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5600000012

第12章 差異與分化:對漢代“文人群落”的歷史考察(2)

漢賦的作者大抵可分為兩類人群,班固《兩都賦序》云:“故言語侍從之臣,若司馬相如、吾丘壽王、東方朔、枚皋、王褒、劉向之屬,朝夕論思,日月獻納;而公卿大臣,御史大夫倪寬、太常孔臧、太中大夫董仲舒、宗正劉德、太子太傅蕭望之等,時時間作。”班固的劃分其意或在宣揚賦作的繁盛和作者的普遍,但卻為我們提供了一則理解漢賦實際生存狀況的極佳材料。“言語侍從之臣”“朝夕論思,日月獻納”,類似於今天所說的“專業作家”,“公卿大臣”“時時間作”,只是在政事之餘偶一為之。在頌揚、宴娛的場合,二者是類似的,都是“賦作者”,但恢復他們的實際身份、地位,就可以看出,兩者的差別是巨大的。公卿大臣以經學自命,為王政之肱骨;而作為“言語侍從”的賦家,卻主要是以“賦”等言語技能為長以備顧問,以侍悅人主為能,與公卿政要主持、管理國家日常政治之職不同。甚至,作為出入人主左右的近臣,他們與公卿大臣在某種程度上還是矛盾的。如《漢書·嚴助傳》載,公孫弘“朝奏事,因言國家便宜。上令助等與大臣辯論,中外相應以義理之文,大臣數屈”。師古注曰:“中謂天子之賓客,若嚴助之輩也。外謂公卿大夫也。”可見嚴助等侍從之臣形成了一個不同于“大臣”的圈子[8]。這樣的例子還有不少,如主父偃建議築朔方城,武帝下公卿議,公卿皆言不便,公孫弘也數諫罷其事,“於是上乃使朱買臣等難弘置朔方之便。發十策,弘不得一。弘乃謝曰:‘山東鄙人,不知其便若是,願罷西南夷、蒼海,專奉朔方。’”[9]又如公孫弘諫民不得挾弓弩,吾丘壽王議,“上以難丞相弘,弘屈服焉”[10],等等。這個不同于“大臣”的圈子,雖因成為武帝制衡外廷的勢力而得以參與政事,但這並不是他們經常的職事,他們通常的身份是以言語之能進行賦頌,往往是“上有所感則使賦之”,“每有貢獻異物,則詔作賦頌”。而且這種遊娛式的活動一旦過格,會招致大臣的反對,“上令(王)褒與張子僑等並待詔,數從褒等放獵,所幸宮館,輒為歌頌,第其高下,以差賜帛。議者多以為淫靡不急……”[11]所以,“言語侍從之臣”和“公卿大臣”雖都作賦,但賦在兩者文化思想、行為中的分量和地位是極其不同的。賦對於前者,或者成為他的專業,是他們得以接近人主的主要技能之一;而對於後者,只是業餘之樂事,他們所恃的是經學,所用以安身的是國家政事,因此他們的官是“尊官”,在班固提及作賦的“公卿大臣”的傳中,隻字未提作賦的情況,賦在他們的政治生活當中是微不足道的。並且,當賦作活動趨於“淫靡”而對政事有所衝擊之時,公卿大臣是要站出來極力反對的,班固實際在無意之間道出了兩者的差別。魯迅的一段話頗能道出漢代兩類群體的差別:“中國的開國雄主,是把‘幫忙’和‘幫閒’分開來的,前者參與國家大事,作為重臣;後者卻不過叫他獻賦做詩,‘俳優蓄之’,只在弄臣之列。”[12]漢賦的作者當然不全為弄臣,但漢賦的主要作家地位普遍偏低確是事實。枚皋言:“為賦乃俳,見視如倡,自悔類倡”[13],並不僅僅只是一己的偏激之詞;宣帝曾替賦做過辯解:“‘不有博弈者乎,為之猶賢乎已!’辭賦大者與古詩同義,小者辯麗可喜。辟如女工有綺縠,音樂有鄭、衛,今世俗猶皆以此娛悅耳目,辭賦比之,尚有仁義風諭,鳥獸草木多聞之觀,賢於倡優博弈遠矣。”[14]雖在為賦的作用爭辯,但爭辯的事實恰說明社會許之類倡優博弈的現實;揚雄也曾說賦作者“頗似俳優淳于髡、優孟之徒”[15],都說明賦在漢代被普遍輕視的事實。

這樣,在漢代的文人群體當中,就形成了兩極的局面,從事經學之人,成為人群之尊貴者,而賦的實際發展已有違經學之旨,故事賦之人群頗為一般社會階層所輕視。一些著名賦家文化行為的前後變化頗能反映社會對這種文化態勢的認識,最典型者當然莫過於揚雄。賦既為古詩之流,那麽它應當具有諷諫作用,揚雄或曾對賦寄予了很大希望,“奏《甘泉賦》以風”、“上《河東賦》以勸”、“因《校獵賦》以風”、“上《長楊賦》……以風”,頗能說明揚雄努力的傾向和過程。但這種努力不但徒勞,而且走向了反面,“雄以為賦者,將以風之也,必推類而言,極麗靡之辭,閎侈巨衍,競於使人不能加也,既乃歸之於正,然覽者已過矣。”而且主上對賦者的態度及賦在實際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使揚雄認識到了賦作者“頗似俳優淳于髡、優孟之徒”的事實,“非法度所存”,故“輟不復為”。揚雄最終的文化指向是回歸、專注於經學,《法言》、《太玄》是這種回歸的成果。揚雄的變化最具典型性,另還有其他賦家的前後變化說明這樣的事實。如劉向,曾與張子僑、華龍、柳褒等侍詔金馬門,“以通達能屬文辭,與王褒、張子僑等並進對,獻賦頌凡數十篇”[16]。班固的《兩都賦序》也曾提過其獻賦的事情,但後來劉向以經學顯。《漢書·谷永傳》說:“(谷)永於經書,泛為疏達,與杜欽、杜鄴略等,不能洽浹如劉向父子及揚雄也。”[17]當然不能斷然說劉向也存在一個揚雄式的變化過程,但《藝文志·詩賦略》總序既引用揚雄的話作為對賦的認識,那麽說劉向對賦也存在相近的認識是可能的。再如司馬相如,以賦顯,“相如已死,家無遺書。問其妻,對曰:‘長卿未嘗有書也。時時著書,人又取去。長卿未死時,為一卷書,曰有使來求書,奏之。’”[18]不留賦而存書,亦可推知其內心向往的,乃是與國事緊密相關之封禪事。其他如吾丘壽王以善格五待詔,詔使從董仲舒受《春秋》,主父偃晚乃學《易》、《春秋》、百家之言,都體現出諸家向高層次之經學皈依的努力,經學作為政治文化權力話語,時時在發揮著引導和召喚的作用。向經學的皈依與賦家對自身的否定幾乎是並行的,揚雄如此,枚皋如此,公卿大臣更是如此。

正是這種“兩極性”的不同,賦“文學家”之傳與經學家之傳便表現出很大的差異,與經學之士、儒學之官名正言順躋身史傳不同,“文學家”入傳卻是別有一番滋味的。東方朔於《史記》只入《滑稽列傳》,《漢書》予以單獨列傳,但需附上這樣的說辭:“朔之詼諧,逢占射覆,其事浮淺,行於眾庶,童兒牧豎莫不眩耀。而後世好事者因取奇言怪語附著之朔,故詳錄焉。”[19]詳錄的原由之一是防止當世之人取奇言怪語附著於朔而眩耀。《枚皋傳》:“其文骫骳,曲隨其事,皆得其意,頗詼笑,不甚閒靡。凡可讀者百二十篇,其尤嫚戲不可讀者尚數十篇。”《司馬相如傳》:“賦奏,天子以為郎。亡是公言上林廣大,山谷水泉萬物,及子虛言雲夢所有甚眾,侈靡多過其實,且非義理所止,故刪取其要,歸正道而論之。”《司馬相如傳》贊云:“揚雄以為靡麗之賦,勸百而諷一,猶騁鄭、衛之聲,曲終而奏雅,不已戲乎!”《嚴朱吾丘主父徐嚴終王賈傳》贊云:“世稱公孫弘排主父,張湯陷嚴助,石顯譖捐之,察其行蹟,主父求欲鼎亨而得族,嚴、賈出入禁門招權利,死皆其所也,亦何排陷之恨哉!”[20]或對傳主之文進行裁取,或對傳主之人進行非議,確實與“文學”得到認可、文人得成《文苑》之傳尚還有很大距離[21]。結論

漢代文化類別及從事各文化類別之文人群落的分化,對傳統文學的影響有兩點須引起特別注意:

一、文學乃人學,在文學及從事文學創作之作家群體沒有得到社會認同,乃至處在被排斥甚至被輕視的地位,文學家是沒有自願、主動的創作意志的,文學也不可能被充分認識,獨立發展。後世言說魏晉文學新發展面貌出現的原因時,常泛言以“儒學的衰落”,論斷雖無大錯,但也多是停留在邏輯推理的層面,儒學的衰落與文學的興盛發展之間,並非是必然的因果關係,至少中間還存在着若干轉換環節,其中,中下層文人的群體性崛起乃至為關鍵之因素,而這遠非儒學衰落可以說明的[22]。漢代文人群落的整體情況,構成了魏晉文學自覺發生所針對的文化平臺,不把其中的基礎情況勾勒清楚,而來談文學自覺如何發生,乃為無的放矢。

二、無論後世社會如何分化,經學士人在社會文人群落結構當中,始終處於高端地位的情況,並沒有多大的改變。作為最為尊崇的社會文化群體,對其他文人群體一直存在着難以抗拒的吸引力,後世文士與儒士身份的疊合,文學觀與經學觀的溝通,一直就是傳統文學的核心話題。這一切,不能不從漢代所奠定的上述文化格局出發予以考慮。

注釋:

[1]司馬遷時期,經學“大一統”的文化格局尚未完全形成,司馬遷本人的思想也具有多元性的特點,所以《史記》反映的文化傾向尚沒有如《漢書》那樣集中地奠於一尊,然而《儒林》在他的手裏得成史之一傳,已反映出儒家思想在社會當中漸成主流的發展事實。王鳴盛說:“子長(司馬遷)于《封禪》、《平准》等書,《匈奴》、《大宛》等傳直筆無隱,至《儒林傳》則力表武帝之能專儒;又田蚡、公孫弘本傳及他傳惡之殊甚,而《儒林傳》則言蚡……,弘……,皆是深許之……,其歸功於武帝君臣如此!”(《十七史商榷》卷六“儒林傳”條,中國書店1987年版,第4頁)無論司馬遷出於什麽動機反映上述情況,都能從一個側面知道儒家思想在社會漸趨得勢、漸成主流的事實。但《史記》之《儒林列傳》畢竟沒有《漢書》之《儒林列傳》反映的情況集中和典型,所以這裏雖連帶了《史記》的情況,但主要是以《漢書》為主要論述對象。

[2]在對經學地位確認這點上,《儒林傳》可和《藝文志》互相參看。《漢書·儒林傳》改變了《史記·儒林列傳》《詩》、《書》、《禮》、《易》、《春秋》的傳統順序,而變成了《易》、《書》、《詩》、《禮》、《春秋》,這一改變與《漢書·藝文志》是一致的,這種改變的意圖在《藝文志·六藝略》總序中交代得比較清楚,這裏需要指出的是,《藝文志》對“六藝”的推重和安排意圖,可以拿來關照作者列《儒林傳》對“儒林”人士地位所給予的推重與確認。

[3]《漢書》卷八八《儒林傳》,本文引此傳不再重複注明。

[4]皮錫瑞《經學歷史·經學昌明時代》,中華書局2004年新1版,第56頁。

[5]另外如慶普孝公為東平太傅、戴德信都太傅、戴聖以博士論石渠至九江太守,“由是《禮》有大戴、小戴、慶氏之學”;“小戴有橋、楊氏之學”,橋仁為大鴻臚,家世傳業,楊榮琅邪太守。又如“《公羊春秋》有顏、嚴之學”,嚴彭祖為太子太傅,顏安樂為仇家所殺,官終齊郡太守丞,安樂“授淮陽泠豐次君、淄川任公。公為少府,豐淄川太守。由是顏家有泠、任之學”。“《穀梁春秋》有尹、胡、申章、房氏之學”(此處引文俱見《漢書·儒林傳》),尹更始為諫大夫、長樂戶將,申章長沙太傅,房鳳五官中郎將、侍中。家世傳業不包括在內。

[6]指徒詩。漢文人其實也有徒詩創作,如韋賢、韋玄成,但只是偶一為之,屬於零星現象,並沒有形成詩歌創作局面。

[7]漢歌詩中有一類儀式歌辭,有文人的參與創作,但一般並不視之為文學作品。

[8]這個圈子中的人物,除了文中提及的,主要還有司馬相如、徐樂、嚴安、朱買臣、東方朔、枚皋、膠倉、終軍、嚴蔥奇等。

[9]《漢書》卷五八《公孫弘傳》。

[10]《漢書》卷六四上《吾丘壽王傳》。

[11]《漢書》卷六四下《王褒傳》。

[12]《且介亭雜文二集·從幫忙到扯淡》,《魯迅全集》第六冊,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年,第344頁。

[13]《漢書》卷五一《枚乘傳附子皋傳》。

[14]《漢書》卷六四下《王褒傳》。

[15]《漢書》卷八七《揚雄傳》下。

[16]《漢書》卷三六《楚元王傳》。

[17]《漢書》卷八五《谷永傳》。

[18]《漢書》卷五七《司馬相如傳》下。

[19]《漢書》卷六五《東方朔傳》贊。

[20]《漢書》卷六四下《嚴朱吾丘主父徐嚴終王賈傳》。

[21]《漢書》中還有另一類的“文學家”傳,如陸賈、賈誼、劉向等,他們的入傳情形與東方朔等稍顯不同,這主要取決於他們的文化主體傾向更傾向於“經術”,與特以“文章”取悅人主者略異。本節討論的《漢書》“文學家”情況,只能就其主流而言。

[22]参见拙作《曹操“尚文辞”与“鸿都门学”》,《扬州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同类推荐
  • 少年中国说(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少年中国说(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本书精选了梁启超先生在政论、文论、讲演和诗词等方面最具代表性的一些作品。可以说每篇文章都展现了梁启超先生独特而汪洋恣肆的文笔和激扬而与时俱进的思想,具有极高的知识性和可读性。
  • 易经的智慧

    易经的智慧

    本书对《易经》六十四卦的每一卦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与讲解,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将艰涩难懂的《易经》的精妙阐述给广大读者,与此同时,作者还详尽记录了自己的《易经》心得以飨入门爱好者与资深研究者。《易经的智慧:我读易经心得》深含高等数学二进制的数理基因与阴阳对立统一唯物辩证的哲理基因,所以是科学的、唯物辩证的,并非一般的历史文化知识,更不是用来专门卜卦的书。除上面所说数理哲理外,还充满着对人的忠告与训诫:做人要坚守正道,弃恶从善,居安思危,趋吉避凶,积极应对困境,走向成功。
  • 尼采哲理诗歌

    尼采哲理诗歌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德国著名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谁从根本上是教师,谁就只在与他的学生的关系中严肃对待一切事物——甚至他本身。”这句富有哲理性的格言出自《尼采哲理诗歌》。《尼采哲理诗歌》收录了大量的格言与诗歌。读读这些,必定让你深受启发。
  • 灵动之欲

    灵动之欲

    在科学技术走向高度发达尤其是航天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今之世,探寻宇宙奥妙及万物本源问题更加引起世人的浓厚兴趣。带着这个疑问,作者对事物的形成和发展进行了深度思考,从而得出“欲乃万物之源”的哲学结论。本书探天理、究人伦、论教育、说谋略、谈情爱、道意识、鉴历史、通未来,以欲理统御全篇,汲取并融汇古今中外哲学前辈的思想精髓,对宇宙万物、人类历史及人类意识等问题加以研究和探讨,通过旁征博引、史论结合,从不同角度揭示了“灵动之欲”在其中的根本作用。本书主旨在于进一步激发广大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爱好者对宇宙万物及人类意识的研究兴趣,以便更好地促进每个人的健康成长以及整个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良性发展。
  • 听朱光潜讲美学

    听朱光潜讲美学

    对于如何处理中西关学关系的问题,长期以来众多美学家从各自的学术观点和立场出发,做了积极的探讨和研究。
热门推荐
  • 在北大听的12堂管理课

    在北大听的12堂管理课

    作为享誉百年的世界名校,北京大学获得了世人的一致赞誉,能够参加北大的课程学习是一件颇有意义的事。1994年,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正式成立,至今不到20年的时间培养了一大批在管理上独当一面的优秀毕业生。正因如此,学习一下北大的管理课,对很多身在职场的人来说大有裨益。
  • 御龙圣心

    御龙圣心

    草根逆袭,乱世枭雄,闯出一片天!集奇幻修真、浴血奋战、斗智斗勇于一体,在山河破碎的不利形势中勇挑重担,救民于水火,还百姓一片安宁天下。
  • 老婆,难伺候

    老婆,难伺候

    叶晓秋,香港最大的黑帮组织麒麟门当家大小姐,一直不愿继承黑帮,直到父亲莫名丧命,且当天被同父异母的哥哥和嫂子卖给了人贩子,她一夜蜕变。当她强势归来,查清父亲的死因,她才明白原来她心目中的他居然是父亲死因的策划人。真是可笑,她甚至为了他还想要脱离黑帮。但是她带回来的拖油瓶是怎么回事?想方设法的讨好她,甚至一句话就能挑起她的怒火。片段一:“老婆,咪咪小。”褚晏指着叶晓秋的胸部,一脸的嫌弃模样。“你再说一遍。”叶晓秋凶神恶煞。“不说了。”褚晏害怕的缩了脑袋,摇着头。片段二:“老婆,送给你。”褚晏献宝般的从背后拿出一束花和一盒巧克力献给叶晓秋。“哪儿来的?”叶晓秋狐疑的看着他。“一个妹妹送的,她说今天是情人节。”褚晏老实交代,对老婆他从不撒谎。“扔了。”叶晓秋气急攻心。片段三:“先生,夫人偷潜入境被海关的警察扣押了。”褚晏从座位上弹跳而起,继而又坐了下去。“海关警察?”褚晏笑了笑。“去把海关总署的署长请过来,我们要叙叙旧。”“明白。”当晚,叶晓秋便被无罪释放且由署长亲自护送回家。
  • 梨涡觞

    梨涡觞

    意外的车祸让她穿越到遥远的古国,遇到的他竟是梦里一直出现的人……是意外?还是命运的安排?她以为这是个纯净无忧的光明世界,却未曾想光明的背后仍有嫉妒,阴谋,谋害……,而她竟陌名的卷进了黑暗涡旋的中心……情到深处费思量,他的深情,他的付出,竟是她选择离开的理由……松开他坠入深崖的瞬间她对他说:“有一句话,我一直没来得及说……我爱你”【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霉女穿越制霸后宫:蛮妃难宠

    霉女穿越制霸后宫:蛮妃难宠

    他气宇轩昂,他铁血冷俊,他运筹帷幄,他傲然独立,总之——他帅翻一条街!可是,他不是她的菜啊!虽然他是她名义上的老公。她喜欢的可是激情型,虽然男配年纪小了点,不过,没关系,小正太也是她喜欢的型。所以,握拳!小正太,等着她来吧!
  • 京剧四大名旦

    京剧四大名旦

    本书介绍了京剧四大名旦,分别是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和荀慧芳,通过这四大名旦让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京剧的魅力。
  • 鬼异

    鬼异

    我是人还是鬼?拥有异能是幸还是不幸?可怕的到底是人还是鬼?隔世真情,到底谁才是最后的归宿?
  • 玛格丽特的秘密

    玛格丽特的秘密

    “这是一个奇异的故事。上海美术馆里展出一幅16世纪的法国油画,画里就是著名的玛格丽特王后。林海是学法语的大学生,当他看见这幅油画时,竟突然昏迷。更离奇的是,当晚他去图书馆查找玛格丽特的史料,遭遇一名神秘男子在他手心写下一行法文,意为“救救我”!林海心存恐惧,在老屋阁楼夹层里发现一卷手绘羊皮书,上面写满了晦涩难懂的中世纪法文。林海找到了悬疑作家“我”。法国伏尔泰大学的奥尔良教授也对此产生了浓厚兴趣,力邀“我”带着羊皮书赴巴黎鉴定。然而,浪漫之都等待着“我”的却是惊心动魄的昼夜。”
  • 兵器博览(走进科学)

    兵器博览(走进科学)

    《兵器博览》无疑讲的是世界各国的兵器,它们的型号、枪口直径,以及各自呈现的功能。为各国的战场上做出巨大贡献。
  • 魅惑女王,妖孽总裁太腹黑

    魅惑女王,妖孽总裁太腹黑

    ☆本文参与言情小说吧新人训练营☆本书,原名·妖孽尊少,老婆嫁定你。初次见到他,她因为喝多了酒跌倒在他怀里,被他认为是那种投怀送抱得女人。第二次见面,两人是以沫氏集团总裁和亦氏集团总裁的身份见面,斗嘴不穷。她本是南宫家唯一的孙女,只是在一场意外中失踪,十年后强势回归,不再是以前很可爱什么都不懂的南宫家的公主,而是改名换姓,成为沫氏集团的总裁--沫涵。同时也是圣女帮帮主-圣女。绝美冷艳他是被世界公认的商业和黑道界的天才-亦铭轩,他是亦家的孩子,也是亦氏集团总裁和死神帮的帮主-死神。受到别人的崇拜和仰慕,也畏惧他。他很讨厌女人,对女人简直到了厌恶的程度。霸气、帅气两人一见面就吵架,每次都闹翻天一样,冰冷的他不知不觉心在悄悄的沦陷。可是当亲梅足马出现时,她却已爱上别人,身边的追求者也不断。两人的争吵也时时不断,像是天生的一对冤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