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4700000036

第36章 魏晋思想风采与文艺对话(8)

与此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一些魏晋名士往往从日常体验中出发来领略自然界之美,而不是从玄理中来寻求美。如《世说新语·言语》中记载:“简文入华林园,顾谓左右曰:‘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有濠、濮间想也。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简文帝入华林园,为园中山水之景所吸引,身心融入其间,体会到了那种悠远宜人的美。值得关注的是,这种美并不是一种悟道后获取的美。山水园林之景不再是作为所谓“玄对山水”的对象而存在,而是观赏者身心交融的产物。在这里,山水园林并非因其象征精神本体而吸引观赏者,如兰亭诗会中的大多数作品中体现出来的玄学审美观照,而是作为现象学意义上的存在与人交流,使人欣然“会心”。这“会心”与禅宗常说的“心领神会”,在一定意义上是可以相通的。二者虽然没有学理上的师承,但是在精神的畅达妙悟上却是可以互补的,就是由外在的精神寻绎转达为内在的心灵感受,由精神的玄妙化转为日常感悟。在过去研究魏晋文论与美学的论著中,对这一点是重视不够的。其实,这种精神维度的倾斜,传达出士族审美追求的微妙变化,即由理性化的观察向内心精神的会悟转变。而玄学也好,禅宗也好,作为精神文化,它们都是作为主体创造的对象化而产生的。道理很简单,是人创造了文化,而非文化创造了人。在《世说新语·言语》中,还有一则故事,更是说明当时名士转而向内心的会悟,将美视为主观的领会:

司马太傅斋中夜坐,于时天月明净,都无纤翳,太傅叹以为佳谢景重在坐,答曰:“意谓乃不如微云点缀。”太傅因戏谢曰:“卿居心不净,乃复强欲滓秽太清邪?”

谢景重认为天月明净与微云点缀相得益彰。且不说他的审美观是否高雅,至少从思想方法上来说,此人是主张美在于客观方面的造景的。而司马太傅则巧妙地将一个美的客观评价问题转为心灵的境界问题。在他看来,谢景重居心不净,以致将太空看做微云点缀更好。司马太傅主张心灵可以融化并改造审美对象的。《世说新语·言语》中还记载一则逸事:“王司州至吴兴印渚中看,叹曰:‘非唯使人情开涤,亦觉日月清朗。’”这种审美观首先是将美的价值转向心灵生成,印渚中月亮的审美价值首先是使人感受到人情开涤,其次才是日月清朗,即审美对象的形式美感实现于人们的感觉面前。这种审美观在陶渊明的田园诗作中表现得也很明显。陶渊明的诗作受到玄学的影响是很清楚的,不过与东晋许洵、孙绰等人的玄言诗以及谢灵运的山水诗有着明显的差异。这就是他将田园诗的审美过程心灵化与体验化,即用心灵的虚静与距离来荡漾诗情,激活人格,用与物宛转的心态来亲和自然,品悟自然界之道。如著名的《饮酒》第五中写道:“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中的精神状态是悠然自得、无所依傍的。这种审美精神表现为在闲散中去亲和自然、体验意蕴。这使人们想起唐朝诗僧皎然《诗式》中所说:“远,非如渺渺望水,杳杳看山,乃谓意中之远。”这里所说之“远”乃是陶公意中之远,是心灵化的境界。末尾虽然有魏晋玄学言意之辨的痕迹,但显然它是在冲和闲静的心态中去体会的,诗人的审美情感经历了由放到敛的过程。这些为人们所熟悉的材料,显示晋宋年间,人们在不经意的吟咏中,对审美精神加以重释的痕迹。就是力图从何晏、王弼所高悬的本体论精神权威中解放出来,将审美精神从追求高远玄奥中回归到自身的心灵体验中来,在自证自悟中激活精神。这实际上是对文学精神价值的重新认定。它自然而然地表现在文论的精神价值观念上,因为文论精神是对文学精神的升华。

“有无之辨”对齐梁时代人们的思想与文艺观念提供升华了的基础,促使齐梁时代超越有无之辨的佛教般若学的兴起。刘勰《文心雕龙》的“唯务折衷”正是在此基础之上形成的。其实,不仅崇有论与独化论对此有过批评与论辩,在贵无论内部也早就有过分歧。与嵇康深交的向秀,在注《庄子》时就提出了与王、何不同的观点。老子哲学所以被王弼等人发挥成贵无哲学,是因为老子哲学强调道的至一与宗统作用,有点类似于黑格尔的绝对理念。老子将万物统统归结到道的玄妙作用之中,所谓“玄而又玄,众妙之门”,便是此类理路的表述。而庄子的思想感情则明显地带有泛神论的色彩。庄子将道说成与物并游的实在,主张在与物同在中去体认道,在心灵的虚静中与物宛转,达到对道的回归。庄子与老子相比,对现象世界怀有深爱之情。出现在《庄子》书中的自然界与人类,都是可亲可近的。读《庄子》书,人们最受感动的是那种对大千世界的热爱与关怀。现象世界不是某种天意与本体的附从,而更多地是以自身的丰富多样性呈现于人们面前。而人的心灵融入现象世界之中,也不是为了达到某种实用目的(或者是阴谋权术,或者是远祸全身之类),而是精神与心灵的舒放与自由。从现象学的层面来看,庄子的逍遥游是自由天放的,是无所假待的。如果说老子与玄学贵无论推崇本质,那么庄子则更欣赏自然与现象,万物的自由天放。其重要特征,便是不归从于某一个抽象的精神实体,而是自由舒放,不拘一格。如果说老子与玄学贵无论推崇的是共性化的道与无,那么庄子更注重的是个性化的自我。基于此,向秀与后来的郭象选择《庄子》来演绎其玄冥论和独化论,也不是无缘无故的。因为庄子哲学中本身就存在着这样的思想基础。向秀与郭象注《庄子》的中心思想,便是解构王弼哲学中以无为本、万物必须受“无”统率的观念,力主万物各有所得,自适其性。在《庄子·逍遥游》的题解中他们率先提出:“夫小大虽殊,而放于自得之场,则物任其性,事称其能,各当其分,逍遥一也,岂容胜负于其间哉!”东晋的高僧与名士支道林在解说《庄子·逍遥游》时,一方面强调意义的存在,不否定形而上的精神境致;另一方面,也从即色论的角度对现实作了解构。《世说新语·文学》注引他的即色论说:“无色之性也,不自有色,色不自有,虽色而空,故曰色即为空,色复异空。”这种学说倡导色(现象世界)没有存在的本体论上的意义,是空虚的。也就是说,大千世界流转万变,事物是依靠外部条件而存在的,没有内在的依据在支撑,它们之间没有因果关系,不可以被认识清楚。很显然,这种说法与向秀、郭象的玄冥论和独化论有相通之处。故东晋玄学家孙绰将支道林比做向秀,也是因为看到了这一点。

迄至东晋,僧肇的《肇论》,对支道林的学说又有所发展。他批评支道林的即色论在空观上还不够彻底,提出:“夫言色者,但当色即色,岂待色色而后色哉?”言外之意是当下之色即为色,并非另外有色可以决定当下之色的实在。僧肇从更加透彻的中观哲学出发来谈论色空之观。他批评常人为外界物候所左右,无法看穿一切。实际上,外物的存在都是相对的,非有自性的。在《物不迁论》中,他提出:“夫生死交谢,寒暑迭迁,有物流动,人之常情,余则谓之不然。何者?放光云:法无去来,无动转者。寻夫不动之作,岂释动以求静,必求静于诸动。必求静于诸动,故虽动而常静,不释动以求静,故虽静而不离动。然则动静未始异,而惑者不同,缘使真言滞于竞辩。”僧肇强调事物并不存在一个如老子和玄学所说的寂然不动作为万物宗统的精神实体,当下之色相与现象是浮幻迷影,法性自空,一切仅是暂时的存在,故动静一体,能够超离动静有无之类的现象迷影。这种看法即为中观,亦为透悟世界,回归自性,是为无上之智慧。僧肇云:

然则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复何怪哉?噫!圣人有言曰,人命逝速,速于川流。是以声闻悟非常以成道,缘觉觉缘离以即真。苟万动而非化,岂寻化以阶道。覆寻圣言,微隐难测。若动而静,似去而留。可以神会,难以事求。

僧肇从万物皆空、相对不动的观点出发,将时空凝聚在一个当下性的静态之中,追求永恒的瞬间。很显然,在形式逻辑和理论思维的空间里,这是不可能存活的怪题。唯有在宗教思维中,在彻底否定现实世界的基础之上,人们才能在体验性的宗教语境中,将表面矛盾的东西统一在一起,将其激活,所以叫做“可以神会,难以事求”。后世人们常用永恒的瞬间来说明禅宗的境界,其实这种理路在僧肇的物不迁论中已见端倪。僧肇对当时的“心无义”与“即色论”都有所不满,认为“心无义”之说强调精神虚静而忽略现象,“即色论”未脱贵无论的遗迹。唯有中观论超离二者,达到非有非无的境界。僧肇在《答刘遗民书》中申论:“有也无也,心之影响也;言也象也,影响之所攀缘也。”这种所谓不真即空、非有非无的理论是对现象世界的重释,也是从佛学的角度对中国传统的老庄世界观与价值观的解构。僧肇认为,真正的无上智慧乃是对老庄与魏晋以来六家七宗传统理路的超越。他说:

夫至虚无生者,盖是般若玄鉴之妙趣,有物之宗极者也。自非圣明特达,何能契神于有无之间哉。是以至人通神心于无穷,穷所不能滞,极耳目于视听,声色所不能制者,岂不以其即万物之自虚。故物不能累其神明者也。是以圣人乘真心而理顺,则无滞而不通,审一气以观化,故所遇而顺适。无滞而不通,故能混杂致淳哀,所遇而顺适,故则触物而一。如此,则万象虽殊而不能自异,不能自异故知象非真象,象非真象故则虽象而非象。然则物我同根,是非一气。

僧肇赞美至虚无生者是最高的般若玄鉴,即最高的精神智慧。这种智慧之所以可贵,是因为它取消了世界的内在规定性,从而使人的精神不再为对象与主体之间的关系纠葛而烦恼痛苦。因为世界本是空浮无自性的,人们持此心态,自然就能超离一切,获得精神解放。后来这一思想在刘勰那里得到发挥。刘勰在《文心雕龙·论说》中提出:

夷甫、裴,交辨于有无之域;并独步当时,流声后代。然滞有者,全系于形用;贵无者,专守于寂寥。徒锐偏解,莫诣正理;动极神源,其般若之绝境乎?逮江左群谈,惟玄是务;虽有日新,而多抽前绪矣。

刘勰从推崇佛教般若神性的角度出发,批评贵无论和崇有论各执一端,唯有佛教的般若精神超离有无,可以把握世界的真谛。而刘勰的《文心雕龙》“圆照”的思想与方法,正是对有无之辨的总结与超越。没有有无之辨的铺垫,就不可能诞生《文心雕龙》这样的伟大文学理论著作。

§§§第四节音乐与人生的对话

魏晋思想对话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文艺问题的论辩。其中关于音乐与人生的对话是思想与文艺批评的经典个案。它集中体现在“声无哀乐”之辨上。同时,同是竹林七贤中的人物,嵇康的音乐观念与阮籍也明显地存在着差异。嵇康力主声无哀乐,明确反对儒家的《乐记》中的音乐教化论而阮籍则专门写有《乐论》,其中通过主人公与“刘子”的对话,坚持儒家音乐教化观念,倡导“移风易俗”的思想,与嵇康的音乐观念发生了冲突。这种论争也是一种和而不同的对话与交流,促使人们对音乐与人生的问题展开深入地思考,推进了音乐美学思想的建设。

在魏晋时代,关于“声无哀乐”的辩题有着广泛的影响。它既是音乐问题,同时又蕴涵着极深的人生意义,是魏晋玄学的著名辩题。嵇康为魏晋风度的代表人物,其学术与思想不仅是他个人的天才禀赋的体现,也是中国思想文化演变至魏晋年代的结晶,是继老庄之后人们再度对儒学与政治相结合体制的全面检视与反省。基于此,嵇康的思想与文章有着极强的论说性,对话色彩浓烈。

嵇康的思想来自于读书与个人的独特感悟,与传统的师承有所不同《晋书·嵇康传》中这样记载:

嵇康,字叔夜,谯国铚人也。其先姓奚,会稽上虞人,以避怨,徙焉。铚有嵇山,家于其侧,因而命氏。兄喜,有当世才,历太仆宗正。康早孤,有奇才,远迈不群。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恬静寡欲,含垢匿瑕,宽简有大量。学不师受,博览无不该通,长好《老》《庄》。与魏宗室婚,拜中散大夫。

《晋书》的作者为初唐大臣房玄龄等人。在这段记载中,多采《世说新语》的资料,初唐人向往魏晋风韵,尤其对嵇康是心仪神往的。从这段记载中,我们可以观察到两点:首先,嵇康早孤,参照他的《与山巨源绝交书》可知这种早孤的经历,再加上母兄娇宠,造成其性格任放不拘,使他的思想学说也具有反传统的色彩;其次,他的学习成才富有特点,“学不师受,博览无不该通,长好《老》、《庄》”。嵇康天赋极高,主要通过自己看书思考,形成思想观念。博览的读书方式与传统的师承学习相比较,在思想解放、不拘一格上有着后者无法比拟的优点。王充也主要通过自学的方式著书立说,但他更侧重师承的学习,从而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由于处在汉魏以来的思想解放总体氛围之中,嵇康更爱读老庄的书,深受其思想溉泽,在《与山巨源绝交书》中自谓“老子庄周,吾之师也”。面对老庄,他是有选择的。他吸纳了庄子的放达,但是更深受老子内敛型的哲学思想影响,以构筑自己的人格精神,与阮籍多受庄子影响有所不同。他的思想主要通过养生与声无哀乐等论说与对话彰显出来。这些论辩集哲学与美学于一体,是玄学的重要议题,同时也鲜明地表现出魏晋风度的特点。

一、关于养生的对话

以嵇康与向秀对话与论辩为代表的养生话题,是魏晋南北朝时代关于人生观的著名论题,也是玄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与美学和文学价值观念的建构有着直接的关系。正始时代的思想文化人文色彩极为浓厚,直接从人生包括人的生理问题来解读哲学与文学问题。嵇康的思想明显地具有前瞻性。汉魏以来,面临政治与社会的变易以及士人命运的多乖险恶,神仙之说盛行,其主旨是想通过求仙来解脱社会与人生的不如意,超越这纷繁万状的社会。而人生论是此时士人思考与议论的中心话题。但是当时的人生论尽管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比如阮籍的逍遥论,王弼、何晏的无为论,《列子》书中的纵欲论等等,不一而足,但是深层的问题却是人生的价值观问题,即人生何为,人性何在。这些古老的话题在当时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嵇康紧紧地扣住时代脉搏,对这些困扰士人的人生问题展开讨论与对话,从而卓然树其风标。时人对他所加的评议为“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其实这些正是嵇康内心精神世界的外在化。《晋书·嵇康传》在叙述嵇康的生活方式时写道:

常修养性服食之事,弹琴咏诗,自足于怀。以为神仙禀之自然,非积学所得,至于导养得理,则安期、彭祖之伦可及,乃著《养生论》。

同类推荐
  • 毛泽东与戏曲文化

    毛泽东与戏曲文化

    中国戏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一个创造,也是代代人沉积的一份文化遗产。它是构建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毛泽东很爱好、也很熟悉戏曲。他在倥偬之馀,和人民大众一同欣赏各种戏曲,聆听各家曲调,凡是民众所喜爱的,他也喜爱,如京剧、晋剧、豫剧、秦腔、越剧和昆曲。别人看戏听曲看热闹,评雅俗,而他却还常能从戏里找出富有哲理的学问,古为今用,并在现实生活,寻得有关政治斗争、策略战略、领导艺术、工作方法等方方面面的借鉴,作出与众不同角度的、颇见独特的点评……
  • 心灵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心灵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 世界最具感悟性的哲理美文(1)

    世界最具感悟性的哲理美文(1)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要有多坚强,才敢念念不忘

    要有多坚强,才敢念念不忘

    每个人都有一颗年轻而伤感的心。在遇见自己的另一半前我们总会在生活的小道上漫步前行。有错过的时候。有疼过的时候。一路上总会有许许多多的陌生人在自己的生命中稍作停留,然后他们最终都慢慢的消失了。甚至此生不会再见。后来当我们再想起这些人的时候,仿佛在回忆另一个人的故事一般。本书讲述成长、爱情。既有青涩懵懂的初恋、缱绻缠绵的相守、恋恋不舍的执着,也有蓦然回首的惊诧,此去经年的追忆,道尽了相思情,离别苦。每一篇文字都充满暖意,却又带着一丝明媚的忧伤,将爱情路上的点点滴滴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 西方互文性理论对中国的影响

    西方互文性理论对中国的影响

    本文是一个典型的比较文学影响研究的课题。从比较的视角,综合运用理论分析、文本分析、社会批评、实证研究、文化研究等批评方法,对西方互文性理论及其在中国的译介、传播、影响和研究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和研究。本文所探讨的互文性仅限于文学创作与文学理论方面的研究层面,对于国内出现的从语篇分析角度进行的诸多研究中只是在必要时提及,不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目前互文性在中国的研究还属于起步阶段,迄今为止只出版了一部专著,国内对互文性的研究和探讨可以说还处于有待深化和提升的阶段,因此本文将用较为浓重的笔墨对互文性理论的前历史、其在法国的诞生、其在欧美的流变及其理论本身的特点进行追根溯源、系统梳理和详尽描述
热门推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朱自清散文经典全集

    朱自清散文经典全集

    朱自清不仅是一位诗人、散文家,而且是一名学者,一名民主战士。他的著作有27部,包括诗歌、散文、文艺批评、学术研究等,字数近200万字,且字字珠玑,句句秀美,或清秀隽永,或激进深邃,为后人留下了不可估量的文学遗产。
  • 女神试炼

    女神试炼

    普通穿越者在魔法世界成长生活冒险的故事。小奥顽皮好动,小赫低调强势,两小只快快乐乐地生活、学习、冒险,与腹黑奸滑的小吉一起守护萨拉洛瓦。神佑之城萨拉洛瓦,神迹无处不在,诸神试炼也无处不在。圣殿责任:拒绝圣战,和平万岁,光荣永存,赞美萨拉洛瓦。
  • 狼王梦

    狼王梦

    《狼王梦》实质上是一个梦想追寻的故事。作品以日曲卡雪山山麓为背景,讲述了为实现狼子当上狼王的梦想,母狼紫岚忍痛割爱,不惜以牺牲母爱的代价来训练狼子的成长。不幸的是,狼子们却在残酷的狼群竞争中先后死于非命。最后,为着狼王梦想的延续,为保护刚出生的狼孙,绝望中的紫岚在与老雕的搏斗中孤独地死去。《狼王梦》是“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最令人震撼的代表作,是让无数人动容的动物小说经典。而动物小说之所以比其他类型小说更具吸引力,是因为它最容易刺破人类文化的外壳和文明社会虚伪的表象,毫无遮掩地直接表现丑陋与美丽融于一体的原生态的生命!
  • 长乐未央

    长乐未央

    卫国国破,自城楼陨落的不仅是一国公主的非如此不可,更带走了两代君王的痴狂权谋与利用,女色与复国,诱惑与仇恨她游走于两代君王之间,却不知情归何处。
  • 苏轼诗词选

    苏轼诗词选

    从苏轼2700多首诗、330多篇词中精心选取了诗词精品,依创作时间先后编排、并详加注解。读毕斯编,于苏轼诗词,可称观止。苏轼为北宋文学大家,在诗词文等多领域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其诗与黄庭坚一起,被目为“宋诗”的代表;词则另辟蹊径,于剪红刻翠外别立一宗,成为词界革新的领袖。
  • 爱情扣

    爱情扣

    一把小小的钥匙便能开启一把心锁,一串电话号码便能开始一段旅程,一枚小小硬币便能见证一段永恒的爱情。细节是打败爱情的致命杀伤武器。
  • 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大全集(超值金版)

    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大全集(超值金版)

    如果你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推销员,创造出不菲的业绩,就要具备良好的心态、修养、品质、习惯、方法、技巧等,而这所有的一切都可以从榜样的身上汲取。通过学习,我们可以积累销售所需要的专业知识,还可以培养推销员所需要的素质和修养。在学习成功人士的经验的时候,积极思考,把学习到的知识和理论运用到实际的推销过程中去,将创造出卓越的业绩。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即使我们了解了销售成功的秘决,如果不行动就永远不会成功,希望通过凡禹、吴慧编著的《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大全集(超值金版)》,每个推销员都切实行动起来,在推销实践中真正体会成功的乐趣,为创造一个辉煌的未来而努力。
  • 倾雪之舞乱君心
  • 人鬼恋:前生我是你的妾

    人鬼恋:前生我是你的妾

    前世的爱恋,今生的纠缠。她,林颜落,一个普普通通的上班族。一次意外,让她从小带到大的玉镯破裂。从此,便恶梦缠身。而她的生活也变得不可思议了起来。一个是前世的王爷相公,另一个是今生的捉鬼大师,她该如何选择?恐怖的是后面还追随着她前世的情敌——芸王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