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5600000009

第9章 蔡琰的號啕,美杜莎的笑(2)

李頎(約690-751)《聽董大彈胡笳聲兼寄語弄房給事》云:“蔡女昔造胡笳聲,一彈一十有八拍。”說的似乎是胡笳曲。南宋王應麟(1223-1296)記宋朝琴譜有“胡笳十八拍四卷”云:“漢蔡琰撰,琰幽憤成此曲入琴。”[33]元代脫脫(1314-1355)《宋史·藝文志》有“蔡琰胡笳十八拍四卷”[34],可能即如王應麟所錄。

韓愈(768-824)曾經“讀蔡琰胡笳詞詩”[35],宋代孫汝聽認為韓愈說的“蔡琰胡笳詩詞”,就是“所謂胡笳十八拍,蓋用文姬詩中語而作,以詠文姬也。”反對蔡琰作《胡笳十八拍》詩者,又如王觀國(徽宗政和五年〔1115〕進士):“今世所傳胡笳十八拍,亦或用文姬詩中語,蓋非文姬所撰,乃後人撰以詠文姬也。”[36]

唐代長孫無忌(594-659)等撰《隋書·經籍志》時,還著錄南朝梁有“後漢董祀妻蔡文姬集一卷”亡佚[37]。宋代陳振孫(約1183-1262)《直齋書錄解題》有“四家胡笳詞一卷”,即“蔡琰,劉商,王安石,李元白也”[38]。王應麟也說“中唐劉商,皇朝王安石、李元白,各以集句效琰體,共四家”[39],可見宋代已經有蔡琰作或後人擬作《胡笳十八拍》的歧見。

《隋書·經籍志》將蔡琰的文集附於丁廙(?-220)文集之下,在唐代歐陽詢(557-641)等輯《藝文類聚》中,得見丁廙的《蔡伯喈女賦》。學者談《蔡伯喈女賦》,大多只徵引了前幾句,以證明蔡琰十六歲出嫁,夫喪歸家,後被擄胡地十二年,讀丁廙此賦全文,發現其中似乎隱藏了《胡笳十八拍》的文句,全文如下:

伊太宗之令女,禀神惠之自然。在華年之二八,披鄧林之曜鮮。明六列之尚致,服女史之話言。參過庭之明訓,才朗悟而通玄。當三春之嘉月,時將歸於所天。曵丹羅之輕裳,戴金翠之華鈿。美榮曜之所茂,哀寒霜之已繁。豈偕老之可期,庶盡歡於餘年。

何大願之不遂,飄微軀於逆邊。行悠悠於日遠,入穹谷之寒山。慙柏舟於千祀,負寃魂於黄泉。我羈虜其如昨,經春秋之十二。忍胡顏之重耻,恐終風之我萃。詠芳草於萬里,想音塵之髣髴。祈精爽於交夢,終寂寞而不至。哀我生之何辜,為神靈之所棄。仰蕣華其已落,臨桑榆之歔欷。入穹廬之秘館,亟踰時而經節。歎殊類之非匹,傷我躬之無悅。脩膚體以深失,念蘭澤之空設。佇美目於胡忌,向凱風而泣血[40]。

丁廙用《詩經》描寫怨婦的《柏舟》和《終風》暗指蔡琰的自傷與憤恨。自“我羈虜其如昨”,旁觀者的眼光轉為第一人稱的敍述口吻。“詠芳草於萬里”句以下,形容蔡琰抒發情志,其中與《胡笳十八拍》若合符節。例如:

詠芳草於萬里:第七拍云“原野蕭條兮烽戍萬里”。

想音塵之髣髴:第十拍云“故鄉隔兮音塵絕”。

祈精爽於交夢:第十四拍云“更深夜闌兮夢汝來斯”。

哀我生之何辜:第一拍云“我生之初尚無為,我生之後漢祚衰”。

為神靈之所棄:第八拍云“為神有靈兮何事處我天南海北頭……我不負神兮神何殛我越荒州”。

入穹廬之秘館:第十五拍云“處穹廬兮偶殊俗”。

歎殊類之非匹:第一拍云“對殊俗兮非我宜”;第八拍云“我不負天兮天何使我殊配儔”。

脩膚體以深失:第三拍云“亡家失身兮不如無生”。

向凱風而泣血:第十拍云“一生辛苦兮緣別離,十拍悲深兮淚成血”。

《蔡伯喈女賦》和《胡笳十八拍》部分神似,是否暗示丁廙曾經讀過《胡笳十八拍》呢?

在《樂府詩集》之前,儘管不見《胡笳十八拍》的全文,王安石(1021-1086)的集句詩《胡笳十八拍》[41],也透露了與蔡琰詩的關係。例如:

第二拍“天不仁兮降亂離”,與蔡琰《胡笳十八拍》之第一拍完全相同。

第三拍“身執略兮入西關”,蔡琰《悲憤詩》作“長驅入西關”;“關山阻脩兮行路難”,與蔡琰《胡笳十八拍》第十七拍完全相同。

第十四拍“灑血仰頭兮訴蒼蒼”,蔡琰《胡笳十八拍》之第十六拍作“泣血仰頭兮訴蒼蒼”。

第十八拍“胡笳本出自胡中”,蔡琰《胡笳十八拍》之第十八拍作“胡笳本自出胡中”。

集句詩乃摘取前人作品入詩,蔡琰隱約存在於王安石《胡笳十八拍》中了。

再如李綱(1083-1140)的集句詩,前有小序表明作詩之旨:

昔蔡琰作《胡笳十八拍》,後多倣之者。至王介甫集古人詩句為之,辭尤麗縟悽婉,能道其情致,過於創作,然此特一女子之故耳。靖康之事,可為萬世悲。暇日效其體集句,聊以寫無窮之哀云[42]。

一女子之《胡笳十八拍》不足以概括江山蒙塵之萬世悲,故而從李綱的集句詩《胡笳十八拍》起,隱約存在的蔡琰愈來愈淡薄,終於到了文天祥(1236-1283)的集句詩《胡笳十八拍》,被詩史巨人杜甫取而代之[43]。四、私德與公道

如前所述,蔡琰是否為《悲憤詩》的作者,始於蘇軾的懷疑,蘇軾兩度提及此事,皆接續着劉知幾辨析《昭明文選》所載李陵與蘇武書之真偽而來。劉知幾雖然沒有明言,在其《史通》中,藉着對比秦嘉之妻徐氏,批評了范曄對於蔡琰的寬容:

觀東漢一代賢明婦人,如秦嘉妻徐氏,動合禮儀,言成規矩,毀形不嫁,哀慟傷生,此則才德兼美者也。董祀妻蔡氏,載誕胡子,受辱虜庭,文詞有餘,節概不足,此則言行相乖者也。至蔚宗後漢傳標列女,徐淑不齒而蔡琰見書,欲使彤管所載,將安準的?[44]

同為能詩之才女,徐氏從一而終,夫亡毀形不嫁,宛若後世貞烈寡婦之典範。相反地,寡婦蔡琰不但再嫁,甚且與異族生子,文采煥然卻失去節操,《後漢書·列女傳》未載徐氏而取蔡琰,令劉知幾質疑范曄的治史標準。

我們不能肯定蘇軾對於蔡琰的懷疑是否受到劉知幾的影響,從宋人的詩文中,可以得見蔡琰受道德批判的情形,例如林景熙(1242-1310)的題畫詩《蔡琰歸漢圖》:

惜哉辨琴智,不辨華與夷。縱憐形勢迫,難掩節義虧[45]。

蒲壽宬的《詠史八首》之二《蔡文姬》云:

琴彈十八拍,聽此雙淚流。一死固已難,萬言復誰尤。九原見衛子,何語可以酬[46]。

劉克莊(1178-1269)並就《後漢書》記蔡琰對曹操表示“男女之別”,卻不能免於為胡人之妻,猶如《孟子·盡心上》所說,不服喪三年,卻計較三五個月的緦麻、小功等喪服,簡直不明輕重。其言曰:

曹操欲使十吏就蔡琰寫邕遺書,琰曰:“男女不親授,乞給紙筆,真草惟命。”妻胡之恥,豈不大于親授?所謂“不能三年之喪,而緦、小功之察”歟![47]

今傳《胡笳十八拍》全文除了見諸《樂府詩集》,朱熹(1130-1200)輯選晁補之(1053-1110)《續離騷》及《變楚辭》作的《楚辭後語》,也收錄了《胡笳十八拍》,且云:

胡笳者,蔡琰之所作也。東漢文士有意於騷者多矣,不錄而獨取此者,以為雖不規規於楚語,而其哀怨發中,不能自已之言,要為賢於不病而呻吟者也。范史乃棄不錄,而獨載其悲憤二詩,二詩詞意淺促,非此詞比,眉山蘇公已辯其妄矣。蔚宗文下固有不詧,歸來子祖屈而宗蘇,亦未聞此,何邪?琰失身匈奴,不能死義,固無可言,然猶能知其可恥,則與揚雄《反騷》之意又有間矣。今錄此詞,非恕琰也,亦以甚雄之惡云爾[48]。

朱熹贊同蘇軾對於《悲憤詩》的判斷,而認為《胡笳十八拍》優於《悲憤詩》,但不知祖述屈原、推崇蘇軾的晁補之何以沒有在《續離騷》及《變楚辭》中提及此詩?朱熹說明所以選錄《胡笳十八拍》,並非寬恕蔡琰失節之恥,只不過站在維護屈原精誠忠愛形象的立場,將寫作《反騷》的揚雄譏為等而下之,不如女流之輩罷了。

在《楚辭後語》的目錄,朱熹就指出:

至於揚雄,則未有議者,而余獨以為是其失節亦蔡琰之儔耳,然琰猶知愧而自訟,若雄則反訕前哲以自文,宜又不得與琰比矣。

蘇軾和晁補之不談《胡笳十八拍》,是未嘗得見?抑或以人廢言?宋人指陳蔡琰失節,她在詩句中早有自覺,騷體《悲憤詩》云:“常流涕兮淚不乾,薄志節兮念死難。”《胡笳十八拍》云:“煙塵蔽兮胡虜盛,志意乖兮節義虧。”

明代題名鍾惺(1574-1624)點次的《名媛詩歸》對於蔡琰寄予同情,在《胡笳十八拍》的第二拍後評曰:“設以此中情景,設身處地,使紅顏質弱,慷慨其間,有少分干涉否。知此則不當責文姬以死也。”[49]譚元春(1586-1637)則在五言《悲憤詩》後注云:“一副經史胸中,一雙古今明眼,作此辱事,讀其所自言,又覺不忍鄙之,反增憐惜而已。”[50]

即使如此,就作品而言,《名媛詩歸》仍有其評價標準,鍾惺比較《胡笳十八拍》與騷體《悲憤詩》之“淺深雅俚老稚,望而知其不侔矣”,認為《胡笳十八拍》非文姬筆。

清代陸昶輯《歷朝名媛詩詞》認為《胡笳十八拍》可能是蔡琰先作幾拍,後人敷衍而成,《悲憤詩》則因其中有痛斥董卓之句,不可信[51]。

為女性文學專門著述的文學史書籍,大多以“薄命”形容蔡琰,盡量支持蔡琰的作者身份。初版於1916年(中華書局)的謝无量《中國婦女文學史》並列了蘇軾和蔡寬夫對五言體《悲憤詩》的見解,強調《胡笳十八拍》激昂悲壯之特色[52]。初版於1931年(上海光明書局)的譚正璧《中國女性的文學生活》指出《胡笳十八拍》為第二人口氣,《悲憤詩》較可信[53]。又如初版於1932年(上海開明書店)的梁乙真《中國婦女文學史綱》不但推舉蔡琰作兩種體裁《悲憤詩》之獨特成就,並別立一節“胡笳十八拍與胡歌關係”,認為蔡琰在胡地十二年,已受異族洗禮,故而文辭質樸,反駁鍾惺《名媛詩歸》之說,繼而從母性本質的角度,力主蔡琰作《胡笳十八拍》[54]。

1950年代以後,中國大陸出版為數眾多的文學史,不再以“不能死節”貶抑責難蔡琰,由於詩作的“社會性”、“歷史性”[55],符合“現實主義”的政治正確,蔡琰的地位一躍成為廣大受苦婦女的代表。北京大學中文系文學專門化1955級集體編著的《中國文學史》,便是一例。書中指出蔡琰:“置身於廣大受難人民中間,因此她寫出了大家共同的悲慘命運”,“但是作者的遭遇更深一層,因為她是婦女”,稱道蔡琰的詩“達到了現實主義的極高水準”[56]。

1963年初版,游國恩等人主編的《中國文學史》也說:“它是通過一個人的不幸遭遇反映了漢末動亂中廣大人民特別是婦女的共同命運,同時也控訴了軍閥混戰的罪惡。”“它在我國現實主義詩歌發展史上有重要的地位。”[57]

1982年初版,曹礎基等人編著的《中國古代文學史問答》中,敍述蔡琰“被捲在東漢末年軍閥混戰的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之中”,“和廣大人民的命運緊連相繫,具有普遍意義”[58]。同書1985年的增訂本中,蔡琰被封為“我國第一個傑出的女作家”,她寫出了“戰亂的現實,人民的苦難”,“之前的文人敍事詩,還沒有人達到《悲憤詩》的水準”,“在‘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封建社會,能寫出這樣的珍品,是了不起的事情”[59]。

蔡琰個人的特殊遭遇被擴大為整個時代不幸人民的普遍命運,而她身為女性,受壓迫的悽愴景況更是慘烈。順着這樣的集體思維模式,1990年以降的文學史突出了戰爭對女性造成的傷害,郭預衡主編的《中國古代文學史簡編》說道:“可見在戰亂之中,婦女不僅承擔了最大的犧牲,而且始終無法擺脫封建道德籠罩在她們頭上的陰影。”《悲憤詩》“可看作封建社會廣大婦女的一頁痛史”[60]。

在筆者翻閱的四十餘部中文著述中國文學史書籍中,對於蔡琰其人其詩最能深切體貼,道出她身不由己的痛楚的,是林庚《中國文學簡史》所述,他說蔡琰的詩作:

反映了一個弱女子在那時社會中的可憐地位;她是被用錢可以贖回來的,她是只能嫁雞隨雞嫁犬隨犬的,她是不能不拋棄了自己親生的兒子的;在被贖回來後又不得不嫁了人,而因為自己是被胡兵搶去失了節的,她又只得加倍陪小心。總之她的命運是不由自己作主的。而這樣的任命運播弄的可憐生活,《悲憤詩》就作了典型的描寫,它的感動人,正因為它是最現實的[61]。

林庚的第一部《中國文學史》完成於1947年,由廈門大學出版。其獨特的文學史觀與寫作方式在1950年代調職北京大學之後不得不因應現實而有所調整,重新改寫為《中國文學簡史》[62]。儘管是時代變動,現實所需,林庚仍能不落俗套,以其詩人之性靈觀照古人,可謂別具隻眼。

相對於中國大陸學者受限於意識形態的框架,臺灣的中國文學史著作有較寬闊的發揮空間,葉慶炳即為重要的代表學者。葉慶炳的《中國文學史》不將蔡琰置於魏代文學建安七子之末,而是在漢代詩歌中敍事詩之發展體系內別立一節論述,書中對於蔡琰“在世時歷盡悲慘遭遇”,“死後復飽受嘲諷”抱屈。他肯定兩篇《悲憤詩》為蔡琰所作,《胡笳十八拍》則為後人擬作[63]。

在單篇論文方面,由於一般文學史只接受五言體《悲憤詩》為蔡琰作品,故而就敍事結構、抒情方式與藝術特質等角度立論的文章也集中於五言體《悲憤詩》。1990年代以後,學術研究方法逐漸脫離固有的賞讀視域和價值判斷,從性別觀點和女性主義理論探討蔡琰其人其詩的論文為蔡琰研究提供了更豐富的成果。這是“遲來的公道”嗎?筆者未敢斷言,不過樂見群音迭起,多元交織,期許筆者的研究也會是其中之一。五、結語

在正史中從屬於丈夫;在文學史中附錄於建安七子,被懷疑與推舉的作者;被批判與表彰的婦人,蔡琰研究裏充滿了性別差異與兩重性。

本文旨在梳理前人的論點和研究取向,回顧一千多年來以男性話語為主調的論述軌蹟,呈顯其中“不在場實存”(presence of absence)[64]的現象。雖然引用了西蘇《美杜莎的笑聲》的部分言論,誠如她深受解構主義影響,不論旁人以“後現代女性主義”[65]或“後女性(權)主義”[66]定義她,而且不認為自己是女性主義者,也不將自己的見解歸類為“理論”[67],筆者希望本文只是展示過去蔡琰研究的性別關係,無意標榜為某一主義立場,更無須批判或厚責前人。

同类推荐
  • 论语(白话全译)

    论语(白话全译)

    本书包括原典、注释、名家注解、译文、解读五部分。旨在方便读者对照原文加深对《论语》的理解,并能联系实际,透彻领悟《论语》的精神内涵,切实达到提高自身修养的目的。《论语》的经典之处就在常读常新,任何人在任何时候,只要开卷就会受益。
  • 沉思录(大全集)

    沉思录(大全集)

    《沉思录大全集:三位古罗马先贤的人生哲思(超值金版)》融汇了古罗马三位思想巨人的全部智慧精华,共分为三篇,比之同类书,内容更加详实,思想更加深邃,理解更为透彻。关键的是,能让读者在一《沉思录大全集:三位古罗马先贤的人生哲思(超值金版)》中,感受智慧的碰撞、思想的迸发,给生活于嘈杂现世的人们带来心灵的启迪。
  • 易经的智慧

    易经的智慧

    本书对《易经》六十四卦的每一卦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与讲解,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将艰涩难懂的《易经》的精妙阐述给广大读者,与此同时,作者还详尽记录了自己的《易经》心得以飨入门爱好者与资深研究者。《易经的智慧:我读易经心得》深含高等数学二进制的数理基因与阴阳对立统一唯物辩证的哲理基因,所以是科学的、唯物辩证的,并非一般的历史文化知识,更不是用来专门卜卦的书。除上面所说数理哲理外,还充满着对人的忠告与训诫:做人要坚守正道,弃恶从善,居安思危,趋吉避凶,积极应对困境,走向成功。
  • 北大哲学课

    北大哲学课

    历经沧桑的北大,以其“兼容并包”的风范,将古今中外百家思想融会贯通,同时以“思想自由”的理念培养出了一大批学者,他们对于人生有着独特的经验与智慧。本书汇聚中外哲学大师的思想精华,穿插北大人的生命体悟,不仅是一本哲学思想著作,也是一本指导现代人生活的著作。
  • 中华圣贤经

    中华圣贤经

    《中华圣贤经》汲取先贤的知识经验和思想精华,能够提高您的道德修为和文化素养;告诉您为人处世的真谛;拓展您的人际关系;完善您的言行;诠释为政之道。其目的是使您以阔达的襟怀、淡薄的心态、超逸的性情面对人生,像孔夫子教导的那样去寻找内心的清宁。
热门推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安迪密恩的觉醒

    安迪密恩的觉醒

    统治全人类的教皇将号召教会的全部力量,展开以“圣战”为名的血腥屠杀,而伊妮娅,是唯一能与之对抗的人。永生的代价是什么?残存的内核,又有什么样的险恶动机和秘密?移走地球的“神秘人”是谁?这些问题的答案只有伊妮娅知晓。而谜一般的伯劳——是怪兽、天使,还是杀人机器——也将最终显露出它身上悬而未决的两大谜题:它的起源和目的。
  • 蝶后

    蝶后

    她是丰姿绝伦,美冠三界的蝶后.却被从小就深深嫉恨她的亲姐姐设计陷害,以至魂飞魄散.千年后,她重新聚魂,成为了二十一世纪的一个美丽可人青春无敌外加有点迷糊娇憨的美少女.必然的穿越,宿命的齿轮开始转动,千年前的老帐也要和新帐一起坐下来慢慢地清算...................他是蝶界的左王,也是蝶后的亲亲王夫.却在一次蓄意的陷害中成为了杀死自己最爱的妻子的凶手.自己的爱人就在自己的怀中含恨逐渐淡逝,这叫他情何以堪.斩杀了外表娇柔内心狠毒的姐姐,他杀灭了自己的圣体,原神在无数次的轮回中寻觅着那一抹倩影...............重生后,他贵为王子.因为一些原因却离她越来越远.他要她,就是死,也绝不允许她逃避开自己.直到她在自己的面前亲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他才惊觉大错铸成,心灰意冷的他一夜白头.........他是蝶界的右王,为了寻找魂飞魄散的爱人不惜碎体重生..................重生后,他是缥缈宫的少宫主裴子玉.多少年的艰难等待和无尽的波折,他终于得以和她长相厮守.可是天意弄人,为什么最后等来的却是她的死讯,她怎么可以,怎么可以弃他而去.既然生不能在一起,那么就让我们死后相随吧!他和他都是千年的人参精,幼小的年纪就已经爱上了美艳绝伦的她.那时,他们都盼着自己快快长大,好取代那二个碍眼的家伙.再见时,以是千年以后...............他是二十一世纪影视歌三栖明星,却在一次巡回演出中,落下了舞台摔死,成为了无数穿越人中的一枚.风流自封的他自以为不会动心,却在不知不觉中,心丢在了那个只见过一面的女孩身上.试问,他这种身经百战的战神,怎么也和一见钟情这玩意儿搭上边,真是笑死人了..................他是绝命楼楼主,本来要一心一意杀死她的.可是看到她的痛苦,为什么自己的心也跟着难受.难道他已爱上了这个坚强的小人儿.即使粉身碎骨,永世不得超生,他也要救她!救她成为了他将死前唯一的信念.他是蛇王的亲弟弟,也是害她致死的帮凶.他是凶恶贪婪而又六亲不认的,为什么面对她却下不了手.不管那鸹噪的女人,这个美丽的妖精他是要定了.....................他是蛇王,初见她时的悸动既决定了他的生死相随..................美女宝贝鹿鹿的书:十六岁,我被迫嫁入豪门:藩王的爱奴:冷艳杀手做皇后: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女人与风景

    女人与风景

    ,不安的早晨,十八岁少女敏感的目光,二十岁男子黑风箱般的胸膛,长凳两个不安的形象,谁影响谁呢。莫非要怪花皮书陡然多出一章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反腐与走向现代治理

    反腐与走向现代治理

    聚焦两会,各路权威专家聚焦两年反腐成果,破局现代治理新思路。大规模反腐败能否破权贵除恶政?中国政治体制改革路在何方?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错嫁暴君:高中生皇后

    错嫁暴君:高中生皇后

    只因错食半仙爷爷的虾扯蛋,她穿越到了未知世界,却未能如愿母仪天下,杯具的变成了一只会说话的乌鸦;他娶她为妃,深宫险恶,她终究敌不过后宫那群莺莺燕燕,撒手人寰。老天却不曾想过饶恕她,重生,她依然是他的妻,他觉得最有利用价值却最冷落的妻,冷宫寂寞,墙外红杏分外妖冶,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