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5000000018

第18章 隋唐时代知行观(6)

2.行才能发挥知的实际作用。王夫之说:“且夫知也者,固以行为功者也;行也者,不以知为功者也。”(《尚书引义》卷三《说命中二》)“功”,功效。知必须通过行才能发挥它的实际作用,而行则不必通过知来发挥它的实际作用。这里包含了认识通过实践转化为物质力量的思想因素,是对实践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作用的充分肯定。

3.行是检验知的手段。和行能够发挥知的实际作用的观点相联系,王夫之说:“行焉可以得知之效。”(《四书训义》卷九)“效”,效验,效果。“行”可以体现出“知”的效果。这是关于检验真理标准的问题,留待下章再论。这里要指出的是,王夫之所强调的“知”必须“以行为功”和“行焉可以得知之效”的观点,已经触及知所没有而为行所具有的直接现实性的品格和优点。

4.行是知的目的。王夫之说:“知之尽,则实践之而已。实践之,乃心所素知,行焉皆顺。”(《张子正蒙注·正当篇》)又说:“以知知义,以义行知,存于心而推行于物,神化之事也。”(《张子正蒙注·神化篇》)人们在取得认识以后,就应当再返回于实践,即将“存于心”的认识再“推行于物”,付诸实践。又说:“知而后行之,行之为贵,而非但知也。”(《周易外传》卷一《乾》)“行之为贵”,人们求知,不是为知而知,而是为了更好的行。这是一个精辟的观点。

5.行高于知。王夫之认为,在认识过程中,行处于主导地位,行高于知。他说:“行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君子之学,未尝离行以为知也。”(《尚书引义》卷三《说命中二》)又说:“凡知者或未能行,而行者则无不知。……是故知有不统行,而行必统知也。”(《读四书大全说》卷六《论语·卫灵公篇》)行既包括知,又统率知,而知则不能包括和统率行。所以就知行比较而言,“以在人之知行言之,闻见之知,不如心之所喻;心之所喻,不如身之所亲行焉”(《周易内传》卷五《系辞上传》)。“亲行”不仅高于“闻见之知”的感性认识,也高于“心之所喻”的理性认识,行比知更根本。这是实践高于认识的思想的朴素表述。

6.行难知易,行先知后。王夫之反对程朱学派的“知先行后”的说法,他认为根据行比知难的观点,应当说行在知先。他援引伪《古文尚书·说命中》的“知之非艰,行之惟艰”和孔子说的“仁者先难”的话,认为“先难”,就是难者在先,“艰者必先也。先其难,而易者从之易矣”(《尚书引义》卷三《说命中二》)。行难,所以行也在先。王夫之以为知行有难易之分,并从难易的角度来论证知行的先后,是不科学的。但是,他肯定行在知先,是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的重要创见,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建树。王夫之突出地强调行在认识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他对中国古代知行观所作的最大贡献。

(五)“知以审行”

王夫之强调行对知的决定作用,同时也重视知对行的反作用。他认为知是保证行而有利的重要前提,他说,知可以“察事物所以然之理,察之精而尽其变,此在事变未起之先,见机而决,故行焉而无不利”(《张子正蒙注·神化篇》)。人们认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可以及时决策,采取行动,取得效果。所以,他说:“君子之知,以审行也。”(《诗广传》卷一《卫风·一》)“审”,明。君子的知是用来明悉、指导行的。又说:“夫人必知之而后能行之,行者皆行其所知者也。……喻之深,察之广,由是而行,行必安焉。”(《四书训义》卷二十)人们只有知而后才能去行,知得愈深愈广,行得愈是稳妥可靠。他还强调:“要以所行者听乎知,而其知也愈广大愈精微,则行之合辙者,愈高明愈博厚矣。”(《读四书大全说》卷四《论语·为政篇》)行一定要知,知得愈广愈精,行就合乎轨道,愈高明愈博厚。王夫之看到了知在认识过程中的意义,重视知对行的指导作用,这也是正确的、深刻的观点。

五、颜元的重“习行”的思想

明末清初唯物主义哲学家颜元,提倡“实文、实行、实体、实用”的经世致用之学,猛烈抨击程朱理学。他在知行观上特别强调“习行”的重要。

(一)“须是身上行出,才算学问”

什么是知识?什么是学问?理学家们认为“好学”,即读书就有知识,有学问,读书愈多,知识愈多,学问愈大。颜元反对这种观点,他说:“读得书来,口会说,笔会作,都不济事,须是身上行出,才算学问。”(《习斋记余》卷四《答齐笃公秀才赠号书》)能说会写无济于事,只有亲身实行,具有实践经验才算有知识。他还继承和发挥陈亮的强调事功之学的观点来论证:陈同甫谓人才以用而见其能否,安坐而能者不足恃;兵食以用而见其盈虚,安坐而盈者不足恃。吾谓德性以用而见其醇驳,口笔之醇者不足恃;学问以用而见其得失,口笔之得者不足恃。(《颜习斋先生年谱》卷上)这是说,人才的高下,兵食的盈虚,德性的纯杂,学问的得失都必须通过“用”来检验,他反对安坐不动和徒事口笔的空谈无用之学。

颜元还针对当时程朱理学盛行,程朱著作充塞书市,士人只读《性理大全》的具体情况,指出:“但入朱门者,便服其砒霜,永无生气生机。”(《朱子语类评》)“读书愈多愈惑”(同上)。颜元认为:“读书特致知之一端耳。”(《颜习斋先生言行录》卷上《法乾》)读书是取得知识的一个方面。“使为学为教,用力于讲读者一二,加工于习行者八九。”(《存学编》卷一《总论诸儒讲学》)书是要读的,但主要是习行。颜元强调习行,也主张读书。他的“须是身上行出,才算学问”的命题,包含了实践出真知的思想萌芽,这是值得肯定的。颜元对程朱理学的抨击也是有道理的。但是,他从反对程朱理学而得出的贬低读书重要性的看法,是片面的。

(二)“格物致知”

颜元认为学问从“行”中出,据此他又对传统的命题“格物致知”作出新的解释。明代学者刘宗周曾说:“前后言‘格致’者,七十有二家。”(《大学辨一》,见《陈确集》,557页。)在宋代以前,言“格致”的多限于训诂,如汉代著名经学家郑玄训“格”为“来”,以“物”为“事”。宋代理学家开始从认识论角度阐释,如朱熹训“格”为“至”,把“格物致知”解释为“即物而穷其理”(《大学章句》)。王守仁训“格”为“正”,“物”为“事”,“格物”即为“正事”。颜元不同意这些解释,他吸取《史记》卷三《殷本纪》说纣“材力过人,手格猛兽”和《后汉书》卷十一《刘盆子传》“皆可格杀”的话,对“格”作了创造性的解释:按格物之“格”,王门训“正”,朱门训“至”,汉儒训“来”皆似未稳,……元谓当如史书手格猛兽之“格”,手格杀之之“格”,乃犯手捶打搓弄之义。(《习斋记余》卷六《阅张氏王学质疑评》)他还把“格物”解为“犯手实做其事”(《颜习斋先生言行录》卷上《刚峰》)。这是赋予“格”以搏斗、斗争、变革和实行的含义,超过王夫之及其以前所有的解释,是前无古人的。

颜元还对“格物致知”作了全面的解释,他说:知无体,以物为体。犹之目无体,以形色为体也。故人目虽明,非视黑视白,明无由用也。人心虽灵,非玩东玩西,灵无由施也。今之言致知者,不过读书、讲问、思辨已耳,不知致吾知者,皆不在此也。……辟(譬)如欲知乐,任读乐谱几百遍,讲问思辨几十层,总不能知;直须搏拊击吹、口歌身舞,亲下手一番,方知乐是如此,知乐者,斯至矣。是谓“物格而后知至”。(《四书正误》卷一《大学》)就是说,人们进行认识活动时,必须有客观事物作为对象,因此,眼睛必须以事物为对象进行视觉活动,心(指思维器官)必须以事物为对象进行思维活动。读书、讲问、思辨并不是知识的来源。比如知乐,光读乐谱是不行的,必须亲自“下手一番”,才能真正知乐。这是强调行在获知中的作用,同样包含了认识来源于实践的思想因素。

(三)“只向习行上做工夫”

颜元把“格物”也称为“习行”。所谓“习”,颜元说:“习者,学之不已,如鸟数飞。”(《四书正误》卷三《论语上》)“习”即含有反复实行的意义,是和“行”不可分的。他认为行先于知,行重于知。由此又提出“只向习行上做工夫,不可向语言文字上着力”(《颜习斋先生言行录》卷下《王次亭》)的命题,强调“习而行之”,即反复实行的重要性。颜元反对空谈心性,他说自己写作《存学篇》的目的是:“将偕吾党身习而实践之,易静坐用口耳之习,为手足频拮据之业,非存性空谈之比。”(《存学篇》卷一《学辨一》)颜元重视习行和直接经验,认为知识来源于人的实践经验,这是唯物主义的反映论观点。但是,颜元片面夸大感性经验,说:“身也,心也,一也。”(《颜习斋先生言行集·禁令》)“治耳目即治心思也。”(《四书正误》卷六《孟子下》)忽视了耳目感官和思维器官的区别,贬低思维器官的作用,轻视理性认识,这是以往古代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一个倒退。

六、戴震的“血气心知”说

清代唯物主义哲学家戴震,在认识论上主张“血气心知”说,以否定程朱学派的“理具于心”和陆王学派的“心即理”的说法。

先秦时代荀子曾说:“有血气之属必有知”(《荀子·礼论》)。《礼记·乐记》也说:“夫民有血气心知之性。”“血气”,指人的形体感官,也指感觉能力。“心知”,约指思维能力。戴震继承和发挥了这个观点,说:味也、声也,色也在物,而接于我之血气;理义在事,而接于我之心知。血气心知,有自具之能:口能辨味,耳能辨声,目能辨色,心能辨夫理义。(《孟子字义疏证》卷上《理》)“血气心知,有自具之能”,是说血气心知是人生而具有的感觉和思维能力。戴震是着重从认识论的角度发挥,认为人具有感觉和思维能力,而味、声、色在物,即在自然中,理义在事,事包括自然和社会的现象,理义在普遍现象中。这是肯定味、声、色和理义都是外在的、客观的,从而也就否定了“理具于心”的唯心论。戴震也区别了感官和心(思维器官)的不同作用,前者辨别臭味声色,后者则是辨别理义。

戴震就感官和思维器官、血气和心知的关系作了辩证的阐述。他说:“耳目鼻口之官接于物,而心通其则”(《原善》卷中)。感官接触外物,而心则认识其规律。又说:“有血气,夫然后有心知。”(《原善》卷中)“有血气,则有心知;有心知,则学以进神明。”(《孟子字义疏证》卷上《理》)“神明”,内心的清明,指对事物规律的明确了解。有血气而后有心知,即有感觉而后有思维。有心知,然后再达到内心清明的境界。这都是强调“血气”是“心知”乃至“神明”的基础,重视感觉的作用。戴震又说:“心之精爽驯而至于神明也,所以主乎耳目百体者也。”(《原善》卷中)思维器官(“心”)的精爽进而达到神明,所以是主宰五官形体的。这是强调理性思维的重要性。

戴震还重视增强人的认识能力,他说:人之血气心知本乎阴阳五行者,性也。如血气资饮食以养,其化也,即为我之血气,非复所饮食之物矣;心知之资于问学,其自得之也亦然。以血气言,昔者弱而今者强,是血气之得其养也;以心知言,昔者狭小而今也广大,昔者暗昧而今也明察,是心知之得其养也,故曰“虽愚必明”。(《孟子字义疏证》卷上《理》)人的血气心知,是固有自具的认识能力,如果加上后天的滋养和学习,就能增强其功能。这是一个有意义的观点。

戴震还明确地批判了程朱学派的理“得于天而具于心”的先验论,他说:就事物言,非事物之外别有理义也;“有物必有则”,以其则正其物,如是而已矣。就人心言,非别有理以予之而具于心也;心之神明,于事物咸足以知其不易之则,譬有光皆能照,而中理者,乃其光盛,其照不谬也。(同上)理义不在事物之外,不在人心之内,而是在事物之中。人心不具有理而有辨别事物的理则的能力和作用,人心达到神明境界,就能够了解事物的理则。这是唯物主义的反映论。戴震不仅以此否定了程朱学派的“理具于心”的理论,也否定了陆王学派的“心即理”的理论。

同类推荐
  • 厚黑学(全集)

    厚黑学(全集)

    “厚如城墙”,岿然不动,静观其变,一旦时机来到,就需断,“黑如煤炭”,决然出击,勇猛果决。“厚”在伺机,“黑”在决胜,一件事要成功,二者缺一不可。
  • 曾国藩冰鉴(第七卷)

    曾国藩冰鉴(第七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 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 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 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 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 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 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 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 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 沉思录II

    沉思录II

    马可·奥勒留·安东尼先师、古罗马著名哲学家爱比克泰德的谈话录。此书中,作者以寻求个人的心灵自由、安宁为宗旨,主张回归内在的心灵生活,倡导遵从自然规律过一种自制,追求理想的生活。时至今日,爱比克泰德的思想对背负巨大生活压力、心灵躁动不安的现代人来说,依然具有深远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 培根哲理随笔

    培根哲理随笔

    弗朗西斯·培根,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哲学家。培根是一位经历了诸多磨难的贵族子弟,复杂多变的生活经历丰富了他的阅历,随之而来的,他的思想成熟,言论深邃,富含哲理。他的整个世界观是现世的而不是宗教的(虽然他坚信上帝)。他是一位理性主义者而不是迷信的崇拜者,是一位经验论者而不是诡辩学者;在政治上,他是一位现实主义者而不是理论家。《培根哲理随笔》收录了培根关于哲学、关于宗教、关于政治、关于爱情等各个方面的随笔,富有哲理,阅读后,读者可以对培根思想有一个全面了解,相信他的哲理对读者也有一定启发作用。
  • 庄子大全集

    庄子大全集

    在这个越来越纷杂的世界,我们于喧嚣和浮躁中寻求平和,也愈发不明白,为什么要想真正地笑一次是那么难?科技越来越先进,但烦恼越来越多;我们努力地生活,生活却越过越不快乐。寻觅那把打开快乐之门的钥匙,却原来早在两千多前,庄子便已通透人生的烦恼,留下解惑的“圣经”——《庄子》(《南华经》)。细读《庄子》,它告诉我们:人可以用另一种方式逍遥天地,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生命。
热门推荐
  • 善待自己:改变命运的N个人生哲理(珍藏版)

    善待自己:改变命运的N个人生哲理(珍藏版)

    《善待自己》向读者传递着这样的一个信息,会给读者带来很多的启迪和温暖。,也不要忘记抚慰一下自己的心灵。内文中收录了众多隽永优美的小故事,无论生活有多么疲惫,内容涉及心态、亲情、友情、爱情和事业等众多方面,多爱自己一点点。人要学会善待自己,人们在追捉物质生活的时候对自己的内心世界少了一些关注和爱护。让心灵做一个深呼吸。给自己一个微笑,现代生活节奏太快,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让生活多些快乐和色彩
  • 冷少恋上俏秘书

    冷少恋上俏秘书

    读者群:63450393苏莹是个乖巧的女孩子,在一次无故被公司解聘后在心情郁闷下跑到了酒吧,喝多的情况下被下了药带到了宾馆,下药的那却临时有事走了。伤心过去的苏莹在一夜间什么都没有了,但是生活还是要生活,调整好情绪后重新找工作……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好句好段大全集(优秀小学生必读)

    好句好段大全集(优秀小学生必读)

    本书针对小学生作文中最常见的内容,将精彩的好句子好段落进行科学、系统地归纳,既为小学生进行写作实践提供急需的素材,又助其在借鉴经典句段中升华思想;既为其寻找到了一位常伴身旁的良师益友,又能激发其创新灵感,进入迷人的作文世界。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川菜杂谈

    川菜杂谈

    《川菜杂谈》是车辐先生九十岁高龄时推出的美食著作。书中自称为“好吃嘴”的车老,不仅把他多年来总结下来的川菜绝活毫无保留地展现给读者们,而且还收录了不少车老写的名人谈川菜的文章。书中将车老早年发表过和未曾发表的关于川菜的文章收入其中,用川菜表现老成都的文化。既有川菜的具体做法,也有川菜的故实旧闻,既有名流交往中的美酒佳肴,也有蕴藏在饮食中的文人雅识与情趣。
  • 豪门贵妇

    豪门贵妇

    他真狠结婚周年提离婚,并且拿她和其他女人进行比较他无耻早晨刚刚签离婚协议,晚上就形同路人!*他意外似乎仅是一夜之间,她从一个乖巧的娃娃变成了成熟的女人他自嘲谁敢说她不真实,她的一频一笑,无不吸引着身边的男人,自己竟然以这个为理由和她离了婚——她本是豪门千金嫁人后成为豪门贵妇一夜之间却什么都没有她跟过不只一个男人她的名声如此不堪一切的起源,只因为她的第一个男人说:“我们离婚。”她是传奇的女人她是怎样的一个女人?——妈妈说:“抓住一个男人的心,就得看他喜欢你身上什么优点,然后不断地去放大这个优点!”妈妈又说:“你是夏家的女儿,你的婚姻只有家族说了算,你的责任就是笼络住你的丈夫,维护家族利益!”他说:“我爱极了你这精致的模样,像一个乖巧的娃娃,嫁给我吧,我能给你幸福!”于是,她开始做一个精致的娃娃,十分乖巧。他又说:“你精致的令人感受不到真实。妈妈说:“我们夏家容不下离婚的丑闻,你不能离婚,否则就别再进夏家大门。”慕远说:“现在你已经一无所有,除了跟我走,还有别的出路吗?”可悲呀!一流大学毕业的博士女人,只是用来嫁入豪门的筹码,却没有公司敢收留她!表面风光的豪门,掩盖着人们所看不见的糜烂。她为何要受人摆布,为何要听从家族命令,为何随意的被人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她就是要做家族丑闻,做她自己,管别人说什么?
  • 先婚晚爱,最佳模范老公!

    先婚晚爱,最佳模范老公!

    新文《报告,总裁已上瘾》:http://m.pgsk.com/a/1294966/先婚后爱是不是太前卫了?如果你问叶安,她肯定会吼你!这算屁啊!姐18岁嫁给雷子韧,26岁才开始跟他谈恋爱!叶安也曾好奇地问过:“雷子韧,你是不是不喜欢嫩草啊?”雷子韧满脸黑线,一口老血差点喷出老远!且看一个单身主义的面瘫土豪如何磨练成模范丈夫和超级奶爸!大千世界,滚滚红尘,我只选中了你!繁华深处,不过柴米油盐的琐碎,而我但求能陪伴你左右,一世安康!……日常婚恋文,柴米油盐酱醋茶,温馨爆笑!新文《总裁有令,亲亲老婆快投降》已经在正常更新,也是宠文哦!新文链接:http://m.pgsk.com/a/924263/
  • 四川文艺年鉴

    四川文艺年鉴

    总体来看,文化视界的真诚与扩展,是2011年度四川文学艺术创作的一个重要特点。随着时代的发展,四川文学艺术面临的环境日益繁复,文化生产、文学创作的审美与市场都面临许多新课题、新挑战。为此,四川文艺界正积极开拓、创新求变,深入挖掘本土文化的丰厚资源和精神内涵,并将之融入现代中国的大叙事。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