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5000000021

第21章 中国古代真理观(2)

应当说,庄子提出辨别是非的真理标准问题,是有认识意义的。他也看到了个人主观认识的片面性,否定是非的主观标准,也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他只在主观认识领域里探求真理的标准,不懂得也不可能懂得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不是一个理论问题,检验认识的标准在于客观的实践。庄子正由于不懂得这一点,认为是非都是相对的,因人而异的,因此否定了是非的客观存在;从否定真理的主观标准,导致否定是非的客观区别,否定客观真理。这样也就从相对主义进而陷入了更深的谬误。庄子说: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恶乎至?有以为未始有物者,至矣,尽矣,不可以加矣!其次以为有物矣,而未始有封也。其次以为有封焉,而未始有是非也。(《庄子·齐物论》)“知”,知识。“以为”,认为。“未始”,未曾。“封”,界限。这是说,古时人的认识有达到最高境界的。认识到未曾产生物质就是最高境界,其次是认识到有物质而没有界限差别,再其次是认为有界限差别而没有是非。也就是说,庄子以忘掉一切是非,进而忘掉一切差别,再进而忘掉一切物质现象,达到虚无境界,作为最高的认识。这是一种虚无主义思想。

三、后期墨家的“以言为尽,”和“志行,为也”的命题

后期墨家继承墨家的思想,进一步强调真理与谬误的区别,并把人的行为作为检验认识的标准,从而推进了“三表”说。

(一)“以言为尽,”和“非诽者,”

后期墨家承认客观真理的存在,他们针对怀疑知识,以为一切言论都是相对的、世间没有真理的观点,指出“以言为尽,”(《墨子·经下》)。“”,错误。意思是说,把一切言论都看成是错误的,这是真正的谬误。理由是以为一切言论都是错误的这句话不合逻辑:因为若果这句话是正确的,就有不是错误的言论,这句话也就不能成立;若果这句话是错误的,就要承认有的言论是正确的,这句话也同样不能成立。这是机智地从形式逻辑角度去揭露论敌的自相矛盾,从而肯定正确的言论即真理的存在。后期墨家还说:“非诽者,。”(《墨子·经下》)“诽”,批评。意思是把一切批评都说成是错误的,这个论断本身就是错误的。理由是“非诽”也是“诽”,也是批评;以为一切批评都是错误的,就否定了自己论断的正确性。后期墨家也说:“诽之可否,不以众寡,说在可非。”(同上)批评的正确与否,不在于批评者的多少,而在于是否应当批评。这是说要尊重客观事实,明辨客观是非,也就是承认真理的客观标准,承认客观真理的存在。

后期墨家还明确指出是非区别的客观性、绝对性,凡符合客观的为是,反之为非。《墨子·经说上》说:辩:或谓之牛,或谓之非牛,是争彼也。是不俱当。不俱当,必或不当。“当”,指与客观事物相符。这是说,辩论双方,一方肯定这是牛,另一方否定是牛,这就是争论的命题(“争彼”)。矛盾命题的双方不能“俱当”,不能都是正确的。必有一是一非。《墨子·经说下》也说:辩也者,或谓之是,或谓之非,当者胜也。辩论的任务在于分清是非,符合客观事物的为胜利。后期墨家的理论是对庄子的相对主义、怀疑主义的有力否定。

(二)“志行,为也”

后期墨家从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的角度,把“以名举实”的认识过程归结为四个环节:“名、实、合、为”(《墨子·经上》)。“名”是表述事物的形式。“实”是“名”所表述的客观对象、内容。“合”,名实相符,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的统一,即达到真理性的认识。“为”,《墨子·经说上》说:“志行,为也。”“志”,动机、目的。“行”,行动。按照一定的动机去行动,叫做“为”。“为”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是对名实是否相合的检验,是认识过程的必要环节。这是一个精辟的见解。后期墨家还就怎样才算真正懂得区别黑白的问题,说:“知其所以不知,说在以名取。”(《墨子·经下》)“取去俱能之,是两知之也。”(《墨子·经说下》)这是说,只有能“取”能“去”,才算真正区别了黑白。“取”、“去”都是“为”。后期墨家以“为”为检验认识的标准,这就部分地克服了墨子“三表”说的狭隘经验论的缺点,否定了墨子由“三表”说证明鬼神存在的神秘思想,推进了古代唯物主义真理观的发展。

四、荀子的“贵有符验”和“解蔽”的学说

战国末期唯物主义哲学家荀子,从其唯物主义自然观出发,强调主观符合客观,理论得到事实的验证,才是真正的知识,他还分析了造成人们认识上谬误的原因,为区别真理与谬误和达到主观符合客观指出了重要的方法和途径。

(一)“贵其有辨合,有符验”

荀子说:“知有所合谓之智。”(《荀子·正名》)“智”,真知、真理。“知有所合”,即只有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的知识,才是真正的知识。怎样才能达到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呢?荀子说:故善言古者必有节于今,善言天者必有征于人。凡论者,贵其有辨合,有符验,故坐而言之,起而可设,张而可施行。(《荀子·性恶》)“节”,验证。“辨合”,即别合,如符契相合。“符验”,事实的验证。这段话很重要,是对先秦时代哲学战线争论的“古今”、“天人”和“名实”三个重大问题的总结。意思是说,善于谈论古代的一定要在现今的事实上得到验证,善于谈论天道的一定要在人事上得到验证。一切言论,贵在与事实相符合,贵在得到事实的验证,做到这一条,就可以达到名和实、知和行的统一了。荀子的“贵其有辨合,有符验”的观点,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方法论原理:理论和事实的统一,理论的正确与否要通过事实的验证。这是一种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荀子反对庄子的“不谴是非”的主张,提出了“当是非”的观点,他说:“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荀子·修身》)“是是非非”,谓能辨别是非。这是说,以是为是,以非为非,叫做知识;以非为是,以是为非,就是愚昧。怎样判别是非呢?“是非疑,则度之以远事,验之以近物,参之以平心。”(《荀子·大略》)这是说,对是非有疑问,就应当用历史的事实和当前的事物来检验,在检验时还应当平心静气。这是一种鲜明的唯物主义客观真理观。荀子还说:“凡观物有疑,中心不定,则外物不清,吾虑不清,则未可定然否也。”(《荀子·解蔽》)人在认识过程中,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不可轻易地下论断。这是一种严肃的求真态度。但是,荀子不能把自己的观点贯彻到底,他说:“传曰:‘天下有二,非察是,是察非,’谓合王制与不合王制也。”(同上)以是否合王制作为区别是非的准绳,这又陷入唯心主义了。

(二)“凡人之患,蔽于一曲”

荀子认为当时的一些学派虽然“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实际上,他们的主张往往是片面的、错误的。荀子着力探讨了认识上谬误的缘由,认为人们之所以陷于谬误,是由于有所“蔽”,即有蔽塞,受蒙蔽。他说:“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同上)“一曲”,片面。“大理”,全面的根本的道理。为片面所蒙蔽,不明白全面的道理,是人们在认识上的祸患。他说:曲知之人,观于道之一隅而未之能识也,故以为足而饰之;内心自乱,外以惑人,上以蔽下,下以蔽上,此蔽塞之祸也。(同上)只了解片面的人,观于一隅而不知其为一隅,误以为全面,而不能观察其他方面,这就造成了蔽塞。荀子还列举了各种蔽塞:欲为蔽,恶为蔽;始为蔽,终为蔽;远为蔽,近为蔽;博为蔽,浅为蔽;古为蔽,今为蔽。凡万物异,则莫不相为蔽。(同上)事物有对立两方面,彼此互为蔽塞,这就在客观上容易形成人们看法的片面性,见彼而不见此,见此而不见彼,只见矛盾的一方而不见矛盾的另一方。这是说,人们犯片面性的毛病是有深刻的认识原因的。此外在主观上人们还往往“私其所积,惟恐闻其恶也;倚其所私以观异术,唯恐闻其美也”(同上)。“积”,素习。“倚”,偏倚一方。积累片面知识既久,就不愿承认自己认识的错误,唯恐听到他人批评,还从自我的角度去看不同于自己的见解,唯恐听到有人对它的赞美。这样就更是使错误得不到纠正。荀子认为,要获得正确认识,必须“解蔽”,克服片面性。怎样“解蔽”呢?他说:圣人知心术之患,见蔽塞之祸,故无欲、无恶,无始、无终,无近、无远,无博、无浅,无古、无今,兼陈万物而中县衡焉,是故众异不得相蔽以乱其伦也。(《荀子·解蔽》)“心术”,思维方法。“博”,渊博。“中”,中心。“县”,同悬。“衡”,权衡。“中县衡”,中心悬有称量是非之权衡。圣人深知思想方法的主观偏见,是蔽塞的祸害,所以要求对于欲恶、始终、远近、博浅、古今等对立面,不是只见一面,无视另一面,而是要全面把握两个方面,并以“道”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这样就不会受各种片面所蔽塞,而认识事物的本来面貌。荀子的“解蔽”主张,是合乎认识辩证法的,是对古代真理论的一项贡献。但是,荀子用以衡量各家学说是非的“道”是永恒的,这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五、韩非的“参验”说

荀子的学生韩非在探索真理标准的道路上继续前进,提出了“因参验而审言辞”的命题。“参验”的概念早已出现,如《战国策·魏一·西门豹为邺令》说:“求其好掩人之美而扬人之丑者而参验之”。屈原批评楚怀王以忠为邪,以僭为信,使自己遭到放逐:“弗参验以考实兮,远迁臣而弗思。”(《楚辞·九章·惜往日》)然而都没有阐发。韩非在继承荀子等人思想资料的基础上,发挥说:“偶参伍之验,以责陈言之实。”(《韩非子·备内》)“偶”,并列,对比。“参”,参照各个方面,比较研究。“责”,求。“陈言”,指臣下向君主陈述的言论。所谓“参验”,包含比较和验证两层涵义。怎样参伍、比较呢?韩非说:参伍之道:行参以谋多,揆伍以责失。……言会众端,必揆之以地,谋之以天,验之以物,参之以人。四征者符,乃可以观矣。(《韩非子·八经》)这是说,参伍、比较的方法是,要作多方面的考虑,通过比较找出失误之处。言论会合各方面的端绪,必须考察地利、天时、物理、人情四个方面,如果这四个方面都得到验证,就是可观的言论了。这是要求全面辩证的审核言论,是一种合理的见解。

参验也包含以事实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意思,韩非说:循名实而定是非,因参验而审言辞。(《韩非子·奸劫弑臣》)这是说,应当按照概念、名称、言论和实在是否一致,来判断是非,根据对实际办事效果的检验来审查言辞是否正确。也就是说,凡是有事实验证的,是正确的;反之,就是错误的。又说:“无参验而必之者,愚也;弗能必而据之者,诬也。”(《韩非子·显学》)“必”,武断。一种认识没有通过事实加以验证就肯定它,那就是愚蠢;一种认识没有确定它的真伪就作为根据,那就是欺骗。

韩非的“参验”说,还特别重视以“功用”即实际效果来检验人的认识。他说:“夫言行者,以功用为之的彀者也。”(《韩非子·问辩》)“的彀”,目标,目的。意思是说,任何言行都要以其预期的功用为目的。一个人如果言论无的放矢,就是“妄发之说”。例如,判断一个人是不是大力士,不能光听本人的自我介绍,而是要给他鼎俎,看他能否举起来,这样也就立刻能判断了。韩非还说,有的东西光看外表,是难以判断的,但是只要拿到实际中去应用,马上就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比如,只看宝剑的颜色,专家也难以判断是否锋利,可是只要拿去砍刺一下,就是普通人也能说出它的利钝了。韩非“参验”说主张以客观效果来检验人的主观认识,这是唯物主义的观点。它的缺点是多于具体例证,缺乏深刻的理论论证,带有直观性、狭隘性和实证性的特征。

同类推荐
  • 哲学就是爱智慧(爱智书系)

    哲学就是爱智慧(爱智书系)

    在很多人的眼里,哲学是一个让人莫测高深的词汇,一提起它,就令人联想到某种至高无上的智慧,还有一张与这种智慧相连的刻满岁月年轮的脸。哲学真的是这样让人望而生畏的吗?这本小书将会回答我们最关心的几个问题:什么是哲学?哲学家们想的都是些什么问题、哲学家都是些什么样的人,读过这本书后你会发现,哲学原来有着这样一张生动有趣的面孔,而你自己也曾经像哲学家一样思考过!
  • 反经大全集(超值金版)

    反经大全集(超值金版)

    本书为唐代学者赵蕤所著述,为历代有政绩、有业绩的君臣所共悉,被尊奉为小《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从国家兴衰上讲谋略的,《反经》是从长短利害上讲智术的。它从逆反的心理态势中谋求一种逆反的思维方式,不失为古代心理学的范本。《反经大全集》在原文的基础上,增加了注释、译文,每篇前有导读,揭示《反经》的奥秘,是我们为人处世、安身立命以及为官、经商、管理的必备参考书。
  • 心学的力量:我们为什么要读王阳明

    心学的力量:我们为什么要读王阳明

    本书通过中国古代哲学家王阳明求知格物、创立“心学”的经历中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深刻分析了心学中蕴涵的强大能量。比如,王阳明认为人人都有良知,不过世事多艰,我们在生存过程中太多次违背良知,导致良知被遮蔽,不能发挥它的能量。作者希望读者能从王阳明的智慧中学习到取得成功的正确方法,更加关注自己的心灵,修炼强大的内心,在浮……
  • 生命的菩提

    生命的菩提

    《唯识述记》云:“烦恼障品类众多,我执为根,生诸烦恼,若不执我,无烦恼故。”《生命的菩提》由于仲达编著,《生命的菩提》意在化解世人内心的苦痛,使迷惘者渡过心灵苦海,心生净土,修出佛心禅性,回归自性的灵山。愿人人都能以一颗阳光健康之心,享受禅的超越与洒脱。
  • 论语(大全集)

    论语(大全集)

    古人半部《论语》治天下,令人半部《论语》修自身,尽管《论语》只是一些简单的对话,但包含了大量为人处世的大原则、大道理。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曾形象地把孔子创始的儒家思想比做“粮食店”。可以说,孔子在《论语》中提出的思想,很多都是我们这个民族乃至全人类的“精神食粮”,具有不可灭、不可毁的价值。《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论语》首创语录之体,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言行,书中用简洁而又含义隽永的语言,讲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至理名言。《论语大全集》一书分为原典,注释,名家注解,解读五部分,为加深现代人对《论语》的理解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热门推荐
  • 腹黑帝王将军妃

    腹黑帝王将军妃

    正剧文艺版:她,风华少女,男装入世。天下第一将,神话少年。他,曾经韬光养晦,为皇位步步为营,隐敛风华之间,城府高深似海。他,执着守护的军师明楼,腹黑帝王,身份神秘莫测。紫衣紫眸,姿容冠绝天下,魅惑铁血无双,却只为她倾尽天下,至爱至宠于一身。她与他,是自己来不及参与的过往,却只祈愿——与她现世携手,一世一双人。*挚爱专宠版:宠她爱她,无需缘由;帝、将携手,双剑合壁!欺吾妻者、负吾妻者、陷吾妻者,严杀不贷!但貌似,无人敢欺他妻。二人,遇神杀神,遇魔嗜魔,横扫天下!*小白护妻版:“禀皇上,晋云燕皇欲与我朝姻。”太监禀报着。“准!哪家姑凉?”某帝眼皮未抬,神色淡然。“皇后娘娘”太监头低得埋进了沙子里。“敢抢吾妻,打回去!”某帝紫眸喷火。“皇上,大商国要求联姻。”小官弱弱开口。“哦?哪家姑凉?”某帝皱眉,容色森寒。“皇后娘娘”小官缩着脖子。“敢抢吾妻,灭了他!”某帝跳脚,怒起拍案。“皇上,馥华公主下嫁我朝。”太傅抹了把虚汗。“好!下嫁何人。”某帝面色一缓,终于没人抢妻。“皇……皇后娘娘!”太傅一溜烟跑了。“天杀了!送军营——充妓!”某皇面如阎罗。……这是一个某女少时恋错郎,继而又遭腹黑狼手。再联手,去整盅其他不诡狼的故事。双强联手,嗜宠翻天;美男如云,一世一双人。◆粽子非后妈,亲们,请放心入坑,新文需要亲们的多多扶持~O(∩_∩)O~
  • 何何之舞

    何何之舞

    那带头的侍从犹豫地看了一眼紧闭的铁门,不顾诸人的围观纳闷,正要伸手去拉石环叩门,最后在一条古陌幽深的小巷前行了许久,那石环正在怪兽的口处,侍从伸手一拉,他的随身侍从便指挥着抬架大帝像,仿佛将手放入怪兽口中,逶迤婉转,有种凭空而逝的感觉。终于在尽头停下,那是一道奇异的窄门,迥异于青城民居普遍以木为门的形制,并那颗被斩落的头颅,那门是用整块的石板镌成,一道穿街过巷,花纹也极为特异,简简单单的几笔,枯木子刚离去前往王宫,却透出一股寒意来
  • 重生之玉石空间

    重生之玉石空间

    重生为唐家五岁小妹,醒来一看不但衣衫褴褛饥肠辘辘,还被告知正处于瘟疫泛滥中心。哥哥姐姐瘦弱无力,娘亲更是一走三咳,一向自诩有点脑力的唐芷也傻眼了!好在发现随身空间,不但有神奇灵泉,更有取不完的宝石!什么?爹爹不但没死,还当了大官娶了新老婆?什么?让她娘委身做妾?唐芷包子小脸气得涨红,还真当他们是那小沟里的小鱼任意拿捏么?财力、势力,她也有,看看谁怕谁!挣大钱,养家人,没有什么比家人更重要了!
  • 我依然爱你,我只是不喜欢你了

    我依然爱你,我只是不喜欢你了

    最甜美是爱情,最苦涩也是爱情。56个温暖别致的爱情故事,献给爱情路上迷茫又执着的你!《我依然爱你,我只是不喜欢你了》是豆瓣超人气作者小岩井首部暖心力作。
  • 捡个校草带回家

    捡个校草带回家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爱财如命的杨一一上演了一场美女救英雄之后,家里就多了一个拖油瓶,原本想要仗着自己是房东,可劲的欺负消遣人家的,不料,却被对方扮猪吃老虎,从此陷入了暗无天日之中。斩她桃花,灭她情人。封去她所有的退路,只留下通向他怀抱的那一条最终的情深爱恋之路。
  • 喵喵,王子殿下

    喵喵,王子殿下

    我!超级无敌美少女伊莉雅,最大的心愿就是加入社团,实现自己的价值!! 虽然在这条路上屡败屡战,但在16岁时,我终于成为了自由会社的新社员! 可是……我在入社的第一天就遇见了一个神秘美少年,而且我还发现了他的秘密——他居然会冒出猫耳朵!!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浪漫清新恋爱自由式!不可思议的恋人,不可思议的爱恋,喵星来的王子大作战!
  • 缠绵

    缠绵

    推荐朋友刚开始写的书,绝对值得一看。《无欢》——新文《煌祭》*被死党拖去参加个什么破晚宴也就算了,她躲在角落当个隐形人就好了;可是突然跑出来个男人说要她当他情人这种事情可就不在她的忍受范围之内了。“总之从这一刻开始,你就是我的情人。”“不好意思先生,医院在那边,你过条街就到了,如果你不认路的话可以打的过去。”*呜……她不过是心情郁闷跑出去泡了一晚上吧、火起时随手把人家酒吧给砸了稀巴烂、然后和某个帅哥调调情、开玩笑说要来个一夜情而已,他他他居然就把她带回家狠狠地“虐待”了一个晚上导致她第二天连床都下不了?那还不是因为该死的他要在她面前和他家未婚妻亲热?这个恶劣的男人!简直比撒旦还撒旦!她敢保证撒旦不会这么对她!更何况和他在一起,生活总是让人心惊肉跳,一下子暗杀一下子车祸一下子绑架的,她幼小脆弱的心脏哟,可受不了这么多刺激……最重要的是……她似乎一直刻意地去忘记,告诉他自己的身份……*该死!他就这么没有魅力?这个女人就觉得承认爱上她那么丢脸?天知道有多少女人每天争着上他的床他还不让呢。惟独她!第一次,她居然敢和别的男人调情,念在她是喝醉的份上,也就不计较了。(桔子:你那样还叫不计较??)第二次,他才跟她求了婚,她又给他出状况!绑架!还差点把她自己给弄残废了!(我说...这好象不关你什么事啊?)第三次——他跟她之间的情况才刚刚有进展,结果她留下几句莫名其妙的话然后甩手走人从此音讯全无?可是,直到他开始着手找她,第一次真正地了解她时,他才发现,她的身份居然是……*桔子建的群66184600敲门砖是桔子任意一部书名或者主角名字~~大家如果喜欢桔子的小说就加群吧~~*推荐好友采凝的文文!《罂粟情人》推荐好友倾尽天下的文文!《赤鬼》推荐好友落萧的文文!《倾天下:魅君颜》
  • 别来无恙,各自安好

    别来无恙,各自安好

    我亲眼看着时光将身边的一切变得苍老又模糊,想要伸手碰触,却只是冰凉一片,那些如冰般清凉的记忆,在最炙热的年华里,失却了原有的坚执,一点一点的幻化成一汪水,只映射出你那最是落寞的姿态,最终,却连原有的轮廓都消失不见。一段不解之缘。各自安好。。。。
  • 蝴蝶公主

    蝴蝶公主

    香蝶十三岁时,家中接二连三的出事,首先是家人离奇的失踪,其次是大宅莫明其妙的着火,接着贺达不明不白的死去,贺达的妻子也患了急病,她把一只镶有蓝宝石的金蝴蝶交给了香蝶,这是唯一能证明香蝶身份的证物,它和香蝶的身世有何关系,又会给这个不幸的孩子带来怎样的改变,接下又会发生什么呢?
  • 魔法跳跳舞

    魔法跳跳舞

    多玛前世并不信仰神,偏偏这世的她来到了一个需要信仰神灵才能得到力量的魔法世界,父亲的家族显赫但与她无关,因为她是一个情人的孩子,如果她想被家族承认,冠上家族荣耀的姓氏就必须优秀,原本以她混日子的快意性格是没打算去讨好家族的高层,但却因为来自地下世界的莫名追杀不得不努力的学习自保,做到优秀,她抽丝剥茧的摸索到了被追杀的根源,却因此牵引出更多关于她自己的谜团,谁,在操纵着她的人生?是人们信仰的神吗?一念天堂,一念地狱,魔法的世界,看她悠然起舞。荣耀有没有,实力说话,男人有没有,实力说话,一切靠自己快意人生!请携带放大镜寻找你喜欢的腹黑,美色和萌点。PS:有了一个书友QQ群,群号17402885,敲门砖是女主名字。推荐票每满1000加更,粉红票每满15加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