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4200000035

第35章 《周礼》成书于汉初(13)

其次,减少祭祀的种类和次数。关于祭祀的次数与祭祀效果的关系,应该说通常并不成正比。也就是说,并非祭祀的次数越多,祭祀的效果就越好。恰恰相反,如果祭祀次数过于频繁,反而会适得其反,导致主祭者的厌烦,所以《礼记》说:“祭不欲数,数则烦,烦则不敬。”但祭祀次数过于稀疏,也会导致主祭者的怠惰不敬,所以《礼记》又说:“祭不欲疏,疏则怠,怠则忘。”所以,周人没有继承殷人的周祭制度,而是发明了“禴祠烝尝”四时常祭以及合祭的制度,只是在季节转换、年终,或者三年之时致祭,从而为提高祭祀品质提供了可能。

最后,严格限制祭品的数量。从卜辞可知,殷人祭祀的贡品,有以多为胜的风气。周人则巧妙地加以限制,《礼记)礼器》有一段文字谈礼数,很有意思。周人不反对传统的,以多为贵”的习惯,但明确表示并非越多越好,因此用“礼数”来加以限制,如前所说,庙数最多不得超过七,豆数最多不得超过二十六,介数最多不得超过七,席数最多不得超过五。这种设立上限的做法,已经不是简单意义上的,以多为贵”了。有趣的是,周人提出了,以少为贵”的理念,如“天子无介,祭天特牲。天子适诸侯,诸侯膳以犊”,天子与诸侯、臣子相见,中间不需要介传话;天子南郊祭天,是最重大的典礼,可是供品只是一头牛;天子到诸侯国去,诸侯提供的膳食,不过是一头小牛。这是非常大胆的改革,是人文精神成为主流意识主体思想与成书年代研究的体现。

西周的典制是否以道德为核心,西周文献阙如,不足为证。不过,在《国语》、《左传》等稍晚的文献中屡屡可以看到,后人对西周典制的追忆,每每与道德相联系,而将不符合道德要求的制度和现象斥为“非礼也”,加以批评和讥刺。这些材料可以间接地论证王静安先生的结论。

诸侯国与周室的关系,以鲁国最为典型,其礼制完全得自于周。昭公二年(公元前540年)春,晋国韩宣子聘鲁,看到鲁国的文物制度,感慨地说:“周礼尽在鲁矣,吾乃今知周公之德与周之所以王也。”明确说到周公之德。

春秋时期,尽管诸侯坐大,天子式微,但虎死不倒威,王室典则依然有其无形的庄严,所以,晋侯使随会聘于周,周定王与范武子谈及禘郊、宴飨等礼仪,,武子遂不敢对而退,归乃讲聚三代之典礼,于是乎修执秩以为晋法”,。可见,列国的礼制往往有周室的影子在内。

由《左传》可知,春秋时期的盟会、享祭、告庙、婚姻、事大等等,都有比较一致的仪式,并非彼此歧异,各行其是。这些仪式,不可能是列国自创,更不可能是东周王室新定,而应该源自西周,故《左传》每每有言及“古之制”的记载:

春,公将如棠观鱼者。臧僖伯谏曰;“凡物不足以讲大事,其材不足以备器用,则君不举焉,君,将纳民于轨:物者也,故讲事以度轨量谓之轨,取材以章物采谓之物,不轨不物,谓之乱政,乱政亟行,所以败也,故春蒐:夏苗:秋狝:冬狩,皆于农隙以讲事也,三年而治兵,入而振旅,归而饮至,以数军实,昭文章,明贵贱,辨等列,顺少长,习威仪也,鸟兽之肉不登于俎,皮革:齿牙:骨角:毛羽不登于器,则公不射,古之制也。

夏,曹伯来朝,礼也,诸侯五年再相朝,以修王命,古之制也。

先君周公制《周礼》曰;“则以观德,德以处事,事以度功,功以食民。”作《誓命》曰;“毁则为贼,掩贼为藏。窃贿为盗,盗器为奸,主藏之名,赖奸之用,为大凶德,有常无赦,在《九刑》不忘。”

是故明王之制,使诸侯岁聘以志业,间朝以讲礼,再朝而会以示威,再会而盟以显昭明,志业于好,讲礼于等,示威于众,昭明于神,自古以来,未之或失也,存亡之道,恒由是兴。

昔先王之命曰;“王后无适,则择立长。年钧以德,德钧以卜。”王不立爱,公卿无私,古之制也。

春秋无义战,列国纷争,悖逆道德纲常的现象,触目皆是,社会已经失范。但是,许多政治家依然用西周的道德标准来评判历史事件,臧否人物,议论国是。类似的言论,《左传》中俯拾皆是,例如:

申叔时曰;“德:刑:详:义:礼:信,战之器也,德以施惠,刑以正邪,详以事神,义以建利,礼以顺时,信以守物。”

申叔时曰;“信以守礼,礼以庇身,信:礼之亡,欲免,得乎?”

赵衰曰;“说《礼》、《乐》而敦《诗》、《书》。《诗》、《书》,义之府也;《礼》、《乐》,德之则也;德、义,利之本也。”

叔向曰;“会朝,礼之经也;礼,政之舆也;政,身之守也。怠礼,失政;失政,不立,是以乱也。”

叔向曰;“忠信,礼之器也;卑让,礼之宗也。”

叔向曰;“慎吾威仪;守之以信,行之以礼;敬始而思终,终无不复。”

叔向曰;“礼,王之大经也。”

孟献子曰;“礼,身之干也;敬,身之基也。”

刘康公曰;“君子勤礼,小人尽力,勤礼莫如致敬,尽力莫如敦笃,敬在养神,笃在守业,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有执膰,戎有受脤,神之大节也。”

孟僖子曰;“礼,人之干也,无礼,无以立。”

子大叔曰;“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足见当时的政治家依然将礼视为治国的大经大法,不可须臾或离。这些政治见解,与其说是他们的新创,不如说是周公礼乐思想的深远影响。西周的礼制虽然在瓦解,而周公的德治思想依然存活在人们心中,到孔子时依然是如此。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他们所谓的礼,是有具体的道德内涵的,是与忠信、敬让、仁义等德目密切联系的。因此,王静安先生关于

“周之制度、典礼,实皆为道德而设”,之说,有其充分的依据,绝非想当然而然。因此,我们将西周称为道德礼制的时代。

从崇拜鬼神、礼以鬼神为核心的殷代,走向礼以道德为核心的西周,中国的人本主义精神开始确立,这无疑是划时代的伟大转变。从这一视角而言,王静安先生的“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的结论,依然是正确的。

三,礼学的时代

春秋衰世,王纲解纽,礼崩乐坏,靠列国贵族来重建西周礼制,已经没有可能。社会的希望何在1成为儒家深思的重大问题。孔子卒后,儒分为八。儒分为八,不是分裂,而是分蘖。七十子之徒,在孔学的母体上孳生,从不同的角度深化和完善儒学,使儒学走向了蓬勃发展的新时期。这一时期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子思学派创立了心性之学,子夏学派创立了音乐理论,两者的结合,构成了严格意义上的礼学。西周以来的制度层面的礼,从此步入了理论层面,成为严格意义上的学术。

《礼记》一书,是七十子论礼的文集,但此书的成书年代历来受到怀疑,多数学者认为出于汉儒之手,故不敢援据以说七十子思想。沈约曾说《礼记》中的《缁衣》、《坊记》、《中庸》、《表记》四篇出于《子思子》。而《子思子》一书久已亡佚,沈说无从质证。1995年,湖北荆门郭店一号楚墓出土一批儒家文献,内有《缁衣》篇的完帙,表明《缁衣》确实是先秦时代的作品。而所出《性自命出》一篇,文字与《中庸》多有契合之处,可见沈约之说大致可信。西汉发现《礼记》时共有一百三十一篇,故其余各篇的年代当与《缁衣》、《中庸》不离左右。据学者研究,《性自命出》、《成之闻之》、《尊德义》、《六德》、《语丛》等篇属于子思学派的佚文。

子思学派最大的理论贡献,是提出“礼作于情”的理论,并创立心性学说。子思学派对天、命、性、情、心、志、教等概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建立了心性学说的理论框架,而其逻辑起点,则是始于对历代治民之道的讨论。《郭店楚墓竹简·尊德义》说:“桀不易禹民而后乱之,汤不易桀民而后治之。”同样的民众,禹、汤能《周礼治,而桀、纣乱之,问题究竟何在?作者接着说:“圣人之治民,民能获得成功。命自天降。”又云:“喜怒哀悲之气,性也。”再云:“四海之内,其性一也。”《大戴礼记·文王官人》说:“民有五性,喜怒欲惧忧也。”人性是人类最普遍的特征,所以儒家主张当推己及人,之道也禹之行水水之道也造父之御马马之道也后稷之艺是富于情感的动物,可以不惜牺牲生命去追求情感,任何动物都无法与之相比。为此,子思学派将性情作为人类最重要的特点来研究。

子思学派认为,民性犹水性、马性、地性,不可违逆。《郭店楚墓竹简·尊德义》说“民可导也,而不可强也”,“可导”与“不可强”都是指人性。因此,执政者的第一要务是要尊重人性,悖逆人性者,永远不可能成功,“[不]由其道,虽尧求之弗得也”,“上不以其道,民之从之也难”。

《中庸》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率”,郑玄训“循”,至确。遵循常人之性去治民,则庶几乎近于道。类似的论述,大小戴《礼记》习见,如《礼记·大传》说:

“圣人南面而治天下,必自人道始矣。”《大戴礼记·礼三本》说:“礼有三本,天地者,性之本也。”《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云:“故君子莅民,不可以不知民之性,达诸民之情,既知其以生有习,然后民特从命也。”《礼记·礼运》云:“故礼义也者···所以达天道、顺人情之大宝也。”将郭店简与大小戴《礼记》参阅就不难发现,七十子对性与天道的讨论何等热烈!

在子思学派的心性学说中,“性”与“情”、“心”与 “志”是两组非常基本的概念。人流露于外的“喜怒哀悲”叫“情”,人输出,情的功能称为“性”。性只有一,而情可以有百。性为情之母,所以说是“情生于性”。性又是情的栖身之斋,平时深藏于内,无法窥见。关于性与情、外物的关系,《性自命出》做了深入的论述。

首先,人情之所以会有喜怒哀乐的不同,是因为有外物的影响;人性对纷繁的外物有好恶之别。没有外物影响,情不会自发地外露,性也不会由一而散为万殊。所以说“好恶,性也。所好所恶,物也”,“喜怒哀悲之气,性也。及其见(现)于外,则物取之也”。

其次,在性与情之间,有“心”的存在与作用:“金石之有声,虽有性,心弗取不出。”作者将性情与金石发声相比况,但又加以区别。金石被敲击后发声,是一种直接的、单向的反射。人性对外物的反应,则呈现出曲折的、多向反射的样态。原因是人有心而金石无心。人是具有高级思维的生命体,有一个名之为,心的思维器官,“心之官则思”。在人体与外物接触时,作为主宰者的心,从不缺席,并且负责指挥性情的转换。

心也有内隐与外显两种状态,分别称为“心”与“志”。《性自命出》说:“凡心有志也。”朱熹说:“志者,心之所之之谓。”其说最为精到。志是心在判断外物后所呈现的走向。志不能独立存在,所以《性自命出》说,犹口之不可独言”。

性情的转换,之所以会呈现出曲折反射的样态,是由于人心走确的刺激感到“悦”,“快于己者之谓悦”,心志才会起而行之。这一从也。其用心各异,教使然也。”又如:

“作礼乐,制刑法,教此民尔,使之有向也。”再如:“士有志于君子道,谓之志士。”儒者的责任就是因性明教,使人的心志有正确的“向”。

孔子以《诗经》为教,深意何在?《史记·孔子世家》说:“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则孔子删《诗经》,是要体现礼义。那么,去取的原则又是什么1《论语)为政》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选《诗经》的向的不确定性所以性自命出说凡人虽有性心亡奠志,“淫者,乐之过而失其正者也。伤者,哀之过而害于和者也。···有以识其性情之正也。”。认为《诗经》语言平易,反复吟咏之,,感人又易入”,能引导人归于性情、心志之正。至确。类似的表述也见于郭店简:“《诗》以会古今之志者也。”认为《诗经》之大旨在于“志”。《庄子》也有。之达道也”,所表述的命、性、道、教关系,以及引导性情归于中正的思想是完全一致的。

礼只解决人的外在行为规范问题,人的内在德性的树立,还需下被激发出来。乐是人在外物作用下由内及外、由微渐著的、不断走向高潮的情感、声音和体态,是尽人皆有的情感样式。

《性自命出》则进一步把音乐也看做外物对人情、人心的强烈影响。闻笑声、歌谣、琴瑟之声,观《赉》、《武》,观《韶》、《夏》,皆可引发不同的情感表现。而尤其强调,凡声,其出于情也信,然后其入拨人之心也[厚]”。

乐有音调,有节奏,感染力强,为人民喜闻乐见,闻声而心从,要借由乐来完成性自命出在论述性情教育等问题之后。

自命出,云:“乐之动心也,浚深郁陶。”又云:“目之好色,耳之乐声,郁舀之气也,人不难为之死。”,凡学者求其心为难,以其所为近得之矣,不如乐之速也。”儒家的音乐思想,正是根植于音乐这一无可替代的教化功能的基础之上。

《语丛三》提出一个命题:“乐,服德者之所乐也。”《五行》也说:“惟有德者然后能金声玉振之。”在郭店楚简中,德乃宇宙最高境界:,德,天道也。”,将乐与德相提并论,认为乐是有德者之乐,这一命题,与《乐记》是一致的。

《乐记》将现代意义上的音乐离析为声是最基础的层次,是人心感于外物之后发出的喜怒哀乐之声。“音”是经过文饰的情感之声。《乐记》说:“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声和音的区别在于,声是情感的直接宣泄,单调、乏味,没有审美价值可言。音是通过音阶、节奏、音调、清浊等手段来表现的情感,富于审美价值。《乐记》说:“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是否懂得音,是人区别于禽兽的重要标志。

“音”的种类与品位,千差万别。平和中正、体现君子之道的音,可以涵养人的德性,有益于身心健康和社会稳定;疯狂或颓靡的音乐,会使人性扭曲,偏离道德规范。《乐记》说:“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以道制欲,则乐而不乱;以欲忘道,则惑而不乐。”为此对于纷繁复杂的音要严加区别,民风方能趋向淳朴。

“乐”是音中的最高层次,《乐记》说:“夫乐者,与音相近而不同。”又云:,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唯君子为能知乐。”唯有君子真正懂得乐,“故惟得道之人其可与言乐乎!”乐的音调、节奏富有感染力对人影响最为强烈,最难抗拒《乐记》说:“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性自命出》说:“其入拨人之心也[厚]”,道理相同。因此,儒家主张用德音雅乐来教化民众。《乐记》云:“亲疏贵贱、长幼男女之理,皆形见于乐,故曰:乐观其深矣。

关于音乐的教化功能,《乐记》与郭店楚简都有不少讨论,如《性自命出》提出了“古乐龙心”的命题:“郑、卫之乐,则非其听而从之也。凡古乐龙心,益乐龙指,皆教其人者也。《赉》、《武》乐取,《韶》、《夏》乐情。”所谓“古乐龙心”即“古乐和心”,是指古乐的功能。

古乐当指后文的《赉》、《武》、《韶》、《夏》。相传周有六代古乐:黄帝乐《云门》,尧乐《咸池》,舜乐《韶》,禹乐《夏》,汤乐《濩》,武王乐《武》。凡是足以成为一代之乐的乐名之前都可以冠以,大”字,故《云门》以下诸乐或称《大咸》、《大韶》、《大夏》、《大濩》、《大武》。简文提及的《赉》、《武》,同属于《大武》,是武王的乐舞。《韶》、《夏》是舜、禹之乐。四者同是古乐的典范。

《性自命出》以“益乐”与“古乐”相对,文献每每以“古乐”与“新乐”相对,故“益乐”当指“郑、卫之声”之类的新乐。《论语·阳货》说:“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紫非正色,而足以夺朱,其惑众如此。

古乐是庙堂之乐,节奏缓慢庄重,以歌颂先代圣贤的功烈和德教为主题,最易唤起听众的崇敬和思慕之心。

盛行于春秋时代的“乡饮酒礼”,以尊老养贤为宗旨,席间要演奏或歌唱《诗经》中寓意深远的篇章。《鹿鸣》、《四牡》、《皇皇者华》三篇,说的是君臣之间的平和忠信之道;《南陔》、《白华》、《华黍》三篇,是说孝子奉养父母之道;《周南》中的《关雎》、

《葛覃》、《卷耳》,《召南》中的《鹊巢》、《采蘩》、《采》,说的都是人伦之道。一乡之人在揖让升降、笙瑟歌咏的愉悦气氛中,受到礼乐的教化。

同类推荐
  • 鬼谷子(白话全译)

    鬼谷子(白话全译)

    本书依据《鬼谷子》的权威原著,甄别、博采众家之长,力求对原文作出精当而晓畅的注释与翻译,每篇篇首皆附有提要加以解析、导读。并借鉴国外工商管理硕士的培养方法,精选古今中外颇具代表性的,涵盖商场、职场、处世等各个领域的经典案例,对鬼谷思想逐篇阐释、透析、解读,可使不同行业、不同背景、不同层次的读者皆能从中有所获益。同时,本书设计精美独到,图文并茂,大量古朴生动的图片,与文本和谐统一,相得益彰,大大增强了阅读的趣味与兴致。经典深刻的思想,精审独到的案例及评析,恰到好处的图文相生,使本书融哲理性、故事性、实用性、全集性于一体,可谓是各类读者参悟、运用鬼谷子大智慧的首选读本。
  • 趣味哲学

    趣味哲学

    本书旨在通过对大量精彩有趣的经济学事件的分析来达到实用为本的目的,让你在精彩有趣的经济学事件中轻松掌握经济学知识,参透理财技巧,明晰赚钱和成功法则。
  • 管子

    管子

    《管子》是我国古老的先秦时代的一部重要典籍,是管仲学派的一部作品总集。该书内容庞杂,年代久远,流传中多遭窜乱,自西汉刘向“定著为八十六篇”之后,李唐以前已缺失十篇之多。《管子》内容博大精深,主要以法家和道家思想为主,兼有儒家、兵家、纵横家、农家、阴阳家的思想,更涉及天文、伦理、地理、教育等问题,在先秦诸子中,“襄为巨轶远非他书所及”。可以说,它是先秦时独成一家之言的最大的一部杂家著作,是研究先秦尤其春秋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文化等各个方面非常重要的原始资料。
  • 章太炎思想研究

    章太炎思想研究

    是20世纪中国第一部全面系统研究章太炎生平、思想与学术的学术专著。章太炎被鲁迅誉为“有学问的革命家”,是开创中国近代思想与社会大变动的第一代披荆斩棘者中的杰出代表。本书依据大量第一手资料,包括章太炎的大批手稿和他所阅读过的各种书籍,结合中国近代社会和革命变迁的实际,展示了章太炎走出完全脱离实际的旧书斋而投身革命的曲折历程,以及他力图通过对西学有选择的吸收以推动中国传统文化自身的扬弃与更新的真实状况。章太炎的思想、学术及其革命生涯。是中国近代社会与革命的一面镜子。
  • 每天读点哲学

    每天读点哲学

    智慧不是知识,知识关乎自然,智慧关乎人生。而关于人生的“知识。是没有规律可循的。因为没有哪一个人能够找到人生的规律,谁也不敢说自己掌握了人生的真理。所以,哲学家寻找人生的智慧,注定了是在解答一个没有固定答案的“人生方程式”,每天读点人生哲学,其内容或来自经验的总结,或来自理论的阐释,或是生活的感悟,它们以一种浓缩的方式记录了人类的思想史。也就是人逐渐认识自己的历史。从这意义上来讲,人生哲学都已经被读了几千年,但今天我们还在读,而且每读一遍都有不同的体会,究其根本,就是因为里面是。点燃火焰。的智慧,而不是“授人以鱼。的知识。
热门推荐
  • 将军的儿媳

    将军的儿媳

    苏甜甜,一抹异世幽魂莫名穿越时空,附在倍受嘲讽和欺凌的左将军儿媳的身上。她天性淡然,随遇而安,不料一场争斗将她推向命运的深渊……
  • 中国古代宦官传

    中国古代宦官传

    宦官是中国古代专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员。先秦和西汉时期并非全是阉人。自东汉开始,则全为被阉割后失去性能力而成为不男不女的中性人。又称寺人、阉(奄)人、阉官、宦者、中官、内官、内臣、内侍、内监等。中国封建社会里皇宫中专用宦官侍奉皇帝及其家族的制度。它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特有产物。历史上多次发生宦官专权、干预朝政,对中国封建社会政治有重要影响。《中国古代宦官传》本书讲述了“秦朝宦官赵高、东汉宦官张让、唐代宦官李辅国”等等一些宦官的故事。
  • 贵族校园之我的王牌会长

    贵族校园之我的王牌会长

    冷冀宇,贵族学校学生会会长,学校里的风云人物,却冷漠高傲。韩一诺,拥有绝世身手的女生,被众多学校退学,性格泼辣。篮球场上初遇,互留好感;校门口再遇,他主动帮忙。因收养孤儿,他和她被迫同居!从冤家到恋人,最后双双深陷感情之中!
  • 神王天下

    神王天下

    牵引出强悍部落的出现,神王是每个仙神梦寐以求的境界,胜利究竟属于谁......,一场由神王所领导的仙神对立
  • 农家女奋斗史

    农家女奋斗史

    穿越一个不小心,遇到一个谪仙一般的美男子,竟然还是皇帝,只是好好的皇帝不当,偏偏要来当平头老百姓。只不过事实证明,即便是不做皇帝,那一样能够在其它领域混得风生水起。
  • 红楼梦

    红楼梦

    《红楼梦》被誉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它以荣国府的日常生活为中心,以宝玉、黛玉、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及大观园中点滴琐事为主线,以金陵贵族名门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亡的历史为暗线,展现了穷途末路的封建社会终将走向灭亡的必然趋势。
  • 一泪成劫

    一泪成劫

    本应是一次瑰丽的黄山之旅,却意外地看到一株红色妖娆的曼珠沙华,却将自己送入了另一个时空。华丽的一场异世梦却是情劫一场。一滴仙泪而已,却是酝酿成三生的情缘,遇上了,谁又是谁的劫?云雾缭绕的花神殿上,她看向九天之下的凡尘,为了他而落下一滴泪,因此被贬转世,却不知他是刺族王爷历劫所化之人。花神大殿,她为了姐姐匆匆忙忙,撞到了他,他看向她却是一改冷淡,微笑而语:“如此美丽的花灵怎么不去神殿呢?”她却是不知他便是让前世自己流泪之人。为救她一命,竟是舍弃了一根法刺,那盈盈绿光中融入她体内的不只是法刺,更是缘分!人间,他转世为幽深皇子,受太子所害,暂时失去了内力,她却白衣胜雪,手持一朵菊花,翩翩而来。
  • 傲世懒皇之魔魂倾天

    傲世懒皇之魔魂倾天

    一缕幽魂穿越到奇幻世界,却成了皇室公主且又瞎又哑的废材,双生子的诅咒,妹妹的血祭,换她重获新生。强者如她,颠倒异世,既然天不公,她必定捅破这天,称霸这世!伤她者,一朝背叛葬身火海,死!伤她身边者,生不如死!他,紫发紫眸,狂妄傲世,眸瞳冰冷,但遇她却温柔如水。他说,“她若殒命,便将这天下化为炼狱。”此文为男强女强文,一对一绝世宠溺!女主腹黑!强大!男主帅呆!酷毙!
  • 窥探

    窥探

    总裁卓大升的身体里似乎有个神秘生物,职员皮八两知晓其中利害,及时出手救了对方一命。然而,事情的发展大大超乎所有人的预料…… 疑窦丛生的皮八两潜进卓大升的办公室,他很快发现事情不是表面看上去那么简单。接二连三的遭遇使得皮八两几乎崩溃,他不知道身边隐藏着什么,那一切超乎想象。等他戴上眼镜,赫然看到一幅不可思议的画面!
  • 闲夫伴拙妻

    闲夫伴拙妻

    她本是农家最朴实、厚实的憨傻女子,奈何被他孱弱的金手一指,就成了他要成婚的妻子,你说你心里都有人了,还来寻俺干啥嘞?青青纳闷的想。好吧,既然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俺索性就嫁了吧,可是为何嫁到洛家会有那么多的事发生嘞……婆婆不待见,不怕,俺只要抱好亲亲相公的大腿就行了……两个小姑不省心,没事,反正俺又不去招惹她们……可是这谁家、谁家的女人?你们咋可着劲的往俺家里赶嘞?什么?动冲着这天下第一来的……。还有这名誉上是相公大哥的男人,咋老是想拉起俺的小手嘞,这可不行啊,俺已经是成过婚的人了,这距离是一定要有的……。精彩片段:【一】一身素缟,青青跪坐在灵堂前,一脸的悲戚,相公啊,你咋就走了嘞,你就这么走了,俺可咋办啊?青青摸摸平坦的肚子,这里面还没个种嘞,你叫俺咋办啊?连个养老的都没嘞。…………青青刚想给她那“死而复生”的相公擦拭一下脸,一双紧闭着的眼迅速张开,厚实的手掌紧掐这她白嫩嫩的脖颈,“你是谁?怎么会在这儿?”“相公,我是青青啊?你不记得了……”“不记得,记住,我不是你相公,本将军没有什么青青小妾,滚……”【二】四年后青青手里拖着俩包子,再次回到这熟悉的老家,那是感概万分啊!推开门,一老妇走了出来。“咦,你是?青青?”“是嘞,娘,我回来了,快来,叫姥娘……”“啥?孩子?哪来的?你相公洛青城嘞?是他的不?”“没了……”相公不见了,孩子有了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