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4200000014

第14章 《周礼》的理财思想(2)

驾引兵车的牛,也是授予乡遂七万五千家来喂养的。《牛人》云:“凡会同、军旅、行役,共其兵车之牛与其牵徬,以载公任器。六军用以运载器用的兵车,需要多少牛数,《周礼》阙如,孙诒让等依据《孙子兵法》等书中有关记载推测,认为不下万余,“盖皆此官共以授乡遂七万五千家养之,临用又掌其简比之事”。这也是军赋之一种。

乡民应役的时间,孙诒让《周礼正义·小司徒》认为,与公旬之法同,即岁不过三日。但是,所谓“公旬三日”,是指军役与营作总共为三日,还是各为三日1经无明文,无从查究。孙诒让说:“其就役者,以三日为正,三日以外,凡不就役者,相与共其食以为顾《周礼更之直而兼共其马牛车器。”若如孙说,则此又为乡民的一大负担军役超过三日当是常有之事超期服役的时期内由不受役者供给所需之一切营作之役如超过三日则亦当如是处理因此,不管服役时间长短彼此的负担是均衡的。

乡民的这些负担都不在九功、九赋之内,是什一之税至什二之税所反应不出来的,前人多有赞此为“寓兵于农,时无养兵之费”,实际上是将战争的负担转嫁于民。

对于不受职事或不勉力于其业者,则加以惩罚。惩罚的方式有二:

一是罚出征赋。《载师》云:

凡宅不毛者,有里布;凡田不耕者,出屋粟;凡民无职事者,出夫家之征。

郑玄的解释是,“宅不毛者,罚以一里二十五家之泉;空田者,罚以三家之税粟”,民虽有闲无职事者,犹出夫税、家税也。夫税者,百亩之税。家税者,出士徒车辇,给徭役”。可见,所罚征赋是很重的。

二是从礼仪上耻罚之。《闾师》云:

凡庶民,不畜者祭无牲,不耕者祭无盛,不树者无椁,不蚕者不帛,不绩者不衰。

郑注云“掌罚其家事也”。祭祀无牲、无盛(即黍稷),葬无椁,衣不帛,丧不衰,都是降低其家的礼数以耻罚之。目的则是驱使他们务力于本业,禁绝惰民的产生。《韩非子·五蠹》云,“夫明王治国之政,使其商工游食之民少而名卑,以寡趣本务而趋末作”。可见《周礼》禁绝惰游之民滋生的思想与《韩非子》“使其商工游食之民少而名卑”的思想是一致的。

(第二节 富国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雄,战争连绵不绝。战场上的角逐,看似双方军队的拼博,实际上是国力即经济实力的较量。因此,一些睿思卓识的政治家开始将发展国民经济作为治国之本,用经济这个强大的杠杆来增强国力,,通财积货,富国强兵”,成为鼓舞人心的治国纲领。

但是,在富国的方法问题上,各家的思路却不尽一致,具体说来有两大类:

第一类主张先富民,再富国,只有人民富了,国家才会富。孔子说:“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就是最有代表性的说法。为了达到富民的目的,就必须轻徭薄赋、鼓励市场流通,因此,孟子说:“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荀子也说:

“轻田野之税,平关市之征···罕兴力役,无夺农时。”他还认为,“下贫则上贫,下富则上富”,“使天下必有余,而上不忧不足”,否则就会,求富而丧其国”。都是强调富民。齐国是先富民后富国的典型,其富民政策始于太公望,而完善于齐桓公。《史记》载其事云:

故太公望封于营丘,地潟卤,人民寡。于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至而辐凑,故齐冠带衣履天下,海岱之间敛袂而往朝焉。其后齐中衰,管子修之,设轻重九府,则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是···以齐富强至于威:宣也。

“劝其女功,极技巧,通鱼盐”,“设轻重九府”,都是经济措施。齐桓公还“通齐国之鱼盐于东莱,使关市几而不征”,为活跃商业经济提供条件。齐国的富强是以“藏富于民”为基础的。。”,

另一类主张敛富于国,代表人物是商鞅。商鞅在变法中明确提出要富国,他的富国思想有两层意思:一是发展农本,为此要把所有劳动力都束缚在土地上,“入,令民以属农;出,令民以计战”,只许有耕战,不得行末作。二是用行政手段将农民创造的财富尽可能地集中到国家手上。商鞅的富国思想,是以剥削农民为代价的,他说:“民弱,国强;民强,国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而富国的目的则是支持战争。所以,赵靖先生说,商鞅的经济思想,“实际上是一种封建主义的国民经济军事化的思想”,是很确的。

《周礼》虽无关于富国的理论阐述,甚至没有出现“富国”的字样但书中为国家聚敛财富的安排却触目皆是.可以说《周礼》的宏观经济计划和具体管理细节,都是在富国的总目标下悉心设计的。徐复观先生说,“《周官》整个构想,是为了达到笼尽天下的货物,是为了大量增加税收的目的而展开的”,是有根据的。《周礼》中国家府库之多,分工之细密,令人咋舌,与人民赋役之重,消费水平之低,适成鲜明对照,书中少有富民之意,因此,它的富国思想与商鞅敛富于国的思想十分接近,但又有自己的若干特点,下面试加分析。

《周礼》富国思想的要点,首先是确立国家对全国土地的控制权。大司徒“掌建邦之土地之图”,以天下土地之图”,“周知九州之地域广轮之数,辨其山林、川泽、丘陵、坟衍、原隰之名物,而辨其邦国、都鄙之数,制其畿疆而沟封之”。天下的土地都由大司徒掌握,封邦建国、设都鄙、制乡遂均由大司徒,土其地而制其域”。万民都只能按照法定的受田标准从国家那里领取土田。在《周礼》中既没有奴隶主庄园经济,也没有分散的地主经济,一切土地属于王有,连山林川泽也不例外,如:

山虞;“掌山林之政令《物为之厉而为之守禁,。

林衡;“掌巡林麓之禁令而平其守。

川衡;“掌巡川泽之禁令而平其守。

泽虞;“掌国泽之政令《为之厉禁。

迹人;“掌邦田之地政《为之厉禁而守之。

人;“掌金玉锡石之地《而为之厉禁以守之。

“厉”即藩界,山林川泽等不仅有专职官员巡守,而且物物有藩界,人民不得擅入。这种政策西周荣夷公曾推行过,结果弄得民怨沸腾。齐国也曾试过,晏子对齐侯说,“山林之木,衡鹿守之;泽之萑蒲,舟鲛守之;薮之薪烝,虞侯守之;海之盐蜃,祈望守之;县鄙之人,入从其征;偪介之关,暴征其私”,结果是,民人苦病”,对晏子的做法,夫妇皆诅”。可见山泽之利,古时不禁,商鞅变法,为了聚敛财富,提出,一山泽”的主张,由国家统一管理山泽,《周礼》的经济思想是与之一脉相承的。

西周时,全国的土地名义上属于王有,实际上是各级领主所有,他们是土地的占有者和控制者。春秋以降,土地所有权日见下移,土地私有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各国不得不承认私田的合法。《周礼》作者不满意这种局面,因为这是一种与国家争土地、争劳力、争财富的现象。作者按照,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说法,设计了这套把全国土地集中到中央的制度,为的是要由国家控制全国的经济命脉。

其次,是控制各种赋税。《周礼》的赋税极多,其常征者主要有“九功”和“九赋”,邦国则有“九贡”。

“九功”,即前面说过的“九职之贡”,主要用以充府库、供余羡之用,不是国家的正赋。正赋是指“九赋”,亦即《天官·司书》所说的“九正”,主要是田地之赋,也包括其他名目的地税。《大宰》职云:

以九赋敛财贿;一曰邦中之赋,二曰四郊之赋,三曰邦甸之赋,四曰家削之赋,五曰邦县之赋,六曰邦都之赋,七曰关市之赋,八曰山泽之赋,九曰币余之赋。

“九赋”,是赋税的九种名目,包括“邦中”至“邦都”的六项地税,以及关市、山泽、币余三类赋税。前六项地税的所指,《载师》做了具体说明:

以廛里任国中之地,以场圃任园地,以宅田:士田:贾田任近郊之地,以官田:牛田:赏田:牧田任远郊之地,以公邑之田任甸地,以家邑之田任稍地,以小都之田任县地,以大都之田任地。

“国中”,通城廓中而言。“廛里”即居宅。“园地”指城外廓内之空地,由场人掌之,为专职园艺者种植的园圃。邦中之赋,由六乡之吏和闾师、场人征收。

“四郊之赋”,指距国百里的四郊六乡的地税,包括近郊的宅田、士田、贾田和远郊的官田、牛田、赏田、牧田七种之田,江永说,,皆农田外之闲田,自近郊以外皆有之,不定在近郊、远郊,故不言,下经近郊十一、远郊二十而三,则农田在其中矣”,甚是。七种之田,据郑注,宅田,是致仕者之家所受之田;士田,士读为仕,仕者亦受田,或称圭田;贾田,是在市贾人其家所受田。官田,是庶人在官者其家所受田,庶人在官者指在官府当差的府、史、胥、徒等;牛田、牧田,指畜牧者之家所受田。孙诒让等则认为,牛田、牧田兼畜牧之地及牛人、牧人所耕之田。四郊之赋由六乡四郊之吏和闾师征收

“邦甸之赋”,指距国二百里的六遂公邑的地税,由六遂之吏和闾师征收。

“家削之赋”,指距国三百里的公邑的地税,即《载师》之,以家邑之田任稍地”,由县师征收。《大宰》贾疏云,“大夫采地中赋税入大夫家,但大夫家采地外其地为公邑,公邑之内其民出泉入王家”。

“邦县之赋”,指距国四百里的地税,亦由县师征收,即《载师》之“以小都之田任县地”。其公邑之赋全入于王,小都采地之赋则计率贡于王。

“邦都之赋”,指距国五百里的地税,亦由县师征收,即《载师》之“以大都之田任地”。亦公邑之赋全入于王,大都采地之赋计率贡于王。

六类地区的税率,自内而外变重,《载师》云:

凡任地,国宅无征。园廛二十而一,近郊十一,远郊二十而三,甸、稍、县、都皆无过十二,惟其漆林之征二十而五。

地税不计口为征,而依其地的广狭,泉、谷、布、帛各随所有而敛之,是所谓实物地租。

除了种植瓜果的园廛是二十税一,其余地区的税率均在什一以上,漆林竟达二十而五。孟子说,“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三代都行什一之税,足见《周礼》税率之高。杨向奎先生指出,战国初魏国行什一税,农民已不堪负担,所以,《周礼》的,税率是很重的”。

山泽之地的农民的负担更重,他们负担的税率,是按所居山泽所在地区而定的,所居山泽若在远郊,则税率即为二十而三;若在甸、稍、县、都,则税率即为什二。他们必须受田耕作贡九谷,还必须按时交纳各种山泽特产,如角人所征之角物,羽人所征之羽翮,掌葛所征之草贡之材,掌染草所征之染草之物,掌炭所征之灰物、炭物,掌荼所征之荼和野疏材之物,掌蜃所征之互物、蜃物等等均是。虽然这些物品可,当邦赋之政令”,但毕竟备为辛劳、处处受制。因此,山泽之赋实际上是由谷物和山泽特产构成的。

“关市之赋”,主要是对商人征收的各种赋税,名目更为繁多,后面将详细谈到,此不赘述。

“币余之赋”,是对官府法用所余之财征收的赋税,由职币之官征收。

可见九赋所征,囊括了畿内的一切方面:从地域方面看,是从国中直到县都;从土地种类方面看,是从廛里到场圃、漆林;从征税类别看,则从官府余财到关门之征,等等,巨覆无遗。为了最大限度地聚敛财富,山林川泽,物物厉禁之,角人、羽人、掌葛、掌炭等职更是纤介无不取之。这种现象,连极力为《周礼》回护的方苞也无法解释,只得以,乃王莽、刘歆所增窜”,一语搪塞过去。其实,它正反映了战国以来,由于政府开支日趋浩大,不得不加征赋税以弥空的做法。值得指出的是,《周礼》对人民的车辇、六畜、兵器、旗物等财产,也都严格登记,由闾胥一一数之,族师校之,闾师掌之,乡大夫登之,乡师稽之,小司徒又稽之。实际上,在军事化的封建经济之下,人民的财产彼此之间不可能会有太大的差距。《周礼》的这些安排,反映了作者控制和干涉私人经济的强烈愿望。

诸侯邦国的进贡,也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进贡的方式有两类,一是因朝而贡。《大行人》云:

邦畿方千里,其外方五百里,谓之侯服,岁壹见,其贡祀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甸服,二岁壹见,其贡嫔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男服,三岁壹见,其贡器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采服,四岁壹见,其贡服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卫服,五岁壹见,其贡材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要服,六岁壹见,其贡货物。

此祀、嫔、器、服、材、货六贡,或每年一贡,或两年一贡,或六年一贡,因距王国之远近而各不相同。另一种是岁之常贡,《小行人》云,令诸侯春入贡”。贡物的原则是,各以其所有”,亦分为九类,即《大宰》之九贡:

以九贡致邦国之用;一曰祀贡,二曰嫔贡,三曰器贡,四曰币贡,五曰材贡,六曰货贡,七曰服贡,八曰斿贡,九曰物贡。

“祀贡”指牺牲包茅之属;,嫔”即,宾”之借字,,嫔贡”指币帛之属;,器贡”指宗庙之器;“币贡”指绣帛;“材贡”指木材;“货贡”指珠贝等自然之物;“服贡”指祭服;“斿贡”指羽毛;“物贡则不限定,“九州之外,各以其所贵为挚”’。九贡之制当然是作者的想象,大概是从《禹贡》脱胎而来。  《禹贡》以战国时的地理知识,历数九州之特产,当有事实为根据。《周礼》九贡则是根据距离王国路途的远近,硬性摊派,毫无道理。如:要服贡珠贝等货物,则其必为沿海之地方可。若要服果然为沿海之地,则其外的三服就无法再以五百里的间距安排下去了,因此九贡之说不可相信,它不过是《周礼》设想的一种掠夺邦国的制度。傅筑夫先生称之为,土贡制度”,其作用在于,不通过市场,不通过买卖程序而直接以贡的形式获得”,各种物品,所言极是。

最后是国家严密控制各项财政支出。《礼记·王制》云:“冢宰制国用,必于岁之杪,五谷皆入,然后制国用。”《周礼》把它膨胀为一套严格的预算制度。每年岁终,大宰与司会、大府、司书等官统计出此年赋入与赋出的总数,然后根据司民最新呈报的民数和廪人呈报的谷数,量入为出,做出明年各项开支的预算计划。

《周礼》的国用主要有九笔,每笔开支的节度多少,都有一定的第五章《法度,称为,式”,《大宰》云:

以九式均节财用;一曰祭祀之式,二曰宾客之式,三曰丧荒之式,四曰羞服之式,五曰工事之式,六曰币帛之式,七曰刍秣之式,八曰匪颁之式,九曰好用之式。

孙诒让云:“九式为岁出之大端···均节者,以年之上下,计国用之隆杀,使无羡不足。”九赋之财,九式用之,故《大府》云:

凡颁财,以式法授之。关市之赋以待王之膳服,邦中之赋以待宾客,四郊之赋以待稍秣,家削之赋以待匪颁,邦甸之赋以待工事,邦县之赋以待币帛,邦都之赋以待祭祀,山泽之赋以待丧纪,币余之赋以待赐予。

郑注“待犹给也”。此九者与九式相同,但文有错互,膳服即上之羞服,稍秣即上之刍秣,丧纪即丧荒,赐予即好用。从字面上看,九赋与九式一一相对为用,但是金榜指出,,大府颁其货于受藏之府,颁其贿于受用之府,分别其货贿入于诸府,未尝以邦中四郊之等区为九处”,这是很有眼力的。

《大宰》,以九式均节财用”,《小宰》“执邦之九贡、九赋、九式之贰,以均财节邦用”,“以官府之六职辨邦治:一曰治职,以节财用”,这显然有开源节流的意思。“开源节流”最早是由荀子作为一条国民经济的管理原则提出来的,“故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潢然使天下必有余,而上不忧不足”,“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主张国家在宏观上控制经济,量入为出,使国家财政始终处于,有余”、,不忧不足”的状态,荀子的这一思想,被后代理财家奉为金科玉律,成为一条财政管理的原则,《周礼》显然受到荀子思想的影响,并将它渗透到了理财体系之中。

(第三节 财政管理机制

《周礼》民职所贡有常额,地职所敛有常制,邦国所致有常法,中央则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严密的管理机制。

同类推荐
  • 死亡简史

    死亡简史

    本书是以死亡为主题的著述,它从战争、宗教、政治、自然灾害、疾病等各个方面,对东西方死亡现象作深入的思考,帮助人民理解死亡,坦然面对和接受死亡,只有这样人们才能积极的地生活,享受生命的过程。
  • 魏晋玄学“三大派”

    魏晋玄学“三大派”

    中华学术,源远流长。魏晋之际,儒家经学受到严重挑战,玄虚之风大为兴盏。《中国文化知识读本:魏晋玄学“三大派”》讲述在我国历代的学术思想中,可以说玄学是最具有内在意蕴、对文人最具有吸引力、更加具有文学内涵的一种思维模式。其在发展过程中,内部又分为三个派别:何晏、王弼主张名教本于自然;阮籍、嵇康认为“越名教而任自然”;郭象认为名教即自然,此三者即为魏晋玄学“三大派”。
  • 阳明学与当代新儒学(阳明学研究丛书)

    阳明学与当代新儒学(阳明学研究丛书)

    从儒学广角、宋明理学发展背景,以及阳明学的内在机制上来探讨阳明心学与当代新儒学的关系。作者在阐述孟子、周敦颐、张载、程颢等儒学大师心性之学的基础上,对王阳明“以心为本的实践道德说”作了深入系统的分析与研究,进而以梁漱溟的新孔学、熊十力的新唯识论、唐君毅的道德儒学、牟宗三的道德形上学、贺麟的新心学为个案,具体探讨了阳明心学的内在发展——当代新儒学的思想特质,及其与阳明学的思想联系。
  • 北大哲学课

    北大哲学课

    历经沧桑的北大,以其“兼容并包”的风范,将古今中外百家思想融会贯通,同时以“思想自由”的理念培养出了一大批学者,他们对于人生有着独特的经验与智慧。本书汇聚中外哲学大师的思想精华,穿插北大人的生命体悟,不仅是一本哲学思想著作,也是一本指导现代人生活的著作。
  • 沉思录I

    沉思录I

    一个罗马皇帝的人生思考。一本温家宝总理天天都在读的书。本著作以冷静而达观的姿态阐述了灵魂与死亡的关系,解析了个人的德行、个人的解脱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要求常常自省以达到内心的平静,要摒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以正当之心观察世间万物。
热门推荐
  • 神狒正传

    神狒正传

    在上古时期爆发的一场神之间的战争中,凶兽之首神狒被四大神兽设计合力封印在中国大陆的某个地方。千年后,一块花纹石头的发现,一个天才儿童的成长,上古凶兽如何来到现代?为阻止剩余凶兽对人类的报复,重回封印,寻找灵魂碎片,最终为后世人类创下了永不磨灭的丰功伟绩……
  • 总裁之豪门弃妇

    总裁之豪门弃妇

    婚礼上,她当众被阮氏集团大少弃婚,成为全城耻笑的豪门弃妇。原本以为人生失了色彩,却没想到会遇见温柔多金优雅的他。夜夜缠绵,他极致宠爱,她不住沦陷,失身失心。原本以为找到人间真爱,却没想到。三月后…五百万的支票,带着极大的羞辱,打在她光裸的身上。“滚吧!你已经没用了。下一部戏,女主角的位置是你的了。”他轻描淡写一句,像是在打发一条摇尾乞怜的狗。她强忍眼泪,捡起床上支票:“为什么?”“为什么,你不是一直想知道我的全名是什么吗?听好了,阮向南,阮氏集团二公子。”被阮向东抛弃,被阮向南玩弄,不堪的人生,让她无颜面对生活。可是肚子……半年之后…原本二线小明星柔善美,凭借一部现代家庭喜剧走红大江南北,在演艺圈崭露头角,成为炙手可热的一线红星。但是当红之际,她却忽然出国深造,从此销声匿迹。三年之后…柔善美归来,签约英王娱乐,连接三部跨年贺岁大戏,出席各大名流晚宴,如同一只不知疲倦的花蝴蝶,游走花丛。再见故人,她只是妖娆一笑:“南少,多年未见,别来无恙啊!”这一笑,惊了他的心。
  • 天亦有情

    天亦有情

    一个三十多岁的单身老男人,来到这奇奇怪怪的异世,突然拥有的奇怪能力,诡异的灵兽,他究竟是什么人,等待他的未来隐藏着怎样的风波,和他命运相关的人,他应该怎么面对,这一切的问题,一路走来,峰起浪叠。
  • 总裁的复仇妻

    总裁的复仇妻

    是谁说贫贱夫妻百事哀?是谁患难夫妻永不散?当凉薄的尖刀捅破婚姻那片薄膜,同枕了五年的老公,居然是一个人面兽心的恶魔,一切不过是他精心策划的阴谋而已。“我已经向法院递交了离婚申请书”“是吗?”男人森冷一笑,嘴角的冰冷的痕迹扩深。“整个H市,没人敢接你的离婚申请,想离婚,没门”他吐出幽寒的语句,令女人的心坠入冰窖。“此生,不管是上天堂,还是下地狱,我们都耗定了。”因为,他会踩着她纤柔的身体一步步入权利的最高峰。闻言,她心魂俱裂,娇柔的身子沿着门板无助地滑落……*揽着儿子冰凉的身躯,那一刻,她的世界就此失去颜色心的温度骤然降成了零点,嫩唇血花飘染之时也是她柔软破碎的灵魂灰飞烟灭之际,情已逝,心已死。她毅然化身妖精,手忍利箭……世界就此天下大乱
  • 偷王之王:神偷公主

    偷王之王:神偷公主

    【原创作者社团『未央』出品】司空星儿。偷王之王、偷遍天下无敌手的偷神司空星的弟子。一个有点迷糊,有点坏水,有点犯傻,精灵古怪的小女神偷。偷遍奇宝,爆笑江湖。一个是飘逸如仙的王爷,一个是妖娆绝美的太子,二者,纠结不休,该如何选择?一颗价值连城的夜明珠,一件旷世奇绝的天蚕缕衣,卷出惊天的身世迷案,她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一个生死赌约,赢了天下,输的,却是她的心与人。大局当前,她又该如何割舍?她,竟然是偷龙转凤的皇宫公主………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月倾天下

    月倾天下

    她天赋异禀,是百年难得一见的天纵奇才,过目不忘,一岁能走,三岁能诗,五岁能琴,未满十岁,已开始修习天文地理,兵法修略……十岁前,她的才华用来娱乐双亲,出奇不意的计谋只为捉弄心爱的轩辕哥哥。十岁后,风云骤变,化名逐月,用她的天赋纵横天下,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创立誓死效忠于她的‘王国’,机关算尽只为将对手斩尽杀绝。醉心江湖行:皇甫羽,无痕山庄庄主,智盖天下,一袭白衣,神秘莫测,慵散无拘,淡漠如风,忽男忽女,亦正亦邪,一柄逐月剑,倾尽天下,江湖称‘一剑了无痕’,杀人不留痕,身边有日月星辰四大护法。梅花树下,一壶清酒,醉眼迷离,纵天长啸:“对酒当歌,戏看天下风云。”一笑间,尽显绝代风华,谁解其心为何而醉!剑出非我心:冷逍,魏武王之义子,身任九营军大都尉,与逐月公子齐名,江湖称‘追风逐月,武功高深莫测,冷酷刚毅,面冷心硬,绝情无心,梅花树下刹那的心动,便永刻心中,即使心爱之人是名‘男子’,是他结拜兄‘弟’,也将深情暗许,从此,倾尽一腔柔情只对伊人,却难逃宿命的安排,一剑抵住对方的咽喉,痛而低吼:“羽儿,为何我们是敌人?”只记得两相随:沐轩,温文儒雅的读书人,俊逸不凡,武功平平,一身文采惊天下,不爱千金爱婢女,不爱名利爱佳人,府中再见,他没有认出她,却为轮椅上如死水般沉静的她深深地震动了心,从此柔情相待,相依相伴,誓将呵护一生,即使佳人柔情不再,也将一生追随,然面对执剑傲然站立于天地间的她,依然忍不住落下男儿泪,悲而低鸣:”小羽,为何忘了昔日的诺言?”江山,爱情,孰轻孰重;一颗心,两段情,如何决择?********************************************************【精彩片断】“羽儿,只要你肯弃暗投明,我可以不计较你所做的一切。”他执着追风剑抵住她胸膛,绝望而痛苦道,握剑的手忍不住颤抖起来。“何谓明,何谓暗?终究,你信的还是他。”她展颜一笑,凄然而绝美,带着深深的绝望与不甘。那一刻,他的剑刺穿了她的胸膛,鲜血染红了整个天地。--------------------------------------------------------------------------------------
  • 不可思议的明星路

    不可思议的明星路

    想走明星路,无非被潜潜,被炒炒。实在不行可以向某姐学习,以不怕人恶心死的姿态傲然的爬上这条路,她属异数,只因借了钱,签了卖身契。
  • 圣陵妖尸

    圣陵妖尸

    这是一个围绕着渤海古国最后一代国王千年后复活传说而展开的巨大历史迷踪。清风谷的神秘守陵人,骇人听闻的渤海鬼妃,渤海古国神圣的圣陵妖尸,而古老的妖师也将会揭开他们神秘的面纱!且让我们跟随着张寻灵的足迹一起揭开圣陵妖尸的终极秘密!
  • 百年哈佛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百年哈佛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一个故事就是智慧长河中的一朵涟漪,也许它不能改变这条河流的方向,但它会以自身的灵性让你在阳光的滋养中聆听智慧流过的声音,早日抵达你人生的巅峰。轻松阅读精彩的故事,聆听哲人的忠告,让智者的思想浸润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