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3200000017

第17章 大都的文化生活(2)

绘画之外,建筑和雕塑也有很大的成就。整个大都城,就是一个完整的艺术品。由尼波罗匠师阿尼哥主持兴建的大圣寿万安寺的白塔,以及由无名工匠修建的居庸关过街塔等,别具风格,为大都增添了光彩。阿尼哥不仅是一个建筑师,而且是一个雕塑名手。他传入了“西天梵相”④(“西天梵相”指阿尼哥传入的尼泊尔佛像铸造样式,作风接近印度后期笈多时代,但又有自己特点。(《关于古代中国与尼泊尔的文化交流》,载《历史研究》,1962(3))),对我国的佛教艺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大都宝坻人刘元,是另一个塑像名家。他原来是个道士,从青州把道录(下级道官———引者)学艺,后来又跟阿尼哥学“西天梵相”,综合汉族传统工艺和尼波罗工艺之长,号称“绝艺”。凡是大都及上都著名寺庙“有塑土范金抟换为佛者,一出正奉(刘元官品正奉大夫———引者)之手,天下无与比者”。元朝统治者甚至下令,“非有旨不许擅为人造它神像”⑤(虞集:《道园学古录》卷七,《刘正奉塑记》)。这种规定,反映出当时对刘元技艺的重视,但也阻碍他的技艺的进一步发挥。令人可惜的是,这样一位杰出艺术家的作品,竟然没有一件流传下来。居庸关过街塔基座内部的大理石浮雕四天王等像,神态生动,线条细致,是我国雕塑史上的杰作。

四、诗歌、小说和杂剧

大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许多文人为了寻求政治上的出路,常常到这里来活动。元代诗歌方面的一些代表人物,如前期的元好问、郝经等,中期的赵孟、虞集、马祖常、揭奚斯、杨载、范梈等,后期的朱德润、柯九思、萨都剌、王冕、张昱、欧阳玄、迺贤等,都曾在大都生活过。他们写下了不少描写大都的诗篇,如柯九思的《宫词》、张昱的《辇下曲》、欧阳玄的《渔家傲·南词》、胡助的《京华杂兴诗》等,对于我们了解大都各方面的社会生活,都有一定的价值。

在大都居留的诗人中,有不少属于兄弟民族,如哈剌鲁人迺贤、蒙古族汪古部人马祖常、畏兀儿人贯云石、回回人萨都剌等,他们在使用汉族诗歌形式进行写作方面,都有较高的成就。各兄弟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众多的兄弟民族诗人的涌现,丰富了大都文化的内容,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民族融合的情况。

高丽的中文教科书《老乞大》中讲到,在大都购买的书籍中有《三国志评话》。《朴通事》中也说:“我两个部前买文书去来。买甚么文书去?买《赵太祖飞龙记》、《唐三藏西游记》去。”下面接着介绍了《唐三藏西游记》中孙行者在车迟国和伯眼大仙斗法的故事,和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已很相近。可见,当时在大都评话小说是很盛行的。有的评话小说很可能就出于大都作家之手。这些评话小说为明代长篇小说的创作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在我国小说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元代杂剧在我国文学史和戏剧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的戏剧艺术已趋于成熟。大都在杂剧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在这里涌现过一批著名的杂剧作家,还有不少杰出的演员。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大都是杂剧的摇篮。

根据元朝后期作家钟嗣成《录鬼簿》一书的记载,“前辈才人有所编传奇行于世者”,元代前期的杂剧作家,共五十六人,其中籍贯大都的有十七人。通常所称“元曲四大家”中,大都人就占了三个,即关汉卿、马致远和王实甫。此外,如庾吉甫、杨显之等,也都有较高成就。还有不少杂剧作家,如白朴、高文秀等,虽然不是大都人,但都长期在大都生活和创作。大都剧坛,人才辈出,呈现出夺目的光彩。

在大都的杂剧作家中,关汉卿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①(①《录鬼簿》卷上)。他一生创作的杂剧在六十种以上,但大多已经散失,传世的只有十余种。他的作品反映了元朝统治的黑暗,人民生活的困苦,塑造了多种多样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他的代表作《窦娥冤》,是对当时社会的血泪控诉,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另一个大都剧作家王实甫,也有很高的成就,“《西厢记》,天下夺魁”①(《录鬼簿》卷上),几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赞赏。

大都的著名女演员,有珠帘秀、顺时秀、天然秀、赛帘秀、燕山秀(均为艺名)等。珠帘秀本姓朱,她的“杂剧为当今独步”②(夏伯和:《青楼集》),名震一时。赛帘秀、燕山秀等,都是她的门徒,后辈都尊称她为朱娘娘。顺时秀原名郭顺卿,元代中期也很有名,“教坊女乐顺时秀,岂独歌博天下名!意态由来看不足,揭帘半面已倾城”③(张昱:《张光弼诗集》卷三,《辇下曲》《辍耕录》卷四《广寒秋》中也提到了她)。大都著名的男演员有魏、武、刘三人,“魏长于念诵,武长于筋斗,刘长于科泛(表演动作之意———引者)”,后代乐人“皆宗之”④(陶宗仪:《辍耕录》卷二五,《院本名目》。按,有人说“长于科泛”的刘即《录鬼簿》中提到的刘耍和,但也有不同意见。)。可惜他们的名字都没有流传下来。演员大多属于教坊司管辖,称为乐人。他们的社会地位很低,受到统治阶级的轻视。元朝政府规定:“承应乐人呵,一般骨头休成亲,乐人匹配者。”⑤(《元典章》卷一八)因此,乐人夫妻双方,往往都是演员,而且世代相袭。教坊司管辖的乐人,除为宫廷官府服役外,还常常应召为贵族、官僚以及民间演出。《朴通事》一开头就记载三十个人举行筵会,“着张三去,叫教坊司十数个乐工和做院本诸般杂技的来”,“弹的们动乐器,叫将唱的根前来着他唱”。元代杂剧和戏文中提到演员怕官府“唤官身”⑥(杂剧《汉钟离度脱兰采和》,戏文《宦门子弟错立身》),就是因为他们隶属于教坊司,必须先为宫廷、官府服役,然后才能为他人演出。此外,还有一些不属于教坊司管辖的民间剧团,在城乡巡回演出。

杂剧作者在当时习惯称为才人,他们组织的团体称为书会。当时大都就有书会存在。剧本编成后,往往加以刊印,公开发行。流传下来的元代杂剧刊本常见“大都新编”字样,说明当时大都是刊印杂剧剧本的一个中心。这和大都剧作者的众多和演剧活动的兴盛是分不开的。在大都的演员中,也有人参加编剧工作,著名的有赵文殷、张国宾等。他们有时还和其他作者联合进行创作活动,例如“元贞书会李时中、马致远、花李郎、红字公(指红字李二———引者),四高贤合捻《黄粱梦》”①(《录鬼簿》卷下)。李时中和马致远都是小官僚,花李郎、红字李二是乐人。演员直接参加剧本的创作,对于杂剧的发展,无疑起了积极的作用。

五、民间技艺

休凭口舌慢矜夸,看取当场戏险家。

剑鞘高竿斜复正,喧声百万动京华。

险艺呈来已数回,弄人鼓笛莫相催。

当筵一博天颜喜,百尺竿头稳下来。②(胡祗遹:《紫山大全集》卷七)

这是元代诗人胡祗遹所咏《小儿爬竿》诗。爬竿是一种杂技项目,当时在大都十分流行,曾经进入宫廷表演,演出时有鼓、笛伴奏。③(元代另一个诗人李庭描写爬竿道:“鼓笛喧填四面催,飞猱健捷几千回。平生技艺都呈尽,百尺竿头稳下来。”也提到鼓、笛。)除了爬竿之外,还有不少其他杂技项目,例如《朴通事》提到,去勾栏中看杂技,“也有丢棒的,一个高卓儿上,脱下衣裳,赤条条的仰白着卧,一托④(一托指一人伸开左右手的长短)来长短、停柱来粗细、油红画金棒子,放在他脚心上转,脚背上转,指头上转,吊下来踢上去,丢的只是眼花了”。可见,北京的杂技,有着悠久的传统,早在元代就很兴盛了。

说唱技艺在大都也很盛行。当时把各种说唱技艺统称为“唱词”,见于元代官方文书的有琵琶词、货郎儿、词话等名目,都是由表演者说唱故事,但曲调和伴奏乐器有所不同。这些说唱技艺在城乡广泛演出,有很大吸引力,“聚集人众,充塞街市”。但却常常被封建官府无理禁止。

大都城内“人烟辏集处”,还常常有人表演“傀儡戏”。这种民间技艺一度也进入宫廷,但立即遭到了封建官僚的反对。

相扑(摔跤)是大都民间流行的一种体育活动,常常举行公开表演。也正是胡祗遹,写下了《相扑二首》:

满前丝竹厌繁浓,勾引眈眈角抵雄。

毒手老拳毋借让,助欢鼓勇兴无穷。

臂缠红锦绣裆襦,虎搏龙拿战两夫。

自古都人元尚气,摩肩累迹隘康衢。①(胡祗遹:《紫山大全集》卷七)

六、科学技术的成就和中外科技交流

大都在文学艺术方面聚集了许多人才,在科学技术方面也有不少杰出的专门家。郭守敬就是其中的代表。他是邢台(今河北邢台)人,13世纪60年代起一直在大都生活和工作,为科学事业辛劳了六十多年,元仁宗延祐三年(1316年)逝世。郭守敬在水利、天文历算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代表了当时世界的先进水平。大都的通惠河工程就是他主持设计的。他在前代基础上,设计制造了简仪、仰仪和高表等天文仪器。简仪、仰仪等天文仪器一直保存到清初,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毁于西方传教士之手。②(明代仿制的简仪,现存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已残缺不全)高表是由前代圭表改制而成的,可以更准确地测定夏至、冬至等节气的时刻,推算一年的日数。“仪台铁表冠龙尺,上刻横文晷度真”③(张昱:《张光弼诗集》卷三,《辇下曲》。按,高表“以铜为表,高三十六尺,端挟以二龙,举一横梁,下至圭面,共四十尺”(《元史》卷五二,《历志一》)。“仪台铁表冠龙尺”即指二龙举一横梁而言),可惜的是,这一天文仪器也早已毁坏了。在郭守敬设计的天文仪器中,有很多是由阿尼哥负责制造的。为了安置天文仪器,经忽必烈批准,郭守敬主持修造了司天台(灵台)。司天台位于大都城东南角,上述各种仪器大都安置在台上,高表则设在司天台的右边。后来,明清两代的观象台也都设置在这里。在大规模天文观测工作的基础之上,郭守敬主持修订新历法,定名为“授时历”。这种历法计算方法比较简易,准确程度较高,每年定为三百六十五点二四二五天,和地球绕太阳一周的实际时间只差二十六秒,其准确程度与现在通行的公历(格雷果里历)相同,但公历的使用要比“授时历”晚三百年左右。“授时历”传到高丽,对高丽的历法产生了一定影响。

郭守敬还设计制造了七宝灯漏,这是一种大型的计时器,就陈列在大明殿里。七宝灯漏高一丈七尺,以金为架,共分四层,“饰以真珠,内为机械,以小木偶人十二捧十二相属。每辰初刻,偶人相代开小门出灯外板上,直御床立,捧辰所属以报时”①(柯九思:《草堂雅集》卷一,《宫词》),“其机发隐于柜中,以水激之”②(《元史》卷四八,《天文志一》)。七宝灯漏的制造,显然是继承和发展了北宋苏颂、韩公廉的“水运仪象台”,就工艺技术的水平来说,前者比后者有显著的提高:就性能来说,后者主要是一种天文仪器,前者则主要用于计时了。

在郭守敬之后,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懽贴睦尔也曾设计制造过宫漏。据记载,他的宫漏“约高六七尺,广半之。造木为匮,阴藏诸壶其中,运水上下。匮上设西方三圣殿,匮腰立玉女捧时刻筹,时至,辄浮水而上。左右列二金甲神人,一悬钟,一悬钲,夜则神人自能按更而击,无分毫差。当钟钲之鸣,狮凤在侧者皆翔舞。匮之西东有日月宫,飞仙六人立宫前,遇子午时,飞仙自能耦进,度仙桥,达三圣殿,已而复退立如前”①(《元史》卷四三,《顺帝纪六》)。这个“鲁班天子”(当时人对元顺帝的称呼)制造的宫漏,被誉为“前代所鲜有”,其实,其基本工艺设计,与郭守敬的七宝灯漏差不多,只是有些地方更为精巧而已。元代大都先后出现过两种宫漏,说明机械时计的制造技术在当时已趋于成熟:而机械时计的出现,则正好标志着“在计时上和力学上”的“巨大进步”②(恩格斯:《自然辩证法》,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20卷,53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在农学方面,元朝政府的大司农司在前代农学著作基础之上,“删其繁重,摭其切要,纂成一书”,叫做《农桑辑要》。③(实际上,这本书除编纂前人的经验之外,还介绍了一些新的生产技术,如“栽木棉之法”)这本书最初在至元十年(1273年)刊行于大都,后来多次再版,对于推广农业技术,促进农业生产,起了积极的作用。在我国的农学史上,《农桑辑要》有一定的地位。

元代我国在数学上有很大的成就。名数学家李冶在13世纪曾到燕京生活过一段时期,他的数学著作《测圆海镜》为解决一元高次方程式作出了贡献。在李冶之后,大都人朱世杰编写了《四元玉鉴》和《算学启蒙》。前一书继承和发展了李冶的研究工作,后一书则如它的名称所显示那样,是一本入门书,曾经传到日本、高丽,对于中外科学的交流起过一定的作用。此外,郭守敬、王恂等在制订“授时历”的过程中,用“招差法”推算日月运行的速度和方位,列出了三次差的内插公式,是数学上的一项重大成就。

元代,阿拉伯、波斯的天文历法、仪器和一些科学著作先后传入了大都。至元四年(1267年),札马鲁丁向忽必烈献“万年历”,这显然是在波斯、阿拉伯等地通行的一种历法,忽必烈曾在一定范围内施用。札马鲁丁还制造了一系列天文仪器,共有“咱秃哈剌吉”(浑天仪)、“咱秃朔八台”(测验周天星曜之器)等七种。其中有一种名“苦来亦阿儿子”,“其制以木为圆球,七分为水,其色绿,三分为土地,其色白。画江河湖海,脉络贯串于其中。画作小方井,以计幅圆之广袤、道里之远近”①(《元史》卷四八,《天文志一》按,“苦来”(Kure)义为“球体”,“阿儿子”(Arz)义为地球。),实即一种早期的地球仪。这是我国输入地球仪的最早记载。在元朝的秘书监中,保存了不少“回回书籍”,其中多数是阿拉伯人关于天文历法、仪器制造、点金术、医学等方面的著作,其中有一部书叫做《兀忽烈的四劈算示段数十五部》,兀忽烈的很可能就是欧几里得,这部书可能就是《欧几里得几何原本十五卷》。②(参见马坚:《元秘书监志“回回书籍”释义》,载《光明日报》,1955 07 07)通过阿拉伯人的介绍,我国早在元代就知道了这位数学家的著作,这在中外文化交流中不能不说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回回医学”在大都颇为流行,元朝政府专门在太医院下面设置广惠司掌管“回回药物”。秘书监收藏的“回回书籍”中就有医书。“回回医学”能治某些疑难病症,在当时引起了人们的注意。③(参见陶宗仪:《辍耕录》卷九,《奇疾》:卷二二,《西域奇术》)这些来自其他国家的各种科学知识,对于我国有关科学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同类推荐
  • 民国就是这么生猛04:袁氏称帝

    民国就是这么生猛04:袁氏称帝

    独家史料,新锐观点,中国版维基解密“幽默讲史新掌门”雾满拦江彪悍开讲民国史历史长河波涛汹涌,传奇人物各领风骚!民国这趟列车,在历史的轨道上,高速行驶着!汽笛长鸣,呜民国列车驶入了“袁世凯时代”。称帝前异象连连,是天命所归,还是北洋集团运作的结果?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袁世凯到底签署了没有?孙文运作的“十一条”,又是怎么回事?明知称帝违背历史潮流,袁世凯为何依然称帝?小凤仙因蔡锷而出名,史上真实的小凤仙究竟是怎样的?袁世凯最器重段祺瑞,两人后来又为什么有了激烈的冲突?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洪宪帝国”轰然倒塌?这所有所有的疑问,“幽默讲史新掌门”雾满拦江将用他特有的麻辣、幽默、深刻,向你道来。
  • 男儿行

    男儿行

    这是一本以元末农民起义为背景,讲述群原本庸庸碌碌的汉子奋起反抗,在废墟之上重新建立华夏民族的故事。这个故事并非为了追究指摘哪个民族过去的是非,而是为了记录当年华夏百姓为了不受奴役而进行的抗争。
  • 历史的拐点:改变中国历史的偶然事件

    历史的拐点:改变中国历史的偶然事件

    曾经的历史,包含了无数的可能,某一历史事实,只是在众多可能中实现了的一种可能。而在实现与未实现之间,有一个拐点,它充当着很有可能改写历史的重任。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这样的拐点:或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改变了历史的进程,或是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影响了后来的历史。历史已潜藏的必然变化,终于因为一些偶然因素的介入而赫然凸现出来了。就让我们在这些拐点之处,体会历史变化的魅力吧!
  • 你最应该知道的世界史

    你最应该知道的世界史

    本书按照时间顺序,分别写了史前人类社会、古代文明的曙光、中世纪以及近现代的世界格局。这里有爱琴海散发出的来自远古时代的文明讯号,也有强盛的罗马帝国以及埃及艳后的动人传说。正是这些灿烂多姿的历史事件,才成就了世界史,历史的车轮才得以不停地旋转,前进
  • 历史就是这么率真

    历史就是这么率真

    本书收集了大量令人信服的历史资料,介绍了一些已被后人脸谱化的历史人物不为大众所知的另外一面,从而让读者了解到他们也是优缺点并存、有血有肉的人,进而对这些历史人物有更深入、客观的认识,建立更为完善的历史观。
热门推荐
  • 上仙夫君妖神妻

    上仙夫君妖神妻

    修习各类仙法,熟读各类仙籍,七魄尽毁,成年时,重生异地。凌山拜师,妖气肆意,看尽六界名人,成为妖界之主,她神魂封印,妖孽仙君为她背离仙界!当她神魂回归,千绝峰上,力量觉醒,七世轮回,妖神合一,金鱼凤凰为伴,六界谁能与她抗衡?
  • 关于“两脚羊”的故事

    关于“两脚羊”的故事

    终于有一些人感受到了这种变化,纷纷赶去分享,开始四处寻找新的泉源。人类的历史不断重复着上述的故事……,让人永葆青春。后来,所在地的权贵在生命泉的周围树起的栅栏,世界上有一眼神奇的生命泉,并在门上安了锁,能去病强身,他们严格管那些前去求水的人并索取酬谢,它从地底涌出,这种做法违背了生命泉的本性,人闪发现生命泉后,泉水逐渐失去了生命活力并慢慢地枯竭,领受它的恩泽,生命泉开努在另一个不为人知的地方涌流,它清澈甘甜,但是那些占有者并浊有意识到这种变化,在地表的某处不急不徐地流淌,他们仍垄断着那个泉源,相传,靠想象中的神奇之水牟利
  • 银狐

    银狐

    作为荒漠精灵和图腾象征,银狐的美丽和魅力、神奇和灵性、痛苦和欢欣,成就了人与狐族相濡与沫的瑰丽雄浑、粗犷纯朴的旷世传奇,映衬人类寻找迷失的自我和精神家园的挣扎和希望,古代辽国王族的地下寝宫里,堪称草原文化的震撼之作。,融入草原的博大和神秘、原始萨满教的慈悲和神圣、历史的丰富和深厚。氤氲着作家呼唤、寻找大自然守护神的悲天悯人的情怀……一幕幕富于奇幻色彩的画面,内蒙古科尔沁的茫茫草原和沙地上,一个个呼之欲出的形象,栖息着以银狐为首领的狐族群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素书(大全集)

    素书(大全集)

    《素书》原文并不长,词句虽不十分难懂,但每句话的内蕴却异常丰富、深邃。《素书大全集(超值金版)》对原文中比较生僻的字词皆给出了解释,每句都附有现代汉语译文。此外,还用“解读”的办法,尽量挖掘、剖析每一段话的内涵。另外,对《素书》的每个观点,都从处世、职场、管理三个方面,根据各个领域的特点作了解读,并附有颇具趣味和针对性的小故事,故事的末尾多附有解说,为读者增加阅读趣味。
  • 盖世英雄

    盖世英雄

    这是一个多彩的世界:有类人的妖,有吃人的怪还有人不像人的魔。更有通天彻地“修法士”……质资极差之人,如何扭转乾坤,成就盖世英雄!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盲君我疼你

    盲君我疼你

    冲动是魔鬼!当凤非鸾第九百九十九次在心中哀嚎自己嘴贱的时候,她已经坐在抬进俊王府的花轿上了。尼玛!谁说穿越就能桃花朵朵开?谁说穿越就可以过米虫的生活?她不就是嫉恶如仇了点,看不惯别人以貌取人了点,为毛老天爷要这么恶整她,让她嫁给这个腿残眼瞎脸上还带疤的“俊”王爷!好吧,既然躲不掉就嫁吧!好歹是个皇家媳妇,好歹吃穿不愁,只要那什么俊王爷跟她井水不犯河水就行了!他,原是上原国君的嫡长子,风流无暇俊美无匹被国君亲封为“俊王”,一场飞来横祸,瞎了眼,残了腿,毁了容,从此,被退婚,吓死新娘…俊王成了皇室第一个滞销品…片段一:某日,京城第一听书楼里,说书人一杯清茶,一把折扇,啧啧道:“俊王爷奇丑无比,相貌堪比魑魅魍魉…”只两句,正在听书的某女拍案而起,二话不说揪住说书人的衣襟:“放你娘的屁,老子老公丑是丑了点可是丑的有个性!”片段二:“你在干嘛?”某女看看自己腰上的爪子皱眉问道。“走路。”某男如是回答。“走路就走路,你摸我腰做什么?”“看不见。”“…”“你还在走路?”某女看看自己胸前的禄山之爪,眉头能夹死蚊子。“不,走累了,休息。”“…”片段三:某女和某男冷战,某男厚颜无耻的派人盯着某女…“王爷,王妃把后院的翠竹都砍了。”“翠竹?她要这些做什么?”某男不解。“听说是要造竹梯。”“竹梯?”某男愈加疑惑。“据说是用来爬墙…”“爬墙!!!”某男一声爆喝,不见了身影…两日后,俊王府的院墙皆增高五米,成了名符其实的“桶”,令无数梁上君子捶胸顿足不已。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酷妃掠夫

    酷妃掠夫

    新文《错爱残婚》月夜,断崖边——亲人的鲜血染红她的衣衫,她绽开一个凄美绝伦的笑容,挥剑斩情丝,三千青丝零落成风中飘絮。她道:“发断,情断!我夜曼殊今日以此断发起誓,再见之日,必取你心头之血。”她转身,跳下山崖。“不!”他飞扑过去,却只抓住了零落在风中的缕缕断发……这一转身,便是天涯!这一转身,便成陌路!夜曼殊——镇东将军之女,年方十八,尚无一人上门提亲。传言她相貌丑陋,面如夜叉;传言她疯野成性,刁蛮无理;传言她目无尊长,枉顾礼教;传言将军为了嫁女,不惜倒贴千金!然而,一切皆只是传言……凌御寒——曼殊,告诉我,错过了一时,便真要错过你一世吗?是不是这一生,我都失去了牵住你手的机会?凤千烨——我憎恶这森然的命运!为何要在我放弃所有,失去挚爱之后,才告诉我,这所有的一切,不过是镜花水月一场空,而我的人生,亦不过是一场可悲的笑话……风逸轩——你若前行,我为你劈开道路上的荆棘,填平道路中的泥泞;你若后退,我的怀抱永远在你的后方为你敞开;你若想飞,我为你插上自由翱翔于天空中的翅膀;若有一日,你倦了,我陪你泛舟江湖,看天边云卷云舒……萧陌狄——我可以给你万千宠爱,给你一生荣耀,却惟独给不了你要的自由。但我还是想自私的把你禁锢在我的身边,直至生命的终极。他们之间的爱恨情仇,恩怨纠葛,注定要在这泱泱乱世上演。待到最后,谁是谁的劫,谁是谁的殇,谁又是最终和谁相伴一生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