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3400000018

第18章 中国佛教的因果报应论(4)

这是具体阐明天、人、畜生、饿鬼、地狱这五道的成因。这里,郗超以是否持戒、持戒的多少、行恶行善来决定五道的区别,认为人是前世持五戒的结果,而不同人持戒的多少又决定其尊卑寿夭的差别。这就把人的命运与佛教戒律即宗教道德实践紧密联系起来,为劝导人们信佛持戒提供了依据。

中国佛教学者除了从戒律实践揭示众生轮回的原因以外,还越来越强调心(精神)的主体作用,从心的思维活动和原本原义义来阐明众生轮回的根源。

早期中国佛教学者如郗超就根据佛教心作六道轮回的思想,强调“凡虑发乎心,皆念念受报”[注释:《奉法要》,石峻等编:《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1卷,18页。]。后期中国佛教学者进一步认为心的念头生起即入轮回中的不同种类。如云:“一心未生,凡圣皆不可得,……一心既生,则圣凡判然,……凡念头起处,当知自己所入所堕之界。”[注释:《法语·示法灯》,《紫柏老人集》卷4,10页,钱塘许灵虚重刊本,1878。]又如:“一切圣凡,善恶因果,依正庄严,皆由一心之所造。然此一心非别,乃吾人日用现前,分别了知之心也。”[注释:《法语·示徐清之》,《憨山老人梦游集》卷10,江北刻经处本,1879。]这里所说的心是指思维作用、认识作用。人心一念的善恶,直接决定了生死流转的不同方向。

极端重视心在轮回中的决定作用,导致了双重结果:一是在佛教修持过程中,重视行为动机的纯正,道德意识的修养;二是以为心不起思维、认识、了别作用,就不会有轮回。杨度作偈曰:

前偈:心心复心心,一心幻万轮。轮轮似生灭,非灭亦非生。

后偈:无前亦无后,无去亦无来。本无生灭心,何自有轮回。[注释:《轮回偈序》,《杨度集》,672页。]

这是运用体用一如的观念,把心分为体和用两个方面,从心的用来看,似有生灭心相,故有轮回;从心的体来看,本来无生灭心、无心也就无轮回。心的本体、体性是空无的,是无生灭、无轮回的,所以,如前所引,他认为“放下此心,轮回立尽”[注释:《轮回偈序》,《杨度集》,672页。]。这实际上是以追求主观心体的空寂为超脱轮回的境界。

四、对儒家反轮回说的回应

佛教传入中国以来,儒家学者一直对佛教因果报应论包括轮回说持否定态度,其直接反对轮回说的论点主要有:

(1)批评人与其他动物“并为众生”说。晋宋之际何承天根据儒家的“天地之性人为贵”的观点,在《达性论》[注释:《弘明集》卷4。]中指出,“人非天地不生,天地非人不灵”,认为人为万物之灵,人与天地“相须而成”,人能够广泛利用自然物,加工制作,为人类生活服务,而和其他动物不同。又说:“人以仁义立”,人具有其他动物没有的仁义道德。由此他突出人在宇宙中的地位,指出人“安得与夫飞沈蠉蠕并为众生哉?”“飞沈蠉蠕”,指禽兽虫鱼之类。认为怎么能将人与禽兽虫鱼并称为“众生”呢?人既不能和其他动物并称“众生”,也不可能轮回转生为其他动物:“生必有死,……奚有于更受形哉?”何氏坚持儒家关于人的崇高地位的价值观念,抨击“众生”说,并依据宇宙万物的自然规律,否定“轮回”说。

(2)反对轮回转生的“鬼神”论。宋代理学家张载说:“浮屠明鬼,谓有识之死受生循环,遂厌苦求免,可谓知鬼乎?以人生为妄[见],可谓知人乎?”[注释:《正蒙·乾称》,《张载集》,64页,北京,中华书局,1978。]张载从气本论出发,认为鬼神是气运动变化的形态,气聚显而成物为神,气散隐而为鬼。又说阳气主伸为神,阴气主屈为鬼,这既否定了鬼神的人格神的性质,又否定了鬼神灵魂的永恒存在。他据此批评佛教把人生视为苦命,因厌苦而力求避免死后轮回转生为鬼,是既非知鬼,也非知人。

(3)指斥轮回说是“怖”、“诱”之术。儒家认为:“且要天堂以就善,曷若服义而蹈道,惧地狱以敕身,孰与从理以端心。”[注释:慧琳:《白黑论》,《天竺迦毗黎因传》,《宋书》第8册,2390页。]佛教的天堂地狱说教不如儒家的义理道德实践,是“近欲未弭,远利又兴,……永开利竞之俗”[注释:慧琳:《白黑论》,《天竺迦毗黎因传》,《宋书》第8册,2390页。]。又说:“佛经怪诞,大而无征。怖以地狱,则使怯者寒心;诱以天堂,则令愚者虚企。”[注释:道安:《二教论·教指通局十一》,《广弘明集》卷8。]程颢也说:“佛学只是以生死恐动人。”[注释:《河南程氏遗书卷第一》,《二程集》,3页,北京,中华书局,1981。]这都是指责地狱天堂说是对怯者的恫吓,对愚者的诱惑,使前者战栗畏惧,令后者产生虚幻的企望。

(4)抨击轮回说是鼓动“买福卖罪”式的交易。晚唐文学家杜牧指出,官吏巧取豪夺,工商百般敛财,自知有罪,于是“奉佛以求救”,竞相布施财物,建寺塑像,祈求“有罪罪灭,无福福至”,是一种“买福卖罪”[注释:《杭州新造南亭子记》,《全唐文》卷753,第8册,7809页。]的交易行为。朱熹也说佛教“以其有生死轮回之说,而自谓可以不沦于罪苦也,则世之傭奴爨婢、黥髡盗贼,亦匍匐而归之。”[注释:转引自刘谧:《三教平心论》卷上,《大正藏》第52卷,787页上。]

佛教对儒家学者反轮回说的挑战作出了回应。它强调轮回是众生行为必然带来的生命转化,是道德和自然相结合的法则。中国佛教学者应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着重援引儒家等典籍的有关记载,以论证生死轮回的确凿存在。如元代刘谧作《三教平心论》,其卷下有两大段话是专门回应张载和程颢反轮回说的,文云:

《南史》载,梁武帝梦眇目僧执手炉入宫内,欲讬生王宫,觉而后宫生子绎。幼即病目,医疗不效,竟眇一目,是为元帝。《名臣言行录》载,范祖禹将生,其母梦一伟丈夫立于侧曰:“我汉将军邓禹也。”觉而产儿,遂名祖禹,以邓禹内行淳备,遂字之曰淳夫。以是证之,则儒家之书,固有轮回之说矣。……《隋史》载,开皇中,大府丞赵文昌死而复活,云:“于冥间见周武帝受罪。帝谓文昌曰:既还家,卿为吾向隋皇帝说,吾灭佛法罪重,为营功德,俾出地狱。”文昌奏其事,文帝遂敕天下僧尼为周武帝诵《金刚经》。《名臣言行录》载,王荆公子名雱,所为不善,凡荆公悖理伤道之事,皆出于雱。及雱死后,荆公仿佛见雱荷铁枷立于门侧。于是舍所居之半山为钟山寺,为其追冥福。以是证之,则儒家之书,固有地狱之说矣。乃谓释氏地狱之说为无有,何其未及思也。[注释:《大正藏》第52卷,791页中、下。]

地狱之说,前既言之矣,至于死而变为畜生,见于儒家之所纪者非一。鲧为黄能,彭生为豕,载于《左传》;褒君为龙,载于《史记》;赵王如意为犬,载于《前汉书》,是中国未有佛教之前,记载于儒书者如此,非释氏创为此说也。[注释:同上书,794页上。]

刘氏引证的例子,多系说梦和传说,他据此得出儒家也早有地狱畜生轮回之说,自然是儒家学者所不能同意的。但这些有关记载畜生轮回之说,自然是儒家学者所不能同意的。但这些有关记载确也有利于论证佛教轮回说,因此仍被佛教学者利用为构筑儒、佛调和论的素材。儒家反对佛教轮回说,而佛教学者则尽力沟通儒、佛的对立思想,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佛教与中国固有观念由冲突而转向融合的思想发展轨迹,体现了中国佛教思想的发展趋势。

中国佛教因果报应论的特色

以上我们论述了中国佛教因果报应论的内容,这里,我们将进一步分析佛教因果报应论的哲学内涵和社会功能,并揭示中国佛教因果报应论的基本特色。

一、因果报应论的哲学内涵

从理论思维的层面考察,因果报应论所蕴含的哲学内涵是十分丰富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就其要点来说,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人生本原论。佛教因果报应论认为,人是生死无常的、不自由的、痛苦的,而痛苦的原因在于人的无明和贪爱,在于人自身的思想和行为,即认为人的思想和行为是决定人自身命运的根源。这是佛教对人、人生、人类的一个基本看法。因果报应论强调人的一切都取决于人们自身的思想和行为,既非上帝的主宰,也非天命的安排。人是自作自受,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自己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从而原则上确立了人的主体地位,排除了神造论和天命论。与此相联系,佛教认为“万类纷纭,唯人最灵”[注释:真可:《法语·勉马大之》,《紫柏老人集》卷4,20页。]。六道之中,天,贪图享乐;阿修罗,脾性不好;畜生,太愚蠢;饿鬼和地狱,罪恶过于深重;唯有人最富有智慧和灵性,能够修行成佛,最终摆脱轮回之苦,是六道众生升沉的枢纽,实际上,六道轮回说是以人为中心的升沉学说。

同类推荐
  • 忏悔录

    忏悔录

    奥古斯丁的《忏悔录》是迄今为止对罪恶、神的显现以及拯救探索最为深入的著作之一,它激扬地宣告:信仰具有改变人生的力量。本书对我们思想的影响至今未衰。
  •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荀子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荀子

    《荀子》为战国时人荀况所著,是一部阐述先秦儒家思想的著作。从知识论的立场上批判的总结和吸收了诸子百家的理论主张,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明于天人之分”的自然观、“化性起伪”的道德观、“礼仪之治”的社会历史观,并在此基础上,对先秦哲学进行了总结。本书由荀况编著。
  • 每天读点《论语》

    每天读点《论语》

    《论话》集中反映了孔子的政治主张、哲学思想、品德修养、伦理道德和教育原则。全书共20篇。前10篇有9篇以记录孔子的言论为主,第10篇《乡党》记录了孔子日常的生活、琐事、态度;后l0篇中有8篇以记录孔子言论为主,第l9篇《子张》记录的是孔子弟子的言论。本书从《论语》申挑选出近百个影响深远、富有哲理的句子,分为处世的智慧、交际的魅力、为人的准则、做事的态度、成功的启示、心灵的超越、品德的修养、生命的真谛、学习的方法等章节,其中既有原文、译丈,还有后人评注、人生感悟,能让大家更清楚地了解孔子的思想,为自己的道德修养、立身处世找到一个可靠的途径。
  • 生命的菩提

    生命的菩提

    《唯识述记》云:“烦恼障品类众多,我执为根,生诸烦恼,若不执我,无烦恼故。”《生命的菩提》由于仲达编著,《生命的菩提》意在化解世人内心的苦痛,使迷惘者渡过心灵苦海,心生净土,修出佛心禅性,回归自性的灵山。愿人人都能以一颗阳光健康之心,享受禅的超越与洒脱。
  • 弗洛姆:有爱才有幸福

    弗洛姆:有爱才有幸福

    本书是新世界出版社本年度之末隆重推出的“思想大师谈人生系列”其一。丛书第一批共四本,主要是听现代西方的思想大师讲人生哲理。本书请弗洛姆出场,宣讲他“有爱才有幸福”的人生哲理,本书是领悟人类情感、获得最优心理的必读书。弗洛姆是现代思想中的“情爱大师”。他对现代人的研究和批判,对现代人心理状况的准确诊断,被称为“综合了弗洛伊德和马克思的学说”,使他成为现代心理学领域最权威的典范。他提出爱是一门实践的艺术,呼吁只有用爱才能拯救人类,使他成为美国最著名、最受欢迎的心理学家。
热门推荐
  • 上错床,嫁个“狼”

    上错床,嫁个“狼”

    前男友被别人吃干抹净却想吃回头草。现任领导却是个gay,赌气和那个男人一夜之后,丢下10元钱,记着,是姐买的你,这钱是你的服务费。谁知那个人却阴魂不散,纠缠不休,“既然这样,那我就是你的人了。”他说,“你要对我负责。。。。。。”从此,林清然栽了。。。。。。她被男友换了!不因为爱情,他们感情很好,不因为容貌,那个女孩儿比她还丑。也不是因为运气,她的桃花运正泛滥。。。。。。在宾馆免费观看活春宫!不是因为好奇,是因为心地善良,拔刀相助。被助的人却要她赔偿损失,而另一个人却要她以身报恩。靠!这都是些什么人?听说合欢花开的时候,就有一对远离的恋人要重逢,这么狗血的事情竟然也能让她碰上!如果真的是缘,那还要有这么多的波折干什么?这小子,也不是什么好“狼”!看来,缘份这东西,靠不住!推荐:《云天诀》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流行音乐之旅

    流行音乐之旅

    音乐与流行、欧美流行音乐之旅、中国流行音乐之旅三大编。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音乐、流行音乐、经典音乐等,其中还有一些经典的音乐赏析,供读者赏析参考。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囧羊羊VS黑暗狼

    囧羊羊VS黑暗狼

    她说:上天造女人,就是为了要给男人数钱的,女人和男人的关系,就是一只美羊羊和无数青青嫩草的关系……他说: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都是傻子,这是狼的幸福——尤其是,富有的傻子,在他眼里,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代号:肥羊!那个二十二岁的年轻姑娘,她一身白色睡衣,吊在卧室的门上,身形单薄纤弱,长长的黑漆发丝遮住她的面目,裸着脚,脚踝细弱白皙,像朵凋零的白玉兰花。那具男尸的脸好像被人用斧头之类的利器剁过,耳朵和鼻子都不知去向,干瘪的眼球一只挂在脸上,一只不翼而飞,只剩了一个黑洞洞的骷髅,供蛆虫钻进钻出,红的白的肌肉组织稀烂如泥,下颚骨也碎裂了,几颗牙齿散落得到处都是——两具尸体,一段破碎的情事,幕后凶手是谁?暗处一闪而逝的鬼脸是真是幻?看亦敌亦友的黑暗狼与美羊羊在精彩对手戏中,为你抽丝剥茧,一层一层揭开真相的面纱!
  • 蜜糖甜妻有点萌

    蜜糖甜妻有点萌

    新书已发【青梅好美味:竹马,甜蜜吻】顾伊伊满月当天,六岁的即墨然一句话将双方家长雷了个外焦里嫩。“顾叔叔,她这么丑长大一定嫁不出去,我就勉为其难收了吧!”顾伊伊四岁那年,被爸爸打包到即墨然家,美其名曰‘培养感情’。“哥哥,我要喝奶奶。”“……”“哥哥,我要拉粑粑。”“……”“哥哥……”即墨然看着那个拿着比脸还大的棒棒糖的小萝莉,心中无限后悔当初为什么要在她满月当天说那么一句话……温馨提示:阅读有风险,入坑需谨慎!
  • 狱风之古乐

    狱风之古乐

    古乐却浑然不知这惊天大阴谋,现在的古乐,还在宿舍睡觉呢,虽然在睡觉,但是他的心里比谁都清楚,该来的还是会来的,这王家,我一定要亲手灭了你……
  • 做事不要太老实

    做事不要太老实

    很多时候,老实就是愚笨和无知的同义词;很多时候,说一个人太老实无异于讽刺他是个大笨蛋。你可能常常为以下的问题感到头疼和郁闷:●因为害怕冒险而一直安于现状;●因为缺少主动而机会一再错过;●因为凡事想自己来却陷入孤立境地;●因为希望面面俱到却常为小事抓狂;●因为自我设限而一生碌碌无为;●因为担心丢面子而得不偿失;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就是因为你做事太老实。“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解决问题之前,一定要选择恰当的做事方式。做事太老实,付出再多努力也无济于事;反之,多一点心机,遇事多想几步,就能轻松解决遇到的难题。只有无法改变的死脑筋 没有无法改变的穷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