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7500000033

第33章 遇见你,是宿命的传奇(1)

在东兴顺旅馆

萧军出现之前,1932年夏天的哈尔滨,是萧红的炼狱。

那时,她还不叫萧红,她的名字是张乃莹。

天知道她是怎样挨过来的。冥冥又仿佛,她在等待命运,掀开她一生凄美的传奇。

尘世如此喧腾,一个有梦的女子,不过是一叶漂萍,无从逃避风吹雨淋。她的年代,是暴雨前的黄昏天气,听不到哭泣的声音,只有挣扎的喘息。

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作为接受过五四新文化洗礼的女性,她觉醒的青春,如此悲壮而凄艳。然而,即便玉碎香埋,她也希望点燃自己的青春,作黑暗中短暂而明艳的烛火。

而三郎,是她苦难中遇见的曙光。

那个夏季的某一天黄昏,他走进哈尔滨道外正阳十六道街“东兴顺”旅馆,穿过长长的甬道,在甬道尽头敲开了十八号房间的门。那个时刻是要被铭记的。一个倾城之恋的传奇,开始诞生。

我无数次想象过那个瞬间。一扇门,隔开了两个世界。门内,是一个陷入危谷的弱女子,门外,是一个古道热肠的青年,当她拉开门的那一瞬,从各自荆棘小径走来的两段人生,神奇地走到了彼此命运的交汇点。此后,她生命的火苗因他而耀然生辉,尽管那样短暂,像夜空划过深情的流星。

她拉开门,睁大双眼注视着他。她晶亮的眸子虽一如往日的冷冽明澈,却难掩一丝慌乱和惊喜。——三郎,如果这是一个美丽的梦,你一定是走进了我的梦里。

此刻,她是一个失去自由的女人。而此前,她走投无路时,被她的未婚夫带到东兴顺旅馆住了七个多月,欠下六百多元住宿费后,那个名叫汪恩甲的男人,将她独自撂在旅馆,借口回家取钱,再也没有回来。

她被旅馆当作人质监视了起来。彼时,她已怀有身孕,使他怀孕的男人,给她留下一个未出生的胎儿和一大笔债务,溜之大吉。她二十一岁的青春年华,布满了千疮百孔的痛点。

她聪慧灵敏,心性孤清,对爱情和未来怀有美好憧憬,又是一个深受新文化影响的优秀女学生。人生出现这样的变故,是她抗争的代价,也是偶然中的必然。

她生在地主家庭,父亲给她安排了旧式女人的命运,让她早早出嫁,但她出众的才华和知识女性的觉醒,使她看清了自己的不幸未来,为了挣脱这枷锁,她离家出走,四处漂泊,哪怕赔上青春和生命,她也在所不惜。

她太聪敏,太有才情,太倔强,因而与她身处的世界格格不入。她是长白山的雪,冷冽轻盈,茫无涯际,带着覆盖一切的深情,漫天飞卷而下,却没有人懂得她的洁净高远,和深沉的浪漫。

也许,潜意识中,她一直在寻找一个与她两相契合的人,理解她不屈的反抗,懂得她孤高卓绝的才情。乱世里,这不切实际的奢求,只能让她遍体鳞伤。

汪恩甲一去不返,旅馆老板便将她赶到阴暗发霉的储藏室,每日向她催讨欠款。眼看逼债不成,旅馆下了最后通牒,准备将她卖到一墙之隔的妓院“圈儿楼”,以抵偿她和汪恩甲欠下的债务。她身无分文,举目无亲,身形日渐臃肿,在水深火热的牢笼,几乎无路可逃。

也许她差一点就成为了第二个潘玉良。但婆娑世界的因缘际会,千丝万缕的因果循环,绝不是刻板的设计,分秒之间都充满了微妙的变数。她出身塞北小城,即便与身在江南的潘玉良有着同样的才情,她也遇不到第二个潘赞化,从泥淖中识得她这颗明珠,纳她为妾,从而改写她的人生。

所以,她只能是萧红,落难在哈尔滨“东兴顺”旅馆,静候着她生命中必然要出现的才子英雄,敲开她的门,救她出去。

如果,她不读报,不爱文学,那么,这一切都将不存在。人与人的区别,往往就在于有心无意时的一个微小细节,却实现了命运的翻转。

她在阴暗的斗室,没有自由,没有阳光,只有一张床,几张《国际协报》,和空空四壁。她找不到可以呼告的人,也不敢奢望有人会替她赎身,但无助的孤寂像海水,快要将她淹没。她多希望有几本书读,来填满这孤独虚空的分分秒秒。

不得不承认,她确实是个机智聪慧的女子。她终于找到了与外界联络的途径,她按照报纸上的地址,给《国际协报》副刊主编裴馨园写了一封求助信,并恳求他寄几本文艺刊物到“东兴顺”旅馆,因她是被旅馆幽禁失去自由的人。

彼时的《国际协报》,以“志在扶持正义,促进和平”为宗旨,是哈尔滨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份民办报纸,发行量一度位居哈尔滨报刊之首,也因此培养了一大批左翼作家,成为东北作家群的集结地。

她的信打动了裴馨园。对这位署名“悄吟”的知识女性,裴馨园充满了同情,也激起了他的正义感和一份责任意识。他写了一封介绍信,连同几本书交给年轻的编辑三郎,让他送到“东兴顺”旅馆。

这是多么重要的一个决定,仿佛是命运的旨意和神灵的安排。那是一个黄昏,三郎走在哈尔滨道外正阳十六道街上,穿过“东兴顺”旅馆长长的甬道,在甬道尽头敲响了她的房门。

我敲了两下门,没有动静,稍待片刻我又敲了两下,这时门扇忽然打开了,一个模糊的人影在门口中间直直地出现了。由于甬道上的灯光是昏暗的,屋内并没有灯光,因此我只能看到一个女人似的轮廓出现在我的眼前,半长的头发敞散地披挂在肩头前后,一张近于圆形的苍白的脸幅嵌在头发的中间,有一双特大的闪亮眼睛直直地盯视着我,声音显得受了惊愕似的微微有些颤抖地问着:

“您找谁?”

“张乃莹。”

(萧军《人与人间——萧军回忆录》)

这是他们的第一次相见。对25岁的刘鸿霖来说,第一面,这个女人只给她留下了模糊的印象。那时,没有人称他为萧军,也很少有人叫他的原名刘鸿霖,朋友们都习惯称他为三郎,那是他当时常用的笔名。

小屋潮湿阴暗,散发着刺鼻的霉味,张乃莹拉开灯,房间内霎时一片昏黄。他在靠窗的椅子上坐下来,没有说话,只将裴馨园的介绍信和几本书交给她。

她接过信,反反复复看了好几遍,擎着信的纤长手指在微微颤抖。

三郎默默地打量着她。那天,她穿的是一件褪了色的蓝布长衫,开衩的一侧已裂至膝盖以上,腿脚白皙,脚上一双鞋已陈旧变形,最惹眼的是她隆起的腹部,似乎很快就要临产了。

看完信,她抑制不住自己的惊喜:“原来您就是三郎,我读过您的文章……”她返身从空荡荡的床上扯过一张旧报纸,指着一篇文章给三郎看,那是他的连载小说《孤雏》。

完成裴馨园交办的任务,三郎起身便要离开。也许是孤寂太久,她急切地恳求道:“我们谈一谈……好吗?”

他重又坐下,一边听她叙说,一边漫不经心捡起散落在床上的几张纸片,纸片上画着新颖的图案、仿魏碑《郑文公》字体写的几个“双钩”大字,还有几排诗句。

那诗句的字迹是紫色的,一行行排列开来,像初春的新柳,像松花江水的波纹。

这边树叶绿了,那边清溪唱着:——姑娘啊!

春天到了。

……

去年在北平,正是吃青杏的时候;今年我的命运,比青杏还酸!

他心底腾起一种异样的感觉,“这是谁画的图案?”他问。他的内心,掠过一丝草叶萌芽的欣喜。

“是我无聊时干的。”她答得有些羞涩,随后找出一截紫色铅笔给他看。

“这些‘双钩’字呢?”

“也是……”

“这些诗句呢?”他迫不及待地问。

“也是!”一抹红晕浮上了她苍白的脸颊。

这时候,我似乎感到世界在变了,季节在变了,人在变了,当时我认为我的思想和感情也在变了……出现在我面前的是我认识过的女性中最美丽的人!也可能是世界上最美丽的人!她初步给与我那一切形象和印象全不见了,全消泯了……在我面前的只剩下一颗晶明的、美丽的、可爱的、闪光的灵魂!……

我马上暗暗决定和向自己宣了誓:

我必须不惜一切牺牲和代价——拯救她!拯救这颗美丽的灵魂!

(萧军《人与人间——萧军回忆录》)

是的,与他的初见,竟是在如此窘迫无措的时分。她身材臃肿,容颜失色,失去自由,没有尊严,即便青春尚在,也只能换得几分怜悯罢了。彼时她几乎没有任何魅力,能得到一个年轻男人的欣赏和垂青。然而,人生际遇就是这样耐人寻味,遇见生命中重要的那个人,命运没有选择在她最美丽的时刻,却用另一种含蓄蕴藉的方式,将她可贵的一面,展示给茫茫人海可遇不可求的知音。他瞬间,便被这突然而至的美好击中了。在他眼中,这个女子的可爱和珍贵,已在他心海扬起一面纯白的风帆,让他不能自已地,涌起温柔的情意,和无边的惊喜。

那一刻,这间昏暗的屋子仿佛有朝阳初升,他面前的这个女子,似乎是折翼的天使,让他止不住地想去呵护。他忽然觉得,自己的心原来荒芜了那么久,此时此刻,才重新被她灵敏的才思唤醒,似春天的原野正蓬勃着无限的活力。

然而,这个激起他美好情感的女子,此刻却在炼狱里煎熬。

临行时我指着桌上用一片纸盖着的那半碗高粱米饭问着她:

“这就是您的饭食吗?”

她漠然地点了点头,一股森凉的酸楚的要流出来的泪水冲到我的眼睛里来了,我装作寻找衣袋里什么东西低下头来……

终于我把衣装中的五角钱放在了桌子上,勉强地说:“留着买点什么吃吧!”就匆匆地向她道别了。

这仅有的五角钱,是我的车钱,这时我只有步行了约十里路的归程。

(萧军《人与人间——萧军回忆录》)

他知道,从这昏暗的小屋离开后,意味着一个新的开始,为了这美丽的生命,他要做个勇士,开始一段艰难的营救和抗争。

她的生命和灵魂,从此都与这个男人连在了一起。人常说,在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是一种幸福。我相信,多年后就算乱世离散,人事蹉跎,他们不再是彼此的唯一,这段初始的情感,仍是他们心中刻骨铭心的回忆,抚慰着曾经共有的疼痛和甜蜜。

她短暂的人生如果是一杯又一杯酒酿成,那么,遇见三郎之前,她在“东兴顺”旅馆的日子,是其中最苦的一杯。那时,人世间没有女作家萧红,只有一个被抛弃的年青孕妇。但在那之后,他来了,于是她的世界颠倒乾坤,文学史上的萧红,从这一刻开始诞生。

呼兰河的女儿

每个人来到世间,都是一粒随风飘散的草籽,落生在哪里,哪里便是母亲。

白山黑水的东北,若论柔媚温婉,自然比不得杏花春雨的江南。江南是丽人的胚质,红袖凭江楼,明月依画舫,烟柳繁华,弦索不绝,风情自在小桥流水间。

而东北,是男儿的秉性。造物赋予这片土地的,是别一种血性刚烈,有着雄性的深沉粗犷与母性的宽厚善良。

生在东北小城的萧红,是呼兰河的女儿。1911年端午节,她出生在黑龙江省呼兰县龙王庙胡同一个地主家庭。按照古时巫傩风俗,端午节是祛邪禳灾日,因此民间有人认为,农历五月初五是秽毒最盛的恶日,这天出生的婴儿,携带着不祥之兆。

也许在呼兰,民间并不曾有过这样的传闻,总之,这女婴的降生,没有给父亲张廷举和母亲姜玉兰带来不安,无论如何,这是他们结婚三年来诞下的第一个孩子。张家怀着憧憬,取“荣华”二字,做女婴的乳名。

张家祖籍山东,乾隆年间,高祖张岱携家带口,从山东省东昌府莘县(今山东聊城市莘县),闯关东来到了东北,先在辽宁给旗人当雇工,后在吉林开荒务农,他的三个儿子成年后来到黑龙江拓荒种地,渐渐白手起家,开始广置田地,开办油坊店铺,鼎盛时期,在阿城、绥化、呼兰等十余县都有张家的产业。

张维祯是张家到东北的第四代子孙,光绪初年,他分得家族在呼兰县的部分产业后,将家从阿城福昌号屯迁到了呼兰。

大约在1900年,张维祯将堂弟张维岳的第三个儿子张廷举,从阿城接到呼兰过继为子,并给张廷举取字“选三”,这便是后来萧红的父亲。

张廷举酷爱读书,从省立优级师范学堂毕业时,获颁“奖励师范科举人、中书科中书衔”,毕业后先当教员,后又从政,历任呼兰县教育局长、通俗出版社社长、黑龙江教育厅秘书等职。

萧红的母亲姜玉兰出生呼兰县书香门第,是当地知名士绅姜文选的长女,自幼从父读书,在那个男尊女卑的年代,算得上是颇识文墨的女子。

显然,萧红的才情,得益于父母的遗传,同时,那片广袤深情的土地,也是一份独有的营养,它使萧红的性格,有着长白山的风骨和松花江的柔婉。

我始终觉得,环境对人一生的影响,犹如土壤对植物的影响。数年前我去东北,在长白山上看漫天雪飞,那茫茫天宇皑皑雪山,仿佛是神的领地,不惹尘烟,万古荒寒。彼时情景,适合一只火狐飞越千山,眼看一串蹄印深浅,转瞬却被潇潇白雪掩埋了去,只留下一段秘境传奇。

如果这假设也算美丽,那么,萧红,我想,她对艺术的领悟和天分,正如那只火红的雪山狐,有着桀骜的孤高和飘逸的灵性。

呼兰河与松花江,不舍昼夜地,滋润着塞北小城呼兰县。黑龙江的冬季漫长而寒冷,所以萧红描述呼兰是“一年之中,倒有四个月飘着白雪”,而春天来临,艳阳暖照,松花江上的冰块才慢慢解冻,那些冰块在她眼中却有一种寒冽的美丽:“大块冰和小块冰轻轻地互相击撞发着响,啷啷着。这种响声,像是瓷器相碰的响声似的。”

在萧红的生命中,故乡的季候与河流,以及幼年的经历,是洇入她灵魂与血脉的养料,尽管凛冽,尽管有屈辱和抗争,她却始终一边疼痛着流泪,一边深情地怀念。

同类推荐
  • 三国1:桃园结义

    三国1:桃园结义

    吉川英治最耀眼的巅峰杰作,也是日本历史小说中空前的典范大作。作者用颇具个性的现代手法对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进行了全新演绎,简化了战争场面,巧妙地加入原著中所没有的精彩对白,着墨重点在刘、关、张、曹操等经典人物的颠覆重塑和故事情节的丰富变幻,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极大成功地脱胎换骨,将乱世群雄以天地为舞台而上演的一出逐鹿天下的人间大戏气势磅礴地书写出来。书中扑面而来的旷放雄卓之豪气、凄婉哀切之情愫、夸张幽约之谐趣,令人感慨不绝;其中的运筹与博弈、权术与诡道、用兵与驭人,则令人掩卷深思。
  • 父与子,温情与爱

    父与子,温情与爱

    每一个迁徙与远去的人,都有不可言说的过往。小说讲述的是一位父亲的前半生,和一位儿子的少年时代。父亲出生于一个竹匠家庭,年幼跟着祖辈学艺,然后成人、恋爱。之后迁徙到远方的江南小镇,重新开始生活,后经历了亲人去世,悲痛欲绝。“我”出生后,经历了小学到大学的转变,作为迁徙的一族人,经历伤痛,也经历友情与爱情。小说娓娓讲述了祖父子三代人之间的故事,无疑都是想表达这个世界,不仅有绵软的母爱,还有深沉的父爱,这种爱同样令人敬畏。
  • 人生若只如初见

    人生若只如初见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四段生死离别的爱情,四对为情所困的有情人,他们各自有各自的结论,不论悲喜,但都震撼天地……
  • 狄小杰侦探社1

    狄小杰侦探社1

    一桩桩邪恶的交易,一幕幕战栗的黑暗,一次次恐怖的经历,一层层骇人的阴谋……在这个城市的角落里发生,在他们身边、在他们的手上化为乌有。他是狄仁杰的第36代孙,她是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忠实拥趸。他是长相平平、身材一般,穷困潦倒的毛头小伙,她是才色双全、身材火辣,家庭富足的千金小姐。他沉着冷静、思维缜密,善于透过离奇恐怖的事件表象,寻找蛛丝马迹,她直觉敏锐、大胆直率,擅长抛弃繁冗复杂的感情因素,揪出幕后黑手。他们无数次患难与共,却从未享受美好,他们无数次出生入死,却从未停下脚步……"
  • 部队子女情爱纠葛:北京部队大院

    部队子女情爱纠葛:北京部队大院

    北京有多少个部队大院?很少有人能说的清楚,仅在城区一条著名街道的几公里地段内,就有六七个紧挨着的、分别生活着几千上万人的部队大院,一个大院就是一个自成体系的社会。部队大院戒备森严,在普通老百姓心中是一个神秘的地方。民道、官道,都是学问;家事、国事,皆有文章。作者从军35年,主要任职于解放军总后勤部,常年生活在北京某部队大院。本书就是他品读人生、总结军旅生涯的心灵体悟,第一次原生态地展现北京某部队大院生活的小说集。不同于革命浪漫主义的激情号召,本书着眼于个体生命的细致把握,展现新时期下部队大院人们的生活状态。
热门推荐
  • 战神之爱:逼嫁小萌妻

    战神之爱:逼嫁小萌妻

    现实太骨感,谁听过灰姑娘是跟王子签了一纸合同才去参加舞会的?王子说:“宴会结束,合同终止。不要以任何名目和借口粘上老子,否则别怪老子不客气。”吐血啊,王子是甲方,灰姑娘是乙方。
  • 三千将羽

    三千将羽

    曾有一块顽石,纵然用地心之火也熔炼不了它,但有人却熔炼了它,不是用火,却是用水,比冰还冷但又不能凝结成冰的水。曾有一朵花,它叫座莲花,为再生之莲花,每当它使一种能力复苏时,它自身就会枯萎......曾有一种锁,叫魔法锁,它叫做锁,却是钥匙,而且是两把,它们有着奇怪的能力,并保护着佩带它们的人。佩带魔法锁的人并不知道魔法锁是一把钥匙,只到有一天,有人刻意要夺着他们手中的东西,并要把这两把钥匙合在一起......
  • 大千世界系列:帝佛

    大千世界系列:帝佛

    天地神话,仙佛两界为摆脱昔日群圣逆天之因果,群圣各出手段,创造出地球,仙佛两界为重回真正的大千世界,开启功德,聚群仙,集万佛,功德圆满便可重临大千世界。西游过后,如来等人为了完成鸿均道祖留下最后一道圣计谕运计让猪八戒成佛,不过孙悟空从中捣乱,将女娲留给他的天地大运转到猪八戒身上,猪八戒转世之后成为朱天能,与与仙魔斗智斗勇,最终寻得大千世界阴间三大州,降临大千世界……达成天道屠仙最后……本故事为虚构,想象小说……
  • 付出与收获

    付出与收获

    故事发生在1994年,马克和妻子在迈阿密过着普通中产阶级的生活。他并不知道,那年的11月他的人生和他的家庭就会永远改变,就算最奇怪的梦境也比不上发生的故事。这本书里马克讲述了他被蓄意绑架险些遭人谋杀的经历。本书会让你有身历其境的感觉,给你关于这个事件独一无二的视角,看看他怎么身心抗争挺过了这段经历。看到马克的经历,你会发现,别人可以从一个人身上夺走一切,唯有精神和求生欲是别人拿不走的。起初没有人相信马克,连警察也不例外,但马克坚持不懈,终于在犯罪分子再次向别人下手之前将他们绳之以法。这是本拿在手里就很难放下的书,过去20年最吸引人的故事。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平凡女孩的幸福法则

    平凡女孩的幸福法则

    【原创作者社团未央宫出品】。一次代父出车,偶遇酷男,他们却因一百二十八元的计程车费展开一段千年难求的情缘,真真假假的表演,假假真真的情话,原以为,一切都是假的,直到分开时方知,爱,一直都在,爱,从来不假。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一见卿心:夫人,莫招摇

    一见卿心:夫人,莫招摇

    爹爹说过人这一生很短,最幸运的莫过于寻到一人白首不相离,感情的世界实际上很小,三个人很挤,两个人刚刚好。这番话她也曾觉得说的甚是有道理,但是为什么现在她却觉得自己的行为有悖爹爹说的那番话呢?一边是梦中时时纠缠着自己的男人,一边是王赐婚许配给她的夫君,明明就是两张不容的容颜,可为何她会同时对两个男人念念不忘呢?难道说她水性杨花,想要一脚踏两只船?NONONO,她一直奉行一生一世一双人,怎么可能会勾三搭四呢!当两张容颜交叠在一起的时候,真相终于大白,谁说她朝三暮四,吃着碗里的还看着锅里的了,她明明用情至深的说!
  • 重生未来之传承

    重生未来之传承

    她觉得以后自己要奋起,只为自己而活!可是,当她醒了之后,钟绮灵倒下的时候带着深深地不甘,一切都不一样了。幸好有个随身空间陪着她一起面对这一切。但是谁来告诉她,为什么这个面瘫非要跟她一起传承生命?--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农家喜事

    农家喜事

    【新书《穿越我又又又被套路了》欢迎阅读】当包子爹遇上彪悍娘,当极品亲戚一打遇上穿越伪萝莉一枚!鸡飞狗跳、各种想象不到,好戏上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