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4400000015

第15章 脾胃论译注 卷下 (1)

大肠小肠五脏皆属于胃,胃虚则俱病论

《黄帝鍼經》云:“手陽明大腸、手太陽小腸皆屬足陽明胃。”小腸之穴在巨虚下廉[1](巨虚下廉:即下巨虚穴,在足三里下六寸。),大腸之穴在巨虚上廉[2](巨虚上廉:即上巨虚穴,在足三里下三寸。),此二穴皆在足陽明胃三里穴下也。大腸主津,小腸主液,大腸、小腸受胃之榮氣,乃能行津液於上焦,灌溉皮毛,充實腠理,若飲食不節,胃氣不及,大腸、小腸無所禀受,故津液涸竭焉。《内經》云:耳鳴、耳聾、九竅不利,腸胃之所生也,此胃弱不能滋養手太陽小腸、手陽明大腸,故有此證。然亦祇從胃弱而得之。故聖人混言腸胃之所生也,或曰,子謂混言腸胃所生,亦有據乎?予應之曰:《玉機真臟論》云:“脾不及令人九竅不通”,謂脾爲死陰[3](死陰:脾不主春、夏、秋、冬四時,叫死陰。),受胃之陽氣能上昇水穀之氣於肺,上充皮毛散入四臟。今脾無所禀,不能行氣於臟腑,故有此證。此則脾虚九竅不通之謂也。雖言脾虚,亦胃之不足所致耳。此不言脾, 不言腸胃,而言五臟者又何也?予謂此説與上説無以異也。蓋謂,脾不受胃之禀命[4](禀命:承受精氣。),致五臟所主九竅不能上通天氣,皆閉塞不利也,故以五臟言之。此三者,祇是胃虚所致耳。然亦何止於此,胃虚則五臟、六腑、十二經、十五絡[5](十五絡:又稱十五别絡。十二經脈各分出一絡,加上任脈、督脈各分一絡及脾之大絡,合十五絡脈。)、四肢皆不得榮運之氣,而百病生焉,豈一端能盡之乎?

《内经·灵枢·本输》篇说:“手阳明大肠、手太阳小肠都属于足阳明胃。” 小肠的穴位在巨虚下廉,大肠的穴位在巨虚上廉,这两穴都在足阳明胃足三里穴下面。大肠主津,小肠主液,大肠、小肠承受来自胃所化生的营气,于是能将津液输布于上焦,营养皮毛,充实腠理, 如果饮食不节,损伤胃气,大肠、小肠得不到营气的滋养,津液就会发生枯竭。《内经》说:耳鸣、耳聋、九窍不通利,都由肠胃失调不能输布精气所产生的,这是胃虚不能滋养手太阳小肠、手阳明大肠,所以产生这些症候。但也只从胃虚而造成的,所以古代医家混称由肠胃所产生的。或者问,你说混称肠胃所生,有什么根据?我回答说:《素问·玉机真脏论》说,“脾胃不足使人九窍不通利,”说脾不主四时而为死阴,脾接受胃之水谷精气输布于肺,充养皮毛,散布于心肝肺肾四脏。现脾虚得不到精气, 不能输布于脏腑,所以产生这些证候, 这就是脾虚导致九窍不通的机理。虽说是脾虚,也由胃不足所造成的。这里不说脾,不说肠胃,而说五脏又为什么呢?我认为这种说法与上面的说法没有什么不同。因为谈到脾得不到胃的精气,导致五脏所主的九窍得不到清阳之气滋养,造成九窍不通利,所以用五脏来说。这三者只是由胃虚所致。但也不止于这些,胃虚则五脏、六腑、十二经、十五络脉、四肢均得不到精气营养,于是产生各种疾病,岂只限于耳鸣、耳聋、九窍不利这些问题。

脾胃虚则九窍不通论

真氣又名元氣,乃先身生之精氣也,非胃氣不能滋之。胃氣者,穀氣也、榮氣也、運氣[1](運氣:即運行之氣。)也、生氣[2](生氣:即生發之氣。)也、清氣[3](清氣:水穀精氣中輕清之氣。)也、衛氣也、陽氣也;又天氣、人氣、地氣,乃三焦之氣,分而言之則異,其實一也,不當作異名異論而觀之。

真气又叫元气,是人身先天之精气,不是胃气不能滋养。胃气的意义,就是水谷之气、营气、运气、生气、清气、卫气、阳气;又天气、人气、地气,在人体实质就是三焦之气,分开来说,各有不同,其实质是一致的,不应当因为名称不同而把它们作为不同事物对待。

飲食勞役所傷,自汗小便數,陰火乘土位,清氣不生,陽道不行,乃陰血伏火[1](陰血伏火:血屬陰,故稱陰血。火鬱在血分,稱陰血伏火。)。况陽明胃土右燥左熱[2](右燥左熱:右燥指手陽明大腸,左熱指手太陽小腸。),故化燥火而津液不能停。津液至中宫[3](中宫:指脾胃。)變化爲血也。脈者,血之腑也,血亡則七神何依?百脈皆從此中變來也。

由饮食不节、劳役过度而损伤脾胃,出现自汗、小便频数,是阴火侵侮脾胃,清阳之气不得生发,也不能运行于阳道,阴火郁于阴血。况且足阳明胃的右位是手阳明大肠主燥,左位是手太阳小肠主热,所以化燥火则灼烁津液,况且小便频数及自汗都可消亡津液。津液本来经过脾胃的生化形成血,脉是血所流行的地方。血消亡则精神无所依附。全身经脉中的津液和血都是从脾胃精气变化而来的。

人之百病莫大於中風[1](中風:中於風邪。風爲百病之長,故云“人之百病莫大於中風”。)。有汗則風邪客之,無汗則陽氣固密,腠理閉拒,諸邪不能傷也。

风为百病之长,所以人的各种病变莫过于中风邪。人出汗时腠理疏松,风邪乘虚侵犯,无汗时阳气固密,腠理闭而各种外邪不能入侵。

或曰,經言陽不勝其陰則五臟氣爭[1](五臓氣爭:五臓氣機紊亂。),九竅不通。又,脾不及則令人九竅不通,名曰重强[2](重强: 諸注不一,王冰注:“重,謂臓氣重迭;强,謂氣不和順。”)。又,五臟不和則九竅不通。又,頭痛、耳鳴,九竅不通利,腸胃之所生也。請析而解之,答曰:夫脾者陰土也,至陰[3](至陰:脾爲陰臓,位處中焦,以太陰居陰,故爲陰中之至陰。)之氣主靜而不主動;胃者陽土也,主動而不息。陽氣在於地下,乃能生化萬物。故五運[4](五運:木運、火運、土運、金運、水運的簡稱。在運氣學説中,五運用以推測不同年份或季節的氣候變化。)在上,六氣[5](六氣:指風、寒、暑、濕、燥、火,在運氣學説中六氣的含義是將一年分爲六步,用以分析每一步季節的氣候變化。)在下,其脾長一尺掩太倉[6](太倉:儲糧的大倉,喻胃爲水穀之海。見《靈樞·脹論》)。太倉者,胃之上口也。脾受胃禀,乃能熏蒸腐熟五穀者也。胃者,十二經之源,水穀之海也,平則萬化安,病則萬化危。五臟之氣,上通九竅。五臟禀受氣於六腑,六腑受氣於胃。六腑者,在天爲風、寒、暑、濕、燥、火,此無形之氣也。胃氣和平,榮氣上昇,始生溫熱。溫熱者,春夏也,行陽二十五度[7](行陽二十五度:陽,白天。度,周次。指營衛之氣循行,白天循陽經二十五周次。)。六陽[8](六陽:指手、足三陽經。)昇散之極,下而生陰。陰降下行爲秋冬,行陰道爲寒涼也。胃既受病不能滋養,故六腑之氣已絶,致陽道不行,陰火上行。五臟之氣各受一腑[9](一腑:指胃腑。)之化,乃能滋養皮膚、血脈、筋骨。故言五臟之氣已絶於外,是六腑生氣先絶,五臟無所禀受而氣後絶矣。

或问,《内经》说阳不能胜阴,则五脏气机紊乱,九窍不通利。又说,脾气不足则使人九窍不通,叫做“重强”。五脏之气不和谐产生九窍不通。又说,头痛、耳鸣、九窍不通利,是由肠胃失调, 清阳之气不升而产生。请你解释分析。我说:脾属阴土,主静而不主动;胃属阳土,主动而不息。阳气在地下才能生化万物,所以五运自地而上,六气自天而下,好像脾长可以掩盖胃,胃的上口象储粮的大仓,脾从胃那里承受经过腐熟消化的谷食精微。所以胃是十二经脉气血的生化来源,水谷之气汇合的地方,胃气和平则生化正常,胃气病则生化危竭。五脏精气上通九窍,五脏禀受来自六腑传化的精气,六腑接受来胃的谷物之气。六腑属阳,其气化过程像自然界的风、寒、暑、湿、燥、火六气的变化那样是无形的。胃气和平,营气得以上升,人体才产生温热。好像春夏阳气旺盛带来温热,营气白天循行于阳经二十五周,使人体温热。手足六阳经气升散到极,阳极而生阴。阴气降临人体好像秋冬天气那样寒凉。如果胃犯病而不能化生精气,滋养六腑,六腑之气竭绝,导致阳气不行,阴火乘虚上升,五脏各受胃腑化生的精气才能滋养皮肤、血脉、筋骨。所以说五脏之气表现在外部官窍功能的衰竭,其原因由六腑生气先竭,五脏得不到六腑化生的精气随后也衰竭。

肺本收下,又主五氣[1](五氣:指臊、焦、香、腥、腐。),氣絶則下流,與脾土疊於下焦,故曰重强。胃氣既病則下溜[2](溜:通流。),經云:濕從下受之,脾爲至陰,本乎地也。有形之土,下填九竅之源,使不能上通於天[3](天:指自然界。),故曰五臟不和,則九竅不通。胃者行清氣而上,即地之陽氣也。積陽成天,曰清陽出上竅,曰清陽實四肢,曰清陽發腠理者也。脾胃既爲陰火所乘,穀氣閉塞而下流,即清氣不昇,九竅爲之不利,胃之一腑病,則十二經元氣皆不足也。氣少則津液不行,津液不行則血虧。故筋、骨、皮、肉、血、脈皆弱,是氣血俱羸弱矣。勞役動作,飲食餓飽,可不慎乎?凡有此病者雖不變易他疾,已損其天年[4](天年:天,指自然;年,年齡、壽命。自然賦予人類的壽命。), 更加之鍼灸用藥差誤。欲不夭枉[5](夭枉:短命而亡。), 得乎?

肺主收敛肃降,又主五气,肺气虚衰而气下流,与下陷的脾气重叠于下焦,叫做“重强”。胃气既病,阳气下流,《内经》说,湿邪从下部侵袭人体,脾为至阴,属于土,湿邪浸淫,阻塞阳气,填塞九窍的源头,使清阳之气不能上升,所以说五脏之气不和,则九窍不通。胃所化生的精气上行,好像地之阳气上升,阳气积聚成天,对人体言清阳之气出于上窍,清阳之气充养四肢,清阳之气宣发腠理。如脾胃被阴火乘侮,水谷精气闭塞而下流,即清阳之气不升,九窍因此而不通利。胃一腑受病,那么十二经元气都匮乏不足。气虚则津液不能输布,进而不能化以为血,产生血虚,所以筋、骨、皮、肉、血、脉都虚弱,原因是气血都亏虚。因此,劳役动作,饮食饥饱怎么可以不谨慎对待呢?凡是有这种病变的,虽然不一定马上变生他病,但从根本上已经损伤了他的年寿, 再加上医生针灸用药的失误,要想不夭折寿命,怎么可能呢?

胃虚脏腑经络皆无所受气而俱病论

夫脾胃虚則濕土之氣溜於臍下,腎與膀胱受邪。膀胱主寒[1](膀胱主寒:膀胱主冬令寒水之氣。),腎爲陰火,二者俱弱,潤澤之氣不行。大腸者庚也,燥氣也,主津;小腸者丙也,熱氣也,主液。此皆屬胃。胃虚則無所受氣而亦虚,津液不濡,睡覺口燥咽乾而皮毛不澤也。甲膽風[2](甲膽風:十天干與藏府相配,膽屬甲、主風木。)也,溫也,主生化周身之血氣。丙小腸熱也,主長養周身之陽氣,亦皆禀氣於胃,則能浮散也,昇發也。胃虚則膽及小腸溫熱生長之氣俱不足,伏留於有形血脈之中,爲熱病,爲中風,其爲病不可勝紀。青、赤、黄、白、黑五腑[3](五腑:此以五色代指五腑,青代膽、赤代小腸、黄代胃、白代大腸、黑代膀胱。)皆滯。三焦者乃下焦元氣生發之根蒂,爲火乘之,是六腑之氣俱衰也。腑者府庫之府,包含五臟,及形質之物而藏焉。且六腑之氣外無所主,内有所受,感天之風氣而生甲膽,感暑氣而生丙小腸,感濕化而生戊胃[4](戊胃:十天干中戊代表胃。),感燥氣而生庚大腸,感寒氣而生壬膀胱,感天一[5](天一:五行生成數中有“天一生水”説,此指自然界中水氣。)之氣而生三焦,此實父氣[6](父氣:據前後文義恐是六氣之誤。)無形也。風寒暑濕燥火,乃溫熱寒涼之别稱,行陽二十五度,右遷而昇浮降沉之化也,其虚也,皆由脾胃之弱。

脾胃虚弱则气下陷于脐下,肾与膀胱受邪。膀胱属寒水之腑,肾主阴火,肾与膀胱二者气弱,气化失司津液不行。大肠属庚金,主燥气、主津;小肠属丙火,主热气,主液。两者都与胃有关,如胃虚则大肠、小肠得不到胃气滋养也虚衰,津液失于濡养,所以睡觉时口燥、咽干而皮毛失去光泽。胆属甲木,主风,主温气,主生化全身血气。小肠属丙火,主热气,主长养全身阳气,也都禀受于胃气,胃气盛则胆与小肠之气能浮散、升发。胃气虚则胆与小肠温热、生长之气都不足,阴火伏留于血脉中,变生热病、中风等病症,不胜枚举。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五腑者受阻滞;三焦为下焦元气生发的根本,如被阴火侵袭,则六腑之气都会衰弱。腑是府库的腑,包含着五脏及有形质的物质。六腑对人体外部组织没有配属关系,在内禀受于胃气,自然环境对人体的感受,如风气生甲胆,暑气生丙小肠,湿气生戊胃,燥气生庚大肠,寒气生壬膀胱,天一水之气生三焦,这实际是无形的六气。风寒暑湿燥火六气,是四时温热寒凉之气的别称。人身营卫之气白昼行于阳二十五周,右迁至心肺,布行于全身而发生升浮降沉的变化,营卫之气的虚弱,都因脾胃虚弱不能生化精微所致。

以五臟論之,心火亢甚,乘其脾土曰熱中,脈洪大而煩悶。《難經》云:脾病“當臍有動氣[1](動氣:經脈搏動應手。),按之牢若痛,”動氣築築然[2](築築然:形容搏動有力。)堅牢,如有積[3](積:積塊、癥積,即實質性腫塊。)而硬,若似痛也,甚則亦大痛,有是則脾虚病也,無則非也。更有一辨:食入則困倦,精神昏冒而欲睡者,脾虧弱也,且心火大盛,左遷入肝木之分,風濕相搏一身盡痛,其脈洪大而弦,時緩,或爲眩運戰搖,或爲麻木不仁,此皆風也。脾病體重節痛,爲痛痹[4](痛痹:以疼痛爲主證的痹證,由寒邪侵襲,氣血痹阻不通所致。),爲寒痹[5](寒痹:由寒邪侵襲所致的痹證。《素問·痹論》有“其寒氣勝者爲痛痹”,是以寒痹即痛痹。),爲諸濕痹[6](濕痹:由濕邪侵襲所致的痹證。《素問· 痹論》有“濕氣勝者爲著痹”,是以濕痹又稱著痹,以肢體麻木不仁重著爲主證。),爲痿軟失力,爲大疽大癱[7](癰疽:凡瘡瘍表現紅腫高起,焮熱不痛者爲癰;漫腫無邊,皮色不變,不痛者爲疽。),若以辛熱助邪, 則爲熱病,爲中風,其變不可勝紀。

以五脏病理来说,心火亢甚,侵侮脾土,称为“热中”证,证见脉洪大而烦闷。《难经·十六难》说:脾病出现脐部经脉搏动应手,按之坚硬似痛,其搏动坚实有力,如有积块而坚硬,似有疼痛,严重的也有大痛,这些是脾虚病的症状,没有这些证状则不是脾虚病。更有一种辨证方法:进食后困倦乏力,精神昏闷欲眠的,是脾气亏虚的表现,而心火大盛,左迁入于肝,肝风脾湿相搏结,一身尽痛,脉来洪大而弦,有时出现缓脉,或为眩晕、肢体颤摇,或为四肢麻木不仁,这些都是肝风扰动的表现。脾病出现身体沉重、骨节疼痛的,称为痛痹或寒痹,或为各种湿痹,或为肢体痿软无力,或演变为大疽、大痈。如果误用辛热药反助热邪,发展为热病,或演变为中风,其病理变化不可胜数。

木旺運行北越[1](北越:北,指腎;越,越過。),左遷入地,助其腎水,水得子助[2](水得子助:木爲水之子,即腎得到肝的幫助。),入脾爲痰涎,自入[3](自入:腎主五液(汗涎唾泪涕),唾屬腎,故稱自入。)爲唾,入肝爲涙,入肺爲涕,乘肝木而反剋脾土明矣。當先於陰分補其陽氣昇騰,行其陽道而走空竅[4](空竅:即孔竅,指耳、目、口、鼻等。),次加寒水之藥降其陰火,黄檗、黄連之類是也。先補其陽,後瀉其陰,脾胃俱旺而復於中焦之本位,則陰陽氣平矣。

肝木旺盛越过肾水,左迁侵袭脾土,脾虚不能制约肾水,肾水得旺盛的肝木帮助而泛滥。水入脾为痰涎,入肾为唾,入肝为泪,入肺为涕,这是肾水借助肝盛而反侮脾土的机理十分清楚。治疗应先补脾胃阳气,阳气升发则津液上行阳道而走孔窍。其次,再加寒性药味降阴火,用黄柏、黄连之类即可。先补脾胃阳气,后泻肝肾阴火,脾胃元气旺盛,恢复中焦转枢的功能,那么阴阳之气升降就平衡协调了。

同类推荐
  •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是早期中国医学的理论典籍,后世简称之为《内经》,堪称中华医学的源头活水。它成为中国医学发展的理论源薮,是历代医学家论述疾病与健康的理论依据。
  • 脉经

    脉经

    脉学是中国医学的卓越成就之一。魏晋以前,脉学史料已经相当丰富。《脉经》编纂了从《黄帝内经》以来,直到华佗,有关脉学的经典理论和重要方法,各按类别递相依次排列,对中国公元3世纪以前脉学进行总结,并作了发挥。
  • 后期桐城派文选译

    后期桐城派文选译

    桐城派是我国清代文坛上最大的散文流派,亦称“桐城古文派”,世通称“桐城派”。桐城派以其文统的源远流长、文论的博大精深、著述的丰厚清正而闻名,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显赫地位。
  • 论语·孟子(最爱读国学书系)

    论语·孟子(最爱读国学书系)

    《最爱读国学书系:论语·孟子》是孔子与其弟子的语录结集,儒家重要经典之一。结集工作是由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完成的。
  • 梦溪笔谈

    梦溪笔谈

    在中国古代的科技著作中,影响最巨、传播最广者,无过于《梦溪笔谈》一书了,被誉为中国科技史上的里程碑。全书按内容分为故事、辩证、乐律……可谓包罗万象,应有尽有。
热门推荐
  • 我和端端

    我和端端

    冰心图书奖、金麻雀图书奖得主,儿童文学作家于德北讲述了一个真实动人的父爱故事。这是一本叫人动情的书。一个年轻父亲与儿子一同成长的真实记录。与众多的亲子书完全不同的是,它没有一点点说教,通篇都溢满了一个字——爱:初为人父的亲情与柔情、责任与担忧、养家糊口柴米油盐之上的爱情与拳拳真情,普通而又热烈,开卷就扑面而来。
  • 异界之我是音乐大师

    异界之我是音乐大师

    谭雅也赶了回时髦来了把穿越,她发现这个世界很有意思。对于一位音乐制作人来说什么样的世界最幸福?当时是音乐气息浓重的世界了!所以,在这个异常注重音乐的世界,谭雅简直就是如鱼得水。
  • 为公司着想就是为自己着想

    为公司着想就是为自己着想

    最佳企业培训图书,树立和谐与共赢的工作理念,缔造主人翁精神的行动指南。
  • 红楼别梦

    红楼别梦

    对喽,大家看这书的时候,前面五篇是长诗形式的。如果不想看,就从(太虚幻境,缘起——修改后的样子)看起就可以了,是从开始写的,这一章节就是一个开头,不用担心和前面连接不上。又一个红楼故事,本来不想再写红楼故事了,另一个小说已经开工动笔了,这个别梦本来是用长诗写的,可是看的人实在是太少,若是不写了,有舍不得这个已经在脑海形成中的故事,于是,改为普通的白话小说了。这是一个黛玉宝钗宝玉从小时候就开始的故事,没有太多的勾心斗角,只是感情上的纠葛,至于金玉良缘和木石前盟,到底哪一个占了上风,那就请大家看故事了。因为这是由长诗改的,所以没有存稿的,每天都需要边写边更新的,所以心急的朋友还是不要心急吧,慢慢地看下去哦。虽然舍不得长诗这种形式,不过还是忍痛割爱吧,希望大家喜欢这个故事。推荐自己的新作《问君惜妾否》推荐自己的新作:《红楼梦断之大漠潇湘》推荐一下自己的旧作:《红楼梦中梦之瑕不掩玉》《新续红楼》推荐朋友的作品http://m.pgsk.com/info/254843《破脸皇妃》推荐朋友的作品《贪吃肥妻》推荐好友玉人何处的作品《红楼之玉落谁家》
  • 江湖有我名声在:残剑天下

    江湖有我名声在:残剑天下

    以北宋初年为背景,以契丹借道侵伐大理为始,引出主人公凌风与段铖,透过契丹密探北骑十八鹰,始出双子剑法;败契丹,负理宁,二人携手闯江湖,却怎成万众仇敌?为究明细,赴西南,怎与王小波结缘?步步而入,仇结四大魔王,练绝世神功,是因缘巧合还是被人算计?得入紫泉宫毁灭四魔,声名鹊起的背后又隐藏着何等天机?十六年前的血雨腥风、举世之仇,又将如何完结?凌风与林曦又如何生出情愫,如胶似漆是否终得鸳鸯双宿?段铖与赵妗又有怎样的羁绊,层层纠葛最终又将如何?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长江三峡

    长江三峡

    本书分为瞿塘峡,巫峡,西陵峡,长江临近景观等四部分,全方位地描述了长江风貌,赞美了长江的壮丽景色。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美味豆制品菜

    美味豆制品菜

    《妈咪私房菜丛书》根据家庭一日三餐的营养需求,精选了一千三百多道营养食谱,食物搭配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富含营养,有益身心,让你吃得美味,吃出健康。《妈咪私房菜丛书》内容丰富,实用性强,通俗易懂,是家庭主妇的有益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