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4200000036

第36章 《周礼》成书于汉初(14)

古乐就是德音,是致治之极在音乐上的体现,其功能在和民心、化万物。《乐记》说:“是故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在族长乡里之中,长幼同听之则莫不和顺;在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故乐者审一以定和,比物以饰节,节奏合以成文。所以合和父子君臣,附亲万民也。是先王立乐之方也。”这段文字提到音乐的效用时,在敬、顺、亲三者之前都加一“和”字,成为和敬、和顺、和亲,这是很特殊的表达。敬、顺、亲三者可以用语言教,也可以用德音化,用德音化成者方可称“和”。所以,唯有德音雅乐,才能奏于庙堂,播于四方,化育万民。

新乐不然,“进俯退俯,奸声以滥,溺而不止;及优侏儒,糅杂子女,不知父子。乐终不可以语,不可以道古”,“郑音好滥淫志,宋音燕女溺志,卫音趋数烦志,齐音敖辟乔志;此四者皆淫于色而害于德”。荀子也批评说:“姚冶之容,郑、卫之音,使人之心淫。”如此不堪的新乐,势必对人的心志造成消极影响。

子思学派礼乐思想的核心,是要从内到外系统地解决人性与道德浑然一体的问题。楚简云:“乐,内也。礼,外也。礼乐,共也。”又云:“德者,且莫大乎礼乐。”音乐能够从根本上左右心志的走向,可以化性。因此,“移风易俗,莫善于乐”,“故先王必托于音乐以论其教”。礼教与乐教,缺一不可。但从功能上来说,乐教优于礼教,所以说:“笑,礼之浅泽也;乐,礼之深泽也。”在缘情制礼的理论体系中,最终极的目标,就是要将人性引向道德境地,《诗序》说:“发乎情,止乎礼义。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性自命出》说:“始者近情,终者近义。”两者的主旨完全一致。

四,余论:东周礼乐思想与孔子

从商代盛行的致敬鬼神之礼,到西周出现以道德为核心的礼制,再到东周形成的以心性学说为基础的礼乐思想,是先秦之礼的三个主要发展阶段。礼乐思想的形成,使礼走入理论之境,成为严格意义上的学术,堪称中国学术史和思想史上的重大事件。现在的问题是,子思学派创立的礼乐思想,与孔子思想的关系如何?

为回答这一问题,先要提及应该注意的两个现象。首先,东周礼乐思想以天道、性、命等范畴为核心,这恰恰是孔子很少谈及的问题。众所周知,,子罕言利与命与仁”。子贡也曾经说:“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其次,在孔子的言论中,“礼”虽然时常被提及,但其内涵相当模糊。孔子关于礼的论述,往往义随文出,没有固定的边界。因此,我们很难得到一个孔子关于礼的明确的概念。孔子喜欢音乐,但留下的论述不多,《论语》记他与大司乐的谈话:“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这仅仅是一种描述,而不是理论性的讨论。孔子喜欢礼、乐连言,但我们不清楚孔子对礼乐的定义究竟是什么。不过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它与心性之说没有太多的联系。孔子屡言自己向往周公之典,因此,他所说的礼,实际上是指周代的礼乐制度。

既然孔子所说的礼乐,在概念和体系上都与子思学派大相径庭,那么,师徒的学说是否就没有学脉关系可寻呢1鄙见,孔子虽然没有直接提到、论及天道、性、命等问题,也没有开启心性学说的体系,但他至少在如下两个问题上,为子思等弟子指出了理论方向:

第一,是孔子非常强调的“中庸”的概念,他认为中庸是最高的道德,也是民众最为缺乏的道德:“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也是判分君子与小人的重要标准:

“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但是,什么是中庸?为什么说中庸是合理的?为什么人要追求中庸的境界?凡此,孔子都语焉不详。而子思做《中庸》,正是要在人性的层面上论证和展开孔子的“中庸”思想。

第二,孔子之学是“为己”之学,即学习是为了提升本体的境界,因此他强调修身,《论语》中谈修身处,可谓屡见不鲜。孔子将修身作为治国、平天下的起点,其中最为强调的是“反求诸己”。作为孔门高足的子思,沿着反求诸己的方向从内心去探求中庸至德,就必然会从性情中去寻找答案,由此而提出天、命、性、情、心、志等等范畴,就是顺理成章之事。

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东周礼乐思想直接发端于孔子的思想。子思心性学说的提出不是对孔子学说的颠覆,而是一种基于母体的分蘖。

原载《清华历史讲堂初编》,北京,三联书店,2>>7

附录五 亡尤室问学偶记

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错爱,决定重版我的博士论文《<周礼>主体思想与成书年代研究》。我得以完成博士论文,日后在学术道路上能略有寸进,皆拜业师赵奉生(讳光贤)先生之赐。当年在先师的书房亡尤室问学请益之情景犹在眼前,然先生仙逝已六载,何其怅怅!值此论文付梓之际,谨摭取师徒情谊之往事数端,以申思慕之忱。

一,知遇之恩

我的故乡江南水乡无锡,乃是太伯奔吴之地。城不大,邑人有“城围九里十三步”之说,但经济富庶,文风鼎盛,历史上出过顾恺之、李纲、尤袤、安国、顾宪成、高攀龙、顾栋高、秦蕙田等名家。

近代则出过薛福成、华蘅芳、顾毓秀、唐文治、丁福保、周培源、王昆仑、荣德生(荣毅仁先生之父)、钱穆、钱锺书、华彦钧阿炳’、杨荫浏、许倬云等名人,当地士庶,无不浸润其中。民国时期,无锡为全国教育之模范,中小学之师资非同一般,钱穆先生在《八十忆双亲》中曾详加追述。流风遗泽所至,我亦幸遇诸多好老师,其中影响最大者乃初中语文老师陈龙海先生。陈老师早年就读于著名的无锡国学专修馆,与《人民日报》前总编范敬宜先生(现为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同窗多年,情同手足。陈老师博闻强记,学养湛深,深受学生崇敬。我是语文课代表,得陈老师教诲之机会自然多于其他同学。当时我痴迷于文学,泛滥于小说、散文之中,不知所归。后经陈老师点拨,开始读游国恩先生的《中国文学史》(记得有四大册)、刘绶松先生的《中国新文学史初稿》、刘大杰先生的《中国文学发展史》等,渐知为学当知端绪。陈老师稔熟清代学术,我耳闻目濡,亦粗知有文字训诂之学。陈老师对我偏爱有加,希望我将来从事文史,我也颇以此自任。

不料,历史总是与人捉迷藏。我1965年毕业时,学校指定我报考南昌航空工业学校,旋即被录取,往昔夙愿似乎就此中绝,注定要成为工业机器之一枚螺丝钉。次年,“文化大革命”乱起,学校停课,赣省武斗,闻名遐迩。我等既无拳勇,唯有回家乡做“逍遥派”。即便如此,仍遭无妄之灾,被卷入某一假案之中,检讨,批判,隔离反省,见斥于公众活动之外,身心俱创。万般孤独之中,求学之心重萌,暗自开始读书。由于某些特殊机缘,觅得一部清人王筠的《说文解字句读》,如获至宝,由此窥知文字之学。数年之后,进而学习卜辞、金文,逐字摹写《甲骨文编》、《金文编》等书。

之后,有幸拜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孟世凯先生,得其指教,遂系统研读林义光的《名原》,唐兰的《殷虚文字记》、《说文古文考》,董作宾的《甲骨文断代研究例》,郭沫若的《殷契粹编》与《两周金文辞大系》,容庚及张维持的《殷周青铜器通论》,陈梦家的《殷虚卜辞综述》,岛邦男的《殷墟卜辞综类》等名家大著,兴趣益浓。每日篝灯夜读,尘世烦恼顿消。时我在中学任教,课务繁重,难以专心于此道,内心苦闷无似。

1982年秋,我获准到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进修一年,期间撰成一篇考释甲骨文之论文,孟先生躬亲指导,并请李学勤先生审览,得到首肯。随后,依孟先生之命,将拙作呈请奉生师指教。我到北京师范大学进修之初,曾礼节性地拜见过奉生师,然交谈不多。若先生对拙作嗤之以鼻,我将如何自容1不免心中惴惴。故拙作送去后一月有余,始终无勇气登门仰问。某日,孟世凯先生陪同西北大学刘宝才先生来校看望奉生师,命我随往。始料未及,刚进门,奉生师即热情招呼我,说:“论文已看过,写得不错。”我真是喜出望外!师又问:“文章准备在何处发表1”当时学术刊物不多,发表论文很难,我区区一后进,岂敢存此奢望。故先生一问,不禁有些惶恐,想了一下,便小心地说了某杂志之名。奉生师说:“这杂志级别低了些,我看在《考古》上发表为好!”之后,先生亲笔致函《考古》杂志周永珍先生,推荐拙作。我名不见经传,而处女作能在国家一级刊物上发表,微奉生师之力,难以想象,对我鼓励之大,无法形诸笔端。

此后,奉生师与我有几次长谈,详细地询问所读何书、有何心得、对未来有何想法等,并希望我报考其硕士研究生。我所在中学领导对我关爱尤深,希望我将来,接班”。故我若提出“跳槽”,校方殊难同意。先生听后,陷入深思,不再说话。

暑假将临,我结束进修,行将返赣,特向先生辞行。先生让我坐下稍候,随即取出纸笔,给我单位领导写信。先生言辞恳切地希望领导从大局出发,放我应考,其中印象最深之文句为:“如蒙同意,我五内俱铭。”回到单位后,先生数次来信询问我处情况。到硕士生入学考试报名之时,单位主管领导果然不肯放行。无奈之余,我出示先生信函及《考古》杂志之用稿通知,领导看后旋即改变态度,同意我报考。

1984年硕士生入学要考六门课,前所未有,亦未再有,可谓空前绝后。我既要完成繁重之课任,又要备考如此之多之课程,辛苦无似。赴考首日,艳阳高照,晴空万里,兆头不错,考试亦觉顺利。

考后不久某夜,暴雨如注,闪电划过,接着雷声隆隆,我不禁想起《西厢记》里“只听春雷第一声”的话,次日果然接到先生来信,他用“一举夺魁”一词,告诉我六门课成绩皆好,录取已成定局。我手捧先生来信,翘首北望,心潮难平:人生虽漫长,但关键处只有几步。而考取研究生,是我人生最重要之转折,凡此,皆由先生所厎定!

二,侍坐问难

1984年秋,我始忝列于先生门墙之下。1986年,北京师范大学首次实行提前攻读博士学位制度,经先生推荐,并经考试,我成为这一制度的两位幸运者之一。1989年,我博士毕业留校工作。1999年,我调入清华大学历史系。与先生朝夕相处之十五载,侍坐问难,叨陪鲤对,幸得先生亲炙。先生之学浩瀚,予之所得,不过万一,《庄子》云,偃鼠饮河,不过满腹”,此之谓也。虽然,犹多有启发我之愚钝者,爰述如下。

学贵有疑

先生191>年2月24日生于江苏奉贤县(今属上海市),师承史学泰斗陈援庵先生。援庵之学,本于乾嘉朴学,推尊昆山顾亭林,服膺嘉定钱竹汀。乾嘉之学,长于考证,善于发问起疑,某些历代学者深信不疑之文献,经由清人之眼,破绽立见,故谈乾嘉不能不谈考据。援庵先生云:“考证为史学方法之一,欲实事求是,非考证不可。”“考证贵能疑,疑而后能致其思,思而后能得其理。”援庵先生精于考据,其代表作《元也里可温考》、《元典章校补》、《元西域人华化考》、《明季滇黔佛教考》等,皆是以考据解决史学难题之典范。

先生踵武援庵之学,注重考订史料,辨正史事。先生在辅仁大学原本研究明清史,所作《明失辽东考原》、《清初诸王争国记》,皆是考证力作。2>世纪5>年代院系调整后,因工作之需,先生改治先秦史,对《诗经》、《尚书》、《左传》、《逸周书》、《史记》等文献,以及甲骨、金文等史料之研究,无不贯串考证,故先生2>世纪8>年代出版之文集即以《古史考辨》为名。

我在硕士生面试通过后,请先生指定学习书目,以便在开学前之几个月阅读。先生命我购置顾炎武《日知录》、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崔述《崔东壁遗书》等考据学之名著。先生十分推崇清儒崔东壁“考而后信”之理念,认为古书情况相当复杂,除故意伪作之书外,真书中或杂有伪作、伪书中或杂有真书,当细加鉴别,切不可盲目尊重,信手引用。先生常引孟子之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以及《诗经·郑风·扬之水》“无信人之言,人实诳女”之言教育我辈。先生云:“优秀之史家,当具备史才、史学、史识、史德四者。四者之中,史德乃史家不可或缺,其余三者之中,史识最为重要,史识即眼光,即是发现问题之能力。要读大家都读之书,而能发现大家都未能发现之问题,此即终身最,需要培养之能力。解决问题,当如老吏断狱,慎之又慎。”

注重史料年代

历史乃按年代顺序发展而来,年代是历史学之标尺,唯有将史料之先后顺序厘清,史学研究方有可靠之基础。先生在多次谈话中提及,顾颉刚先生之卓识令其钦敬。顾先生研究古史之基本方法,是将史料按照年代顺序排列,然后考察其演变之脉络,由此发现:文献所载古史人物,年代越晚者人物越多、越早,如《尚书》追述古史,仅及于尧、舜;及至战国,始出现早于尧、舜之黄帝;而西汉文献则又有早于黄帝之盘古。依照常理,年代越早则所知古史越多,而周秦文献显示之古史系统正好相反,年代越晚则所知古史越详,汉人居然能知周人所不知之人物,此乃有悖于常理者。顾氏据此认为,中国古史系统乃是,层累地造成的”,有后人层层累加之成分在内,故当做彻底清理。

先生非常认同顾氏理念,对于史书、史事之年代研究可谓不遗余力,其中最令人感佩者,乃是武王克商之年研究,先生围绕此专题发表之文章最为集中,先生自云,他晚年所做之事,仅此一件。

我国历史源远流长,而司马迁《史记·十二诸侯年表》之古史纪年断自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其前均付诸阙如。因而,探求共和以前之纪年,成为先秦史研究之重要课题。自西汉刘歆以来,中外研究者多有孜孜于此者,因研究角度不同以及对史料理解之差异,结论极形分歧,达四十余种之多。为研究这一难题,先生以古稀之年开始研究古代天文历法,与南京紫荆山天文台张培瑜书信往还,几可盈箧,并成为挚友。先生每每终日推算古历,与铜器铭文验证,相当投入。某日早晨,我去先生家,先生正伏案写作,见我来前,兴奋无似地说:昨夜思考某件铜器年代,转辗反侧,不能成眠。及至半夜,灵感忽至,于是披衣下榻,一直写至现在,尚未用早餐。先生对学术之执著,于此可见一斑。

先生研究克商之年,乃是将《尚书》、《诗经》、《汉书》等文献与四十多件年、月、月相、日干支俱全之铜器铭文配合,再对照先秦历法,以求最大限度符合各种史料之记载。经过多年探究,提出武王克商之年为公元前”1>45年之说,在学术界引起很大反响。当时正值北京市政府求证北京城之始建年代,由于北京城始建与武王克商之年在同一年,因此,市政府组织专家对武王克商之年之各种结论进行筛选,北京大学侯仁之教授认为奉生师之结论最为可信,因而极力推荐,终为市政府所采纳。”1994年,北京市庆祝建城,#>#周年,即是对先生十余年辛勤研究之肯定。

重视考古与文物研究

研究先秦史,最大之困难在于,文献少而难读,因而不得不旁求文献以外的材料,包括传世金石材料与考古材料。遗憾的是,研究先秦史者往往不重视考古,做考古者则忽视文献,史学界与考古界各为畛域,很少沟通。先生认为,研究先秦史,必须重视考古与文物研究,否则就不能站在学术前沿。

同类推荐
  • 《道德经》意释致用

    《道德经》意释致用

    老子《道德经》问世后注本数千,解读的角度、方法各异,笔者无暇用“小学”、“版本学”对之作出一一甄别。为了使从事实际工作的管理人员尽快把《道德经》的知识转化为操作智慧,笔者以《道德经》方面的权威专家朱谦之先生撰写、中华书局1984年出版的《老子校释》作为底本,用王弼“得意而忘言”的方法对《道德经》进行逐章“意释”,同时根据个人阅历和体悟逐章加写“致用”。
  • 趣味哲学

    趣味哲学

    本书旨在通过对大量精彩有趣的经济学事件的分析来达到实用为本的目的,让你在精彩有趣的经济学事件中轻松掌握经济学知识,参透理财技巧,明晰赚钱和成功法则。
  • 每天读点《论语》

    每天读点《论语》

    《论话》集中反映了孔子的政治主张、哲学思想、品德修养、伦理道德和教育原则。全书共20篇。前10篇有9篇以记录孔子的言论为主,第10篇《乡党》记录了孔子日常的生活、琐事、态度;后l0篇中有8篇以记录孔子言论为主,第l9篇《子张》记录的是孔子弟子的言论。本书从《论语》申挑选出近百个影响深远、富有哲理的句子,分为处世的智慧、交际的魅力、为人的准则、做事的态度、成功的启示、心灵的超越、品德的修养、生命的真谛、学习的方法等章节,其中既有原文、译丈,还有后人评注、人生感悟,能让大家更清楚地了解孔子的思想,为自己的道德修养、立身处世找到一个可靠的途径。
  • 易经大智慧

    易经大智慧

    国学经典,包罗万象,深奥难懂。如何参悟?如何为我所用?轻松阅读国学丛书结合当今读者的阅读习惯和思维习惯,利用古今中外的具体事例重新诠释经典的智慧;让您能够轻松领悟!本书为该系列丛书之一。它主要通过简单的故事,让厚重的《易经》变得生动,用最短的时间将《易经》知识了然于胸。
  • 道德经批判

    道德经批判

    本书以一个全新的角度,通过对道学经典《道德经》的批判,告诉人们作为现代人的我们对于传统文化所应采取的态度:既不能全盘否定更不能全盘肯定,尤其不能借之来厚古薄今和以古非今;在肯定古人智慧的同时,更要看到作为现代人的我们自己的伟大,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在今天的基础上更好地去创造明天。
热门推荐
  • 老正是条狗

    老正是条狗

    叶勐,河北省作协会员。作品见于《人民文学》《芙蓉》等期刊。小说《老正是条狗》入选《2005年短篇小说年选》。《亡命之徒》电影改编。《塞车》被译成英文。《为什么要把小说写得这么好》获2008年度河北十佳优秀作品奖。现为河北省文学院签约作家。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百味红楼:《红楼梦》分回欣赏

    百味红楼:《红楼梦》分回欣赏

    本书是作者自己在阅读《红楼梦》时,从自身经验的联想中所产生的感受。既是感受,便极富个性,极有新意。既是感受,在写法上便多直抒胸臆,常常侃侃而谈,极富感情,娓娓动听,对读者很有吸引力。书本对《红楼梦》这一巨著作了分回品赏,又有评语,这些因素构成了此书自有《红楼梦》以来独特的新颖性,对红学,特别是对《红楼梦》这一名著的普及,具有相当的价值。
  • 我和猫妖有个约会

    我和猫妖有个约会

    老天,我只是安分守己听从母命的都市灰姑娘,谁知大学时严禁恋爱,现在却被逼嫁人——我的人生就是折腾and死命折腾!事业焦头烂额也就算了,委委屈屈相个亲,怎么眨眨眼猪头中年男就成了迷死人不偿命的猫妖?!还口口声声为了报十三年前救他一条小命的恩,他要和恩人我幸福生活到终结!No!我不想和妖怪扯上任何关系!不愿过虚假的快活日子!但我的弱势反抗遭遇惨败,爹、娘、朋友、同事一致认为我和猫妖尚尚如胶似漆!遭遇陷害失业失意后,双亲大人更是要求我跟着尚尚远走他乡。认命的我“嫁猫随猫”,从此奇怪的事情接二连三:绝色黑狐狸不请自来,又有清秀猴妖凑热闹,最后居然跑来货真价实的九尾白狐、帅哥神仙!挟持、麻烦、考验……然而妖心难测,我不知不觉喜欢上的猫妖是否对我也有些心动?血琉璃到底和我有什么牵扯?我和尚尚能修成正果吗?
  • 考生们最需要的直线学习书

    考生们最需要的直线学习书

    在日本,每年有数万精英参加号称“全球最苛刻”的司法考试,最后只有少部分人能过关,这少数幸运者中就有相当一部分考生来自伊藤培训学校,其校长伊藤真因此被誉为“考试之神”。本书介绍的就是由校长独创的“伊藤学习术”,这套“从目标回溯”的已经过反复验证的高效学习法,专为通过考试而设计,给你真正的上榜力!
  • 世界最具幻想性的童话故事(2)

    世界最具幻想性的童话故事(2)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一路惊喜:尤金环球游

    一路惊喜:尤金环球游

    作品为作者游历古巴、海地、牙买加、多米尼加共和国、冰岛、马其顿、英国、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叙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游记,但它不仅仅是游记,还有作者以文字呈现的从自然风光和与各国普通百姓交谈中获得人生的感叹和感悟,给国人打开了一扇难得的观看异域风光的窗,让人开阔视野,在书中看无限风光。正如作者所言,旅行时一种思想不断自我茁壮的方式。相信读者能通过作者优美的文字获益良多。
  • 冷酷战神大辽王妃

    冷酷战神大辽王妃

    一曲远古凄美的爱情悲歌!一位颠国女子泣血而书的血色山河!周旋在两名帝王之间可歌可泣的悲壮人寰!第一部————————她是名将遗孤,绝世红颜,冰雪聪明,也是先王临终前钦定的七王妃;他是战功显赫的大宋王爷却被迫娶了自已最厌恶的人;他是大辽万人景仰的‘战神’,一生只有一个女人;妾妃的陷害,满门蒙冤!丈夫的冷眼,最终将她的一生当做贡品送到敌军手中。痴心在痛恨中被肆虐;屈辱在苟且偷生中暴发,倾世美貌,顾盼神飞,一笑倾城,二笑颠国!迎风而立站在高处,三千青丝迎风扬展向云海飞扬,指点大军杀向将自已推下火坑的仇人,血染红了山河,也染红了她的双眼!当他追悔莫及,再次将她拥入怀时,她淡然一笑,平静无波:“闵,错过了就是错过了”!本文的女主并非软弱之辈,为了报血海深仇,将会做出一些为达目的不折手段的事情甚至牵扯到民族的大义,不过并不是盲目无分寸.与天真单纯的少年时代很有出入.请大家不要在乎女主的转变,投出您支持的一票,为麟儿的独立喝彩吧!呵^-^!^_^!!!!也为偶喝彩!!!!!!在移动手机阅读平台上使用的名称为《大辽王妃:战神王爷好冷酷》
  • 败家小娘子

    败家小娘子

    阎墨是天龙国最有钱的男人,掌管着天龙国的经济命脉,称为:钱皇但此人神秘非常,行事冷酷无情,办事雷厉风行,皇帝也要给钱皇三份薄面,世人相传宁可得罪皇帝,也不能得罪钱皇…一日:钱皇外出带回一个活泼调皮外加败金,再加小腐的逃婚女谁知她竟是亦正亦邪毒医的小徒弟,善于用毒…传闻:钱皇见到她的那一眼开始,从此便移不开眼…传闻:一百万两,她弹指间灰飞残渣不剩~注意!这是黄金,让人发指啊有木有!!!传闻:钱皇对她宠到无法无天,除了她去和别的男人约会。要什么给什么,她说什么便是什么精彩片段A:女主:嘿嘿嘿,本姑娘爬墙去也…男主:娘子坐在墙上干什么?娘子喜欢走这个方向?明天我叫人将这里打通…女主:手一松,‘碰’掉落在地…男主…精彩片段B:男主:你想到哪儿去?女主:去抢钱庄,不行吗?男主:为夫陪你,XX有家大钱庄,我们去抢那家吧女主:那不是我们自己家的吗?男主:是啊…精彩片段C:女主:敢来抢我的夫君,我让你有来无回…男主:娘子你要怎么做,为夫配合你(在小脸上蹭蹭…女主:我不毒死她我也要剥她一层皮男主…精彩片段D:女主:夫君,我要出去找男人约会…男主:走吧,为夫陪你约会去…女主…男主…钱皇手下四大钱王:东钱王:东林浩喜赌,一副奸商样南钱王:南项甫喜吃,因此身材肥胖无比,满脸横肉北钱王:北颜曦抠门,家里三大美夫,骨瘦如柴西钱王:西帅帅喜女色,风流成性宠宠宠+小搞笑+小阴谋+小腹黑+…******************************************女主:夹谷笑笑由亲亲(樱花的星泪抱走)男主:阎墨(钱皇)由亲亲(花逝※终成殇拖走)男配一:东林浩(东钱王)由亲亲(小豆子1996带着飘走)男配二:南项甫(南钱王)由亲亲(nancy95扛走)男配三:北颜曦(北钱王)由亲亲(星飞雪偷走~~~逮住)男配四:西帅帅(西钱王)由十五(宦江诚打包带走)男配五:龙霸天(皇帝)由亲亲(雪灵児抓走)男配六:穆啸(武林盟主)由(人偶娃娃瞄走)男配七:雷天苍(王爷)由大师姐(万里月带着飞走)男配八:侯白浩(奸商)由师叔(端夜楠捧走)女配一:夹谷吟(夹谷家大小姐)好吧!因为这个人实在是可恶,笑笑领回家自己的养着,不高兴了皮鞭伺候,吼吼女配二:南项心(南钱王的妹妹)
  • 宫谋:权倾天下

    宫谋:权倾天下

    【完结】后宫,女人无烟的战场,后宫的争斗向来与权力争夺相结合在一起,后宫女人的战争一点都不比男人的争权夺利逊色,甚至更为残忍。她,是一个传奇,从一个卑贱的宫女到母仪天下的皇后,再到掌控大唐江山的幕后操纵者。她,自入宫开始,为了生存,不得不随时准备着一场场阴谋诡计,尔虞我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