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4800000004

第4章 汉代人婚姻关系中的等级状况(1)

汉代婚姻等级性的特点

等级性是阶级社会中婚姻关系的重要特征,也是汉代婚姻关系形成时的首要前提。

然而,有一种看法却强调两汉时期的特殊性,认为汉代婚姻关系不受等级性的约束。早在16世纪,明代学者茅坤就提出汉(“)代婚姻无法度”,并说这是“古今来所无之事”①。(①凌稚隆辑校:《汉书评林》卷九十七上,清光绪沙养翮书斋刻本。)台湾学者陈虹先生也认为:婚嫁时讲究“门当户对”,不是汉代婚姻关系的常态。②(②参见陈虹:《中国古时的男女社交》,36页,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69。)我无意否认汉代社会在等级制度上的某些时代特点,并在下文还要详加论述,但却很难赞同茅坤及陈虹先生的观点。陈虹先生引为论据的是汉乐府诗《陌上桑》中描述采桑女子罗敷自称其丈夫是朝廷的高官。这似乎不足以证明汉代婚姻关系中无等级性的结论,且不论学界对罗敷丈夫的实际身份尚有争议③;(③大多数学者认为不能把罗敷自言其丈夫是高官视为实有其事,也不必把罗敷当做历史上的真实人物。如萧涤非先生说:“因为作者必须如此夸诞,才能使罗敷扬眉吐气,压倒对方。……如果我们认为句句实在,那真成‘痴人前说不得梦’”(《乐府的诙谐性》,《国文月刊》第36期,转自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文学史教研室选注:《两汉文学史参考资(载)料》,520页,北京,中华书局,1962)。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文学史教研室也认为:“实则罗敷对于她‘夫婿’的叙述,原是‘子虚乌有’的”(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520页)。笔者赞同这个看法,在考察历史时,应当避免混淆历史上文学作品的描述与历史记述之间的区别,尽管文学作品也是当时社会状况的反映。)即使诗中所说句句属实,以此事为唯一依据,亦难免有以偏赅全之嫌。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④。(④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83年德文版序言》,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232页。)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由于私有制和剥削关系的出现,使社会上一少部分人不通过劳动攫取社会财富,成为社会的统治阶层。与经济上的不平等相适应,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的不平等状况形成、加强并不断发展。因此,等级、血统、门第、出身成为衡量人的基本价值尺度。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由于出生,某些个人同国家要职结合在一起,这就跟动物生来就有它的地位、性情、生活方式等等一样。”①(①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1卷,376页,1956年。)

汉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鼎盛时期。以多样化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小农拥有的小块土地、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为基础的汉代封建专制王朝与社会上的家族宗法组织息息相关,因此,以阶级划分为其根本的等级、尊卑和亲疏的划分广泛存在于两汉时期。贾谊所说的“等级分明,而天子加焉,故其尊不可及也”②(②《汉书·贾谊传》。)是汉代状况的真实写照。汉代最高统治者对各阶层人在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违反等级制的行为十分敏感,用法律手段加以限制。如西汉景帝时武原侯卫不害坐葬埋超过等级而被夺侯③;(③参见《史记·高祖功臣侯年表》。)东汉明帝时,“桑民阳侯坐冢过制髡削”④。(④《潜夫论·浮侈篇》。)在这种社会组织机体中,作为社会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的婚姻形态,也就不可避免地打上“等级明、尊卑分、亲疏别”的封建等级性印记。考察汉代实际,这种等级性主要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首先,是婚嫁双方有着比较接近的经济地位。西汉时期,颍川地区的富户大姓“相与为婚姻”。⑤(⑤参见《汉书·赵广汉传》。)汉时期,家资殷富的外戚郭氏家族与同是外戚的窦氏家族通婚。⑥(⑥参见《后汉书·皇后纪上·光武郭皇后》。)东汉人王充在谈到当时普遍的婚嫁状况时指出:“富贵之男娶得富贵之妻,女亦得富贵之男。”⑦(⑦《论衡·骨相篇》。)经济地位差距较大的家庭之间一般是难以缔结婚姻关系的。《史记·陈丞相世家》说陈平家境贫寒,他向富人求婚屡遭拒绝,“莫肯与之”,因此,延宕很久也无法完婚。

其次,是婚家双方政治地位与社会地位的相近。

封建皇族在汉代各个阶层中最为重视婚嫁关系中的政治和社会地位。按照汉制规定,与皇帝之女结婚(秦汉时称“尚主”)者的政治身份应是朝廷明定的列侯。①(①《汉书·外戚传上》:“汉家故事,常以列侯尚主”。)证之史例,亦确如此。如西汉时期,文帝女馆陶公主之夫是堂邑侯陈午②;(②参见《汉书·东方朔传》。)景帝之女阳信长公主(平阳公主)第一个丈夫是平阳侯曹寿,第二个丈夫是长平侯卫青。③(③参见《汉书·卫青传》。颜师古注:“寿姓曹,为平阳侯,当是曹参之后,然《参传》及《功臣侯表》并无之,未详其意也。”按,汉名曹寿的名人有二人,一即平阳侯曹寿,一即东汉班昭丈夫曹寿(《后汉书·班超传》)。西汉平阳公主亦有二人,一即景帝女阳信长公主,一即元帝女平阳公主。)东汉历朝皇帝之女,除史籍无载事迹者外,所嫁者均是有侯爵身份之人。④(④参见《后汉书·皇后纪》。)与皇族男性成员成婚结亲的家庭,其地位也多是朝廷命官或当朝诸侯。如《汉书·李广传》载,武帝戾太子以关内侯李敢之女为妃。东汉时,清河孝王刘庆的妃子耿姬是牟平侯耿舒孙女。⑤(⑤参见《后汉书·章帝八王列传·清河孝王刘庆》。又,两汉皇室其他通婚状况见本书附录一之表二。)

封建贵族、官吏以及中、小地主阶级也多以政治和社会地位的相近,作为缔结婚姻关系的重要条件。

外戚阶层凭借与封建皇帝有姻亲关系,往往选择皇族成员或朝廷高官家庭作为通婚对象。西汉初年,吕氏家族的4个女子分别出嫁赵幽王刘友、赵王刘恢、朱虚侯刘章和营陵侯刘泽。⑥(⑥参见《汉书》,《高五王传》、《荆燕吴传》。)东汉光武年间,外戚樊氏家族只要“特进一言”,则女(“)可以配王,男可以尚主”⑦。(⑦《后汉书·樊宏传附子樊鯈》。)和帝朝外戚阴兴面对这一社会现实,深有感触地说:“夫外戚家苦不知谦退,嫁女欲配侯王,取妇眄睨公主。”⑧(⑧《后汉书·阴识传附弟阴兴》。)外戚家族这样选择婚家,部分是由于他们在社会上的特殊地位———有的家族原本不比其他贵族地位高,因与皇帝通婚,便举家变得显赫不凡了;部分是由于他们高人一等的心理状态。

封建官员和中、小地主阶层的成员,除个别把持朝政者可同帝室成员通婚外(如西汉时王莽以其女为平帝皇后,东汉时曹操以其女为献帝皇后),一般都是彼此间缔结婚姻。这一情势在两汉四百多年的历史过程中,确乎是蔚然成风的。如西汉昭帝时大将军幕府军司马杨敞娶太史令司马迁之女为妻。⑨(⑨参见《汉书·杨敞传》。....参见《汉书·张禹传》。)成帝时丞相张禹之女是张掖太守萧咸妻,另一丞相王商则为其子娶左将军史丹之女。①(①参见《汉书·王商传》。)东汉末年,“世江东大族”、本人官至定威校尉的陆逊,其妻是讨虏将军孙策的女儿。②(②参见《三国志·吴书·陆逊传》。)在中原地区,城阳太守郭配把两个女儿分别嫁给朝中大臣裴秀和贾充。③(③参见《三国志·魏书·郭淮传》注引《晋诸公赞》。)

小农、小手工业者以及城市平民阶层亦是如此。西汉前期人朱买臣“家贫”,“常艾薪樵,卖以给食”,其妻的家境亦颇贫寒,无力支助其夫。后来,朱买臣妻离婚他嫁,与后夫共“治道”,即修整清扫道路,这说明,他们均属平民阶层。④(④参见《汉书·朱买臣传》。)西汉后期,平民女子妄人曾嫁与平民王更得,王更得死后,她又改嫁平民王廼始。⑤(⑤参见《汉书·外戚传上》。)《风俗通义》也收录了东汉时城市中的屠家女子与卖饼家男子相与为婚的实例:“汝南周霸字翁仲,为太尉掾。妇于乳舍生女,自毒无男,时屠妇此卧得男,因相与私货易。”十余年后,屠妇家的女子遂“嫁为卖饼子妇”⑥。(⑥《风俗通义》佚文,见吴树平:《风俗通义校释》,423页,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0。)

仅用上述内容概括汉代婚姻关系缔结时的等级性尚嫌粗疏,汉代婚姻等级性还有如下几个值得注意的方面:

第一,经济、政治和社会地位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例如两个秩禄二千石的官吏家庭相与结亲,在政治地位上双方无疑是接近的;在经济地位上双方的经济来源、家资数量以及消费水平亦大致接近;由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决定的他们的社会地位也是相当的。西汉武帝朝丞相田蚡娶燕康王刘嘉之女⑦、(⑦《汉书·田蚡传》:“蚡取燕王女为夫人。”颜师古注:“燕王泽之子康王嘉女。”)平通侯杨恽与富平侯张延寿结为婚家⑧,(⑧参见《汉书·杨敞传》。)以及前举有关史实均是如此。而经济地位或社会地位单独起作用,主要体现在中、小地主阶层,以及小农、小手工业者和其他平民中。

第二,皇族、贵族、官吏、地主等阶层缔结婚姻时的等级性与统治阶级的联姻之风交织在一起。

联姻之风在春秋时代就已出现。1955年安徽寿阳发现蔡侯之墓,墓中出土的蔡侯钟、蔡侯盘和吴王光鉴器物的铭文,提供了新的史料。其中,蔡侯盘上刻92字,是蔡侯即位时为其大姊陪嫁吴王用的陪嫁物。吴王光鉴刻52字,此器系吴王之女出嫁蔡侯时携带的媵物。从铭文中还可以看到,春秋末年的蔡国,处在吴、楚两大强国之间,它试图借联姻手段,求得吴国庇护。而吴国也以通婚为政治工具,扩大拥吴力量。①(①蔡侯盘等,见徐中舒主编:《殷周金文集录》,869~872页,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84。)

到了汉代,联姻之风盛行的程度大大超过了前代。从西汉初年起,统治阶级中婚嫁攀高门和相互联姻的现象已十分引人注目,贾谊曾将此作为时弊加以抨击。②(②参见《新书·时变》。)但贾谊的批评并未使此风稍减,有汉一代,联姻之风愈演愈烈,其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

联姻大都是为了保障和强化已有的政治实力;或在危险时通过联姻手段保全身家性命;在个别情形下,联姻还可以消除怨仇。不论联姻出于何种动机,婚家双方的经济、政治或社会地位都相距不远。西汉哀帝朝丞相董贤,虽地位显赫,仍十分重视用联姻巩固既得权益。当时,朝廷重臣王谭之子王去疾颇得哀帝青睐,董贤家族“慕之,欲与结婚”③。(③《汉书·佞幸传》。)王莽摄政时,汉室宗亲舂陵康侯刘敞“欲结援相党”,起兵反莽,为子娶东郡太守翟宣女。④(④参见《后汉书·宗室四王三侯列传·城阳恭王刘祉》。)东汉末年,曹操与劲敌袁绍相争于北方,为避免树敌过多,曹操进行了广泛的联姻活动:把侄女嫁给称雄江东的孙策之弟孙匡;为自己儿子娶孙策兄孙贲之女⑤;(⑤参见《三国志·吴书·孙破虏讨逆传》。)又为子曹均娶割据一方的豪强张绣之女为妻⑥,(⑥参见《三国志·魏书·张绣传》。)从而解除了后顾之忧。

东汉后期宦官权势炙手可热,许多朝廷官员为了个人与家庭的安稳,不惜与宦官结亲联姻。如济南相荀绲“畏惮宦官,乃为(子)彧娶中常侍唐衡女”⑦。(⑦《后汉书·荀彧传》。按,荀绲为子荀彧娶宦者唐衡之女的记载,首先见于《典略》,南朝刘宋人裴松之对此产生了怀疑,他在三国志·魏书·荀彧传》注中写道:“《汉纪》云唐衡以桓帝延熹七年死,计彧于时年始二岁,则彧婚之日,衡之没久矣。慕势之言为不然也”。初看这一推测,似很有道理。但考察有关记载,裴松之的怀疑未必准确。其一,《典略》说:“或为论者所讥”。按,“论者”即批评者。东汉末风行品评人物之风,“论者”多是当时之人,可以想见,这件事在当时的传闻很广。其二,汉代有指腹为婚的风俗,年幼议亲时在当时是完全可能的。其三,唐衡虽早死,但其势力并未稍减,与宦官之家联姻仍然有利可图。故此,荀彧在唐衡死后仍与其女儿结婚,是不足为怪的。可能对自己的论断拿不准,裴松之也承认:“至于阉竖用事,四海屏气;左绾、唐衡,杀生在口。故于时谚云:‘左回天,唐独坐,言权威莫二也’。顺之则六亲以安,忤违则大祸立至;斯诚以存易亡,蒙耻期全之日。昔蒋诩姻于王氏,无损清高之操。(荀)绲之此婚,庸何伤乎!”)桓谭十分惋惜地谈到刘邦没有让赵王如意与吕氏家族成员结婚,来保护自身安全:“使周(昌)相赵,不如使取吕后家女为妃,令戚夫人善事吕后,则如意无毙也。”①(①《史记·张丞相列传》正义引桓谭《新论》。)这种势利之言出自“尤好古学”的宿儒笔下,说明联姻观念的普遍化。

用通婚消除积怨,亦有所见。三国魏国孙资与司空掾田豫等同在朝廷,孙资才能高于田豫,为田豫等人不满,“皆妒害之”。后田豫“惭服,求释宿憾,结为婚姻。(孙)资……乃为长子宏取其女”②。(②《三国志·魏书·刘放传》注引《孙资别传》。)

联姻的趋势和婚姻等级制的趋势是同步的,也是相辅相成的。除去个别情况下高门之家被迫与低门之家通婚外,多数联姻行为都发生在地位相近的家庭之间,联姻之风对婚姻等级状况起了强有力的维护作用。

第三,从动态上加以考察,汉代婚姻关系缔结时的等级性呈现出愈来愈严格的趋势。其中,表现最明显、变化最大的是皇族阶层。

西汉时期,封建政权对入选皇帝后宫的女子家庭地位的要求尚不甚严。如汉文帝窦皇后“家贫”;武帝卫皇后“生微也”;武帝李夫人“本以倡进”③。(③《汉书·外戚传》。)降至东汉时,情况有了显著变化。汉朝政府开始重视皇帝后妃候选者本人及其家庭的社会地位。尽管东汉制度规定,入选后宫女子的家庭必须是“良家”④,(④《汉书·地理志下》:“汉兴,六郡良家子选给羽林、期门”。颜师古注引如淳曰:“医、商贾、百工不得豫也。”)但事实上,其范围已基本缩小到官宦人家和豪富大户的狭小圈子之内。在见于史载的东汉时期皇帝后妃和夫人中,绝大多数人的家庭地位属社会上层(参见本书附录一之表一)。

西汉到东汉的这一变化,还可以从人们对“贱微”之人不能成为皇帝之后观念的变化中得到证明。在西汉时期,成帝欲立出身歌舞伎的赵飞燕为皇后,遭到了皇太后的反对。但成帝执拗己见,仍正式把赵飞燕立为皇后,这是西汉时期关于皇后个人和家庭身份的最大争执。而在成帝之前,文帝册立窦皇后,武帝封卫皇后、纳李夫人,也未受到时人的指责。似乎是历史的重演,到东汉时期,行迹放浪的桓帝也提出立出身低微的田贵人为皇后。但是在陈蕃提出批评后,他“不得已”,立家庭地位较高的窦氏为皇后。①(①参见《后汉书·陈蕃传》。)陈蕃不过是朝廷中的一介普通大臣,他的谏告比一个多世纪前成帝母亲怒责儿子的话起的作用还大。这清晰地表明东汉时期婚姻关系缔结时的等级性要比西汉严格。

在皇族以外的其他阶层中,也呈现出与之一致的趋向。在笔者查考到的两汉时期几百件婚姻个案中,不符合等级婚制的在西汉和东汉的比例分别是14%和3%。封建等级性在婚姻关系中的渐次加强并非偶然,也不是飘忽不定和难以捉摸的。毋宁说,它与汉代封建社会结构的发展变化有着内在的和密切的联系。

同类推荐
  • 在狮身人面像的脚下

    在狮身人面像的脚下

    屹立千年的文明古迹,隐藏着怎样的历史奥秘?流淌万年的文明河流,述说着怎样的智慧心语?林丹环编著的这本书精选的文章,有的追忆文明古迹,有的针砭社会时弊,有的思索文明走向,让您跨越东西方文化,纵横寰宇,俯仰天地,从整体视角品悟“文明与文化”这部大书。
  • 李栋琦草书百家姓

    李栋琦草书百家姓

    早在五千多年以前,中华大地上就已经有了姓氏。勤劳智慧的华夏儿女正是通过姓氏这一独特的方式,牢记自己的起源,延续自己的宗族。《百家姓》是中华悠久绵长的姓氏文化的精练凝聚,传播时间长,影响深远。
  • 文学成都·2009

    文学成都·2009

    《文学成都·2009》作为城市的文化符号,可以表明成都既是休闲的城市、现代田园城市,成都也是一个文学的城市。阅读一个城市的文学,就是阅读这个城市的精神状态;触摸一个城市的文学,就是触摸这个城市的文化情怀;进入一个城市的文学,就是进入这个城市的内心世界。一个城市的文学也因此成为解读这个城市的精神符号和文化标杆。
  • 中国人的吃

    中国人的吃

    西洋文化是男女文化,可见中国人是最讲究吃的,古代即有“民以食为天”的谚语。中国是出美食家的国度,有人说中国的文化是饮食文化,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令全世界惊叹。孔子堪称第一位美食家,他率先提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口号。本书作者从个性化的角度,对中国人的饮食进行了剖析,力图透过饮食看中国的传统文化,同时,对历史上和现实中的各种菜肴、小吃作了生动的描述,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是一本雅俗共赏的休闲读物
  • 山海经大全集

    山海经大全集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记载了五百多座名山、地理位置,三百多条河道的名称、河流发源地及流向,四十多个国度以及远方异民的习俗,一百多个神话人物,一百多种药用动植物,四百多种神灵怪兽,并保存了大量珍贵的远古神话传说。本书给读者提供了准确的注释和译文,并配以各个朝代精彩的插图。原典、注释、译文与插图有机结合,使读者毫无障碍地阅读这部经典,畅游在《山海经》的神妙世界中。
热门推荐
  • 妈咪很惹火

    妈咪很惹火

    她逃课,他帮她签到;她骂人,他帮她堵嘴;她打架,他帮她捆人;她要他?嗯,脱掉衣服配合。六年前,她是凤岭城中最爱惹祸的慕容千金,他是她最忠诚的拥护者俗称狗腿。她天不怕地不怕,却在某天早上醒来发现自己上了Bos大人寄养在她家的私生子?好吧,为避免被自家老头子打成残废,她先逃了。六年后,小包子私逃回凤岭城,于是一场盛世大战拉开序幕。——*男主PK女主*——几年后重逢,他的魔掌伸向了她:“女人无论长什么样,关了灯都一样。你以为你能逃得出我的手掌心?”“男人无论上面长什么样,下面都是一个样,何况——”她不屑的上下瞟了他两眼,轻启薄唇说:“嗯——你比别人弱爆了。”——*女主PK包子*——“爹地有什么好,你骂人要揍你,你打架要揍你,你乱撒尿要揍你,你——”“但他有件事是妈咪绝对做不到的。”小包子很严肃。“什么事?”女主大怒。“他能陪我一起跳‘大象’。”小包子脱下小裤裤,“大象,大象,你的鼻子为什么那么长?”——*男主PK包子*——小包子斜靠沙发,翘着二郎腿一抖一抖,“爹地,我妈咪很惹火哦。”“不是惹火,是惹祸!”男主很严肃。“差不多啦。”小包子无良的摆了摆手。男主嘴抽筋,是差很多,好不好?———*咯咯咯*——提示一:本文一对一,男主身心干净。提示二:小包子很妖孽,切勿把他等同于五岁。提示三:拒绝拍砖,有砖请回家拍你相公。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将军的小娘子

    将军的小娘子

    他是大夏的镇国将军,冷酷威严,一条蜈蚣疤痕斜跨整个脸部。他是最有权威的将军,也是最丑陋的将军。有人说,他长的这么吓人,即使再有权位,也不可能会有女人愿意嫁给他。后来却听闻他娶了一个才貌双全的妻子,刹时成了大夏所有子民羡慕的对象。听说他的妻子曾是内定的皇后,连皇帝对那美丽的女子也是百般讨好。听说与齐国敌对危难时分,他的妻子用妙计智退齐军捡回他一条命。听说他的妻子暗中掌握着大夏的经济命脉,富可敌国。听说楚国的君王看中那美丽的女子,愿以江山为聘,娶她回家。听说,听说、、、、、这世上人人都羡慕镇国将军叶倾城,因为他娶了这世上最好的女子慕容悠。而慕容悠却笑笑说,你们应该羡慕我,因为我嫁了这世上最好的一个男人。人人都把她的事迹说成传奇,以为她多么神话多么了不起,而她不过是这世上最胡闹最平凡的女子,娇纵,任性,霸道,坏脾气,偶尔的异想天开,无数次的耍赖与蛮不讲理、、、、、这样一个不循规蹈矩的女子怎么能嫁的出去了?但她嫁了这世上最好的男人。无论她怎么胡闹,他都站在她身后含笑的看着,而当她有危险时,他永远是第一个冲出来。他像海水一样包围着她,包容着她的所有缺点,紧紧的给她幸福。皇后之位有什么留恋?大楚江山有什么动人?受万人敬仰又如何?她慕容悠只不过是个小女子,喜欢幸福的依在他怀里,像只小猫一样慵懒。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域外之镜中的留学生形象

    域外之镜中的留学生形象

    自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再也不能独立于世界之外,从而被迫开始了现代性的历程。为济时事之艰,无数莘莘学子负笈海外,借他山之石以攻玉,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文明的“盗火者”。正因为在现实中先行具有了留学生这一群体,对这一群体在域外生活的书写,然后才诞生了中国文学中的留学生形象。
  • 请允许我一个人仰望

    请允许我一个人仰望

    一生中至少该有一次,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不可能有交集的两人因为一次班级活动而相互认识。从那时,梅小清便开始了对任远漫长的暗恋,但始终未曾开口。她为他整理抽屉,他生病时给他送药,一直以朋友的身份关心着他。最后,任远以高考状元身份进入一流大学,而梅小清只考上了本市的三流大学,两人渐行渐远……一生中至少该有一次,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结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经拥有,甚至不求你爱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里,遇到你。
  • 冰血妖姬

    冰血妖姬

    梦儿推荐一下自己的新文:《傲世如风》:她,是冷血的杀人魔,是黑道上人人闻之丧胆的“冰血妖姬”,就算是本事再强大的修行者也不愿意和她对战,因为她曾经以以一己之力将美国的异能基地夷为平地,更是将美国一百多个异能者抹去了近乎半百,轰动世界。她,是温和可人的林氏二小姐,脸上那永远温和的笑意是那样的暖人心肺,是被人称颂的“白雪公主”。她善良无比,资助过很多贫困儿童完成学业,甚至远赴非洲,建立学院,举世震惊。她是迷人的罂粟花,美丽却又带着致命的毒素;她是纯洁的雪莲花,高贵清雅却不容亵玩。她有着一个清幽的名字,听到背会让人联想到她的性子——林如月。如月似水,温柔若梦,冷淡是真。感觉她离你很近,可是实际上却又像是梦中的景象一般,遥不可及。没有人知道温柔的林如月,善良的月中仙子会是杀人如麻,嗜血如命的“冰血妖姬”;没有人能够想到纯洁的雪莲花却是被血水养大的血莲,浑身上下都沾满了献血的气息。她是双重性格的人吗?当然不是!没有人知道在夜深人静时,她寂寞的望月低叹;没有人知道在风雨交加的夜晚,她一个人偷偷的躲在被子中低泣。她只是一个缺少爱的孩子而已…
  • 锦年安好

    锦年安好

    【一念生,万劫覆】“我一直不相信有人会真的爱我。”这是朴安好的心魔。尤其是当她生命里唯一挚爱的好友张婧雅离开莲花渡以后,这种想法愈演愈烈。“我不会再相信任何人,我也不需要朋友。”然,十四岁那年遇见的爱穿花布衣裳的小春却说“安好,我从六岁那年开始就一直注视着你。”……还有接下来在朴安好身边渐次出现的时雨、朱槿、夏微凉、陆锦年、苏筱筱、刘宇涵……素色锦年,向来缘浅,奈何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