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5000000022

第22章 汉唐时代真理观(1)

一、董仲舒的“名顺于天”和“引名”说

西汉时代唯心主义哲学家董仲舒,认为人们认识的任务在于察知“天意”。他说:“天不言,使人发其意”(《春秋繁露·深察名号》),天不言语,而使人察知它的意旨。也就是说,人的认识要符合天意,合乎天意是认识正确的标准。怎样察知“天意”呢?董仲舒说,名号是体现天意的,“名各顺于天”(同上),名是“圣人所发天意”即表现天意而给事物起的名称,合乎“名”也就是合乎“天意”。也就是说名号之能发挥辨别是非的作用,关键在于它取义于天地,代表了天意的缘故。他说:名者,大理之首章也。录其首章之意以窥其中之事,则是非可知,逆顺自著,其几通于天地矣。是非之正,取之逆顺;逆顺之正,取之名号;名号之正,取之天地;天地为名号之大义也。(同上)这是说,“名”是大道理的头一章,抓住这一章的意义,深入了解其中的内容,是非就可以知道,逆顺的方向自然表明,也就可以通于天地的道理了。也就是说,是非的标准,取决于它是逆的还是顺的;逆顺的标准,取决于名和号;名号的标准,取决于天地。天地是名号的大义。这里,董仲舒从逆顺来断是非,所谓顺是指能服从,所谓逆是不服从,以逆顺断是非,就是以是否遵循人主的意志为断,也就是以王意定是非。董仲舒又说:欲审曲直,莫如引绳;欲审是非,莫如引名;名之审于是非也,犹绳之审于曲直也。(同上)意思是说,要知道一个东西的曲直,可用绳墨来衡量;要判断言论的是非,可引用名称概念来作检验的标准。

究竟怎样“引名”以定言论的是非呢?董仲舒曾举了一个例子,他说:今世暗于性,言之者不同。胡不试反性之名?性之名,非生与?如其生之自然之资,谓之性。性者,质也。诘性之质于善之名,能中之与?既不能中矣,而尚谓之质善何哉?性之名不得离质,离质如毛,则非性已,不可不察也。(同上)这是说,现在大家不知道什么叫“性”,讲“性”的言论各不相同,为什么不回转到“性”的名上去探讨呢?“性”的名不就是从“生”字来的吗?人生来的自然资质就是“性”。“性”是资质的意义,从“善”的名中去求“性”的资质,是找不到的。因为“性”的名不能离开资质,只要离开资质一丝一毫就不能算是“性”了。董仲舒认为,要正确确定“性”的意义,应当以“性”的名为准绳。“性”的名是从“生”字来,所以“性”是自然资质,那种认为“性”是善的观点是错误的。十分明显,这种以名作为判断是非准则的说法,是唯心主义的。董仲舒认为名号体现了天地之意,也就是说,归根到底,判断是非的准则是天意。所以,从这层意义上说,董仲舒的真理观是神秘主义的。

二、扬雄的“无验而言之谓妄”的命题

西汉末年哲学家扬雄,认为作为一个儒者应当通达天地人的道理,他说:“通天地人曰儒。”(《法言·君子》)强调要认识自然和人类社会。他还认为君子的言论应当有验证,说:君子之言,幽必有验乎明,远必有验乎近,大必有验乎小,微必有验乎著。无验而言之谓妄。(《法言·问神》)意思是说,幽远深邃问题的言论必须有明显切近的经验作验证,范围广大问题的言论必须有微小事实的验证,细微渺小问题的言论必须有显著事实的验证。没有验证的言论是妄言。扬雄主张各种言论都必须有相对应的事实和感性经验作验证,以有验证为真,无验证为妄,这是具有唯物主义因素的真理观,可惜是论证太简略了。

扬雄又说:“言心声也,……言不经,非言也。”(同上)“经”,经典。语言是思想的表现,如果不合经典法则,就不是正确的言论。扬雄认为辩言必须合乎儒家“五经”,“五经”的《易》辩说天,《书》辩说事,《礼》辩说体,《诗》辩说志,《春秋》辩说理,这都是君子言论的依据、标准。扬雄的这个观点是不正确的。

三、王充的“效验”和“证验”说

东汉时代唯物主义哲学家王充,在检验知识的真伪问题上,针对唯心论和感觉论的两种倾向,提出了“效验”和“证验”的方法,并列举大量例证,进行了系统的论述。

王充在《论衡·薄葬》篇中有一段很重要的话,说:夫论不留精澄意,荀以外效立事是非,信闻见于外,不诠订于内,是用耳目论,不以心意议也。夫以耳目论,则以虚象为言,虚象效,则以实事为非。是故是非者不徒耳目,必开心意。“耳目论”即指经验论,“心意”即指思维。这是说,如果专信感觉经验,而不用思想去考察事实,去粗取精,透过事物的表象去认识事物的本质,就会以“虚象”即虚假的现象来确定是非,这样就失实而无法得出真实合理的论断;如果只靠抽象说明,排除耳目的感觉经验,则不能获致事实的确证。在《论衡·薄葬》篇中,他还概括地说:事莫明于有效,论莫定于有证。人的认识活动,既要有“事效”的根据,又要有逻辑的“论证”。这也就是主张感觉经验的事实和心意辩说的认识的一致,事实的真实性和逻辑论证的正确性的统一。

王充说:“凡天下之事,不可增损,考察前后,效验自列。自列,则是非之实有所定矣。”《论衡·语增》“效验”,实效检验。凡是论事,应当考察和引出“效验”来证明,这样关于事实的是非也就可以确定了。他批评老子一派的唯心主义,说:“道家论自然,不知引物事以验其言行”(《论衡·自然》)。强调论述自然的言论,应当讲物事的“效验”。又说:“凡论事者,违实不引效验,则虽甘义繁说,众不见信。”(《论衡·知实》)论事时违反了客观真实,而又不能引出“效验”来证明,虽然说得动人好听,也是不能令人确信的。王充讲的“效验”,不是我们所说的依社会实践去检验认识,但是他强调感觉是认识的基础,强调只有经过实效检验才是可靠的知识,这是唯物主义的观点。

王充也批评感觉论,指出墨家一派由于只重视感觉经验,不重视理性推论,以至得出有鬼论的荒谬看法。他在《论衡·知实》篇中说:“事有证验,以效实然。”所谓“证验”,就是逻辑证明法,是根据实效的论断,作出概括的结论。这是比引事物的“效验”更深一层的认识活动。怎样“证验”呢?例如,王充批判打雷是老天爷发怒的迷信观念,说明雷实际是火,就用“证验”的方法。他通过对打雷的闪电现象、被雷击折的树木和烧焦的尸体等多方面的观察、分析,然后总结性地说:“夫论雷之为火有五验,言雷为天怒无一效。然则雷为天怒,虚妄之言。”(《论衡·雷虚》)这是通过各种验证而作出的推论性的结论。当时限于科学水平,王充不可能懂得打雷是一种放电现象,但他讲的“雷是火”的看法,是对雷电现象所作的唯物主义说明,并且驳斥了天神迷信观念,在科学史和哲学史上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王充对于江涛形成原因的论证,是一个更为著名的例子。《论衡·书虚》篇记载史书的一个传说,吴王夫差错杀了大将伍子胥,还把伍氏尸体放在锅里煮,再装在皮制的口袋里投于江中。伍子胥死后心怀愤怒和冤恨,在江里“驱水为涛,以溺杀人”(王充在叙述这一传说时没有说明出处,今存先秦两汉古籍亦无这一传说的记载,或许王充所据史籍在王充后即已逸失。)。搅动江水,掀起波涛,以淹死人。王充从多方面进行逻辑论证,驳斥这个伍子胥鬼魂形成大江波涛的说法。他说,屈原怀恨自投湘江,申徒狄蹈河而死,为什么这些江河不起波涛呢?如果说屈原、申徒狄的力量和怒气都不如伍子胥,掀不起巨涛,那么,子路、彭越也是猛将,他们也被放在锅里煮,为什么连肉汤也没有迸溅出来损伤旁人呢?又说,伍子胥为什么不在汤锅里发怒,却要到大江里去掀起波涛呢?难道他在汤锅里胆怯,而在江水中就勇敢了吗?伍子胥既然不能在锅里煮时保卫自己,保存自己,那么,在锅里被煮得骨肉熟烂,筋力消绝,精魂飞散,又怎么能在江里掀起波涛呢?再说,原属吴国的江有的没有涛,而属于越国的江有涛。伍子胥怨恨吴王,为什么要到越国去发怒呢?通过这一系列的论证,王充得出了“无神之验”的结论。接着王充又吸取当时的自然科学成果,从科学的角度分析江涛的成因,他说,江的入海口,“殆小浅狭,水激沸起,故腾为涛”,江涛的形成和江口狭窄、江底又浅有关,而江涛的起因是:“涛之起也,随月盛衰,小大满损不齐同。”直接和天上的月相圆缺变化有关。这是十分出色地运用自然科学的观点进行论证,从而给传统的迷信观念以沉重打击。

由此可见,王充验证知识的方法,既不是经验主义的,也不是单纯的抽象推论,而是直接验证和间接验证、事实验证和逻辑证明相结合的方法。应当承认,这是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

四、嵇康的求知“不以己为度”的观点

三国魏国时代哲学家嵇康,认为事物是可以认识的,人们认识事物不能主观臆断;同时他又主张不求是非,表现了道家的任其自然的思想。

嵇康说:“善求者,观物于微,触类而长,不以己为度也。”(《答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见《嵇康集校注》(本书所引版本为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卷九)一个善于认识的人,要善于观察事物的微细变化,接触物类而增长认识,不以主观的想法去臆断。又说:“夫至理诚微,善溺于世,然或可求诸身而后悟,校外物以知之者。”(《答难养生论》,见《嵇康集校注》卷四)真理十分精微,世人不容易认识,可以通过主观体验和客观验证以求得领悟和认识。嵇康强调求知要避免主观臆断,要接触外物并通过验证,这体现了唯物主义的精神。

嵇康认为,历史上的“古义”、“前言”即前人的言论只能作为探求事物道理的参考,他说:夫推类辨物,当先求之自然之理。理已定,然后借古义以明之耳。今未得之于心,而多恃前言以为谈证,自此以往,恐巧历不能纪。(《声无哀乐论》,见《嵇康集校注》卷五)这是说,人们在认识事物,进行推理和判断时,首先要认识事物自身的“理”即规律性,然后再在此基础上参照“古义”以求得明确的认识。如果自然之理没有得之于心,而以古人的“前言”为证据,进行谈论推断,是不可能得到正确认识的。嵇康反对借“古义”、“前言”作论证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

嵇康还强调不能人云亦云,以为天地之理都为人们所穷尽了。他说:“以多自证,以同自慰,谓天地之理,尽此而已矣。”(《养生论》,见《嵇康集校注》卷三)实际上:“天地广远,品物多方,智之所加,未若所不知者众也。”(《难宅无吉凶摄生论》,见《嵇康集校注》卷八)天地广大辽远,事物众多,人们所知的还没有未知的多。启发人们不要自以为是,要开阔视野,不断去探求真理,这也是有积极意义的。

虽然嵇康对于探求真理的态度、方法都有合理的见解,但是,他有时又过于迷信古籍。他说:“夫神仙虽不目见,然记籍所载,前史所传,较而论之,其有必矣。”(《养生论》,见《嵇康集校注》卷三)认为根据以往史籍所载,长生不死的神仙还是有的。这是错误的。不止于此,嵇康为了实现成仙的幻想,而宣传“无措是非”即不求是非的哲学。他说:夫称君子者:心无措乎是非,而行不违乎道者也。何以言之?夫气静神虚者,心不存于矜尚;体亮心达者,情不系于所欲。……故能审贵贱而通物情。物情顺通,故大道无违;越名任心,故是非无措也。(《释私论》,见《嵇康集校注》卷六)“措”,置。嵇康认为在思想上不分是非,在行动上合乎道,才是君子。这是深受道家庄子影响的思想。

五、郭象的“任天下之是非”的思想

魏晋之际重要哲学家郭象,继承和发展庄子的“齐是非”、“不谴是非”的思想,在是非问题上,宣传“任天下之是非”的原则。

郭象认为,人的认识是无是非可言的,为什么呢?因为:彼之与我,既同于自是,又均于相非。均于相非,则天下无是;同于自是,则天下无非。(《庄子·齐物论注》)人们彼此之间在认识上都是自是相非的,肯定自己为正确,指责别人为错误。如果从相非的角度来看,则无所谓是;如果从自是的角度来看,则无所谓非。是非是由认识主体决定的,是主观的,是没有客观标准的。“是非无主,纷然淆乱”(《庄子·齐物论注》),天下完全是“无是无非”(同上)可言。

“无是无非”被郭象认为是最高真理,最高思想境界,他说:是以至人知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故浩然大宁,而天地万物各当其分,同于自得,而无是无非也。(同上)。“至人”,完善的理想的人格。“指”,天地中的一体。“马”,万物中的一物。天地虽大,一指可以蔽之;万物虽多,一马可以理尽。为什么呢?因为天地万物,所是者非是,所非者非非,是无是非分别的。“至人”就懂得这些道理,所以能顺从万物的性分,不去分辨是非。这样,在认识上也就没有是非的对立了。

同类推荐
  • 南怀瑾的济世佛道

    南怀瑾的济世佛道

    在当今社会中,还有这样一位传奇之士,他博学多才,诲人不倦,传承着释迦牟尼的伟大教化,不辞辛苦,身体力行,以利益天下众生。
  • 国学十八篇

    国学十八篇

    《国学公共课:国学十八篇》收录章太炎先生1922年及1935年数次公开讲学记录,系统体现国学的概貌,展示章氏深厚的学养,内容通俗易懂、简略概括,对中国传统经学、哲学、文学进行精到而系统的简述,深入浅出,行文典丽古雅,是热爱本国传统文化的读者的最佳入门读物,也是了解章氏思想及国学进阶的最佳指引之书。
  • 易经大智慧

    易经大智慧

    国学经典,包罗万象,深奥难懂。如何参悟?如何为我所用?轻松阅读国学丛书结合当今读者的阅读习惯和思维习惯,利用古今中外的具体事例重新诠释经典的智慧;让您能够轻松领悟!本书为该系列丛书之一。它主要通过简单的故事,让厚重的《易经》变得生动,用最短的时间将《易经》知识了然于胸。
  • 哲学家讲故事(大全集)

    哲学家讲故事(大全集)

    哲学是无所谓入门的,更没有所谓的初学者和专业者之分。维特根斯坦曾经说过: “一部严肃且伟大的哲学著作,完全可以用笑话写成。”哲学之所以可以写成笑话、故事或者寓言,那是因为所有的哲学问题和哲学思考都源于人类的生活本身,只不过我们是“日用而不知”罢了。只要你是一个用心的人,从哲学的故事中有所感悟,你就是一个哲学家。
  • 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周易》

    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周易》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周易>》将《周易》的一些基本知识介绍给读者,力求能引导读者对《周易》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
热门推荐
  • 华西语文学刊(第九辑)

    华西语文学刊(第九辑)

    ,日语语法研究,日语教学研究。日语翻译研究,本辑包括:学者访谈,语言类型学研究,书评等栏目,汉日语言对比研究,语料库与日语研究,共收录37篇文章
  • 酷少的萝莉妻

    酷少的萝莉妻

    他是强权重兵,运筹帷幄的顾远航,不曾想,一个小丫头竟让他---‘全军覆没’!她是小导游,‘天真烂漫’,最大的目标---‘誓将闪婚进行到底’,殊不知,这婚姻可真难耐呀!三年前苏齐洛扬着一张春光灿烂的小脸说:“顾远航,和我结婚吧。”顾远航被口中的咖啡呛得满脸通红:“不好意思,我们不合适。”苏齐洛不服气:“我守得了清贫耐得住寂寞,那里不合适了!”顾远航气定神闲的丢了句:“丫头,这年头,大叔不一定喜欢萝莉的。”三年后,顾远航想小丫头可真嫩真好吃,是真的很好吃……于是,黑着一张老脸,哀嚎着谁TMD说的大叔不喜欢萝莉了,谁说的,谁说的!!!给老子滚出来……PS:正剧,非小白文,有笑,有泪,说亲友爱三情,诉岁月静好,揭人性本质,缠锦爱情等你来阅!
  • 独魅惑主

    独魅惑主

    我可以心狠手辣,因为我是天下第一杀手;我也可以妩媚妖娆,因为我是天下第一美姬;我更可以义正词严,因为我是一国之母。傲慢的冷眼旁观为了我而伤痕累累的败北者,作一个连微笑都不愿施舍的残忍胜利者。可为什么我却依然被命运玩弄!我的爹爹不要我,那么我就以最残忍的方式出现在他面前,让他痛苦的生不如死!我不能和我爱的人在一起,那么我就让他恨我恨得深入骨髓,以最激烈的方式永远存在于他的心中!我做杀手,做舞姬,做皇后,做盟主……但我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就连我自己都不知道……"负我之人必须付出血的代价!""为什么不要我?为什么杀我?我做错了什么?""我是杀手,对别人狠,对自己--更要狠!""杀手只要接了血帖就不会管面前的人是亲人,友人或是爱人,杀手的任务是杀了帖上之人,这就是杀手"------------------------------------------------------------------------------------------群号:5914536,有兴趣的就来加把!
  • “二”小姐的彪悍人生

    “二”小姐的彪悍人生

    一场变态的试炼,令她无端穿越成京城举世闻名的展府的“三绝”二小姐所谓三绝,即:痴绝,傻绝,笨绝(-_-)三绝就三绝吧,反正他展梵音最擅长的就是扮猪吃老虎,但是…后妈暗算,姐姐刁难,暗中使坏,联合陷害……还有一堆不知从何而来的美男在一旁看戏乐翻天……奶奶个麻花的,你们活得不耐烦了!忍无可忍,无需再忍,何况还是我们从来都不知道忍为何物的展小姐……于是乎……☆☆白慕朗:不知在下可曾的罪过姑娘?展梵音:没有啊,只不过古人说得好啊,根不正苗歪!☆☆钱凤:梵音,你怎么能将一个野男人带回家?展梵音:不是啊,我只是听说姐姐嫁不出去了,他是我给姐姐捡回来的姐夫!☆☆云枭:展梵音,你要干什么(双手护住前胸)展梵音:(笑眯眯)放心吧,我会乖乖疼你的!☆☆展梵音:孔昭,我可以相信你吗?孔昭:小姐,您永远是孔昭的小姐!☆☆路人甲:听说展梵音又被人欺负了!众美男:老伯,您听错了吧!展梵音不去欺负别人就不错了!斗后妈,戏刁女,过宅院,闯江湖,看我们的“三绝小姐”展梵音如何过他的彪悍人生!简介无能,内容会比简介更精彩,喜欢的请放入书架!*****************************************推荐好友文文:恶魔总裁宠我吧笑雨涵尼姑皇后谢郦恨嫁——警花女神棍长袖扇舞暖宝贝的幸福人生唐音七
  • 精彩课堂:中小学课堂教学艺术漫谈

    精彩课堂:中小学课堂教学艺术漫谈

    我想,作为第一线教师,我们要紧的不是盲目地否定哪种教法,也不是去证明许多种教法的没道理,更不是将某种教法不加任何更改就糊里糊涂地照搬到自己的课堂使用。好的一线教师应当像蜜蜂一样,在教学的百花园中,广泛采集对于自己有用的花粉,回来以后,酿造自己课堂教学的蜜。教师有必要集各家教法所长,结合自身的素质、个人性格特点以及学校和学生的实际状况,找到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方法。同样是课堂,教师的心理状态各有不同。同样一篇文章,不同的老师讲,有的时候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忽而眉飞色舞,忽而屏息凝神,这种课是一种享受。而有的时候,学生学得索然无味,忽而闭目瞌睡,忽而惊觉欠伸,这时的课则成了受罪。
  • 与君两相欢:情系三帝

    与君两相欢:情系三帝

    程蓉儿,一个爱上自己的哥哥却不幸穿越到大栖国的现代女孩儿。身世离奇的她,在那个三国鼎立纷争不断的乱世,却混的如鱼得水。身为郡主的她,却以银面神医的身份悬壶济世,以玉面芙蓉的身份浪迹江湖。心静如水的她,早已看破红尘,却屡屡坠入情网......此文有轻松搞笑的情节,具体包括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感纠葛,惨烈的宫斗,无情的战争,所谓的江湖~~女主不小白男主很腹黑不喜者误入……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quot;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他亦有爱

    他亦有爱

    当年,简莫璃十八岁的时候,为父还债,她成了礼物。作为礼物,她成了恶魔的猎物,只有任他宰割。他既邪恶又冷血无情,明明不喜欢她,却又……可就是这样一个魔鬼,却忽然有一天对她说:他爱她?简莫璃听后却止不住的笑了,只是轻轻的问:“所以呢?”“所以呢?”男人习惯的挑眉,俊美的脸上却荡起了霸道的笑:“所以你简莫璃唯一的男人必须只能是我,而你也只能是我的女人!”
  • 毒妃逆袭:巅峰召唤师

    毒妃逆袭:巅峰召唤师

    神级魔法难求?顶级神兽难寻?至尊毒术难学?珍奇异宝难得?紫夕勾勾手指:“这些分分钟值得拥有,从废物到天才的逆袭就是这么自信!”本该就此踏上人生巅峰,找个高富帅,升任大盟皇,却引来各路妖孽挡住去路……紫夕眯起眼眸:“不管劫财还是劫色,保证你们哭的很有节奏!”(群【萌杀派】18031685,微博搜索霜月眸可关注)
  • 殿下太无情

    殿下太无情

    她助他当上太子,却在册封当天被他无情推开,看着他搂着心爱的女人离开……他救她,她回报的是带毒的银针:“很抱歉,我根本不可能相信你,从心里到骨子里都无法相信,不过,我也占不到多少便宜。”因为,他还来得及杀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