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4700000019

第19章 秦汉思想对话与文艺批评(5)

中国古代与西方相比,一直没有宗教的救赎精神。所以董仲舒通过天人感应论来弥补这种不足之处,使汉武帝的教化之说建构在本体论的基础之上,为性命之说找到终极的依据。董仲舒一再强调天意好生不好杀、任德不任刑,也是为了使帝王的威权得到控制。他从儒家仁者爱人的人道主义精神出发,严厉批评了秦朝好刑滥杀的暴政,指出教化之根本在于爱民厚生,然后人民才能知礼义。以人为本的观念在他的思想中是十分明显的,也是孔孟人道主义思想在汉武帝时期的重张。

董仲舒与武帝对话中另一个重要的地方,在于探讨了道的延续性问题。法家思想强调创变,否认历史传统的连续性。所谓法后王与法先王,是先秦思想界中法家与儒家激烈争论的要点。(墨家推崇先王是基于对当时社会政治的不满。孟子继承孔子思想,崇尚三代,强调法先王。荀子批评子思、孟子一派“略法先王而不知其统”,他主张“法后王”。韩非子继承荀子法后王的观点,以历史进化论来批判法先王观点。韩非子法后王思想有合理因素,他承认历史的进步与改革的必要性。以庄子和孟子相比较:孟子认为六经乃先王所以成为先王的道理,庄子以为六经不过先王成为先王的事迹。《孟子·离娄下》:“孟子曰:‘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一也。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孔子曰:‘其义则丘窃取之矣。’”《庄子·天运》:“老子曰;‘幸矣,子之不遇治世之君也!夫六经,先王之陈迹也,岂其所以迹哉?’”《庄子·天道》:“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斫轮于堂下,释椎凿而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者,何言邪?’公曰:‘圣人之言也。’曰:‘圣人在乎?’公曰:‘已死矣。’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桓公曰:‘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乎!有说则可,无说则死!’轮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观之。斫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乎其间。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汉武帝对此问题是心存疑虑的。同时他作为一代雄主,更看重的是当世利益与成功,其政策的急功近利是非常明显的。因此,他一再提出,如何变易古人之道,既效法前人同时又有所创新。董仲舒针对他的心理,提出治道在历史上从来是既有所创新,又有共通的地方。与武帝相比,董仲舒更强调的是“天不变道亦不变”的著名论断,从而为儒学之道取得合法性地位而张目,为儒学之道在思想上“立法”。他在第三次奏对中提出:册曰:“三王之教所祖不同,而皆有失,或谓久而不易者道也,意岂异哉?”臣闻夫乐而不乱复而不厌者谓之道;道者万世之弊,弊者道之失也。先王之道必有偏而不起之处,故政有眊而不行,举其偏者以补其弊而已矣。三王之道所祖不同,非其相反,将以救溢扶衰,所遭之变然也。故孔子曰:“亡为而治者,其舜乎!”改正朔,易服色,以顺天命而已;其余尽循尧道,何更为哉!故王者有改制之名,亡变道之实。然夏上忠,殷上敬,周上文者,所继之救,当用此也孔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此言百王之用,以此三者矣。夏因于虞,而独不言所损益者,其道如一而所上同也。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是以禹继舜,舜继尧,三圣相受而守一道,亡救弊之政也,故不言其所损益也。繇是观之,继治世者其道同,继乱世者其道变。今汉继大乱之后,若宜少损周之文致,用夏之忠者。董仲舒提出历代政治之道虽然有所损益,但是内在精神却是不变的。因为道的本体是天,而天是至正无偏、永远存在的,所谓“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这句话强调了道的永恒性,是为了打消汉武帝的疑虑,同时也昭示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与政治之道的连续性,最终为道的本体性立法。能够理直气壮地将道说得那么透彻的,非董仲舒莫属。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家的通变观,与此是一脉相通的,观《文心雕龙》的《通变》即可见一斑。文道论是中国古代文艺批评的关键词,与董仲舒的这种思想是有着直接关系的。董仲舒最后提出:

夫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共是天下,古以大治,上下和睦,习俗美盛,不令而行,不禁而止,吏亡奸邪,民亡盗贼,囹圄空虚,德润草木,泽被四海,凤皇来集,麒麟来游,以古准今,壹何不相逮之远也!安所缪盭而陵夷若是?意者有所失于古之道与?有所诡于天之理与?试迹之于古,返之于天,党可得见乎。

董仲舒一方面承认汉代与上古相比,宜有所更易,但是另一方面更强调古代与现代的一致性,强调历史传统与现实的结合。这一点显然是儒者的主张,而与帝王的重视变易有所不同。这些主张显然有些是矫枉过正,显见得是为了纠正秦代对上古文化传统的毁灭而言的,但是客观上也促成了复古文化传统的形成。古今对话,从此以后成为一个永恒的主题。汉代儒生与崇尚法后王思想的人物,在当时发生过激烈的争执。比如《盐铁论》中文学与贤良的对话与交锋,很大程度上表现在是古非今与是今非古上面。这是对话中的热点与焦点。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复古与新变的对话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董仲舒为了树立儒学的地位,不惜用儒学与帝王权势相结盟的方式来鼓吹思想文化上的一统。这是颇为耐人寻味的。儒学本是一种自由的学术,孔孟之学当时均以私学的身份出现在春秋战国年代,在秦代还受到过迫害,思想对话被焚书坑儒所取代,造成了中国历史上读书人最大的悲剧,由此也酝酿了秦朝的灭亡。应当说,这对士人与统治者来说,都是没有胜者的悲剧。然而,一种学术一旦为了维护自己的意识形态的地位,为了使帝王采纳,拒绝对话而实行专断的话,就会走向反面。董仲舒在与汉武帝对话的最后提出: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将自己改造过的春秋公羊学说,打扮成天人感应论,作为一种统一的儒学意识形态,并且建议汉武帝动用权力来推广,同时罢黜百家之说只允许儒学与帝王对话,而不许别家之存在。这种思想实际上又与李斯之类的建议相同了。(侯外庐主编的《中国思想通史》第二卷第三章《董仲舒公羊春秋学的中世纪神学正宗思想》的第一节《中世纪神学的形成与董仲舒的神学》中说:董仲舒不仅是中世纪神学思想的创建者,而且是封建制思想统治的发动者;不仅是中世纪正宗思想的理论家,而且是封建政治的实行家。他的理论,通过了武帝的雄才大略的钦定,实质上确立为神学的正宗,因此他对古代“子学作出了否定,为中世纪“经学”开拓了地基。本传所说“学士皆师尊之”,本传赞所说“为群儒首”,五行志所说“为儒者宗”,皆以此故。)儒学成为官方意识形态之后,对于中国古代社会思想对话产生了许多排斥异己的作用,在文艺批评上产生了许多清规戒律。这是不争的事实。尽管董仲舒后来因推断灾异差点被杀,做官也并不如公孙弘这类儒学官僚会做,但是他的思想建议还是为朝廷所重视。《汉书·董仲舒传》上说:“仲舒在家,朝廷如有大议,使使者及廷尉张汤就其家而问之,其对皆有明法。自武帝初立,魏其、武安侯为相而隆儒矣。及仲舒对册,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材孝廉,皆自仲舒发之。年老,以寿终于家,家徙茂陵,子及孙皆以学至大官。”可见董仲舒的主张因为深契于帝王的独断话语权力的心理,得到当时与后世统治者的重视,这并非偶然。他通过对话,使皇帝接受儒学的思想,对于汉代人才培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从而纠正了秦代与汉初对儒学的轻视做法。中国古代的文官选举采用儒学思想,应当是从董仲舒对话之后开始的。这一点上,董仲舒是功不可没的。但他的思想对话迎合帝王,与早期儒学之士有明显不同。《汉书·董仲舒传》班固赞中引用刘歆的话指出:“仲舒遭汉承秦灭学之后,六经离析,下帷发愤,潜心大业,令后学者有所统壹,为群儒首。然考其师友渊源所渐,犹未及乎游、夏,而曰管、晏弗及,伊、吕不加,过矣。”这应当说是比较公正的评价。

§§§第三节对话中所见士人与帝王的对弈

在两汉士人与专制帝王的思想对话中,对弈的意味很深长。从思想对弈的角度去认识两汉士人与帝王之关系,进而把握这一时代的思想史特点,是很重要的。近人徐复观先生研究两汉思想史,着力于此而收获颇丰,即是明证。(参见徐复观:《两汉思想史》,第一卷,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所谓思想对弈,犹如下棋一般,充满着角逐对抗的意味,同时又是在一盘棋的天地中进行的。两汉年代的士人与帝王之关系,在思想意识形态领域,更是如此。在两汉封建专制社会中,士与帝王的关系已经丧失了春秋战国时代君臣、师友、同道诸多关系的内涵,而变成了单一的君臣关系,甚至如同主仆。帝王对臣下操生杀予夺大权。汉武帝选举人才不拘一格,选用了许多士人。他曾对别人说:“方今公孙(弘)丞相、兒(宽)大夫,董仲舒、夏侯始昌、司马相如、吾丘寿王、主父偃、朱买臣、严助、汲黯、胶仓、终军、严安、徐乐、司马迁之伦,皆辩知闳达,溢于文辞。”言外之意,武帝颇为自己善于擢拔人才而得意。班固《汉书·武帝纪》赞曰:“汉承百王之弊,高祖拨乱反正,文、景务在养民,至于稽古礼文之事,犹多阙焉。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遂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定历数,协音律,作诗乐,建封,礼百神,绍周后,号令文章,焕焉可述。后嗣得遵洪业,而有三代之风。如武帝之雄材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这段话指出了武帝在传承上古文化、制礼作乐方面的贡献。班固又从史家的角度对于武帝在人才选拔方面作出了客观的评价:赞曰:

公孙弘、卜式、兒宽皆以鸿渐之翼困于燕爵,远迹羊豕之间,非遇其时,焉能致此位乎?是时,汉兴六十余载,海内艾安,府库充实,而四夷未宾,制度多阙。上方欲用文武,求之如弗及,始以蒲轮迎枚生,见主父而叹息。群士慕向,异人并出。卜式拔于刍牧,弘羊擢于贾竖,卫青奋于奴仆,日出于降虏,斯亦曩时版筑饭牛之朋已。汉之得人,于兹为盛,儒雅则公孙弘、董仲舒、兒宽,笃行则石建、石庆,质直则汲黯、卜式,推贤则韩安国、郑当时,定令则赵禹、张汤,文章则司马迁、相如,滑稽则东方朔、枚皋,应对则严助、朱买臣,历数则唐都、洛下闳,协律则李延年,运筹则桑弘羊,奉使则张骞、苏武,将率则卫青、霍去病,受遗则霍光、金日,其余不可胜纪。是以兴造功业,制度遗文,后世莫及。

这里全面地胪列了武帝在文武方面对于人才的擢用是史无前例的,其气魄之大,令人感佩。

当然,具有自我精神追求的士与社会的和谐,尤其是与高高在上的专制帝王的和谐相处总是相对的。从本质上来说,在孔孟、老庄人生理想熏陶下形成的士,与社会总是落落不合的。这也是社会道德价值的均衡所必需的格局与态势。西汉建立了经学取士的选举制度,使得士能够凭借经术和其他才能进入各级政权组织中去。但两汉时代的士,多为经学利禄所束缚。经学入仕制度实际上是“在下者视为利禄之途,在上者视为挟持之具”(刘师培:《国粹学报·乙巳年丛谈》。)。后来唐太宗那句著名的“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也是看到了科举制度与汉代的察举征辟制度一样,对于网罗知识分子竟有如此简捷而奇妙的功用。在两汉大一统的封建专制帝国中,士失去了战国时代纵横捭阖、自由选择的机会,成为严密的帝国机器内部的一个零件。君王既然可以凭自己的意志和决断擢拔士人,也可以因个人喜怒无常和一时的过错而杀戮大臣。主父偃、终军、严助、朱买臣等人的命运无不如此。司马迁也因为几句话而受腐刑。所以当时的直臣汲黯曾面谏汉武帝不要滥杀大臣,要爱惜人才:“陛下爱才乐士,求之无倦,比得一个,劳心苦神未尽其用,辄已杀之,以有限之士,资无已之诛,陛下欲谁与为治乎?”(《艺文类聚》卷二十四引。)所以,两汉士人同样面临着理想与现实相冲突、苦心孤诣不被理解的心态。汉武帝有时还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眼光去要求臣下应对。这样无形中束缚了士人的精神世界。至于东汉光武帝对于臣下的思想钳束就更明显了。大臣桓谭因为在朝堂上批评谶纬,被他说成“非圣无法”,差点被杀掉,令后人至今读此而感到心寒。这也成为光武帝刘秀身上永远无法抹去的历史污渍。

汉文帝时贾谊的遭际就说明了这一点。年少的贾谊在汉文帝时积极为朝廷出谋划策,为汉初统治的长治久安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但是却引起了许多朝廷老臣的嫉恨,遭到了如同屈原一样的命运:“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雒阳之人,年少初,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那些倚老卖老的如周勃、灌婴等汉初元老,不满贾谊的奋发锐进。他们保守成性,嫉妒贾谊的年少天才,于是在汉文帝面前诽谤贾谊。汉文帝对这帮老臣的话也不得不听信,作出一些让步,于是慢慢疏远了贾谊。贾谊遭受了打击后,深深感到宦海凶险,人心叵测。即令是汉文帝这样比较开明的天子,也难免听信谗言。周勃、灌婴、冯敬这些朝廷老臣,固然为西汉王朝建立了卓越的功勋,可是一旦官位显赫,就很自然地居功自傲,堵塞言路,压抑后进。可见,封建官僚体制从本质上说,是与贾谊这样的天才相抵牾的。在渡湘水赴长沙就任时,贾谊凭吊屈原,借景生情,写成著名的《吊屈原赋》,抒发了自己的孤独心态与忧愤之情。他在赋中痛陈世道不公,方正倒植,英才遭贬,奸佞张翅。贾谊后来又遭“为傅无状”,即梁怀王堕马而死之事,在郁郁寡欢、孤独悔罪的心境下早亡。

贾谊的遭遇并非偶然。尽管西汉帝王招纳贤才,但贤才的理想曲高和寡,难以和帝王的实用功利相契合。所以许多士可以受用于一时,最终还是陷于孤独失望的心境中。像董仲舒这样的一代儒宗,虽然也曾受到汉武帝的青睐,但是这位虔诚的大儒所向往的三代之治与“内多欲而外施仁义”的汉武帝格格不入,因而不免失望、气馁。他在著名的《士不遇赋》中就展现了内心的苦闷:

生不丁三代之盛隆兮,而丁三季之末俗,末俗以辩诈而期通兮,负士以耿介而自束,虽日三省于吾身兮,由怀进退之惟谷。

同类推荐
  • 我走我的路:致我的同学

    我走我的路:致我的同学

    这本袖珍小书以独特的视角,对那些死学死考得高分的所谓"状元"以及所谓的"命题专家",进行了无情的挖苦、嘲讽,而对考试分数不高的所谓"差生",本书则投去欣赏、赞美的目光。作者以为无论是"状元"还是"差生",每个人都是世间一道亮丽的风景,每个生命都值得我们欣赏敬畏。只要不违反学习规律、成长规律去死学死考地折腾,每个人都会各得其所,每个人都有很好的出路。
  • 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世界文学百科)

    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世界文学百科)

    本套书系共计24册,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文学大师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世界古代著名作家、亚非现代著名作家、美洲现代著名作家、俄苏现代著名作家、中欧现代著名作家、西欧现代著名作家、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等内容;第二部分“文学作品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品、中国现代著名作品、世界古代著名作品、亚非现代著名作品、美洲现代著名作品、俄苏现代著名作品、西欧现代著名作品、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东南欧现代著名作品等内容;第三部分“文学简史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中国近代文学简史、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世界古代文学简史、世界近代文学简史、世界现代文学简史等内容。
  • 生命的接力如此美丽

    生命的接力如此美丽

    书中记载了她们的奋斗历程,《生命的接力如此美丽》一书为我们展示了出自普通家庭的三代女性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生际遇中,在战争动乱、家庭变动中她们始终以自身的奋斗来抗击外界的纷乱。为中国作协和重庆作协重点扶持作品。而书中的历史背景和呈现出的价值观,来完成自身价值的最大实现。书里的一家三代女人皆善良、坚强、聪颖,吴雅是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如何以一脉相承的理想追求,女儿雷吟是加拿大的数学天才。《生命的接力如此美丽》是作者余德庄历时六年的倾力之作,皆有我们及长辈所走过的历史痕迹。《生命的接力如此美丽》是一本中国女人书
  • 乡愁·余光中诗精编

    乡愁·余光中诗精编

    《乡愁(余光中卷)》主要收录了余光中的算命瞎子、舟子的悲歌、昨夜你对我一笑、祈祷、珍妮的辫子、新月和孤星、西螺大桥、招魂的短笛、新大陆之晨、呼吸的需要、我之固体化、我的年轮等诗歌。
  • 俄苏现代著名作品(世界文学百科丛书)

    俄苏现代著名作品(世界文学百科丛书)

    《俄苏现代著名作品》从作品的时代背景、内容介绍、影响等几个方面对包括《钦差大臣》、《狼与羊》、《上尉的女儿》、《父与子》、《母亲》等在内的苏俄现代著名作品进行了剖析。是我们学习和了解苏俄现代文学概貌的良好读物,也是广大图书馆珍藏的良好读本。
热门推荐
  • 爱无须解释

    爱无须解释

    她一直把他当作哥们一样,开心时可能会把他遗忘掉,但在她失意、伤心时,却会借他的肩膀来靠,也不知为什么,每一次只要靠在他的肩膀上,她会有种莫名的安心。直到后来,当她发现原来自己一直爱的人是他时,他的身边已经有一个女孩子了…不知从何时起,他一直默默地爱着她,甚至不想给她造成负担,他都没有把他的爱意表现出来,看着她一次次的跟别人恋爱,可是这样默默地爱真的让他感觉有些累了,让他有些想放弃,却偏偏管不住他的心,依然爱着她,何时他的心才会被她发现呢…
  • 苏紫紫日记

    苏紫紫日记

    ,困难只是挡在黎明之前的黑暗,心路历程,也曾是饱受网络争议的裸模,一直都是!于她而言。终究会消散;于她而言,真实记录了苏紫紫从16岁到现在的成长经历,亲情就是永远无法割舍的情感,忠实体现了一个16岁的青葱少女一步一步慢慢成长蜕变,成为一个为了自己的艺术梦想和自由的心灵表达,率性敢为,不畏世俗的90后新生代红人。她是人人羡慕的人大学子,看似远离却时刻相随……这就是她,这两个极端的身份,将她推向了道德和艺术争议的风口浪尖。无论是骂还是赞,无论是真还是假,她都是她,那个为了追逐梦想、放飞理想的她,那个誓将人体艺术进行到底的人
  • 现代人智慧全书:智慧反败术

    现代人智慧全书:智慧反败术

    全面、系统、分门别类地将现代人生存立世必须具备的智慧告诉您。指导您做适者生存、永立人上的强者。
  • 代理妈咪(大结局)

    代理妈咪(大结局)

    ★★红袖新版的星星符号太多,请亲们点击进入旧版阅读,谢谢支持!★★地址:http://m.pgsk.com/a/136591/*********************他是秦氏国际集团首席总裁,因为承诺,他娶了弟弟最心爱的女人为妻。她才22岁,宝宝就已经三岁了,她带着宝宝搬入秦家,被迫签下婚书,却发现要娶她的人竟然是宝宝的Uncle。待他带着怒气占有了她时,却无比惊愕地发现,她竟然还是处子之身……这期间究竟发生了什么?*********************请支持陌丽完结的文:★总裁系列第一季:舞到你的心(完结)http://m.pgsk.com/a/91712/★总裁系列第二季:一夜倾情(完结)http://m.pgsk.com/a/97973/★总裁系列第三季:甜妻别想逃(完结)http://m.pgsk.com/a/98747/*********本系列【ab套餐】是和好友淡汐一起开的,请亲们多多支持:《赖上VIP情人》——淡汐http://m.pgsk.com/a/131513/《代理妈咪要嫁人》——陌丽http://m.pgsk.com/a/136591/
  • 老庄心解(新编本)

    老庄心解(新编本)

    《老庄心解(新编本)》是范曾先生负笈欧洲、闲居巴黎时与老庄进行的心灵对话;范曾先生或文、或史、或哲、或艺进行多学科的磨砺互证,对老庄最本原的思想命题展开了深度的阐释和解读。要言不烦,清新隽永;刹那神思,直抵灵府。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顶级杀手异界行

    顶级杀手异界行

    据说明湖上两大武帝级强者大战一个月,最后两位超级强者的最强一击让整个明湖消失在大陆上,之后再也没有出现过两人的身影。有人自称看到了明湖消失的地方,在安静下来前,电闪雷鸣,两人战斗所在的天空突然撕开了一个口子,那人信誓旦旦的称从那个口子里看到了一个不同的世界。没有人知道最后的结局是什么,因为两位当事人都没有再出现过,只是那惊天的一战和那被称为传说的留言在真武大陆四处流传,直到很久很久以后……
  • 皇上别嚣张

    皇上别嚣张

    被逼无奈嫁入皇宫,她一心只想离开。却在面对他魅惑的双眼时,心房失守,却发现原来他心中的后另有其人,而她,不过是他为报心爱女人被诛杀之仇的一枚棋子!他亲手扼杀了她腹中的胎儿,并将她的尊严踩于脚下。那么她将亲手斩断这段缘,扭转这种命!--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和这个世界不一样

    我和这个世界不一样

    在这本书中,作者以真诚的文字记录了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对教授过自己的老师怀念与感恩,对曾经同学、朋友及共同度美好时光的回忆;对一些社会问题提出的看法并给予包容和理解;对他乡之游的所见所感等等,让我们看到了95后的独特思维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与拷问,从而了解他眼中世界的样子。如果你是一个90后的少年,你会从中间看到自己,如果你已不再年少,这些文字也会让你停下来,找回属于曾经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