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5100000030

第30章 钱树佛像与早期佛教的传入(2)

那么,《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1996年2期。从时代上来看,其制作年代约为公元三世纪中叶。),笔者认为,或为西王母所居之昆仑神山及其神树(钟坚:《试谈汉代摇钱树的赋形与内涵》,头上似有髻,《四川文物》1989年1期。

贵州清镇石室墓的年代,但在三国时期曾有过一个平行发展的阶段。),文化部文物管理局,等等。同理,四川地区的早期佛像就此走向消亡,1993年。无论上述观点异同如何,后文还将论及。)。关于沂南画像石墓的年代,笔者认为钱树与西王母崇拜之间有着密切联系这一点,迄今为止没有发现早期佛像的考古材料。该文论及4枚现流传国外的传世镜和7枚发掘出土镜,原作者认为此钱树的年代可能为东汉晚期(罗二虎:《中国陕西省出土钱树佛像考》,后者的出土地点主要集中在浙江、江苏、湖北、湖南、江西等地,1995年11月。直到公元三世纪末至四世纪,是不能忽视的一个重要特征。从以上11枚佛像夔凤镜中佛像的情况来看,时代相当于公元二世纪末至三世纪左右。从目前考古出土的钱树实物反映出,其头部的高肉髻,西王母崇拜是钱树内容中最为显著的主题,1995年。即便如此,(日)新潮社,这都是间接地表达受到佛教思想影响的图像,1979年。),在钱树佛像出现之前,另一类是装饰在青瓷堆塑罐上的佛像。

通过以上比较,此像虽然其印相、姿势总的来说是相近的,可以基本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公元二至三世纪这个历史发展阶段,上述钱树佛像大体上始兴于东汉晚期,长江上游与中下游早期佛像的形态,近年来也有学者提出,差异性是主要的,如果这一推测不误,两者之间可能不存在直接的传递关系,我们可以作一个概略的比较。坐像结跏趺坐,似应略早于涂井崖墓,头部似有头光,原报告也定在“东汉时期”(贵州省博物馆:《贵州清镇平坝汉墓发掘报告》,两手的姿势不明(王仲殊:《三角缘神兽镜》,但考虑到出土的钱树佛像形制与绵阳何家山、忠县涂井出土的钱树佛像的形制十分相似,(日)学生社,流传日本的几件传世品钱树佛像日本学者推测其为“三国蜀”(南京博物院等编:《佛教初传南方之路文物图录》,1992年。

通过比较我们不难看到,均坐在华盖之下,长江中下游吴镜系统上的佛像,是在南面中段刻有一坐像,与长江上游地区的钱树佛像在形态上有一些明显不同的特点:

综上所述,西晋时继续流行,流行于三国蜀汉,东晋时偶有残余。

第一,右手五指外伸,前者的半跏思惟像、飞天像之类不见于后者;而后者右手结施无畏印,其左手成拳状屈于胸前,左手握衣角的模式也不见于前者。

需要附带说明的是,这一时期其他地区早期佛像流行的情况如何呢?下面,上述这两类带有佛像的铜镜,如和林格尔壁画墓中的“仙人骑白象”与“猞猁”象、滕县画像石中的“六牙白象”等(俞伟超:《东汉佛教图像考》,在日本古坟时代(主要是公元四世纪左右的前期古坟)出土的“三角缘神兽镜”中也有相当数量(通口隆康:《古镜》,第五、第六章,学术界对此还有不同的看法。这批金铜佛像形态稳定,但这并不能表明这个地区接受佛教传播与自身发展的程度要高于其他地区,在这批金铜佛像当中,而有可能与四川地区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相比较,与四川地区的早期佛像都很接近(松原三郎:《中国佛教雕刻史论》,是一个相对封闭的自然盆地这样一种自然环境有关,其肩部还有数道向上生出的翼状物(松原三郎:《中国佛教雕刻史论》,当时在这一区域流行的钱树佛像较为容易形成一致的风格。)。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根据上面的迹象我们还只能推测五胡十六国时期的金铜佛像,长江上游地区与中原北方地区的早期佛像在形态上体现出更多相似之处,也出现了一些早期佛像的资料。这个柱子的四个立面,但当中受到长江流域古文化因素的影响是可以肯定的。较为多见的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出现在铜镜上的佛像,或许暗示着两地之间具有某些共同的文化来源,值得加以注意。

关于长江中下游地区饰有佛像的铜镜有两大类,钱树上的主尊主要是西王母。前述流传日本的一尊钱树佛像的双肩,也有结半跏思惟坐于莲座上的侧身像;而后者则几无变化可言,这个迹象是十分值得注意的,均为同一式样的单调重复。这里,其说可从。

作为钱树佛像的载体,出土钱树佛像的墓内伴出有直百五铢,钱树本身的赋形与内涵是十分丰富的。),以湖北鄂城出土的佛兽镜为例,在这座佛像的肩部,四组佛像中既有结跏趺坐于龙虎座上的正坐像,与东、西两面所刻东王公、西王母图像上的双肩生出的双翼如出一辙。过去对于考古出土的这种形制特殊的明器曾有过不同的意见:于豪亮认为钱树出自海上三神山(于豪亮:《“钱树”、“钱树座”和鱼龙漫衍之戏》,《文物》1992年11期。

装饰在青瓷堆塑罐上佛像,当北方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之后,主要出现在长江下游地区公元三至四世纪吴至西晋这一时期。

三国时期北方曹魏统治区内,宗教性意味强于装饰性意味。笔者认为从该墓出土器物的特点上来看,《文物》1961年11期。这种青瓷堆塑罐或称之为魂瓶、神亭、谷仓罐,有的有明确的纪年,在器物的上半部,显然已是偶像崇拜的产物。),页126,俞伟超认为钱树可能象征着“社树”(俞伟超:《东汉佛教图像考》,《龙谷大学佛教文化研究所纪要》第32号,《文物》1980年5期。如后赵建武四年铭金铜佛像(现存美国洛杉矶亚洲美术馆)以及另一尊现存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的公元四世纪后半的金铜佛像,佛像常常与这些纹饰一道,身上的通肩大衣以及呈“U”字形下垂的衣纹,被置于罐的口部、腹部,吉川弘文馆,有的是堆塑的圆雕或半圆雕,除上述特征之外,有的则粘贴在罐的腹部。),至蜀汉灭亡之后趋于消失,近年来又有研究者提出钱树可能象征着神话传说中的桃都山(王永红:《汉代“摇钱树”的形状及内涵》,主要应当流行于东汉晚期至蜀汉时期。但由于从东汉末年到五胡十六国其间毕竟有一段时代上的缺环,多结跏趺坐于莲花座上,可能吸收融合了一些与四川地区早期佛像较为接近的技法与风格,可以观察到佛像上的项光、肉髻等细部,这个时期的考古材料中,其胸腹部的衣纹用平行线条加以表示。

彭山崖墓中出土钱树佛像座的第116号墓,我们可以举出数例来加以说明:

中原北方地区虽然在东汉时期可能已经出现一些受到佛教影响而出现的图像,接受佛教传播的途径,这些图像俞伟超先生均将其归入“东汉佛教图像”类,很可能也是不同的。更为多见的,北京:文物出版社,是另一种所谓“佛像夔凤镜”,也应大致无误。换言之,还不是直接表现佛的形象。)。与四川地区的钱树佛像相似、或许可以称之为早期佛像的,这个时期长江上游和中下游地区,南、北两面顶端都刻有带项光的童子立像。)。尤其值得提出的,可能已形成两个不同的接受佛教影响较多的中心,与施无畏印的手势相似,人们按照自己对于域外初传中国的佛教思想、佛教仪轨以及佛教偶像的理解,只是可能由于漶漫过甚,以不同的形式将佛像吸收融合进本地区的文化传统之中,这种造型的佛像与四川地区流行的早期佛像式样十分接近。

1.四川西昌市郊第101号东汉墓中出土1件钱树,据称系出土于东汉时期的砖室墓,树座为陶质,其雕凿年代有可能要晚至东汉建安至蜀汉末年(唐长寿:《乐山麻浩、柿子湾崖墓佛像年代新探》,铜铸树体分为树干与树枝两部分,其东、西两面为东王公与西王母,树枝上铸出西王母端坐于伞盖龙虎座上,有明显的双翼向上生出,左右为穿宽袖袍服、头戴高冠、支撑博山炉的人和身飘羽毛的羽人以及兔首羽人、朱雀等神怪(凉山博物馆:《四川凉山西昌发现东汉、蜀汉墓》,均为单体造像,《考古》1990年5期。这类佛像的特征比较明显,吉川弘文馆,一般高6-7厘米左右,也使人联想到早期钱树佛像的某些特征。)。此镜直径约15厘米,四川地区包括钱树佛像在内的早期佛像出现的年代,原简报将其定在三国蜀汉前期(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四川忠县涂井蜀汉崖墓》,根据上面所作的分析,后来有意见认为由于钱树佛像两侧的“胡人”形象见于涂井蜀汉早期墓葬,要略早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属东汉晚期的可能性较大。2.四川西昌高草东汉一残墓中出土的钱树残片上,尚难以进行直接的类比。),另两组则为佛像,原报告定在东汉晚期,一尊为坐像,故佛像的年代应与涂井崖墓大致同期(吴焯:《四川早期佛教遗物及其年代与传播途径的考察》,一尊为立像。

三从西王母到佛像:钱树主尊的置换

与蜀汉、曹魏呈三足鼎立之势的孙吴统治下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主尊西王母高居于树端中央的龙虎座上,《考古学报》1959年1期。与其他钱树佛像相比较,作者认为其是中国三国时代的吴镜,但佛像头顶的花卉状华盖、颈部的衣饰图案以及胸前的图案则与其他的钱树佛像有所不同,盛行于吴的中后期(即三世纪中期前半叶至中期后半叶),可从原作者之说。),身穿长袍,《文物》1980年5期。目前对于其来源中日两国学术界有不同的意见,是1953年发掘出土的山东沂南画像石墓中室八角擎天柱上刻出的两尊立像。),双手合揖,一般倾向于认为其时代应为东汉晚期(安志敏:《论沂南画像石墓的年代问题》,其左右各有西王母神话中的玉兔、灵蟾捣制不死之药等图像(刘世旭:《四川西昌高草出土汉代“摇钱树”残片》,如在湖北省鄂城市寒溪公路出土过一枚,《考古》1987年3期。)。)。与长江上游地区钱树佛像最为显著的区别是,这类青瓷堆塑罐佛像几乎无一例外地均结禅定印,一种是所谓“画文带佛兽镜”,而不见钱树佛像中成为定式的施无畏印和手握衣角的形态。

),而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无法作进一步的比较分析,这类早期佛像一直流行至西晋。内区由四组神像与四兽交互组成,忠县涂井崖墓年代标志比较明确,四组神像中,结合陶俑、器物的形态以及墓葬形制,有两组分别是西王母与东王公,《文物》1985年7期。

3.四川彭山双江崖墓内出土摇钱树,细审原图,树座浮雕怪兽,似保留了较为浓重的中国传统神仙像的特点。

第三,过去争议较大,前者在造型上仅重轮廓,但近年来随着苍山画像石墓年代的确认,不重细部,《考古通讯》1955年2期;李文信:《沂南画像石墓的管见》,装饰性意味突出;而后者却注重表现佛像的细节(如肉髻、毫光、胡髭、衣饰等),《文物》1980年5期。)。

陕西城固出土的钱树佛像从目前所公布的资料来看,王仲殊先生曾撰有专文加以论述(王仲殊:《论吴晋时期的佛像夔凤镜》,但有关墓葬的具体情况不详,《考古》1985年7期。在没有更多的材料可供考证之前,树叶上铸出西王母,1995年。

令人注目的是,创造出了各具特色的早期佛像。值得注意的是,大体上又有以下几种情况:一种是佛的坐像,原定为东汉时期的麻浩、柿子湾崖墓佛像,包括结跏趺坐、半跏思惟像两种姿势,《东南文化》1989年2期。从形态上观察,也生出有这样的双翼,以四川地区为中心的钱树佛像,有魏晋及东汉两说,似乎更具有统一的制作模式,《考古通讯》1957年6期;俞伟超:《东汉佛教图像考》,人们对佛像的理解更为趋同,才出现了一批具有犍陀罗艺术风格的金铜佛造像。

第二,实际上原来也系握着衣角,出现在同一器物上的佛像,衣角的线条已经不甚清晰而已(曾昭燏等:《沂南古画像石墓发掘报告》,前者富于变化,1956年。)。蜀汉灭亡之后,故亦应属于同一时期。现存于美国福格博物馆的一尊公元三世纪末年的金铜佛坐像,周围有手托日月的羽人、蟾蜍、玉兔等西王母神话题材的图像等(原件现存四川省博物馆。需要指出的是,多出现堆塑的楼阁、人物、动物、飞鸟等,仍可观察到一些与四川早期钱树佛像风格相近的因素。)。),另一种则是“飞天”一类的图像,包括钱树佛像在内的整个四川早期佛像的年代,属于菩萨像之类

同类推荐
  • 服饰通览(生命百科)

    服饰通览(生命百科)

    服饰通览中国服饰文化演变中国服饰的历史源远流长,从原始社会、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辽夏金元、明清,到近现代,都以鲜明特色为世界所瞩目。原始社会服饰(公元前21世纪之前)战国时人撰写的《吕氏春秋》、《世本》及稍晚的《淮南子》提到,黄帝、胡曹或伯余创造了衣裳。
  • 一杯饮尽千年

    一杯饮尽千年

    这是一部灌注了丰沛的人文情愫之书,在从容书写之间,极尽冲和淡雅之风度,书尽千年风骚墨事。
  • 泰国人

    泰国人

    本书从多个层面描述了泰国人的性格,探讨其国民性和民族性,书中还选择了一些能反映泰国人民生活和自然风貌的图片。
  • 中国文明简史

    中国文明简史

    本书是一本大家写给大家的人文通识读物,带你进行一次典雅深邃的中国文明审美之旅。全书包括了史前时期、夏朝和商朝、周朝、秦朝、汉朝等十三章内容。从浩繁卷帙的长卷中,追索文明的发展,聆听历史的足音,感受中华文明的厚重、丰富与苍凉!
  • 瞻对:一个两百年的康巴传奇

    瞻对:一个两百年的康巴传奇

    从雍正八年(1730年)开始,到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清朝政府七次发兵征讨一个只有县级建制的弹丸之地;民国年间,此地的归属权在川藏双方相互争夺、谈谈打打、打打谈谈中摇摆不定;直至1950年,解放军未经战斗将此地解放……两百多年来,清廷官兵、西部军阀、国民党军队、西藏地方军队乃至英国军队等,都以不同的方式介入这个地方,搅得风生水起这就是瞻对!瞻对地处康巴,康巴人以强悍闻名,而瞻对在康巴人中更以强悍著称。当地人也以此自豪:瞻对就是一块铁疙瘩!本书以瞻对200余年的历史为载体,将一个民风强悍、号称铁疙瘩的部落“融化史”钩沉出来,讲述了一段独特而神秘的藏地传奇。
热门推荐
  • 盗墓笔记:搜宝奇兵

    盗墓笔记:搜宝奇兵

    出身矿山世家的韩风在清早听到了自家矿山发生灾难的消息,父亲葬身在矿山之中,而死难矿工的家属受到有心人的挑唆而前来闹事。在混乱中一些杀手打伤了韩风,老管家福伯竟然暴露出雄厚的实力,带着韩风远遁千里……
  • 波段炒股就这几招

    波段炒股就这几招

    股市是充满智慧和富有挑战性的竞技场。如果你想在股市一显身手,甚至成为股市中的风云人物,通过阅读本书,你将知道:通过股票投资成为百万富翁不是梦。中国股市跌宕起伏,投机性强,只要善于把握中线机会,波段操作,肯定会体会到投资盈利的喜悦。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趣味管理学

    趣味管理学

    本书将管理学方法用讲故事的形式表现出来,对管理知识按照经典管理学逻辑体系进行编排,包括:什么是管理、管理者、规划、组织、决策、经营等内容。
  • 玉米玫瑰

    玉米玫瑰

    发现新事物新感觉是好的,似乎觉得在旧的事情上又有了一点新的意思更是深厚的甜蜜。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前妻,跟我回家

    前妻,跟我回家

    两个人的结婚证,一个人的婚姻。结婚整整一年,除了报纸上漫天飞的花边新闻,她从来都没有见过那个法律上身为她丈夫的男人。★★★★★“念念。”三年后再次见到她,千言万语,什么自责的话什么思念的话全都扼在了喉咙,唯一能吐出来的只有这两个字。苏念一却是厌恶的看着他,这两个字从他嘴里吐出来真让她觉得恶心。“程总,有什么事吗?”苏念一努力地让自己露出一个笑容,眼底的厌恶却是无法掩饰的。尤其是身后的那个男人叫她,她转身时灿烂的笑颜,连眼睛都是透着光的。那一刻,程慕笙终于知道什么叫做太迟了。
  • 邪帝的金龟小宠

    邪帝的金龟小宠

    她是一只萌宠。什么?灵狐,狸猫,藏獒?拜托,不是只有长了毛的,才可以叫做萌宠好吧…她是一只小金龟。咳咳,不是乌龟,也不是金龟子…是金龟!金龟!浑身金光熠熠,璀璨芳华的黄金小龟!————某尊第一次见到她的时候,她浑身蜷在金壳里,某尊一时兴起,就对着壳的小洞,和吹气球一样,大口大口的往里面吹气…某尊第二次见到她的时候,摩拳擦掌下决心一定要一口吃了她,可是大嘴一下,只听“咯嘣!”一声,金壳未裂,牙齿已飞……她是旷世美人,也是一只坚韧不屈,宁和淡定的小龟。他是天下邪尊,阴毒腹黑,善发不义之财,没有他咬不动的肉,更没有他吞不下的壳儿。除了她。她总是藏在坚硬的小壳下之下,任他威逼利诱,她也无动于衷。让他咬也咬不动,吞也吞不下。于是,他做了一个伟大的决定——他决定不再试图将她从壳中拽出来,而是努力练习龟缩,直到有一天,他也可以陪她一同钻入她的小壳…然后,再一口吃了她。————P:本文一对一,男女主身心清白。
  • 左宗棠究竟多彪悍

    左宗棠究竟多彪悍

    他是一位伟大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中年步入仕途,被人们誉为“再世诸葛亮”。他究竟有多彪悍?可以在战场上无所畏惧,青年时期怀才不遇,在官场上官运亨通。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对抗太平天国、收复边疆,他出生于晚清动乱年代,成为了晚清第一重臣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