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4400000014

第14章 脾胃论译注 卷中 (6)

《灵枢·五乱》篇中,黄帝问:什么叫逆乱呢?岐伯回答说:清阳之气陷于阴位,浊阴之气逆在阳位,营气顺着血脉循行而卫气逆行,清阳、浊阴互相干犯,逆乱于胸中,胸中出现烦闷不安。如果气逆乱于心,出现烦心、默默不语,低头静伏;气逆乱于肺,出现喘息气逆,俯仰不安,要用手按住胸部呼吸;气逆乱于肠胃,就吐泻交作;气逆乱于手臂、足胫,就四肢逆冷;气逆乱于头部,出现气逆昏厥、头重眩晕仆倒。《灵枢·官能》篇提出的大法是:“病从下起的清气下陷症,当引清气上行于阳,以祛上逆的浊气,使得清升浊降。”又说:“清气逆在经脉而不畅流的,当用发散的方法。”

“黄帝曰:五亂者,刺之有道乎?岐伯曰:有道[1](道:法則、規律。)以來,有道以去,審知其道,是爲身寶。黄帝曰:願聞其道。岐伯曰:氣在於心者,取之手少陰心主之輸[2](輸:通腧、俞。五腧穴之一。《靈樞·九鍼十二原》:所注爲輸。神門:手少陰心經的輸穴,在手掌後五分兑骨之端陷中。大陵:手厥陰心包絡經的輸穴,在手掌後骨下兩筋間陷中。)(神門、大陵)。”滋以化源,補以甘溫,瀉以甘寒,以酸收之,以小苦通之,以微苦辛甘輕劑,同精導氣[3](同精導氣:《靈樞·五亂》:“徐入徐出,謂之導氣;補瀉無形,謂之同精”。同精,通過補瀉手法使精氣聚集、調整;導氣,引導經氣歸順。),使復其本位[4](本位: 經氣本來的循行路綫。)。

“黄帝问:‘五乱’的病症,针刺有一定规律吗?岐伯说:疾病的发生发展是有规律的,它的祛除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探明疾病发生发展以及治疗的规律,这对保持正常的生命机能是十分宝贵的。黄帝说:想听你讲讲治疗方面的规律。岐伯说:气乱于心的,就刺治手少阴心经的俞穴神门和手厥阴心包经的俞穴大陵。”用药时要滋养精气的生化之源,当用甘温药补益元气,用甘寒药泻火,用酸味药收敛精气,用少量苦味药通泄心火,用微苦辛甘的轻剂升发阳气,这和针刺中的通过补泻手法引导、调整精气的营运,使其回归本位的道理是一样的。

“氣在於肺者,取之手太陰滎[1](滎:五輸穴之一,《靈樞·九鍼十二原》:“所溜爲滎”,十二經各有一滎穴。)、足少陰輸(魚際並太淵輸)[2](魚際、太淵:魚際,手太陰肺經滎穴,在手大指本節後内側掌骨肥肉處。太淵,手太陰肺經輸穴,在掌後内側横紋頭動脈中。

)。”

“气乱于肺的,应刺治手太阴肺经的荥穴鱼际、输穴太渊和足少阴肾经的输穴太溪。”

太陰以苦甘寒,乃亂於胸中之氣,以分化之味去之。若成痿者,以導濕熱;若善多涕,從權治以辛熱,仍引胃氣前出陽道[1](陽道:此指上部五官七竅。),不令濕土剋腎,其穴在太溪[2](太溪: 足少陰腎經輸穴,在足内踝後跟骨之上陷中。)。

用药时以苦甘寒味清泄肺火,针对胸中逆乱之气,用分化的药味祛邪气。假若清浊不分,湿热下注形成痿证的,应引导湿热外出;假若鼻中多涕,权且用辛热药味,引导胃气滋养上部窍道,不使湿邪侵肾,应刺治足少阴肾经的太溪穴祛除湿邪。

“氣在於腸胃者,取之足太陰、陽明,不下者,取之三里(章門、中脘、三里)[1](章門、中脘、三里:章門,在側腹部,當第十一肋下端,爲脾之募穴;中脘,腹正中綫、當臍上四寸處,爲胃之募穴;三里,即足三里穴。)。”因足太陰虚者,於募穴[2](募穴: 指胸腹部有關臓腑的特定穴位,爲臓腑之氣所聚處。)中導引之於血中。有一説,腑輸去腑病也。胃虚而致太陰無所禀者,於足陽明胃之募穴中引導之。如氣逆上而霍亂者,取三里,氣下乃止,不下復始。

“气乱于肠胃的,应刺治足太阴脾经和足阳明胃经,如不愈,可再刺足三里穴,及脾经募穴章门、胃经募穴中脘。”因为足太阴脾虚弱的,在脾的募穴中引导经气于血脉中。另有一种说法, 针刺腑的俞穴,只是去腑病的,如因胃虚而导致太阴脾无所禀受的,取足阳明胃的募穴中脘引导精气。如气逆乱而吐泻交作的,取足三里穴,气降即停止针刺,气不降,再刺足三里。

“氣在於頭,取之天柱、大杼[1](天柱、大杼:天柱,屬足太陽膀胱經,在斜方肌上方,入髪際半寸處。大杼,屬足太陽膀胱經,在頸後第一椎下,兩旁去脊各一寸半處。),不知,取足太陽滎、輸(通穀深,束穀深)[2](通穀、束骨:通穀,足太陽經滎穀,在足小趾外側本節前陷中。束穀,當是束骨之誤。束骨爲足太陽經輸穴,在足小趾外側本節後赤白肉際處。)。”先取天柱、大杼,不補不瀉,以導氣而已。取足太陽膀胱經中,不補不瀉,深取通穀、束骨。丁心火、己脾土[3](丁心火、己脾土:十天干與五臟相配,丁屬心火,己屬脾土。)穴中以引導去之。如用藥於太陽引經藥中,少加苦寒、甘寒以導去之,清涼爲之輔佐及使。

“气乱于头的,应刺治足太阳膀胱经的天柱、大杼穴,如不愈,可再深刺足太阳膀胱经的荥穴通谷和该经的俞穴束骨。”先取天柱、大杼二穴,不用补法和泻法,而用徐入徐出的导气法。取足太阳膀胱经,不用补法和泻法,而深刺通谷、束骨穴。并取心、脾两经的穴位以引导经气以去邪。如用药,取太阳经的引经药中,加少量苦寒、甘寒药味导气以去邪,并用清凉药味为辅助和引使作用。

“氣在於臂足,取之先去血脈,後取其陽明、少陽之滎、輸(二間、三間[1](二間、三間:二間,爲手陽明經滎穴,在食指橈側,當掌指關節前下方凹陷處。三間,爲手陽明經的輸穴,在第二掌骨小頭橈側,當指掌關節後方凹陷處,赤白肉際。)深取之,内庭、陷穀[2](内庭、陷穀:内庭,足陽明經滎穴,在足背第二、三趾間的縫紋端。陷穀,爲足陽明輸穴,在第二、三跖骨結合部前方凹陷中。)深取之)。”

“气乱于臂足四肢的,如局部有血瘀现象,应先刺破瘀血的脉络,然后取手阳明大肠经的荥穴二间、输穴三间,以及手少阳三焦经的荥穴液门和输穴中渚,取足阳明胃经的荥穴内庭、输穴陷谷,及足少阳胆经的荥穴侠溪、输穴临泣。”

視其足、臂之血絡盡取之,後治其痿、厥,皆不補不瀉,從陰深取引而上之。上之者,出也、去也。皆陰火有餘,陽氣不足,伏匿於地中者,血,營也,當從陰引陽,先於地中昇舉陽氣,次瀉陰火,乃導氣同精之法。

观察足、臂四肢血络瘀阻的情况,针刺尽去,然后治疗四肢痿弱和手足厥逆,都用不补不泻法,采用深刺从阴引阳,使清气上行,浊气外出。都因阴火有余,阳气不足,伏脏于下焦,血属营阴,应当采用从阴引阳的方法,先升举下陷的阳气,再泻去阴火,这也是引导、调整精气的方法。

“黄帝曰:補瀉奈何?岐伯曰:徐入徐出,謂之導氣,補瀉無形,謂之同精,是非有餘不足也,亂氣之相逆也。帝曰:允乎哉道,明乎哉論,請著之玉版[1](玉版:刊刻文字的白石板。),命曰治亂也。”

“黄帝说:补泻的手法是怎样的?岐伯说:慢进针、慢出针,这种手法叫做导气;不使明显的补泻手法,这叫做同精,如上述五乱病既不是有余的实证,也不是不足的虚证,只是气机逆乱,所以采用这种手法。黄帝说:这些论述十分恰当,分析也明白确切,请把这些记在玉版上,就叫做治乱吧。”

阴病治阳阳病治阴

“陰陽應象大論”云:“審其陰陽,以别柔剛[1](柔剛:爲陰陽的互詞,陰性柔,陽性剛。《類經》:“形證有柔剛,脈色有柔剛,氣味尤有柔剛。柔者屬陰,剛者屬陽。知柔剛之化者,知陰陽之妙用矣。”),陽病治陰,陰病治陽,定其血氣,各守其鄉[2](鄉:此指疾病的部位。)。血實宜決之,氣虚宜掣引[3](掣引:提掣的意思。)之。”

“阴阳应象大论”说:“要审察清楚疾病属阴或属阳,辨别其性质的柔刚。阳病可以治阴,阴病也可以治阳,要确定疾病的在气在血,明察疾病的部位而施治。对血瘀为患的,宜活血通瘀,气虚下陷的,宜用升提之法。”

夫陰病在陽者,是天外風寒之邪乘中而外入,在人之背上腑腧、臟腧。是人之受天外客邪,亦有二説:

所谓阴病在阳,是说自然界风寒邪气趁人体背部的脏腑腧穴入侵。但人体遭受自然界外邪侵袭,却有两种说法:

中於陽則流於經,此病始於外寒,終歸外熱。故以治風寒之邪,治其各臟之腧,非止風寒而已。六淫濕、暑、燥、火,皆五臟所受,乃筋、骨、血、脈受邪, 各有背上五臟腧以除之。傷寒一説從仲景。

一说从体表侵淫经脉,这种病往往开始出现外寒束表,最终郁而化热,成为外热。所以驱风寒邪气,取各脏的腧穴针治,不仅仅用疏解风寒法治疗。六淫如湿、暑、燥、火等邪,都可能导致五脏受病,筋、骨、血、脉也同时受邪,治疗各取背部五脏腧穴针刺以驱邪。至于伤寒的治疗,当从仲景《伤寒论》法处理。

中八風[1](八風:即東、南、西、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八方之風。)者,有“風論”;中暑者,治在背上小腸腧;中濕者,治在胃腧;中燥者,治在大腸腧;此皆六淫客邪有餘之病,皆瀉在背之腑腧。若病久傳變,有虚有實,各隨病之傳變,補瀉不定,祇治在背腑腧。

一说,八风侵袭人体,《内经》有“风论”详述;对中暑证,取背部小肠腧针治;中湿证,取胃腧针治;中燥证,取大肠腧针治;这些都是六淫外邪入侵的实证,取背部腑腧穴针治以泻实去邪。如果病程较长,发生了传变,证候有虚有实,根据疾病传变的情况,或补或泻,只要取背部的腧穴针治。

另有上熱下寒,經曰:陰病在陽,當從陽引陰,必須先去絡脈經隧[1](經隧:即經脈,其循行較經脈深。)之血。若陰中火旺,上騰於天[2](天:指上焦。),致六陽[3](六陽:指手足太陽、陽明、少陽。)反不衰而上充者,先去五臟之血絡,引而下行。天氣降下,則下寒之病自去矣, 慎勿獨瀉其六陽。此病陽亢,乃陰火之邪滋之,祇去陰火,祇損血絡經隧之邪,勿誤也。

另外有一种上热下寒证,《内经》说,阴病在阳位,应当从阳位引出阴邪,必须先刺去络脉、经脉之瘀血。如果阴分火邪旺盛,上逆于上焦,导致手足六阳热盛上壅的,应引五脏血脉中阴火下降,上焦热降,那末下焦的寒邪自然去除,治疗时慎勿仅仅泻六阳热邪。这种病阳气亢盛,是阴火邪气滋长所造成的,只有从阳位引阴火下行,只有疏通络脉、经脉痹阻的瘀血,才是正确的治法,不可误用苦寒泻六阳亢盛。

陽病在陰者,病從陰引陽,是水穀之寒熱,感則害人六腑。又曰:飲食失節,及勞役形質,陰火乘於坤土[1](坤土:指脾胃。)之中, 致穀氣、營氣、清氣、胃氣、元氣不得上昇滋於六腑之陽氣,是五陽[2](五陽:五藏陽氣。)之氣先絶於外,外者天也,下流伏於坤土陰火之中,皆先由喜、怒、悲、憂、恐爲五賊所傷,而後胃氣不行,勞役、飲食不節繼之,則元氣乃傷。當從胃合[3](胃合:合,五輸穴之一,《靈樞·九鍼十二原》:“所入爲合”,十二經各有一合穴。足陽明胃經的合穴是足三里。)三里穴中推而揚之,以伸元氣,故曰從陰引陽。

阳病在阴分的,治疗时应从阴分引出阳邪。《内经》说,水谷食物的过寒、过热,均可损害人体六腑。又说,饮食失节、劳役过度损伤形体,阴火内生侵犯脾胃,导致谷气、营气、清气、胃气、元气不能上升滋养六腑阳气,这是因为化源不足,五脏阳气先衰惫于上部,清阳下陷,助长阴火上乘之势。病因由喜、怒、悲、忧、恐五志过极所贼害,而后胃气虚弱不行,加上劳役过度、饮食失节。使元气损伤。当取足阳明胃经合穴足三里针治,用推而扬之的手法以升阳举陷,伸展元气,所以叫做从阴引阳法。

若元氣愈不足,治在腹上諸腑之募穴。若傳在五臟,爲九竅不通,隨各竅之病治其各臟之募穴於腹。故曰五臟不平,乃六腑元氣閉塞之所生也。又曰,五臟不和,九竅不通,皆陽氣不足, 陰氣有餘,故曰陽不勝其陰。凡治腹之募,皆爲元氣不足從陰引陽勿誤也。

如果元气愈见虚弱不足,治取腹部六腑的募穴。如果病变传到五脏,见九窍不通利,根据各官窍的病变治相应各脏的在腹部的募穴针治。所以说,五脏之气不平,产生六腑元气闭塞。又说,五脏之气不和,九窍不通利,都因阳气不足,阴气有余,所以称为阳不能胜阴。凡取治腹部募穴,都是因为元气不足,所以要抑阴扶阳,切勿误治。

若錯補四末之腧,錯瀉四末之餘[1],(四末之餘:四肢的腧穴。)錯瀉者,差尤甚矣。按岐伯所説,况取穴於天上,天上者,人之背上五臟六腑之腧,豈有生者乎?興言及此,寒心徹骨!若六淫客邪及上熱下寒,筋、骨、皮、肉、血脈之病,錯取穴於胃之合及諸腹之募者必危。亦岐伯之言,下工[2](下工:醫術不高明的醫生。)豈可不慎哉。

假若错误地取四肢的穴位用补法,或错误地在四肢穴用泻法,尤其是误用泻法,其错更甚。按照岐伯所说,何况反取背部五脏六腑的腧穴而用泻法,岂能挽救病人的生命吗?说到这里,令人感慨,不免寒心彻骨!倘若六淫外邪侵袭致病及上热下寒病证和筋、骨、皮、肉、血脉病变,错误地取胃经的合穴及腹部各脏腑的募穴针治,反而导致阴火逆上,出现危象。这也是岐伯所说的, 医术不高明的医生岂可不慎重对待!

三焦元气衰旺

《黄帝鍼經》云:“上氣不足,腦爲之不滿,耳爲之苦鳴,頭爲之苦傾,目爲之瞑。中氣不足,溲便爲之變,腸爲之苦鳴。下氣不足,則爲痿厥心悗。補足外踝下留之。”

《内经·灵枢·口问篇》说:凡上气不足,则脑髓不充,有空虚之感,耳鸣, 头部支撑无力而低垂,两目昏眩;中气不足,升降失调,二便失常,肠中鸣响;下气不足,两足痿弱无力而厥冷,阳气不得宣行而心胸闷窒。治疗时,用留针法在足外踝后面的昆仑穴上施补。

此三元[1](三元:三焦元氣。)真氣衰憊,皆由脾胃先虚,而氣不上行之所致也。加之以喜、怒、悲、憂、恐,危亡速矣。

这是三焦元气衰惫,都因脾胃先虚,使精气不能上行所致,加上喜、怒、悲、忧、恐五志过极,使病情加重,乃至出现危象。

同类推荐
  • 焚书

    焚书

    《焚书》是明代思想家李贽“异端”儒学的结晶,是反理学、反传统、反教条的檄文。它启迪与鼓舞了当时及后来的进步学者,对人们解放思想,摆脱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因而被统治阶级视为洪水猛兽。
  • 韵府词库

    韵府词库

    《韵府词库》是作者花费近十年心血,在有关资料及工具书上选取六千余个韵单字,搜集古今汉语词典、词组约二十六万个汇编而成,为广大爱好作诗填词的读者及苦于汉语词组搭配检索的读者提供了方便。
  • 伤寒论(四库全书)

    伤寒论(四库全书)

    在中国医学史上,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可以称得上是时代的著作。中国医学的肇始期可上溯几千年,至此,才理法方药大僃,为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因其滋养,产生了精彩纷呈的各种医学流派。《伤寒论》篇什不过十卷,然包罗宏富,精微玄妙,常读常新,帮后世彦各骋其智,祖述推演以探求仲景深意者,层出不穷,著述不下数十百家,为杏林增色不少。本书对《伤寒论》进行了全面的点校,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伤寒论注释、伤寒明理论、伤寒论方。
  • 类书之最:古今图书集成

    类书之最:古今图书集成

    类书之最——古今图书集成》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三略

    三略

    顾名思义,《三略》是专讲战略的兵书。其上略、中略、下略都是从战略的高度论述问题,始终贯穿着战略思想。在西汉以前,这样紧紧围绕战略问题的兵法专著还不曾出现。可以说,《三略》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战略专著,影响极为深远。
热门推荐
  • 冷月点颦玉生情

    冷月点颦玉生情

    冷月无边,暖玉生情!讲述潇湘妃子,一个魅力婉约典雅才女的爱情故事!冰肌雪肠玉为魂,疾风劲草木作身。幻化三生还泪来,可怜血雨又腥风。冷月无光只露寒,四季全是风刀霜。凭她是:绣一腔锦书文章。也难免:吐不尽鹃血满胸。只有那:赏心亭上雪融时,碧玉霞光照万丈。才是那:头上万点剑,化作漫天花雨。凭谁唱:天无尽,何处有香丘!俺只知:冷月点颦玉生情,恩尽义断爱相随!诸多男主倾力PK,在弱不禁风的女子面前,甘心作石榴裙下的败将…不,是红颜知己!黄沙漫卷——水溶:为你心爱的人,牺牲了一颗心…大漠孤烟——耶律婷:就算你作了我的嫂子,可是他还是爱你!我更加恨你!可是,为什么我的心会痛呢……冷月无边——段正民:没有你的中原有何趣味?不如南去,不如南去幽幽潇湘——贾宝玉:伊人已去心将死,风烛残年未有期,只恨曾相知!ABCDEFG…强烈推荐自己的完结文《红楼尘梦》不折不扣的水黛恋……推荐好友七七的文《红楼之雍溶华黛》值得期待~★强烈推荐好朋友初晨的文文《帝妻》——◇推陈出新◇【脂砚斋新品】◇美轮美奂◇——《黛眉玉颜潇湘魂》君幻凤《水怜黛心玉娇溶》沧海明珠《冷月点颦玉生情》林梦儿《溶心擎玉画黛眉》瑾瑜《穿越之寻到红楼去爱你》宛颐《凝黛》玲珑淡淡月————◇绝对完文◇绝不抄袭◇————
  • 坏皇后

    坏皇后

    她冷心冷情,从不懂爱情是何物,身边不乏几个对眼的床伴,但从来没有想过走进婚姻的殿堂,年近三十,终于在父亲临终遗言的要求下,答应嫁人,婚礼结束,她不过小憩片刻,却莫名来到一个历史上没有的时空,成为了东秦国的皇后。从此,皇后大变性------------精彩片段一:“住手!呦!姐姐这是在干什么?打狗还要看主人呢,刘嬷嬷尽心尽力的照顾小公主,她倒是犯了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情了让姐姐下这么狠的毒手?”青阅眼睛淡淡的扫了进来的女人一眼,懒得理她,对停下来的三个小太监道:“打够三十了?”小太监战战兢兢:“没,没呢。”“继续。”精彩片段二:“来人,陈谨之污蔑朕,辱骂皇后,拉去午门五马分尸,挫骨扬灰!其家人,诛九族!”“皇上,陈谨之对你可是忠心耿耿,你这样对待忠良,不怕天下百姓对你寒心,颠覆你的万里江山吗?”“如果我连自己心爱的女人都不能保护,还坐什么江山?青青,我爱你,不论任何人,胆敢伤害你,朕,定斩不饶!”--------------正规简介在这里:这就是一个不懂爱情的女人在懂得了爱情之后的有情与无情,爱人与被爱,接受与不接受的一首泣泣长歌。——————————【推荐区——完结文】草居涯《我们结婚吧》颖初《毒寵药妾》:---------------------【连载中】初行《逆仙》:桃花隐《妖妾》:
  • 告诉孩子,你要有点心计

    告诉孩子,你要有点心计

    本书将教你最有用的教子法则:告诉孩子,要认清坏人的真面目,一定要做一个有心人。对孩子说,要做最好的自己,父母其实很爱自己的。让孩子明白,将来的路总得自己去走,心中有爱就不会害怕。让孩子懂得,有些事你一定要去做,因为成功是用汗水换来的。
  • 特战神医

    特战神医

    从特种部队退伍,苏南孤身一人到城市发展。一手拳头,一手神针,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英雄救美,虽老套,还是会发生;艺高人胆大,扶倒地老头,也不怕被讹诈。揍的是恶霸混混,赚的是真金白银。一个故事,一段传奇,在都市中,苏南开始耀眼的人生。
  • 江山谋:锦墨玄书

    江山谋:锦墨玄书

    他,容墨,当今宰相的二公子,沉稳内敛她,苏锦,前朝将军的遗女,复南派的二小姐,矜贵聪慧。一次看似偶然的相遇让他和她从此纠缠一生。一张神秘难懂的千山图有何玄机?一本人人求而不得的玄书又有何惊天力量?总是戴着银色面具出现的男子背后是什么身份?无涯苏玉和翩翩佳公子喻苏是什么关系?这些非同寻常的人物在一起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谁都不知道原来看似无欲无求对什么都是无所谓的人也有着想要倾覆天下的想法,平常的淡淡然只是不屑一顾;虽从小丧失亲父但却有一个待之如亲女的男人疼爱的女孩,多情敏感,对待感情很理智不将就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并且敢于追求,她最后又能否得到自己想要的幸福?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江山不负卿……
  • 非人大小姐系列2:妖怪千金

    非人大小姐系列2:妖怪千金

    这是一个三观不正坏脾气暴力女被迫成为好事做尽五讲四美十全十美大家闺秀的血泪史故事。男猪是个身份高贵且表面风流倜傥但内在却乌漆嘛黑还能跟女主同流合污的人……狼?表面上温柔娴静十全十美的大家闺秀应惜弱,实际上却是个靠着吃鬼为生不人不妖的怪物,她这虚伪的面纱,竟然由那个自称到太平城来安养身体的纨绔子弟安思意被戳破了……安思意自己也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而他的灵丹妙药竟然正好就是那个怪病缠身的应惜弱?日行一善捡回来的小婴儿居然是个刀枪不入杀人于无形奉行日行一杀的怪物杀手——哎哟喂,这到底是不是言情小说女主角该有的遭遇啊?不过呢,唔,谢天谢地,装B装二的无聊日子总算过完啦!XD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追心游戏:天价豪门婚约

    追心游戏:天价豪门婚约

    “周暮生,我说过你不用为那晚的事情负责。”她好不容易说服自己,就当那晚是被狗咬了一口,可是这个男人在那晚之后的N天后突然就来跟她说谈谈关于那晚事情的责任问题,这是反应迟钝的节奏么?!可是打死她,她都不会相信堂堂雨辰集团的周大总裁居然会反应迟钝!谁知,他并没有理会她的话,起身,扛起她,开门,下楼,把她扔进车里,一连串的动作让她措手不及,车子扬长而去,空气中传来周暮生轻飘飘的话语:“不是我为你负责,是你为我负责!”
  • 舍得大全集

    舍得大全集

    舍得一词,举重若轻,似四两拨千斤般解释了人生旅途上大大小小的事物。就如水与火、天与地、阴与阳一样,是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概念,相生相克,相辅相成,存在于天地,存在于人世,存在于我们的心间,存在于微妙的细节,囊括了万物运行的所有机理。万事万物均在舍得之中,才能达至和谐,达到统一。
  • 青春小礼

    青春小礼

    我叫木小男,土生土长的一个小城市的小女生。我住的小城有个很美的名字,它叫木香,这里最大的特点就是又小又精致。这里所有的建筑,房屋,树木都仿佛一个个袖珍的小礼物,一个上帝放在人间的小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