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3400000019

第19章 中国佛教的因果报应论(5)

(2)因果论。佛教因果报应论,是一种因果理论,也可称为道德因果论。佛教因果报应论的中心内容是论述主体的思想行为和生命再塑造的关系问题,强调道德在生命转化长流中的作用,恶因结恶果,善因结善果,道德是自我塑造未来生命的决定因素。这就从理论上把生命自然律和行为道德律统一起来,把因果报应定位为支配人类社会的铁律,把佛教的戒律等道德规范定位为人生行为的基本准则。

(3)生死观。佛教因果报应论也是一种生死观,包含了生命哲学与死亡哲学的内容。我们认为,人类的自觉,不仅表现为重视自身的生命存在,而且也表现为关怀自身的死亡安顿,生与死是涉及人类现实关怀和终极关怀的大课题。佛教因果报应论强调人有生必有死,死后将根据生前的行为而转化为其他生命形态,如此不断流转轮回,向上升和下沉两个相反方向转生。这是佛教以一种特殊的生死观众回答生命的有限性与无限性,死亡的终极性与非终极性,生死转化的必然性与主体选择的自由性等重大的哲学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思维价值。

(4)来世观。佛教因果报应论宣扬三世轮回,其思想重心是劝告人们虔诚行善修道,以赎前生的罪业,祈求来生的富贵和幸运,也就是要人们把对幸福的渴望寄托于来世,为了未来的幸福,应作出巨大的努力。这就所人们的希望、理想引向死后的未来,从而为“解除”人们的生命忧患奉献了一种绝妙的方案。

二、因果报应论的社会功能

从实际作用的层面考察,因果报应论的社会功能是复杂的、多重的。就其重要社会功能来看,有以下三个方面:

(1)平衡心理。人们普遍存在忧生之患,需要寻求立身安命之所。佛教因果报应论把人定为六道中偏于中上的一道,一方面指出作恶将堕入更低的层次,一方面又提供了上升到更高层次的可操作的规范,从而使人成为在现实生活中可升可沉的特定角色。佛教运用地狱与佛国的强烈对比,给人以巨大的威慑作用于和美好的诱的诱导作用,使人从强烈的反差中认清两种相反道路和前途,由此而形成两种不同的心理,即对未来的恐惧和对未来的希望。这两种心理的共存和互相制约,使人们的不安心灵得到抚慰,骚动情绪大为缓解,也使佛教信仰成为一些人的心理需要、生活方式和最终归宿。

(2)道德导向。佛教因果报应说强调善得善报,恶得恶报,来世的命运由今世的善恶行为决定,结合人们的性命大事、切身利害,引导人们去恶从善,这样使一些“贪婪之吏,稍息侵渔;尸禄之官,自当廉谨”[注释:《敦煌写本王梵志诗集原序》,《王梵志诗校辑》。]。因果报应说重视本体“心”在报应过程中的作用,重视行为动机的纯正,这又与儒家的“慎独”观念相通,从而推动了个人的道德修养。而佛教善恶道德规范的独特内容又产生了独特的社会效应。

(3)稳定社会。佛教因果报应说把造成人生苦难的社会复杂原因完全归之于主体自身,归之前生作业的报应。它要人们把幸福寄托于来生,为来世的幸福而信佛修道,要人们修持佛教道德规范,去恶行善,慈悲平等,自觉觉他。这就在客观上承认了现实生活的合理性,社会不平等的必然性,把造成苦难的社会原因排除在视野之外,从而发挥了稳定现实社会秩序和结构的特殊功能。中国佛教学者十分重视这一社会功能,指出,“西方圣人历陈因果轮回之说,使暴强闻之,赤颈汗背,逡巡畏缩,虽蝼蚁不敢践履,岂不有补治化之不足?”[注释:宋濂:《重刻护法论题辞》,《护法遗教心印门·护法论》,2页。]“若使天下之人,事无大小,以有因果不故,皆不敢自欺其心,善护众生之念,若无侵凌争夺之分,则岂不刑措而为极治之世乎!”[注释:张商英:《护法论》,《护法遗教心印门》,32页。]历史表明,有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治世,确是佛教因果报应说的一大社会功能。

三、中国佛教因果报应论的思想特色

中国佛教因果报应论的思想特色,只有通过两方面的比较才能凸现出来,一方面是与中国固有的报应观念相比较,一方面是与印度佛教因果报应说相比较,而与后者的比较尤为重要。

(1)中国佛教因果报应说和中国固有报应观念的不同,主要表现有三点:

第一,和中国固有的“天”主宰报应的观念不同,中国佛教从人的“心”,即从人的思想意识、感情欲望方面建立报应说,即不认为赏罚报应是由于天神、天命,而是由于人自身的思想和活动,这就排除外力,强调内因,把因果报应说建立在内因论的基础之上。

第二,与上一点相关,中国佛教因果报应说把受报的主体规定为作业者自身,强调自作自受,而不是像儒、道典籍所说的由子孙承受,也就是反对将作因和受果相割裂,排除了受报主体问题上的家族本位,排除了他人受报。

第三,中国固有报应观念把作业与受报分开,自我作因,他人受报,这实际上是一世报应说。佛教不同,它批评世典是“谈遗过去,辩略未来;事尽一生,未论三世”[注释:道安:《二教论·教指通局十一》,石峻等编:《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1卷,358页。]。认为众生有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众生根据自身的作业不断地在六道中生死轮回。应当承认,从理论思维来说,三世说为因果报应论提供了更“圆满”的时间性概念,“圆满”地说明了报应问题,以至有的学者宣扬儒家学说中也含有三世因果思想。如隋代徐同卿作《通命论》,“以为儒教亦有三世因果之义,但以文言隐密,理致幽微,先贤由来未所辩立。卿今备引经史正文,会通运命,归于因果。意欲发显儒教旨宗,助佛宣扬,导达群品,咸奔一趣”[注释:《大唐内典录》卷5,《大正藏》第55卷,279页。]

上述三方面,是佛教因果报应说对中国固有报应观念乃至宗教观念的重大冲击。

(2)中国佛教因果报应论与印度佛教因果报应论的差异,主要表现有六点:

第一,与分命说相融合。中国古代学者十分重视如何对待人生的吉凶祸福、寿夭富贵等问题,孔子主张“知命”,墨子则主张“非命”,反对听任命运,孟子提出“立命”,认为应努力尽人的本分,庄子则强调“安命”,“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庄子·人间世》)此外,还有“分命”说。分命说是一种宿命论,强调今生命是运是先天决定的。佛教因果报应说认为人的今生是前生作业的报应。在中国各种命论说中,因果报应说与分命说相通之处最多。虽然分命说所讲的决定今生命运的先天是指资性(阴阳)禀气(精粗),是“自然”的“气数”,而佛教因果报应说所讲的报应的依据是前世的业,重在主体自身的思想、行为。但是中国佛教学者淡化了两者的差别,把分命说纳入佛教因果报应说体系之中,从而部分地改变了印度佛教因果报应说的性质。

第二,与天命论相贯通。佛教因果报应说与天命论是对立的,中国前期佛教学者也否定天命论,强调主宰报应的是众生自身的作为,从而与中国固有的报应观念相区别。但是元代以来,有些中国佛教学者转而强调儒家天命与佛家定业的一致性,以缓和对佛教因果报应说的批评,从而进一步改变了印度佛教因果报应说的特质。

第三,与神话、传说相比附。中国古代典籍中时有精灵投胎、人变畜生、死而复活等记载,中国佛教学者对此极其重视,引作因果报应、生死轮回的例证,以增强因果报应说的可信性,扩大因果报应说的影响。

第四,与本土崇拜相合一。如前所述,中国佛教把泰山崇拜和地狱报应合而为一,把泰山视作鬼府、地狱,是业报轮回说与中国本土崇拜相合一的突出表现。

第五,与儒家伦理道理相协调。中国佛教学者几乎无一例外地都强调因果报应说与儒家典籍中的报应观念是相通的,并且有助于封建社会的治理教化。与儒家伦理道德思想相协调,为佛教因果报应说增添了中国化的色彩。

第六,与儒家心性论相呼应。中国佛教学者继承并发展了印度佛教思想,进一步强调心在因果报应中的作用,认为一心即具六道,一心随作随受,刻刻轮回,无心即无轮回。中国传统思想的主导流派儒家,一直重视心性的作用和修养,自唐代以来,心性论更成为儒学的主题。中国佛教对儒学思想的演变作出回应,更为突出地以心性论为教义的重心,并以心性论阐释因果报应论。

总之,中国佛教因果报应说,既与中国固有的报应观念有联系,又继承了印度佛教因果报应说;既区别于中国固有报应观念,又不同于印度佛教因果报应说,是一种带有自身思想特色的报应学说。

同类推荐
  • 当时只道是寻常

    当时只道是寻常

    本书所选皆为季羡林先生的怀旧散文,包括故园之思、父母之思、痛悼师友、人生忆往述怀等等。深浅不一的回忆中,清晰再现了那些逝去年代的人和事:衣钵相传,恩德无限;斑驳的场景,多舛的人生;在省察自我、梳理时代脉络的过程中,娓娓道出对幸福的深刻理解与体验、人生的悲苦与辛酸。丰富的情感,浓郁的诗意,纯朴的文笔,催人泪下的诉说,带给读者不尽的遐思与感动。
  • 培根哲理随笔

    培根哲理随笔

    弗朗西斯·培根,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哲学家。培根是一位经历了诸多磨难的贵族子弟,复杂多变的生活经历丰富了他的阅历,随之而来的,他的思想成熟,言论深邃,富含哲理。他的整个世界观是现世的而不是宗教的(虽然他坚信上帝)。他是一位理性主义者而不是迷信的崇拜者,是一位经验论者而不是诡辩学者;在政治上,他是一位现实主义者而不是理论家。《培根哲理随笔》收录了培根关于哲学、关于宗教、关于政治、关于爱情等各个方面的随笔,富有哲理,阅读后,读者可以对培根思想有一个全面了解,相信他的哲理对读者也有一定启发作用。
  • 新国学(第七卷)

    新国学(第七卷)

    本书是第7卷《新国学》,书中具体收录了:《蔡琰的号啕,美杜莎的笑——蔡琰研究的性别反思》、《“儿女情”与“风云气”——论张华文学及其玄儒思想》、《唐代华亭德诚禅师《拨棹歌》所呈现的意涵》、《林希逸诗学思想的特色及其学术基础简论》等研究文章。
  • 明代哲学史(修订版)

    明代哲学史(修订版)

    本书是国内外第一部系统阐述明代哲学的专著,内容包括明代初年的朱子学,阳明心学的先驱,王阳明的良知之学,阳明各派弟子主要是浙中、江右、泰州对阳明学的发展,明代中后期的朱子学,明末东林、蕺山对朱子与阳明的融合,黄宗羲、方以智、王夫之等明清之际思想家对明朝学术的反省与总结,以及明代佛教、道教与儒学的会通,天主教初传时期与本土文化的碰撞与吸收等,较为清晰地勾勒出了明代哲学的发展脉络。在论述中,注意各家的独特性及其思想深度,各思想家在整个明代哲学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及其相互影响。对明代哲学的独特问题如良知的有无、动静、中和及本体与功夫、先天与后天等有深入阐发。
  • 死亡简史

    死亡简史

    本书是以死亡为主题的著述,它从战争、宗教、政治、自然灾害、疾病等各个方面,对东西方死亡现象作深入的思考,帮助人民理解死亡,坦然面对和接受死亡,只有这样人们才能积极的地生活,享受生命的过程。
热门推荐
  • 我家徒弟很嚣张

    我家徒弟很嚣张

    推荐新书《媳妇撒个娇呀》妖孽到人神共愤的师傅,嚣张到神魔惧怕的徒弟,搅起满天下的风起云涌:“师傅,有人喜欢我!”“灭了!”“师傅,有人想娶我!”“爆了!”还有九幽魔族来抢亲?“乖徒儿,废了他,为师带着亿万嫁妆嫁给你!”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神能武界

    神能武界

    天降奇石造就多个武术流派,传闻若能集齐所有奇石,将会统领全世界!凌霄鸣,武神的后人,先救了神秘的村外人,后又成大气,修大道显示出天才之资。气修者,能武者,多彩的修炼方式,可怕的蛮荒野兽,将会给外出历练的他带来怎样的机遇和危难?混沌五行,大道通天,且看他能否超越先祖的高度,俯视众生……
  • 梦回大唐爱:失忆王妃2

    梦回大唐爱:失忆王妃2

    阿荷呆若木鸡的看着突然出现在自己面前的父子,这个男人说什么鬼话,要不是鬼话她怎么会听不明呢?虽然她失忆了,但是也不用拿个孩子来吓她吧。说什么她是她的妻,她儿子的娘亲。看着这对父子她真的疑惑了,难道她真的成亲而且生了孩子?没理由啊,这么大的事怎么她一点印象都没有呢?难道自己真的像他说的那么惨,没爹没娘,甚至连个亲人都没有,当然了,说什么她也不承认自己会同他们父子两有关,可是当那小孩子可怜兮兮的叫她娘时,她竟狠不下心……“云儿,不管你是否记的我,你都是我的妻。”阿荷一把推开恶心巴巴的李烨。什么吗?她一点印象都没有,还云儿呢?她只知道她叫阿荷,至少这个渔村的人都这么叫她,少数服从多数,她当然是叫阿荷了。她就说这个叫李烨的男人带衰,她好好的渔女生活叫他搅了,这会竟又莫名其妙被一群官兵给带到这个鬼地方,什么京城呀?她不喜欢,还是那个小渔村适合自己。这个臭男人竟是个王爷,他当她白痴还是瞎的呀,他要真是王妃那为什么大家看她的眼神那么奇怪,为什么都没人认识她……
  • 才能的充实(世界成功励志故事金典)

    才能的充实(世界成功励志故事金典)

    本书故事精彩,内容纵横,伴随整个人生成功发展历程,思想蕴含丰富,表达深入浅出,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具有成功心理暗示和潜在智慧力量开发的功能,具有很强的理念性、系统性和实用性,能够起到启迪思想、增强心智、鼓舞斗志、指导成功的作用。这套书系是当代成功励志故事的高度浓缩和精华荟萃,是成功的奥秘,智慧的源泉,生命的明灯,是当代青年树立现代观念、实现财智人生的精神奠基之作,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精品。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剩女出嫁(全本)

    剩女出嫁(全本)

    吴夜凉30岁大龄未嫁女,曾受过一次感情的创伤,用了7年时间走出了这段感情的阴影。在一次冲动之下嫁给了青梅竹马比她小三岁的富家公子秦峥,秦峥曾有过一段婚姻,并育有一子。婚后秦峥前妻沈媛的别有用心,秦峥的无心行为,男子英雄主义让吴夜凉深感不快。同时吴夜凉前男友的藕断丝连,得知当年分手的真相让吴夜凉再次跌入感情的纠葛。再加上好友李玉清婚姻的不幸让吴夜凉对婚姻产生了怀疑,这些种种给这段婚姻埋下了隐患。当解开一个个误会之后,男女主角最终选择了活在当下,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如果说婚姻是一场赌博,那么秦峥和吴夜凉愿意接受这场赌博,并且有信心成为这场赌博的赢家!且看他们之间婚后的别样生活。
  • 奇妙无比的中国语言

    奇妙无比的中国语言

    本文主要内容为孔子的言语学形态、汉语发展的渐进性和系统性、《经史动静字音》别义异读考辨、《证诗经押韵》一文数理统计方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