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4800000005

第5章 汉代人婚姻关系中的等级状况(2)

从实质上看,这一态势与两汉时期地主阶级内部的调整与变动相一致。在西汉前期,在反秦斗争的刀光剑影中厮杀拼搏出来的、凭借军功占有土地的庶族地主在统治机体中发挥着极大作用,如季布原为任侠之人,栾布曾“卖庸于齐”,王陵系沛县一“豪”,周勃“以织薄曲为生”,樊哙“以屠狗为事”,灌婴“睢阳贩缯者”②。(②季布事见《史记·季布列传》。栾布事见《汉书·栾布传》。王陵事见《汉书·王陵传》。周勃事见《汉书·周勃传》。樊哙事见《汉书·樊哙传》。灌婴事见《汉书·灌婴传》。)一直到西汉中期,在官吏的仕进制度上,等级性并不很强。一个显著的例子是汉武帝的用人原则:“上方欲用文武,求之如弗及……群士慕响,异人并出。卜式拔于刍牧,弘羊擢于贾竖,卫青奋于奴仆,日出于降虏,斯亦曩时版筑饭牛之朋已。”③(③《汉书·公孙弘卜式兒宽传赞》。)

根据《汉书》各传,西汉时期有较详细事迹的政员有215人,其中,出身于权贵大族的有46人,约占总数的21%;出身于低级官吏者有19人,约占总数的9%;出身于“素食”、“布衣”家庭者(包括非身份性地主和一些小农、城市平民)有150人,约占总数的70%。这说明,血缘关系和等级制度在当时的政治生活中尚未占据绝对优势。

西汉宣、元时期开始,庶族地主逐步衰落,代之而起的是豪族地主。豪族的主体,正是西汉前期庶族地主的后裔。祖辈高贵地位的长期延续,祖辈荣誉的不断积淀,以及以土地兼并为主要标志的财富的大量积聚,使得子孙之辈与其先人不能同日而语了。东汉政权就是在豪族地主的支持下建立起来的①。(①统计数字来源于下述史料:《汉书》:《王莽传》、《翟方进传》;《后汉书》:《光武纪》、《公孙述传》、《冯异传》、《邓禹传》、《祭遵传》、《郭伋传》、《寇恂传》、《景丹传》、《刘盆子传》、《吴汉传》、《刘玄传》、《岑彭传》、《刘永传》、《任光传》、《卢芳传》、《马武传》、《陈俊传》。)

较之庶族地主,豪族地主具有若干特征。首先,豪族地主拥有的土地数量大大超过了庶族地主,从而形成了“膏田满野”、“田连千顷”的封建田庄。同时,他们还兼营商业,在商品流通中牟取暴利,使自己拥有远非庶族地主所能相比的经济实力:“累巨亿之资,户地侔封君之土。”②(②《全后汉文》卷四十六崔寔《政论》。)其次,豪族地主的政治地位显著增强,并带有门阀色彩。还在东汉初期,选官从政已要着重考察其门第。汉末人傅幹指出:“世祖之兴有四:一曰帝皇之正统,二曰形相多异表,三曰体文而知武,四曰履信而好士。……言语、政事、文学之士咸尽其材,致之宰相;权勇毕力于征伐,搢绅悉心于左右。此其所以成大业也。”③(③《艺文类聚》卷十傅幹《王命叙》。)其后,豪族地主进一步垄断察举征辟制度,为官从政者基本都是豪族地主阶层的成员,有的大豪族地主甚至“门生故吏遍于天下”。再次,封建宗法家族制度在豪族地主身上得到了更加明显的体现。豪族地主大都聚族而居,家族之长和族中成员之间的统治与服从关系,同“敬上慈下”的温情脉脉的宗法制度紧紧联系在一起。“家兵”和“部曲”这类私人武装也随之产生。由于豪族地主的这些特点,东汉时期出现了更加顽强、更为广泛的封建宗法势力。《白虎通义》提倡的“张理上下,整齐人道”的“三纲六纪”说教④,(④参见《白虎通义·三纲六纪》。)为官方所大肆宣扬。正是在这种社会氛围中,在社会的政治系统、经济系统、思想文化系统的影响作用下,东汉时期婚姻关系形成过程中的等级性比西汉时期大大强化了。

第四,从一般性的意义上说,婚姻缔结时的等级状况,是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所共有的现象,但是,“每一个民族,不论其大小,都有它自己的、只属于它而为其他民族所没有的本质上的特点、特殊性”⑤。(⑤斯大林:《马克思主义与民族殖民地问题》,38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53。)另一方面,在一个民族或国家的不同发展阶段上,等级状况也不尽相同,从而带有各自时代的特色。

较之后代,汉代婚姻关系缔结时的等级性不如两晋南北朝时严格。这首先取决于这两个历史阶段的不同社会面貌。两晋南北朝的数百年间。统治阶级中的门阀等级制度已达到空前凝固化的程度。不仅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而且在统治阶级内部也存在着颇为严格的等级界限。这一状况在婚姻家庭关系上有着显著反映。

其一,当时,统治阶级中的“士”、“庶”之分相当严格,故时人谓“士庶之际,实自天隔”①。(①《宋书·王弘传》。)士族“视寒素之子,轻若仆隶,易如草芥”②。(②《文苑英华》卷七六〇牛希《寒素论》。)即使庶族资产丰殷,或政治地位显赫,士族也不与之通婚。同时,避免低门血统的混入,也是限制士庶通婚的重要原因。因此,家族门第、本人出身成为通婚的唯一标准。故史称:“诸尚主者,并因世胄,不必皆有才能。”③(③《南史·褚裕之传附裕之兄子褚湛之》。)在东晋南朝,吴郡的顾、陆、朱、张四大姓或彼此之间通婚,或与会稽大姓孔、魏、虞、谢结亲。南、北士族之间还存在强烈的地区性对立。特别是南方地区的大士族藐视和厌恶北方地区的大士族,晋室南渡后,北方大士族的几次认同尝试,都遭到失败:“时王导初至江左,思结人情。请婚于(陆)玩。玩对曰:‘培无松柏,薰莸不同器。玩虽不才,义不能为乱伦之始!’导乃止。玩尝诣导食酪,因而得疾。与导笺曰:‘仆虽吴人,几为伧鬼。’”④(④《晋书·陆晔传附弟陆玩》。)

西晋末年,北方诸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在一个短时期内,淡化了北方地区的门阀等级婚姻。但至北魏时期,迅速汉化的鲜卑贵族适应并肯定了中原地区的等级婚制度。北魏政府用诏令形式,使等级婚姻具有某种法律上的意义:“婚姻者,人道之始。比者以来,贵族之门,多不率法,或贪利财赂,或因缘私好,在于苟合,无所择选。尘秽清化,亏损人伦,将何以宣示典谟,垂之来裔。今制皇族肺腑王公侯伯及士庶之家,不得与百工伎巧卑姓为婚,犯者加罪。”⑤(⑤《北史·魏本纪二》。)孝文帝改制的一项重要内容,便是规定鲜卑贵族与汉人士族通婚。至此,北方地区统治阶级内部,“高卑出身,恒有常分”⑥。(⑥《魏书·韩麒麟传》。)山东地区的大姓———崔、卢、郑、王、赵,关中和河东地区大姓———韦、裴、柳、薛、杨、杜等彼此通婚,或与鲜卑“八姓”———穆、陆、贺、刘、楼、于等结亲。

其二,当时,选官从政要察看婚姻状况。北魏时,“朝廷每选举人士,则校其一婚一宦以为升降”①。(①《魏书·韩麒麟传》。)可见这较之东汉时期的选官制度又深入了一步,婚姻状况与本人资历同样重要,违反等级性的婚姻则有可能对宦途产生不利影响。

其三,当时,社会舆论广泛支持等级婚制,偶与庶族通婚士人必遭社会上层一致非议,婚姻当事人及其全家都要声名狼藉,甚至被排除出士族之外。杨佺期婚嫁不检,“时人以其晚过江,婚宦失类,每排抑之”②。(②《晋书·杨佺期传》。)东晋大姓王源嫁女于庶族满氏,引起了满朝的轩然大波,沈约立即上表弹劾王源:“源虽人品廉陋,胄实参华……而托姻结好,唯利是求,玷辱流辈,莫斯为甚……王、满联姻,寔骇物听……宜置以明科,黜之流伍,使已污之族,永愧于昔辰;方媾之党,革心于来日。”③(③《文选》卷四十沈约《奏弹王源》。)这类状况在汉代是不曾出现的。

其次,从社会心理角度看,汉代人择偶的若干心态定向对汉代等级婚姻状况产生了一定影响。

汉代某些人把相貌放在择偶的重要条件之列。汉代叙事长诗《焦仲卿妻》描述焦仲卿母亲为子所定之妻有着理想的相貌:“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④(④《乐府诗集》卷七十三。)如果婚嫁时把相貌放在无足轻重位置上,则要受到人们讥笑。《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注引《襄阳记》载,诸葛亮娶黄承彦女,而此女“黄头黑面”,于是“时人以为笑乐,乡里为之谚曰:‘莫仿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但过于重视相貌,有时便冲淡了等级色彩。如西汉时人卓文君是巨商卓王孙之女,司马相如则是一介落魄书生,“家徒四壁立”。然而,卓文君却因司马相如容貌“甚都”,举止“雍容闲雅”而与之私奔。⑤(⑤《汉书·司马相如传上》颜师古注:“都,闲美之容也。”)汉代皇帝立出身微贱的女子为后妃和夫人,也都是由于这些女子有着丽容秀貌或善舞。⑥(⑥参见《汉书·外戚传》。)

才能是汉代人所看重的另一项标准。

在汉代,女方家庭在这方面的要求往往超过了男方家庭。究其原因,是时妇女虽然能从事一定范围内的生产劳动和其他活动,但总起来看,在从事职业的范围上,以及所承担的家庭收入量上,女子均无法与男子相比。所以,女方家庭在择婿时,也就考虑到男方的各种“才能”,以便女儿成家后能有所依靠。

由于阶层的不同和职业的差异,汉代人对于“才能”的理解不尽相同。一般而言,小农阶层普遍希求的是善于“力稼穑”,即勤于务农之人;手工业者阶层对于制造器具的能力看得较重;商贾阶层倾向于经商的本事;官吏阶层则要求具有“精吏治”,即在官场中应付裕如的能力;而儒者阶层则十分看重学识以及致力于学业的品质。《汉书·隽不疑传》载,京兆尹隽不疑在处理十分棘手的“假卫太子”一案中表现出干练的才能,“名声重于朝廷,在位者皆自以不及也”。大司马大将军霍光看中其才能,主动提出与隽不疑结亲。宗正刘德以“有智略”名闻一时,参与“杂案上官氏、盖主事”,被武帝誉为“千里驹”,也得到霍光赏识:他在刘德之妻死后,“欲以女妻之”①。(①《汉书·楚元王传》。)西汉杜陵人鲁秋胡,“能通《尚书》,善为古隶字,为翟公所礼,欲以兄女妻之”②。(②《西京杂记》卷六。)齐地人鲍宣从桓氏学经,桓氏“奇其清苦,故以女妻之”③。(③《后汉书·列女传·鲍宣妻》。)东汉人马融少从儒者挚恂习经,“恂奇融才,以女妻之”④。(④《后汉书·马融传》。)儒者郑玄见张逸“有赞道之志”,并能勤于习经,乃“妻以弟女”⑤。(⑤《太平御览》五四一引《郑玄别传》。)汉末学者皇甫嵩见射援“少有名行”,“贤其才而以女妻之”⑥。(⑥《三国志·蜀书·先主传》注引《三辅决录注》。)可以看出,从时间延续和空间分布上,才能都是婚嫁时的重要因素。

在汉代,偶尔亦可见男子以“才能”为标准娶妻的情形。

在才能和相貌选择中,对于男子来说,女子相貌显然要高于其才能;对女于而言,毋宁说天平是向才能一边摆动。而在才能相近的情形下,相貌似乎就显得更为重要。《博物志》载王粲与其族兄王凯才能同称于世,二人去荆州依刘表,“表有女,表爱粲才,欲以妻之,嫌其形陋周率,乃谓曰:‘君才过人而体貌躁,非女婿才。’凯有风貌,乃妻凯”⑦。(⑦《博物志》卷六《人名考》,见范宁:《博物志校证》,72页,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

对才能的过分看重,有时也能影响婚嫁时的等级。东汉末年,公孙瓒以“性辩慧,每白事,常兼数曹,无有忘误”称于辽西郡府衙门之中。太守“奇其才”,以女儿妻之。考史,公孙瓒虽然“家世二千石”,但却“以母贱,遂为郡小吏”①,(①《后汉书·公孙瓒传》及注引《典略》。)本人和家庭的社会地位并不高。可见,这一婚事的等级是不相当的。《华阳国志·犍为士女》中也有一段类似的记载:

阳姬,武阳人也,生自寒微,父坐事闭狱。杨涣为尚书郎,告归,郡县敬重之。(阳)姬……乃邀道扣涣马,讼父罪,言辞慷慨,涕泣。涣[愍之],告郡县,为出其父,因奇其才,为子文方聘之。

可见,尚书郎杨涣之所以不顾及门第之间的差异,与“生自寒微”的阳姬结亲,是看重阳姬敢于拦马告状的勇气和才能。

需要指出的是,相貌和体态之所以能影响婚姻等级性绝非偶然。对于“美”的追求是人的一种重要的心理活动指向,这种指向可能会由于某种因素的影响而被压抑,但不可能从根本上消失。恩格斯曾敏锐地察觉到这一点,他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指出:不言而喻,体态的美丽、亲密的交往和融洽的旨趣,都是吸引异性的重要因素。②(②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72页。)现代社会心理学研究成果进一步证实了恩格斯的论述。美国心理学弗里德曼在1978年出版的《社会心理学》中指出:影响喜欢和吸引力的一个潜在作用的因素,是身体方面的吸引。如果其他方面都相同,有魅力的人比没有魅力的人更招人喜欢。“光环作用”(即赋予某人一切好的品质)在身体魅力方面更为突出。弗里德曼进而认为,身体方面的吸引在决定约会和婚姻伴侣的最后确定上,起着重要作用。同时,身体的魅力对男性来说比女性更重要。当选择婚姻伴侣时,男性更多地受女性身体魅力的影响,女性所受的影响则要稍低一些。③(③参见[美]弗里德曼(J.L.Fredman)等:《社会心理学》,182页,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2。)

综上所论,汉代人婚姻关系结构有如下六个基本模式:

等级性是男子娶妻和女子嫁夫的最基本标准,在现存的大多数汉代人婚姻个案中,男女双方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地位都是十分接近的。在这一标准得到满足的前提下,男子和女子的择偶需求结构,呈现出不同的趋向:在男子,对于配偶相貌的要求上升为重要标准;容貌标准满足后,女方才能则成为主要考虑内容。在女子,需求标准的强度,则按照才能、相貌依次上升。换言之,相貌与才能是汉代人考虑婚嫁形成的重要参数。

重视相貌或能力而忽视等级的现象,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远比汉代为少。北魏大士族崔巨伦之妹因“眇一目”而难以出嫁,其姑说:“岂令此女,屈事卑族!”遂以崔氏为儿媳。①(①参见《北史·崔辩传附子崔巨伦》。)士族大姓也重视容貌姣好,但与汉代不同的是,他们不是用容貌来影响等级性,而是执著而细心地自我修饰,把“容颜佳丽”看成是士族的特权与本色。《世说新语·容止》所说的“王夷甫容貌整丽”,“裴令公有俊容姿”,王羲之“飘如游云,矫若惊龙”,以及杜弘治“面如凝脂,眼如点漆”,等等,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这一点。正是由这种多层次、多方面因素所决定,汉代与两晋南北朝在婚姻关系形成时的等级状况上,呈现出相对松弛与严格的鲜明差异。②(②汉代人对于人的相貌有着颇为全面的评价标准,从现有的零散史料中可以窥出其中大致范限:其一,身材。良好的外表标准是身材不能低矮,男子身高在八尺(合今184米)、女子身高在七尺(合今1.61米)左右,均是品貌出众的重要标志。如张苍身高(.)八尺余,初随刘邦时有罪当斩,“时王陵见而怪其美士,乃言沛公,赦无斩”(《汉书·张苍传》)。东汉和帝邓皇后身高六尺二寸(合今1.65米),时人以为美(《后汉书·皇后纪上》)。其二,皮肤。汉人十分重视皮肤的白皙程度,以此为美的标志。汉初,陈平肤白,“如冠玉耳”,故被时人目为“美丈夫”(《汉书·陈平传》)。曹植在美女篇》一诗中也说:“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叶落何翩翩。攘袖(《)见素手,皓腕约余环。”其三,面部。“美貌”的要求是五官端正,容貌清秀。刘秀之姊湖阳公主欲嫁宋弘,原因是宋弘“威容德器,群臣莫及”(《后汉书·宋弘传》)。和帝邓皇后以姿(“)颜姝丽,绝异于众”(《后汉书·皇后纪上》)。与此三项相反的,则被认为体貌丑陋。东汉人冯勤的祖上,“形皆伟壮,唯勤祖父偃,长不满七尺(约合今1.60米以下),常自耻短陋,恐子孙类也。乃为子伉取长妻”(《后汉书·冯勤传》)。)

同类推荐
  • 中国人的性格密码(上)

    中国人的性格密码(上)

    中国人对于自我民族性格的审视是近代才开始的。之前的中国一直是东亚的政治文化中心,向来是输出文明。直至十九世纪下半叶与西方列强的数次战争,中国才发现与正视这个世界中还存在与中国性格迥异的强大文明这个事实,中国人不得不面对差异,分析差异,并试图改变民族性格,以救亡图存。与此同时,涌入中国的外国人也对这个传说般的古国睁大了观察的眼睛,他们发现不仅他们的武力和商品征服不了中国,他们的科学与宗教也对中国人影响甚微,从此中国人的性格成为近代中国改革和外国人研究中国颇为核心的一个论题,此后的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文化思潮虽然以政治、文化为主题,其深处却一直涌动着中国人对自己民族性格的肯定或否定、保留与改变的矛盾,这种矛盾一直延续到今天。
  • 腊八节

    腊八节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纪信故里

    纪信故里

    辉煌西充,忠义之城,将相故里,人杰地灵。扶龙纪信,紫崖王云,育恐育鞫(生于恐惧困穷之际),炳炳麟麟(光明刚直)。四位宰辅(赵彦昭、何金、何贱、徐恺),八大将军(纪信、谯登、侯瑱、王霁、马骧、袁谏、李乾德、徐占彪),百一进士,百六举人。名垂青史,雁塔题名,丰功伟业,震古烁今。
  • 看不懂的日本人

    看不懂的日本人

    “中国”这个题目,日本人不晓得放在解剖台上解剖了几百次,装在试管里化验了几千次。对于日本,我们中国人却只是一味的排斥反对,再不肯做研究工夫,几乎连日本字都不愿意看,日本话都不愿意听,日本人都不愿意见……今天,不论你喜欢日本也好,讨厌日本也好,你都应该了解她。因为中国和日本不可能不接触,只有更好的了解日本,了解日本人,才能在联系与合作,矛盾与斗争中取得主动。
  • 西口文化

    西口文化

    山西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表里山河的独特自然条件,勤劳智慧的历代先民,造就了得天独厚的三晋人文资;T.彼誉为华夏文明的“主题公园”,中国社会变革和进步的“思想库”,古代东方艺术的“博物馆”。在中华民族的煌煌文化巨著里,博大精深的三晋文化是其中极为绚丽和厚重的重要篇章。进入新世纪,山西省委、省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板应对经济社会和时代发展形势。
热门推荐
  • 八荒御兽

    八荒御兽

    八荒之上,一注定庸碌一生的废材,因一本传奇武决获得重生,这本来自大能的炼体之术让他走上强者之路。强悍的肉体,万能的丹药,奇妙的精神,飘渺的剑术,好似无所不能的他,能不能真正放下心中的桎梏,达到真正的八荒称王。
  • 灵异怪谈:惊悚之悚

    灵异怪谈:惊悚之悚

    在这座城市里,有这么一种人,他们穿梭与阴阳之间,以猎魔为责,则天下以己任,隐藏在人群中,有的人亲切地称他们为‘猎魔者’“行之与彼岸,末之于阴阳”是他们生存的宗旨,穿梭于阴阳之间,守护着那永恒的七扇门……
  • 食色满园

    食色满园

    现代厨师陈然意外重生古代农村,作为一个美食爱好者,既不懂得如何种田,也不了解如何养殖,且看陈然如何扬长避短,利用一技之长带领一穷二白的陈家致富奔小康。
  • 落泪的爱之天使

    落泪的爱之天使

    他,是当之无愧的豪门贵胄,却从小失去最亲的母亲。母亲情人之子林非焉在失去双亲后被他的父亲“好心”地收养,他从此堕入亦兄亦母的焉纠缠不清的一段孽缘,直到遇到她。这个坚强善良、聪明灵秀的女孩又是否是毒杀他的爱情毒药?他与焉又该何去何从?
  • 君夺天下 妾失心

    君夺天下 妾失心

    她在现代对他醉生梦死、各种迷恋、崇拜。可是当有一天真的在古代遇见了她心目中的男神时,她却糊涂了。她不聪明、不妖媚,可是笨人也有笨人生存的方法,不是么?【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玩·山海:69个你所不知道的《山海经》之谜

    玩·山海:69个你所不知道的《山海经》之谜

    本书打破了人们对《山海经》的畏难心理,以通俗易懂的写作手法,在轻松而不失严谨的氛围中,带领人们重新认读山海。 全书分为五个部分,系统而全面地介绍了《山海经》及其时代。人们在轻松获取知识的同时,可以获得到更为深刻的启迪。作者的观点奇瑰大胆,“异想天开”。但极具说服力,让人叹服。全书的69个谜底将引领人们神游上古,梦回华夏民族的幼年时代。
  • 长姐难为

    长姐难为

    作为放排农家女的韩雪看着家徒四壁,望着一望无边的鸭绿江欲哭无泪,家道艰难啊。父亲是个放排人,意外身亡,母亲难产而死。留下一家子弱小弟妹,韩雪表示,长姐好难当。女儿当自强,看小小农家女如何养活弟妹,谋得锦绣良缘。
  • 绝色残后

    绝色残后

    幼年时,云幻影不知道为什么,为什么姐姐们住金屋穿华服,自己却只能窝在柴房里和母亲自生自灭。长大了,她才明白,原来,她是人们眼中祸国殃民的妖孽。她云幻影,云家第四女,貌不出众,才不惊人,站在那三个国色天香、才华横溢的姐姐身后,平凡渺小得像一粒尘埃。她与世无争,淡然恬静,却奈何天不由人,沦为他人的棋子……硝烟过后,凤凰涅槃。唯有她,站在高高的朝堂上,傲睨群雄。唯有她,深入虎穴,协助心爱之人一统天下。终究,谁才是真正站在帝王身边凤凰朝日的女子?片段一:皇上赐婚,一切已成定局,接完圣旨的那一刻,景殇转身,定定的看着云幻影,那眼神冰冷的如冰魄寒刀,声音冷冽,让人寒彻心扉,“云幻影,本王还真是小看了,那日你和本王一起进宫……”景殇笑了,笑的阴寒而森冷,“明修栈道,陈仓暗度,你,云幻影连海上飘都能征服的女子,你从来都是个高手,是本王太小看你了?”片段二:云幻影的双眼落在风偏云放在自己肩上的手掌上,目光冷冽,一字一字的吐出几个字,“幻影明白了,请太子殿下自重。”风偏云有短暂的呆滞,是他看错了,云幻影的眼神里居然有微微的杀意,他讪讪的缩回手,复而又暧昧的笑了,似乎越来越有意思了,云幻影,等着吧。片段三:云幻影和风偏云共乘着一匹马,风偏云把弓塞进云幻影手中,从背后帮云幻影拉起了弓,然后指着对面的阵营中景殇说道,“幻儿,射了他……”云幻影缓缓的拉起弓,瞄准了景殇……景殇一双俊目深深的看着云幻影,仿佛要把她揉刻进自己的生命里……那一刻,云幻影在景殇的眼中看懂了景殇至死不渝的爱。本文过程小虐,走的一贯虐中带着温馨的路线……——————————————————————————推荐自己的新文:《庶女棋后》魔幻生死棋,两大棋王家族各执一半棋谱,白玉象棋,杀机无限,王侯将相,无不谈之色变,谁能拥有整本棋谱,谁能号令天下,天下无敌……她们本没有任何交集她,人称草包美人,天下两大棋王世家之一洛家庶女,在棋艺精湛的棋王世家中,是个标准的草包,亦是个标准的受气包。她,二十一世纪的巨富之女,本应该衣食无忧,尽享荣华,不料亲姐姐心生异心,一夜之间,公主变乞丐,以在街头摆残局为生,人称残局皇后。当残局皇后穿越时空进入草包美人的身体,她们的互补达到了极致,她棋艺精湛却满脸刀疤,她倾国倾城却腹中空空。
  • 时间深处

    时间深处

    程立辰是一个骨骼青涩但眼睛成熟又有点阴郁的男生,他有一双介乎于十几岁少年到三十岁男人的眼睛,你望过去,只看到如黑夜般深沉。他不够美好,他很跩,有些漠然,肆意伤害身边的人,但其实他只是一个气场强大而内心脆弱的孩子。他和叫做百里的女生在寂寞的时光中相遇了……
  • 简·爱 呼啸山庄 阿格尼丝·格雷

    简·爱 呼啸山庄 阿格尼丝·格雷

    本书是勃朗特三姐妹最负盛名的代表作的合集。勃朗特三姐妹是人类文学史上的奇葩。大姐夏洛蒂·勃朗特在《简·爱》中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如野蔷薇般的小女人,她用行动告诉我们“人的价值=尊严+爱”;二妹艾米莉·勃朗特笔下的《呼啸山庄》交织着让人意乱情迷的恩怨情仇;小妹安妮·勃朗特以细腻的文笔,在《阿哥尼丝·格雷》中为我们展现出一副对比鲜明的社会生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