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5000000019

第19章 结语

一、中国古代知行观的历史发展

早在春秋战国时代,一些著名的哲学家就对认识论问题进行了探讨,对知识的来源、求知的方法和途径,知行的难易,知行在认识过程中的地位等问题,都进行了初步的研究,阐发了各种各样的知行观,成为尔后知行学说的源头。秦到唐代,哲学家们在知的来源问题上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和论述,形成了尖锐的分歧。西晋后,佛教各派的神秘主义知行学说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宋至清代,由于统治阶级高度重视封建道德的教育和实践,和道德伦理密切融合的知行问题得到理学家们的普遍关注和重视,成为哲学战线的理论中心问题之一。不少哲学家阐发了系统而完备的知行观,由此也推动了不同知行学说的斗争。明末清初出现了王夫之、颜元和戴震等坚持唯物主义知行观的哲学家,对以往唯心主义知行观作了不同程度的批判,其中王夫之更是作了总结性的批判。中国古代知行观经历了一个连绵不断、日益丰富的过程,而且独具特色,内容丰富。某些外国学者否认中国古代哲学有认识论问题,是完全不符合中国古代知行学说发展史的实际的。

二、中国古代知行观的几个争论问题

中国古代哲学家对于知行问题的探讨,最主要的是知行有无先后、孰先孰后的问题,围绕着这个核心问题,有三种不同的主张:知先行后,行先知后,知行合一。持前两种主张的哲学家所讲的“知”多指经验知识,提出后一种主张的哲学家(王守仁)所讲的“知”则着重指先验的“良知”,至于所讲的“行”,普遍是着重指道德实践。这也是中国古代知行观的一个基本特点。古代知行观的其他问题,如知行的轻重和难易的问题等,都是从上面关于知行的先后问题的三种基本主张衍生出来的,而且论定知和行在先者为重、为难,在后者为轻、为易。也就是说,凡持知先行后说的,一般都主张知重行轻和知难行易;凡持行先知后说的,则一般都主张行重知轻和行难知易。但是也有例外的复杂的情况。下面就争论问题作一总结性的说明。

(一)知行先后问题的三种不同学说:一是知先行后。持这种观点的典型代表人物是程、朱,他们强调先致知,后涵养。二是行先知后。持这种观点的典型代表人物是王夫之、颜元,他们都主张行而后有知,知从行出。从认识的基本过程来考察,知行的先后问题,直接涉及认识的来源和基础的问题,是在知行观问题上区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基本问题。凡是持知先行后说的是偏于唯心主义,而持行先知后说的则是唯物主义。三是知行合一。孟子的“良知”说已含有知行合一的思想倾向,而王守仁则加以继承而发挥为典型的知行合一论。应当承认,王守仁猜测到了知和行的统一关系,是有辩证法因素的。但是,王守仁的知行合一论基本上是奠基于以知为行的基础上的,因而是唯心主义的。应当指出,王夫之在认识来源问题上主张行先知后,而在认识运动、认识过程问题上又看到了知和行的对立统一关系,认为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知行相须,并进而有功,是比较正确和全面地表述了知和行的统一性。我们可以看到,王守仁和王夫之都主张知行统一,但其间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这也说明了知行的统一是不同的哲学家都可以承认的,问题是统一在知还是行的基础上,这也是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重要问题。

(二)知行轻重问题的三种不同的主张:一是知重行轻。如程颐的“以知为本”说就是强调重知的。二是行重知轻。孔子已有这种思想的萌芽,墨家、王夫之、颜元都明确地主张行重知轻。朱熹虽和程颐一样,持知先行后说,但又和程颐不同,主张行重知轻。这也说明了古代同一学派的不同哲学家在知行观问题上的复杂性。还说明,唯心主义者和唯物主义者一样也是可以重行的。这种哲学史上的复杂现象给我们一个重要的理论启示:在认识论和道德上重视行并不是判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尺,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键,在于是否承认行是知的基础和来源,是否承认知随着行的发展而深化。有的唯心主义者虽然也重行,但并不承认行对知的决定作用,仍然是唯心主义。三是知行并重。这是唯物主义者的普遍主张,其中如王廷相的“知行并举”是这种主张的典型论点。此外,一些宗教家主张宗教理论和宗教实践并重,是一种特定意义的知行并重思想。

(三)知行的难易问题,这是一个与知行的先后,尤其是和知行的轻重直接相联系的问题。凡是重行,如唯心主义者朱熹和唯物主义者王夫之都赞同伪《古文尚书·说命中》的“非知之艰,行之惟艰”的命题,主张知易行难。程颐重知轻行,则主张知行都难,而实质上含有知难行易的思想。知行作为无限的认识阶段和过程,很难区分难易,只有在特定的范围内才有一定的意义。如对有丰富知识而缺少实践的人,或对有丰富实践经验而缺乏理论知识的人来说,强调行难知易或知难行易,才有某种现实意义。

三、中国古代知行观的理论缺陷

中国古代知行观的主要缺陷有两个:

(一)没有真正了解实践及其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应当说,中国古代哲学家已经提出了实践这个范畴,如王廷相、王夫之、颜元都讲到实践。其中,王夫之讲的实践,虽主要是指个人的道德实践,但也包含了某些生产活动和社会历史的创造活动。如王夫之重视“厚生利用”的生产活动,强调与自然界争胜,“以人造天”,他说:“以天治人而知者不忧,以人造天而仁者能爱,而后为功于天地之事毕矣。”(《周易外传》卷五《系辞上传》第九章)把“以天治人”和“以人造天”结合起来,人们的实践活动既要受客观世界的制约,又要努力改造客观世界。在社会历史活动方面,王夫之认为“君相可以造命”,而且“一介之士,莫不有造焉”(《读通鉴论》卷二十四《德宗·三》)。不仅帝王将相可以创造历史,就是普通平凡的人也参与历史活动。此外,如王充、王安石等人也看到了劳动者生产经验的重要性。当然古代哲学家都不可能看到实践的基本涵义是指能动地变革、改造现实的活动,他们只是具有这方面的思想萌芽。我们既不能无视这些宝贵的思想萌芽,也不能混淆古代哲学和现代哲学的实践范畴的原则区别。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道德实践是否应包含在实践范畴之内呢?我们认为是应当的。实践的内容是广泛的,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的。实践的基本内容是生产活动,在阶级社会里,则阶级斗争也十分重要,而科学实验则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愈来愈重要。人们将会看到,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道德实践也是愈来愈重要的,社会主义的道德实践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具有重大的意义。

古代哲学家之所以不能深刻了解实践及其在认识中的作用,其原因,一是古代哲学家基本上都是学者,有的则是兼教育家、政治思想家,这种职业上的特点也决定了他们,大多数只集中于认识世界、说明世界,而不免忽视改造世界即实践的重要性。二是剥削阶级的立场决定了古代哲学家们,除了在革命阶段具有进取精神外,其保守性是长期的、顽固的,他们往往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以协助王朝稳定和维护封建秩序为己任,而轻视、仇视乃至反对调整、改造社会格局的斗争。三是生产规模狭小,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缓慢,靠天吃饭的成分很大,限制了人们的眼界,使人们不容易看到人在生产斗争中的作用和生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科学的实践范畴的提出,只有在工业化的时代、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才有可能。

(二)不懂得知行的辩证发展过程。除王夫之等少数哲学家对于知行的辩证运动有一定的了解以外,绝大多数古代哲学家都不能揭示出由行→知→行的循环往复的无限运动,不懂得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史实表明,一些认识论上的唯物主义哲学家,由于没有坚持认识辩证法思想,不仅不能使自己的理论深化、提高,也不能有效地抵制唯心主义的侵蚀、进攻,有的甚至由此而陷入唯心主义的陷阱。

四、中国古代知行观的特点

首先,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具有伦理化的倾向。中国古代知行观和西方哲学史上的知行观,具有类似的内容和共同的规律。但是由于具体国情和历史条件的不同,也各有不同的特点。西方的知行学说较多地与数学和实验科学的研究方法相联系,而中国古代知行学说则较多地与伦理学说、道德修养方法相结合,呈现出鲜明的伦理化的倾向。这是缺点,又是优点。缺点,相对地说来,是较少与自然科学及其方法的联系(不是完全没有联系),影响和限制了对自然现象的探讨和认识。优点是重视人生的道德修养,有助于古代的治国安邦。为了克服缺点,对于当代的中国哲学史工作者来说,加强自然科学的认识论问题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也是非常迫切的。

其次,中国古代相当长时间内,佛教的宗教知行学说占十分突出的地位,这也是一个特点。佛教的知行观是一种神秘思想,但是如果净化其宗教内容,剥取其带认识色彩的思想因素,对于总结古代知行学说也是有意义的。

五、一点启示——哲学家的认识论和本体论的非一致性

一般说来,一个哲学家的认识论和本体论是一致的,但是,中国古代知行学说史昭示了一个重要的史实,即在一个哲学家的哲学体系中,认识论和本体论并不完全一致。例如,墨子在认识论上是唯物主义的经验论,而在本体论上却是天志论。又如,张载在本体论上强调气的聚散形成万物,即以气(物质)为万物的本原,这是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而在认识论上,他却讲先验的“德性之知”,陷入唯心主义。在西方,康德也这样,他的本体论基本上是唯物主义的,而在认识论方面则是唯心主义的。这说明一个哲学家的认识论和本体论并不是都一致的。形成这种现象,是由于认识论和本体论是哲学中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问题,是属于不同序列的哲学问题。由于哲学家研究问题的重点、深度的差别,所受先行思想资料的不同影响,就容易出现两者不相一致的情况。

同类推荐
  • 中国思想论集

    中国思想论集

    《中国思想论集》收录了《穿衣之道:诸子争鸣的一个话题》、《周敦颐思想在儒家道德形上学中的地位》、《朱子“中和说”略论》、《儒宗别传:方以智的庄学史观》、《以庄继易:钱澄之的庄学观》、《近代墨学的复兴及其原因《经、子之别与“国故”问题--章太炎、胡适关于治学方法的论争》等论文。
  • 敷教在宽:康有为孔教思想申论

    敷教在宽:康有为孔教思想申论

    本书第一次全面、细致地梳理了康有为不同时期的孔教思想,阐明了康有为提出孔教建制主张的理学基础和经学基础,揭示了康有为孔教思想背后的庶民关切和国家关切。就过去的研究而言,历史学界重视中年康有为,大多数研究都是围绕戊戌变法展开的;儒学界则重视老年康有为,关联于民国后孔教会的成立和运作。本书特别强调青年康有为的重要性,即写作《教学通义》时的康有为,认为康有为在《教学通义》中提出的敷教主张规定了他后来孔教思想的基本方向。康有为的孔教思想在今天仍然值得我们认真对待。
  • 蒙田哲理散文

    蒙田哲理散文

    蒙田是法国文艺复兴之后最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以博学著称,在世界散文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他的作品中,日常生活、传统习俗、人生哲理无所不谈,并旁征博引了许多古希腊罗马作家的论述,还对自己作了大量的描写与剖析,使人读来有亲切之感,增加了作品的文学趣味。《蒙田哲理散文》一书中的文字富有哲理性,能够引人思考,让人深受启发。文中有“平和执中”、“谈三种交往”、“要生活得写意”等等哲理故事。
  • 《道德经》意释致用

    《道德经》意释致用

    老子《道德经》问世后注本数千,解读的角度、方法各异,笔者无暇用“小学”、“版本学”对之作出一一甄别。为了使从事实际工作的管理人员尽快把《道德经》的知识转化为操作智慧,笔者以《道德经》方面的权威专家朱谦之先生撰写、中华书局1984年出版的《老子校释》作为底本,用王弼“得意而忘言”的方法对《道德经》进行逐章“意释”,同时根据个人阅历和体悟逐章加写“致用”。
  • 智慧书

    智慧书

    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三部智慧奇书之一。本书汇集了300则绝妙的格言警句,论及识人观事、慎断是非、修炼自我、防范邪恶等处世智慧和谋略。自1647年问世以来,深受读者喜爱,历经几百年时光淘洗而不衰。
热门推荐
  • 异世痞仙

    异世痞仙

    迢迢仙路春光好,桃花斜雨乱红飞。少年相识共进酒,对影成双落霞醉。此身曾是梦中客,烟波渺渺照云归。一朝仙临傲九天,洗尽尘世万劫灰。————————————————这是一个少年修仙的故事。
  • 一花一世界:我的教育情缘

    一花一世界:我的教育情缘

    本书记录着作者对自己教育行为的反思以及和学生高山流水般的情谊。在她的心中,教育无小事,她把每一个孩子都看作是一个世界,细心的雕琢,耐心的呵护。
  • 独爱杀手夫君

    独爱杀手夫君

    本文为轻松文,无虐的过程她只不过是想偷些学校多余的芒果,没想到被一条小毛毛虫害的摔下树来,华丽丽的穿越了,这么幸运的事,她高兴,这是多么难得的事情啊。遇见一个老头,传她全身功力,只需要她为他报仇,她愿意,武功是很重要的。才刚开始找线索,就被一个带面具的男人抓走,要她做他夫人,听说他武功很厉害,钱也很多,权利也很大,她狂喜,钓到金龟婿了。为了躲雨,竟然看了场免费春宫,她感叹,这男人身材真好啊。这皇帝也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竟然看上她这个有夫之妇,她皱眉,我可是一点都没招惹你。为了她夫君,不惜与皇帝拔剑相向,她郁闷,真是个扫把星。武林大会,拔出银萧震惊全场,她得意,小样你姑奶奶不是那么好欺负的。生死之战,拿出秘籍,她无悔,就算你变的越来越残暴,我也只爱你,只要你喜欢,我陪你一起变坏。奕天,最大杀手组织鹜天阁的主上,为人淡漠,寡情,遇见了她,从此世界大变样。他说:“在我心里你比什么都重要。”这样一个武功厉害的男人,吃起醋来行为却无比幼稚。南宫灵,南宫家族的唯一继承人,被她撞见活春宫,从此解下不了缘。他说:“我以为一切对你好,都是因为你是奕天的夫人,其实不是,是我错了,如果你最先遇到的是我,你会爱上我吗?”越是风流的男人,一旦动情越是认真。辰光昱,帝王,踏着父兄的尸体上位,为了得到她不折手段他说:“我哪里比不上他,我拥有全天下,他只有个小小的杀手组织。”就算是帝王,也有控制不了的东西。她淡笑道:“我只爱我的杀手夫君。”推荐好友的文文:幽月如烟《霸皇诱冷妃》游紫怜《皇后哪里逃》四叶草薰《穿越之舞倾天下》逍遥小兔子《魅惑宠妃诱冷君》浅蓝深蓝《小孩妈咪》爬上墙头采红杏《穿越之嫁给傻王爷》紫幽莲《云锦帝》芸芸《我是你爹地》心飞扬《绝色丑颜最后谢谢大家的票票收藏钻石和鲜花,给了小妖很大的动力,谢谢你们欢迎大家与小妖一同讨论剧情,谢谢月颖为小妖建了个群47301089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帝国往事:国史经典选读(大学国学读本)

    帝国往事:国史经典选读(大学国学读本)

    一个具有历史感的人,眼前常有历史“叠影”,能感受现实中的历史“脉动”。这本面向大学生的历史读本,就是为这一点历史“叠影”而来。本书聚焦于古今一脉,如周公制礼,秦废封建立郡县。这是中华社会横向联系与纵向统治的骨干,穿越二十四史,至今还活在你我之间。本书背离流行的“文化讨论”,较多注意那些“制度硬件”,如财政税收、科举兴衰、国会与立宪。全书还关注重大事变及其带动的社会转折,如“蒙古崛起”,如“东南互保”,如近代“革命”等。希望读者有所收益,有所意会,再回头观察现实,多少能感受一点历史的“脉动”。
  • 最让中国人怀念的古典爱情小说

    最让中国人怀念的古典爱情小说

    本书由十二篇白话短篇小说、十二篇赏析文章、十二幅彩图组成,小说中多篇曾被改编成电视剧电影,主要选自冯梦龙“三言”和李渔的经典著作。如诗语言,纯美彩绘,引领最温柔的古典情。
  • 妙医圣手

    妙医圣手

    一场意外的遭遇,让医学生林阳从此能够看见鬼,并从鬼魂身上获得医术、君子四艺以及武术等等知识和能力!从此,岳飞、吕布、项霸王;苏轼、李白、张仲景……历史上的名鬼甘愿为他效命!他的人生,注定与众不同,精彩万分!针药治人,符箓渡鬼,尽显医者慈悲;以手为笔,沾魂作墨,沟通天地阴阳!这,就是林阳的大道!(欢迎各位书友加群,五志的小黑屋:168330720)
  • 军旅诡事

    军旅诡事

    我是一名退伍军人,目前自己开了一家铁匠铺专门为那些有钱的老板打造镇宅驱鬼的宝剑。其实我非常爱部队,在部队的那些年是我一生最充实的日子。当初我选择退役还让政委感慨了很久,如果不是在特战旅经历的种种,我想我真的会选择留在部队……但特战旅经历的那些事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也是我选择离开部队,开一家铁匠铺的最大原因。现在我想告诉你军队里的那些恐怖事儿……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谜语实用集锦(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谜语实用集锦(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本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介绍中国的谜语文化:自然谜、植物谜、动物谜、常用物谜、工矿交通谜、军事武器谜、商业贸易谜、海外港台谜、文化体育谜、书报刊谜、字谜、词语谜、歇后语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