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4700000037

第37章 魏晋思想风采与文艺对话(9)

嵇康在当时追求自我的生活方式,服食养性,弹琴咏诗,以净化心灵,慰藉精神,保持自我。因为当时是一个司马氏集团当道的时代,所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之”,因此,嵇康身为正直的士林领袖人物,又与魏宗室联姻,自然而然地也就洁身自好、不与司马氏合作了。但嵇康之与当时的名士不同,在于他有自己精神世界的形而上学,而不是如竹林名士的其他人物一样,只是外表放荡,内里俗不可耐,如王戎等人。嵇康的思想建构,涉及传统思想文化中最深奥的地方,即人性的本体。《养生论》以神仙为话题,认为神仙秉之自然,非积学所得,而如果导养得理,则可以长生,其中的导养,主要是心灵的空明澄澈、精神的虚静无欲。这就涉及很深的人文意蕴。针对当时世人对神仙的追求,嵇康提出了全新的观点。

嵇康接受了传统的形神统一的理论。他利用当时人对神仙的羡慕,强调神仙虽不可学,但精神的导养则是至关重要的。导养得法,可以延年益寿,长生不老。这就将神仙问题还原到人文范畴。嵇康的所处年代是一个欲望与道德混乱并存的年代。由于司马氏集团的阴险虚伪却又佯作名教之态,整个社会处于思想混乱而人欲横流的状态。因此,嵇康在《养生论》中恪守固有的价值观念,提出要以老子与儒家道德相融合的价值观念来抵抗世俗:

是以君子知形恃神以立,神须形以存。悟生理之易失,知一过之害生。故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爱憎不栖于情,忧喜不留于意泊然无感,而体气和平,又呼吸吐纳,服食养身,使形神相亲,表里俱济也。

嵇康从形神相济的角度提出,养形在于养神,如果不能养神,势必伤及形体,虽欲形体长生不老而不可得,导养工夫要由内及外,由里及表。他批评当时人为世俗的名利与声色所诱导而迷失大道,虽然想要求仙却南辕北辙:

诚知性命之理,因辅养以通也。而世人不察,惟五谷是见,声色是耽。目惑玄黄,耳务淫哇。滋味煎其府藏,醴醪鬻其肠胃。香芳腐其骨髓,喜怒悖其正气。思虑销其精神,哀乐殃其平粹。

嵇康抨击时人耽于美味美声,而乱其精神,销其形骸。正如老子所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老子》第十二章。)嵇康将传统的老子学说与当时的神仙与养生论相合,其意义是积极的。传统的老子学说致力于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之说相对冷落与忽视了人的感性生命存在。就此而言,嵇康将原本属于生理范畴的养生论升华到心理与精神范畴的老子全性保真之说的领域,可谓用心良苦。嵇康糅合传统的老子学说与当时的养生和神仙观念,在《养生论》中提出自己的人生观念:

善养生者则不然矣。清虚静泰,少私寡欲。知名位之伤德,故忽而不营,非欲而强禁也。识厚味之害性,故弃而弗顾,非贪而后抑也。外物以累心不存,神气以醇泊独著。旷然无忧患,寂然无思虑,又守之以一,养之以和,和理日济,同乎大顺。然后蒸以灵芝,润以醴泉,晞以朝阳,绥以五弦,无为自得,体妙心玄,忘欢而后乐足,遗生而后身存。若此以往,庶可与羡门比寿,王乔争年,何为其无有哉?

这一段话表明嵇康将养生论从心理精神谈到身体养护,进而升华到人生追求,强调这是一种自觉自愿的精神人格的追求而并非强行抑制。这些论述,显示出他精湛的哲学与人文素养。嵇康意欲通过对养生问题的阐释,告诫世人在混浊的世态中要勇于自持,勿为世俗所染。

从人生哲学的层面来说,嵇康的思想糅合了老子见素抱朴与儒家守正不阿的观念,并且上升到澄明之境的高度来看待。他要守护心中的圣地与精神的家园,为此将道家的全性保真与儒家的以诚为本相结合,再与信仰领域的神仙之说联系,精心打造其人生哲学。他甚至将无待之境作为打破传统公与私的观念的价值判断。传统的公与私都是以外在的行为作为标准,嵇康则强调所谓公与私是内心的无措即无是非毁誉作为标准的,真正的君子,心志坦荡,不为外在的是非毁誉所左右,因此,澄明之境是超越一切的。他在著名的《释私论》中提出:

夫称君子者,心无措乎是非,而行不违乎道者也。何以言之?夫气静神虚者,心不存于矜尚;体亮心达者,情不系于所欲。矜尚不存乎心,故能越名教而任自然。情不系于所欲,故能审贵贱而通物情。物情顺通,故大道无违;越名任心,故是非无措也。是故言君子则以无措为衷,以通物为美;言小人则以匿情为非,以违道为阙。

嵇康认为,君子即理想的人格在于不为外在的是非所左右,只要气静神虚,体亮心达,就能越名教而任自然。他强调精神人格可以产生巨大的能量。历史上真正能够成就事业、经国安邦的大人物,都是不为外在的是非毁誉所动,因而是无私的。嵇康极端重视心灵的澄净是高于一切的,外在的名教与评议均不足为道,唯心的色彩极浓。而心灵的本体,则是先验设定的真率无私。儒家《大学》中的“诚”仍未脱离儒家中和道德观念的束缚,提倡要为心中至高的中庸之德负责。中庸之境是仁者爱人之境的升华,归根结底,是属于道德礼义的范畴。而嵇康则将此境与老子的全性保真相结合,以老庄最高的自然之道来统率,从而使心灵之境的自由维度得到提升,精神得以升华。

但是嵇康鼓吹的养生论的欠缺也是很明显的。其所鼓吹的澄明之境存在着先验论与过于理想的成分,对人的生理感性存在并没有作出令人信服的说明。因而他的论辩对手向秀当然不服,对其中的矛盾之处提出了反驳。

从思想史溯源的话,在先秦时代,儒道两家,甚至儒家内部就出现了人性定位的争执。比方说,孟子主张性善。他从先验人性论的层面去谈论人性,认为恻隐之心与羞恶之心人皆有之,而这些心念的前提是以排除人的生理要求为特点的。孟子重义斥利,当然也就反对人的本能感性要求而荀子则强调人性本恶,其特征是生来就喜欢追求美声、美色与美味,好逸恶劳乃人的本能,不教而会,道德礼义则是后天教化的结果。所谓“化性起伪”是荀子对人性的基本认定。孟子与荀子各执一端,其不足之处也是很明显的。特别是孟子过于强调人性先天禀赋中的良知良能,而忽视了人性中的生理本能的要素。另外,老子与庄子思想中对人性的设定与看法也有着明显的差别。老子的人性论较为内敛,主张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强调人性的无私无欲的本体,主张总体性的心灵和谐;而庄子较为强调道心的相对性,看重道在人身上的个体性,因此强调“任其性命之情”,放达自任,崇尚个体的和谐性与丰富性,故而向秀与郭象注解《庄子》时看重这一点也并不是偶然的。因此,我们说,在嵇康身上体现出来的这种养生论的人性价值观念的无法克服的矛盾,并不是嵇康个人的矛盾,而是整个人类在进入文明与阶级社会之后,人的总体道德价值与个体的自然欲求之间的矛盾。在人生充满困惑的特定的年代,这种矛盾就会以异常尖锐的冲突为形式表现出来,甚至在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中也会时常出现。嵇康在《卜疑》、《幽愤诗》、《家诫》中展现出来的矛盾同样是非常强烈的。

向秀作为嵇康的好友,当然清楚士人当时的心理矛盾与人生困惑。在他与嵇康的日常交往中,这种矛盾就经常展现。传说他注《庄子》时,嵇康就激烈反对,不赞成向秀通过注《庄子》来解释放达与独化的思想。但向秀最后还是注了《庄子》这本书。《世说新语·文学》中说:“初,注《庄子》者数十家,莫能究其旨要。向秀于旧注外为解义,妙析奇致,大畅玄风,唯《秋水》、《至乐》二篇未竟,而秀卒。”陈寅恪先生曾经说过,向秀在嵇康被杀后入洛做官,“则完全改图失节,弃老庄之自然,遵周孔之名教矣”(陈寅恪:《陶渊明之思想与清谈之关系》,见《金明馆丛稿初编》,184页。)。其实,在当时巨大的诱惑与骇人的恐怖下,士人的分裂是自然的。观竹林名士,他们也并非意见一致。向秀深通庄子之说,作为嵇康的知交,当然也清楚养生论的缺陷在于忽略了人性的自然的情欲要求。而在当时任情而动的年代中,特别是在传统的两汉儒学式微的年代之中,重视人情乃时世所向,因此,养生论的前提是放弃情欲,这难免显得不近人情。向秀为此专门写了《难养生论》,与嵇康进行思想对话,体现出君子和而不同的风度。向秀提出:

若夫节哀乐,和喜怒,适饮食,调寒暑,亦古人之所修也。至于绝五谷,去滋味,寡情欲,抑富贵,则未之敢许也。何以言之?夫人受形于造化,与万物并存,有生之最灵者也。异于草木,草木不能避风雨。辞斤斧,殊于鸟兽,鸟兽不能远网罗而逃寒暑。有动以接物,有智以自转,此有心之益,有智之功也。若闭而默之,则与无智同,何贵于有智哉?有生则有情,称情则自然,若绝而外之,则与无生同,何贵于有生哉?且夫嗜欲、好荣恶辱、好逸恶劳,皆生于自然。夫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崇高莫大于富贵。然富贵天地之情也。贵则人顺己,以行义于下;富则所欲,得以有财聚人。此皆先王所重,关之自然,不得相外也。

向秀从荀子的人性论出发,指出嗜欲是人生的自然要求,如同天地自然之物性一般,既然强调自然,怎么可能去掉这些嗜欲呢?向秀的说法可谓击中了嵇康养生论的弱点。嵇康的人生论如同许多理想人格论一样,将人性中的最高的道德境界作为人的普遍性来加以设定。这当然是超越了现实。芸芸众生,大都为先天具有的生理本能所驱使,是意志与本能的奴隶,即使是伟大人物,也难免偶然为情性所动。所以王弼聪明地提出圣人有情而不累于情,更何况当时是向往感性的年代。而嵇康则从本体论上力主人性以澄明为本,嗜欲非人性之正。这就显得曲高和寡。向秀提出人秉天地之气而生,是宇宙之最灵者,就在于有生命之情性可以享受各种生活,有智慧可以驾驭各种事体,如果去掉这一切,还有什么人性的尊贵与乐趣可言?“且夫嗜欲、好荣恶辱、好逸恶劳,皆生于自然”,这有什么好奇怪与憎恶的?向秀与嵇康的争论,实际上涉及人生的根本的价值认定。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与谋。因此,人性论的形而上又最终还原为人性上的形而下,即生存意志的认定,还原为一个实践理性的问题。向秀在《难养生论》中还提出:

顾天命有限,非物所加耳。且生之为乐,以恩爱相接,天理人伦。燕婉娱心,荣华悦志。服飨滋味,以宣五情。纳御声色,以达性气。此天理自然,人之所宜,三王所不易也。今若舍圣轨而恃区种,离亲弃欢,约己苦心,欲积尘露以望山海,恐此功在身后,实不可冀也。纵令勤求,少有所获,则顾影尸居,与木石为邻,所谓不病而自灸,无忧而自默,无丧而疏食,无罪而自幽,追虚徼幸,功不答劳,以此养生,未闻其宜。故相如曰:“必若长生而不死,虽济万世,犹不足以喜。”言背情失性,而不本天理也。长生且犹无欢,况以短生守之耶?若有显验,且更论之。

向秀的观点代表了当时部分士人的心态,认为享受人生、纵任情性乃天地自然,即使圣贤也是如此。他指责嵇康鼓吹的养生无法达到长生不老,即使达到也是以牺牲人生乐趣为前提的。这种长生不老有什么意思!“言背情失性,而不本天理也。”向秀认为这种观念与行为,是根本违背天理与人性的。与其追求这种可望而不可即的长生不老,还如及时行乐。向秀与嵇康在这里的对话与交锋,涉及根本的人生目的。向秀追求的是当下性,而嵇康追求永恒性;向秀是自我论,而嵇康则是殉道者。同样是谈自然,嵇康是将自然视为人性的淳朴无瑕,而向秀则将自然视为任从情欲。阐释的角度与价值观念是密切相联的。向秀所宣传的生命价值观念,显然是表现出魏晋易代之际的士族人生观念不同于两汉的地方,即讲究生活的享受,鄙弃外在的修养。而且向秀将这种人性论说成天理与天命之性,传达出六朝士族意欲重构人生价值观念的信息。这种人生论对正始向西晋太康文学转变的趋势,产生了很大的前导作用。陆机等人“缘情绮靡”的文学观念可谓与此一脉相承。

向秀在《难养生论》中通过对话和辩论,毫不客气地指出了嵇康养生论中所说的导养得理可以延年益寿的虚妄:

又云导养得理,以尽性命,上获千余岁,下可数百年,未尽善也。若信可然,当有得者,此人何在?目未之见。此殆影响之论,可言而不可得。纵时有耆寿耇老,此自特受一气,犹木之有松柏,非导养之所致。若性命以巧拙为长短,则圣人穷理尽性,宜享遐期,而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上获百年,下者七十,岂复疏于导养耶?

这些追问确实令嵇康感到难堪。向秀指出,那种导养得理而延年益寿的人何在,这种人物只是传说而已,即使有个别人长寿也是特例,是秉受特殊之气,非导养所致。而那些穷理尽性的圣人也不过是长者过百岁,短者才七十有余,难道他们都不会导养吗?这些往复对话,揭露了嵇康理论上的独断。当然,向秀忽视了一个根本的问题,即人生价值观与理论的精密并非一致,主观论者的理论往往是不严密的,因为他们是在凭价值与理想言说。

但嵇康也并非平庸之辈,他的学识与雄辩非一般士人可及。他的对话技巧在应答向秀的《难养生论》中得以充分表现出来。在《答向子期难养生论》中,他提出:

答曰:所以贵智而尚动者,以其能益生而厚身也。然欲动则悔吝生,智行则前识立。前识立则志开而物遂,悔吝生则患积而身危,二者不藏之于内而接于外,祗足以灾身,非所以厚生也。夫嗜欲虽出于人,而非道之正,犹木之有蝎,虽木之所生,而非木之宜也。故蝎盛则木朽,欲胜则身枯。然则欲与生不并立,名与身不俱存,略可知矣。而世未之悟,以顺欲为得生,虽有后生之情,而不识生生之理,故动之死地也。

嵇康在这里采用欲取姑予、先退后进的策略。他也承认以生命为贵,但是认为生命的价值实现依然存在着一种生命的智慧导向问题。智慧的运用在于让生命价值得到真正的实现,而不是一个简单的顺从自然的问题。如果一味任从自然,甚至以智慧促进贪欲,则会导致大祸。因此,天理与自然仍然有着一个伦理导向问题。魏晋时固然有像嵇康因为固守素志而献生的,但不也乏玩弄聪明而送命的。钟会就是这样的人。他在当时玩弄聪明,志满意得,谗害嵇康,在破蜀后又欲与蜀将姜维联合另立政权,反叛魏国,最后送命。嵇康强调智性的开启导致许多人欲壑无穷,并非厚生之道。这也是当时的一种普遍现象。

同类推荐
  • 黑与白

    黑与白

    文学评论集,收40余篇,既有对卷入市场以后文学流变现状的客观描述和前景的宏观预测,还有密切追踪作家作品,潜心琢磨新的批评路向的探索。
  • 诗里特别有禅

    诗里特别有禅

    本书让您于云淡风轻的古诗中,轻松了解禅文化,领悟人生智慧,享受心灵宁静。古典文学大师,复旦大学中文系骆玉明教授集三十余年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传统文化的探索于一身,对中国古代近百首诗词进行精辟品鉴和解析,使读者从中了解到中华禅文化的博大精深。本书意蕴深邃、悠远,文字优美洗练且平易近人,使读者从阅读中收获真正的宁静,升华自己的心灵。
  • 培根人生论、蒙田随笔集、帕斯卡思想录(超值金版)

    培根人生论、蒙田随笔集、帕斯卡思想录(超值金版)

    《墙根人生论》一部与《论语》相媲美的欧洲近代哲理散文经典,自问世以来,文思流畅,历四百年而不衰,处处体现了培根对人生世态的通透理解。全书语言优美凝练,充满哲学的思辨,堪称世界散文和思想史上的传世瑰宝。与《蒙田随笔集》《培根人生论》一起,被人们誉为欧洲近代哲理散文三大经典。《蒙田随笔集》蒙田是文艺复兴后期法国人文主义最重要的代表,很少有人能像他那样受到现代人的尊敬和接受。《蒙田随笔集》于1580-1588年分三卷在法国先后出版,清明如水,它开创了近代法国随笔式散文之先河。全书语言平易通畅,妙趣横生,充满了作者对人类感情的冷静观察。《帕斯卡思想录)》是帕斯卡生前尚未完成的手稿
  • 星夜(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星夜(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星夜》收入了庐隐具有代表性的散文,其中散文《月下的回忆》和《雷峰塔下》“似乎比她的小说更好”,《玫瑰的刺》也是“清丽可爱的”(茅盾语)。《海滨故人》写女性爱情的赤诚和破灭,写下了女性独立人格的执著追求。
  • 孔雀西南飞

    孔雀西南飞

    981年我去攀钢,首先激起我创作激情的,是很有大将风度的“好一个黎明”!第二篇报告文学,专写赵忠玉。题目叫:《得人心者》。今天我读别人写攀钢、写赵忠玉的文章,仍禁不住叹日:得人心者,得天下也。啊,又见攀钢,又见攀钢
热门推荐
  • 重生之嫡女枭妃

    重生之嫡女枭妃

    夫妻七年,他给了她六年的窘迫流离,半年的绝世恩宠,还有最后三月的凌迟绝望。太子府地牢,帝都第一美人,切腹而死。怨念通天,阴魂难散,阴毒嫡女重生归来。吃了我的给我吐出来,拿了我的给我送回来。她只想拿回本就属于自己的东西,守着娘亲,偷得浮生半日闲。只是父亲偏心,庶母狠毒,庶妹骄纵,她岂会无动于衷?皇子逼婚,贵妃仄逼,她怎能任人摆布?投毒,暗杀,陷害源源不断,她恬然安笑间,化解一切!阴谋,诡计,杀伐生生不息,她素手轻扬间,灰飞烟灭!既然这些人一个个都闲活的太久,她就好心帮帮他们,打入地狱永不翻身。那一世她温婉贤淑,事事以夫为天;这一生,她要做回自己,毒也要,狠也罢,用一双纤手谱出盛世人生。。。。。。。。林紫曦:我是从地狱爬上来的恶鬼,张开獠牙,绝不姑息一个想要害我之人。你问我是否有心?呵呵,不巧,我没有!玄梓君:此生此世,永生永世我都会陪在你身边,你若上天我便斩尽天下名山,为你铺砌通天之路。你若下地,我就灭尽地狱孤魂,为你碾平刀山火海。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弑仙

    弑仙

    神秘的巨鼎,竟内含惊世功法!幸运的小子,天生孕育天地之根,意外获得神鼎传承,从此踏上成仙之路!激烈争夺,成昆仑外事弟子,潜入湖泊获五行之力,狂刀傲剑挑战极品神力!修仙路,登天而行,不是仙,却能弑仙!
  • 佛门100种消除烦恼的方法

    佛门100种消除烦恼的方法

    人生之所以滋生烦恼、苦痛,只因人之本心远去,心为俗世尘埃所染,身为名利之欲所苦,拿得起却放不下,让自己成为一只“负重的骆驼”,艰难前行,不知何时会被“最后一根稻草”压下。听从佛陀的劝诫,清扫心灵的尘埃,也就远离了烦恼苦痛的人生,修得了欢喜圆满的人生。
  • 人生真谛

    人生真谛

    《哲理美文·人生真谛》荟萃了近百年来中外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成功家等有关人生的哲理美文,深刻揭示了人生的真正意义,闪烁着思想的光辉,是指引我们人生道路的耀眼航灯。这些名篇佳作在思想性和艺术性方面都代表了世界的最高成就,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深受广大读者喜爱,极具收藏价值。这些作品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供欣赏、学习和研究世界哲理美文的范本,更使我们站到了巨人的肩上,展望未来,不断思索。充实和开创真正的人生。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神农传承者之位面诊所

    神农传承者之位面诊所

    在位面总部,有一座不受位面法则约束的建筑,但已关门谢客数千年……这日,吴睿终于揭开了神农氏传承千年的黑珠之谜,原来是个独立于五行之外的诊所,可接受治疗宇宙大千位面患者,不仅仅是人族,还有美丽精灵、彪悍蜥蜴、强大神族等等。同时,通过治疗还可以换取各位面的丰富资源,灵药、武器、功法、宠物,一切应有尽有。但其实吴睿的理想很简单,平日里在街头为百姓看看病,偶尔找个富豪压榨一番,有空去各位面到处走走,淘宝、冒险、装逼、踩人,再时常来点奇遇,简直妙不可言。………………新书已经上传,下面有链接《我体内有本山海经》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宗庆后与娃哈哈

    宗庆后与娃哈哈

    本书深度挖掘了企业的真实运作密码,即研究娃哈哈成功的个性部分,如独到的“宗式兵法”;同时,也重点研究了娃哈哈成功的普遍意义,即共性部分,并且用适当的战略、管理、营销理论加以解释,并辅以延伸阅读,不仅希望读者能从娃哈哈的战略、营销、管理案例中有所借鉴,更希望读者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给自己以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