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3400000049

第49章 三论 唯识和密诸宗的心性论(3)

还应指出的是,法相唯识宗与天台、华严和禅宗对于理与心的侧重也是不同的。法相唯识宗肯定理佛性,谈真如理性,其目的一是为了会通一切众生都有佛性的说法,二是强调真如理性的规范意义,要求无漏种子顺应真如,与真如契合。实际上,他们重视的是阿赖耶识种子,是行佛性。该宗有的学者就认为,真如作为无为法是不能用来说明有为法的种性的,并明确地反对以真如理性为佛性。天台、华严和禅诸宗则主张以真如理性为佛性,他们只是为了会通佛典上所说的一阐提无佛性的观点而容纳阿赖耶识种子说的。

法相唯识宗提出理佛性与行佛性说,同时在理论上也带来了困难,如理佛性作为众生所依的本体,显然在佛性中占有重要地位。一切众生既有理佛性,为什么一部分众生没有佛性,不能成佛呢?众生由无漏种子的作用而得解脱?这是由有为法生无为法,它又如何与无为法不能生有为法相协调呢,阿赖耶识种子与真如没有内在联系,不能转化,阿赖耶识无漏种子又是怎样具有的呢?这些问题都是难以圆满论述的。大概正是这种理论上的困难,使法相唯识宗内部发生了分化,如上所言,法宝等人就另立异说,以求摆脱和克服在佛性问题上的矛盾,就是一例。

密宗的本不生即心实际说

唐玄宗开元年间(713-741),印度密教大师善无畏(637-735)和金刚智相继来唐,传播密教。随后经中国佛教学者一行(683,一说673-727)和自印度来唐的不空(705-774)的阐发,进而创立了密宗。其中一行在密宗的理论创建上贡献颇为突出。一行广采经论,吸收中观学派和瑜伽行派的基本思想,以及《大乘起信论》的理论,来阐释密教的重要经典《大日经》。他在笔录《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大日经疏》)中,论述了既与天台、华严等宗派相近似,又有自身特色的心性论,从而为“即身成佛”说提供了理论基础。

一、三界无二无别

一行认为心、众生和佛性三界是无差别的,他说:

界有三种,所谓法界、心界、众生界。离法界无别众生界,众生界即是法界;离心界无别法界,法界即是心界。当知此三种无二无别。[注释:《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卷3,《大正藏》第39卷,610页下。]

这里所讲的法界,是指“一真法界”,即真如、佛性。心界,即自心。一行认为,心、众生、佛性三者相即不离,没有差异。这与天台、华严两宗所推崇的心、众生和佛三无差别的思想是完全一致的。密宗在此基础上又形成心、众生、佛“三平等观”,以观照心、众生、佛三者无差别,把它作为重要的修持方式。

密宗还宣扬心、虚空、菩提三无差别的思想,一行说:

今复结言虚空无垢即是心,心即是菩提,相本同一相,而有三名耳。即此一法界心,虽因缘毕竟不生,而不坏因缘实相。以不生故,则无能所之异;以不坏故,亦得悲为根本,方便波罗密满足,即是究竟不思议中道义也。[注释:《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卷1,《大正藏》第39卷,589页上。]

“虚空无垢”,即虚空清净,无所得。心既是虚空无垢,也就是菩提智慧。心、虚空和菩提三者同一相。这心也称为“一法界心”,是不生、不坏的,即是绝对的、永恒的存在。显然,这心是众生成佛的根据,是人类和宇宙的本原、本体。

二、本不生即心实际

一行以心的“本不生”来阐述自性清净心,他说:

观一切染净诸法,乃至少分,犹如邻虚,无不从缘生者。若从缘生,即无自性。若无自性,即是本不生。本不生即是心实际。[注释:《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卷2,《大正藏》第39卷,604页下。]

本不生际者,即是自性清净心。自性清净心即是“阿字门”。[注释:《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卷1,《大正藏》第39卷,589页下。]

“本”,是根本、元初的意思。“际”,实际。“本际”,原本实际。“本不生际”,意为不生不灭的本际,不生际是万物之本。这两段话的意思,一是一切事物都从缘而生,从缘而生即无自性。这种无自然性就是“本不生”;二是本不生就是自性清净心,也就是心的实相;三是自性清净心就是“阿字门”。在一行看来,心是本不生的,无自性的,自性清净的,也就是超越生与不生、相与无相、前际与后际的绝对精神性实体。

本不生,也是“阿字门”,又称“阿字本不生”。阿字是梵文字母中最初元音A(a),《大日经》用以象征元初、原始、本原的意义,并视作宇宙人生的根本。一行发挥说:“阿字是一切法教之本,凡最初开口之音皆有阿声,若离阿声则无一切言说,故为众生之母。”[注释:《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卷7,《大正藏》第39卷,651页下。]阿字作为众生之母、众字之母,一切法都由它所生,从而含有非同寻常的涵义。一行说:“阿字自有三义,谓不生义、空义、有义。如梵本阿字有本初声,若有本初则是因缘之法,故名为有。又阿者是无生义,若法揽因缘成,则自无有性,是故为空。又不生者,即是一实境界,即是中道。”[注释:同上书,649页中。]

这是运用中观学派的假(有)、空、中的三谛来阐述阿字的意义,从而把阿字本不生说归结为一种中道境界。在阿字的多重意义中,最根本、最具体表性的意义是本不生。阿字是万物的本原、万物体性的本初,而阿字自体本不生,是为万物实相的根本原理。所谓阿字门,是在“观察时则知本不生际是万法之本,犹如闻一切语言时即是闻阿声。如是见一切法生时,即是见本不生际。”[注释:同上书,651页下。]。“若见本不生者际者,即是如实知自心;如实知自心,即是一切智智。”[注释:同上书,651页下。]“一切智智”,指一切智慧中的最高智慧,即佛智。这是说,事物从众缘生,而能生的缘又从众缘生,如此辗转从缘,则可懂得本不生际是万物之本,犹如阿声是一切语言之本一样。由此见一切事物时,若能体悟阿字本不生之理,也就悟见本不生际。如此众生也就能了知自心的本原,得佛的智慧,而自身也与佛无二无别。这个作为万物之本的本不生也就是众生的自性清净心,就是中道境界。也就是说,在密宗看来,众生的清净本性与万物的本原以及理想的境界是统一的。

三、心自觉心

众生心的实相是本不生,是自性清净,也是菩提智慧。一行说:“心实相者,即是无相菩提,亦名一切智智。”[注释:《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卷1,《大正藏》第39卷,588页上。]“无相”是指心虚空相,虚实是离一切分别,无固定相状,是普遍存在,毕竟清净。“无相菩提”即心具有虚空相的智慧。心的实相既然是菩提,那么,成佛的关键就在于觉证自心。一行说:

所谓众生自心,即是一切智智,如实了知,名为一切智者。是故此教诸菩萨,真语为门,自心发菩提,即心具万行,见心正等觉,证心大涅盘,发起心方便,严净心佛国,从因至果,皆以无所住而住其心。[注释:同上书,579页中。]

意思是说,众生自心即是佛的最高智慧,因此,密教主张真言门,强调自发菩提心,至严净心佛国,都要不住于各种杂心,而住于菩提心。住于菩提心,返心自证、自觉,就能得悟。这也就是“心自证心,心自觉心”[注释:同上书,587页下。]

宗密认为,成佛的关键是觉证自心,而“菩萨初发心时即名佛”[注释:《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卷1,《大正藏》第39卷,591页上。],“初发心时便成正觉”[注释:同上书,587页中。]。“初发心”指发菩提心,众生、菩萨当发菩提心时即成为佛。由此密宗又提出“即身成佛”说。即身成佛又作现身成佛、现生成佛。它强调发菩提心后,无须经过长时期的修行历程即可成佛,亦即以现在由父母所生的肉身,就可登上佛究极的果位。密宗特别强调即身成佛,与即心作佛不同,它是在人的色身(肉身)上论定当体即是佛。一行说:“若行者能了达如是不动之轮,而布诸明。……即同毗卢遮那。”[注释:《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卷14,《大正藏》第39卷,725页上。]“不动”,指阿字菩提心。“轮”,是转生的意思,此指字轮,意为从一梵语文字而轮转生出多字,故称。“不动之轮”,是指阿字菩提心。以本不生之故而无动无退。能生一切字轮而轮转不穷。毗卢遮那又作大日如来,为密宗供奉的本尊与最上根本佛。这是说,众生如能彻底了达不动之轮,即阿字菩提心,通过特定的修行,自身即与毗卢遮那佛融为一体,而成为佛。

此外,密宗还认为,众生乃至草木国土,都是毗卢遮那佛即大日如来的法身。又认为地、水、火、风、空、识“六大”是一切事物的体性,佛、众生及其所住的环境都由六大所造,互不妨碍,相融相渗;六大是佛性,众生和草木国土的自体即是本来佛,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有情与无情都能发心成佛。

同类推荐
  • 易经的智慧

    易经的智慧

    本书对《易经》六十四卦的每一卦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与讲解,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将艰涩难懂的《易经》的精妙阐述给广大读者,与此同时,作者还详尽记录了自己的《易经》心得以飨入门爱好者与资深研究者。《易经的智慧:我读易经心得》深含高等数学二进制的数理基因与阴阳对立统一唯物辩证的哲理基因,所以是科学的、唯物辩证的,并非一般的历史文化知识,更不是用来专门卜卦的书。除上面所说数理哲理外,还充满着对人的忠告与训诫:做人要坚守正道,弃恶从善,居安思危,趋吉避凶,积极应对困境,走向成功。
  • 刘宗周与蕺山学派(阳明学研究丛书)

    刘宗周与蕺山学派(阳明学研究丛书)

    刘宗周被认为是宋明儒学的殿军,在晚明儒学史上独树一帜。本书从对刘宗周哲学体系内在逻辑分析入手,将研究推至思想家本身,希望借此能呈现出特定的社会环境和文化传统对其人格结构和哲学思想的影响;尝试通过刘宗周人格结构的内部机制来解说其心性哲学,以期能够更真切地体认他的思想。本书认为,刘宗周的心性哲学是将理学的内容注入心学体系之中,使客体之理变为主体之心,客观之理成为主观之意,由此统一心学和理学,其实质是以理入心,进而以理代心。对蕺山学派的研究是本书的又一主要内容。我们将重点放在梳理刘宗周之后学派内部变化,以张履祥、陈确和黄宗羲为例,通过他们的学术异同及冲突来解释蕺山学派分裂没落的内部原因。
  • 浙中王学研究(阳明学研究丛书)

    浙中王学研究(阳明学研究丛书)

    本书的宗旨,是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浙江学术思想的形成土壤、发展源流以及浙中王门学派形成、演变过程的考察,诠释其话语结构和致思趣向,并按照思想史演进的内在逻辑,展现明代心学丰富多彩的思想资源与形成机制,如三教合流、讲会运动、平民教育、宗法社会等。进而通过比较浙中王门各家之异同,揭示诸学者互为对象、互动共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取长补短、标新立异的思想特征,以多层次、多视角地展开对浙中王学重要传人的梳理与考量。
  • 哲学常识1000问

    哲学常识1000问

    本书以一问一答的形式为读者展示充满智慧的中外哲学大家、源远流长的哲学流派、晦涩难懂的哲学概念、发人深省的哲学名言、博大精深的哲学名著、绵延不绝的哲学斗争、异彩纷呈的哲学学说和令人津津乐道的哲人轶事。让读者轻松领略哲学的魅力与智慧。
  • 卢梭谈生活品质(世界大师思想盛宴)

    卢梭谈生活品质(世界大师思想盛宴)

    本书包括:正确判断人的自然状态、奴隶制和权力、政治社会的建立和流弊、财产权的问题、主权是不可分割的、公益与众意之间、人民与政府等内容。
热门推荐
  • 四川客家“崇文重教”的历史重构

    四川客家“崇文重教”的历史重构

    从“崇文重教”的角度,运用比较研究方法,探讨四川客家教育的族群性和区域性特色。即从族群比较的角度,将四川的客家人与湖广人作比较,分析客家文化在与巴蜀文化的融合与冲突中,为了保存自己的文化特色,四川客家教育所充当的角色及发挥的功能,突出客家教育的族群性特色;通过区域比较,即在比较四川客家聚居区与客家散居区以及四川客家与闽、粤、赣客家的基础上,初步分析出四川客家教育的地域性特色,揭示了四川客家教育的时空差异,分析四川客家教育发展模式与特色,从而勾画出四川客家的教育史轮廓。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浪漫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浪漫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状元王妃

    状元王妃

    从皇宫到官场,让她懂得什么是真爱。王妃与官员的双重身份却让她分身乏术、难以招架,她遇上了一个让她又气又恼的书虫。让她慢慢地明白了思念这回事。从王府到皇宫,而她会以悲剧或喜剧来结束这身不由己的双重身份呢?--情节虚构,从江湖到王府,请勿模仿
  • 仙道阵神

    仙道阵神

    缘起缘灭,世事无常。原本的山村小野夫,快乐的生活在一偏远的小山村之中,那一天的灾难的降临,霎那之间惊醒了李林,山外有山,踏上了修真的路上,才发现报仇之路是那般的遥遥无期。直到那天因祸得福,得到了来自境外神秘阵宗传承,一步一步的踏上了强者的路。
  • 阎王选妃

    阎王选妃

    《阎王选妃》第一部简介“这该死的头发,那么长……”女孩把烦人的头发拨到脑后。真不知道怎么了,头发长到这个长度剪也不是,不剪也不是。而且一般东西扎也扎不住。没办法,她只能天天披头散发的。“丫头,又在骂头发了。”一袭白衣黑发的女子来到她面前。嘴里含着笑,还隐隐有泪。“神仙外婆,它们好讨厌哦。每天这样,人家都当我是女鬼呢。”女孩不高兴的撇了撇嘴。这丫头。不知人人都想有这样美丽如丝的乌黑秀发,可小丫头就是不喜欢它。真不知道说她什么好。哎……这人世间是否有人来倾心呵护这青丝佳颜……本文集为“九世情缘全集”文共分为九部,即九世。每一世故意皆独立成本,但又相联相关。所以意为九世。*第一世《洛氏神女》已完结出版。本文为九世情缘的缘头部分,细心看会觉得很不错哟。亦古亦今,有穿越也有灵异预知!*第二世《阎王选妃》已完结,本文为VIP。共两部,即(阎王选妃1和阎王选妃2)第一部写的是阎王和青青的故事(古代)。第二部写的是(现代),主角是一个作者和秋如昔的后世阎青昔的故事。*第三世《丫头奸商》讲的是一个女子穿越到唐朝武则天时代与武后儿子们的故事。本文为VIP文。已完结。*第四世《天使的恶魔夫君》该文的第一部已完结,近二十万字。文章是架空的一个幻想时代,所以的东西皆有天马行空的幻想和灵异色彩,是我很喜欢的风格。第二部待续。*******************************************************清红轩文学论坛:http://m.pgsk.com/m.pgsk.com?&t=1
  • 凤舞异世:奸妃太狂

    凤舞异世:奸妃太狂

    她是被拒婚无数、文不成武不就的将军府废物五小姐。被嫡母怒极之下一巴掌拍晕,再醒来时,风云变色。当拥有超能力的她穿越异世,人尽可欺,如何步步为营,绽放属于她的光芒……浮华乱世,过往云烟,只愿在最后,寻得一人心,白头不离。【穿越女强爽文!更新快!求收藏!】(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微型小说精品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微型小说精品

    诺贝尔文学奖是世界上对文学作品的最高肯定,是世界各国文化的精髓。《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短篇小说精品》共收录了1905年至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短片小说精品40余篇,为所有读者提供一份可供学习、欣赏、借鉴的世界短篇小说经典之作。该书1995年12月初版,现经修订整理后再版。《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短篇小说精品》由毛信德和李遵进担任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