实性,以不运用名言概念而直接悟证“真如”本体为最高真理,这是信奉解脱出世的僧侣主义真理观。

(二)吉藏的“四重二谛”说

吉藏,生于南朝梁临贺王正平二年(公元549年),卒于唐高祖武德六年(公元623年)。隋代佛教三论宗的创始人。吉藏继承印度佛教中观宗的学说和僧肇的思想,著《三论玄义》、《大乘玄论》和《二谛义》等,批判历来的各种佛教真理观,表述了对佛教真理的看法,以论证和宣传万物“性空”论。

1.“二谛”说

印度佛教继承古印度婆罗门教的说法,也主张“二谛”说。“谛”,指真实不虚的理。“二谛”,即俗谛和真谛,指相对的两种实在的认识。“俗谛”也称“世谛”、“世俗谛”,指世间的常识。“真谛”,也称“胜义谛”、“第一义谛”,指佛教的真理。“二谛”说也就是两种真理说,两种真理标准说。关于“二谛”说,印度佛教各派观点不尽相同,主要有三种说法:

(1)小乘有部把复合而成、可以分解的对象视为真实存在的认识,称为俗谛;把单一的、不可分解的对象视为真实存在的认识,称为真谛。

(2)小乘经量部和大乘瑜伽行派,称世俗人们的认识为俗谛,称所谓佛教的真理为真谛。

(3)大乘中观学派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因缘和合而成,都没有质的规定性、真实性,是空的,而世俗的人不懂得这个道理,误以为事物是真实的。中观学派把世俗认为是正确的道理,称为俗谛,把懂得事物缘起性空的道理,深知世俗认识的颠倒,称为真谛。

佛教,尤其是大乘佛教,认为真俗二谛有高低之分,虚实之分,真假之分,但又是缺一不可的。中观学派主张把二谛统一起来观察现象,不偏于对立的任何一方,即对于事物的有与无两边,既否定事物的真有,也否定事物的真无,认为这样才符合“中道实相”即所谓事物的真相,这称作“中道观”,简称“中观”。

2.“四重二谛”说

佛教“二谛”说传入中国以后,中国佛教学者接受了不同的说法,理解也很不相同。吉藏针对各种异说,强调二谛是一种言教,是佛根据不同对象的方便说教,绝不能执著为真实,应当“无所得”。他竭力论证“中观”学说的合理性、正确性,说:邪既无量,正亦多途。大略为言,不出二种,谓有得与无得,有得是邪,须破;无得是正,须申。……他论有破有立,则有破别有所申。今论唯破不立,则唯破不申。所以以者,若经若论,唯破颠倒虚妄,更无所申。本由病,故有教。在病既除,教药亦尽。……他论有破有立,此乃增有所得。非唯不能申,亦不能破。自是有得,何能破他?(《大乘玄论》卷五,见《大正藏》,第45卷,68~70页。)这是说,“邪见”是抓住几个概念(“有得”)来论说事物的真相,而“正见”是不执著任何概念(“无得”)以论断事物。通常在破斥自认为是“邪见”之后,随着又确立对事物真相的看法,实际上也就沦为“邪见”了,因为这也是执著概念(“有得”),这样非但不能申明真理,而且也不能破斥他人的“邪见”。在吉藏看来,唯一的彰显真理的方法是“唯破不立”。

吉藏把中国佛教历来的真理观归结为三种,称为“三重二谛”。他在破斥这些主张的基础上提出“四重二谛”说,以表达“无所得”的宗旨,他说:他(师)但以有为世谛,空为真谛。今明,若有若空,皆是世谛。非空非有,始明真谛。三者,空有为二,非空有为不二,二与不二,皆是世谛;非二非不二,名为真谛。四者,此三种二谛,皆是教门。说此三门,为令悟不三。无所依得,始名为理(真谛)。(《大乘玄论》卷一,见《大正藏》,第45卷,15页。)这里,第一重是指成实宗的观点,成实宗批评毗昙宗把事物看为实有,只能是通俗的真理——“俗谛”,而只有主张万物都“空”,才是真谛。也就是说,俗谛有,真谛无,就事来说是有,就理来说是无,有无并举。第二重是指某些大乘学派,认为万物是有或空,都是俗谛,而主张万物既不是有又不是空,离开有无,无有无非,才是真谛。第三重是指摄论宗的主张,认为万物是有是空,或非有非空,都是俗谛,只有否定说有说空和非有非空两个方面,才是真谛。也就是说,非有非无是与有无相对,有无为“二”,非有非无为“不二”,但“二”与“不二”也还是相对的,还是属于常识的看法,还是俗谛,只有超出这种“二”与“不二”的对立,主张非二非不二,才是真谛。第四重认为非二非不二也还是没有超出有所得的范围,还是俗谛,只有“言忘绝虑为真”,即以达到不涉语言不关思虑的境界为真。真谛是不可言说,不可思量——不可思议的,即无法用通常的语言概念表达的。这就是吉藏三论宗所主张的观点。

吉藏是继承佛教中观学说的“双遣双非”法,用否定的方式来阐述“二谛”说。依据“四重二谛”说的次第,前一重的所谓真,就是后一重所谓的俗,只有到了“忘言绝虑”才是绝对的真。重复地讲,第一重的真谛是对第一重的俗谛的否定,第二重的真谛是对第一重的真谛的否定,第三重的真谛是对第二重的真谛的否定,第四重的真谛又是对第三重的真谛的否定,这是连续性的否定。吉藏的这种方法论可以概括为两个特点:一是对互相矛盾的一对概念同时加以否定,也是所谓“双遣双非”;二是与上一特点相联系,只否定不肯定,也就是“唯破不立”,在否定中显示真理。吉藏认为,“破邪”就是“显正”,不是在“破邪”以后另外再去“显正”。自此也可见,吉藏的“四重二谛”说实际上是一种否定一切真理的真理观。吉藏认为绝对的真理是“言忘虑绝”的,所谓“言忘虑绝”,不是不要言虑,而是指不是一般言虑所能表达和悟解的,但是,怎么会有离开人们的语言概念和思虑活动,另有一套言虑呢?这只能存在于吉藏的宗教构想之中。可见,吉藏的学说是一种与真理相对立的信仰主义的真理观。

七、玄奘、窥基的“转识成智”说

唐代唯识宗创始人玄奘、窥基继承印度佛教瑜伽行派的思想,认为万物为“识”所变现,众生要成为佛,必须懂得万物是“识”所变,是虚假的,不要向外追求;同时,“识”把外界现象执为实有也是错误的,是一种烦恼,必须把“识”转变成“智”,成就“佛智”,领悟佛教真理,进入成佛境界。

在第二章论述玄奘、窥基的本体论思想时,我们曾经分析过唯识宗的唯识理论。玄奘、窥基持“八识”说。“识”,相当于认识。“八识”分两大类:一类是前六识。所谓六识是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对六尘(色、声、香、味、触、法)所生的见、闻、嗅、尝、觉、知六种作用。前五识相当于感觉。第六识叫做意识,是思量、思虑的作用,是对一切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而发生的全部认识,也是前五识的共同依据。一类是第七识(末那识)和第八识(阿赖耶识)。第七识是第六识的根,其特点是不停顿地起思虑作用。第八识被第七识执著为我,是所有识中最重要的识,也称根本识,又称藏识,含藏有一切现象的种子,是产生一切事物的最后根源。

玄奘、窥基认为,必须使八识从有漏(漏,即烦恼)转变为无漏,即从烦恼转变为无烦恼,从而成就四种智慧:(1)眼、耳、鼻、舌、身五识转为无漏,成就“作事智”,有了这种智慧能使人对广大众生行善,做对众生有利的事;(2)第六识转为无漏,成就“妙观察智”,有了这种智慧就能正确观察事物,并能根据众生的不同条件,进行有效的教化;(3)第七识转为无漏,成就“平等智”,有了这种智慧就能认识到一切事物、一切众生都是平等无差别的,发大慈悲心,普度一切众生;(4)第八识转为无漏,成就“大圆镜智”,有了这种智慧,就如大圆镜的光明,能遍映万象,纤毫无遗,摆脱一切烦恼,不妄不愚。至此也就成就佛果而成为佛。

转识成智说强调要通过宗教修持,排除烦恼,获得智慧,证悟真理。把认识和烦恼、智慧和无烦恼联系、等同起来,这种宗教认识论是和宗教道德及其实践密切相连、不可分离的。它以对外界的认识和追求为烦恼,排斥主观对客观的反映,这是通过取消正常的认识,而把人们引上信仰主义的道路。由此可见,信仰主义总是和正常的认识相对立的。

八、刘禹锡的“法”与“是非”的观点

唐代唯物主义哲学家刘禹锡认为,法制是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基本分野。从这个基本观念出发,刘禹锡十分重视法制实行情况对人们是非观念的严重影响,强调如果充分发挥法制的作用,就不仅能维护社会秩序和道德观念,而且还会有严格的辨别是非的标准。他说:法大行,则是为公是,非为公非。……法小弛,则是非。……法大弛,则是非易位。(《天论·上》,见《柳宗元集》卷十六《天说》附)“”,杂乱。这是说,在“法大行”、“法小弛”与“法大弛”的情况下,社会的是非观念大不一样。也就是说,法制实行得严格或松弛,对于人们的是非有决定作用,从而包含了以法制行弛作为判断是非标准的思想。虽然,法制的行弛对人们的是非观念的表现确有影响,但是,法制是特定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的体现,属于上层建筑;从认识论来看,则是属于主观范畴的东西。刘禹锡强调社会法制对于是非观念的决定作用,这是不科学的。刘禹锡所讲的“公是公非”,是指代表“天下之人”即社会全体人员的利益,为全体人员所公认或反对的认识、主张,这对于推动人们去探求客观是非、客观真理是有启发的。但是,专制社会里的所谓“公是公非”,往往是地主阶级整体和长远利益的反映。

刘禹锡在《天论·中》分析天命论产生的认识论根源时,还从人们在实践中能否具体掌握自然规律的角度触及真理与谬误的分野。他指出,在小河中行船,风静水浅浪平,人们完全能够控制船只,不论搁浅或翻船,都不会委之于天命,因为“理(即规律)明”,明白航行的规律;在大海里航船,狂风遮日,波涛汹涌,人们很难驾驭航船,就难免要求助于上天的保佑。在这种情况下,不论平安到达目的地,还是不幸沉没,都被认为是天意,因为“理昧”,不了解大海航行的规律。这就是说,无神论和天命论、真理与谬误的形成,在于人们在实践中是否能够具体掌握客观规律,这显然也是一种宝贵的思想。

同类推荐
  • 弗洛姆:有爱才有幸福

    弗洛姆:有爱才有幸福

    本书是新世界出版社本年度之末隆重推出的“思想大师谈人生系列”其一。丛书第一批共四本,主要是听现代西方的思想大师讲人生哲理。本书请弗洛姆出场,宣讲他“有爱才有幸福”的人生哲理,本书是领悟人类情感、获得最优心理的必读书。弗洛姆是现代思想中的“情爱大师”。他对现代人的研究和批判,对现代人心理状况的准确诊断,被称为“综合了弗洛伊德和马克思的学说”,使他成为现代心理学领域最权威的典范。他提出爱是一门实践的艺术,呼吁只有用爱才能拯救人类,使他成为美国最著名、最受欢迎的心理学家。
  • 中国国学经典读本:淮南子

    中国国学经典读本:淮南子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淮南子》以道家为宗,综合了诸子百家的思想,构筑了一个以道论为主体的哲学思想体系。它主张积极进取,对无为而治作了新的解释,对治国之道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它对天文、地理、节令都做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并以道论为宗本解释各种自然现象,对我国古代科技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 心学的力量:我们为什么要读王阳明

    心学的力量:我们为什么要读王阳明

    本书通过中国古代哲学家王阳明求知格物、创立“心学”的经历中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深刻分析了心学中蕴涵的强大能量。比如,王阳明认为人人都有良知,不过世事多艰,我们在生存过程中太多次违背良知,导致良知被遮蔽,不能发挥它的能量。作者希望读者能从王阳明的智慧中学习到取得成功的正确方法,更加关注自己的心灵,修炼强大的内心,在浮……
  • 王阳明:人生即修行

    王阳明:人生即修行

    本书是一部以王阳明的心学形成历程为主线的人物传记,将他的生平、心学以及现代励志概念结合起来,更深层次地、更独特性地介绍王阳明其人其学。这不是一部简单的传记,它深入浅出,幽默有趣,是有关王阳明的著述中不可多得的一部精品。
  • 老子·庄子(最爱读国学系列)

    老子·庄子(最爱读国学系列)

    《最爱读国学系列(第2辑):老子·庄子》是由《老子》与《庄子》这两本书组成。《老子》与《庄子》同为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是我们了解道家学派哲学思想的必读之书。《老子》主要阐述了老子关于“道”及其运动规律的理论,提出了以“自然无为”为核心的天道观、社会学说及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主张,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也饱含深刻的人生体验和对现实社会的愤激批判。《庄子》主要阐述了庄子的自然之“道”及其由此而生的顺应自然的无为理论、齐—万物的相对主义思想,以及对“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绝对自由境界的热烈追求和对黑暗现实、虚伪世俗的无情揭露和强烈批判。
热门推荐
  • 道法自然:老子对人生的8种帮助

    道法自然:老子对人生的8种帮助

    本书将告诉我们不断进取诚然是我们人生意义的所在,但顺应自然规律、道法自然、清静无为也未必不是一种最好的选择。与其为名利外物所困扰,还不如以平常之心来对待生活、对待生命。书中的老子将给我们一种人生境界。他告诉我们那些只注重眼前利益和为物欲所左右的人不过是行尸走肉而已,而追求内心的恬淡和宁静、追求思想的自由与致远、追求与自然界万物和谐一体的美妙体验,这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为爱而来

    为爱而来

    40多年前,朱邦月的朋友临终时,将两岁的儿子和怀着5个月身孕的妻子托付给他。虽然是孩子的养父,但是朱邦月却奉献了连生父都不能给予的疼爱。本书是朱邦月的二儿子朱邵华以父亲的口吻写的自传体小说,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家庭几十年来遭遇的辛酸,屈辱,委屈以及磨难,但是,在这样外人难以想象的苦难下,他们一家四口相亲相爱,共伴今生。在当今社会下,这本作品极富教育意义,它能给人直面挫折的勇气以及面对苦难,永不言弃的力量。
  • 桃花树下桃花妖:冷王的圈养小刁妃

    桃花树下桃花妖:冷王的圈养小刁妃

    初见时,他美似谪仙,更似桃花妖般的妖冶。他带她逃离火坑,相随相伴五年,他的温柔一次次的让她沦陷,五年里,他将她宠上了天,她误以为他们是相爱的。做梦也没想到,他竟然会以死从她身边逃离。再次的重逢,她才知道一直以来她不过是他儿时玩伴的影子,为博取那人一笑,他竟对他们的孩子狠下毒手。“除了她,没人有资格替我生孩子,只要能让她开心,杀了你又何妨。”最恶毒的语言取代了曾经的甜言蜜语。?“既然你已经找到了你真正所爱之人,那么请你放过我吧,就算是死,也求你给我一个解脱。”她不止一次的祈求。?而他一次次的将她伤的体无完肤后,却不愿放她离开,只因在迎娶那人之前,她是与他最合拍的床伴。???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蜜蜂公主的秘密(牛吹吹科学童话)

    蜜蜂公主的秘密(牛吹吹科学童话)

    可爱的小蜜蜂们有什么秘密?香甜的蜂蜜是怎么来的?让我们跟随《动物时报》的记者牛吹吹一起去小蜜蜂的家里寻找答案吧!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沙漠童话:小哈桑和黄风怪

    沙漠童话:小哈桑和黄风怪

    刘兴诗爷爷参加地质工作后,考察了一些沙漠。包括我国内蒙、新疆的沙漠,也包括境外的中亚沙漠的一角。沉默无语的沙漠,用它那特殊的方式,渐渐向读者展示自己特有的魅力。他作为大自然的观察者,把自己对沙漠的一些感受,以及一些所见所闻,写进了这本“沙漠童话”。沙漠并不单调寂寞,茫茫大沙漠里,也有生命存在。在它的一些角落里,也孕育着蓬勃生机。
  • 凤华天下:倾城太子妃

    凤华天下:倾城太子妃

    一个错误,她从九天之上纨绔无情的小殿下变成了人间不受宠的叶家大小姐。没了权势?没关系,她依旧横行。没了身体?没关系,抢个就好。只是这个长相妖孽,性格暴虐的太子殿下,到底是不是九天之上出了名的废物?和心上人一模一样的祭祀大人,又是从哪来的?还有那个性格一言难尽的武林高手,你是武林高手,不是采花高手,啊!喂——你的手。
  • 特警傻后要休夫

    特警傻后要休夫

    现代女特警凌笑笑与变态色魔同归于尽,穿越到一个古代的傻子皇后身上,不愿在冷宫等死,她女扮男装,冒充刑部尚书的师弟,与皇帝夫君对面也不相识,破解了一个个奇案,为她引来几个男人的爱慕,到底谁最后能抱的美人归呢?-----------------本文精彩片段-----------------精彩片段一:“我警告你,别像狗一样在我的脸上舔来舔去。”“如果小姐不情愿被吃,那好,换你吃在下的豆腐好了”“被狗咬一口,难道还要反咬回去?“见过在下这么俊美的狗吗?”“衣冠禽兽比比皆是。”,“那现在可否让在下一逞兽欲?”“如果你打算在我身上寿终正寝的话。”“难道小姐不知道这种死法在下求之不得吗?”精彩片段二:“你替朝廷做了这么多事,想要什么赏赐?”“什么都可以?”“只要朕能给的!”“好,那就请皇上赐我一张空白圣旨吧!”然后让她用它休了他!***********推荐新文《半路杀出个庶女来》上官轻衣,一个生父成谜的庶女,穿越第一天,就被威胁剜眼,送官,可她岂是任人宰割的主。谁对她不仁,那就别怪她不义,定将欺负她者统统踩死!谁料皇帝一纸赐婚,竟将她赐给了-----他一心想出家的儿子,想她一个身份卑微的庶女,好不容易才有做王妃的命,谁知男人,女人,佛祖都要跟她抢男人?还真是反了反了!秉持着---属于她的绝不放手的原则。她先脚踢垂涎王爷相公美色的男人,然后拳打勾引王爷相公的女子!最后要让王爷相公非破了色戒不可!于是,勾引他,诱惑他,强了他!用嘴唇堵住他的阿弥陀佛!成为她这个庶女王妃的终身事业!看佛祖还要不要他!看是佛法无边,还是妻色无边!庶女语录:一,成为庶女不是我的错,但想将庶女踩在脚下就是错。二,发光并非嫡女的专利,庶女一样也可以,且要发的更亮。三,世界上没有绝望的庶女,只有不肯上进的庶女。四,庶女要想吊到大鱼,必先早点结网,拉着必不能松手。五,磨难是庶女的成功之母,让磨难来的更猛烈些吧!——————————————————————————————本文情节曲折,出场人物众多,不局限于家长里短,阴谋算计,以女主的视角,来讲述一个穿越女子的人生经历!新文开坑,亲们多多收藏!留言!-------------------------------------推荐朋友的几篇文,都是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