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3200000018

第18章 元末农民战争中的大都

元代的阶级矛盾尖锐,以蒙古、汉等族地主阶级为一方,以各族劳动人民为另一方,一直存在着激烈的斗争。由于大都及其周围地区是元朝的腹心之地,控制特别严密,因此,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主要集中在南方。13世纪30年代,元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元顺帝上台以后,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封建国家的榨取更加厉害,天灾又接连发生。在这样的重重打击下,劳动人民生活十分困苦,连糠秕都吃不饱,简单的再生产都无法进行。而另一方面,各族剥削阶级却依然过着花天酒地、荒淫无耻的生活。“贫者愈贫,富者愈富”①(危素:《危太朴文续集》卷九,《书张承基传后》),阶级矛盾进一步尖锐化,元朝腹心之地也开始不稳,不断爆发反抗斗争。

后至元三年(1337年),大都周围地区“盗起”。至正二年(1342年),“京城强贼四起”。至正六年(1346年)大都周围地区再次“盗起”,有的县为此增设负责捕盗的县尉和巡警兵。但是,“盗贼”却愈来愈多,到了至正七年(1347年),大都附近的通州已是“盗贼蜂起”了。至于离大都稍远的河北南部、山东、山西等地,人民反抗斗争更为频繁。至正元年(1341年),山东、燕南(河北南部)“强盗纵横,至三百余处”②(《元史》卷四〇,《顺帝纪三》)。至正四年(1344年),山东益都盐贩郭火你赤起义,“拥旗鼓,入城邑,掠人民,篡囚徒,共益其党。火庐舍,劫府库,争取其材(财)”③(苏天爵:《滋溪文稿》卷三,《新升徐州路记》)。他们纵横山东、河北、山西等地,使得元朝中央政府也大为恐慌。整个“腹里”(元朝把河北、山东、山西之地称为“腹里”,归中书省直接管辖)人民的反抗斗争接连不断,其他地区更是此起彼伏,风起云涌。这一切都说明,广大人民群众已不能再忍受元朝的黑暗统治,元朝政府也无法再照旧统治下去了。

至正十一年(1351年)五月,全国规模的红巾军大起义爆发。短短几个月内,江淮南北广大地区,到处燃烧起农民起义的烈火。大都和南方的联系完全被切断。元朝统治者在大都策划了一系列阴谋,用剿抚两种方法,镇压农民起义。从至正十一年到至正十四年(1351—1354)之间,双方反复进行着多次的斗争。由于江南很多地区先后为起义军攻克,海运和漕运都被切断,大都的粮食和其他物资来源锐减,至正十四年(1354年),大都发生了严重饥荒,“加以疫疠,民有父子相食者”。然而元顺帝依旧大兴土木,“荒于游宴”①(《元史》卷四三,《顺帝纪六》),穷奢极欲,完全置人民死活于不顾。

至正十四年(1354年)以后,农民战争进入新的高潮,起义军开始大规模向黄河以北发展。至正十五年(1355年),北方起义军首领刘福通等立韩林儿为帝,号小明王,国号宋,改元龙凤。宋政权所领导的起义军,从至正十七年(1357年)起,三路北伐。西路破潼关,攻入关陕。中路入山西,出塞北,在至正十八年(1358年)十二月攻破上都开平,把那里的宫阙烧得干干净净。自此之后,元朝统治者不再出巡,整年留在大都。中路起义军的一部,在进攻上都以前,曾转入河北,在至正十八年(1358年)九月进攻保定,没有攻下,转而攻占了完州(今河北完县),直接威胁大都。这支起义军的活动,显然是想和东路军配合。但由于东路军在此以前已经撤离河北,这支起义军孤立无援,很快也就退出。

东路军的领导人是毛贵。他率领队伍攻取了山东大部分地区,然后由山东北上。至正十八年(1358年)三月,攻克蓟州(今天津蓟县),逼近大都。元朝政府十分恐慌,赶紧“征四方兵入卫”②(《元史》卷四五,《顺帝纪八》),同时大力加强大都城的守御,在城内四隅都设立大都分府和警巡分院。③(参见《元史》卷九二,《百官志八》)起义军由蓟州攻漷州(今属北京通州区),直抵元朝统治者每年春天飞放的柳林,离大都城不过百余里。在这里,起义军打死了元朝的枢密副使达国珍。这时元朝统治集团内部十分恐慌,议论纷纭,有的主张放弃大都北走,有的建议迁都关陕,只有少数几个人主张顽抗。①(参见《元史》卷一八八,《刘哈剌不花传》)但是,东路军孤军深入,后援不继,正如元朝官员李士赡分析那样:“虽能深入我境,然其心不能不怀疑惧。”也正是这个人,认为“已骄之‘贼兵’,不虞我师之冲击”,主张“急发精骑攻之,少挫其锐,使‘贼’无必向之志”②(《经济文集》卷一,《上中书总兵书》)。李士赡确实发现了起义军的弱点所在。果然,当元朝的一支精锐部队在刘哈剌不花率领下偷袭柳林,使起义军遭受一定损失之后,起义军立即放弃了进攻大都的打算,迅速撤回了山东。大都的局势,暂时又稳定了下来。但是,元朝统治者仍然心有余悸,赶紧修筑大都十一个城门的瓮城和吊桥,一年多时间全部完工。③(参见《元史》卷四五,《顺帝纪八》。按,和义门瓮城城门在1969年拆除西直门箭楼时发现,上有灭火设备,显然是为了抵御火攻。(《元大都的勘查与发掘》,载《考古》,1972(1)))

元末农民战争爆发后,浙东和浙西相继为方国珍、张士诚所占领,切断了海运。方、张两人都是混入农民起义队伍的投机分子,当元朝政府用高官厚禄进行招诱时,他们就先后投降了。投降以后,他们接受元朝的官爵,独霸一方,成为割据的土皇帝。元朝政府“虽縻以好爵,资为藩屏,而贡赋不供,剥民以自奉”,“海运之舟”仍然“不至京师”④(《元史》卷九七,《食货志五·海运》)。元朝政府虽然在大都周围开垦水田,但收效不大,大都的粮食供应得不到保证。再加上各地的地主纷纷逃来,不少原来镇守外地的王公贵族也逃回大都避难,人口日益增多,粮食问题更加紧张。至正十八年(1358年),大都地区在经过战乱之后,又发生大规模的水灾和蝗灾,收成很坏。于是,在至正十八年(1358年)和至正十九年(1359年)上半年,发生了严重的饥荒。一锭(五十两)银子只能买八斗粮食。⑤(参见《元史》卷五一,《五行志二》)饥荒之余,又发生瘟疫,“民殍死者几百万”⑥(权衡:《庚申外史》卷下。按,《元史》卷一一四《后妃传一·完者忽都皇后奇氏》说此次官方葬死者十余万,卷二〇四《朴不花传》说痤埋尸首二十万),十一门外都掘万人坑埋葬。“城南官掘穴,日见委尸盈”,“沟中人啖尸,道上母抛儿”①(张翥:《蜕庵诗集》卷四,《书所见(戊戌七月)》),大都城内外一片悲惨景象。元朝政府屡次遣使向张士诚、方国珍征粮。至正二十年(1360年),由方国珍出舟,由张士诚出粮,运了十一万石粮食到大都,使元朝政府得以苟延残喘。两浙海运漕粮继续了四年,到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张士诚又“托辞以拒命”②(《元史》卷九七,《食货志五·海运》),不再运送了。

农民起义的不断高涨,经济危机的日益加深,使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也日益尖锐化。至正十九年(1359年)三月,大都北城兵马司指挥林哈剌歹与林智和“谋叛”,被发现后遭到了镇压。至正二十年(1360年),蒙古贵族阳翟王阿鲁辉帖木儿在漠北起兵,“将犯京畿”,与元顺帝争夺王位。虽然这次事件也被镇压了下去,但对大都造成了很大的震动。元朝统治愈是临近彻底崩溃的边缘,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愈是尖锐。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元军大将孛罗帖木儿以“清君侧”为名,带兵进入大都,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仓皇出走。孛罗帖木儿在大都总揽大权。皇太子则在山西与另一将领扩廓帖木儿相勾结,指挥军队向大都进攻。元顺帝利用兵临城下的形势,在宫廷中设下埋伏,当孛罗帖木儿来到延春阁前时,伏兵突出,将他杀死。此后,扩廓帖木儿跟随皇太子来到大都,权势盛极一时。很快,他又遭到元顺帝和皇太子的猜忌,被遣出外,遭元顺帝下诏讨伐。于是,在扩廓帖木儿与其他元军将领之间,又展开了反复的拉锯战。包括大都地区在内的整个北方,遭到了极大的破坏,“连岁不熟,民多为饥卒所食。胔骼遍野,腥秽塞天”③(李继本:《一山文集》卷六,《刘义士传》),元朝统治集团在行将灭亡之前,还对人民犯下了滔天的罪行。

正当统治集团内部混战之际,朱元璋的力量在南方不断得到发展。他先后消灭了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陈友定等势力,统一了南方。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朱元璋称帝,国号大明,定都南京,并派大将徐达率领大军北伐。七月,明军到通州。元顺帝闻讯,十分恐慌,立即委派他人留守大都,自己席卷“子女玉帛”,在七月二十八日夜由健德门北逃。八月二日,明军到齐化门外,“一鼓而克全城”。①(参见《元史》卷四七,《顺帝纪一〇》)

明朝取得大都后,改名北平。大都的宫殿,多数被拆毁。经手此事的明朝官员萧洵,将宫殿布局作了一份相当详细的记录,这便是《故宫遗录》。它是一份很珍贵的资料。

“行人千步廊前过,犹指宫墙说大都。”②(权衡:《庚申外史》卷下。宋讷:《西隐文稿》卷二,《客北平闻行人之语感而成诗四首》)明初诗人的这两句诗,表明大都已成为历史上的名词,北京的历史又开始了新的一页。

同类推荐
  • 三国凨

    三国凨

    蜜月途中遭遇不测的商人唐凨,竟穿越到汉末无人海岛,且看他如何从一介村夫成长为三国英雄的故事。三国的乱世中,无数英雄辈出,在争锋中跌但起伏、惊险激烈,精彩纷呈。单挑、奇袭、火烧、水战,兵种对决、军团大战,勇武与智谋的巅峰对决!凨临汉末,黄巾起义,东武凨云,诸侯会盟,群雄逐鹿,七雄争霸及至四国演义,最终结局如何,尽在三国凨!
  • 三国重生之战神吕布

    三国重生之战神吕布

    重生汉末,赤菟画戟吕奉先;一统三国,霸绝天下唯战神!
  • 德国从统一到分裂再到统一

    德国从统一到分裂再到统一

    德国是当今颇具影响力的世界大国,也是欧洲的核心国家之一。在历史上,德国不仅数次称雄欧洲,争霸世界,给欧洲和世界造成重大灾难,而且也产生过众多享誉世界的哲学泰斗、文学巨匠、艺术奇才和科学巨擘,给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它几度兴衰、崛起的历史也因此特别令人感兴趣,值得借鉴。
  • 武家栋梁

    武家栋梁

    武家起于微末,栋梁崩于战国,当荒谬的武士道大行其道,谁还记得当初源氏的誓言。当羽柴秀吉还在为找干爹而苦恼,德川家康开始自称河内源氏的时候,他们永远不会明白什么才是武家栋梁。八幡宫前深深荒草中,隐藏着武家数百年的荣耀,吉良家的少年,却被迫踏上追赶时代的步伐,走上一条与历史截然不同的道路。下克上、背叛者的下场只有灭亡,一切幻想将在滚滚铁骑下化为灰烬,源氏栋梁家将在白旗下浴火重生。(主角不是萝莉控)
  • 擎国

    擎国

    穿越不可怕,穿越后从零开始也不可怕,但如果有个前辈比你早穿越,而且人家还当上了皇帝,你说这可怕不可怕?
热门推荐
  • 降临异世

    降临异世

    当有一天醒来,发现自己穿越了,相信这是很多人所梦想的一件事,段飞很幸运的被上天选中了。而更幸运的,在穿越的时候,他的身体被空间能量改造了一下,拥有一副接近不死不灭的身体,或许这只是一个可能,不过他的体质却有着不可思议的恢复力,让他无论在修行上,还是在战斗上,无往不利。降临异世,段飞所要做的第一件事,并不是发誓追求美女,也不是立言争霸天下,貌似这些他也没有兴趣,他所要做的是简单的求生,首先要做的学习异世的语言、文字,老话说得好,没文化是很可怕的……
  • 责任关键在于落实

    责任关键在于落实

    全面升级企业的落实力,打造负责高效的执行者。没有落实,最简单的工作任务也不可能完成,没有落实,再好的制度也是一纸空文,没有落实,再理想的目标也不会实现,没有落实,再正确的决策也不会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所以,落实便是关键所在。
  • 三国之帮爹当军阀

    三国之帮爹当军阀

    摊上一个憨傻老爹,刘和彻底暴走了!别人都在忙着坑爹,我却要反其道而行之,帮爹成为三国最大军阀!
  • 立志勤学(下)

    立志勤学(下)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风神仙客

    风神仙客

    郭家有男初长成,直破长空斗苍穹!郭念,一个默默无闻的混小子,只因遇对神人,获对法宝,从此拳打九州妖魔,脚踏四方蛮夷!他更生得一副七巧簧舌,将好妹子哄得服服帖帖!可惜前有姿色动人大小姐,后有颇通心意的小姑娘!被奇女子逼迫谈婚论嫁,郭念再高的功夫也犯了难……
  • 文学家成长故事(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

    文学家成长故事(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

    屈原是中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伟大的爱国者。屈原还是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是文学史上第一个成功用楚辞(楚地民歌)进行写作的作家。屈原名平,字原,出身于楚国贵族。从小受过良好的教育。屈原从小就非常聪明,读书很多又十分勤奋,以至他有着惊人的记忆力,能过目不忘。
  • 实用个人文书写作大全

    实用个人文书写作大全

    普通书信第一节概述书信源远流长,流传至今最早的信件是3000多年前周公旦写给召公夷(shi)的信。信是人人必写的,即使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也不可能不写信,因为书信是感情联络的纽带、信息传递的桥梁。打开本书,让您的个人文书更加完美吧。
  • 圣经故事:爱的胜利

    圣经故事:爱的胜利

    《爱的胜利》分册,是《圣经故事》的第五分册,本卷回顾了基督教会一千九百年来的历史,讲述了基督教历史上重要的人物和事件,并在卷末复述了《圣经》最后一卷《启示录》中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