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企业该如何合理管理控制成本呢?
首先,是生产成本的控制。它能够反映企业生产经营工作的效果。企业原材料消耗水平、设备利用好坏、劳动生产率的高低、产品技术水平是否先进等,都会影响生产成本。加强成本管理,降低生产经营耗费,有利于促使企业改善生产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既然生产成本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三部分组成,那么节约材料消耗,就降低了直接材料费用;提高劳动生产率,就降低了直接人工费用;推行定额管理,就降低了制造费用。
其次,是销售成本的控制。前面讲过,销售成本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支出两部分。主营业务成本里包含了产品的生产材料、工人工资、制造费用(设备折旧、水、电费、辅料)。那么,节约产品的生产材料,降低人工与制造费用,是控制主营业务成本的关键。其他业务支出包括销售材料的成本、出租固定资产的累计折旧、出租包装物的成本或摊销等。以上因素也是控制其他业务支出重点考虑的途径。
合理控制企业成本,直接关系企业的发展和效益,在实际工作中控制好成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企业应该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来控制成本。有一定规模的工业企业应配有专门的成本会计,审核公司各项成本的支出,进行成本核算、费用管理、成本分析,并定期编制成本分析报表,月末进行费用分配,及时与生产、销售部门核对在产品、产成品并编制差异原因上报,做好成本的核算和控制。
费 用
企业费用主要有四种:主要管理费用、经营费用、制造费用、财务费用。那这四项费用在财务核算上如何去理解,又是如何划分的呢?这里告诉大家一个简单的划分方法。企业通常都有行政管理部门,有经营业务部门,生产型企业还有车间生产部门,每个部门日常都会发生各项费用支出。由此我们可以划分出:管理费用就是行政管理部门发生的费用支出,经营费用就是业务销售部门的费用支出,制造费用就是生产车间发生的各项费用支出。这样划分的话,我们就不用再整天拿着书本去对照了,自然就明白如何在账务上处理企业的各项费用划分了。
但是,一些初创型企业没有那么多部门,有些公司可能只有几个人,那这种情况下该怎么划分这些费用呢?其实这就更好处理了。依照上面的道理,几个人的小公司要划分的话,就看那笔费用是因为什么原因而发生的。如果是因为行政管理方面的事务发生的,就处理为管理费用;如果是因为经营业务所发生的,自然就属于经营费用了。
最后是财务费用。每个企业都开立有银行账户,企业的资金在银行进出而产生的手续费、利息或者汇兑损益,我们就归类为财务费用。
我用通俗的方法给大家讲解了费用的账务划分,那么对于费用的单据入账,我们在成本那一节已经做了详细说明,这里就不再重复了。总之,企业只有尽量取得规范的发票入账,才能减少企业的税收。在后面的章节里,我还会专门讲述从收入、成本、费用三个方面设立两套账给企业带来的危害。
税 金
各项税金缴纳和征收的方式,在前面的章节中已经详细说过了,不再重复,这里我主要讲解的是账务上如何处理缴纳税金的业务。税金账务处理的科目主要有两个:一个是“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另一个是“应交税费”科目,是应交而尚未交的税费。但我们在处理账务的时候,什么时候用营业税金及附加,什么时候用应交税费呢?
平时出现问题比较多的是应交税费这个科目。很多人只要见到企业的一张缴纳税单付款单据,就会直接处理为应交税费,这其实是不对的。
我们处理账务时一定要看账务前因后果的联系,每个月的账务处理不是孤立的,例如在处理9月份的账务时,不能只看9月份发生的业务,还应看回8月、7月,甚至更早的账务之间的业务关系。如果我们在9月份看到一张税单的支付,就直接把它处理为应交税费,这样的处理方式是比较盲目的。要知道前一个月份的收入,要到下个月份才会申报税,也就是说9月份申报税的是8月份的收入,虽然税单到9月份才出来,但实际上业务是8月份发生的。
如果我们在账务处理8月份收入时,账上只反映出8月份的收入,而没有计提8月份收入所产生的应交税费,那么,当我们9月份拿到已缴纳的8月份税款单据时,就应该将它纳入营业税金及附加,而不是应交税费。除非补计提一张单据,反映出往来账应交税费中有一笔未支付的8月份税款,只有这样,9月份支付的税款才能再做一笔应交税费来减少已经挂账的应交税费。
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个问题,我在这里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假如在一个非常炎热的晚上,我们逛超市,看到超市里的肉很便宜,有许多人都在买,我们也一时冲动去买了。但是买回去之后才想起来我们晚上已经吃过饭了,肉要到第二天才能吃,但家里又没冰箱,放到第二天就臭了,这时候就不得不把肉扔掉了。
跟上面的例子相似,有的人看到别人拿到税单就处理为应交税费,他也这么做。但他不知道别人之前已做税金的计提处理,别人的应交税金账上的确挂了未缴纳的税金,所以等缴纳了税以后自然要做成应交税金。如果你之前的账上根本没有做计提处理,那你处理为应交税金的依据又是什么呢?
别人家晚上吃饱饭后去买便宜肉,是因为他们有冰箱,而如果你家没有冰箱,就只能等到需要吃的时候再去买,就算买了最后还是浪费。所以,在我们企业没有计提税金的情况下,交税以后的税单就应该直接入营业税金及附加,而不是入应交税费科目。特别是一部分缴纳营业税种的行业是收入入账以后,再另外计提税金的。比如我们前面讲过的服务行业,它的税是收入之外另行计算的。由此更加可以看出,在税金方面我们要特别注意前后连接的账务处理。
往来账
在往来账中,我们首先要区分的是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的区别,以及应付账款和其他应付款的区别。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都是与企业经营业务有直接关系的往来账款,会挂入应付应收款项,例如:销售商品就要入应收账款,购进材料或者企业经营活动发生的费用等要支付的款项就入应付账款。而与经营活动没有直接关系的一些往来款支付就入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如员工私人借款,差旅费借款,等等。
接下来,我要提醒大家,往来账要注意的两个科目是预收账款和应付账款,这是税务局会重点审查的地方。税务审查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审查这两个科目的明细情况。预收账款有余额,就说明企业收到了钱而没有确认收入,税务审查会重点审理这部分余额是否与收入有关系,如果有任何地方让他们确认是业务收入,就会要求企业补交税款。
应付账款指的是企业购进货物或者是产生了费用,凭发票入了账,但是这部分钱企业还没真正支付出去,可对应的成本和费用已经做了账务处理,并减少了企业的利润。那么,税务为什么会重点审核这一点呢?这是因为购进的物品或者发生的费用,长期没有支付出去的话,税务就会质疑是否真实发生了费用和成本,有没有可能是虚假业务。如果拿不出有力的证据来证明业务是真实有效的,税务机关就会不认可这部分费用和成本的支出,并要求企业调增利润,补交企业所得税,情节严重的甚至会罚款。
利 润
前面在讲企业所得税征收的时候,我们就讲到过利润,它涉及了企业所得税的征收。我们还讲了查账征收企业所得税,是根据企业的利润来核算企业所得税的。也就是说企业有盈利,要按利润乘以25%来缴纳企业所得税,企业如果亏损就不用交企业所得税。但并不是说,在企业持续亏损、没有扭亏的情况下,该企业就一直不用缴纳企业所得税。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亏损企业的所得税缴纳。
我们还是用例子来说明。假设一个成立于2001年的企业,在成立当年亏损了100万元,之后每年有10万元盈利,那么到2007年企业账面依然亏损40万元。如果亏损就一直不用缴纳企业所得税的话,那这个企业从2001年到2007年都可以不用缴纳企业所得税了。但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
我国税法对弥补亏损的年限是有规定的。假如一个企业连续多年亏损,从有盈利的那一年起最多也只能往前推5年弥补亏损。到时即便企业账面上还有亏损,仍须交企业所得税。那么上面的例子中,2007年虽然企业账面依然亏损40万元,但已经超过了弥补亏损的年限,所以10万元盈利就应该上缴企业所得税了。
因为利润牵涉到企业交税,所以很多私营企业的老板对账务的要求就是:不牵涉交税的,账就随便做一做;牵涉交税的话,就认真一点儿做。这种指导思想非常不好。作为私营企业的老板,即便是在创业阶段,我们也要对账务抱着认真负责的态度。账务并不是孤立于哪一年、哪一个时刻的,而是有前因后果的联系。比如前面的数据可能会导致后面的数据产生利润问题、税收问题,这是私营企业老板要特别注意的。
我们的眼光和思维一定要长远一点儿,不要总是停留在局部问题上,一定要全面、前瞻性地看待税务和账务问题。
很多中小企业老板,包括一些刚刚接触会计的财务人员,他们面对税务时一般都很紧张。我们在前面介绍地税、国税的时候告诉过大家,税收要从企业业务行为中来。业务行为其实就是我们如实反映的账务,只有账务弄清楚了,税务才不会出错。所以,把控企业的业务行为,处理好企业的账务,才是企业最重要的核心,也是保证企业税务不漏缴不多缴的最重要依据。
从本章我们可以看到,中小企业账务的主线条就是投入、收入、成本、费用、税金、往来账、利润。投入就是企业股东投进来的钱(即实收资本),用作企业的经营发展,经营过程中就会产生收入,同时也就会产生成本、费用的支出,也就出现税金。接着我们的购进、卖出就有往来账了,最后才会产生企业利润。
所有的企业都有这么一个主线条,只要我们把主线条梳理清楚了,业务行为也就能理解清楚,税务问题也会越来越清晰,知道哪些行为要规范注意,以免产生不必要的税务压力或税务罚款。如果产生问题,就是我们没有把企业的业务行为和税务关系理解到位,所以我们要正确理解账务这条核心主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