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3300000011

第11章 唐人历史意识中的“文景之治”印象(2)

当然,我们还看到,白居易在赞颂“文景之治”的同时,也说到了“开元之治”。唐人对“文景之治”尤其是汉文帝执政成就的特别推重,除了体现出政治意识较前代更为成熟而外,可能还与汉唐两位“太宗”执政阶段的对应关系有关。唐太宗是唐代第二代君主,而如果忽略吕后和汉惠帝执政的15年,则汉文帝也被看作汉高祖的成功的政治继承人。《史记》卷一〇《孝文本纪》记载,汉景帝即位,制诏御史:“盖闻古者祖有功而宗有德,制礼乐各有由。”“其为孝文皇帝庙为昭德之舞,以明休德。然后祖宗之功德著于竹帛,施于万世,永永无穷。”群臣议曰:“世功莫大于高皇帝,德莫盛于孝文皇帝,高皇庙宜为帝者太祖之庙,孝文皇帝庙宜为帝者太宗之庙。天子宜世世献祖宗之庙。郡国诸侯宜各为孝文皇帝立太宗之庙。”唐人在说到汉代这位“太宗”的时候,自然是会联想到唐代那位“太宗”的。

在唐人的历史意识中,“文景”时代的政治成功,是成就和巩固汉王朝帝业的重要基础,即所谓“汉室巍巍,其化钟于文景”(崔融:《嵩山启母庙碑》,见姚铉纂:《唐文粹》卷五二,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甚至与中央政权分庭抗礼,形成“犬牙相制”趋势的诸侯王国,也呈现出和睦气象,如《史记》卷一七《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司马贞《索隐述赞》:“降及文景,代有英王。鲁恭、梁孝,济北、城阳。仁贤足纪,忠烈斯彰。”唐人对“汉文帝”的评价,如前所说,首先是肯定其“恭俭”。

《贞观政要》卷六《论奢纵》记载,贞观十一年侍御史马周上疏陈时政,其中有对汉文帝节俭的赞美,“汉文帝惜百金之费,辍露台之役,集上书囊,以为殿帷,所幸夫人,衣不曳地,至景帝以锦绣纂组妨害女功,特诏除之,所以百姓安乐。至孝武帝虽穷奢极侈,而承文景遗德,故人心不动。向使高祖之后,即有武帝,天下必不能全”(《旧唐书》卷七四《马周传》。《新唐书》卷九八《马周传》略同。《唐文粹》卷二七题作《请崇节俭及制诸王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张说所谓“汉孝武当文景俭之积”(张说:《大唐开元十三年陇右监牧颂德之碑并序》,见《唐文粹》卷二二。),刘禹锡所谓“文景之欲,处身以约,播其德芽,迄武乃获”(刘禹锡:《山阳城赋》,见《刘宾客文集》卷一,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74。),说的也是同样的意思。(《晋书》卷五九《长沙王传》:“文景受图,武皇乘运。”则从另一角度说到文景行政和武帝行政的关系。)帝王贵族消费生活的奢和俭,看起来是小事,实际上却是关系到政局的安危和国家的兴亡,关系到“天下”是否能“全”的大事。以文景时代和汉武帝时代进行比较,还有刘禹锡这样的分析:“夫民足则怀安,安则自重而畏法;乏则思滥,滥则迫利而轻禁。故文景之民厚其生,为吏者率以仁恕显。武宣之民亟于役,为吏者率以武健称。其宽猛迭用,犹质文循环,必稽其弊而矫之,是宜审其救夺耳。”(《答饶州元使君书》,见《刘宾客文集》卷一〇。)按照白居易的说法,文景时代德政的实现,不仅仅在于经济政策的宽松,还在于行政和司法的开明,“当汉文景之时,节用劝农,海内殷实,人人自爱,不犯刑法”(《白氏长庆集》卷六五《止狱措刑》。)。“成康阜其俗,礼让兴行。文景富其仁,盗贼屏息。此安业厚生之验也。由是观之,则俗之贪廉,盗之有无,系于人之劳逸,吏之贤否也”(同上书,《去盗贼》。)。

杜佑《通典》卷七说宋武帝事业,使用了“比前汉之文景焉”的措辞。同书卷一七对文景之治又有具体的评价:汉室干戈,以定祸乱,贵尚淳质,髙后举孝悌力田,文景守而不变。故下有常业,而朝称多士。这里所谓“淳质”,应当接近前引颜师古《汉书》注评价“文景之治”时所谓“醇,不浇杂”,以及《旧唐书》卷一四《宪宗纪上》所谓“文景化,百王莫先”。在唐代政论中,“文景之治”是最理想的盛世。陆龟蒙曾经有“及汉文景后,鸿生方”(陆龟蒙:《袭美先辈以龟蒙所献五百言既蒙见和复示荣唱至于千字提奖之重蔑有称实再抒鄙怀用伸酬谢》,见《甫里先生集》卷一,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6。)的诗句。李德裕也写道:“周美成康,汉称文景。至化深厚,大道和平。人自禀于孝慈,俗必臻于仁寿。”(李德裕:《贺废毁诸寺德音表》,见《李卫公会昌一品集》卷二〇,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唐人的“文景之治”评价中,多见以唐代帝王相比附者。

例如,杨炯《公卿以下冕服议》赞颂唐太宗功绩,以“文景”事业相比况:“今上以纬地经天之德,汉称文景,周曰成康,讲八代之乐,蒐三王之礼,文物既行矣,尊卑又明矣,天下已和平矣,万国已咸宁矣。”(《全唐文》卷一九〇,北京,中华书局,1983。)裴垍《贤良策》写道:“至汉文及我太宗皇帝,皆不以宝位自矜,不以洪业自恣,率身以政,御物以仁。”(裴垍:《贤良策》,见《增注唐策》卷一。)所谓“不以宝位自矜,不以洪业自恣”,正是上文说到的“恭俭”之“恭”。白居易有同样的论说,将同代帝王唐太宗、唐玄宗与西汉文帝、景帝并论:“炎汉勃兴,奄有四海,仅能除害,未暇化人。迨于文帝、景帝,始思理道,躬行慈俭,人用富安,礼让自兴,刑罚不试,升平之美,邻于成康,载在《汉书》,陛下熟闻之矣。降及魏晋,迄于梁隋,丧乱弘多,殆不足数。我高祖始建区夏,未遑缉熙,迨于太宗、玄宗,抱圣神文武之姿,用房杜姚宋之佐,谋猷启沃,无怠于心,德泽施行,不遗于物,所以刑措而百姓欣戴,兵偃而万方悦随,近无不安,远无不服。虽成康、文景,无以尚之。载在国史,陛下熟知之矣。然则周秦之乱极矣,及文景继出,而昌运随焉。梁隋之弊甚矣,及二宗嗣兴,而王道融焉。若谓天地生成之德渐衰,家国君臣之道渐丧,则当日甚一日,代甚一代,不应衰而复盛,浇而复和。必不尔者,何乃清平朴素之风,薄于周秦之交,而厚于文景之代耶?顺成和动之俗,丧于梁隋之际,而独兴于贞观、开元之年耶?由斯言之,不在时矣。”(《白氏长庆集》卷六二,《风行浇朴》。)

这种似乎已经形成文字习惯的以同代帝王与“文景”的比附,说明了什么问题呢?这种言论,是真心崇敬的表露吗?或者只是使用了标榜往古以批判现实的策略呢?或许这样的分析是有合理性的,即发表这些评论的人,试图以“文景”的德政作为现世当政者的榜样,内心也期望以“文景”事迹形成对现世当政者的约束。

李德裕还曾经写道:“暨汉之文景,尊奉黄老,理致刑措,时称大康。开元中元(玄)宗经始清宫,追尊元(玄)祖,阐绎道要,遂臻治平,六合晏然,四十余年。”(李德裕:《宰相再议添徽号状》,见《李卫公会昌一品集》卷一〇。)以“开元中元(玄)宗”“追尊元(玄)祖”与“汉之文景,尊奉黄老”相比照,这种附会,是试图在政治哲学和宗教学之间寻找另一种文化共同点。释贯休有诗云:“曾亲文景上金銮,语共容成语一般。久向红霞居不出,若非清世见应难。满药熟分仙尽,几局棋终看海干。略问先生真甲子,只言弟子是刘安。”(释贯休:《赠轩辕先生》,见陆永峰校注:《禅月集校注》卷二一,成都,巴蜀书社,2006。)诗句称“曾亲文景”,将自己所生存时代与文景之世间的时间距离在想象中消泯,自然又是另一种境界了。

《史记》卷一〇《孝文本纪》这样赞美“文景之治”的成就:

“汉兴,至孝文四十有余载,德至盛也。”《新唐书》卷二《太宗纪》如此颂扬贞观之治的成功:“自古功德兼隆,自汉以来未之有也。”“盛世”的形成,似是说主要在于执政集团“德”之“盛”。

杜甫《送重表侄王殊评事使南海》诗说贞观时事,有“盛世垂不朽”(杜甫撰,郭知达集注:《九家集注杜诗》卷一五,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句。透露出唐人的“盛世”观。回顾历史,应当说,所谓“盛世”与“衰世”相比,大略比较安定,可以给予民众以较宽松的生存空间,给予社会以较有利的发展条件。历史上多次形成的所谓“盛世”,常常是执行比较合理的政治原则,成功地调节阶级关系,完善社会秩序,而终于得以实现的。

但是,另一方面,如白居易“官家道傍德政碑,不镌实录镌虚辞”(《白氏长庆集》卷四,《青石》。)诗句所说,我们考察涉及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有关现象,应当穿破表征透视其真质。正如鲁迅所指出的,历史上“人的言行”,在明处和暗处,“常常显得两样”,古来帝王们炫示“盛世”的种种政治宣传,其实往往是“黑暗的装饰”,“是人肉酱缸上的金盖,是鬼脸上的雪花膏”( 鲁迅:《夜颂》、《准风月谈》,见《鲁迅全集》第五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号称“德泽施行,不遗于物,所以刑措而百姓欣戴,兵偃而万方悦随,近无不安,远无不服,虽成康、文景,无以尚之”,在“文景之治”之后创造另一“盛世”“贞观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在以合理政策施行“德泽”之外,也喜好妄自夸饰的政治虚荣。例如,贞观二年(公元628年)京师发现蝗灾迹象,唐太宗竟手捉蝗虫而吞食之,宣称:我宁愿让你食我的肺肠,也不愿让你食百姓之谷粮。李贽《史纲评要》就此批注:“沽名。”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唐太宗令将魏徵包含政治批评意见的奏疏列于屏障,并录付史馆,宣称以此“使万世知君臣之义”。李贽又有批注:“太宗到底有沽名之念在。”唐太宗问记录自己言行的《起居注》的执笔者褚遂良:朕有不善,卿也记录下来吗?李贽又批注:“太宗好名之心,逗漏于此矣。”唐太宗看到记载六月四日玄武门之变自己杀害兄弟的情节语多微隐,对房玄龄说,古时周公杀管叔、蔡叔,是为了安定周室;季友鸩杀叔牙,是为了保存鲁国。我的行为也大体相类。史官不必忌讳,可以削去浮辞,直书其事。李贽批注:“若无周公、季友在前,决要删去矣。好名者之心固如此。”李贽还写道:“读史至唐文皇,亦觉心开目明。其从谏处虽出好名,正所谓三代以下惟恐不好名也,不犹胜于愎谏者耶?”说唐太宗的“从谏”出于“好名”,有表演性质,但是毕竟优于根本拒绝谏言的刚愎之主。而夏商周以来的帝王,其实没有不“好名”的。(参见李贽:《史纲评要》卷一八,北京,中华书局,1974。)李贽所指出的以虚伪表演博取“浮辞”的“好名”、“沽名”的动机,是我们在读史时可以时常发现的。有的西方史学家曾经指出,在中国古代,“国家的主宰们由于掌握着极权力量,所以很容易维持最适合统治者的宣传条件”。“专制者可能把他们的政权描述为仁慈的政权,但是实际上,即使在最顺利的情况下,他们也总是力求达到对自己最适宜的、而不是对人民最适宜的理性条件”。这种政治体制的特征,“是仁慈的形式和暴虐的实质”(参见李贽:《史纲评要》卷一八,北京,中华书局,1974。)。我们在讨论古代“盛世”“仁慈的”特点时,不能不注意这一情形。

后人评说“文景之治”,也有不尽符合历史真实的情形。如有人说“文景”时代已经抬高了“儒术”的地位:“炎汉勃兴,更修儒术,文景已降,礼乐复彰,化致升平,治几刑措。故西京有六学之美,东都有三本之盛,莫不纷纶掩蔼,响流无已。”③对照历史记载,可知前引“汉之文景,尊奉黄老”之说,更为切近史实。唐人对“文景之治”的评价,也有类似的情形。如前引《史记》卷一七《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司马贞《索隐述赞》:“降及文景,代有英王。鲁恭、梁孝,济北、城阳。仁贤足纪,忠烈斯彰。”我们看到,尽管“文景”时代出现过所谓“忠烈”、“英王”,但是西汉一代最大规模的内乱——吴楚七国之乱,也正是发生在汉景帝时代。

《宋史》卷一五六《选举志二》记载,有人曾经对科举考试的命题内容提出批评:“今之论史者独取汉、唐混一之事,三国、六朝、五代为非盛世而耻谈之,然其进取之得失,守御之当否,筹策之疏密,区处兵民之方,形势成败之迹,俾加讨究,有补国家。请谕春官:凡课试命题,杂出诸史,无所拘忌……”这样的意见,得到采纳。通常论史者只注重汉、唐大一统时代的成功,而“三国、六朝、五代为非盛世而耻谈之”,其实,在这样的非盛世的时期,有关政治决策所谓“进取之得失,守御之当否,筹策之疏密,区处兵民之方,形势成败之迹”等,如果认真研究总结,也是可以“有补国家”的。这样的意见,其实点明了传统“盛世”观的一种偏见,就是说,只有所谓“汉、唐混一”这样的公认的“盛世”才体现了政治的成功,只有这样的“盛世”才实现了历史的进步。事实上,历史的真实告诉我们,在“三国、六朝、五代”等“非盛世”的时代,往往也可以实行重要的改革,推行必要的善政,实现历史的进步,也是可以提供许多“有补国家”的宝贵经验的。关心政治史的人们,在进行有关思考时,应当“无所拘忌”,不要受传统成见的束缚。

同类推荐
  • 旧制度与大革命

    旧制度与大革命

    《旧制度与大革命》是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的著作,通过对大量史实的分析,揭示了旧制度与法国大革命的内在联系。本书探讨的是法国大革命时期原有的封建制度由于腐败和不得人心而崩溃,但社会动荡却并未带来革命党预期的结果,无论是统治者还是民众,最后都被相互间的怒火所吞噬,是研究法国大革命时期历史的必读书。
  • 乱世解码:犀利说民国

    乱世解码:犀利说民国

    本书是一部面向大众的另类民国史,另类的解读中国最混乱、最精彩的乱世乱局,解密民国大佬们的黑白人生,破译乱世的生存法则。读懂了乱世,你就读懂了历史、读懂了人生,自然会勘破英雄、枭雄的权谋野心,伟人、小人的生死心结。
  • 穿越三国之天下归心

    穿越三国之天下归心

    曹操说:汝的谋略修为远胜于吾,他日必当有一番大作为。孔明说:汝真乃天神下凡,吾佩服之。孙权说:遇到汝,吾才败得心服口服。刘备说:本以为最棘手的大敌是曹操,没想到还有汝!仲达说:汝乃妖孽也,吾不与汝相争便是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且看他如何颠覆乱世,成就霸业!名扬天下!
  • 武乡,敌后文化的中心

    武乡,敌后文化的中心

    抗日战争中,八路军与武乡民众一道,在武乡这片土地上,团结合作、共同抗敌,先后与敌人进行了大小战斗6368次,歼敌28830人,取得了辉煌的战绩,可以说武乡的山山岭岭上都有过激烈的战斗,沟沟洼洼里都有着烈士的忠骨。《武乡敌后文化的中心》主要收集整理了发生在我县境内一些重大战役战斗,以展示武乡人民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与八路军并肩作战,用小米加步枪打出红色江山的光荣历史。
  • 读史学心机

    读史学心机

    历史之中饱含着华夏先哲们的无穷智慧,记载着炎黄子孙的辉煌业绩,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祖先给我们留下的一笔丰厚的遗产。既然历史就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那么我们就更应该用自己的智慧去进行深入的挖掘。我们要专注于“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坚持不懈;体味“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的豪气凌云;同时,我们也要警醒于“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悲哀。我们应该用自己的智慧,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加绚丽多姿。
热门推荐
  • 总裁,不爱请放手!【全本】

    总裁,不爱请放手!【全本】

    家族破产在即,思若惜被追债。每每看到他的眼睛,若惜都知道,他爱的不是自己,从来不是。她对他的关怀,他一个白眼就把她打发了。然而当她忍无可忍,决定离开的时候,他却伸出手死死抓住她,冷冷宣布背叛他的下场,“思若惜,你若敢离开,下次再回来求我的时候,我会让你付出比现在多十倍的代价!你知道我的手段!……”============================薇薇的全本和在更新的小说,大家顺便收藏下吧!《邪情王爷的弃妃【全本】》古韵古风http://m.pgsk.com/a/207363/《我们没有在一起》都市情感http://m.pgsk.com/a/216558/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婚丧喜庆指南(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婚丧喜庆指南(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本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的新旧习俗对比来介绍中国的婚丧喜庆文化:结婚、丧葬、寿诞、节日。
  • 会疼自己的女人最幸福

    会疼自己的女人最幸福

    幸福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幸福也不是命中注定的,幸福应该先从如何心疼自己开始。这本书从恋爱、婚姻、职场、身心调养等和幸福相关的各个方面全方位地诠释如何获得幸福的方式,唯美的文字精灵中跳跃着捕捉幸福的灵光,在梦幻与现实的迷幻中清晰地指出通往幸福的方向和道路。
  • 流舞

    流舞

    一夜纠缠,躺在她身侧的不是别人,是刚刚成为她老公的男人。她痴痴地看着他的侧脸,陌生的俊逸霸气,让她快要忘了两个人的关系。“季泽洛先生,你愿意娶尹夏侬小姐为妻吗?”礼堂安静下来,只听得到他一个人的声音。“我愿意。”她用余光打量着他,严肃的脸上看不到半点喜悦,像是在谈一件公事,又像是买一件衣服。这样的人,是她要嫁的吗?是她要共度一生的男人吗?“尹夏侬小姐,你愿意嫁给季泽洛先生吗?”愿意吗?之前的决心和勇气在此刻显得卑微起来,所有的信念也开始动摇,她真的能忘了他吗?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一生,一世,一双人。美好一点一点的消逝幻灭,什么也没有剩下。他不愿意骗她,不愿意伤害她,可是他顾铭倾就是伤害了,伤害得体无完肤。顾铭倾,我会幸福,幸福给你看。“我愿意。”季泽洛,你到底为什么要娶我?他娶她,不过是为了报复背叛他的挚爱;她嫁他,不过是心灰意冷时的肆意而为。这场婚姻,到底是谁的错?尹夏侬,他的妻子。这个可怕的小女人,本来以为娶了她就会有报复的快感,可是为什么她却让他欲罢不能,乱了阵脚?两个本无交集的人,究竟能谱出怎样的恋曲?当曾经伤她无痕令她心死的男人再次出现时,那一波秋水能否再起涟漪?女主非弱势,男主亦腹黑,两相交锋,火花四溅。推荐陌歌的完结作品《倾城烈焰》陌歌的群号:76856918,欢迎加入
  • 每天学一点美学常识

    每天学一点美学常识

    当我们翻开书,去努力寻找时,才恍然发现,那些常识性的知识,是我们学习、工作、生活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常识是最基础的、最朴素的,但同时也是最丰富、最深刻的。
  • 极品强仙

    极品强仙

    为得修仙宝典与敌人同归于尽的萧铮睁开眼来,发现自己竟成了一个被抛弃的私生子。懦弱?无能?书呆子?穷小子?让这些代名词统统见鬼去吧!他萧铮我行我素、弑佛杀神,为的,便是要在这繁华大都市中问道求仙,做这世间的最强者!
  • 权国

    权国

    “风起云涌的大陆,战乱四起的王国,铁蹄是的我的脚步,箭镞是我的眼睛,战场猎鹰的旗帜迎风飘扬,从偏远的南部到繁华的京都,以独特的视角,波澜壮阔的战争,再现一个帝国的崛起之路(骑马与砍杀题材小说)
  • 乱世红颜小凤仙

    乱世红颜小凤仙

    那一些生与死,并与蔡擦出爱情的火花。她体验过人生的富贵荣华,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感受过社会的冷漠无言,感慨过孤苦可怜,却只能为救国救民而放弃幸福。在她经历了美好的爱情后,惆与怅,愤与怒却依旧挥之不去。书中的小凤仙从一个满洲贵族后裔,小凤仙认识了民国名将蔡锷,经历了家道的没落和残酷命运。小凤仙是一个历史的符号,经历过坎坷的命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