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4800000011

第11章 婚龄构成(1)

汉代人口初婚年龄的一般推测

以往有关著述,对于汉代男子和女子初婚年龄的确定不够准确。一些人把汉儒倡导的男子三十而娶、女子二十而嫁的理论当做史实,这一直沿用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①(①代表性的著作如赵凤喈《中国妇女在法律上之地位》(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陈顾远《中国婚姻史》(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徐朝阳《中国亲属法溯源》(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日]诸桥辙次《中国的家族制度》(日本大修馆书店,昭和十六年)。又,杨树达先生在《汉代婚丧礼俗考》一书中,罗列排比了汉代男子和女子的不同婚龄现象,却未明确指出汉代男子和女子的普遍初婚年龄状况。)另一些人则依据汉惠帝颁布的女子十五岁不出嫁,罚钱五算的诏令,断言西汉初年女子初婚年龄是15岁,汉代女子婚龄在20岁以下。②(②参见宁可:《试论中国封建社会的人口问题》(《中国史研究》,1980(1));袁祖亮:《西汉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初探》(《史学月刊》,1981(3));葛剑雄:《西汉人口地理》(博士论文,复旦大学,1983)。)这虽较前说准确,但仍显得笼统,而且忽略了对男子初婚年龄的探讨。从婚姻起因、婚姻形成和婚姻归宿看,婚龄结构是汉代婚姻形态中值得考虑的重要方面。

汉代已出现具有相当水平的人口与户籍统计,但却没有任何程度的人口初婚年龄统计。这就使得我们难以对汉代人的婚龄进行精密的量化分析。史料存留的模糊性,要求我们不能简单地搬用现代人口统计描述手段,去分析人口婚龄,这只能导致与历史真实背离更远。因此,运用模糊性研究和精确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有助于勾勒出汉代男子和女子婚龄结构的概貌。

汉代人口初婚年龄可以根据如下四个线索进行探讨。

首先,是当时人关于婚龄范限的主张。

汉代学者大都继承先秦儒家的晚婚理论,主张男子和女子的初婚年龄分别应是30岁和20岁。但同时也出现了某些值得注意的变化。如成书于汉末至三国初的《孔子家语》认为:“男二十而冠,有为人父之端;女十五许嫁,有适人之道”,而先秦时期儒家提倡晚婚,不过是“礼言其极”①(婚龄上限)而已。(①《孔子家语·本命解》。)从而,从理论上把男女初婚年龄分别降低了10岁和5岁。汉代学者往往拘泥于先代的经籍文字,从字义来循其真谛,因此。他们对于儒家关于男子和女子婚龄理论的承袭,并不能说明汉代实际状况。而《孔子家语》承认早婚的合理性,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汉代男子和女子结婚早的现实。

其次,是汉代人观念中的成年年限。

人的生理发育在成年之前经历了两个重要阶段。人的胎儿时期,身体各部分结构迅速发展,是人的第一个生长突增阶段。而后,在儿童期,男子和女子的身体发育增长速度趋于平稳。从10岁开始到20岁,人进入了青春期。其中,10岁至15岁是青春期前期,16岁至20岁是青春期晚期。在青春期前期阶段,生长速度再一次加快,成为人的第二个生长突增阶段。其标志是:

———性腺、性器官、第二性征、生殖能力有了显著发育,并趋于成熟。

———内脏其他器官均有显著发育,骨骼增长迅速,身体显著增高。男于平均每年增长9厘米以上,女子平均每年增高7厘米左右。

———心理上发生巨大变化,从儿童期的依附性生活,逐渐过渡到需要对家庭和社会承担责任,朦胧的性意识和性心理开始萌生并迅速发展。

尽管人在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状况有了长足发展,但毕竟和身体的各个系统、各种器官成熟与稳定的成年期有一定差距。然而在汉代,人们却把这二者混淆在一起:虽然只是性功能的初步发育,生殖能力的初步具备,但汉代人却认为这是可以结婚的成年期的开始:“男子十六精通,女子十四而化。则可以生民矣。”②(②《孔子家语·本命解》。)从10岁到15岁这六年间,男子和女子平均增高约50多厘米和40多厘米,身高接近其父、母辈。这一情形进一步强化了汉人的“成年”意识,遂把15岁作为“成年”的标志,并要求这一年龄开始的男子和女子对家庭和社会承担责任。征之于史,则有:

第一,楚汉战争时期,项羽攻占外黄城,把年龄在15岁以上的男子尽数驱赶到城东,“欲坑之”③。(③《史记·项羽本纪》。)项羽这样做显然是把15岁以上的人看成是可以从军作战的“成人”,而把15岁以下的人视为没有反抗能力的儿童。

第二,汉代赋税制度规定,人口税有算赋和口赋两种。算赋是“民年十五以上至五十六出赋钱”,由成年人交纳,有别于“民年七岁至十四岁出口赋钱”的未成年的人口税。①(①参见《汉书·高帝纪》如淳注引《汉仪》,以及《汉书·昭帝纪》如淳注引《汉仪》。)可见,在汉代官方的正式文书中,15岁是男女成年的起始年龄。

第三,从名籍簿判断。居延地区出土的汉代简牍收录了时人对男女年龄层次划分的珍贵记录。从《居延汉简甲乙编》中,可以看到如下几个年龄层:

(1)未使男和未使女,从出生到6岁(简231·25和55·25)。

(2)使男和使女,从7岁至13岁(简27·4、203·32和254·111)。

(3)小男和小女,从2岁至14岁(简203·23、23·24和29·2)。

(4)大男和大女,15岁以上(简55·20、203·16、55·25、29·2、203·12和254·11)。

在上述这四个年龄层中,小男、小女与未使男女、使男女这两个层次大致相等。它们为何异名而同类,尚不清楚。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即未使男女相当于儿童时期,使男女相当于少年时期,而小男女包括了这两个时期,大男女则是成年时期。由此可见,在居延汉简遗留下的记录中,15岁也是男子和女子成年的起始点。

如前所述,男女只有达到一定年龄(成年),并具备必要的生理条件和心理条件后才能结婚。通过这三组不同角度的史料引征,我们可以对汉代人年龄层次的划分有明晰的了解,从而从一个侧面掌握汉代人初婚年龄的范限。②(②以身体发育作为婚龄的起点,并非中国古代所独有,在许多国家、地区和民族中,均有这类情形。征之于史书,在古代希腊和罗马地区,人们一步入“成年”(男子16岁,女子12岁),便可行结婚。征之于民族学资料,我国南方少数民族纳西族、布依族、高山族和瑶族均是如此。其中,在台湾的阿美族中,发育成熟的起点是十四岁(男女均然),至时,即可完成婚姻(陈国均:《台湾土著社会成年习俗》,台北,幼狮书店,1963)。在波斯湾沿岸的阿拉伯人中,家长往往把十二岁至十三岁的女儿出嫁。因为人们普遍认为,这个年纪正是她们青春期旺盛、蓬勃向上时期,“像早晨开放的玫瑰花一样”(见[苏]C.提什科夫:《科威特人的婚俗》,载《民族译丛》,1983(1))。)

第四,从汉代人的世代更替上加以推断。

现代人口学理论指出,如果20岁成婚生育,一个世代(世纪)就有五代人;15岁生育,一个世代大约是五代至六代人。我根据《汉书》之《诸侯王表》、《王子侯表》、《高惠高后文功臣表》、《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外戚恩泽侯表》以及《后汉书》中的有关传记,检核出近三百例汉代人世代延续状况。其中,在一个世纪中家族延续六代者占总数60%左右,六代以上者占18%,二者总计几近总数的80%。家族延续五代者占总数18%,而四代以下者仅占4%左右(见本书附录一之表三)。这说明,在这近三百个例案中,女子在15岁左右结婚的达到96%。

不过,以上分析对于考察汉代人的婚龄状况毕竟是间接的。因此,应当分析汉代人结婚的实际状况。

汉代男子初婚年龄的实证

汉代男子的普遍初婚在14岁至18岁之间。

皇族

西汉时期,除去汉初汉惠帝的成婚年龄是20岁①,(①据《汉书》之《惠帝纪》和《外戚传》,汉惠帝年20岁时立皇后张氏。据此判定,其初婚年龄为20岁。)其他皇帝均在14岁至18岁之间,如文帝是14岁左右与窦氏结婚②,(②据《汉书》的《文帝纪》及《外戚传上》,汉文帝生于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惠帝七年(公元前188年)其姬窦氏生汉景帝刘启,前此一年,窦生馆陶公主。是则文帝至晚在14岁时结婚。)武帝和元帝的初婚年龄至晚是16岁③。(③据《汉书·武帝纪》,汉武帝“十六岁,后三年正月。景帝崩。甲子。太子即皇帝位”。《汉书·外戚传上》则云:“初,武帝得立为太子,长主有力,取主女为妃。及帝即位,立为皇后。”可见,汉武帝的初婚年龄当是其即帝位的16岁之前。又据《汉书》的《元后传》和《外戚传下》,汉元帝生于昭帝元凤六年(公元前75年),宣帝甘露二年(公元前52年)娶王政君为后,是年他22岁。但这不足为其初婚年龄之据。在此之前,汉元帝“御幸久者七八年”。则是元帝的初婚年龄亦不会晚于16岁。诸侯王的初婚年龄亦大致在这一范围之中。如西汉前期,朱虚侯刘章的初婚年龄是15岁④,(④据《汉书·高五王传》记载,高后七年(公元前181年)朱虚侯刘章年20岁。同传又云,高后二年(公元前186年),刘章娶吕禄之女,是则刘章的初婚年龄在15岁。)淮南厉王刘长的初婚年龄约为16岁①;(①据《史记·淮南衡山济北王列传》,淮南厉王刘长生于汉高祖九年(公元前198年)。文帝前八年(公元前172年),文帝“怜淮南王,王有子四人,皆七八岁”。《汉书·淮南王传》记述与此同。可见,刘长至晚也应在16岁左右结婚,很有可能是14岁或15岁。)西汉中期,戾太子刘据是15岁时娶的史良娣②;(②据《汉书·武王子传》,戾太子刘据生于汉武帝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至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戾太子娶史良娣。据此判断,戾太子的初婚年龄是15岁。)西汉后期,定陶王(即后来的汉哀帝)亦大约在16岁或17岁时结婚③。(③据《汉书·外戚传》,定陶王册立为太子之前,娶傅氏之女为妃。又据《汉书·哀帝纪》,他在为太子时,年龄18岁。由此可见,定陶王是在十六七岁时结的婚。)东汉初期,明帝和章帝的初婚年龄较高,均是20岁左右。④(④据《后汉书》的《明帝纪》和《皇后纪》,明帝刘庄在为太子时,娶马援女儿为夫人,时当建武二十六年(公元50年),据此推算,刘庄时年二十余岁。又据同书《章帝纪》和《皇后纪上》,章帝即帝位时“年十九”,而其梁贵人“以建初二年与中姊俱选入掖庭为贵人”。据此推论,亦可证汉章帝的初婚年龄为20余岁。)在此之后,皇帝成婚年龄有了明显下降。除去早夭的殇帝、冲帝和质帝3人之外,其他人的情况是:和帝,14岁⑤;(⑤据《后汉书·和帝纪》,汉和帝即位时年10岁。又据《后汉书·皇后纪上》,和帝阴后“永元四年,选入掖庭,故得为贵人”。由此可见,汉和帝的初婚年龄是14岁。)安帝,19岁⑥;(⑥据《后汉书·安帝纪》,汉安帝13岁时即帝位。又据《后汉书·皇后纪上》,汉安帝间后“永初元年,以选入掖庭”。是则汉安帝的初婚年龄是19岁。)顺帝,14岁⑦;(⑦据《后汉书·顺帝纪》,顺帝11岁即帝位。又据《后汉书·皇后纪下》,汉顺帝梁皇后“永建三年,与姑俱选入掖庭……遂以为贵人”。可知顺帝在14岁时结婚。)桓帝,16岁⑧;(⑧据《后汉书·桓帝纪》,汉桓帝即位时年15岁。又据《后汉书·皇后纪下》,桓帝梁皇后在桓帝即帝位的次年入宫成亲。则是汉桓帝的初婚年龄是16岁。)灵帝,14岁⑨;(⑨据《后汉书·灵帝纪》,汉灵帝12岁时即帝位。又据《后汉书·皇后纪下》载,汉灵帝宋皇后“建宁三年,选入掖庭为贵人”,由此可见,汉灵帝的初婚年龄当是14岁,明矣。)献帝,其初婚年龄当在10余岁....。

贵族、官吏和普通人民

汉宣帝刘恂少年混迹于闾巷时娶官吏之女许氏,时年16岁。据《后汉书·献帝纪》,汉献帝9岁即帝位。又据《后汉书·皇后纪下》,汉献帝伏皇后在献帝即帝位后的次年,“入掖庭为贵人”。唯是时董卓胁迫皇帝和百官西迁,仓促中册贵人可能徒具形式。伏氏在兴平二年(公元195年)正式立为皇后。如以此时计,则汉献帝的初婚年龄是15岁。《汉书·外戚传》,刘恂在结婚后,“一岁生元帝。数月,曾孙(即汉宣帝)立为帝”。《汉书·元帝纪》的记载则与此不同。《纪》云:“(元帝)年二岁,宣帝即位。”颜师古注《元帝纪》时对此作了如下分析:“宣帝即位之数年改元曰本始。本始凡四年而改元曰地节。地节三年立皇太子。若初即位年二岁,则立为太子时年九岁矣。又,宣帝以元平元年七月即位,而《外戚传》云许后生元帝数月,宣帝立为帝。是则,即位时太子未必二岁也。参校前后众文,此《纪》进退为错。”颜师古考释《元帝纪》之有误,确系不惑之论。但他完全相信《外戚传》却值得考虑。因为,按照《外戚传》的说法计算,元帝被立为太子时,只有7岁,这与八岁的事实不相符合。所以,参照《元帝纪》和《外戚传》,宣帝即位之时元帝年为1岁。据此,宣帝是在16岁时与许氏成婚。

东汉人陶谦在14岁时出行,路遇苍梧太守甘公,甘公“许妻以女”①(①《后汉书·陶谦传》及注引《吴书》。)。东汉末,则有曹丕等人的实例。史载,曹丕生于中平四年(公元187年)冬,他与甄氏结婚是建安八年(公元203年)。据此,曹丕的初婚年龄当不足16岁。②(②参见《三国志·魏书·文帝纪》及《三国志·魏书·后妃传》。)曹操欲以女儿嫁于荆州名士周不疑,而是时周不疑17岁。③(③参见《三国志·魏书·刘表传》注引《零陵先贤传》及挚虞《文章志》。)及至三国初年情况仍然如此。据《三国志·蜀书》的《后主传》及《二主妃子传》,刘禅在蜀汉刘备章武元年(公元221年)结婚,而他生于建安十年(公元205年),推算年代,其初婚年龄是15岁。④(④参见《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诸葛瞻则是在17岁时结的婚。⑤(⑤参见《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汉碑也提供了这方面的例证。《隶释》卷十五《金广延母徐氏纪产碑》云:金广延“年十八,娶妇徐氏”。同书卷十二《戚伯著碑》云:

伯著,勃海君玄孙,季景长子也。二七,府召礼,性仁,知约身学事,略肯通笔墨。……太岁丁亥,聘妻朱氏。

从此碑的行文看,戚伯著可能是在14岁结的婚。

汉代女子初婚年龄的实证

西汉初年,女子初婚年龄大都在15岁之后。惠帝六年(公元前189年)颁诏:“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⑥(⑥《汉书·惠帝纪》。)可见,至少在惠帝六年以前的西汉初期近二十年间,有不少女子到了成年(大女)期而不出嫁。何以会出现这种状况,史书没有做任何说明。从西汉初年的社会状况看,这一状况当与战乱之后的社会经济凋敝状况有关。西汉初期之后,女子的普遍初婚年龄,从剧烈波动的不稳定状态,转为平缓稳定型。换言之,十三四岁至十六七岁,遂成为汉代女子初婚年龄之常态。

皇族女子及皇帝后妃

同类推荐
  • 北大文化产业评论(2009年卷)

    北大文化产业评论(2009年卷)

    《北大文化产业评论(2009年卷)》是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主办的文化产业研究性学术期刊,以理论分析、政策解读和前沿观察的形式对文化产业相关领域展开理论性、批判性、历史性和国际性的研究论述,倡导跨学科的视角研究文化产业现象和趋势,希望成为海内外学者研究成果发表的论坛,成为凝聚华人学者文化产业研究通向国际学术前沿的桥梁
  • 国学与汉学:近代中外学界交往录

    国学与汉学:近代中外学界交往录

    近代中国学术界名家辈出,形成宋以来学术发展的又一高峰。究其原因,涌现大量史料,承袭清学余荫,沟通域外汉学,当在首要之列。治学须知大势,近代国际汉学界对中国认识的深化和中国学者掌握西学外语程度的增强,使得彼此得以沟通,渐成一有机整体。通过描述分析中外学界的交往关系,可以显现学术发展的状况趋势,并把握个人及流派在其中所处的时空位置,进而探寻新世纪中国学术发展的正途大道。
  • 山西民间故事

    山西民间故事

    这是一套面向农村,供广大农民朋友阅读的文化丛书。它涉及戏曲、曲艺、民间歌舞、民间工艺、民间故事、民间笑话等多个门类,涵括了编织刺绣、建筑装饰、酿酒制醋、剪纸吹塑、冶铁铸造、陶瓷漆艺等林林总总的艺术形式,是老百姓熟悉的艺术,是我们身边的艺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 学洒脱斋夜话

    学洒脱斋夜话

    最近要出个新册子《学洒脱斋夜话》,依例总得有个序,他序也好,自序也罢,别一开卷就秃头把脑的歇着个大顶,好像咱内分泌多旺盛似的。忽一日,在网上闲溜达,见一网友趣解“洒脱”一词,说何为洒脱?就是非常潇洒地脱光衣服。不禁莞尔。随即一想,坏了,居然让这小子一语道破“洒脱”真谛,拔了个头筹。你想呀,“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人活一世,明白到这个份上,还不叫洒脱吗?有首歌扯起嗓子叫唤“潇洒走一回”,可到头来你不会、不敢、不能“非常潇洒地脱光衣服”走人,潇洒就算潇洒,那离洒脱还远得很。
  • 余味:跟随余秋雨品中国文化

    余味:跟随余秋雨品中国文化

    如果读者对余秋雨先生的散文还有质疑,那么就请从《余味:跟随余秋雨品中国文化》开始--翻开第一页,从《余味:跟随余秋雨品中国文化》对余秋雨散文作品零星片语的撷取中,用心去鉴赏、去品味、去感悟,去摸索知识以外的文化内涵,细细体悟这份绵延不尽的文化“余味”。
热门推荐
  • 咱们都是同龄人

    咱们都是同龄人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拯救记忆

    拯救记忆

    怎样才能记得快,记得牢,记得准?著名教育专家林格继《自主学习——厌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的癌症》出版获得强烈反响后,推出这本姊妹书。本书由程鸿勋等20位专家联袂推荐,解析记忆的历史与本质,抓住智力发展的关键期,旨在让孩子告别死记硬背。
  • 我是钢筋工能手

    我是钢筋工能手

    本书为“金阳光新农村丛书”之一。本书以钢筋工常用技术介绍为主体,突出钢筋工的操作方法与技巧。主要介绍建筑工程钢筋识图,钢筋材料的基本性能,钢筋的代换,钢筋的配料、成型与绑扎,钢筋的焊接及新型连接技术等内容。全书新颖实用,简明易懂。
  • 邪帝冷妻

    邪帝冷妻

    奇才现,天下乱,辅君王,定四方她,是黑道帝皇她,是相府小姐,她,是王府正妃,她是公主?她是神女?她的身份不解,或许,她,只是她!忍耐,承受!把那锥心的痛狠狠的埋在心间!只为铭记那永不消失的怨!她,清冷孤傲,拒人千里!唯独那个妖精一般的男人,方为他展露笑颜。她心如蛇蝎,却也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嘴角侵笑,袖手旁观,只见那天下乱事!【版本二】天生异象,奇才盾出,辅佐君王,俯视天下!她,冰冷的邪惑美人,这辈子,宁我负尽天下众人,不叫他们负我一分!他,逍遥闲散的冷酷邪君!我型我素的性格,心狠手辣的手段!世人皆知,宁得罪小人,勿得罪邪王!那一日,倾城的邪惑美人嫁给了逍遥闲散的冷酷邪君,是悲是喜,是恩是怨?无人得知!【片段一】摇椅上,慵懒的坐着一位艳红长袍的男子!顾盼生辉,皓月当空!身边,毅然坐着四个形色各异的俊美男子!却也是风华绝代。“都即将要大婚之人了,还来这种地方?还真是稀奇的很啊!”右手边第一人眼中带笑,嘴角微微上扬,打趣的看着身边那个面色慵懒,神色妖媚之人。“这话说的就错了,应该说是喜好男色的人逛窑子,这才是怪哉!”右手边第二人拿起扇子,轻轻摇着,眼神逗留在了那风华绝代之人身上。“看来,邪王并无娶妃之意啊!”一个玩世不恭的声音想起,细看,原来是左手边的第二人,一脸无害的面容,却难以遮掩眼中一闪而过的犀利之光,嘴角轻轻珉起。表现出,对他们三人的不满。摇椅之上的男子轻眯他的凤眼,转头看了一眼其他三人,嘴角一挑,举止优雅的把那香气四溢的陈年佳酿送入嘴中。【注释:这篇文是图图费尽心思想出来的,拒绝抄袭!!!请尊重本人的劳动成果!!】推荐新文《冷帝血后》(女强文)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杰出青少年的记忆力训练

    杰出青少年的记忆力训练

    《杰出青少年的记忆力训练》为你提供了33种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希冀能对你有所帮助!弹奏一首动听的乐曲,需要训练;写得一手好字,需要训练;说得一口流利的外语,需要训练;成为一个优秀的职业运动员,需要训练,提高我们的记忆力,同样需要训练。我们的记忆力为什么一直没有提高?这是因为我们一直在找的只是记忆方法,而不是记忆力训练方法。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凤戏红尘

    凤戏红尘

    她宋雪狼被最心爱的妹妹背叛杀害.却在异世得到了重生.本想平平静静的过完这一生便好,可却事与愿违.初入异世从未谋面的父亲将她和母亲扔于后山自生自灭。只留母亲的贴身丫环照顾植物人的母亲和才不过四岁的自己。本想生活如此也安逸,就如此平静的生活于这后山之中远离世间争斗正随她所原。却谁知道母亲身份高贵。一封书信,五岁那年她迎来了身为邪王的外公。为生母,为师父,十五岁独闯地狱岛,斩狼群、收狼王、与幼凤凤灵签下灵魂契约、控天下之火。且看女主如何笑傲天下,游戏红尘.他说:千雪,此生我只认定你。只有你才会是我洛离今生的妻。如果你不嫁我,那我就嫁你。他说:千雪,短不过一瞬,长不过永远,人生太多无奈,什么也选择不了的我,唯一可以选择的就是对你的爱,哪怕只是一生如此在你身边守护,也好。他说:我不管你是谁,不管你是不是我的新娘,只要你是坐着花轿进的我东方府,那你便是我今生的妻。有着一生的牵伴。到底此生执谁的手,又是谁为我画一生的眉。音的读者群:79819638。如果喜欢音的作品,亲们可以加此群。在这里音要谢谢一直以来支持音的亲们。真的非常谢谢大家。喜欢此文的朋友可以、收藏、投票、留言来支持音,音感激不尽。推荐音的完结文,还希望亲们多多支持:《醉狂》谢谢蓝思婷月,婷月帮《红尘》做了视频,大家可以去看看哦!&pstyle=1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销售客户沟通

    销售客户沟通

    怎么说才有效,怎么做才有收获,本书告诉你与客户沟通的所有细节和重点,让你轻松搞定大客户、难缠客户、顽固客户,打破销售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