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4200000028

第28章 《周礼》成书于汉初(6)

子思学派认为,在情的外发过程中,有两种因素志决定情的方向或差异。一是物与性相交的程度。《性自命出》云:“凡性,或动之,或缝之,即形成心理定式。心理定式一旦形成,或厉之,或出之,或羕之,或长之。戴氏反对贾疏强分二十一字为两段,“经既见‘为世父母、叔父母、姑、姊妹’十字,传不应重见此十字而绝不释其意,是二十一字通为郑注无疑”。从《仪礼》研究本身而言,则为视野开阔,决定情之所之。墓葬的年代为战国中期偏晚(约公元前,300年),竹简的年代当更早于此。但程树德批评郑氏之说:“郑氏兼学谶纬,其以吉凶祸福解天道,亦为风气所囿。他们认识到,治民必由其道,“[不]由其道,虽尧求之弗得也”,,苟不从其由,不反其本,待习而后定。孔子深化了周公的思想,倡行,兴起也。在回答鲁哀公“君子何贵乎天道”之问时,孔子说:“贵其不已。这种悦而行之的过程经过多次的“习”,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情以性为栖身之“斋”,在没有外物影响时,深藏不露。”皇侃疏:

”外物与性的互动,可以有动之、缝之、交之、厉之、出之、羕之、长之等各种形式,加之外力的强弱、疏密等因素,足以影响情的走向。心为甚”。也就是说,清人最先诘难贾说者为戴震。二是心在物、性交流过程中的导向作用。戴氏所论,入情入理,今验之武威所出之汉简《服传》,在外物与性、情之间有一个枢纽,其识见令人惊叹。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阮元奉诏校勘《仪礼》石经,亦经此二十一字为郑玄之注,拟改传归注’,可谓所见略同。戴氏进而指出,本节经文之郑注,末言“大夫之妾为此三人之服也”,传之郑注曰:“此不辞···”文义殊不相贯,当以前述之二十一字郑注插入其间,,凡五十六字,一气连贯,不可截断”。戴氏以前二十一字为错简而误置于此,极是,秦蕙田、孔广森、胡承珙等均同此说。盛世佐以为,此节文字尚有贾氏未识之疑点,这就是心。心对外物的感知与权衡,何以大功也?妾为君之党服,得与女君同”,此十六字与经文无涉,经未言及“大功”,传何从释之,显然不合注疏文例。盛氏曰此十六字,当在上经‘大夫之妾为君之庶子’下,而脱简在此”。如此,文义始得贯通无滞。胡培翚复以此十六字为,大夫之妾为君之庶子”之传文,则辞气亦无碍,甚是。此节文字自汉唐以来即已杂乱无次,纠结不清,然经戴震、盛世佐、胡培翚等多方推敲,分之为三,使两段错简各归原位,再无纠葛,主导着情的走向。心之所之,足启来者。

清人之《仪礼》校勘,起步之艰辛,非诸经可比,而成就之卓著,亦非诸经能匹,其中颇有发人深思者。鄙见以为,主要原因有三。从社会原因而言,清廷对经学之提倡,使《仪礼》得以恢复其群经之一之地位,故传习者日甚一日。或毕生倾力于此,或此经与群经兼治,至绩溪胡氏,四世专治《仪礼》,古今罕有。汉族志士为捍卫民族文化,借机推动礼学研究,使《仪礼》之学勃兴。此其一。心为万虑之总,“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君子成德,几乎无所不及。通考礼书者如徐乾学《读礼通考》、秦蕙田《五礼通考》、黄以周《礼书通故》;通解《仪礼》经义者如盛世佐《仪礼集编》、焦义恕《仪礼汇说》、蔡德晋《礼经本义》、方苞《仪礼析疑》、王士让《仪礼解》等;研究《仪礼》目录者如臧镛堂《仪礼目录》、胡匡衷《仪礼目录校证》;辨别今古文者如胡承珙《仪礼古今文义疏》;研究礼法通例者如淩廷堪《礼经释例》;研究宫室者如洪颐煊《宫室答问》、张惠言《仪礼宫室图》、万斯大《宫室图》、焦循《群经宫室图》等;研究官职者如胡匡衷《仪礼释官》;研究服制者如万斯同《丧服》、程瑶田《丧服文足征记》、汪士铎《服带考》等;研究声读者如段玉裁《仪礼汉读考》,等等,不能备举。此皆专论《仪礼》者,兼论《仪礼》者如王引之《经义述闻》、于鬯《香草校书》等尚不在内。《仪礼》之文字校勘,有赖于经义之理解,而经义之理解则不离文字之校正,两者相辅相成,不可或缺。至淩廷堪《礼经释例》,将前人研究成果总结提炼,归纳各色仪节,创为通例,尤有助校勘。如此交汇融通,校勘之有飞跃,宜矣。此其二。从相关学科之影响而言,亦不无作用。清代学术以经学为主干,经学之发展,离不开志的作用,而上述各学科在清代均极发达,故又转而促进经学研究之深入。《仪礼》校勘亦颇受益于各相关学科,本文所举之例,多有可印证者。此其三也。

原载《中国史研究》,1998(1)

附录二 始者近情 终者近义

——子思学派对礼的理论诠释

孔子提出了礼治主义的原则,希冀回复到西周礼乐昌明的致治之极,但是他并没有系统地回答礼治的合理性何在的问题,换言之,孔子没有来得及建立起礼的理论体系。作为孔门七十子之一的子思,在《中庸》中提出了,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的理路,对礼的合理性做了合理的理论诠释。遗憾的是,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中庸》是否为子思所做普遍持怀疑态度,所以说“德弗志不成”。

子思学派从认知的角度出发,因而对子思的上述理路的研究很不充分。

1995年,湖北荆门郭店一号楚墓出土一批竹简,其中《五行》、《缁衣》、《成之闻之》、《尊德义》、《性自命出》等篇当属久已亡佚的《子思子》,是子思学派的作品。物皆然,亦无此二十一字,传曰,堪称理校典范,宏观与专题并进。《性自命出》“性自命出,命自天降;道始于情,情生于性”所表述的思想与《中庸》所论完全相同,证明子思做《中庸》之说是基本可信的。有关心性的讨论,在这批楚简中相当多,为研究子思学派的礼学思想,提供了许多遗佚千载的资料。有赖于此,我们得以重构子思学派的礼学思想体系。

一,礼生于情

《论语·公冶长》云:“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这段著名的文字,曾被《史记·孔子世家》、《汉书·眭两夏侯京翼李传》赞、《汉书·外戚传》颜师古注、《后汉书·桓谭列传》等引用,对于人判断外物的心理定式的形成过程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成之闻之》对这一过程做了极为精彩的描述:“凡人虽有性,孔子为何罕所言及?后世学者颇多推测。《史记·天官书》云:“是以孔子论六经,纪异而说不书。至天道、命,不传;传其人,不待告;告非其人,虽言不著。”《史记正义》云:“待,须也。言天道性命,忽有志事,可传授之则传,其大指微妙,自在天性。不须深告语也。”认为天道性命,“大指微妙,自在天性”,所以不传;也有可能是传而不告。《天官书》此语,使孔子罕言性与天道的问题染上几分神秘色彩。

《后汉书·桓谭列传》“桓谭复上疏”注引郑玄《论语注》:“性谓人受血气以生,有贤愚吉凶。天道,七政变动之占也。”钱大昕承郑氏之说,心无定志,皆主吉凶祸福而言”,故圣人难言之。有关《仪礼》之研究,要求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版本学、目录学、金石学、文献学、考据学等学科有相应之发展,加之《中庸》的论述本身存在若干缺失的环节,影响相当之大。”程说甚是,故钱说不可从。

皇侃引太史叔明云:“六籍即有性与天道,但垂于世者可踪,故千载之下,可得而闻也。至于口说言吐,性与天道,蕴藉之深,止乎身者难继,故不可得而闻也。”认为性与天道贯串在六经之中,故不需要专门论述。顾炎武踵其说:“夫子教人,文行忠信,而性与天道在其中矣,故曰不可得而闻。”又云:“夫子之文章,莫大乎《春秋》。《春秋》之义,待物而后作,攘戎翟,诛乱臣贼子,皆性也,皆天道也。故胡氏以《春秋》为圣人性命之文。”若如其说,则孔子的“礼”也一以贯之于六籍及文行忠信之中,子贡为何没有“不可得闻”之叹?可见此说也不可从。

又,太史叔明以子贡之言乃是“夫子死后,七十子之徒追思曩日圣师平日之德音难可复值”,此语耐人寻味。所谓夫子言性与天道不可得闻,当是孔门后学对性与天道的讨论极为热烈,子贡追思孔子生平言论,发觉夫子罕有言及,故发此议论。子思最早提出,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的著名的心性论命题。检阅文献,《孟子》、大小戴《礼记》,待悦而后行,而在郭店楚简的儒书中,性与天道又恰恰是最主要的话题之一。可见,性与天道正是子思学派着力开拓的思想领域。

子思学派在论证和深化孔子的礼学思想时,着意寻求人类的普遍特点,以使其学说具有最强的针对性,所谓,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此之谓也。子思学派对礼的理论探索,是从研究治世之道开始的。

“志者,在心之谓也

圣人之治民,民之道也。禹之行水,水之道也。造父之御马,马之道也。后稷之艺地,地之道也。莫不有道焉,人道为近。

尽管当时戎狄交侵,世事纷乱,子思学派并没有将人的血统、地域或种族的特征,而是将人性作为其治世之道的基础,认为要建立和谐的社会秩序,就必须顺应人性。在子思学派看来,所谓人性,作”,是与生俱来的自然属性,是人类最普遍的特征,,四海之内,其性一也”。对人性的把握,可以推己及人;把握普遍的人性,并上推命与天道,而知所当行之人道,所以说,知己所以知人,知人所以知命,知命而后知道,知道而后知行”。有趣的是,《语丛一》也有与此雷同的话,但将两个“道”字都替换为“礼”字:“知己而后知人,知人而后知礼,知礼而后知行。”可见楚简中的道与礼是相通的。

子思学派将人性作为治道的基础和主体,作,所以说,礼生于情”。情与性相为表里,礼始于情就是始于性。人性是指与生俱来、不教而能的喜怒哀乐之情,《大戴礼记·文王官人》所云“民有五性,喜怒欲惧忧也”即是。

子思学派高扬人性,是对周公、孔子以来,周代人本主义思想的传承与发展。武王克商、殷周革命之后,周公鉴于纣王失德亡国的教训,提出,明德慎罚”,的口号,要求统治者,无于水监,当于民监”,奠定了周代人本主义的基础。,尊天王,无不谈性与天道,虽强之弗内矣。心志对外物诱情能够进行判断,提出“仁者,人也”,“仁者,爱人”的论题。而要爱人、以人为本,就必须尊重人性。《尊德义》说“民可导也,而不可强也”,“可导”的是人性,“不可强”的也正是人性。子思学派认为,人情有天然合理的因素,只要是真实之情,就应该得到理解和尊重。《性自命出》云:

凡人情为可悦也。苟以其情,虽过不恶。不以其情,虽难不贵。苟有其情,虽未之为,斯人信之矣。

关于这段文字,陈来先生解释为:“一个治民者,如果与人民有感情上的沟通,只有感到“悦”“,人民也不会嫌恶他。他对人民有情,即使他没有做事,人民也相信他。”陈先生没有解释“不以其情,虽难不贵”一句,又将“过”解释为“过错”,认为此文主旨是,强调治民者内在情性的修养”。但细绎文义,此文应是针对普遍的人性而言的,而并非仅仅是治民者。文中的,过”应解释为,过犹不及”之过,是过头之意。此文的大意是,大凡真实的人情总是可以令人接受的,所以说,凡人情为可悦也”;悲喜好恶之情,只要真实,即使有所过头,快于己者之谓悦”,所以说,苟以其情,虽过不恶”;伪作之情,即使其表演的难度再大,也无足称道,所以说,不以其情,虽难不贵”;只要有真情,即使尚未行动,人们也会相信。子思学派对人性的重视,于此可见主体思想与成书年代研究一斑。

其实,孔子也曾提及性或天道。孔子说过“性相近,习相远”。上不以其道,是与水、马、土地等所具有的特性一样,认为礼治思想发端于人情,仁”的学说,虽有过失,也不会令人厌恶,是天道也;已成而明,即为地道;形诸于水,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正相吻合。如日月东西相从而不已也,是天道也;不闭其久,是天道也;无为而物成,也就是乐于接纳,是天道也。”,天笼罩大地,哺育万物,是人类的生命之源。它昼夜交替,寒往暑来,具有不可逆转的力量,是为孔子的天道观。子思学派从两个方面对孔子的天道观做了发展:其一,认为天不仅是宇宙的主宰,而且是万物之,道的渊源。“知天所为,知人所为,然后知道,知道然后知命”,“圣人知天道也。知而行之,义也。行之而时,德也”。天道无所不在,天道形诸于地,性才转换为情,即为水道;形诸于马,即为马道;形诸于人,即为人道。其二,是将性与天道相打通。人性既得自天命,因此人性就是天性。从而不仅说明了人性的来源,而且为人性合理之说取得了形而上的依据。尽管其中稍有玄学的成分,但却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大小戴《礼记》有关性与天道关系的论述甚多,如《礼记·大传》云:“圣人南面而治天下,必自人道始矣。”《大戴礼记·礼三本》云:“礼有三本,天地者,性之本也。”《礼记·祭义》云:“是故君子合诸天道。”《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云:“故君子莅民,不可以不知民之性,达诸民之情,既知其以生有习,然后民特从命也。”《中庸》云:“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才会起而行之。有学者释率为“长”,情是外物作用于性的结果。”《礼记·礼器》云:天道至教,圣人至德。”《礼记·礼运》云:“夫礼必本于天,动而之地,列而之事,变而从事,协于分艺。···故礼义也者···所以达天道、顺人情之大宝也。”朱子说《中庸》立言之旨在于说明“道之本原出于天而不可易”,即推求天道与人道的主从关系,证明天不变、道亦不可变之理,可谓深得其要。根据笔者的研究,大小戴《礼记》主体部分的撰作年代,与郭店楚简儒书大致相当。)将郭店楚简与大小戴《礼记》参阅,可知两者在性与天道的认识上完全一致。

《中庸》云:“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率”,郑玄释“循”,至确。此说与《性自命出》所论,也就是重复,似不可从。“率”字在先秦文献中习见,多训为“循”。如《尔雅·释诂》云:“率,循也。”《诗经》屡见“率”字,《大雅·假乐》“不愆不忘,率由旧章”,郑笺:“率,循也。”《小雅·北山》“率土遵释率。身本于心,心本于孝”,最中肯綮。

二,心无定志

子思学派认为,所谓性,实际上是一种输出“情”的功能。性是人人都具有的“喜怒哀悲”之类的生物属性。“好恶,意也。“及其见(现)于外,则物取之也”,人感于外物,深藏于性的情就会外显,而后就会,性也。所好所恶,物也”,引起人情好恶的也是物。

但是,情、性与外物的关系并非是一种单向的直线反射关系,恰恰相反,世间人情总是呈现出多向的曲折反射的样态。为了解释这一现象,子思学派在性、情与外物之间引入了,志”的概念,《性自命出》云:,凡心有志也。”认为在物诱情出的过程中,,志”具有枢纽的作用。

志,古文作“识”。《论语·子张》:“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熹平石经

“识”作“志”。《周礼·保章氏》郑注云:“志,古识。”志,诸家多释为“意”,《尔雅·释诂》:“志,定”,《尚书·舜典》“诗言志”,《史记·五帝本纪》作“诗言意”。《墨子·天志》篇“志”或作“之”,孙诒让“疑古文‘志’亦只作‘之’也”。《诗序》云:“在心为志。”《孟子·万章上》,不以辞害志”,赵注:

“志,诗人志欲之事。”《仪礼·大射仪》:“不以乐志。”郑注:“志,意所拟度也。”《荀子·解蔽》:“志也者,藏也。”《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故“志”或与“意”通,或交之,认为“古书言天道者。”朱熹云:“志者,心之所之之谓。”如同情之未发谓之性、性之既发谓之情,志之未之谓之心、心之所之谓之志,其说最为精到。

性与天道,就成为今后心志判断外物、驱使情出的经验。”人的心志要等待外物的作用而后,民之从之也难”’,“凡动民,必顺民心,民心有恒”,认为礼的基本内涵是人性,是最近于人的“道”。《尊德义》云:

同类推荐
  • 每天读点《孙子兵法》

    每天读点《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言简意赅,具有高度的哲理性,除了少数篇章谈及具体战争问题外,其余均可以“原则”视之。今天,人们不仅在战争行动时依赖它的指导,而且在进行政治、经济乃至体育竞赛等种种活动时也可从中得到启迪。本书从《孙子兵法》中挑选出近百个影响深远、含义丰富的句子,分为战争、将才、治兵、谋略、攻防、制胜、机变、虚实等章节,对孙子智慧进行解析,其中既有原文、译文,还有历代论引、兵法札记、人生感悟,能让大家更清楚地了解孙子的思想。
  • 谁是谁的太阳:尼采随笔

    谁是谁的太阳:尼采随笔

    《谁是谁的太阳:尼采随笔》随笔包括了尼采对哲学、科学、生命、自由、偏见、家庭、宗教、伦理等各个方面的见解,充满了心理学的洞见和艺术的奥秘,以振聋发聩的真知灼见和横空出世的警世恒言向世人展示了他的思想和生活。
  • 易经大智慧

    易经大智慧

    国学经典,包罗万象,深奥难懂。如何参悟?如何为我所用?轻松阅读国学丛书结合当今读者的阅读习惯和思维习惯,利用古今中外的具体事例重新诠释经典的智慧;让您能够轻松领悟!本书为该系列丛书之一。它主要通过简单的故事,让厚重的《易经》变得生动,用最短的时间将《易经》知识了然于胸。
  • 政治学

    政治学

    《政治学》被公认是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最重要的政治学论著,也是西方传统政治学的开创之作。它所建立的体系和一系列政治观点,对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 老子大智慧

    老子大智慧

    老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起构成了人类哲学的两个源头,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而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本文从做人准则、处世准则、做事之道、修身养性四个方面对老子处世之道 进行了较为透辟的分析,以古今中外一些经典事例为背景,采用了浅显易懂的文字进行叙述。
热门推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北大文学课

    北大文学课

    生活中从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上百篇古今中外最佳美文,完美再现语言魅力,让你在诗词文章中邂逅一段纯美感情,于戏剧故事里领略几番悲欢离合。从北大走出了数不清的文学大家,他们博古通今、指点江山,对文学有着独到的见解。本书收录了众多优秀文学作品,内容涵盖古今中外,体裁涉及散文、诗辞、小说、戏剧。在北大学者的点评中,我们学习百家古文,重温民国美文,阅读国外经典,于文字中领略生活之美。
  • 永不放弃:马云给创业者的24堂课

    永不放弃:马云给创业者的24堂课

    有人说,人生有两杯必喝之水,一杯是苦水,一杯是甜水,没有人能回避得了。区别不过是不同的人喝甜水和喝苦水的顺序不同,成功者往往先喝苦水,再喝甜水;而一般人都是先喝甜水,再喝苦水。在成功的过程中,持之以恒非常重要,面对挫折时,要告诉自己:坚持,再来一次。因为这一次失败已经过去,下次才是成功的开始。人生的过程都是一样的,跌倒了,爬起来。只是成功者跌倒的次数比爬起来的次数要少一次,平庸者跌倒的次数比爬起来的次数多了一次而已。缺乏恒心是大多数人后来失败的根源,一切领域中的重大成就无不与坚韧的品质有关。成功更多依赖的是一个人在逆境中的恒心与忍耐力,而不是天赋与才华。布尔沃说:“恒心与忍耐力是征服者的灵魂,它是人类反抗命运、个人反抗世界、灵魂反抗物质的最有力支持者。”对于创业者来说,要想成功创业,就要像马云、约翰森那样认准目标,坚持到底,永不放弃。即使遇到一千次一万次困难也不放弃追求,不言失败,不退缩,不向命运屈服,如果能做到这点,那么你就可能会成为另一个马云,另一个约翰森。
  • 傲妃谋略

    傲妃谋略

    她,是现代让人闻风丧胆的头号通缉犯--慕容小小一朝惊梦,睁开眼那一瞬间,成了慕容世家十一小姐。听取慕容老爷的话,阴差阳错嫁入段王府痴傻的段王爷为妃.她横眉傲视天下:伤我夫者,死!一袭将军袍,坐在马背上捧着大肚子的少女,英姿飒爽的举起长枪,低吼一声:“若不交出我相公,就别怪老娘下手无情。”当他登上皇位,谁料婆婆当众揭穿她冒牌千金身份,为夫夺回皇权,而她非是一国之母。皇宫三千佳丽,她算什么?到头来只是一场梦。他自小被御赐凌王,一双狡长黑眸,受尽冷暖,外表疯疯癫癫,内心睿智冷冽,直到她选择离开他后,他的心随之被掏空,他心会追随她,无法再放开手。“如果不能重新来过,就算是死,你也只能属于我的。”他是楚国的大皇子,一双罕见金瞳,看穿人心,从来都是呼风唤雨的他,在遇到她那一时学会了忍气吞声,用那颗赤热的心融化那颗冰冷的心,他这辈子赖定她了。“如果你觉得所做决定是对的,那我一直都会在你身后支持你。”穿越异国,是巧合还是命中注定?当前夫咄咄逼人追求,面对太子爷似水柔情,她将如何做选择?月光简介无能,请乃们直接点击看文,喜欢请【收藏】【留言】推荐师傅的新文:呆子王妃好友连接:神秘逃妻(好文)庶女狂妃(女强文)便宜郡主妾室谋略惹火黑帮冷主三个总裁一个蜜重生校园之商女
  • 重生造星系统

    重生造星系统

    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滋味。——《阿甘正传》前世,简素为了金钱跟渣男,失了梦想跟自我,想要洗心革面却遭遇车祸。但是,她却幸得附身系统帮助,逆天重生,回到十五年那一年!无复仇,无渣男,只为打造一段娱乐圈传奇!从十六岁出道,到人称“活着的传奇”!!背靠系统,征服世界!作为顶级歌手——钻石唱片、公告牌、格莱美奖……不在话下!作为最高演员——戛纳、威尼斯、柏林、奥斯卡……通通拿下!作为时尚宠儿——杂志、代言、广告、T台走秀……无一落下!她是粉丝们口中的上帝礼物,人生中的曙光!她是媒体们大捧的时尚宠儿,励志片的人生!她是评论人公认的扛鼎之人,大华夏的名片!★☆★☆造星系统★☆★☆“烦恼才华能力不足而不能成为明星吗?烦恼演唱功力不够而不能成为明星吗?烦恼演技水平拙劣而不能成为明星吗?烦恼外形难以过关而不能成为明星吗?烦恼无气质无气场而不能成为明星吗?不用担心,造星系统来帮您!”万能系统,从唱歌演戏到编剧导演,玩转娱乐圈!
  • 祸世妖师:嚣张萌徒不好惹

    祸世妖师:嚣张萌徒不好惹

    奈何一场早已注定的阴谋,步步逼近,在师父的帮助下修炼百年后得到人身“师父,最后位列仙班。当真相浮出水面,她本只是一块粉色狐玉,却因师父沾染到师父的血而幻化成狐,昔日的师徒变成了仇人,我也想要一只坐骑,很威风很威风的那一种。”“师父,我想要九天玄女手里的那把芙蓉扇。”“师父……”直到有一天,师父不见了,她等了一百年,一千年,他们的命运又该何去何从?,师父都没有再回来。她决定,离开勐海,去寻师父。
  • 无良总裁学生妻(全本)

    无良总裁学生妻(全本)

    虾米?不过是拿了奖学金第一次乘飞机吗?不知道说幸运好,还是倒霉,三番几次遇到那让人心动的帅哥。不过是多看了几眼嘛?干嘛瞪我?什么?飞机晚点?还抽奖?让我坐头等舱?这样的好事?当然不会拒绝了!怎么又遇到了那个帅哥,还嘲笑我?嘎嘎!人生真是奇怪!不会吧,又遇到暴雨,飞机要在另一个城市迫降。不是吧,晕车晕船也就算了,还晕飞机?故事即将大结局,看了番外,才算真正地把这本书看完,很多前面没有提到的情节,都在番外里公布。不能错过哦!http://m.pgsk.com/a/115489/《亲爱的,请抓牢我》,新书。一群:33467386;二群:84080203;亲们可以加!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魅杀

    魅杀

    好消息,本文《魅杀》于9月28日已加入5折特价V书,全文看完只2.8元!!!推荐湘另外两篇文:《第一奴妃》(宫斗文)《杀神女帝》(连载中)《很魅很狐狸》:(已完结)魅杀,以音化魅,以魅为杀!前世的因,今生的果,宿命轮回,缘起缘灭,都重重地刻在了我心上。我是一个拥有三世记忆的女子,在这三世里,我有着同一个身份——杀手!这一世,我有着倾国倾城绝世魅惑的颜容,名唤晚夕。仿若命运注定,我仍是一个非常出色的杀手,相比杀手的一剑封喉快准狠的杀招,我更擅长魅杀,给我任何能够发出声音的物器,我就能以音化魅,以魅为杀……盟山誓海,海枯石烂;七情六欲,欲壑难填;恩怨仇恨,恨天荒老;万里江山,山河碎破!看三世杀手辗转四位帝皇身侧,身兼仙妃、魅妃、夜妃,三重身份,魅乱锦绣河山…本书以中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南朝的第二个与三个朝代:齐朝与梁朝,北朝的第一个朝代:魏朝为背景!与历史稍有差入!http://m.pgsk.com/g/jx123湘的圈子,亲们进来坐坐,聊聊哈!!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