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7500000036

第36章 爱与苦难一样深(2)

轻视和屈辱还不算什么,最难熬的是饥饿。天黑了,外面飘着雨雪,三郎还在四处奔走,他像一只永不停歇的鸵鸟,直到给巢里的雏儿找到钱、找到食物才能安心返家;而他的爱人,却在旅馆里对抗着饥饿。茶房举着托盘敲开她的门:“包夜饭吗?”那托盘里的肉饼、炸得金黄的番薯和松软的面包,散发出诱人的香味。她更饿了,却只能关了门,数着分秒等她的郎华回家。

“饿了吧?”

我几乎是哭了,我说:“不饿。”为了低头,我的脸几乎接触到他冰凉的脚掌。

他的衣服完全湿透,所以我到马路旁去买馒头。就在光身的木桌上,刷牙缸冒着气,刷牙缸伴着我们把馒头吃完。馒头既然吃完,桌上的铜板也要被吃掉似的,他问我:

“够不够?”

我说:“够了。”我问他:“够不够?”

他也说:“够了。”

隔壁的手风琴唱起来,它唱的是生活的痛苦吗?手风琴凄凄凉凉地唱呀!

——(萧红《雪天》)

夜里,饥饿将她唤醒。天还不亮,旅馆过道别人的门上,已挂着“列巴圈”(俄国人称面包为“列巴”)。昏黄的夜灯下,“列巴圈”在过道别人的门前召唤着她。她忍不住轻轻开了门,起了偷的念头。

我抱紧胸膛,把头也挂到胸口,向我自己心说:“我饿呀,不是偷呀!”

第二次也打开门,这次我决心了!偷就偷,虽然是几个“列巴圈”,我也偷,为着我的“饿”,为着他的“饿”。

——(萧红《饿》)

她一次一次打开门,又一次一次合上门。饥饿与自尊在争斗,最终她退回房间,选择了向自尊妥协。

只有饥寒,没有青春的岁月,消耗着两个年轻的生命。“郎华还不回来,我拿什么来喂肚子呢?桌子可以吃吗?草褥子可以吃吗?”产后虚弱的身体,像一个空旷的原野,塞满了寒风,饥饿,和苦痛。

一个月后,郎华终于谈妥了一份家教工作,每日早晚教一个男孩子国语和武术,条件是对方无偿提供住所,与学费两两抵消。

于是,他们有了新家。道里商市街25号,一座带长院的小房子,虽然它不属于自己,对他们而言却有非凡意义。生活虽也饥寒,却是全新的。没有仪式,没有亲友的见证,他们彼此怀着珍重心,将这里当成了新婚的居所。在欧罗巴旅馆,她曾说“郎华,我的情人,那时候他还是我的情人”,从商市街开始,他们从情人,变成了夫妇。

玻璃窗子又慢慢结起霜来,不管人和狗经过窗前,都认不清楚。

我们不是新婚吗?他这话说得很响,他唇下的开水杯起一个小圆波浪。他放下杯子,在黑面包上涂一点白盐送下喉去。大概是面包已不在喉中,他又说:

“这不正是度蜜月吗!”

“对的,对的。”我笑了。

他连忙又取一块黑面包,涂上一点白盐,学着电影上那样度蜜月,把涂盐的“列巴”先送上我的嘴,我咬了一下,而后他才去吃。一定盐太多了,舌尖感到不愉快,他连忙去喝水:

“不行不行,再这样度蜜月,把人咸死了。”

盐毕竟不是奶油,带给人的感觉一点也不甜,一点也不香,我坐在旁边笑。

——(萧红《黑列巴和白盐》)

流浪许久的患难情侣终于有了自由的港湾,这小小的房子,既不华丽也不暖和,却再也不必因交不起房租像野狗一样被驱逐被侮辱,也不需看房主的眼色忍气吞声像寄人篱下的无赖。这欣喜使他们对未来生出了无限憧憬,活着,爱着,真好。

一嘴泥,一嘴草,……我和我的爱人终于也筑成了一个家!无论这个家是建筑在什么人的梁檐下,它的寿命能够足享几时,这在我们是没有顾到的。我的任务是飞呵飞……寻找可吃的食粮,好使等待在巢中病着的一只康强起来!我顾不了那整日盘旋在空中,呼哨着的苍鹰,也顾不了那专以射击燕雀而取乐的射手们。

——(萧军《为了爱的缘故》)

这段文字真是温暖,暖到了心底里。我甚至觉得,在他所有回忆与萧红生活的文章中,这段文字最见温情。他有豪侠情结,像个末世英雄,不轻易流泪,也绝不轻言放弃与妥协,他的骨头是坚硬的,棱角是坚硬的,甚至行事的风格也是坚硬的,却唯独留了一寸柔软心,住着他疼爱的女人。

然而,商市街的日子,是活生生的现实。再温暖的爱情,在冬天,也无法融化现实的冰墙。

屋外飘起了霜雪。哈尔滨的严冬如此冰冷,那凛冽的寒,和疼痛一样难忍,弥散在周身,仿佛连骨头都起了石化反应。产后留下的后遗症与长期虚弱形成的病灶,此时一齐显露出来。时不时就会发作的腹痛,与寒冷和饥饿轮番来袭。

她想学着做个可人的主妇,为爱人做饭洗衣,安静地等他回家。这本是甜蜜的一件事,却被无奈填满。

把手放在铁炉板上也不能暖了,炉中连一颗火星也灭掉。肚子痛,要上床去躺一躺,哪里是床!冰一样的铁条,怎么敢去接近!

我饿了,冷了,我肚痛,郎华还不回来,有多么不耐烦!连一只表也没有,连时间也不知道。多么无趣,多么寂寞的家呀!我好像落下井的鸭子一般寂寞并且隔绝。

——(萧红《搬家》)

为了生活,为了使巢中病着的那一只康强起来,三郎像一只勤劳的燕子,不知疲倦地飞着,找着,累着,忙着。除了早晚给房东的儿子教课,他夜夜出去,在刺骨的寒风里走五里路兼做另一份家教。乃莹守着冰凉的屋子,有时在过道里一站半天,怀着一份热切,等爱人回家。房东的女儿每每穿着很暖和很时尚的皮衣华服,高筒皮靴一路很响地从身边经过时,甚至会羡慕地回头:“啊!又在等你的郎华!他出去,你天天等他,真是怪好的一对!”

她不忍三郎没日没夜的奔走,身体稍有好转,便通过熟人想得到一份电影院广告副手的工作。她瞒着他出去的那一天,三郎急得找她几次都没找到,担忧和焦急让他几近崩溃。夜里回来时两人便吵架了,又都哭了。在愁苦中三郎喝醉了酒,在地板上一边滚一边嘟囔:“一看到职业,什么也不管就跑了,有职业,爱人也不要了!”多么心酸的告白。

然而第二天早起,两人仍相伴着去画了一天广告。但第三天,电影院便另请了别人。广告员的梦,他们只做了一天。

这段贫穷的日子,却是两人最恩爱的时光。他高兴时,便给她取许许多多可爱的昵称:小麻雀,小海豹,小鹅……想怎么叫就怎么叫,每一声都是爱意堆积。

小麻雀——是形容她的腿肚细,跑不快,跑起来,两只脚尖内向。

小海豹——是说她一犯困一打哈欠,泪水就浮上两只大眼睛,俨然像一只小海豹。

小鹅——是形容她,一遇到什么惊愕或高兴的事,两只手就左右分张起来,活像一只受惊恐的小鹅,或者企鹅!

——(萧军《萧红书简辑存注释录》)

她也不示弱。他们一起去“破烂市”淘旧货,三郎将一顶“四个耳朵”的帽子戴在头上,瞬间,她的三郎就变成了惹人疼爱的小动物。

立刻他就变成个小猫样……他又把左右的两个耳朵放下来,立刻我又看他像个小狗。总之,他戴起这样的帽子,不像个小猫,就像个小狗。

——(萧红《买皮帽》)

虽然贫寒,因为爱情的缘故,精神的愉悦似乎让生活也渐渐好转。他们结识了很多文艺界友人,并很快融入其中,成为画家冯咏秋“牵牛坊”的常客,经常与一批左翼进步人士开展聚会活动。

早年读书时,他们就接受过民族解放的启蒙,都是宣传抗日的进步青年,而三郎,当年是因组织抗日义军失败才来到哈尔滨,因此,在“牵牛坊”聚会的日子,使他们有着归队的充实和快乐。1933年前后,他们参加了罗烽、舒群组建的抗日团体“星星剧团”,在剧中,扮演宣传抗日的角色。后来,虽然部分成员被伪特机关抓捕,剧团也因此被迫解散,但他们的生活,已被赋予了崭新的含义。

遇见三郎,她是幸运的。这幸运不独是救她于水火,不独给了她温暖和爱情,还在于发掘了她的才情,从而造就了一位蜚声文坛的著名女作家。

大约就在参加左翼文艺活动期间,三郎开始鼓励她创作。他们最初相恋,是从她的一首小诗开始,彼时在东兴顺旅馆,她灵性的才情,像春天浅草般清新动人,磁铁般吸引了他,他瞬间便做了决定:留下来陪在她身旁,解救她,与她共赴患难。

她的文字,天生有着纯粹动人的力量。他第一次读到的感觉可以用惊艳形容,时隔两年,甘苦与共的相惜相知,三郎对她的才华有了更多理性认识。他用伯乐的眼睛和自信,鼓励她写作,像鼓励一只试飞的雏燕。

1933年春天,她以悄吟为笔名,发表了小说处女作《弃儿》,那是她自己的心酸写照。她将心底的痛痂生生揭开,一字一句地复述给人看。往后她的很多作品沿袭了这份悲情,不造作,也不故作呻吟,一件一件袒露在那里,纯朴而凄婉。

她感动了自己,也拨动了读者心弦。从此她一发而不收,在文学这条路上,开始远行。

逃出“满洲国”

1933年10月,秋天的哈尔滨。

三郎和乃莹,摘到了文学路上的第一枚果实。在友人舒群的资助下,他们的短篇小说合集《跋涉》,署名三郎和悄吟,在哈尔滨“五日画报社”自费出版,共收录六篇三郎的小说,五篇乃莹的小说。

沦陷后的东北,在恐怖笼罩下,死水一般的肃穆与沉寂。《跋涉》的出版,是黑暗布景中忽然出现的一束光,那些不屈的吟唱与呐喊,在暴雨来临前漆黑的夜晚,点亮了一窗灯火,成为无数人坚强温暖的指引。

东北文坛第一位新文学女作家悄吟,在三郎的护佑下,走向了新的人生边缘。

在当时最杰出的作家当推三郎夫妇,自从他们的小说集《跋涉》出版了以后,不但在北满,而且在整个的满洲文坛,受到了读者潮水般的好评。

……悄吟的小说,在某一点来说,似乎有比三郎高出之处,《王阿嫂的死》、《广告副手》都是很好的作品,至于作者描写的洁净细致,也有相当独到之处。

——(王秋萤《满洲新文学的踪迹》)

然而,两个月后,这本集子便遭到日伪统治当局的查封没收,关于这本书的恐怖传言也时有耳闻。更为恐怖的是,某日外出,他们发现被人跟踪,街上到处是宪兵的身影。回到居所关紧门,两人挤在昏黄的洋烛下收拾箱子,每册书都翻了一遍,生怕留下反满抗日的物证,连一张高尔基的相片,也扔进大火炉化为灰烬。

查验完毕人已松弛,坐下来,本以为再没有留下一星半点痕迹——她随意地玩弄着一张吸墨纸,不经意间却赫然发现吸墨纸上有一行红铅笔的字迹:小日本子,走狗,他妈的“满洲国”!她惊出一身汗,毫不犹豫将那张贵重的吸墨纸投进了火炉。

一本《世界各国革命史》,她神经质地站起来也要拿去烧掉。三郎按住她说:“疯了吗?你疯了吗?”她才一声不响地安静下来,直到灭了灯睡下,眼睛也大睁着,听着屋外的风声、院中的狗叫声和一切细微的声响。

郎华按住我的胸口……我的不会说话的胸口。铁大门震响了一下,我跳了一下。

“不要怕,我们有什么呢?什么也没有。谣传不要太认真。他妈的,哪天捉去哪天算!睡吧,睡不足,明天要头疼的……”

他按住我的胸口。好像给噩梦惊醒的孩子似的,心在母亲的手下大跳着。

——(萧红《剧团》)

哈尔滨的形势越来越紧迫。但三郎,始终是一头顽强的狮子。“没有什么。怕狼怕虎是不行的,这年头只得碰上什么算什么。”他说得轻松,但恐怖的阴影到底还是越逼越近了。剧团成员接二连三失踪,耳边总有人悄悄议论“宪兵队前夜又捉去了谁”,“刚捉去的谁听说又与剧团有关系……”沦陷的东北,伪满洲国,家园已芜,已沦为侵略者的屠场。

逃亡,列入了他们的计划。

当时的紧张局势,对两个抗日进步文学青年来说,除了逃亡,再没有更明智的路好走。后来,哈尔滨传来的消息证实了这是多么理性的选择:离开哈尔滨仅一周,罗烽被捕入狱;随后的几年中,他们左翼阵营中的友人接二连三被日本宪兵队抓捕,受尽酷刑,惨遭杀害。

对这片土地上发生的一切,除了悲愤,再也呼吸不到自由的空气。往日的宁静生活,已在日本军刀和伪满洲国的殖民统治下,消失殆尽。

这里是故乡,从出生到永远,一直都是。但只要伪满洲国存在一天,就是他们的地狱。

1934年5月,先期逃亡到青岛的友人舒群来信,邀请他们去青岛避难。6月10日清晨,他们在商市街的居所吃了最后一顿早餐,终于提着简单的行李,离开了熟悉的哈尔滨,向远方流亡。

我手提个包袱。郎华说:“走吧!”他推开了门。

这正像乍搬到这房子郎华说:“进去吧”一样,门开着我出来了,我腿发抖,心往下沉坠,忍不住这从没有落下来的眼泪,是哭的时候了!应该流一流眼泪。

我没有回转一次头走出大门,别了家屋!街车,行人,小店铺,行人道旁的杨树。转角了!

别了“商市街”!

小包袱在手上挂着。我们顺了中央大街南去。

——(萧红《最后的一星期》)

她多么不舍。故土难离,何况,她心酸又温暖的童年、她成长的屈辱和不幸、她情感的波折纷扰、她对理想的憧憬与觉醒,还有那埋在故园中亲爱的祖父,还有她与三郎患难中的相恋相依,还有那么多交织着甜蜜与苦难的往事……都在这一别中,成为不可触摸的回忆。

此后,直到她生命的最后一息,都没有机会返乡一次。

她短暂的一生都在流亡中,数年后她躺在香港医院的病床上,对守护她的骆宾基说:“现在我要在我父亲面前投降了,惨败了,丢盔弃甲了。”生命的最后时刻,这流亡异乡的女子,带着对故土刻骨的怀恋,原谅了父亲曾经的蛮横。一颗苦难的赤子心魂中,盛满了千里之外那令人心酸的故土亲情。

1941年的“九一八”十周年纪念,病中的女作家萧红写下她留给世间的最后一篇作品《给流亡异地的东北同胞书》。

当每个秋天的月亮快圆的时候,我们的心总被悲哀装满。想起高粱油绿的叶子,想起白发的母亲或幼年的亲眷。

……

家乡多么好呀!土地是宽阔的,粮食是充足的,有顶黄的金子,有顶亮的煤,鸽子在门楼上飞,鸡在柳树下啼着。马群越着原野而来,黄豆像潮水似的在铁道上翻涌。

——(萧红《给流亡异地的东北同胞书》)

然而,这样美好的印象,只停留在东北沦陷前的记忆中。她与三郎登上“大连丸”号轮船驶往青岛时,这片土地上只有侵略和苦难。

6月15日,带着爱情和两颗欢喜心,他们踏上了岛城的土地。三郎后来回忆此时的心境是:“怀着鸟一般的欢心;火一般的爱!踏上祖国的海岸;投入母亲的胸怀!”

虽然前路不明,但他们总算逃出了“满洲国”,动荡恐怖中的生活,终于暂远了。一个全新世界的人生,在等待着他们。

生命为什么不挂着铃子?

不然丢了你,怎能感到有所亡失。

同类推荐
  • 酒鬼刘三

    酒鬼刘三

    无为,原名赵亮。甘肃平凉人,定居广西北海。出版有中短篇小说集《周家情事》。广西作家协会会员!
  • 假侦探

    假侦探

    小说以一个华裔教授在美国患病之后的悲惨经历为线索,融合了悬疑、推理、感情等调动读者兴趣的要素,深入描写了一个人处在极度绝望的环境下的所作所想,揭示了在美国许多人依然对华人抱有偏见的现实。小说是通俗小说和严肃文学的结合,语言文字富有文学性,饱含哲理,又处处设下悬念,紧抓住读者的心。
  • 借脸

    借脸

    以新鲜与现代的文笔,并能够真实地检视历史与现实,说人生现象和道理。曾颖的作品,回溯人生历程的坎坷与莫测,收录70篇作品,借生动有趣的故事,省察命运的遭际和悲喜。新浪博客点击700万以上,腾讯点击突破千万。百年百部微型小说经典:《借脸》所选作品,能充分体验到那份厚重,其中《诚实的代价》(或《一支烟的发家史》或《孔夫子千里走单骑》)是作家曾颖近年来微型小说的精品选集,也能体味到轻灵和快乐,内容涉及都市情感、婚恋爱情、官场浮沉、乡村民风,以及底层百姓的日常情态。,有多篇曾入选各类教材和选本。使人们在阅读中,作者个人博客为新浪、腾讯、网易、搜狐、天涯的知名博客
  • 黑吃黑(悬念大师希区柯克经典故事集)

    黑吃黑(悬念大师希区柯克经典故事集)

    如果你是希区柯克迷,当然不会放过这一系列希区柯克悬念小说,如果你从未欣赏过希区柯克的作品,那打开来吧!当你进入“悬念大师”的迷离世界,那错综复杂引人入胜的故事;那扣人心弦暗藏玄机的情;那案外案谜中谜的悬念,那出人意料的结尾,篇篇精彩绝论!
  • 罗家大院

    罗家大院

    陈集益,70后重要作家。曾就读于鲁迅文学院第七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浙江省作协签约作家。在《十月》《人民文学》《中国作家》《钟山》《天涯》等大型文学期刊发表小说六十万字。2009年获《十月》新锐人物奖。2010年获浙江省青年文学之星奖。
热门推荐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超越直销

    超越直销

    《超越直销:戴尔攻城略地的利器》从经营模式、组织结构、销售与服务、团队建设、物流管理、全球化战略等方面。
  • 挽云辞

    挽云辞

    流光疏淡,只不知那衣上荏苒的是光阴还是他的清寒?只讲一个乱世中的故事,一个乱世中生存、挣扎,还有--爱的故事。
  • 海沧民俗文化

    海沧民俗文化

    《海沧民俗文化》主要内容包括:保生大帝信俗;“送王船”民俗活动;“蜈蚣阁”游艺活动;“抗大龟”民俗活动等。
  • 商战韬略与孙子兵法

    商战韬略与孙子兵法

    本书从企业用人,经济情报,商势,商战,变通,企业合作,商场竞争,企业形象,顾客攻心,团体精神,决策,商机,策划等方面入手,以现代商战的实际案例为基础,结合《孙子兵法》的精华理论,揭示了《孙子兵法》与现代商战韬略之间的奥妙所在。
  • 在聊天中发现机会

    在聊天中发现机会

    ,以及在社交场合中怎样去与别人聊天的方法,从实例分析了聊天对事业的积极性。让读者从中有所得,本书精心策划,言简意赅,为事业加分
  • 上仙,哪里逃

    上仙,哪里逃

    她是妖界天真无邪、倍受呵护的仙妖结晶,他是仙界斩妖除魔、法力时灵时不灵的奇葩妖神,本该天生敌对,却不想痴缠万年。他用计将她关进寒冰盘古洞受尽万年折磨,她逃出已因爱成魔誓要毁天灭地,他只知她恨他,却不知她恨他娶了别人……
  • 倾世女皇:醉卧天下

    倾世女皇:醉卧天下

    忍辱负重多年,遭冷落、陷害、毁容、讥讽。忍?为什么还要忍!大不了便是同归于尽!一场骇人听闻的大火,曾忍受多年的她一朝穿越成女尊蝶舞国的六王爷。空有一副好皮囊却胆小懦弱,不得恩宠!且看她重生归来,仿古人兮,争权夺势,玩转朝纲,扭转乾坤,成就一代倾世女皇!唐唐Q群:204982822
  • 王永庆全传

    王永庆全传

    从米店老板到台湾经营之神(1916-2008)读透王永庆这个人,学做人做事做生意。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他从一家米店起家,创办了世界化工50强的台塑企业集团,他的投资遍布世界各地,涉及各行各业,半个多世纪以来,他的名字已经成为世人眼中成功者的代名词,被誉为“经营之神”。任何人只要从王永庆成功因素之中学到王永庆做事的理念、方法与毅力,也必定会有一番成就。
  • 倾宫乱:只做杀手不为妃

    倾宫乱:只做杀手不为妃

    他与她因为一次次的误解而擦肩。(慕容宇)他为了不与她擦肩,而宁愿永远站在原地。(墨尚岚)她以为,儿时小小的心里装载的,那满满的东西就是爱情。(慕容皓)她以为,与他一线牵缘,便是终生(慕容宇)她以为,一次的同床共枕,就是幸福(墨尚岚)可到了最后,她错了,他们都错了。爱情经不起时间的蹉跎,经不起怀疑的消磨,更经不起现实的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