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7500000037

第37章 这狂妄的人间迷惘了我(1)

她从此叫萧红

在青岛,三郎和悄吟虽然只住了不足半年,却度过了难忘的快乐时光。

在舒群的帮助下,他们分别找到了工作:三郎在《青岛晨报》任副刊主编,悄吟成了《新女性周刊》的编辑。

在青岛观象一路,舒群帮他们租到了一间临海的房子。那石块垒成的小楼十分美好,在房间凭窗远望,青山隐隐,海水湛蓝,似乎连高天上的白云也是浪漫悠闲的。

那段日子是幸福的。他们常在临海的居所邀舒群和报馆同事梅林喝酒聊天,烧俄国式的苏布汤款待他们,悄吟最拿手的,是用带柄的平底小锅烙油饼,几个人吃得十分过瘾。有时,他们去海边的小山散步,去海滨公园闲逛,去浅水的海边游泳。与既往岁月相比,他们疼痛屈辱的青春仿佛刚刚愈合了伤口,海风和阳光,使他们初尝了人间的温暖与欢乐。

彼时的三郎和悄吟,浑身散发白山黑水的粗犷朴拙,骨子里却是纯粹的自然气息。在梅林眼中,三郎时常戴一顶边沿很窄的帽子,穿短裤草鞋,上身是束了皮带的淡黄色俄国衬衫;悄吟的装束也不同于青岛女人,不刻意雕饰自己,简单随意。生活的磨砺使这关外女子从表象到性格,都率性而真实。

而悄吟用一块天蓝色的绸子撕下粗糙的带子束在头发上,布旗袍,西式裤,后跟磨去一半的破皮鞋,粗野得可以。于是,我们徜徉在葱郁的大学山,栈桥,海滨公园,中山公园水族馆,唱着“太阳起来又落山啊”。而在午后则把自己抛在汇泉海水浴场的蓝色大海里,大惊小怪地四处游泅着。悄吟在水淹到胸部的浅滩里,一手捏着鼻子,闭起眼睛,沉到水底下去,努力爬蹬了一阵,抬起头来,呛嗽着大声喊:

“是不是我已经泅得很远了?”

“一点儿也没有移动,”我说,“看,要像三郎那样,球一样滚动在水面上。”

——(梅林《忆萧红》)

悠闲自在的岛城生活,在他们一生中,都算得上灿烂时光。温暖,安宁,内心情感的涌动,对当时的写作者来说,是一笔可贵的恩赐。这段时日,他们格外珍惜,生活也极有规律,每日最宁静的时间,两人互不干扰,埋头写作。

五个多月,只够窗外的野草从葱绿到枯黄,只够青岛的天气从炎热到渐冷,对他们而言,却是耕作与丰收的盛宴。三郎创作完成了长篇小说《八月的乡村》,而悄吟,续写她在哈尔滨时已写完前十章的《生死场》,于这年九月九日,完成了小说的后七章。奠定他们文坛地位的两部传世经典名篇,在此期间分别诞生。

他们的同事梅林,见证了这段珍贵时光。

悄吟的长篇《生死场》全部完成,她朗诵一二节之后,我读着她的原稿,笔触还是清丽纤细大胆,好像一首牧歌。

……

三郎从书架上抽出一册硬纸封面的原稿册,拍着它,并且翻动页面,如同一个孩子似的,傲然说:“哼,瞧我的呢。”

“那拿来读它呀。”

“但是不忙,还没誊清呢。”他说着放回书架里去了。

这是《八月的乡村》,后来在文坛上投下一颗炸弹似的一部著作,同时也是确立萧军在文坛上地位的一部著作。

——(梅林《忆萧红》)

这一年,悄吟正是二十三岁的青葱女子;三郎,也不过才刚满二十七岁。苦难和才华,使他们在如此青春的韶光芳年,便成就了中国抗战文学的先声和双璧。这对患难与共的情侣,他们对彼此的影响与扶持,是这世上最动人的诗篇。

书稿完成后,因小说涉及反满抗日内容,一时难以出版。此时,他们想到了远在上海的鲁迅。于是,一封署名“萧军”的求助信,寄到了上海。在给鲁迅的信中,他们倾诉文学青年的理想与困惑,并恳切地询问鲁迅先生能否看一看《生死场》手稿和小说合集《跋涉》,希望得到先生的指引。

虽然写信人素昧平生,但10月9日一收到这封信,鲁迅仍然立刻作了回复。

萧军先生:

给我的信是收到的。

……

来信的两个问题的答复:

一、不必问现在要什么。只要问自己能做什么。现在需要的是斗争的文学,如果作者是斗争者,那么无论他写什么,写出来的东西一定是斗争的。就是写咖啡馆跳舞场吧,少爷们和革命者的作品,也决不会一样。

二、我可以看一看的,但恐怕没有功夫和本领来批评。稿子可以寄“上海,北四川路底,内山书店转,周豫才收。”最好是挂号,以免遗失。

……

专此布复,即颂时绥。

迅上

十月九日夜

这位温厚的长者,给了他们最真诚的鼓励与扶持。这多么令人感动,尤其对两位在文学路上艰难跋涉的青年而言。收到先生的回信,他们欣喜若狂。两颗期待的心,仿佛阴霾的天空,乍然现出一缕金色阳光;又似乎是夜航的孤舟,瞬间发现了温暖的灯塔。充实,信念,方向……一种美好的力量,牵引着他们。两个漂泊无依的孩子,长久以来一直独自拼搏,当亲人般的关照和叮咛如暖风拂临,他们体会到了从未有过的幸福和快乐。

然而,病痛,又开始死灰复燃。沉醉于写作,过多地分散了他们的精力。当年分娩留下的病症日益消磨着她的身体,然而在《生死场》中流连忘返的悄吟,未能足够重视。她开始咳嗽,咳得越来越厉害。有一次山东大学的女生苏菲小姐来探访,见她一边咳着,一边忙着做饭,于是建议她买一些杏仁露吃。她嘴里虽然应着,但苏菲第二次去向她提这个建议时,她已躺倒在床上。她很拮据,创作几乎分去了她全部的注意力,她顾不上买药治病。

这样下去,她会生肺痨的——这是苏菲当时的感觉,但这话苏菲说不出口。她应该住到疗养院里去,不能再日以继夜地写作——这是苏菲当时的想法,但同样也没有说出口。她生命的长度,从此时开始,已受到了威胁和限制。

“悄吟一天到晚老生病,我可是不同,我差一天就炮兵学堂毕业了。”说此话时的三郎,已不知不觉发生了微妙变化。她一直病弱缠身,他当初的心疼着急被磨练得日渐麻木,渐至习以为常再到稍许厌倦了。生活,是多元也是多变的,正如情感,一天一天在日子的汤锅里煮得久了,总有一天,会退败了所有的颜色,只剩生活自己,仍是一张苍白的面孔。

这年秋天,在国民党蓝衣社的一次大搜捕中,参与地下组织工作的舒群被捕了。《青岛晨报》作为党的外围组织也被迫停刊。报馆的同事随之星散而去,三郎、悄吟和梅林也搭乘一艘日本船逃离了青岛,与货舱里的咸鱼粉条等杂物一道,开始了新的流亡。

1934年11月初,他们来到了上海。

他们落脚在上海拉都路濒临郊外的一间砖制民房,虽然楼道黑暗,窗外却是碧绿的菜畦,那新鲜的菜叶,犹如他们新鲜的生活。

初到上海的快乐,在梅林的回忆里,单纯美好得活色生香。

“你们这里倒不错啊,有美丽的花园呢。”

悄吟手里拿了一块抹布,左手向腰里一撑,用着假装的庄严声调说:

“是不是还有点诗意?”

我看一看她的伪装的脸色和傲视的清澈大眼睛,又看一看三郎的闭着的嘴唇,那边沿几根相同汗毛的黄胡子在颤动着,终于三个人爆发出大笑声。

“眼前没有一些自然景色,”三郎说:“是很难写作的。”

“那么你就对窗外的花园作诗罢。”

“这应该由先发现它的诗意的人去写一首诗。”

“你别以为我不会写诗!”悄吟站在三郎面前咆哮道:“过几天我就写两首给你看!”

“A,你好凶呀,”三郎侧着头忍住笑声,“早晨吃过几块油饼的关系吗?”

他们就是这样有生气的。

——(梅林《忆萧红》)

1934年11月30日,在北四川路内山书店,这对情侣终于见到了鲁迅先生。随即,他们在书店附近一家白俄人开的咖啡馆,结识了鲁迅的家人许广平与海婴。

大约一九三四年的某天,阴霾的天空吹送着冷寂的歌调,在一个咖啡室里我们初次会着两个东北来的不甘做奴隶者。他们爽朗的笑声把阴霾吹散了,生之执着,战,喜悦,时常写在脸面和音响中,是那么自然,随便,毫不费力,像用手轻轻拉开窗幔,接受可爱的阳光进来。

从此我们多了两个朋友:萧红和萧军。

——(许广平《忆萧红》)

在许广平眼中,初次见面的东北女孩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中等身材,白皙,相当健康的体格,具有满洲姑娘特殊的稍稍扁平的后脑,爱笑,无邪的天真。”

仅隔半个多月,鲁迅便在梁园豫菜馆特意为他们张罗了一次聚会,将他们引荐给彼时活跃在上海文坛的茅盾、胡风、聂绀驽与叶紫。为赴这次珍贵的邀约,悄吟花了七角五分钱,专门从“大拍卖”铺子买了块方格子布料,几乎是不吃不喝、不分昼夜一针一线地,亲手为三郎赶制了一件上衣。三郎后来回忆说:“我们那时的物质生活虽然是穷困的,但在爱情生活方面,却是充实而饱满的啊!”这体己的温暖和喜悦,彼时连初相识的朋友们都能够感觉到。

用方格子布缝就的直襟短衣穿在萧军先生身上,天真无邪的喜悦夸示着式样。——那哥萨克式,在哈尔滨见惯的——穿的和缝的都感到骄傲,满足,而欢欣。我们看见的也感到他们应该骄傲,满足,欢欣。

——(许广平《追忆萧红》)

后来,为减少鲁迅先生与他们频繁通信的麻烦,他们索性搬到四川路与先生毗邻而居,做了先生家中的常客,时常聊天到很晚,鲁迅也不舍他们离去。为扩大他们在上海的交际圈,鲁迅除介绍他们认识了一些国内作家,还陆续将他们介绍给国际友人史沫特莱、鹿地亘、绿川英子等,不遗余力将他们的作品推荐到国内外刊物去发表。这份深厚的师生情谊,真挚的爱与感动,直到鲁迅去世,在他们心中也不曾消泯。

1935年12月,由鲁迅作序的《生死场》终于由容光书局出版。对这部小说,鲁迅给予了极高评价,称赞她用“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写出了中国女作家中“最有力的现代小说之一”,并由此断言作者是“女作家中最有希望的一位”。

《生死场》出版时,悄吟采用了鲁迅先生的建议,启用了新的笔名。因三郎笔名“萧军”,她便给自己取名“萧红”。中国文坛,从此诞生了一颗名为萧红的新星。

与萧军相比,鲁迅给予萧红的评价显然更高。许广平回忆,鲁迅先生每逢和朋友谈起这两部著作,总认为:“在写作前途上看起来,萧红先生是更有希望的。”

《生死场》连同《八月的乡村》,因鲁迅的写序推荐,在上海文坛掀起了巨浪,从而引起了当局的恐慌并查禁,但当时的畅销局面,已是屡禁不止。以“二萧”为代表的东北抗日文学,坚定地席卷了上海文坛。

此时,他们仍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她以“萧红”成名,取他的一个字,似乎带着他的体温,走到哪里,都让人心安。

他却是乱世豪杰,有着侠义情怀和英雄情结,对苦难弱小,他天生有着疼爱的怜悯;对新鲜自然之美,又总是先天的难以抗拒。于是,当她一步一步从苦海脱身日渐强大成为“萧红”,他好像忽然间,失去了英雄的气魄与魅力。

苦难和一文不名,使他们紧紧相拥,成为不可拆分的恋人;而盛名下日益繁复的人生,使他们彼此间的温暖,渐渐被狂风吹得苍凉。

心的苦杯,积满了沙粒

1936年,对萧红来说,是一只苦杯。她一口一口饮着,饮不尽这蚀骨的苍凉与哀寂。

她和萧军的情感,出现了裂痕。一个在哈尔滨便已相识、名叫程涓的女子,来到了上海。这是1936年春,她痛苦的根源。

而早在哈尔滨,这女子与萧军之间的暧昧情绪已刺痛过她的心。在《一个南方的姑娘》中,她回忆了这女子的出现,以及与三郎的微妙感情。

那时,这宁波姑娘还是一名中学生,因仰慕三郎的才华,在别人引荐下认识了三郎,并到他们家中来做客。

我慢慢地看着她,大概她也慢慢地看着我吧!她很漂亮,很素净,脸上不涂粉,头发没有卷起来,只是扎了一条红绸带,这更显得特别风味,又美又净。

……

她渐渐对郎华比对我更熟,她给郎华写信了,虽然常见,但是要写信的。

……

我看她近些日子更黑一点,好像她的“愁”更多了!她不仅是“愁”,因为愁并不兴奋,可是程女士有点兴奋。我忙着收拾家具,她走时我没有送她,郎华送她出门。

我听得清清楚楚的是在门口:“有信吗?”

或者不是这么说,总之跟着一声“喳喳”之后,郎华很响的:“没有。”

又过了些日子,程女士就不常来了,大概是她怕见我。

程女士要回南方,她到我们这里来辞行,有我做障碍,她没有把要诉说出来的“愁”尽量诉说给郎华。她终于带着“愁”回南方去了。

——(萧红《一个南方的姑娘》)

在哈尔滨,二人的关系也许仅止于好感,彼时二萧的患难之情仍坚不可摧。事隔数年,这女子带着暧昧的“愁”在上海与萧军相会时,已愈发成熟而有风韵,二萧之间,也不复最初患难时的亲密无间。

在萧军的心里,一个健康美丽,一个病弱多愁,他情感的天平,倾向了前者。

萧红是多么敏锐的女子,她的文章虽有男子的英勇之气,但内心,何其纤弱,何况,伤害她的人,是曾千般呵护万般疼爱着她的三郎,是她今生最爱的男人!她的心是一只苦杯,倾满了委屈失意、忧愁和孤寂。

这一时期,她在极度忧愁中写了《苦杯》组诗,自言自语倾诉着心底的苦痛。

带着颜色的情诗,一只一只写给她的,像三年前他写给我的一样。

也许人人都是一样!

也许情诗再过三年他又写给另外一个姑娘!

昨夜他又写了一只诗,我也写了一只诗,他是写给他的新的情人,我是写给我悲哀的心的。

已经不爱我了吧!

尚与我日日争吵,我的心潮破碎了,他分明知道,他又在我浸着毒一般痛苦的心上,时时踢打。

——(萧红《苦杯》)

在这个男人心中,她曾是世界上最美的女人;他曾经拼了命也要救她于水火,即便在医院她生下别人的孩子,他依然为她心疼,以命相搏地对医生吼:“如果她从今死去,我杀了你全家!”可是如今,当她习惯了被他呵护,他却漠然转身,将曾经许给她的深情,转赠给了别的女人。

然而,让她更绝望的是,他甚至像个暴君一样开始打她。

我幼时有个暴虐的父亲,他和我的父亲一样了!

父亲是我的敌人,而他不是,我又怎样来对待他呢?

他说他是我同一战线上的伙伴。

近来时时想要哭了,但没有一个适当的地方:坐到床上哭,怕是他看到;跑到厨房里去哭,怕是邻居看到;在街头哭,那些陌生的人更会哗笑。

人间对我都是无情了。

十一

说什么爱情!

说什么受难者共同走尽患难的路程!

都成了昨夜的梦,昨夜的明灯。

——(萧红《苦杯》)

身体的伤,她尚能遮掩;心底的伤,只能浸着泪水独自承受。爱得越深,痛得愈烈。她再也无法忍受这日复一日撕裂般的痛楚和煎熬,尽管彼时,他与那女子进展得并不顺利,已从短暂的出轨中回心转意,但她无法原谅他的背叛和不忠,尽管她多希望自己可以不介意。

她郑重地与萧军谈了一次,为抚平心底的伤痛,她决定东渡日本,让彼此冷静。

为送别即将远行的萧红,在她启程的前两日,鲁迅夫妇特意为她饯行,并反复叮咛远行在外的一应事项。然而,到日本仅三个月,鲁迅先生病逝的噩耗便传到了扶桑。这场饯别,成了她与鲁迅最后的相聚!

初到日本,虽然她与友人黄源的妻子许粤华同住,但时间仍然一点一滴都显得漫长。失意忧伤和时而剧烈的腹痛,折磨着萧红。后来,因黄源父亲患病缺乏经济支撑,许粤华于八月底便回了国,她的世界便只剩下了孤单。

为填满空寂惆怅的日日夜夜,她上了发条一样写文章,苦学枯燥乏味的日文,然后就是一封接一封给萧军写信。

同类推荐
  • 与花交谈

    与花交谈

    报亭书摊处可见微型小说的身影。,文化市场上出现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许多文学刊物纷纷改头换面。改为专门刊登微型小说或主要刊登微型小说,进入21世纪,有的甚至连刊名也子以更改
  • 农村大学生奋斗记:漂泊的城市

    农村大学生奋斗记:漂泊的城市

    程文志、朱宝达、罗雪洁、唐旭、曾美格是五个刚从大学校门步入社会、怀惴各色梦想的热血青年;他们全都来自农村,渴望能够留在大都会中京市有一番作为,但每个人却画出了不同的人生轨迹。程文志想当作家,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他先后做过化工厂工人、勤杂工,经过努力成了省报的一名记者;最后,他又奔向了北京。朱宝达不安心当副厅长的舅舅给他安排的市人事局的工作,一心想着开公司做买卖;历经几近破产的失败后,他东山再起,如愿以偿,成了年轻的富豪。罗雪洁和唐旭是高中同学,上大学时起两个人就开始了同居生活。在经过一场惨痛的生意失败后,唐旭竟然干出了携款外逃的傻事,落得个锒铛入狱的可悲下场。青春貌美、性格倔强固执的曾美格不愿回家乡小城工作,为此和恋爱四年的男友赌气分手。她被公司老板设计占有后,用腹中孩子逼迫老板离婚,最后却成了一个在火车站广场流浪的疯子……
  • 影子不会痛(闪小说励志篇)

    影子不会痛(闪小说励志篇)

    本套书精选3000余篇闪小说,所有篇目均在国内公开报刊发表过。每篇都有独到的思想性,画面感强,适合改编手机短信小说。这些闪小说除了通过故事的演绎让读者了解这些闪小说的可感和领悟其中的深刻含义外,特别对广大初高中生读者的心灵是一次很好的洗涤。
  • 划过秋天的声音

    划过秋天的声音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京西胭脂铺

    京西胭脂铺

    晁子轩扑进了院门。他的腿脚有点不方便,拄着拐棍,右手的纸扇忘了扇,身上的短袖绸衫湿透了,额头上的汗如线串着的珍珠一般,直往下淌。他的前脚刚刚迈进门槛,颤抖的声音就喊了出来
热门推荐
  • 谁是企业最受欢迎的人

    谁是企业最受欢迎的人

    要么赢得青睐,要么遭到淘汰。受欢迎的人,不会失业!受欢迎的人,获得提升!受欢迎的人,不可替代!阅读本书,可以有效地促进个人和企业的发展,使企业和个人共同成长,实现双赢共荣。
  • 一等豪门弃妇

    一等豪门弃妇

    她讨厌他,鄙视他是匹种马。他厌恶她是个花痴。然而,一觉醒来,他们竟然睡在同一张床上。她愤怒的看着他,“安凌宇,你好卑鄙,趁着我喝醉酒占我的便宜!”他忍不住笑了,指了指地面上被她撕破的衣服,“苏灿,你看好了,究竟是谁占了谁的便宜。还有,这里是我的办公室!”苏灿只觉得自己的头上一片乌鸦飞过~~。某男再一次开口,“苏灿,你占了我的便宜就要负责任!”
  • 朱丹溪抗衰老养颜心经

    朱丹溪抗衰老养颜心经

    一代名医朱丹溪传承600年的滋阴养护金方,一部真正让天下女人面若桃花、白里透红、滋润如水的红宝书,一整套最根本、最有效、最天然、最易行的抗衰老养颜方案。章子怡、刘嘉玲、关之琳、刘亦菲、刘若英、蔡依林、容祖儿等25位明星现身说法,解密滋阴养颜的妙处,60个最有效的美容处方,100个最有效的美容细节,让爱美的女人最滋润。
  • 假面(上)

    假面(上)

    孩子帮著的《假面(上)》讲述的事情发生得突然而安静。随着黑暗期降临的,还有一段徘徊在底线的危险爱情和一场抽丝剥茧的精密迷局。
  • 沙琪玛

    沙琪玛

    刘浪,生于70年代,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签约作家,鲁迅文学院第十五期高研班学员。若干诗歌、中短篇小说发表于《飞天》《文学界》《山花》《作品》等数十家期刊,多篇小说被《小说选刊》等报刊转载。
  • 超级强化天师

    超级强化天师

    老天爷开个玩笑,把一件不知来历,却具有强化功能的异宝万宝炉赐给了关天养,看他如何凭借万宝炉走上世界之巅?百分百强化法宝,强化丹药,强化灵兽,万宝炉在手,天下我有。无人能抵挡关天养前进的步伐。
  • 王妃要休夫

    王妃要休夫

    我虽没有倾国倾城之容貌,可是我有一个倾国倾城的皇后姐姐。于是我托姐姐的福,由皇帝姐夫一道圣旨,然后下嫁给了无数少女心目中的好老公人选——六王爷。据说他长得很帅,据说他很能打,据说他还很懂文……
  • 哈佛积极心理学笔记:哈佛教授的幸福处方

    哈佛积极心理学笔记:哈佛教授的幸福处方

    积极心理学(Psyclaology 504)是哈佛选修课程中人数排名第一的课程,同时也是哈佛最受欢迎率排名第一的课程。该课程受到全球数十家主流媒体的热烈关注,美国CNN电视台、英国BBC电视台,美国《纽约时报》、英国《时代报》、意大利《新闻报》、《韩国时报》、《印度时报》、《中国青年报》等都进行了积极报道。本课程首次欠从科学的角度证明了终身提升幸福感的方法,话题涉及自我突破、成就、情感关系、自尊、精神力等热点。
  • 你凭什么工作比别人好

    你凭什么工作比别人好

    在职场中要战胜自己,就要剖析自己、正视自己、挑战自己、超越自己!如果我们被眼前的安逸冲昏了头脑,在职能学习中不做好准备的话,就会常常处于被动状态,被周遭的人与事牵着自己的鼻子走。提高职能学习,主要是在工作上找到高效率的方法,在本书中提到的36个方法,会使我们在职能学习中茅塞顿开,并在不经意中改变现有的职能学习方法。不久的将来,我们会发现通过对职能学习方法的改进,自己明显比周围的人更胜一筹,人生也许就从这个时候开始创造奇迹……
  • 医神废妃:绝世大小姐

    医神废妃:绝世大小姐

    前世,她是医神之女,冷峻傲然,为守护北宫家族医者的使命而死。穿越回古,重生为一个拥有离奇身世之谜的倾城女子——北宫素颜,天生潜藏某种异样灵力。异界之旅,玉箫离心曲萦绕着美丽的相遇,那个恍若上仙的他,一直守护在她身边,守护一生一世一双人的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