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7500000012

第12章 张幼仪:杳然残梦也深情(1)

他娶了不爱的女人

其实在我心底,徐志摩生命中的三个女人,就数她最值得钦佩。

她是青炉中的一支香,燃了半截便灭了,烟散尽,余下的半截默然立在炉中,百年千年的立着,看不出遗憾与悲喜。只是在低回旋转的风中,偶尔会袭来淡淡沉香,告诉你她一直都在那里。

她留下的相片不多,一张单人小照,她娇憨可爱地睁大双眼,像一枚仲春枝头的青果,纯净的样子惹人怜爱;另一张,她与结婚六年的男人并肩而立,她想挤一个微笑,却是满脸的拘谨和僵硬,让怜她的人止不住心酸。这张照片拍完不久,她的男人徐志摩,在报上发了通告,宣布与她离婚。

从嫁进徐家那一刻起,便注定了他们之间悬殊的姿势。即便做了他的结发妻子,也只是与他站在了云梯一样的石阶上,他始终站得比她高,面无表情地俯视着她,让她的仰望变得谦卑而拘谨。

张幼仪,是徐志摩的第一个女人。与江冬秀一样,她们都是旧式婚姻的女主角。但迎娶江冬秀时,胡适已留学归来;而彼时与张幼仪成婚的徐志摩,还只是一名中学生。

1915年,也许是早了点。如果再晚几年,他可能会拒绝这桩媒妁之言的婚约。那一年,陈独秀的《青年杂志》刚在上海创刊,新文化运动尚在萌芽,年满18岁的徐志摩也刚从杭州第一中学毕业,他还来不及去接触更广阔的世界,因此,这个羽翼未丰的徐家少爷,懵懂中接受了父亲为他安排的姻缘。

民国初年的徐家,在浙江省海宁县硖石镇,是有名的富户。父亲徐申如是硖石商会会长,不仅在本地开着钱庄、酱园、丝厂、绸缎店,在沪杭两地也拥有大量产业。徐志摩虽是徐申如的二太太所出,却是徐家的独子单传,因而从出生起,徐家少爷的生活,虽比不得脂粉堆里的贾宝玉,也是蜜罐香箩,宠爱缠身。

他本名章垿,字槱森。据说在他周岁时,一位法号志恢的僧人为他摩顶,信誓旦旦说了句“此子必成大器”,日后他果然聪慧异常,1918年临去美国留学时,父亲为他改名“志摩”,以铭记僧人志恢的吉言,激励他学有所成。

不论这名字来历如何,作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他确实聪慧灵敏,这或许是他天生的秉赋。幼年的志摩,既是“一匹没有笼头的野马”,也和“看见燕子就和燕子说话,河里看见鱼就和鱼儿说话”的贾宝玉一样,细腻敏感,浪漫多情,有着一颗绵密诗心。

我小的时候,每于中秋夜,呆坐在楼窗外等看“月华”。若然天上有云雾缭绕,我就替“亮晶晶的月亮”担忧。若然见了鱼鳞似的云彩,我的小心就欣欣怡悦,默祷着月儿快些开花,因为我常听人说只要有“瓦楞”云,就有月华……

——(徐志摩《印度洋上的秋思》)

他的敏感诗心或许有着家族遗传,彼时经商的徐家虽不是诗礼簪缨,但此后却人才辈出,且出的都是文化界名人:金庸是志摩的姑表弟,沈钧儒是他的表叔,而台湾的琼瑶女士,则是志摩的表外甥女。细究起来,他们的祖上,都与海宁徐家有着割舍不断的渊源。

1910年,徐志摩以全校最优的成绩从硖石开智学堂毕业,在表叔沈均儒的介绍下,考入杭州府中,与郁达夫成了同班同学。他开始爱上文学、科学和天文学,并频繁在校刊发表文章。这段时期,他一直是杭州府中最优秀的学生。

1915年夏,志摩中学毕业,同时考取了上海浸信会学院。这一年他十八岁,他葱郁的青春如新竹破空,已是庾郎年少,俊逸拔萃。就在这一年,他生命中忽然多出了一个陌生女子,十五岁的张幼仪,嫁到了徐家。

若说这是一桩不幸姻缘,那么这不幸的始作俑者,是张幼仪的四哥张嘉璈。

彼时,上海宝山县的张家是远近闻名的望族。张幼仪的祖父为前清举人,曾在四川内江、屏山等地任知县。父亲张润之多年行医经商,育有八子四女,生于1900年的张幼仪,是张家的二小姐。在张幼仪的记忆中,张家人丁众多,不仅各有各的厨房佣人,甚至还有一个专替张家做鞋的佣人役。

也许得益于儒雅家风的熏陶,张家的子女成年后个个贤达,一半以上都成了知名人士。大少爷张嘉保,是沪上著名实业家,上海棉花油厂的老板;二少爷张君劢,曾留学日本,担任过民主社会党中央主席,是颇为活跃的政治家、哲学家;四少爷张嘉璈,著名金融家,日后被誉为“中国现代银行之父”;八少爷张嘉铸,曾任中国蔬菜公司经理;而30年代享有盛名的新月书店,老板张禹九,也是张家的少爷。

1913年,时任浙江都督朱瑞秘书的张嘉璈到杭州府中视察,在检阅学生课业时,读到一篇令他赞叹不已的文章,文笔极似他钦佩的梁启超先生。这篇文章的作者,便是才华横溢的徐志摩。

他当下便觉眼前一亮。这难得一见的好文,在他历次视察中绝无仅有。张嘉璈觉得,写文章的少年是生辉的珠玉,只待时机成熟便可光华耀野。他暗中调查这年轻士子的来历,当得知他是当地一个有钱好人家的少爷,便觉得无需再做更多查访,他心底埋了个念头,要给自己的妹妹、尚在江苏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就读的张幼仪,做媒提亲。

张嘉璈迫不及待给徐申如写了封信,希望两家联姻以结百年之好。宝山张家已是上海显贵,徐申如当然求之不得,当即回信:“徐申如有幸以张嘉璈之妹为媳”,满口应承了这门亲事。

显而易见,父亲的应允,是奔着“张嘉璈之妹”而去的,显赫门第,是他看中的筹码;而作为婚姻当事人的徐家少爷,面对父亲溢于言表的喜悦,却只有淡漠和无奈。

一枚小照呈在他的眼前。他瞥了一眼相片上的女子,用不屑的语气吐出几个字:“乡下土包子!”

第一次相识,就是通过两家交换的相片。他们都还懵懂,喜欢或反感,他们都不用掩饰。彼时张幼仪并不知道,徐家少爷对自己的第一印象,居然厌烦若此。多年后她依然清晰记得初见徐志摩相片的那一刻,尽管她叙述得平淡,却仍然让人感觉,那是一个传奇时刻。

我头一次听到我丈夫的名字,是在13岁那年。爸爸妈妈在我放假从学校回家的时候,把我叫到客厅,交给我一只小银盒子。

我想知道:“这是做什么用的?”

他们说,看看他的相片。我打开盒子,看见一张年轻人的照片,他的头大大的,下巴尖尖的,还戴着副圆圆的金丝边眼镜。

爸爸想知道我对相片里那个人的看法。

我一言不发盖上盒子。自从大姐算过命后,家里人一直期待这刻的来临,我就依着家人的期望说:“我没意见。”

根据当时的中国传统,情况就是如此:我要嫁给家人为我相中的男人。

——(张邦梅《小脚与西服:张幼仪与徐志摩的家变》)

她这么早便订亲,确实与姐姐算过命有关。算命的结果是,幼仪的姐姐若二十五岁之前出嫁,必会夫亡家破。因而二女儿幼仪的婚嫁,只宜提前进行。

其实年轻的幼仪并不土气,只是有几分娇憨的青涩。志摩喜欢的是“有学养的女人”,是娇俏灵动的,可以点燃他浪漫的诗心和激情。张幼仪足够端庄贤淑,往后的事实证明,她是一个温婉可敬的女子。但这些优点,对在优裕生活中长大的徐家少爷来说,再好,也只是蒙尘的珍珠,他看不到光泽,也无心去探究她柔美的品质。

尽管他不乐意,但彼时的徐志摩,仍然尊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淡然接受了父亲为他安排的婚姻。

张家的陪嫁之丰,多到令人艳羡。不仅嫁妆采买自欧洲,仅家具一项,就连一节火车厢都装不下,最终由幼仪的六哥专门用一艘驳船从上海运到了硖石。六哥回来的那一天,她望眼欲穿地盼着,因为直到此刻,张家人只从相片上见过这位传说中的佳婿。

至于我未来的丈夫是个什么样的人,六哥目光炯炯地说:“他才气纵横,前途无量。”

六哥说,徐志摩的志向和气魄都不同凡响。

当然,我很高兴听到这消息。我以为自己嫁了个和我哥哥一样思想前进却不失传统、拥有一套坚定价值观的男子。

——(张邦梅《小脚与西服:张幼仪与徐志摩的家变》)

1915年10月29日,上海宝山县张家的二小姐张幼仪,嫁到了浙江海宁,在硖石镇商会礼堂,与徐志摩举行了隆重的婚礼。那一天,她眉目含情,娇羞动人,身穿一袭盘龙绣凤的粉红色礼裙,头戴中式彩冠,礼裙下,却是一双天足,她为此有几分不安。

幼年时,母亲给她缠脚,第四天便痛得不行,在她的尖声哭喊下,二哥君劢实在不忍,央求母亲解开了她脚上密密层层的布条,对母亲说:“将来如果没人娶她,我愿意照顾她一辈子。”

她庆幸自己嫁的男人是新式青年,在他眼中,也许小脚并不比她的天足美丽,但她心底仍隐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她不敢想,这个秘密若是公开,她还能不能成为他的新娘。

当初算命婆看过她和志摩的生辰八字,认定他们属相不合,无法长久。在张家的一再权衡下,在将幼仪的生年报给徐家时,便虚减隐瞒了两岁。改过的属相与志摩自然十分匹配,徐家赞叹这姻缘简直是天作之合,唯有她自己知道,这是一个不能诉说的秘密。

十五岁,她还是个单纯的少女。她天真地以为,既然这个男人娶了她,那么她一生的时光,都将与他相守在一起。她只须做一个端淑贤惠的女人,一心一意与他过甜蜜温暖的日子,这一世,便安稳知足,再无所求。

志摩伸手掀开她的盖头时,她又害怕又激动,竟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

虽然我想表现得像个新式女子,可是我办不到,只是瞪着他又长又尖的下巴。我本来希望他第一次见到我的时候,会对我一笑,可是他的眼神始终很严肃。

……当时的我又年轻又胆怯,也许一个新式女子会在这个时候开口,一对新人就此展开洞房花烛夜。可是徐志摩一句话都没对我说,所以我也没回答他。我们之间的沉默从那一夜开始。

——(张邦梅《小脚与西服:张幼仪与徐志摩的家变》)

他们开头便这样潦草,似乎为日后的离散埋下了伏笔。他要的是心动,要的是爱情,要的是女子的柔媚和浪漫。他的小妇人却只有旧式女子的三从四德,和低眉敛声的恭顺。

幼仪虽不敏锐善感,但丈夫的冷淡依然伤了她的心。她是名门之女,嫁入徐家之前,她过着锦衣玉食、呵护有加的日子,现在做了徐家的儿媳,她放下了养尊处优的习惯,侍奉公婆,照顾他的生活起居,她自问没有失礼之处,却焐不暖这个男人冰冷的表情。

她对幸福生活最初的期望,像阳光下屋瓦上的积雪,一点点消散变得遥不可及。晚年她回忆徐志摩对她的不屑,想起一件刻骨铭心的往事。有一次,徐志摩在院子里看书,忽然背痒,便叫佣人过来替他挠一挠,她恰巧在他身边,理所当然走过去给他帮忙。彼时,他没有说一个字,却投给她一个轻蔑厌烦的眼神,那个眼神像一道长满利刺的栅栏,生硬地将她隔开,果断严厉地制止了她。

在徐志摩眼底,张家二小姐显赫的家世以及其他种种,都无法成为骄傲的资本。他一点都不爱她。他的目光几乎从不与她交接,偶尔落在她身上,也只轻飘飘地掠过。对他来说,这个他不爱的女子,只是徐家的儿媳,却绝不是他的爱人。

张幼仪无奈而伤感,在他面前,她日益拘谨而不知所措,一点一点散失了自信。她知道这个男人的心,她是抓不住的。

尽管痛苦,尽管失落,她却谨记着出嫁时母亲说给她的一番话。母亲说:嫁入徐家,你便是徐家的女人。记住,第一,绝不可以任性说“不”,只能说“是”;第二,不管与自己的男人发生了什么,你都要以始终如一的态度对待公婆。

于是,她守着偌大的徐家大宅,过寂寞冷清的日子。早晚向公婆请安,知礼明孝,恪守儿媳的本分。新媳妇不宜抛头露面,她就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把自己锁在房间里,一双接一双地给婆婆做鞋,一针一线地绣鸳鸯绣蝴蝶。她在那些精致的图案和艳丽的色彩中,消耗着芬芳的渴望,和一寸寸虚空的时光。

彼时的徐志摩,却愈发地玉树临风,俊逸出众。她有一种悲哀的预感,这样的男人,她快守不住了。

不搭调的小脚与西服

1915年深秋,婚后的徐志摩离开硖石,到上海继续求学。

当初选择在上海浸信会学院就读,徐申如考虑的是离家近,婚后的生活学习可两相兼顾。但上海浸信会学院是一所美国人办的教会学校,初到上海的徐志摩,既不喜欢这座城市的浮华,更不喜欢教会学院刻板的仪式和课程,因而他在上海只读了一年书,便于1916年秋,转入了天津北洋大学法科预科班。翌年秋天,北洋大学法科并入北京大学,他也随之进入北大,主攻法学,兼修政治学、日文、法文和中外文学。

彼时的北平,正值军阀混战,民怨沸腾。袁世凯去世后,黎元洪与段琪瑞上演府院之争,之后张勋入京,拥宣统复辟,只维持了十二天的复辟闹剧偃旗息鼓后,段祺瑞又挑起了南北战争。

而此时的文化学术界,新思潮正静水潜涌,新文化正在破土萌芽,一批留洋归国的文化精英们,引领着新的文化潮流,对西学的推崇渐成风尚。

在北平学习期间,徐志摩一度借居在军事家蒋百里府中。蒋百里是志摩的海宁硖石同乡,他在1913年任保定军校校长期间,因无法兑现对学生的承诺,在召集学生会议后举枪自杀,最后不仅奇迹般生还,并与看护他的日本护士堕入情网,结为夫妇。

这一段传奇经历让徐志摩极为倾慕。这样的爱情才是他憧憬的,他心里有一匹野马,有许多浩荡的春风,他期待一场浪漫的宿醉,他对自己媒妁之言的婚姻,日益厌倦。

尽管如此,他和张幼仪的长子阿欢,还是在1918年4月,来到了人间。

这一年初夏,在蒋百里的引荐和张君劢的介绍下,徐志摩正式拜师,成为梁启超先生的入室弟子。在胡适眼中,“徐志摩是梁任公先生最爱护的学生”,尽管日后在与陆小曼的婚礼上,作为证婚人的梁启超曾怒斥这一对新人,但这并不妨碍志摩成为他最得意的门生。

1918年8月,徐志摩接受梁启超的建议,启程赴美留学。出国的愿望,他向往了许久,但他始终觉得欠双亲一个交待。所谓“父母在,不远游”,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然而此刻,随着阿欢的出生,似乎全都迎刃而解。

“子息的问题既然解决了,徐志摩就得到父母允许负笈海外了。”这句话,多年后从张幼仪口中说出,仍透着淡淡的无奈和哀伤。她的婚姻,仿佛一开始便只是他的负担和任务。

8月14日,南京号远航轮驶离了上海十六铺码头,二十多天后,徐志摩成了美国克拉克大学的一名华人留学生。徐家以商行世,按照日后志摩的说法,“我父亲送我出洋留学,是要我将来进入金融界的。”因此在克拉克大学,他选择攻读银行学和社会学。

1919年6月,他以一等荣誉奖从克拉克大学毕业,旋即转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攻读政治学硕士。一年后,以毕业论文《论中国的妇女地位》,获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硕士学位。

无法揣测他在写这篇论文时,是否将张幼仪作为他笔下的旧式女子来参照。尽管他的论文条分缕析鞭辟入里,但这个看似清醒的智者,却在践行中国最传统的封建式婚姻,这多少有点讽刺意味。

同类推荐
  • 天豹图

    天豹图

    《天豹图》十二卷四十回,有清代刊本,是一部英雄传奇小说。书中写英雄除暴安良,又加上朝廷中忠奸斗争和英雄美女间的故事,颇能吸引读者。
  • 寻找太阳

    寻找太阳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失忆读心男诡异经历:人间

    失忆读心男诡异经历:人间

    主人公高能拥有神奇的读心术,身边的一切都让人不安。同事的离奇自杀,神出鬼没的幽灵ID,善良的盲眼少女……高能的人生在平凡中如此与众不同,一个天大的阴谋悄然逼来。失踪千年的兰陵王面具忽隐忽现,面对这令人震惊的一切,高能将何去何从?
  • 乌龙女追夫记

    乌龙女追夫记

    外表清秀乖巧的郑窈娘实则满肚子的不合时宜,为了避免嫁给八十老翁做小妾的悲惨命运,她毅然离家出走,上京追寻她梦里的完美夫君——名动天下的如花公子潘沉玉。然而,这追夫大计从一开始就厄运连连:先是被迫带上小弟这个拖油瓶,而后又遇见死不救的黑心男,险些出师未捷身先死。为了自己的终身幸福,坚强的郑窈娘继续前行,历经千辛万苦,眼看就要见到自己的梦中情人时,怎知黑心男再度出现,硬是搅黄了她的好事。可怜的郑窈娘面对恶势力仍然不曲不挠,进不了潘府,她就曲线救国,到潘夫人的娘家定远侯府就职行不行?没搞错吧,定远侯的世子怎么和黑心男长的一样。
  • 每个午夜都住着一个诡故事2

    每个午夜都住着一个诡故事2

    大三的时候,宿舍搬进来一个湖南的学生。他的肚子里装满了诡异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让人毛骨悚然,但是结尾处却有着感人的人情味儿,体现了普通人的情与爱,引人深思。这个同学有个奇怪的习惯,他只在0:00的时候才开始讲那些故事……
热门推荐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画红唇

    画红唇

    杨袭,女,1976年出生于黄河口,08年始在《大家》《作品》《黄河文学》《飞天》《山东文学》等文学杂志发表小说。
  • 我家的月光电影院

    我家的月光电影院

    让我们的孩子在阅读这些精品佳作的过程中,得以获取精神的愉悦和人生的体验!同时,我们也衷心感谢为这套书系制作了精美插图的绘画作者以及其他所有为这套书系的出版付出辛勤劳动的人!“中国当代获奖儿童文学作家书系”是一套荟萃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创作精华的大型书系,感谢他们慷慨地将自已最为精彩的篇章奉献给孩子们,我们将陆续推出更多的名家名作,在此我们衷心感谢这些为千千万万的少年儿童辛勤耕耘的作家们,我们真诚地欢迎更多热爱儿童文学创作家与我们共同构建这一书系,我们将竭诚做好各种服务工作,“中国当代获奖儿童文学作家书系”(第一辑)终于呈献在广大读者面前,在作者和读者之间架起一座沟通思想和灵魂的桥梁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渡江

    渡江

    渡江战役,亦称京沪杭战役,自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作战起,至6月2日解放上海崇明岛止,历时42天,是中国历史长河中继晋灭吴、隋灭陈、宋灭南唐之战后,第四次大规模的渡江作战。它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实施战略追击的第一个战役,也是向全国进军作战的开始也是史上的奇迹。
  • 地震警报

    地震警报

    尹守国,2006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中短篇小说70多万字,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选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协签约作家。
  • 沉思录

    沉思录

    本书由古罗马唯一一位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安东尼所著,是一本写给自己的书,内容大部分是他在鞍马劳顿中写成的。它来自作者对身羁宫廷的自己和自己所处混乱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种冷静而达观的生活。这本书是斯多葛学派的一个里程碑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青城十九侠

    青城十九侠

    话说灌县宣化门外,有一座永宁桥,是竹子和粗麻索做的。这桥横跨江上,长有二三十丈。桥下急流汹涌,奔腾澎湃。每当春天水涨,波涛电射,宛如轰雷喧豗。人行桥上,摇摇欲坠。不由你不惊心动魄,目眩神昏。及至一过对岸,前行不远,便是环山堰,修竹干霄,青林蔽日。衬上溪流索绕,绿波潺潺,越显得水木清华,风景幽胜。离堰半里,有一小村,名叫裘家厂坝。全村并无外姓,只得百十户人家,倒拥有一二百顷山田果园。袭氏世代都以耕读传家,房数也不算多,彼时灌县民风又极淳厚,所以全族甚为殷富。
  • 强击机科技知识(上)(军用航空航天科技大视野)

    强击机科技知识(上)(军用航空航天科技大视野)

    军用飞机是直接参加战斗、保障战斗行动和军事训练的飞机总称,是空军的主要技术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