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4700000035

第35章 魏晋思想风采与文艺对话(7)

傅嘏善言虚胜,荀粲谈尚玄远,每至共语,有争而不相喻。裴冀州释二家之义,通彼我之怀,常使两情皆得,彼此俱畅。(《世说新语·文学》。)当傅、荀两人思想交锋难分难解时,裴的叔父裴徽常常居中调停,使双方欢洽。而且他们之间有时还互相推荐:“中朝时,有怀道之流,有诣王夷甫咨疑者。值王昨已语多,小极,不复相酬答,乃谓客曰:‘身今少恶,裴逸民亦近在此,君可往问。’”(《世说新语·文学》。)这颇有君子和而不同的风范。而裴的崇有论出来后,也只有王衍的攻难能够稍稍将其折服:“裴成公作《崇有论》,时人攻难之,莫能折,唯王夷甫来,如小屈。时人即以王理难裴,理还复申。”(《世说新语·文学》。)从这些方面来看,裴的崇有论是当时整个有无之辨玄学思潮的反映。唐人编写的《晋书·裴传》中记载:“深患时俗放荡,不尊儒术,何晏、阮籍素有高名于世,口谈浮虚,不遵礼法,尸禄耽宠,仕不事事;至王衍之徒,声誉太盛,位高势重,不以物务自婴,遂相放效,风教陵迟,乃著崇有之论以释其蔽曰……。”这一段记载,明显地与《世说新语》中的记载有所不同。结合裴的周围人物,特别是他的家族,以及当时的风习,我认为《晋书》将裴打扮成范宁一类的卫道士是不甚确切的。而且《晋书》还记载:“王衍之徒攻难交至,并莫能屈。”这一段与早于《晋书》的《世说新语》记载明显有异。从裴《崇有论》来看,它也是着眼于思想对话与交流的视角来辩论的,而不仅仅是从儒学卫道、党同伐异的角度来谈的。崇有论顾名思义属于有无之辨中的对话题目。在《崇有论》中,裴首先提出:“夫总混群本,宗极之道也;方以族异,庶类之品也;形象著分,有生之体也;化感错综,理迹之原也。夫品而为族,则所禀者偏;偏无自足,故凭乎外资是以生而可寻,所谓理也;理之所体,所谓有也;有之所须,所谓资也;资有攸合,所谓宜也;择乎厥宜,所谓情也。识智既授,虽出处异业,默语殊涂,所以宝生存宜,其情一也。”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裴的崇有论着眼于世界的可形可见的现象,强调现象世界是由实实在在的存在所构成的,而理则是有的化感所致。结合当时的社会状况,这种思想并不难理解。物极必反,魏晋以来过分地贵无,会导致对现实的遗缺与忽视。这对当时内忧外患、道德纲常不振的社会来说,是十分有害的。因此,裴的倡论是有着合理与合法性的。他是从社会学推演到本质论与存在论领域上去的。从崇有的角度出发,也就自然而然地得出了万物存在、名教有序的结论。

裴进而批评贵无论导致了风教陵夷:“唱而有和,多往弗反,遂薄综世之务,贱功烈之用;高浮游之业,埤经实之贤。人情所殉,笃夫名利,于是文者衍其辞,讷者赞其旨,染其众也。是以立言借于虚无,谓之玄妙;处官不亲所司,谓之雅远;奉身散其廉操,谓之旷达;故砥砺之风弥以陵迟。放者因斯,或悖吉凶之礼,而忽容止之表;渎弃长幼之序,混漫贵贱之级。其甚者至于裸裎,言笑忘宜,以不惜为弘,士行又亏矣。”裴在这里批评贵无论会引导人们忽于礼防与社会纲常。当时如王弼与王衍等人鼓吹贵无论,玄风所及,确实引起一些人贵无贱有。比如阮籍、嵇康等人的越名教而任自然,就引起何曾、伏义之类的指责。在文学创作与观念上,更是兴起了缘情绮靡的思潮。就此而言,裴的忧虑不无道理。

裴还进一步对老子与玄学贵无论提出了批评:“老子既著五千之文,表摭秽杂之弊,甄举静一之义,有以令人释然自夷,合于《易》之《损》、《谦》、《艮》、《节》之旨。而静一守本,无虚无之谓也。《损》、《艮》之属,盖君子之一道,非《易》之所以为体守本无也。观老子之书,虽博有所经,而云‘有生于无’,以虚为主,偏立一家之辞,岂有以而然哉!”老子是贵无论的思想先导,裴对此是很清楚的。因此,他虽然也承认老子的作用与地位,但是也毫不客气地批评老子“有生于无”观念的偏颇。王弼提出贵无论是为了超越名教、回归至至高至尊的精神实体与精神境界之中,而裴对无的讨伐也正是为了维护现实世界与名教的秩序。因此,他不能同意王弼有生于无的观点,认为无不能生有,而有之为有,自生生有。这样他的思想同郭象的独化论一样,都是为了维护名教与自然的一体化,表现出对现有世界纲常名教的肯定与维护。他提出:

夫至无者无以能生,故始生者自生也。自生而必体有,则有遗而生亏矣;生以有为已分,则虚无是有之所谓遗者也。故养既化之有,非无用之所能全也;理既有之众,非无为之所能循也。心非事也,而制事必由于心,然不可以制事以非事,谓心为无也;匠非器也,而制器必须于匠,然不可以制器以非器,谓匠非有也。是以欲收重泉之鳞,非偃息之所能获也;陨高墉之禽,非静拱之所能捷也;审投弦饵之用,非无知之所能览也。由此而观,济有者皆有也,虚无奚益于已有之群生哉?

实际上裴对王弼所说的有无概念作了修正。王弼是从体用上面去说的,而裴则执著于存在论去论定。这就难免走向对无的概念的庸俗化理解,与王弼所说的不完全是一回事。

老子哲学中对无的作用有着明确的定义,其大要有二:一是从宇宙生成论的角度去说的,如《老子》提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二是从有无相依、互相生成的方面去论述的,如《老子》中提出“有无相生”。但老子并没有从本体论的角度去主张精神理念的作用,也没有将有与无、一与多、本与末等关系说成对立统一的本体论意义上的关系。而王弼正是在这一点上,对老子哲学作了改造,从本体论上作了重新建构,这是需要极大的理论勇气的。在《老子指略》中,王弼对老子哲学作了自觉的阐发与提示。他说:

夫物之所以生,功之所以成,必生乎无形,由乎无名。无形无名者,万物之宗也。不温不凉,不宫不商。听之不可得而闻,视之不可得而彰,体之不可得而知,味之不可得而尝。故其为物也则混成,为象也则无形,为音也则希声,为味也则无呈。故能为品物之宗主,苞通天地,弥使不经也。若温也则不能凉矣,宫也则不能商矣。形必有所分,声必有所属。故象而形者,非大象也;音而声者,非大音也。

王弼从现象与本体的关系角度提出,万物作为现象的存在,并非其自性所能决定的,它自己是没有存在的依据的。从价值认同来说,现象是没有太大的价值与意义的,而本体的东西才是最有意义的。它启发人们,本质的东西才是最高的存在,同时人生的意义、人的个体智慧也表现在对本体的探寻与理解上面。这是对人的本质力量的一种确证。与这种理性寻绎相适应,当时还产生了专门的清谈。清谈甚至成为一门语言与风度之美。(参见宗白华:《清谈与析理》,见《美学散步》,192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清谈的实质是对事物本体与理性的直接领悟,是人的精神智慧的体现与运用。对理性与本体的领悟成为文化修养的象征,正是这种价值观的体现这对两汉哲学所执迷的宇宙现象与构造的理论,无疑是一种破除与解放它唤醒人们从现象世界的纷纭中走出来,将现象世界视为一种流动不定非自有性的存在,从而深入到万物的核心与事物的本体中去。王弼强调,事物存在的根本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实体,其特征是无形无名,唯因精神本体是无形无名,所以能够超越实际的存在,具备了“苞通天地,弥使不经”,即作为世界统一性的伟大功能,而有形之物则决不能达到这一步《老子》第十四章中提出:“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王弼在注这一段话时提出:“无状无象,无声无响,故能无所不通,无所不往,不得而知。更以我耳目体不知为名,故不可致诘,混而为一也。欲言无邪,而物由以成,欲言有邪,而不见其形,故曰无状之状无物之象也。不可得而定也。有,有其事,无形无名者,万物之宗也。虽今古不同,时移俗易,故莫不由乎此以成其治者也。故可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上古虽远,其道存焉,故虽在今可以知古始也。”从事物存在的功能与作用来说,凡是具体的存在总是有限的,是甲必定不能是乙,是乙也必然不能同时是甲。同理,人们沉迷于世俗事物,就必然不能进入到精神境界之中。为了突出无作为万物之道的重要性,王弼强调道的历史穿越价值,认为现象无法具有历史的永恒性,而唯有道是万物宗统与规律性的东西,故而执古可以御今,人们要想进入历史的隧道中穿行,必须突破事物现象的迷惑。因此,在王弼哲学中,本体论的意识与历史意识是相通的。它促使六朝文论家不仅关心当下性的感物吟志,更关注一以贯之的历史连贯性。从陆机的《文赋》到刘勰《文心雕龙》的《通变》,可以说是这种历史意识在文论中的体现。因为历史哲学的中心是以承认某种内在规律为前提的。刘勰《通变》是在承认“名理有常,体必资于故实,通变无方,数必酌于新声”的立论基础之上来论证的。所谓“名理有常”,即是认为文学创作有一定的内在规律与共通的价值精神。

而裴对贵无论的惧怕与反驳,恰恰反映出西晋年间士族精神世界与审美精神的庸俗化。当时的风教不振,并不是提倡玄风的产物,而恰恰是士族溺于世情、过度世俗化的心态所导致的。《晋书》本传记载裴曾上表云:“咎繇谟虞,伊尹相商,吕望翊周,萧张佐汉,咸播功化,光格四极。暨于继体,咎单、傅说,祖己、樊仲,亦隆中兴。或明扬侧陋,或起自庶族,岂非尚德之举,以臻斯美哉!历观近世,不能慕远,溺于近情,多任后亲,以致不静。”从裴对当时士族官僚与官场风习的批评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士族缺少的正是那种理想主义与玄远之境。而王衍等人的玄学与王弼相比,更多了一些保守的意味,缺乏王弼与嵇康、阮籍等人的人文情怀与精神追求。

从历史背景来分析,西晋武帝司马炎统治的太康(280—289)年间,出现了一时繁荣。但遗憾的是,统治者并没有励精图治、奋发有为,而是迅速发展士族阶层的利益。士族通过九品官人法和占田制度,轻而易举地获得各种利益。当时对世俗利益的狂热追求已经变成一种自觉的意识,并蔓延到依附于豪贵的文人身上。正始年间阮籍、嵇康超世独步的人格境界,被消解成随顺世俗的人生追求。《世说新语·任诞》载:“张季鹰纵任不拘,时人号为江东步兵。或谓之曰:‘卿乃可纵适一时,独不为身后名耶?’答曰:‘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这种人生哲学可以说典型地反映了从西晋开始,许多士族中人把人性的解放曲解成人欲的释放再从西晋太康文人的人格角度来说,汉末文人的风操已荡然无存。建安年代的祢衡、孔融、杨修因为个性孤傲而被杀。建安文人以驰骋个性为特征,所谓“人人自谓握灵蛇之珠,家家自谓抱荆山之玉”。正始年间更有嵇康、吕安的恃才傲物、特立独行。而太康文人则大多趋炎附势。当时几乎所有的著名文人都成为权臣贾谧的门客,文学史上称之为“二十四友”陆机本与西晋有亡国之仇,但为功名所诱,入洛做官,后因卷入晋末“八王之乱”中而罹祸。潘岳为求升迁而投靠杨骏,又在贾氏集团剪灭杨骏集团的政变中险些送命。于是他痛感“匪择林以栖集,鲜林焚而鸟存”,意识到在政治斗争中所托非人就十分危险,于是改换门庭,投向贾氏集团,终于罹祸而亡。

世俗的年代既消解了人们的深度追求,同时也使人的当下性情得到解放。太康文学缘情绮靡的特征,同当时的重情风尚有直接的关系。东晋干宝抨击西晋风气时也指出当时人“任情而动”,书法家卫铄在《笔阵图》中,论及当时的书法创作认为:“近代以来,殊不师古而缘情弃道。”由于西晋文人世情炽烈而骨气孱弱,文思绮靡而风力萎缓,所以在创作中往往追求词采、声律和用典的妍丽自赏,形成了“采缛于正始,力柔于建安”的特征。尽管太康文学的思想深度较之建安文学与正始文学要浅显得多,所谓“儿女情多,风云气少”,但它也克服了正始文学中某些作品“篇体轻澹”、意境超缈的缺点,在体验世俗、缘情绮靡方面取得了相当的成就这也是不可抹杀的。尤其是陆机的《文赋》在文论史上首次提出了“诗缘情而绮靡”的观点,较之曹丕的《典论·论文》的“文以气为主”和正始文学的“师心使气”,进一步突出了文学的抒情特征与形式美特征。陆机的应感说明显地表现出西晋文人重视当下悟对的心态。

陆机强调文学创作缘于情感的驱动,“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情感是促使作者缘情体物的动力,没有情感的激活,作者也就无从进入创作的界面。陆机首次对先秦两汉传统的诗言志说提出了挑战,倡导“诗缘情而绮靡”。而诗在中国古代一直是经学关注的重点,是文学的正宗,陆机将诗作为缘情绮靡的对象,无形之中就削弱了诗的教化功能。因此后世正统的儒者对此多有异议。这不能不说是文学思想上的进步。正如朱自清先生在《文学的标准与尺度》一文中所言:“陆机实在是用了新的尺度。”

玄学所遵循的理性蔓延到了诗文创作领域,往往会形成以理入诗、了无情致的倾向。因为理性的越界往往造成感性的萎缩,而审美活动若不能与自由的、个体的精神伸张相结合,则会变成理性逻辑的奴婢,使诗性荡然无存。东晋时出现了被人称为“理过其辞,淡乎寡味”、“平典似道德论”的玄言诗,正是这种结果。梁代著名文人萧子显在《南齐书·文学传论》中,批评一些人学谢灵运的诗,虽然“典正可采”,却“酷不入情”,与人的审美经验与日常生活趣味相左。玄言诗从思想根源上来看,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作为审美主体的自性受到侵蚀,被理念化的自然所主宰,从而失去了丰富的感性创造。玄言诗纵然有再深的精神意蕴,也是为他人做嫁衣裳,没有审美的价值。实践证明,精神的意蕴一味理念化、非感性化、与日常生活的感性实践相脱节,就容易变成神性,而为审美主体所不容,也与中国文化的世俗精神价值观相背离。因此,裴与郭象的崇有论与独化论的兴起,正是起而对之纠偏的。

同类推荐
  • 我走我的路:致我的同学

    我走我的路:致我的同学

    这本袖珍小书以独特的视角,对那些死学死考得高分的所谓"状元"以及所谓的"命题专家",进行了无情的挖苦、嘲讽,而对考试分数不高的所谓"差生",本书则投去欣赏、赞美的目光。作者以为无论是"状元"还是"差生",每个人都是世间一道亮丽的风景,每个生命都值得我们欣赏敬畏。只要不违反学习规律、成长规律去死学死考地折腾,每个人都会各得其所,每个人都有很好的出路。
  • 2009年中国故事精选

    2009年中国故事精选

    本书精选集结2009年度最有代表性的故事作品,力求选出精品和力作,力求能够反映该年度某个文体领域最主要的创作流派、题材热点、艺术形式上的微妙变化。同时,坚持风格、手法、形式、语言的充分多样化,注重作品的创新价值,注重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期待,多选雅俗共赏的佳作。
  • 愿得一人白首不相离

    愿得一人白首不相离

    汉诗就像一朵暗自芬芳的兰草,朴实无华却最写尽人生百态。再没有哪个朝代的女人,会如汉时的女子那般敢爱敢恨,刚烈痴情。也再找不到那野性未褪,却温柔多情的汉子。用今朝的笔写汉时的情,迎面而来的,除了浓浓的烟火气息,还有那些让你心动的爱恨情痴。
  • 德古拉之吻

    德古拉之吻

    本书以日记的形式,勾勒出一段不为人知的诡秘往事。一场交易,让英俊、高贵的德古拉伯爵来到伦敦。他的出现引起了乔纳森·哈克的注意,他意识到在德古拉伯爵怪异的行为背后隐藏着一个惊人的秘密——他竟然是个拥有不死之身的吸血鬼……此时的伦敦陷入了黑暗之中,到处充斥着迷失、噩梦与鲜血。陨灭或者重生,复苏还是沉睡,用跳动的心换来永生,你可愿意?
  • 空山2

    空山2

    作家在“表现一个村庄秘史”的现实态度极为明确,它不是单一民族的,也不是牧歌式的,传奇的、作家对藏族村庄有着极为深厚的文化、宗教,自然和社会的体验,说它是“秘史”,并非披露其神秘,而是用特别的手法将被人漠视麻木的伤痛揭示出来。唯其如此,才形成了小说宏大的格局。重大而庄严的主题,厚重而深刻的内容,随心而掌控的结构,对于人与自然,政治与文化、宗教社会和谐与进步,有着更为深刻的思考。这是一部充满阳刚之美的现实力作,一扫当下文坛萎靡,琐细,颓废之风。
热门推荐
  • 重生之绝对娇妻

    重生之绝对娇妻

    她善良懦弱,承受着双亲离世,老公出轨,小三登门的多重打击……她是豪门千金,傅氏当家主母,强势腹黑,度个假竟丢了性命!奇迹重生回2000年,啥,这个女人这么无能?切,昂首阔步要翻身,这一次,她依然要做自己的主人,在人生的第二世,肆意潇洒,把所有人踩在脚下!女人,就是要强大,才能做女王!且看一个腹黑千金重生后的强势再出击!《重生之官家娇女》霜瓦流化好友写的文,希望大家支持!
  • 完蛋了!惹上霸道撒旦王子!

    完蛋了!惹上霸道撒旦王子!

    呜……难道丑小鸭就不能拥有爱情吗?为什么要这样捉弄我?可是……眼前这个帅到让人窒息的家伙……他的眼睛没有问题吧?他居然还要我负责??一定是吃饱饭闲着所以才拿我来开玩笑的,我绝对不会再次傻傻的被骗!但……我好象已经逃不了了,因为……完蛋了,我碰上的是一个霸道专横的——撒旦王子!
  • 奸臣有道

    奸臣有道

    “宋听闲,你滚出来。”“摄政王,奴才真的用滚吗,可不可以跪出来?”涂钦折皱了一下眉头,我立刻又道,“好,奴才知道了,这就滚!”说罢我摘了头帽抱了拂尘,到底便开始朝涂钦折滚了过去......隐约间似见涂钦折抽搐了一下眉角,我只滚了两圈他便道:“你还是跪出来吧。”涂钦折是个不折不扣的大奸臣。我忍,总有一天他会被我压的。贴吧【漓云吧】,读者群【漓水彼岸181199388】,入群敲门砖——角色名。微博【漓云-好萌的一只胖云】哎呀,好害羞~爱胖云的同学们请入坑吧~【这是一个伪太监和淡定的摄政王不得不说的激情故事哈~】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幸福其实很简单

    幸福其实很简单

    本书通过时下最流行的百度引擎搜索,整理出了人们感触颇深的50个幸福关键词,同时配备了二百多则精练动人的故事美文,内容涉及心态、心理、淡泊、宽容、尊重、爱、友谊、善良等诸多方面。行文旋律优美流畅,语言细腻清新,为各方的人们搭建一个心与心交流的平台。
  • 财迷心经:帮你打理口袋里的钱

    财迷心经:帮你打理口袋里的钱

    你打算一辈子都靠工资来养家糊口,安身立命吗?你打算人过中年还要为今后的养老而疲于奔命吗?理财路上,你,我,他,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选择不同的理财方式,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选择不同的理财方案。
  • 让成功来敲门

    让成功来敲门

    天资+机遇+优良性格=成功。从这个人生成功的公式出发,本书分别探讨了天资——人生成功基础,本书作者根据自己的经验总结认为,机遇人生成功阶梯,优良性格人生成功的关键。围绕成功公式,进一步分析和诠释如何开发天资潜力、如何把握机遇、如何认清自己的性格以及修炼性格的八大途径和方法
  • 花叶死亡之日

    花叶死亡之日

    南洋富商席有仁远赴日本与恩人会面,却不料刚到日本,身边就接二连三地发生命案——先是独居老人被绞杀,后是地方政客的侄子中毒身亡,紧接着他的恩人竟然也因煤气中毒而死!一系列扑朔迷离的杀人案件,凶手却未留下任何蛛丝马迹,揭开真相的关键到底在哪里?但是真相总会大白。只是当拨开重重疑云之际,那份历经岁月蹉跎的情感,不知是否依然和从前一样隽永甘醇……
  • 推销员定律

    推销员定律

    指导个人成功与组织成长的完美手册。本书收集了在推销领域中广泛应用的81个定律。这一些定律一部分是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经过长期研究和实践发现的一些人类社会基本规则,一部分是推销名家经过长期的工作总结并行之有效的真知灼见。它们如同人类智慧的一扇扇窗户,通过它,可以了解纷繁复杂世界背后的真相,并掌握解决推销工作中复杂矛盾的利器。这些定律堪称推销的黄金法则,曾改变过无数人的命运。阅读它,你的命运也将随之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