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3300000012

第12章 论道家黄老之学的源流 特点与历史作用(1)

吴光

目前,学术界对黄老学的研究虽然取得了许多新成果,但仍有不少人在沿袭名家未经深考之见,如关于黄老学的形成时代、理论特色的分析及所谓《黄帝四经》的说法,就有一些学者在人云亦云、习非成是。所以,有必要加以澄清。本文对黄老学的源流、特点及其在汉代社会史、思想史上的作用作一论析。

一、黄老学派的起源与演变

过去,中国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大多数是沿袭郭沫若在《十批判书·稷下黄老学派的批判》中提出的看法,即认为黄老学派形成于战国早中期,田骈、环渊、接子、宋钘、尹文等稷下学者都属于“稷下黄老学者”。提出这类见解的一个前提是认为作为道家创始人的老子(老聃)是春秋时期人;而其立论根据主要是司马迁在《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所说慎到、田骈等人“皆学黄老道德之术,因发明序其指意”一句话。自从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甲乙本和《经法》等四篇古佚书①出土以后,学者开始重新研究和评价黄老学派和黄老之学的问题,但往往将早期道家和黄老学派混为一谈,或者把研究的视野局限在《经法》、《十六经》、《称》、《道原》四篇古佚书上。例如唐兰先生在《马王堆出土〈老子〉乙本卷前古佚书的研究》中就推测黄老学派形成于公元前4世纪的前期(即战国中期)。他说:从河上丈人到乐臣公,“师徒之间已有五代。三十年为一世,五代师徒有一百五十来年。盖公教曹参是公元前三世纪末到二世纪初年的事,加上一百五十年就是公元前四世纪前期了。这也可以说明黄帝之言的流行应在公元前四世纪的前期了”。实际上,师徒之间不一定相差三十年,年龄相近也可称师徒,例如孔子(公元前551年生)与弟子子路(公元前542年生)就只相差九岁。可见这种推测方法是不科学的,因而其结论也难成立。

我既不同意郭沫若的“稷下黄老学派”说,也不同意唐兰的“黄老学派形成于战国中期”说和“黄帝四经”说,更不赞成把黄老学著作仅仅限于《经法》等四篇古佚书的见解。这里只做简单辨析。

从古代道家形成演变的大势而言,我们大致可以划分为三大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为老学形成阶段,如果从老聃以前的道家先驱算起到老聃著《上下篇》为道学奠基,则包括春秋末期至战国初期,其代表人物有范蠡、杨朱等道家先驱以及老聃、关尹、列御寇等道学奠基人物。他们的思想宗旨是贵因、重生;贵无为、任自然;贵清、贵虚。其思想倾向基本上是反儒非墨的。第二阶段为新老学阶段,即庄子学派(其代表人物是庄周及其后学)和稷下道家学派(其代表人物有彭蒙、田骈、慎到、环渊、接子等)形成发展时期。其时代处于战国中期至后期,其思想倾向既有反对或贬斥儒、墨、名、法的一面,又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兼容或吸收儒、法思想的一面,但尚未形成黄老学“以道为宗,兼采百家”的综合特色。第三阶段为黄老学阶段,即从战国末期至西汉中期,为道家黄老学派形成、发展、兴盛乃至衰落阶段。

黄老学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大致有三大背景:第一,战国末年,伴随着国家统一趋势的日益明朗化,思想领域相应出现了从“百家争鸣”走向“百家合流”的趋势,道家学说也表现出从排斥别家到兼采诸家主张,从而融为新道家思想体系的倾向,于是开始了由新老学向杂家黄老学的转化。第二,国家统一趋势的明朗化需要塑造一个统一的中央君主,于是在战国末期,关于黄帝的传说日益增多,假托黄帝立言的风气日炽,所谓“黄帝书”也就应运而生。然而各派思想家笔下的黄帝形象各不相同,正如司马迁所说的是“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①。在这个“百家言黄帝”的潮流中,道家学者尤其积极,他们不仅尊奉《老子》为经典,而且假托黄帝立言并以《黄帝君臣》之类的道家著作为经典,于是早期道家转变为黄老道家。第三,自春秋末至战国末,中国长期处于诸侯征战、大国争霸的动乱之中,人民最需要休养生息、安居乐业。所以,一种以老子“自然无为”之道为基调而又兼采阴阳、儒、墨、名、法的“积极无为”的思想学说应运而兴。尤其是西汉初期,统治者为了恢复发展经济、巩固新王朝统治的需要,采取黄老之学所主张的“与民休息”、“无为而治”政策,是符合民意的。这也是黄老之学之所以能在汉初占据思想上的统治地位的原因所在。

秦汉之际的黄老学派,可以分为楚国黄老学派、齐国黄老学派、吕不韦学派、汉初黄老学派等派别。楚国黄老学派是从老庄学派逐步演变而来的,过去被人当作“伪书”的《鹖冠子》和从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黄老帛书》可以考定为这一派的代表作,他们的活动时代是在战国末期至秦汉之际。齐国黄老学派是从稷下新老学演变而来的,其代表人物是《史记·乐毅列传》所记载的河上丈人、安期生、毛翕公、乐瑕公、乐臣公、盖公这一派,“善修黄帝老子之学”、“显闻于齐”,活动时代并非如唐兰先生所说的是在“公元前四世纪前期”至汉初的近两百年间,而是在公元前240年至公元前194年前后数十年间。(关于齐国黄老学派的形成年代,参见吴光:《黄老之学通论》,124~127页。)吕不韦学派是指秦统一全国前集中于吕不韦门下从事编纂《吕氏春秋》(即《吕览》)的道家学者。《吕氏春秋》这部书,过去被当作“漫羡无所归心”的“杂家”著作,我却认为它是一部以道家为宗,兼采诸子理论的“杂而有章”的黄老学著作,对此,我在《黄老之学通论》第五章第三节中已作出较详细的考辨。至于汉初黄老之学,由于统治者的推崇而蔚然成风,学者遍布朝野,但主要的是司马谈以及以淮南王刘安为首的淮南学派,其代表作是《论六家要指》和《淮南子》,还有假托先秦的文子(可能指越大夫文种)立言的《文子》一书。(关于《文子》其书及其作者的考证,参见吴光:《〈文子〉新考》,载《河北师院学报》,1984(2),收于氏著:《古书考辨集》,台湾,允晨文化公司,1989。)

二、黄老之学的理论特点

过去,学者们往往用“清静无为”或“无为而治”去概括黄老之学的理论特点,我觉得是缺乏具体分析和不确切的,因为这种说法并没有将老子之学或早期道家之学与黄老之学区别开来。实际上,凡是道家都是“无为”主义者,但各家的具体内容和学说本质却有“肝胆楚越”之别。黄老之学作为道学发展新阶段,既有继承老学基本理论的一面,又有改造并发展老学和新老学理论的一面。两者有同更有异,我们应当分辨其同异。

从“同”的一面说,二者在哲学上都是以老子的“道”论为宗,属于客观唯心主义体系,并包含了许多朴素辩证法观点。在政治思想上,二者都以“清静无为”理论为基础,主张统治者少干涉人民的生活。这些“同”的方面,表明了它们与儒家、法家、墨家等学派的根本不同而归属于道家学派。

然而,我们不仅要看到各家学说之“同”,更要说明其“异”,即具体分析每家的特点,从而了解各个思想家对人类历史包括思想提供了一些什么新东西,作出了哪些新贡献,或者是在哪些方面倒退了,起了什么消极作用。由于道家学派在其不同发展阶段上有众多流派,本文不能一一分析比较,只拟就黄老之学与老庄之学的学说特点作一简析。

黄老之学与老庄之学在理论上的“异”,主要表现在两个基本方面:第一,在与先秦各家学说的关系及取舍的态度方面,老庄之学表观出与各家学说的明显对立、相互贬斥,如《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所说:“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这叫做“道不同不相为谋”。而黄老之学则不然,它突出地表现出以早期道家理论为基础,兼综杂采阴阳、儒、墨、名、法等各家学说之“善”的特点。第二,在阐述道家的“自然无为”理论方面,老庄所强调的是纯任自然而反对主观人为,是消极“无为”主义。而黄老道家强调的是“无为而无不为”,强调“待时而动”、“因时制宜”,既有尊重自然规律反对盲目行动的一面,又有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做到有所作为的一面,是一种积极“无为”主义。对于这两个特点,司马谈的《论六家要指》为我们提供了十分有益的启示,而现存的早期道家著作(如《老子》、《庄子》)以及黄老学著作(如《黄老帛书》、《淮南子》)等则是可资比较的可靠资料。

《论六家要指》指出:

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

在司马谈看来,阴阳、儒、墨、名、法五家各有优劣短长,唯独道家能取各家之长而避其短,因而能做到与时俱进,顺应变化。道家理论无论对制订常规或处理具体事务,都非常适合。它的主旨简单容易掌握,费力小而功效大。

那么,司马谈所谓的各家“善长”和“精要”是什么呢?他说,阴阳家“序四时之大顺,不可失”;儒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墨家“强本节用,不可废”;法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名家“正名实,不可不察”。

显然,司马谈所说的道家,在老子学说中根本找不到,在庄子学说中则找不全。《老子》是反儒、非墨的,谈不上它有“因阴阳之大顺,撮名法之要”的内容。而在《庄子》书中,虽然有受儒家、名家思想影响的表现,但从基本方面说,它还是直接继承和发挥老学而贬斥儒、墨、法家之学的。我们看《盗跖篇》借盗跖之口痛骂孔子的言论,以及《天下篇》对各家学说的评论,就可明白庄学“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的基本立场了。这说明,以老庄为代表的早期道家并不具备兼采各家之善要的学说特点。

而黄老道家的著作则与早期道家著作不同,无论是《黄老帛书》、《鹖冠子》还是《吕氏春秋》、《淮南子》,都具有司马谈所说的道家学说特点。那些在司马谈看来不可改易废失、不可不察的内容,在上述黄老学著作中都能找到。例如,在《黄老帛书》四篇古佚书中,就有许多内容是吸收了阴、阳、儒、墨、名、法诸家主张的。它受阴阳家影响的方面,集中表现在“阴阳刑德”理论。《称》篇所谓“阴阳之大义”,《十六经》所说“春夏为德,秋冬为刑,先德后刑以养生”,都是《黄老帛书》“因阴阳之大顺”的证明。它受儒家影响的方面,如说“受命于天”、“顺天者昌,逆天者亡”、“德积者昌,殃积者亡”、“优末(惠)爱民,与天同道”、“先德后刑,顺于民”(均见《十六经》)等;受墨家影响的方面,如说“兼爱无私,则民亲上”(《经法·君正》)。这是帛书“采儒、墨之善”的证明。它还兼采了名、法之要,如说“名正者治,名奇者乱。正名不奇,奇名不立”(《经法·君正》),又说“天下有事,必审其名”(《经法·名理》)、“名实相应则定,名实不相应则争”(《经法·论》),这些显然是从名家理论中来的。如说“法者,引得失以绳,而明曲直者也”(《经法·道法》)等,显然是吸取了法家主张。但因其大顺也好,采撮善要也好,都是把各家理论主张采入道家理论体系之中,都置于“道”的统率之下,如《道法》讲“道生法”(《君正》)等。然而,兼采儒、墨、法家政治主张的目的还是为了达到“一道同心”,《黄老帛书》对各家思想的兼采和吸收,并不是简单的拼凑。它是以道为宗,兼采各家,并非像有的学者所说是“以道法为主兼采儒、墨、阴阳、名家”的“道法家”。

由此可见,黄老之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以早期道家理论为基础,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要点,而形成了新的道家理论体系。

在“无为”理论方面,老庄哲学所宣传的,是绝对的“无为”和“不争”,是消极无为主义。如老子主张“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能辅万物之自然而弗敢为”,认为“圣人”之所以能统治人民,只是由于他与天下“无争”,“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均见《老子·德篇》)。庄子以“虚静恬淡,寂莫无为”为“万物之本”(《天道》),并以“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恶乎知君子小人”的原始蒙昧时代为“至德之世”(《马蹄》)。这与老子的无为主义是一致的。

黄老道家却不然,他们虽讲无为,却并不回避现实社会的矛盾,也不放弃斗争。他们所强调的,是积极“无为”和“适时而争”。如《吕氏春秋》一再强调了君道无为而臣道有为的思想,认为“君道无知无为而贤于有知有为”(《任数》)、“君……能执无为,故能使众为”(《分职》);《淮南子》则明确指出,黄老道家所谓的“无为”,并不是指“寂然无声,漠然不动,引之不来,推之不往”的消极无为,而是“循理而举事,因事而立功”,即根据客观规律因势利导而有所作为的积极无为(《修务训》)。《黄老帛书》所讲的“无为”理论,则强调“静作得时”(《十六经·姓争》)、“应动静之化,顺四时之度”(《经法·论》)。即顺应自然变化的规律而有所作为,而不要违背自然规律盲目行动。这也是积极“无为”理论。帛书《十六经》说:“夫作争者凶,不争亦毋(无)以成功。”就是说,虽然主动进攻有危险,但消极不争也不会获得成功。这正是“适时而争”的“有为”主义了。可见,黄老道家主张的“无为”,不是消极的无所作为,而是积极审察时机适时而动,顺应客观形势和自然规律的变化而有所作为。

对于道家的“无为无不为”理论,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指》中有精辟概括:

道家无为,又曰无不为。其实易行,其辞难知。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势,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不为物先,不为物后,故能为万物主。

这里的“虚无为本”是传统道家思想,“因循为用”却是新道家思想。“不为物先”合于老庄,“不为物后”却是黄老了。显然,这样的道家之“术”,与上述《黄老帛书》、《淮南子》的主张若合符节。这表明,司马谈所谓的“道家”,其实并非老、庄一类早期道家,而是指秦汉之际的黄老道家,只不过他对二者未加具体区分罢了。

总之,在思想理论上以老子道论为宗、兼采先秦诸子学说要旨,在“无为”论方面表现出对老学的消极无为主义加以改造和扬弃、强调“因时循势”、“待时而动”,因而赋予“无为无不为”理论以积极无为(实即主动有为)的性质,这是黄老之学的两大特点。当然,它还具有其他一些特点,例如,黄老之学比较注重实际的政治、人事,较少谈论玄妙深奥的哲理问题,等等,恕不详论了。

三、黄老之学的历史作用

道家黄老之学,在古代社会史、思想史上起了什么作用、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呢?现从两个方面略作评述。

1.对汉代社会发展的影响

黄老之学之所以在汉初七十年间蔚然成风,并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最根本的原因,我认为有两条:一是黄老之学适应了当时缓和社会矛盾,恢复和发展经济的民生需要。二是适应了汉初统治阶级革除秦代弊政、积蓄力量以巩固新王朝统治的政治需要。

整个战国时期,中国社会都处在绵延不绝的战争之中,人民长期遭受战乱之苦,迫切需要和平与统一。然而,秦始皇统一全国之后,并没有给人民带来休养生息的机会,反而实行严刑苛法、繁徭重赋的极端专制主义的法家政策,结果加剧了社会矛盾,激起了人民起义,导致“二世而亡”。汉王朝初建之时,面临着极端严重的困难。《汉书·食货志》记载说:

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天下既定,民亡(无)盖藏,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同类推荐
  • 重生武大郎

    重生武大郎

    穿越了!没有成为王侯,没有成为神仙妖怪,悲催的成了武大郎!幸好是少年,于是侏儒式的武大郎经由现代菜鸟调教,长成了八尺大汉!上梁山,战土豪,斗官僚!现代人在战火纷飞的乱世能否成就一番霸业?--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冒牌知县

    冒牌知县

    刑警穿越来到宋太宗初年,正巧遇见一个沮丧的知县悬梁自尽。在发现自己跟这知县相貌很像之后,便冒牌成了这个知县,并发誓要好好照顾他的家人。可是,他很快发现,他治理的是一个山高水深的流放之地,等着他的,不仅有同床共枕的知县妻子那惊诧狐疑的目光,还有莫名其妙的一屁股债务,更有各种诡异奇绝的谋杀谜案,以及谜案后面更大的谜案,最要命的,他还遇到了一波接着一波的神秘劫杀!他凭借睿智的头脑、缜密的推理和敏捷的身手,一次次化险为夷,一个个解开迷雾,一步步发财升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书友QQ群:45350704(500人超级书友群,不定时清理,潜水员慎入)72505368(高级群,欢迎加入)
  • 强国之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30个历史关键

    强国之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30个历史关键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一九四九年执政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逐渐走出了一条富有中国特色的强国之路,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今天,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 三国之特工皇帝

    三国之特工皇帝

    【巅峰聚焦——品牌佳作,强力推荐】特工穿越汉末成为少年废帝,死里逃生,出洛阳、收豪杰。剑指江山、睥睨天下!任你拥兵百万、一方霸主!吃进去的,全给老子吐出来!
  • 废物大小姐:帝君太撩人

    废物大小姐:帝君太撩人

    【女强男强一对一】她,月冥国将军府大小姐,狡黠狠毒泼辣冷血强势;他,天外天帝国一国之君,妖魅冷酷无情专权霸道;“赫连清璃,你生是我的人,死是我的鬼,若是你敢死,就算付出一切代价,上穷碧落下黄泉,也要捉回你亲自折磨的你求生不得,求死不能!”他轻笑,褪去衣衫,成“大”字型躺在床榻,琉璃眸抚媚流转,磁性魄人的嗓音响起:“来吧,夫人,现在就让为夫尝尝“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滋味吧。”他“拿命去护她的周全,这就是我的命,我愿意认命,心甘情愿。”她“我命由我不由天,我和他,我说可以幸福,那就一定会幸福。”...
热门推荐
  • 武林萌主

    武林萌主

    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她,因过于得意忘形,被人一怒之下扔去了真实的宋朝江湖。于是,历史上多了一个厚颜无耻的穿越者。愤怒的BOSS告诉她:除非当上武林盟主,否则别想回家!好吧!让她踏着一地少侠少邪破碎的“芳心”,朝着武林盟主的宝座前进吧!看,一个峨嵋派小小的烧火女弟子,如何称霸武林!如果是武林“萌”主可不可以算过关呢?
  • 言行法则

    言行法则

    歌德说:“名言集和格言集是社会上最大的财宝——只要懂得在适当的场合把前者带进会话里,在适当的时间唤起对后者的记忆。”我们人类社会那些出类拔萃的名家巨人,在推动人类社会向前不断发展的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他们通过自身的体验和观察研究,还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和感悟,他们将其付诸语言表达出来,被称之为名言或格言,其中蕴含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成为世人宝贵的精神财富。
  • 终极之门

    终极之门

    《终极之门》是奇幻小说。在一个宇宙中,地球上住着4种智慧生物,精灵族、人族、矮人族各出一个战士,完成一英特殊的任务。他们须向极西而行,寻找能拯救世界的圣物。他们历经千辛万苦,闯过5道关卡,完成任务后,成为自己族人的首领,并齐心合力,让各族和平相处,过上了美好的生活。
  • 教学创新与管理(中小学教务主任工作漫谈)

    教学创新与管理(中小学教务主任工作漫谈)

    学校做强,强在运筹。合格的管理会让学校成为知识、生活的乐园,创造力的沃土,最令人向往的理想空间。要健全制度,还要调动气氛,才能使师生言行规范,具有创新思维。学校做强,强在名师。学校的主体之一是教师,为教师提供学习的机会,完善自我;给他们一个竞争的氛围,从竞争中脱颖而出。新课程主张个性发展。就是强调教务主任本身要张扬个性,如果教务主任没有兴趣爱好,那如何为教师提供一个各显其他的舞台,模型式的教师,很难培养出鲜活灵动,性格各异的学生。学校也要创建一种学校文化,让它成为影响全校师生的最重要的因素,从而更加完善“自我”,从而构成学校的综合素质,加强学校的综合能力,推动学校的发展。
  • 我的师父是棺材

    我的师父是棺材

    命终于保住了,没想到,在一个阴森森的小摊上吃了一碗饭,却背负了更大的诅咒。为了活命,我不得不听从师父的安排,一步步探寻诅咒的源头。诡异的师父,到底隐藏了什么样的秘密?永远紧闭大门的棺材铺里面,却吃出了祸来。我不得不拜一个奇怪的人为师。为了保命,究竟生活着什么人?祸延千年的诅咒,到底是谁种下?六道轮回,究竟是怎么回事?随着越来越接近秘密的中心,我越感觉到危险。这件事已经超出我的想象,那天晚上我走进一个昏暗的路灯下,我想抽身,然而,我发现已经没有回头路了。吃过一次鬼饭,一辈子都要靠鬼吃饭
  • 寻爱少年研习社

    寻爱少年研习社

    白蔷薇学园是一所拥有近百年历史的中学,因学校里的一个白蔷薇种植园而命名!悯情在这所学校一直过着平凡安稳的生活,并且细心照顾着六年前小谨出国前交给她的小狗点点。然而,有一天点点不幸被大货车辗伤,悯情在总点点去医院的途中遇到了阻挠她的夏夕!从此,夏夕便闯进了她的生活,并促使她作出了错误的决定——在强势追求她的祖二面前承认夏夕是自己的男朋友。本以为这样做祖二便会知难而退,不料,祖二却向夏夕宣战!
  • 大学生社会交往及能力培养研究

    大学生社会交往及能力培养研究

    本书共分五章,第一章:大学生社会交往的理论依据;第二章:当代社会交往的变革及对人的发展的影响;第三章:当代大学生社会交往的类型、特征和方式;第四章:大学生社会交往及能力培养的原则和方法;第五章:高校培养大学生社会交往能力的原则和方法。
  • 梅字云笺

    梅字云笺

    梅兰竹菊,爱恨嗔痴。二十年前引起的一段段往事把沈括和李字一一点点拉入设好的圈套。梅夫人,到底是醉人的芬芳,还是杀人的利器。每次的案件总是有着梅夫人的出现,沈括和李字一一次次的遇到的案件好像有迹可循,却总是在要抓到的时候被人飘然阻止。那恍惚出现的一个个梦境,让二人陷入了深思。现实、轮回,阴谋、保护。每个人都在挣扎在命运之中……
  • 平屋杂文:夏丏尊作品精选

    平屋杂文:夏丏尊作品精选

    本书是感悟文学大师经典,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本套图书格调高雅,知识丰富,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权威性和系统性,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
  • 魔鬼的圈套

    魔鬼的圈套

    “你,我要定了!”俊邪无比的红发男子,狂佞地甩下无耻宣言。他,帝国第二顺位继承人——雷恩斯。费雷蒙。他,狂妄无耻,是最大传媒帝国的幕后总裁,传言他跟旗下公司的所有当红女艺人都有一腿。他是女人们疯狂追逐的流行帝王,是贵族们即爱又恨的风流太子,更是她连依依最最最最…最讨厌憎恨的男人。“上次画花你的爱车,我的确很后悔!”冰冷的刀刃,紧帖男人的脖子时,他依然笑得冷森又邪气,“我也很后悔!”“这次我绝不会再手软!”“这次我也绝不会嘴软,”刀刃被截住,男人突然笑得像孩童般纯粹。…这是个疯狂的世界,他是个疯狂的男人,她却是个闷骚小女人。明明深爱,却不敢开口;明明相思,却不敢拥抱;明明不舍,却狠心抛弃。了解他越多,心陷落得越快,当她警告自己时,一切已不能回头。这一季,他的未婚妻不再是当红女星或超级名模,是名正言顺的贵族公主。她用尽力量,用尽生命,甚至放开了父母的仇恨,最终只得到他一句“我要的不是你的心!”为了贵族利益,她只能看着他离自己越来越远…★本书性格:在享受好男人的同时,将征服坏男人进行到底!★★本书风格:狠狠虐,甜甜爱,很痴情,很火爆,很惊险,很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