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5100000031

第31章 钱树佛像与早期佛教的传入(3)

4.四川三台县汉墓出土1件施釉红陶钱树座,上部为西王母坐于龙虎座上,两侧各有一侍者,下部有象、骑象人、骑兽者等(三台县文化馆:《四川三台县发现汉墓》,《考古》1976年6期。)。

5.四川阿坝出土1件钱树,树枝上铸出璧、五铢钱纹等,钱树的主干顶端为一大璧,璧的上部饰西王母像,两侧各立一侍女(阿坝州文化局:《四川阿坝州发现汉墓》,《文物》1976年11期。)。

6.四川广汉出土1件钱树,枝叶上主尊为西王母以及青龙、白虎、侍从等神话题材(《浅谈广汉市出土钱树的修复》,《四川文物》1989年6期。)。

7.四川绵阳何家山2号崖墓内,出土有两件钱树,分为树干与树叶两部分,两树计有完整的树叶26片,除有朱雀、象与象奴、力士与璧等图案之外,另有西王母像一尊,西王母拱手坐于龙虎座上,头戴胜,肩生翼,穿右衽长袍,头顶一璧(绵阳博物馆:《四川绵阳何家山东汉崖墓清理简报》,《文物》1991年3期。)。

8.四川绵阳河边东汉崖墓出土两件钱树座,其中编号为M2:4的一件钱树座有两层浮雕图案,下层塑出子母阙,双阙的连接处上端站立三足鸟和狗各一只,上层塑出西王母像。西王母着冠,穿右衽长袍,坐于龙虎座之上(何志国:《四川绵阳河边东汉崖墓》,《考古》1988年3期。)。

9.1957年,陕西城固曾出土1件钱树,树座为陶制的山,树干为铜质,树叶上有龙、猴、钱纹以及人首兽身怪物等,树干顶端的形象原称“一透雕女像”,笔者推测,根据上述情况分析,很可能亦为西王母图像(《城固出土的汉代陶都》,《文博》1987年6期。)。

通过上述考古材料我们可以十分清楚地看到,在与钱树佛像出现部位大体上相同的位置上,西王母曾经是钱树上的主要尊像。钱树上的西王母像,与四川地区画像石、画像砖上的西王母具有相同的特征,均头戴高冠,双手合揖,坐于龙虎座上,有的龙虎座上还有伞盖。

然而,我们可以观察到,从东汉晚期至蜀汉,在一部分钱树上发生了一个奇妙的变化,西王母的主尊地位逐渐开始被佛像所置换。最为显著的例子,是陕西城固钱树顶端出现的那尊佛像,过去居于同一位置上的主尊,几乎均为西王母,如上述第2、5、7、8、9各例。我们甚至可以看到,这尊佛像左侧残存的那尊侍从像,都还仍然保持着西王母身边那些侍从像的特征,兽首人身,身飘羽毛,带有浓重的神仙气韵,但是主尊却已经“脱胎换骨”成为佛像。这种由西王母演变为佛陀的“主尊置换式”的变化,与其他地区有很大的不同,可以说是公元二至三世纪之间发生于四川地区的一种独特的宗教文化现象在考古材料上的反映,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

前面我们曾经举出山东沂南画像石墓中东王公、西王母与具有佛像特点的图像分别占据中室八角擎天柱东、西、南、北四面的材料,这基本上可以称之为一种“主尊并列式”的关系。长江中下游地区画文带佛兽镜和日本的三角缘佛兽镜上出现的佛像,也基本上是这种关系,东王公、西王母与佛像相互并存,各自占据一隅,似具有某种平行并列的意味。而且,处于这种关系中的佛像,不仅不能独占主尊之地位,而且还带有十分浓厚的从神仙像中脱胎而出的痕迹,更像是神仙像的附庸。如沂南画像石墓中的佛像,肩生双翼,形态与同出的东王公、西王母像很接近;长江中下游铜镜上的佛像,诚如王仲殊先生所指出的那样:“佛像与东王公、西王母等神仙像并存于同一枚镜的图纹上,特别是有的佛像被戴上神仙的帽子,正说明了佛教与道术的混合。……更确切地说,这是按照神仙图像的旧方式来表现新的佛像的图像。”(王仲殊:《论吴晋时期的佛像夔凤镜》,《考古》1985年3期。)在钱树佛像上,虽然也同样存着这种从神仙像蜕变而来的痕迹,如佛像的肩部有的也留有神仙像中常见的翼状物残痕,与佛像共存于一树的其他神仙灵怪仍然是西王母的旧属,钱树的整体设计与其所表现的主题和背景仍以过去的神仙传说为中心,但其图像主尊却实实在在地由西王母演变成为具有明显佛像元素的早期佛像,这是一个很值得加以关注的事实。

对于这一现象,已有学者试图作出相应的解释。如吴焯先生认为:“佛的形象出现于通常表现西王母、羽人或瑞兽的钱树及其插座上,其含义也应与过去表现西王母者同。”(吴焯:《四川早期佛教遗物及其年代与传播途径的考察》,《文物》1992年11期。)换言之,在钱树上出现的佛即西王母,西王母即佛。王仲殊先生也指出:“神佛混淆是出于早期佛教与道教的依附关系。”(王仲殊:《论吴晋时期的佛像夔凤镜》,《考古》1985年3期。)笔者认为这些观点从宏观上来说都可以成立,只是还需要结合不同地区汉末三国时期的宗教特点作进一步的分析。

如上如述,以四川地区为中心发现的钱树佛像,就其造型而言,已具有相当的一致性,表明当时的造像人已经可能具有某些早期佛像的共同“母本”或者“格套”,才能够据此铸造出特点非常明确的钱树佛像。至于这些佛像的观念、母本系由何种途径传入蜀中,目前有两种基本的推测:一是自西北地区的“甘青道”,再经四川西北部的“褒斜道”、“金牛道”一线传入(后者也是秦汉以来由关中进入四川盆地的必经之途);另一种推测则是经所谓“滇缅道”亦即所谓“南方丝绸之路”由滇、缅一线传入。由于在这两条线路上目前都尚未发现能够反映这种传播过程中间环节的考古资料,所以都还只能作为一种推测或假说。

从文献材料所映出的迹象来看,将佛像传播到长江上游四川盆地的传播者,既有可能系来自西北少数民族的“胡人”或“胡僧”,如吴焯先生引《华阳国志?大同志》所载“胡人康水子”之类,也可能是汉地的僧人或佛教徒。文献记载这个时期既有不少取道蜀中的外来僧侣经由此地,甚至也还有本地出家的僧人(杨耀坤:《试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巴蜀佛教》,《冰茧彩丝集》,成都:巴蜀书社,1989年。),他们都有可能把佛像的母本带至四川。宿白先生曾指出:“安县文管所和陕西城固所出树顶佛像两侧皆铸跽坐胡人,又彭山夹江崖墓树座佛像一侧亦侍立胡人,似俱在显示此佛像当时主要为西域胡人所侍,作为宗教的佛教尚未出现于广大汉族间。”(宿白:《四川钱树和长江中下游部分器物上的佛像》,《文物》2004年10期。)这个观点也值得重视。

然而问题在于,就钱树佛像而言,虽然上面铸出了佛像,但却并不能由此肯定其即为佛教信仰崇拜的遗存。过去的研究者一般都从佛教传播这一认识角度来进行观察讨论,笔者对此有不同的意见。

首先,关于钱树这种明器的性质,从本源上来说并不是佛教的崇拜物,而是中国传统神仙信仰的产物。广汉三星堆祭祀坑青铜神树出土后,也有学者提出这可能是钱树一类“神树”崇拜的滥觞。但由于其间演进的中间环节尚缺,还很难将两者直接联系起来。不过,钱树属于中国古代不同时期传统的神树崇拜的表现形式之一,则是完全可以肯定的。

其次,由于钱树与西王母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联系文献材料来看,笔者倾向于它有可能与昆仑山神话体系中的“天柱”有关。《神异经?中荒经》记载:“昆仑之山有铜柱焉,其高入天,所谓天柱也。围三千里,周圆如削,下有回屋,方百丈,仙人九府治之,上有大鸟,名曰希有,南向张左翼,覆东王公,右翼覆西王母。”这种“天柱”,看来是沟通西王母所居天界与人间的通天之树,欲通过“天门”升天,必经由天柱。在四川地区考古发现的汉代画像石棺画像中,也存在“天门”与“柱株”榜题并存的情况,如简阳鬼头山东汉崖墓出土的第3号石棺上的榜题即是如此(雷建金:《简阳鬼头山发现榜题画像石棺》,《四川文物》1988年6期。)。另在重庆丰都汉墓出土的铜牌饰上,双阙之间的垂直方向上绘出有五铢钱,钱纹的下方为肩生出羽毛的西王母像,钱纹的上方立有柱状物,上书“天门”两字。笔者认为所谓“柱株”,大约即意指这种通向天门的“天柱之树”。结合钱树的赋形与内涵来看,它很可能即为所谓“柱株”的一种表现形式。

第三,即使是在出现佛像的钱树上,其他的图像纹饰也仍然具有浓厚的神仙崇拜的特征,反映出的文化内涵并不与佛教一致,而与神仙道教题材相吻合。这在前文中已有论述,不再重复。

这里,有一条关于早期道教天师道的文献材料也是很值得注意的,唐代道书《玄都律文?章表律》载:“律曰:于洛阳靖天师随神仙西迁蜀郡赤城,人浊不清,世深不了平,于是攀天柱,据天门,新出正一盟威之道。”此条材料虽系晚出,但也能说明在汉末兴起并西迁至蜀的天师道(或称五斗米道)中,已吸收了传统的神仙崇拜体系中的“天柱”与“天门”之说。所以,联系钱树在四川出现的年代与地域,有学者提出,不排除其与早期道教天师道(五斗米道)之间可能存在着某种关系(近来已有学者提出钱树可能系早期道教之遗物的观点,认为其具有早期道教文化的特征。其中有代表性的意见可参见鲜明《论早期道教遗物摇钱树》一文,《四川文物》1995年5期。该文中的若干观点笔者并不赞同,但对于其认为钱树可能系早期道教崇祀活动中用以“上之天,著山上”之物一说,笔者则持肯定意见。巫鸿先生在他的一系列论文中也主张四川地区出现的这些早期佛像可能与早期道教有关,他甚至认为:“根据不断增加的考古材料,我们基本上可以认为四川所发现的2世纪至3世纪的‘佛像’实际上是当地道教美术的一个组成部分,与其把它们叫做早期佛教图像不如把它们称为早期道教造像。”参见其《地域考古与对“五斗米道”美术传统的重构》一文,收入其《礼仪中的美术——巫鸿中国古代美术史文编》,北京:三联书店,2005年。这些观点虽然还有待进一步论证,但却反映出学术界对这一问题学术视野的拓展,颇具启发意义。)。

那么,为什么又会在本是神仙道教之流的钱树上面铸出佛像呢?从一般意义上解释,可以说这是因为当时浮屠之教与神仙道教混为一流,如同汤用彤先生所言:“佛教在汉代纯为一种祭祀。……祭祠既为方术,则佛徒与方士最初当常并行也。”“浮屠本行斋戒祭祠,故亦早为方士之附庸。”(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上册,页37-40,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但是,如果进一步联系上述早期天师道与钱树的关系,就四川地区汉末以来的具体情况而论,笔者认为,其背后或许还隐藏着一层更为深刻的宗教原因,即可能与当时社会上风行一时的“化胡”或称“老子化胡”风习有一定的关系。

汉以来的“化胡”之风,如同汤用彤先生所述:“汉世佛法初来,道教亦方萌芽,纷歧则势弱,相得则益彰。故佛道均藉老子化胡之说,会通两方理教,遂至帝王列二氏而并祀,臣下亦合黄老、浮屠为一。”(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上册,页41-43,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关于山东及东海齐楚之地《太平经》流行区域内的“化胡”故事,汤用彤先生已作过极为深刻的论述(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上册,页42-43,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但有关蜀中五斗米道流行区域内的“化胡”风习,则涉及甚少。近来,笔者在翻检资料中发现一条过去人们不太注意的史料,对此有所反映。《广弘明集》卷第十一《唐破邪论》卷上记载:“《经》云:天尊告道士张陵使行往东方诣佛受法。《道士张陵别传》云:‘陵在鹤鸣山中,供养金像,转读佛经。’”这条文献虽然系晚出,文中所提及的“经”与“《道士张陵别传》”为何时之记载也不可详知,但这显然又是道教“化胡”之说的另一种版本。其中尤其引起笔者注意的,是所谓“供养金像”一句,虽然我们无法直接判断这里所说的“金像”是何种造像,但联系上下文意来看,应当系佛像,或者说是已为“道教所化之佛像”。迄今为止,在蜀中并未发现过这个时期的道教造像,而在五斗米道所流行的区域内,北起汉中,南抵云南,却均有这种具有浓厚神仙道教文化背景的钱树佛像出土,笔者认为这类钱树佛像是否即与文献所载张陵供祭的此种“金像”有关,是值得研究的。

简而言之,通过从西王母到佛像这一考古现象的考察,笔者认为,对以四川地区为中心考古发现的钱树佛像,有必要突破过去只从佛教传播的单一思路去加以认识的固有模式,而应当联系当时四川地区的早期佛道关系、早期道教造像的起源等多方面因素加以综合研究,或许才能在过去的基础上取得新的进展。

同类推荐
  • 日用与收藏(和谐教育丛书)

    日用与收藏(和谐教育丛书)

    本书介绍了生活中常见器具,如筷子、剪刀、梳子、镜子等的发展历史,也说明了如笔墨纸砚等文化收藏品的前世今生,读来贴近生活,妙趣横生。
  • 中国文明简史

    中国文明简史

    本书是一本大家写给大家的人文通识读物,带你进行一次典雅深邃的中国文明审美之旅。全书包括了史前时期、夏朝和商朝、周朝、秦朝、汉朝等十三章内容。从浩繁卷帙的长卷中,追索文明的发展,聆听历史的足音,感受中华文明的厚重、丰富与苍凉!
  • 文学成都·2009

    文学成都·2009

    《文学成都·2009》作为城市的文化符号,可以表明成都既是休闲的城市、现代田园城市,成都也是一个文学的城市。阅读一个城市的文学,就是阅读这个城市的精神状态;触摸一个城市的文学,就是触摸这个城市的文化情怀;进入一个城市的文学,就是进入这个城市的内心世界。一个城市的文学也因此成为解读这个城市的精神符号和文化标杆。
  • 西藏生死线:艽野尘梦

    西藏生死线:艽野尘梦

    这里记载的是一个尘封百年的最原始的西藏,直到今天也鲜有曝光的珍贵纪录。这片神奇的土地,从来不需要神话和传奇的铺衬,她圣洁,充满神喻,同时,拥有万千变化。如果不是100年前一个人的真实历险,并在民国以寥寥几十册自印本的形式面世,我们至今不会了解到这段惊心动魄又叹为观止的藏地亲历。
  • 玛雅文明探寻

    玛雅文明探寻

    在世界远古文明中,玛雅无疑最富有浪漫色彩。古代玛雅人制造了哥伦布之前美洲大陆上最引人惊奇的文明之一:它在气候并不宜人的热带雨林环境中萌芽、兴盛然后消亡,历经千载,遗留下数以百计的大型废墟,激起后人的惊叹和注意。
热门推荐
  • 中外历史名将之谜

    中外历史名将之谜

    《中外历史名将之谜》从读者的角度出发,从中外历史上众多的名将中选择了十几位我们大家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力图将这些著名将领的人生经历尽可能全面细致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把众多富有传奇色彩的历史谜题掀开其神秘的面纱,给读者一窥真相的阅读快感。在写作风格上,《中外历史名将之谜》也力求通俗易懂、精准生动,注重其中的趣味性与可读性,以满足不同层面读者的阅读需要。我们真诚地希望这本全真、立体的《中外历史名将之谜》能够使读者在轻松获取知识的同时,也获得更广阔的认知视野和想象空间。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妃难逃

    妃难逃

    第一次穿着警服出现在死党面前,她们个个笑得花枝乱颤、脸部肌肉抽筋。切,不就是警服不合身有点大她看起来有些臃肿么可是笑成这样,至于嘛!虽然她身材娇小,但是这并不妨碍她惩恶除奸保护一方天下吧?不想,一朝穿越,她竟成了蓝王的贱妃。本来威风八面的女子竟然沦为男人泄欲的工具顺带被一群无知无畏的女人欺辱这让她如何心甘?纵观古今,博览群书,费劲心机,小女子要上演古代版越狱!大概是她还不能适应猫和老鼠角色的转变,居然屡屡失手。一次又一次的凌辱,终将她心头的希望之火浇灭。有些男人,就如同罂粟,邪邪的让人沉迷,坏坏的叫人上瘾失了身,失了心她应该如何逃离这个欲求无休止、将她贬低到尘埃里的王爷?精彩片段一“你说,是逃离容易,还是捉住一个逃离的人容易?”某女警不耐的翻了一个白眼,“废话,当然是捉住一个逃离的人容易!”“为什么?”“为什么?”额头升起两道黑线,居然连着简单的问题都弄不清楚?“你没听过,法网恢恢,疏而不漏!”“那为什么一个逃犯要出动你们那么多的警力?他比你们厉害吗?”“…”“你们的追捕能力越来越低下了!”“…”“就说你吧,连我都跑不过,还想捉逃犯?”终于忍无可忍的在絮絮叨叨的某人头部重重一拳,“打击违法犯罪是多么的神圣,你丫的以为这是龟兔赛跑啊?”精彩片段二“贱人,还敢逃跑!”长臂一扬,一声清脆的巴掌,安静中尤为清晰。女子抬起头,姣好的面容上一双顾盼生辉的眼睛带着明显的愤怒,“放开我!”蓝王冷笑一声,蹲下身子,用力擒住女子的下巴,“胆敢用这种口气和本王说话?”“请你放开我,可以吗?”“休想!”蓝王手中的力道加紧,“你这辈子都是我的女人,休想逃出我的掌心!”“逃逃逃…”女人眉头皱的更紧,下巴吃痛,说出来的话却是锋芒毕露,“谁说要逃走了?定罪要讲证据的好伐?”啪的一声,反手又是一巴掌,“还敢狡辩!”女子的两颊高高肿起,胸前起伏不定,隐着怒火,“同志,你打人有瘾吗?”蓝王的眼睛眯成一条线,这个女人,今天似和往日不同——却更加挑起他凌辱她的欲望。一把拦腰抱起,大步流星走向卧榻…精彩片段三“喝了这汤药,把孩子打掉!”声音清冷无比,不带一丝温度。“不要!”眼中的伤痛无以复加,不相信他会决绝至此。“喝掉!”只是命令的口气,不带任何商量的余地。“为什么?”仰起脸来,清秀的脸上满是泪痕。
  • 章台柳

    章台柳

    《章台柳》,清代言情小说。小说叙述唐朝天宝年间,郑州南阳书生韩翊进京应试。李王孙曾为其爱姬柳氏建章台以居,而韩翊与章台柳后相互钟情。李王孙遂将柳氏许嫁韩翊。小说敷衍唐传奇《柳氏传》而成,演叙安史之乱前后韩、柳二人的恋情及悲欢离合,展示了社会动荡中才子佳人的生存状况。
  • 校园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校园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 那些远去的坚实身影:民国著名文人性情档案

    那些远去的坚实身影:民国著名文人性情档案

    《那些远去的坚实身影:民国著名文人性情档案》主要内容包括: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周作人:心里住着两个“鬼”的淡漠旅人;张恨水:惹得读者为作品人物“请命”的书生;刘半农:“如君之人已不可再得”;许地山:“他似乎永远不会说‘不’”等。
  • 向敌人敬礼(原创经典作品)

    向敌人敬礼(原创经典作品)

    善读精品美文,拾取久违的感动;体悟百味人生,感受成长的快乐。阅读其间,时而在惊险悬疑的案件中悚然而惊,时而为体察入微的真情潸然泪下,时而又涌动着想针砭时弊的激情……掩卷而思,人性的美丑,世事的善恶,人生际遇的变幻无常不禁让人感慨万千。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银河帝国11:曙光中的机器人

    银河帝国11:曙光中的机器人

    人类蜗居在银河系的一个小角落——太阳系,在围绕太阳旋转的第三颗行星上,生活了十多万年之久。人类在这个小小的行星(他们称之为“地球”)上,建立了两百多个不同的行政区域(他们称之为“国家”),直到地球上诞生了第一个会思考的机器人。在机器人的帮助下,人类迅速掌握了改造外星球的技术,开启了恢弘的星际殖民运动;人类在银河系如蝗虫般繁衍扩张,带着他们永不磨灭的愚昧与智慧、贪婪与良知,登上了一个个荒凉的星球,并将银河系卷入漫长的星际战国时代,直至整个银河被统一,一个统治超过2500万个住人行星、疆域横跨十万光年、总计数兆亿人口的庞大帝国崛起——银河帝国。
  • 转动人脉:构建超级成功人脉网的73个技巧

    转动人脉:构建超级成功人脉网的73个技巧

    人脉决定财富。本书以人脉为核心,详尽地阐述了提升人脉的方法与技巧,另外,还精心选取了大量创造人脉、维护人脉、提升人脉的经典案例。总之,本书可以算是当下最实用、最时尚的人脉宝典。衷心希望您在翻开本书的同时,就找到开启您人脉存折的密码,也找到一把开启您人生幸福与成功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